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大全.doc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0878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e.png)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理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使其拥有地磁场,这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重要作用。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四季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速度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具有重要影响。
1.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研究的新兴学科。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环境变化。
第二章:地球与人类生活2.1 人类居住与生活人类的居住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原因,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一些地区则因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地方。
2.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影响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
2.3 地球村与全球化地球村是指由于交通和通讯发达,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的现象。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深。
第三章: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3.1 自然环境的价值及保护意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价值,包括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
3.2 自然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3.3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有限的。
为了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评估、开发规划和节约利用等工作。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区划4.1 气候与气象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4.2 气候区划的依据和原则气候区划是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气候区。
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必备3篇)
![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必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20b98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a.png)
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第1篇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4图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7 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cc20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4.png)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5dff5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6.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初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是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比较接近一个扁球体,不是完全的圆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发生变化。
3.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4.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运动方式:边界推进、边界拖曳和边界碰撞。
5.地理勘测-制图是地理勘测的重要方法。
-制图工具包括经纬网、比例尺和图例等。
6.气候与天气-气候是地球其中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要素。
-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要素。
7.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带是指地球上按照气候特点划分的带状地区。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8.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指的是从长时间尺度上看的气候变动。
-全球变暖指的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
9.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的总量。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
10.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居住和工作的人的总数。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
2.农业与农业问题-农业是指以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
-农业问题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3.工业与工业问题-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活动。
-工业问题包括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调整等。
中考必备: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中考必备: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81dced490c69ec3d4bb7574.png)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3章)(一)我们居住的地球屮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 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 登高塑远(3) 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4) 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7) 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
(形成的原因:地球的白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卜•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二入地球仪和地图赤道(0°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1 •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经线 纬 线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 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 周的圆圈圖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圖,每一条纬线口成纬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 就半球來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 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不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经纬线的特点:(1) 经线直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 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 111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 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1) 经度的划分是以木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 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
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初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97c9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9.png)
初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的全部知识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球基本知识:
-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板块运动
- 地球的地理经度和纬度
- 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2. 中国地理:
- 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面积
- 中国的气候和季风
- 中国的地形地貌、山脉和河流
- 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
-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
3. 世界地理:
- 世界的地理位置、大洲和洋
- 世界的气候带和环境问题
- 世界的主要山脉、高原和河流
- 世界的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
- 世界的主要经济区域和经济联系
4. 地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等
-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措施
-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5. 地理技能:
- 地图的使用和解读
- 统计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 环境观察和实地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地理笔记整理大全
![初中地理笔记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8c154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02.png)
初中地理笔记整理大全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站得高,看得远。
- 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
- 海边看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2. 地球的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 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 纬线相互平行。
- 纬度:- 定义:为了区分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 纬度划分:- 赤道为0°纬线,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 北纬和南纬各有90°。
-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 - 30°为低纬度。
- 30° - 60°为中纬度。
- 60° - 90°为高纬度。
2. 经线和经度。
-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特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反。
- 定义:为了区分经线,人们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 经度划分:-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 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西经(W)。
- 东经和西经各有180°。
3. 经纬网。
- 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 用途:-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
- 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三)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eea5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4.png)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
4.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形式。
- 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地理中考复习知识要 点归纳.doc
![地理中考复习知识要 点归纳.doc](https://img.taocdn.com/s3/m/0479249c25c52cc58bd6beff.png)
地理中考复习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知识要点】一、地球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读懂七年级上册P16图2-5,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登高可以望远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4、月食现象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A、东西半球判定:小东大西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纬度小于3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60°为I W J纬度纬度值为30°-60°为中纬度D、纬度判定五带:纬度小于23.5°为热带纬度大于66.5°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5°—66.5°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的夹角)(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例尺二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 | 1千米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43aa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6.png)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公里,分为南北两极和东西两半球。
地球是地球与自转轴的夹角引起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交替。
3. 大地形、地形和地貌大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大致形态,如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
地形是地表形成地球表面的起伏情况和地面特征。
地貌是地形和地层组成的自然界面的特征的总称。
4. 地球的地壳结构地球的地壳一般分为岩石地壳和水文地壳。
岩石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和铝质岩石组成,水文地壳主要由海洋组成。
5.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寒极气候带、寒冷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亚热带气候带和热带气候带。
不同的气候带对应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不同。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深层,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
大气水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水汽。
7. 地球的植被和动物地球的植被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冰川等。
地球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8.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和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地球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9. 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主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2. 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集聚、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区,乡村是人口相对分散、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城市和乡村对应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3.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和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连接国家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最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50e7ea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7.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最全)自然地理知识点大陆地貌- 平原:指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 高原:指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是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区域。
- 山地:指地势较高陡峭的区域,通常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适合发展旅游业和水电站建设。
- 盆地:指四周环山,中央低洼的地区,通常有盐湖和石油资源,是重要的能源开发区域。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雨量大,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如水稻和棉花。
- 温带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 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冬季漫长,主要适宜发展畜牧业。
-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受到季风气流的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水文地理-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面径流等。
- 湖泊:是地表积水形成的自然水体,通常由降雨、地下水和河流等补给。
- 河流:是地表积水形成的线性水体,根据水流方向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是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通道。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口和人口分布- 人口: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通常以千万或亿为单位。
- 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是衡量人口分布密集程度的指标。
-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通常受到地理环境、历史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产物。
-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道路交通、住宅区和公共设施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和通讯- 陆上交通:包括公路和铁路交通,是人们日常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
- 水上交通:包括河流和海洋航运,是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 空中交通:包括航空运输,是远距离出行和国际旅游的主要方式。
- 通讯:指人们传递信息和沟通的手段,包括电话、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44e5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8.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及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地理坐标定位一些地点。
3.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作用(保持气候,保护地球等)。
4.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短期的气候状况,而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
5.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6.水资源:水的循环和分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7.土地资源:不同土地的利用方式,如农业、工业、居民区等。
8.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和影响,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
3.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农业方式的特点和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4.工业和工业化:工业化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工业地理的特点。
5.交通运输: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构建和作用。
6.商业和旅游:商业的不同形式和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
7.文化和语言: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传承,不同语言的分布和交流。
8.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三、区域地理知识点1.五大洲的地理特点: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特点和分布。
2.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特点(地貌、气候、水系等)和区域分布(东部、中部、西部等)。
3.世界经济地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
4.世界人文地理: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发展状况。
5.世界地理环境:世界主要自然地理环境(山脉、河流、湖泊等)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6.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的作用和影响,如欧盟、联合国等。
7.世界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8.火山、地震和台风:世界各地的火山、地震和台风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完整word版)(超详)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完整word版)(超详)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75d82e7866fb84ae55c8d1d.png)
初中地理复习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平常生活:地理与平常生活亲近相关,我们能够认识天气,宽泛认识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细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够为非作歹,它要碰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相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敬爱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就地取材,扬长避短;③综合地解析问题;④具备可连续睁开的看法。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 =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全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全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模拟地球的形状,依照必然的比率进行减小的模型。
⑵意义:能够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容颜,认识地球表面各样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P5 中的图 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而且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而且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色:特点经线纬线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圆,每一条纬线自成形状特色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纬线圈均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纬度相同,长度相长度特色经线长度都相等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缩短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⑹特其他经、纬线①特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初步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别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初步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 W 表示,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地理初中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理初中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f689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d.png)
地理初中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大约为6378.14千米,极半径大约为6356.75千米。
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公里。
2. 地球的各种运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个过程称为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自转则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4天,自转周期是24小时。
3.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部分组成。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幔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地壳则是最外层的部分,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4. 地球的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多个方面。
气象则是研究大气层中各种天气现象及其原因的科学。
气候与气候有时一样,都具有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性质,但气象多指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态。
5. 地球的水文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情况十分复杂,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冰雪水、海洋等多种形式。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6. 地球的生态地球上的生态包括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两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环境污染控制等多个方面。
7. 地质与地貌地质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和演化的科学,它关注地球的构造、岩石、矿物等内容。
地质内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形态,它涉及到山脉、平原、丘陵、河谷、峡谷等多种地形。
8.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地理研究这些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全球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人口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多种因素有关。
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是不平衡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另一些国家则人口增长率缓慢。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db5ee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3.png)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海洋和大气组成。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周期是24小时,公转周期是365天零6小时。
•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地球倾角约为23.5度。
•造成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距离太阳近时较热,远时较冷,同时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呈一定倾角,导致太阳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地球的潮汐现象:潮汐是因为地球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引起的。
潮汐现象是水平面上的涨潮和落潮交替出现的现象。
1.2 大气环境•海洋上空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何如形成的:地表上升温后,所在区域的气体密度会变得比周围区域更小,温暖的空气会向上升,形成高气压。
相反,冷空气密度较大,会在地表产生压力造成低气压。
•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气象现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范围地域内的气象现象的统计。
•温带和中游匀的气候特征:温带气候和中游匀气候的特征相似,夏季温度较高,冬季较低,降水分布均匀。
•气压和风力的关系:风力是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气流形成的,气压越大,则风力越小。
1.3 地球动力环境•内力和外力造山的区别:内力的产生是因为地质力量的重叠堆积形成,外力的产生则是因为地震和山脉垂直地震等原因,可以改变山脉的形态和局部地形。
•大地构造和板块构造理论:大地构造论是研究大陆和海洋高程差异与地震溜所引起的地质变化;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表层的构造组成和运动规律。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一共分为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2 地貌与土地利用•地貌的类型和分类: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山地貌、丘陵地貌和平原地貌。
•农业文化区和工业文化区的划分:农业文化区一般是根据区域内的农产品种植和动物养殖等农业方面的特点来区分的,工业文化区则是指区域内工业发展方面的情况,例如钢铁厂、化工厂等。
初中地理详细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详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26b98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0.png)
七年级上册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4.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海陆变迁:(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三、天气与气候1.多变的天气:(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地理初中1知识点总结
![地理初中1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8325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a.png)
地理初中1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方面1. 地球的结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薄的一层,由板块构成。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地核则由内外两部分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天。
3. 大气圈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氧气和氮气占大部分。
大气圈有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部层。
4.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存在的各种形式,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
水圈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
5. 地表特征地球表面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和河流等。
这些地表特征是由地质运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形成的。
6.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水等。
这些灾害是由地质运动和气象变化引起的。
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二、人文地理方面1. 人口与聚居地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的居民数量。
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集中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人口数量多的城市称为大城市。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们在空间中进行物品和人员的运输活动。
主要交通方式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路。
陆路交通是最常见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
水路交通主要利用河流和海洋进行运输。
空路交通是利用飞机进行运输。
3. 工业和能源资源工业是城市的经济支柱,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工业需要大量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4. 农业资源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
种植业主要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畜牧业主要是牲畜的饲养。
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5. 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266e0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1.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1.地球与地球定位:-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的经纬度与定位: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差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差值。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个点。
-世界标准时间:世界上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2.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气象是指气候在短期内的变化和天气现象,如气温的升降、降水的多少等。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根据地球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大的气候带。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又可细分为地中海型、季风型、大陆性型等。
-气候因素:气候由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洋水流等。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可以通过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测量。
3.地理区域与地理划分:-陆地地理区域: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不同,可以将陆地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大洲。
-生活区与农业区:根据不同的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地球分为生活区和农业区。
生活区主要是人口聚集的地区,农业区则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山地、高原和平原:地球上地形起伏不平,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和平原。
山地是指地势较高,有较多山脉和山峰的地区;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又地势较高的地区;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
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与分布:地球表面约70%都是水域,但可用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上一些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一些地区则非常缺水。
-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大气、地表、地下三个空间之间循环,形成水循环。
水蒸气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不断在地球上循环流动。
(完整版)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0cbb18b8f67c1cfbd6b8dd.png)
初中地搭理考复习(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二、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 度 ~30 度为低纬度地区;30 度 ~60 度为中纬度地区;60 度 ~90 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 W和160° E。
§1.2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理现象:形成四时(春夏秋冬)。
3、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海陆分布与天气: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5、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 米,气温下降0.6 ℃。
§1.3 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有坐标: N 为北 S 为南 E 为东 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 ( 东西 ) 网确定方向。
二、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罕,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相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绝壁。
2、地形种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七分 (71%) 海洋(四大洋),三分 (29%) 陆地(七大洲)”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 P29 图 2.6) 。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初中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d19a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a.png)
初中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呈稍扁扁的形状。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其中地壳分为大洲和大洋两部分。
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被称为一昼夜,所以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昼夜。
2. 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公转轨道,地球一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三、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1. 地理位置: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和经度。
2. 地形特征: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两种主要地形特征,海拔高度不同的陆地形成了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
四、气候与水文地理1. 气候: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很大差异,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2. 水文地理: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五、自然灾害1.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2. 气象灾害:包括飓风、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 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冰雹等。
六、资源与环境1.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2.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
七、地球与人类1. 人口与聚居地:地球上人口密集的地区称为人口聚居地。
2.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包括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通信方式包括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
以上是初中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气候与水文地理、自然灾害、资源与环境、地球与人类等内容。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 3 章)(一)我们居住的地球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2)登高望远(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6)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
(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赤道半径: 6378 千米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两极半径: 6357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 千米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二)、地球仪和地图本初子午线( 00经线)(东、西经 1800“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经线00东、西半球的划分( 20 W、 160 E)赤道( 0 纬线)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高、中、低纬度的划分1. 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垂直相交的线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经纬线的特点:(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 2 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 4 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 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 1800。
00 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 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 900。
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 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0 ----- 30 0 300-------- 60 0 600------- 90 05、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注意:大小比例尺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 :100000(10 万分之一)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 :1000000(100 万分之一)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范围内容大比例尺小(缺点)详细(优点)小比例尺大(优点)粗略(缺点)(2)方向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方法: a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b指向标定向法c没有上面两种,就为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等。
(3)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注记: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文字说明(4)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重要规律:(1)同一经线上的点只存在正南正北的关系(2)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周都是南;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北(3)同一纬线上的点只存在正东正西的位置关系(4)若两地同位于东经,经度值大的在东面;若两地同位于西经,经度值小的在东面(5)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小于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大于1800,,则东经的在西面,西经的在东边(三)太阳和月球1.太阳概况:(1)日地平均距离 1.5 亿千米。
(2)太阳的直径约为 140 万千米。
(是地球的 109 倍)(3)表面温度约 6000 摄氏度。
(4)中心温度达 1500 万摄氏度。
(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6)太阳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7)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 33 万倍,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太阳大气(由内至外):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日珥)2、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 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1800,则东经的仍在东面,西经的在西边;若两地(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3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步骤及注意点3、月球. 月球的概况:(1)月球直径约为 3476 千米,地球直径的 3/11 ,约为太阳直径的 1/400(2)地月距离约 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3)体积和质量: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1/49 ;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 1/81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 1/400 ,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4、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平原和低地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 ,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而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5.月球与地球差异:(1)月球上物体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3)在月球上听不见声音: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4)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6.月球为什么始终用一面对着地球?答:月球自转方向与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它自转周期也与它公转周期相同,即同步自转。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2)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a. 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
b. 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
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a. 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
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
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
(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15: 恒发光发热耀斑日珥 16 :光球层色球层日面层光球光球色球17 :太阳活动强弱 11 峰谷18 :空气水生命19:平时由于光球层特别亮,而看不清楚较暗的日面层,而当发生日全食时,月球挡住了光球层,所以是观察日面层的较好时期20:太阳风对大气电离层的影响——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或中断;磁暴——使指南针不能指南;影响地球上生物、气候、地质等——造成洪涝灾害,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等21: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昼夜温差很大,月球上没有风,月球表面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没有流星,陨石坑特别多22: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 1/6 ,所以宇航员到月球之后,重量变小,且为地球上的 1/6 ,但宇航员的质量不变(四)观测太空1、星座的概念:把全天分成88 个区域,称为 88 个星座。
2、著名的星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鹅座、天琴座和猎户座3、著名的恒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天琴座猎户座牧夫座仙后座大熊座小熊座天鹅座天鹰座北斗七星斗柄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4、观察、寻找北极星:北极星5倍距离北斗七星5、星空:星等:星等越小星越亮( 6 等星是肉眼所见最暗的星,太阳是-26.7 )6、星图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7、活动星图的使用方法:(1)根据观星这天的日期和时间,转动圆盘使星图上的日期线对准面板上的时间线。
(2)把活动星图反举到头顶,使星图上的方向同实际方向对准。
星图中的椭圆圈表示周围的地平圈,椭圆圈的中央是天顶;靠近圆圈的星座是接近地平线的星座,圆孔中心的星座是观察者头顶上空的星座。
这时可对照星图找天空中的亮星。
8 .太阳有东升西落,星星有东升西落吗?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 北极星除外 ) ,星星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圆弧状,在北天星空,其运动的圆心为北极星。
9.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观测到的星座一样吗?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观测到的星座又一样吗?不一样。
在地球上任何地点,看到的星空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有些恒星一年四季皆可见,有些永远不可见。
浙江省全年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10.你看到的北斗七星是否都在一个平面上呢?不是。
不同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只是距离太远,看起来好象在一个平面上。
11 、在某固定点观测,通常只能看到星空其中的一部分。
北极:北极的观测者都永远只能看到北极星所在的那一半星空,即北天星空;南极:南极观测者正相反,只能看到南天星空。
赤道:赤道上的观测者能看到整个星空。
天文台的最佳选址——赤道(五)月相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周期(29.53)天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新月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的时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间(农历)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同太阳升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落比较夜晚见月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一轮明月,半月,下半夜东天,情况西半边(右边)亮通宵可见东半边(左边)亮日地月三日地月三者大致处日地月三者大致呈日地月三者大致处日地月三者大致呈在一条直线上,月在一条直线上,地者位置直角(垂直)直角(垂直)球居中球居中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 29.53 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