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训练(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系列·第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狂澜.( ) 屏障.( ) 懊.悔( ) 祈.祷( ) 崎.岖( ) 阻抑.( )
炽.痛( ) 谰.语( ) 默契.( ) 田垄.( ) 蚱.蜢( ) 污秽.( )
2.据拼音,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字。
⑴画眉在树林边wǎn zhuǎn 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cāo li
àn 。
⑵我站在高山之diān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péng pài ,掀起万
丈狂澜。
3.文言词语理解
①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实例:
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
测验: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策.勋十二转
②通假字
实例: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测验:
对镜帖.花黄著.我旧时裳
③古今异义词
实例:
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
测验: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出郭.相扶将双兔傍地走.
④重点文言词语解释
朔.气传金柝:北方惟.闻女叹息:只
赏赐百千强.:有余关山度.若飞:过
万里赴戎机
..:战争问女何所忆.:思念
二、语言运用
1.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仿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在那,在那。
2.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黄河大合唱》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
①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是:。
②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
是。
三、课文悟读与训练
实例: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最后一课》是一篇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表现沦陷区的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测验:
⑴《黄河颂》选自《》,作者,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歌词《五月的鲜花》。
⑵《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别)小说家,这课的文体是,这种文体的三要素是、、,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是他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⑶《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
⑷《土地的誓言》作者,原名曹汉文,辽宁人,现代作家。与萧红、萧军等称为“”。
⑸《木兰诗》选自宋代(人名)编的《乐府诗集》,“乐府”本是的名称,萧梁时把“乐府”从的名称转变为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四、中考链接
课文精练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三个破折号的作用依次是:。
2.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而“我”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谈谈你对老师在最后一课下课时写的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的理解。
4.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和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 。
延伸阅读
(一)现代文部分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的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的跑到了学校。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的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