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儒道互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儒道互补ppt课件

儒道互补ppt课件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异 儒 道 同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不满社会现实 粮店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异 儒 道 同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不满社会现实 粮店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药店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二)、“仁”的行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贵宾), 使民(役使百姓)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
(二)、“仁”的行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贵宾), 使民(役使百姓)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
(三)、仁的态度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 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 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守信) 则人任(信任)焉,敏则有功(效率),惠则 足以使人。”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不去妄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 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无辨 无争 顺应自然
不去妄为
比较探究
孔子、老子为什么树立“君子”
此课件可编辑版,如对课件有异 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归纳概括孔子、孟子、老子 的主要思想主张。
A、孔子:
1、提出“仁”和“礼”:
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 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如“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为仁”“仁者人也”,“仁”是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 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 决社会问题。“礼”是“仁”的一种政治主张,礼有上 下、尊卑、贵贱的 等级之分。

精品课件-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精品课件-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5、“述而”篇 原文: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子曰:“君子坦 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读:
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通 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 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 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 得失。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 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 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 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 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 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 与人的关系和谐。
7、“季氏”篇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 三戒:少之时,血气未 定,戒之在色;及其壮 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依 衰,戒之在得。”
解读: 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
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 熟稳重,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 不可以贪婪。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资料链接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精讲课课件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精讲课课件
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为: 是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焉:语气助词,了 为:实现 由:依靠。 而:难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不敏: 不聪明。请:请允许,希望。 事:从事,照 着去做。
修身所要做到的“仁”所要求的克制私心私欲, 用“礼”规范言行举止
认为学习应有正确的态度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盍:何不 憾:抱怨 敝:用破,用坏。 伐善:夸耀长处 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 安,信,怀:使安于,使信任,使怀念。之:我
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情怀,而不 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 他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 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 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 有功而居功的行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 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 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 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 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讲述好学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有:通“又” 不惑:遇事不迷惑 天命:上天旨意,自然的禀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 多种含义 耳顺:指听到别人的意见也能包容。 从:遵从,随 踰矩:越过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三十岁能自 立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知道 了天命;六十岁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容;七十岁 时一切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较为全面地保存在《论语》一 书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这一书名 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 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 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另外,孔子立志高远,守道正直,见识通达,自然出语气质刚毅,气势 凌云,气象磅礴。例如选文中,他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马 上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尽管面对的是他最为欣赏的弟子,但是由于涉及的问 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孔子还是回答得极为斩截,气势凌厉,不 容置辩。孔子的语言气势,有时是通过设问、反问达到的,如:“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更多的是通过排 比句式造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四 个“非……勿……”语言整齐而连绵,明确地界定了仁者待人接物的 准则,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君子与小人,孔子认为其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仁德,有 了仁德就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有了仁德,便能克己复礼,见义勇 为;没有仁德,则会沉浸于功利而无所不为。因此,在孔子看来,义与 利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君子本质上是为人间大义而生存, 虽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如果需要用牺牲义的手段取得,那 么这样的富贵便不值得追求。

儒道互补ppt课件

儒道互补ppt课件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 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比较探究
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圣人”这样的楷模?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 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 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 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 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 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 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人 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有为善的倾向,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 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 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C、老子: (1)核心思想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 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2)哲学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 都是相反相成的,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孔子:
1、提出“仁”和“礼”:
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 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如“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为仁”“仁者人也”,“仁”是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 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 决社会问题。“礼”是“仁”的一种政治主张,礼有上 下、尊卑、贵贱的 等级之分。

【教学课件】《儒道互补》课件

【教学课件】《儒道互补》课件

儒道互补的主要方面及实例
修身养性
儒道互补在修身养性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儒家提倡仁 爱、中庸,道家追求虚无、自然,两者都强调内心的 修养和自我完善。例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都是强调修身养性的实例。
处世之道
儒道互补在处世之道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儒家主张积 极入世,强调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而道家则主 张避世,强调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处理。两者相互补充 ,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采取更为合理的处 世态度和方法。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与《道德经》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都是强调处世之道的实例。
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儒道互补的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对个人的成长和 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儒道互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有助 于全面深入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儒道互补的思想和理念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有助于推动世界文 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想融合与创新
儒道互补的思想将逐渐与其他思想流派融合,产生新的思想体系 和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全球化与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儒道互补的思想将在更广泛 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应用,成为人类文明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儒道互补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教育普及
通过加强教育普及,提高人们对儒道互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者和发扬者。
02
儒道互补的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仁爱
0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强调人类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PPT参考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9
作业:如何对待“义”“利”?
儒道产生的时代背景
▪ 春秋:无义战 ▪ 战国:邦无定交,臣无定主 ▪ 尔虞我诈,争名逐利
2021/3/10
授课:XXX
10
儒家义利观
▪ 孔子的义利观: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21/3/10
授课:XXX
7
▪ 其二,讲究章法。
▪ 针对梁惠王对“利”的关心,孟子首先用“仁义” 当头拦住;中间先指出举国上下只知道追求“利” 会使国家有危险,再具体陈说危险何在,把君主 求“利”的危害说足说透。所以,接下来的两个 排比句虽然只是用否定句式轻轻点出“仁义”的 好处,但很具有说服人的效果,一泻千里之势至 此结住,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最后用和开头类似 的话结束,起到首尾呼应、强化主旨的效果。
▪ ——“重义轻利”
▪ 孟子的义利观:
▪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舍生取义” 2021/3/10
授课:XXX
11
道家义利观
▪ 老子:
▪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弃圣弃利
▪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2021/3/10
授课:XXX
1
原因
▪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
(2)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战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回复,回归) (3)复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 (4)恶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容易) (5)易 其无以易之(改变,变换)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交换)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自主预习
1.注字音 观其徼(jiào) 为而不恃(shì) 受国之垢(gòu) 社稷(jì) 远徙(xǐ) 舟舆(yú)
合作探究
2.解多义 安其居,乐其俗(使……安适)
(1)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兵器,军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相关链接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 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 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又称《道德经》)。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 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 《老子》五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老子提倡以“无为”之道治国,要求统治者无事、无欲、好静,顺乎 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让天下百姓也复归于“朴”“静”,像婴孩一 般无知无欲。与此相联系,老子反对战争。他说:“夫兵者,不祥之 器。”还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可以说是 他对当时动辄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劝告。

儒道互补PPT优选版

儒道互补PPT优选版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 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 说相对立。“天人合一”有两层意 思:一是天人一致。二是天人相应, 或天人相通。汉儒董仲舒提出: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 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无为而治 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却互相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 儒家在保护中有创新,道家在创新中有继承。 儒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济世),道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自保); 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 时间性哲学特征。 儒家(加法):主张人要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 使命和社会责任心;
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舍生取义”
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儒重视继承,道重视批判。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
政治理想
儒家:以“仁”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
社 道家:“会邻稳国定相—望—,“鸡为犬政之以声德相”闻,

《儒道互补》专题课件

《儒道互补》专题课件

显学主流以儒、墨为代表, 隐学主流以老、庄为代表。
显学以不避人、不避自己,积极入世为特征。
“游方之内”入世主义
儒家学派立教宗旨是以“匡俗救弊”、 “回复王道”、“实现仁政”为目的的道 德人本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这种理想主义以强调人道之爱,肯定 人伦秩序,讲求“合群”之道和对追求道 德理性之自觉为其要义。
《明德》 是实现理想的人生进修阶梯, 《修身﹒博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阶梯的具 体展开,是实用的统治学理论。 《养浩然之气》说的是修养后达到的“天人合一”的人生理 想境界。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礼记·大道之行也》
大同 小康
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的私有制转变
三纲八目的追求 ——《大学》
• 逍遥游的心理感受是乐. • 在逍遥游的乐中,存在着两种情感的混合,
一种是卸去物累的安宁感、超脱感;另一 种是在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的陶醉感、 满足感。
道遥游的途径: 无名 无功 无己
• 无名,即不“以天下为事”,就是不求治 理天下的虚名 ,消除人们求取名声的贪欲。
• 无功,即破除一切功利欲念 ,做到“物物 而不物于物”,寄心万物之外 ,不受其限 制。
• 无己,就是要忘掉自己的形体存在,达到 精神彻底解脱。
老子: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
• 吾丧我——无己
•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
做到“无名”无功“无己”的办法是: 心斋和坐忘
• 心斋,“虚者,心斋也。”就是要保持 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要“去 知”“黜聪明”。
隐学以避世、避人、避自己,消极遁世为特征。
“游方之外”的超世主义 • 道家学派立教的宗旨是要人懂得超越自身的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3、“公冶长”篇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 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解读: 这则语录中,写的 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以言“志”为题,讨论
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
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
作品分析
1、“学而”篇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 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
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
子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 小心说话,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 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这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 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 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
《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 承中华民族的传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选文(二)
老 子 像
老 子 骑 青 牛
作者简介
李耳(约前580年— 前500年之后)字伯阳,又 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
子”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选文介绍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
不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2、“为政”篇 原文: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高中语文】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ppt精品课件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互 儒 道 补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立身处世之根本
精神失意之良方
探究方法: 选准角度;对比研究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让我们记住《论语》《老子》 让我们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髓深入我们的血液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 未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 他是大儒,以儒修身,以道养生, 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走入安宁, 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 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从古代文人 看儒道互补
1. 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有哪些影响 2.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身上 得到体现?
论语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异 儒 道 同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自然天性
减法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 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 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 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儒道互补ppt课件(自制) 〔人教课标版〕

儒道互补ppt课件(自制) 〔人教课标版〕
•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儒道思想比较
原因
•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年少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 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 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 贪欲。”
人生不同阶段的大戒
讲述其一生进修德业的发展过程(六阶段)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诲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是:这
知:知道
知:通“智”聪明,明

孔子说:“子路,我教诲你的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明智的啊!”
•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 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死不相往来”。
•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 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 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 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 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儒家思想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儒道互补课件

儒道互补课件
黄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种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的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先说说我来北京之后的收获
理 想
目 标
行 动
儒道互补
• 肃南一中 罗文欣
• 什么是儒道互补?我们应该怎样去 打开儒道互补的大门,让这种思想 更好的指导我们的人生?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公元1075年冬, 描述了他出猎的情景和从军报国的壮怀。
苏 轼《定
• 南怀瑾先生曾说:“儒家是粮店,道 • 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你是如 何理解的?
• 谢谢各位同学,祝大家学习快 乐,生活幸福!
风 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此时,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
• 黄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 换骨,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种蒸馏和升华, 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的大家 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 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 他身边》
• 你还能举出其他历史文化人物有关儒道互 补的事例来么?
陶渊明? 杜甫?
李白?
…………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儒家、道家的共同理想 是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 儒家(加法):主张人要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 强调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达则兼济 天下,积极入世。 • 道家(减法):强调的则是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 念。,穷则独善其身,顺应自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白居易:一生以3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早期更 多儒家的积极进取,晚期更多道家的豁达避世。
h
16
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
•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魏晋:黄老学说盛行。 • 唐:儒学、道学、佛学并行。
h
17
从对后世的影响中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
h
18
你认为我们现在该如何继承儒道 思想?
h
19
杀人更多。
h
3
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
政治理想
儒家:以“仁”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
社 道家:会“稳邻定国—相—望“,为鸡政犬以之德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
h
4
具体做法:
儒家
道家
为人 “仁” “义”
恢复自然本性 见素抱朴
处世
符合“礼”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抱柔 居后不争
治国 “爱人”
绝圣弃智
“仁政”
绝人弃义
“王道”
绝巧弃利
“以民为本” “无为”而治
h
5
为什么会有异同?
对于造成乱世的原因看法不同: • 孔子认为失“礼”,进而不仁。 • 老子认为是人性的堕落。
h
6
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
•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魏晋:黄老学说盛行。 • 唐:儒学、道学、佛学并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
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h
13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 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 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 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 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 •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
守。(苏轼) •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
h
10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 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 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 一个不是好人。”
后人对他的评价: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
这个人是谁?
h
11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一生思想复杂,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 的影响。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乌 台诗案”被贬黄州后,道家思想占主导地 位,达观,豁达。
h
14
• 黄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 脱胎换骨,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种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 今来许多的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 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 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作业:如何对待“义”“利”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孟子曰:“亦曰‘仁义’而已矣,何 必言‘利’?”你怎么看待孔、孟的“义利 观”?当今社会,应如何正确处理“义”与 “利”的关系?请用一句话表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用规范的议论片段(观点—论证—结论) 进行论述。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h
15
• 陶渊明:祖父,儒家思想;外祖父,道家思想。
• 一生中,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晚期— —老子思想的绝好实践者。
• 李 白:儒家、道家思想同时影响他,“功成身 退”是其人生理想。“功成”是儒家的追求, “身退”则无疑来自道家的隐逸。
• 杜 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一生受儒 家思想影响深远,将儒家思想发挥到极致,儒家 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 是“无论穷达,都要济天下”!
儒道互补
——
h
1
读短文《老鼠,作为证据》
• 2006年4月21日《南方人物周刊》读到的一篇文章,
标题叫《老鼠,作为证据》,作者是刘瑜。文章说,
有一只老鼠,在厨房里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挣扎。
这让她想起了另一只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两天
才死去。她还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只老鼠被邻居
老爷爷用开水烫死了。这些事搁在任何地方,可能
h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 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 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同时,游泳到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 时。
h
8
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 讼。(曹操《对酒》)
万古对青苍翠色。(郑板桥)
h
9
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李白《书情 题蔡舍人雄 》)
•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李 白。《梁园吟》)
•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白居易《新制布裘》)
•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 不能绕指柔。(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的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480多起 战事,450余次诸侯梦盟会。诸侯国内部的矛 盾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 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 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 的事情。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 几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 国家,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战争规模更大,
都稀松平常。灭鼠嘛,好像没什么不对,作者也没
说不该灭老鼠。让她受不了的是:一,生而为鼠,
并不是它的过错。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话,为什么
不能让它死得痛快一点,不那么备受折磨呢?文章
说:“便是‘龌龊’如一只老鼠,也会痛,也会绝
望,也会挣扎。更糟的是,它的痛,也会传染给
你。”
h
2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 国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于公元1075年冬, 描述了他出猎的情景和从军报国的壮怀。
h
12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