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理想化模型)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物体的影响可忽略例如:平动,转动。

质量很小,体积很小的物体二.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系的物体。

①选来作为参考系的物体是可以静止也可以是运动的,但一旦选为参考系就认为是静止的②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如果没有说明,通常以地面作为参考系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④在同一问题中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或同一物体在不同阶段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三.坐标系:直线运动通常为一维坐标系平面内曲线运动通常为二维坐标系空间内复杂运动通常为三维坐标系第二节时间与位移一.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点。

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线段。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路程:有大小但无方向(标量)。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

3路程:大小与初末位置及运动轨迹有关。

位移:大小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路程≥位移注意:1.只有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2.物体在某一运动中,唯一可能等于零,但路程一定不为零。

三.标量和矢量1.标量:有大小无方向的量。

2.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四.物体的位置变化与位势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1m/s=3.6km/h4.性质:矢量:大小;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5.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①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和位移相对。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注意: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一、物质的结构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如金、银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矿泉水等。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原子图像:- 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

- 质子质量大约是中子的1.8倍。

二、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 用来描述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量。

- 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2.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长度:米(m)- 时间:秒(s)- 质量:千克(kg)3. 导出单位:- 如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m²)、体积的单位为立方米(m³)等。

三、物理量的测量1. 量的测量:- 量的测量包括数量和单位的确定。

2. 误差及处理:-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运用有效数字的原则进行误差处理。

四、国际单位制及物理量的换算1. 国际单位制(SI制):- 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名称和定义。

2. 常用的物理量换算:-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厘米和米的换算。

-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克和千克的换算。

以上是我对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在学习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物质的结构对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量和单位,我对物理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物理实验和测量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际单位制及物理量的换算中,我理解了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通过学习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我对物质的结构和物理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懂得了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换算,这将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也能对物理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扩写新内容:五、物质的运动1. 原子的热运动:- 原子在物质内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知识点整理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1)定义:研究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质点的简化条件: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时。

2.参考系(1)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2)特点:①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以观测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②参考系本身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一旦选定后,便假设为不动的。

(化身参考系)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坐标系几个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字、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1.2时间和位移1.时间(1)时刻t:是指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

例如:第3秒末、第1秒初。

(2)时间间隔△t:是指两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

例如:前3s、3s内、第3s内、最后1s。

➢在时间轴上,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点,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线段。

2.位移(1)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2)三要素:方向、直线、长度。

3.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速度,力。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路程,时间、温度、质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位置x: 初位置x1 ,末位置x2位移(位置的变化量):末位置-初位置x: x =x1 - x2x绝对值:位移的大小;x正负:位移的方向。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txv ∆∆=单位:m/s km/h cm/s 1m/s=3.6km/h (3)速度是矢量。

(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6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6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物质、能量、运动等自然现象的研究,探索了世界的本质规律。

而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力学基础》是物理学习的入门章节,主要介绍了基本力学概念和物体运动规律。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章的知识点。

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表示,通过位置矢量和时间的关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距离,速度不变。

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同,速度不断发生变化。

2. 力的概念力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因素之一,是使物体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改变运动状态必须受到外力的作用。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也是惯性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a = F/m。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力的合成规律决定。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合成的矢量和,方向与合成的方向一致。

5. 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 = ma。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在学习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力学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

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和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0字】第2篇示例: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

(完整版),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

(完整版),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地址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照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照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参照系是假设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系可否发生地址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2.同一运动,采用不同样参照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样,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定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系才有意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方便原那么〔可任意选择参照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平时以地球为参照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质点可是理想化模型2.可看做质点的条件:⑴ 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⑵ 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局部运动情况时;⑶ 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⑷ 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能够忽略时。

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辰间的间隔;时辰: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时。

区分:“ 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 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辰。

五、行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经过的实质轨迹的长度;位移:矢量,初地址指向末地址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地址指向末位置。

行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

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 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实验本卷须知及实验步骤:1.限位孔竖直向下将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电路;2.纸带与重锤相连,穿过限位孔,竖直上提纸带,拉直并让重物尽可能凑近打点计时器;3.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单位〔m / s〕1km / h1m / s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变换:1.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它的方向为物体位移方向,矢量,v S / t ;2.平均速率:行程S路与时间t的比值,标量,v率路S/ t ;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导语】⾼⼀物理必修⼀是⾼⼀年级学⽣普遍反映很难的⼀门学科,学⽣们学习时都感到⼀定吃⼒。

下⾯就让⽆忧考给⼤家分享⼀些⾼⼀物理必修1第⼀章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物理必修1第⼀章知识点总结篇⼀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量,可以⽤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条有向线段来表⽰.因此,位移的⼤⼩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与运动路径有关. (3)⼀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如说某⼈从O点起⾛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物理必修1第⼀章知识点总结篇⼆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量,可以⽤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条有向线段来表⽰.因此,位移的⼤⼩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与运动路径有关. (3)⼀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如说某⼈从O点起⾛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物理必修1第⼀章知识点总结篇三 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位移,以横轴表⽰时间⽽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条平⾏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和⽅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个质点沿正⽅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个反⽅向以10m/s速度运动.。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规律1.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参考系:观察运动的参照物。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平均速度: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瞬间的速度,是在极短时间段内的瞬间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极短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

1.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1.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1.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总有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5 弹力和摩擦力弹力: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1.6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两个向量相加得到一个合力向量。

力的分解:一个向量拆分成两个分力向量。

1.7 重力重力: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上,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约为9.8m/s²,称为重力加速度。

1.8 牛顿定律在平面上的应用水平面上的运动:物体受水平方向的力,速度会发生变化。

倾斜平面上的运动:物体受摩擦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速度会发生变化。

垂直面上的运动:物体受重力的作用,速度会发生变化。

1.9 质量、重量和密度质量:物体所拥有的惯性的度量。

重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注:以上内容基于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具体知识点和公式可能更多,请参考教材学习。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物质机械性的运动。

为了描述运动,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

常见的描述运动的方式包括: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速度、加速度等。

二、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 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可以将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

2. 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应使物体的运动尽可能简单。

3. 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我们通常需要建立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三、时间和位移1. 时间: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先后顺序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 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它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四、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2.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它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五、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的物体必定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因为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六、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提出的,它描述了宇宙间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都要以一定的引力互相吸引,这个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七、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太空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它可以在地球周围的空间运行,也可以到达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更远的宇宙空间。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减速....,a<0...表示加速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在t.轴下..;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Array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与V方向相同...;....,V..都增大....时,不管..a.如何变化⑵若a与V方向相反...;....,V..都减小....时,不管..a.如何变化★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引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门。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学以及力学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二、知识点总结1. 物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转换的自然科学。

本章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2. 物体运动学基础知识(1)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学公式:掌握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3)运动学图像:了解如何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图像、位移图像等。

3.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分类与性质(1)重力:介绍重力的产生原因、方向以及重力加速度等。

(2)弹力:介绍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胡克定律等。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种类、产生条件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

5. 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加速、减速以及变速运动。

三、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以及物体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于理解力的分类与性质,尤其是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习建议1. 夯实基础: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勤加练习:通过大量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原理: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以及牛顿定律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相对位置和方向相加得到合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进行计算。

3.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情况。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4. 内外力: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内部相互作用的力,如物体的弹性力、重力等;另一类是物体与外部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如物体受到的推力、拉力等。

5.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法则。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ma,其中 F是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其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Kg作为单位,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用N作为单位,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7. 弹力:当弹簧或弹性杆等被扭曲或拉伸时,会产生具有恢复力的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位移的大小成正比。

8.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几何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结果。

9. 平衡条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内力必须为零。

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情况。

10. 集中力与扩展力:根据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分为集中力和扩展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 定义: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1.2 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 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3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标量。

1.4 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平均速度: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5 加速度-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表达式:a = Δv/Δt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4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表达式:F = 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功和能量-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 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3.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3 动量和冲量- 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

- 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写》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以及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根据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置变化的总量,用Δx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与位移的变化方向一致。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v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用a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当加速度为正时,表示物体在加速;当加速度为负时,表示物体在减速。

4. 时间:时间是运动发生的持续过程,用t表示,是一个标量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三、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1. 位移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厘米(cm)等。

2.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有千米每小时(km/h)、米每分钟(m/min)等。

3.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4. 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等。

四、运动的图像和图象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如果是匀速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如果是变速运动,则图像是一条曲线。

2. 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3. 加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位移、路程、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等。

- 基本概念:物理运动、位移、路程、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匀速直线运动。

- 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合成、运动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重点内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在于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路径长度,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运动合成和运动分解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

- 拓展内容:本章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物理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

- 基本概念:力、合成、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 基本规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 重点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根据力的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 拓展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物理运动的重要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⑴、 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 —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 —t 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⑴、 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0V ) ⑵、 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质点运动的描述1. 质点概念:用于简化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关注其位置和运动状态。

2. 参考系:选择作为参考的物体,用于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

参考系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3. 标量和矢量:标量描述物体运动的量值大小,如路程;矢量描述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等。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分为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对应质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对应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

篇2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1. 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用来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它的质量。

2. 参考系:是用来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

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常见的参考系有地面、惯性参照系等。

3. 坐标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基准。

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来描述空间中的位置。

二、时间和位移1. 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等于末位置向量减初位置向量。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三、运动学的基本公式1.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s/t。

平均速度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

2.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极限法求得,即当时间趋近于零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就是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描述了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即a=(v-u)/t。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四、抛体运动1.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平抛、斜抛和竖直上抛三种类型。

2.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得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得大小(直线或切线得斜率........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得关系(瞧两物体S —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得斜率........大小) 2、从V —t 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得速度⑵、物体运动得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⑴、图线纵坐标得截距表示........t=0...时刻得速度.....(.即初速度....0V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得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得位移..。

在t .轴上方得位移为正........,在t .轴下..方.得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得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得代数与.....................。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得关系补充:速度与加速度得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得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得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方向相同....,V..都增大...。

..a.如何变化....时,不管⑵若a 与V方向....,V..都减小...。

..时,不管..a.如何变化..相反★思维拓展:有大小与方向得物理量一定就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分子和原子物理学基础知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第一节: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中介绍了分子和原子,其中介绍了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分子的种类不同,但生成的分子的种类却相同。

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第二节:在化学反应中介绍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摩擦力也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我们把分子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还讲述了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且随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可以改变。

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3、第三节:有关分子、原子的一些定义和公式。

通过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计算等问题都要涉及到分子热运动的有关内容。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对这部分内容要牢记。

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4、第四节:学习完“质量”这个概念后,就要开始讲解有关密度的问题。

要让学生明白密度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在同一温度下,所含物质的多少跟物体的体积和物质的质量是有关系的。

另外,通过大量实验探究密度跟压强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去解决问题。

4、第四节:学习完“质量”这个概念后,就要开始讲解有关密度的问题。

要让学生明白密度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在同一温度下,所含物质的多少跟物体的体积和物质的质量是有关系的。

另外,通过大量实验探究密度跟压强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去解决问题。

5、第五节:讲解“体积”这个概念,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含义。

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6、第六节:知道了密度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讲到物体质量的问题。

在高一阶段,这个内容很重要,它不仅是整个物理科目的基础,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

要学好物理,对质量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理解质量的含义,才能知道质量的意义;才能知道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知道质量与物体的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

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掌握。

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第七节:通过研究汽车运动的一段视频,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⑴、 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
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 —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2、从V —t 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⑴、 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0V ) ⑵、 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 .轴下方的....
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与V方向相同
...。

.....V.都增大
....时,不管
..a.如何变化,
⑵若a与V方向相反
.....V.都减小
...。

..a.如何变化,
....时,不管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