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诊断报告(体例报告).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诊断报告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2016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达到3个班级共100人,2016年招生为35人,2017年招生65人。目前共有专任教师8名,兼任教师7人。

一、专业存在的必要性和新背景下专业定位和发展思路

中国目前的建筑业正处在传统的粗放式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化、工业化、装配式、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时刻。随着国家提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建筑业的发展态势渐趋明朗——走信息化、工业化之路。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建筑业也肯定会走出去,服务于更多的国家市场。

1、建筑信息化(BIM技术)的新背景

为建设创新驱动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要求各地加快创新转型发展。2016年上海市住建委发布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BIM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思想、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为“十三五”时期本市实施BIM技术应用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依据。可见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已经在十三五期间要将BIM技术落地生根,推广开去。

2、建筑工业化(产业化)的新背景

湖南远大集团、万科集团等大型集团已经在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3天一栋五层楼、15天一栋三十层楼、30天一栋90米大厦等等,已经在一个个的成为现实,建筑工业化已经迫在眉睫。整个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将实现由繁重的手工操作转型为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生产率及建筑工程质量。

3、专业定位和发展思路

通过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培训、交流会、研讨会等,以及参观新技术发布会、软件发布会等,并且深入学习了相关软件并在企业进行了软件的应用。同时,

上海市、广东省在已经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规定至2017年,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必须应用BIM技术。由此,我们得出了目前行业发展趋势是建筑信息化(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通过进入企业和项目基层进行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定位方面需要调整。企业现在紧缺的是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一线的技术人才,尤其面对各种工艺复杂、难度高的项目,没有信息技术辅助几乎无法完成。为适应建筑企业在新技术方面用人的需求,我们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在建筑信息化(BIM技术)基础上的建筑技术人才。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内容,适应产业变化,早行动、早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看懂图、会测量、能计算、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我们要结合“施工员、质检员”和“二级建造师”两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岗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行业新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工作任务驱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实现专业目标的准确定位,重建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方面进行改革;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变,让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落到实处,以模块化教学、教学做一体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能力分解为若干个模块群,围绕目标,随着任务的逐一完成,学生能力逐步提升、扩大,最终达到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1、专业社会影响力

专业在校生数为100人,2017年招生65人,比2016年增加了85%,增长趋势明显;2016届无毕业生。2018年计划报名参加技能高考的中职学生人数突破100人,预计2018年招生将实现更大的增长,前景喜人。

2、专业人才培养与资源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执行

总课时:2610

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47:53

公共、专业基础、专业课时比例:29:11:60

A类、B类、C类、D类课时比例:422:1036:720:432=1:2.5:1.7:1

(2)教学资料建设

课程标准数量:10

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10(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专业课程均能够使用资源平台上的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率:100%

(3)教材建设

建设省级及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数量:0

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数量:10

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率:100%

开发适应性强的校本教材数量:0

3、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15名。其中,专任教师数量8人,平均年龄26岁。兼职教师7人,平均年龄36岁。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为1.1:1

4、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1)校内实践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万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万

企业捐赠设备值:35万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个

生均校内实践场所使用时间:150学时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接待学生数量:50人

基地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0人

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实训时间:10天

顶岗实习参与人数比例:0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0

5、校企合作

(1)协同育人

企业订单学生数及所占比例:15人,占15%

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0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门数:无

专业平均拥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数:无

(2)社会服务

技术服务到款额:20万元

科研经费到款额:16万元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无

三、专业建设特色与创新

1、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搭建三个平台

在分析研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比照标杆学校的成功模式,取长补短,建工学院开始积极筹划专业发展目标的转型升级,具体措施第一步便是搭建三个平台(实训平台、检测平台、BIM平台),以利于和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步依托平台实现专业目标的准确定位,重建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方面进行改革;第三步利用平台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变,让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落到实处,以模块化教学、教学做一体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1.1实训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及近千万元的投入,建工系已建成具有六大实训场所的大实训平台,在襄、十、随地区建成了建工实训条件最先进、实训项目最丰富的实训基地。目前建有建筑工程施工实训车间、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车间、建筑工程仿真模型系列展示室、建筑模板实操场、建筑装饰实训车间、建筑安全体验中心等一大批实训实习车间。在实训平台中充分发挥了教学做一体的作用。1、师生共同参与,在任务的完成中锻炼队伍、打造师资、培养学生。2、发挥实践作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实施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式教学,完善教学与考核模式。

1.2检测平台

2016年,建工系与湖北陆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1、利用湖北陆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为我专业的材料检验试验中心,极大的弥补了我们在建筑材料检验试验方面的短板,使我系学生可以完成全部工程质量试验检验内容的实训。2、利用我专业教师的技术实力与检测中心共同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