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症状在幼嫩组织上先出现(钙、硼、铁、硫、锰、铜、钼的缺乏):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花,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二、水分、湿度不适
缺水:供应不足时会使幼嫩组织变为厚壁的纤维细胞,可溶性糖转变为 淀粉而降低品质,同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植株矮小细弱。剧烈干旱可 引起植物萎蔫、叶缘焦枯等症状。 土壤中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植物根部缺氧,导致根变色、腐烂, 地上部叶片变黄、落叶、落花等症状。
三、光 照 不 适
光照的影响包括光强度和光周期。 ◆光照不足(常发生在温室及保护地栽培的情况下),导致植物徒长,影响叶绿素 的形成和光合作用,植株黄花,组织结构脆弱,容易发生倒伏或受病原物 的侵染。 ◆光照过强很少单独引起病害,多与高温、干旱相结合,引起日灼病和叶 烧病及枯斑。 ◆光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条件不适宜,可导致延 迟或提早作物的开花和结实,造成产量的损失。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 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 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班病害 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 害的恶性互作。
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
Chlorotic Flecking, Marginal Browning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 -------Chlorine , Ammonia
Light Browning On Tips and Edges
非侵染性病害
Plant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ractices ------------Cultural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 改善环境条件 • 消除致病因素, • 适地适树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COLD
Winter Desiccation
Evergreen Damage
Northern Exposure Rhododendron Damage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COLD
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 响应的防治措施。
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没有病症, 成片发生;
没有传染性 ,可以恢复。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 是一般病毒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 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HAIL(冰雹)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
--------------------------Lightning
非侵染性病害
Environmental Effects -----Gas Injury
Plants Affected May Be Far Removed From The Gas Leakage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分类
总结词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病因、症状、发生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分为环境胁迫型和营养 失调型。环境胁迫型包括由光照不足、水分过多或过 少、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因素引起的病害;营养失调型 是指由于缺乏某些必需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 等,导致的植物生长异常。根据症状,非侵染性病害 可以分为黄化、萎缩、坏死、腐烂等类型。根据发生 部位,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分为根病、叶病、茎病等。
土壤因素
土壤酸碱度不适
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植物对 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生长不
良。
土壤质地不良
土壤过于紧实、板结或砂质化,会 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水分吸收。
土壤污染
土壤受到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 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水分问题
干旱或水淹
水分供应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 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萎蔫、黄 化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修剪等农艺措施,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抗逆性。
应用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化学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对非侵染性 病害的抵抗力。
建立预警系统
定期对植物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非侵染性病 害的迹象。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 防治措施,减少病害 的危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 遥感技术,建立预警 系统,实现快速、准 确的预警。
04
CHAPTER
案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症的案例
总结词
植物缺乏必需营养元素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 害。
详细描述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必需营养元素, 如氮、磷、钾、钙、镁等。如果土壤中缺乏 这些元素,植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如生长 缓慢、叶片黄化、落花落果等。例如,缺铁 引起的黄化病,缺锌引起的簇叶病等。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课件
水稻僵苗
总结词
由土壤质地不良、水分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停滞。
详细描述
水稻僵苗是由于土壤质地不良、水分管理不 当或肥料不足等原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 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粘重、水分过多或 过少、肥料不足等原因,导致水稻植株矮小 、生长停滞,出现僵苗现象。这种病害严重 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防治。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非侵染性病害往往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水分、养分、土壤质地、气候等 。观察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非侵染性病害。
03
对比已知的非侵染性病害症状
将观察到的症状与已知的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进行对比,有助于更准确地
判断是否为非侵染性病害。
病原检测
采集样本
采集具有异常症状的植物组织样本,用于病原检测。
发生。
加强植物管理
通过加强植物管理,提高植物的 抗逆性,从而减轻或消除非侵染
性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 行防治,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 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植物造成不
良影响。
04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技术
农业防治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非侵染性病害具有 较强抗性的品种,提高作 物的抗病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非侵染性病害的类型
营养失调
总结词
营养失调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或者营养元素比例不均衡,都会影响 植物对营养的吸收,从而引发非侵染性病害。这种病害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叶片 发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习题题解
植物病原学第四章习题题解33.植物病毒的本质是什么?病毒(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寄主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靠脂蛋白双层膜定位在寄主细胞内的位点上。
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是:1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2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历材料和场所。
按它们寄主性的不同,病毒分为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lant virus)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胞的噬菌体等。
34.植物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必须在寄主间转移,植物病毒从一植株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transmission),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movement)。
因此,传播是病毒住植物群体中的转移,而移动是病毒在个体中的位移。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
介体传播(vector transmission)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包括动物介体和植物介体两类。
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它它机体介入的传播方式称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和花粉传播。
病毒随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传带而扩大分布的情况则是—种非介体传播。
病毒不同于真菌,在寄主体外的存活期一般比较短,也没有主动侵入寄主无伤组织的能力,因此只有被动的传播,不像真菌那样主动和有效。
植物病毒的有效传播,近距离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而传播,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毒介体的传带。
35.怎样利用交互保护反应防治病毒病?在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中,人们早已发现病毒近缘株系间有“交互保护作用”。
当植物寄主接种弱毒株系后,再第二次接种同一种病毒的强毒株系,则寄主抵抗强毒株系,症状减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这些元素因作物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养分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
一、营养失调
●缺素症:指植物体内某一时期,或某一段时间内某种元素 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缺素症状。 ●缺素原因: 1)土壤中缺少某种元素,植物体就缺少某种元素 2)土壤中本身存在某种元素,但由于多种原因处在不能 被植物吸收状态 3)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土壤中各元素比例失调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
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 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 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温度不适: 2.水分湿度不适: 3.光照不适:
一、温度不适
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危害: 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灼伤 幼苗伤害 2、低温: 冷害 冻害 3、变温:冻裂 4、晚霜、早霜 5、水温和土温低:扎根不好
缺素识别:
3)缺P
症状: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 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4)缺K:
症状:老叶先表现,叶尖和叶缘以及脉间失绿黄化,进而焦枯 根系生长不良。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5)缺Mo:叶畸形 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
非侵染性病害PPT课件
.
3
第一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二、水分、湿度不适 三、光照不适 四、其它因素
.
4
一、温度不适
高温:引起灼伤(常在向阳面)。
机制:钝化某些酶的活性,促进其它酶的活性,导致异 常的生化反应和细胞死亡。蛋白质变性,细胞质膜的破 坏、窒息和毒性物质的释放。 低温(冷害和冻害):当气温在0~10℃时,一些喜温作 物(黄瓜、水稻 亚热带地区的果树)易受到冷害。表现 为变色、坏死、表面斑点、芽枯。当气温在0℃以下时, 植物会受到冻害。表现为幼叶或幼茎出现水浸状暗褐色 病班,逐渐死亡;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症状在幼嫩组织上先出现(钙、硼、铁、硫、锰、铜、钼的缺乏):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花,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
12
第二节 化学因素
引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营养失 调、空气污染及化学物质的药害等。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 的比例失调、营养过量。
如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地块,在连作频 繁的保护地栽培等情况下,土壤中大量元素与微 量元素的不平衡日益突出,在这种土壤环境中生 长的作物,往往会表现出营养失调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 PPT课件
(一)营养失调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备的 营养成分:不仅需要大量元素(占植物干 重大于 0.1% 的元素) C、H、O、N、P、K、 Ca、Mg、S 等和微量元素(占植物干重的 0.01% 以 下 的 元 素 ) Fe、Mn、Zn、Cu、Mo、 B、Cl 等,而且还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在量 上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一旦缺少了某 种元素,或比例失调,植物就会生病,特 别是微量元素。
(二)温度失调
气 温 土 温 水 温
低温 高温 变温
霜害:早春的晚霜,秋季的早霜。 冷害:0℃以上的相对低温的伤害。 冻害: 0℃以下低温的伤害 休眠期、储藏期。 引起日灼(烧)病 (常伴强光)
导致裂果、破腹病 (如梨裂果病、杨树破腹病)
25
(二)温度失调(低温)
一般植物在 1-4℃之间都能正常生长,但忍受的最低和最高 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同种植物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对 有害温度的敏感性也不同。 一般幼苗比成株敏感。 幼嫩和分生组织比老熟组织敏感。 生长点、幼芽比茎叶敏感。 一般说低温危害比高温危害更常见。
(一)营养失调
农作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是:一般 植物地上部正常含Fe量为50-250ppm;Mn 为 20-500ppm,大于 1000ppm 植物生长遭 受毒害; Zn 为 25-150 ppm,大于 400ppm, 则会中毒; Cu 为 5-20ppm,大于 20ppm, 则可能出现毒害; Mo 含量极微,正常范 围为 0.1-0.5 ppm, 但植物含钼量变幅很 大,且毒害浓度不很明确,牧草中钼含 量大于 15ppm 时,牛吃了会中毒。 B 含量 正常为20-100ppm;Cl含量为0.02%。
3、其他缺素症的识别
P素缺乏或过量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营养等)的影响,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结构损伤、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现象。
2.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对粮食安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 病状:(1)变色:- 黄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失去绿色,变为黄色。
- 红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红色。
- 褐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褐色。
- 紫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紫色。
(2)坏死:- 病斑:植物组织局部死亡,形成明显的坏死区域。
- 枝枯:枝条或整株植物死亡。
(3)腐烂:- 软腐:植物组织软化和腐烂,常见于果实和块茎。
- 湿腐:植物组织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4)萎蔫:- 因病原生物侵害或水分供应不足导致的植物组织失去膨压,表现为叶片下垂、枯萎。
(5)畸形:- 肿瘤:植物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状结构。
- 丛生:植物生长点异常分裂,导致植株矮小、分枝增多。
- 矮化:植物生长受阻,植株矮小。
2. 病征:(1)霉状物:- 菌丝体: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细丝状结构。
- 孢子:病原真菌产生的繁殖体,形态多样。
(2)粉状物:- 孢子堆: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粉末状结构。
(3)颗粒状物:- 菌脓:病原细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粘稠颗粒状物质。
(4)絮状物:- 菌丝体和孢子的集合体,常见于某些真菌病害。
3. 症状的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病原生物的侵染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了解症状的变化有助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及划分方法1. 按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2、土壤持续干燥后忽进行过量灌溉,或天气干旱 河涝变化急剧,导致柑橘、番茄等裂果病。N过剩 而Ca不足,水分供应失常,发生苹果苦陷病。
第七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Non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 疾病,或由于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合的物理、化 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的不同个体 间不能互相传染,又叫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 病害。
第一节 化学因素
二、温度失调
一般植物在1~4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正常生 长。但植物种类不同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 度亦不同时,植物在其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部位对 有害温度的敏感性颇有不同。
小麦在孕穗期至抽穗期若遇到低温危害,只要有一 天早晨最低温度低于5℃,以后抽穗则呈畸形,成 为秃尖(顶部小花不育或中部小花不育)。水稻在抽 穗扬花期若遇低温寒潮,也会发生畸形穗,部分不 育穗和“直脖穗”(冷害不实)。
大白菜干烧心病 病因:缺锰
二、大气污染
有些气体,如:氨、氯、乙烯、水银蒸汽等 扩散不远,其危害仅限于污染源附近.
另一些则能扩散很远造成更大危害,如氟化 氢、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各种尘埃。
特别是二氧化硫和气团水汽结合,进入天气 过程,会形成酸雨,毁坏它处成片的作物和 森林,如氟化氢,为害后叶片边缘变黄而枯 死,并从叶片上脱落。
局部的异常高温会引起日灼溃疡和日烧病。
番茄高温障碍
病因:35-40℃,持续4h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课件
遗传测试
利用遗传学方法进行病原物鉴 定和检测。
防治策略
1 健康种植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植物 抵抗力。
2 积极监测
定期检查植物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 病害。
3 化学控制
使用植物保护剂进行病害防治,但要遵循安 全和环保的原则。
4 农业管理
合理轮作、间套种植和采取措施减少病害传 播。
3 生态平衡
了解非侵染性病害对植物 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保护农作物和生态平衡的 关键。
病原分类
微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 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病原。
动物传播
昆虫、螨虫和线虫等动物作为 媒介,传播植物病害。
环境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如气候变化和 土壤条件,也可能引发非侵染 性病害。
病原生物特征
水源污染。
3
昆虫传播
昆虫、螨虫和虫媒病原物通过叮咬、触 碰或排泄物传播病害。
病害发病周期
感染期
病原在植物体内感染并繁殖。
发病期
凋萎期
病害症状在植物体上出现并扩散。
植物组织衰弱,可能导致死亡或 产量下降。
病害诊断方法
实验室分析
通过检测植物样品和病原物的 存在进行病害诊断。
病害症状
观察植物的病害症状和部位, 有助于确定病害类型。
微小而隐蔽
非侵染性病原物通常微小且不易察觉,需要专业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
病害特异性
不同的病原物会造成特定的病害症状,有助于诊断和辨别病害。
适应力强
非侵染性病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病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途径
1
空气传播
病原物随着风、气味或灰尘等因素在空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于1999年确定为安徽农业大学第四批重点建设课程,根据重点课程建设的要求、重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及植保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编制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总共326题(实验课考试题另编),将学生学过《普通植物病理学》后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贯穿其中,难度适当,既反映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又反映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即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突出教学重点,体现考核内容的综合性、灵活性及实践性,体现了学习→巩固→提高的教学过程。
本试验库由高智谋、丁克坚、倪守延、承河元、万嗣坤等编写。
因时间仓促,定有不少缺点或不足。
希各授课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使之不断得以充实、修改和完善,以形成指导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考试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文件,实现考教分离、考试规范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分五大类:名词解释、填空、问答题、表格填空及检索表。
试题编号为: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问答题);四(表格填空);五(检索表)字母下又跟大写数字(一)、(二)、(三)等,表示章节,后跟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题目次序,如一(一)1表示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的第一题。
表格填写和检索表,两大类试题不分章节,题目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考试命题时从试题库抽题组成考试卷进行考试。
名词解释题20分,分别从(一)、(三)~(六)、(七)~(十一)各抽1题,从(二)中抽2题;填空题或表格填空20分;填空题从(一)~(十一)中随机抽8~10题(每章限抽1题);表格填空题随机抽2题;问答题40分,从各章节随机抽4~5题;检查表制作题20分(命题规则见该题说明)。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㈠绪论1.寄生物2.腐生物3.病原物4.专性寄生物5.非专性寄生物6.死体寄生物7.活体寄生物8.寄主9.寄主范围10.寄生专化性11.症状12.急性型症状13.慢性型症状14.潜伏侵染15.隐症16.柯赫氏法则(二)植物病原真菌1.变形体2.假根3.胞间连丝4.疏丝组织5.菌核6.子座7.整体产果8.分体产果9.子实体10.异核现象11.质配12.核配13.减数分裂14.孢子果15.同宗配合16.异宗配合17.两种交配型(两极型) 18.四种交配型(四极型) 19.准性生殖20.多型现象21.转主寄生22.单主寄生23.专性寄生24.子囊果25.子囊座26.初生菌丝27.次生菌丝28.锁状联合29.担子果30.长生活史型31.短生活史型32.生理小种33. 专化型(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革兰氏染色反应2.细菌的转导作用3.细菌的转化作用4.细菌的荚膜5.细菌的核质6.原核生物(四)植物病毒1.失毒(致死)温度2.稀释终点(限点)3.寄主体外保毒期4.持久性病毒5.非持久性病毒6.抗体7.抗原8.效价(滴度)9.抗血清10.交互保护(五)植物病原线虫1.寄生线虫的内寄生2.寄生线虫的外寄生3.异皮线虫属的胞囊(六)寄虫性种子植物1.全寄生2.半寄生3.茎寄生4.根寄生(七)非侵染性病害1.非侵染性病害2.缺素症(八)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1.侵染过程2.侵入前期3.侵入期4.潜育期5.发病期6.主动侵入7.被动侵入8.局部性侵染9.系统性侵染10.常规侵染11.非亲合侵染12.复合侵染13.微侵染14.感病体15.病害循环16.初侵染17.再侵染(九)植物-病原物相互关系1.共生现象2.共栖现象3.寄主专化性毒素4.非寄主专化性毒素5.植物抗毒素6.免疫7.抗病8.感病体9.耐病10.避病作用11.过敏性反应12.抗侵入13.抗扩展14.固有抗性15.诱发抗性16.垂直抗性17.水平抗性(十)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1.侵染链2.异质侵染链3.散发性病害4.积年流行病害5.病害四面体6.季节流行曲线7.流行速率8.侵染梯度9.系统分析10.数学模型与模拟(十一)植物病害防治1.IPM2.颉抗作用3.抗菌作用4.溶菌作用5.竞争作用6.重寄生作用二、填空题(一)绪论1.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病原物在植物表面的结构物主要有。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1、教学目的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性质和特点,症状和田间发病的特点。
2、重点和难点重点: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难点: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3、教学方式使用CAI课件进行讲授。
4、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非侵染性病害是由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病害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又叫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二、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联系两者关系密切。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物的侵入和发病。
例: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乘虚而入。
同样,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斑病害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循环。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因素一、化学因素1、植物的营养失调(不平衡)营养失调可以诱使植物表现各种病态,过去一般称为缺素症(deficiencies)。
但现在看来,缺素症的提法不全面。
因为某种元素缺乏,元素比例失调,某种元素过量均会使植物表现不正常的病态。
这部分的内容在《植物生理学》里已讲过,这里不重复。
2、环境污染包括水、土、气的污染。
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
废气:氟化氢(HF)、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等,书中表7-2列出了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废水: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元素:Cu2+, Zn2+, Ag+, Ca2+;有毒化合物,如氯化物,过氧酰硝酸盐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章笔记
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一、植物生理缺陷和遗传病1. 植物生理缺陷:- 植物生理缺陷是指由于植物体内生理功能紊乱导致的病害,如营养缺乏、水分失调等。
- 营养缺乏: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或某几种营养元素不足,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 水分失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或过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2. 植物遗传病:- 植物遗传病是指由于植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导致的病害,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 基因突变:由于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 染色体畸变: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二、化学因素致害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在植物体内残留的农药,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 农药残留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对植物生长产生毒害作用。
- 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3. 化肥施用不当:- 化肥施用不当包括过量施用、施用时机不当等,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 化肥施用不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物理因素致害1. 干旱:- 干旱导致植物水分供应不足,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 干旱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寒冷:- 寒冷导致植物组织损伤,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 寒冷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3. 盐碱:- 盐碱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影响植物根系发育。
- 盐碱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4. 污染:- 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 污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四、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1. 症状观察:- 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如萎蔫、黄化、生长不良等。
- 分析症状是否符合某种非侵染性病害的特征。
2. 环境因素分析:- 分析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土壤、水分、温度等。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猕猴桃日灼症
青梅日灼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节 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特点
一、固有性(土壤肥力、缺素、毒害) 二、突发性(冻害、涝害) 三、关联性(肥害、药害) 四、区域性(地域性、方位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一、基本概念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是植物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由非生物的不良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引起的一类病 害,病害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 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1、非生物性病原
农药敌力脱在茄上的药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毛豆三唑醇药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甲醛残留抵制黄瓜生长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产生药害的原因
农药品质
质量差 有害杂质 分解
植物敏感性
生育期不当 作物对象
使用不当
混用不当 方法不当 药剂误用 过量使用
环境条件
高温 暴雨 刮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番茄缺钙引起脐腐和裂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柑橘缺锌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草莓缺钾症
番茄缺钾症
马铃薯缺钾症
豌豆缺钾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草莓缺磷症
板栗缺锰症
番木瓜缺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花椰菜硼中毒
织
先 顶芽 叶脉绿、叶肉黄至白,有坏死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
• 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 的变化;
• 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 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 进行治疗诊断。
• 田间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 ①没有病症。但是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 部可能会有腐生菌类出现。
• 微量元素:镁、锌、钙、硼、硫、铜、钼和锰。
镁存在于叶绿素中,是很多酶的辅助成分; • 锌则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糖的氧化。 • 钙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变化,它与果胶形成钙盐参与植物
的抗病性, • 硼的功能不确知,可能影响糖的运输和钙的利用; • 硫存在于一些氨基酸相辅酶中; • 铁是叶绿素合成的催化剂,并作为很多酶的辅助成分; • 铜、钼和锰分别是很多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和呼吸、光合
不适当地使用杀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也会引起药害。
• 在高粱上直接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后,12小 时即现药害症状,72小时后叶片全部焦枯。邻田或附近施 用上述杀虫剂或除草剂时,随风飘移至高粱上以后,初在 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斑点,后斑点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成大斑 块,致全叶焦枯,全田似火烧状 。
• 障碍型:主要是生殖器官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 遭受短时间异常低温,妨碍生殖细胞的正常发育和 受精结实,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这一类型仅个别 年份局部地区发生。
小麦冻害 西甜瓜冻害
日灼病
二、水分、湿度不适
• 1.长期水分供应不足而形成过多的机械组织,使一些肥嫩 的器官的一部分薄壁细胞转变为厚壁的纤维细胞,可溶性 糖转变为淀粉而降低品质。
• 虎尾兰:一盆虎尾兰可吸收10平方米左右房间 内80%以上多种种有害气体。
• 常春藤:一盆常春藤能消灭8至10平方米的房间 内90%的苯。
三、植物的药害
• 各种农药(杀菌剂fungicide、杀虫剂 insecticide、杀线虫剂nemacide、除草剂 herbcide等)
• 化学肥料如使用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或 使用时期不适宜,均可对植物造成化学伤害。
第一节 化学因素
• 营养失调 • 水分失调 • 空气污染 • 化学物质的药害(农药、化肥)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 的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
• 植物的矿质营养被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缺乏这些元素导致植物产生多种症状。
• 大量元素:N、 P 、 K。氮素是广泛存在于细 胞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中;磷存在 于DAN、RNA、膜磷脂和ADP、ATP中;钾 主要作为很多反应的催化剂,它们都是可以由 植物下部组织向上输导的,所以缺乏的症状首 先表现在下部叶片上。
• 土壤湿度+干热风的危害大。
• 5.单纯的空气湿度过低很少引起病害;
• 但如果空气湿度过低+大风+高温,会导致 植株大量失水,造成叶片焦枯、果实萎缩或 暂时或永久性的植株萎蔫。
三、光照不适
• 光照的影响包括光强度和光周期。
• 光照不足通常发生在温室和保护地栽培的情况 下,导致植物徒长,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 作用,植株黄化,组织结构脆弱,容易发生倒 伏或受到病原物的侵染。
• 如桂花每公斤干重的叶片可以吸收氯4.8g、硫 3.6g和汞5.1g。
• 当大气臭氧达到0.5×10-6时,牡丹的叶片会出 现特征性的斑点和伤痕,根据浓度不同而显赤褐、 淡黄、灰白等颜色。
• 吊兰:24小时内,一盆吊兰在8至10㎡的房间 内可吸收80%的 有害物质,吸收86%的甲醛。
• 龙舌兰:在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可消灭 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
以及氮代谢酶的辅助成分; • 除了镁和锌以外,其他元素不可由下向上运输的,所以缺
乏时的症状往往出现在上部组织
小麦缺素症状
小麦缺素症状
缺硫
小麦缺素症状
缺磷
缺缺钾 镁
玉米缺素症状
玉米缺素症状
缺铜
缺
锰
缺镁
二、环境污染
• 指空气污染,水源和土壤的污染、酸雨等。树
木的枝枯叶黄、农作物的枯萎死亡(或生长缓慢),在 酸雨严重的地区屡见不鲜。
有机磷药害
空心菜药害 水稻田药害
第二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 温度
• 不适宜的温度包括高温、低温、变温,具 体讲又有气温、土温和水温三个方面的变 化。
• 低温的影响主要是冷害和冻害。
• 高温引起的病害,常见的是灼伤。
• 冷害也称寒害,是指0℃以上10℃以下的低温所致的 病害。常见症状是变色、坏死和表面斑点、芽枯等。
本章重点
•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研究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意义:
为此类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揭示寄主植 物接受、传递外界信息,调整自身生化代谢以适应 环境变化的机制,丰富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同时,植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可以为正 确理解和合理利用侵染性病害中寄主——病原—— 环境三角关系提供借鉴。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 1.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 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害引 起侵染性病害
• 2.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 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班发生后提 早落叶,导致更容易引起冻害和霜害。
• 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 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 害的恶性互作。
•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是废气:如HF、SO2和NO2等。
• 水源污染来源于工厂排污等; • 土壤污染有化肥、农药等; • 酸雨来源于工厂废气; • 这些污染物对不同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症
状各异。
重庆南山马尾松受酸雨危害状 峨眉山冷杉受酸雨和冰雹危害状
• 某些植物具有选择吸收某些有毒气体的能力,因 此可以用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植物药害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药害:一般在施药后2~5天发生,常常在叶面上 或叶柄基部出现坏死的斑点或条纹,叶片褪绿变黄, 严重时凋萎脱落。植物的幼嫩组织或器官容易发生此 类药害。
施用无机的铜、硫杀菌剂和有机砷类杀菌剂易引起急性药害。
慢性药害:不马上表现明显症状,而是逐渐影响植株 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植物生长缓慢、枝叶不繁茂,进 而叶片变黄以至脱落;开花减少,结实延迟,果实变 小,籽粒不饱满,种子发芽率降低等。
•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的不足、比例的失调或过量,空 气、水和土壤的各种污染,化学农药的药害等等;
•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气温、土温的过高、过低或骤然改变,土 壤或空气水分过高、过低,光照强度或光周期的不正常变化 等。
• 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的关键是掌握其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主 要应抓住症状的田间分布类型、生长期间环境因子的不正常 变化、无侵染性、可恢复等特点。
• 冻、枯干、死亡。
• 1.土温过低往往导致幼苗根系生长不良,容易遭受 根际病原物的侵染。
• 2.低水温也可以引起植物的异常,如用低于叶面几 度的水喷洒美洲紫罗兰,会引起环斑症状;而将冰水 滴在叶片上会导致局部栅栏细胞的崩溃。
• 3.剧烈变温对植物的影响往往比单纯的高、低温更 大。如昼夜温差过大,可以使木本植物的枝干发生灼 伤或冻裂,这种症状多见于树干的向阳面。
• ②田间分布往往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大,发病比 较普遍,面积较大。
• ③没有传染性,田间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 ④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 在遇到新病害或难于区分的病害时,应采用柯赫
法则证明病害是否有侵染性。
小结
•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环境中不适合的化学或物理因 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或遗传基因突变引起。
• 剧烈的干旱可引起植物萎蔫、叶缘焦枯等症状。木本植物 表现为叶片黄化、红化或其它颜色变化,或者早期落叶、 落花、落果。禾本科植物在开花和灌浆期遇干旱所受的影 响最为严重。
• 开花期影响授粉,增加瘪粒率; 灌浆期影响营养向籽粒中的输送, 降低千粒重。
• 2.土壤中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根部
窒息——根变色或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落
叶、落花等症状。
3.水分的骤然变化也 会引起病害。先旱后涝 容易引起浆果、根菜和 甘蓝的组织开裂。这是 由于干旱情况下,植物 的器官形成了伸缩性很 小的外皮,水分骤然增 加以后,组织大量吸水, 使膨压加大,导致器官 破裂。
• 4.湿度过低,引起植物的旱害,初期枝叶萎 蔫下垂,及时补水尚可恢复,后期植株凋萎 甚至死亡。
• 高粱低温冷害是高粱生育期间,遇到低温,造成生 理活性下降,生长发育延迟或性细胞生长发育受阻, 从而使产量降低。
• 高粱低温冷害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3种。 • 中国北部高粱产区主要表现为 • 延迟型:即在营养生长期或生殖生长期较长时间遭
受低温,生活活性明显减弱,生长、发育明显滞缓, 抽穗成熟延迟,霜前不能充分灌浆,不仅产量锐减, 且品质变劣,籽粒不饱满,带壳籽粒增多,蛋白质 含量低。
• 韭黄
• 光照过强很少单独引起病害,一般都是与高温、干旱相 结合,如前面提到的日灼病和叶烧病。
• 光照时间的长短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按照植物的光 周期现象将它们分为长日照、短日照和中性植物。光照 条件不适宜,可以延迟或提早作物的开花和结实,给生 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光可以控制植物的 基因表达.控制植物的形态发生,已知有60多种酶受到 光照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