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思维分析当下社会问题根源

合集下载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读当代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读当代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读当代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社会生态危机和自然生态危机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弊端,如何从"类"和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都有着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深入阐发和进一步丰富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指导研究和解决当代全球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摘要:新全球化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应该客观深入地意识到全球化在推动历史发展中存在的这一两重属性,促使其积极作用产生更大效应,抑制其消极因素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负面影响。

应该从新全球化的特殊语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辩证法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

关键词:新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一、引言随着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相互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即新全球化时代。

新全球化时代在深刻改变人类全球实践结构与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全球化观念,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问题谱系与时空结构。

在超越旧全球化主义的单一主体性及其“主体——客体”模式时,我们必然面临一个重大任务,即发展或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新全球时代理论。

新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言说语境、新的理论地平线。

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它与中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紧紧地结合以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本文拟从新全球化自身存在的双重属性这一逻辑起点出发,从新全球化的特殊语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辩证法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

二、全球化的二重性问题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法

分析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法关于当前我国的社会性质,有的人认为我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也有人认为还是社会主义社会。

认为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由是,当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领导权,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等等。

自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苏共中央的领导权以后,尽管从苏共的路线看,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路线,苏联社会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苏共中央活动、苏联解体以前,还是应该承认苏联是社会主义社会。

苏联解体以前和解体以后相比,社会形态有了本质的区别:解体以前的苏联是社会主义社会;解体以后的俄罗斯才是资本主义社会。

因为,解体以前的苏联还具备两个主要特征:存在公有制经济;共产党执政。

苏联解体以后的俄罗斯,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我国还没有这样的现象变化,还不能认为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吧!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公有经济,共产党掌握政权,因此还是社会主义社会。

从经济结构看,2001年职工人数中(年底数),国有单位职工人数7409万,(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尽管这里的很多职工也沦为或接近沦为雇佣工人,但是,还有一些工人是生产资料主人,还有一些单位的职工不能被任意解雇。

从政治制度看,我国执政的还是共产党。

这个党还声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还说要搞社会主义,尽管加上了个“中国特色的”定语。

从以上两点看,当前我国社会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社会。

这个社会主义和改革以前的相比,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能否认它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既能向资本主义方向摆动,也能向共产主义方向前进。

当然,社会主义社会最终是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其间必然会不断地来回摆动。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映到中国共产党党内,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性质、前途的斗争,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生死存亡的斗争。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从上了马克思的课程以来,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解了辩证主义思想,唯心唯物主义的区别。

这也对我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产生了影响。

让我知道了事物的两面性,对待发生的事情要从辩证的两面去分析思考。

并且也让我对当前的社会现象有了不同的看法。

如对前不久的经济危机等……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范围扩散,由发达国家传导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迅速蔓延至全球,演变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后波及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金融危机。

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言,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飓风”,是一股强大的“腐蚀性”力量。

此次全球经济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的格局和走向,也引发了人们对现有经济理论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

现实面前,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再次显示出其强大的科学价值和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本质,并深入分析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不否认政策和行为的失误会引发经济危机,但是在对现象层面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并从中去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爆发的原因、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趋势。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野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暂时的阶段,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最终灭亡这一整个历史过程的根本动力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和强制性解决,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

对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分析道:“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之后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用马克思主义解析现代社会矛盾

用马克思主义解析现代社会矛盾

用马克思主义解析现代社会矛盾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形态,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体系,也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

它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基础,深入剖析社会矛盾的根源和本质,提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矛盾,找到实现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路径。

首先,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矛盾的基本观点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现代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表现为劳资关系的紧张和对抗。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压迫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而无产阶级的反抗和争取权益则是现代社会矛盾的表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还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引发了资源分配不均等矛盾问题。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亦成为现代社会的矛盾之一。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强调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的利益与资本家的利益之间常常存在不对等和冲突。

工资低下、劳动权益受损、工作条件恶劣等问题成为现代社会中劳资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另外,马克思主义还关注了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公正问题。

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资源和机会的不均等分配,使得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现社会公正和消除社会分配不平等,才能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解析现代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指导。

通过分析社会阶级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它集聚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贫困、失业、犯罪和环境污染等。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在资本主义这种阶级社会中,社会的财富被少数人垄断,并且生产资料私人占有,造成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大。

在城市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恶化,失业现象普遍存在。

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消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可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城市化对社会生活、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的追逐利润的本质,城市化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城市化过程的批判,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

此外,马克思主义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还体现在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关注上。

在资本主义城市社会中,个人的私利和竞争取代了社会共同利益和合作,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倡导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强调阶级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消除阶级对立,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着重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对社会问题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调整。

在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中积极推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以实现城市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思想体系,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思考并深入探讨其在当代社会问题中的运用和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阶级斗争理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历史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斗争的不断演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不断的斗争和矛盾中发展。

而阶级斗争理论则指出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二、当代社会问题在当代社会中,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贫富差距的加剧、环境污染的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普遍存在等。

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寻求更好的解决策略和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运用1.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贫富差距的加剧也是阶级矛盾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主义鼓励我们认识到贫富差距问题的存在,并通过推动社会改革来减少这种不平等现象。

社会主义理念提出了均贫富的目标,通过公平的资源配置和社会制度的改革,可以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也有深刻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

而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告诉我们,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3. 解决社会不公正问题当代社会不公正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不公正包括贫富差距的加剧、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就业歧视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公正现象的根源是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权力差异。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读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读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浅谈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互联系的。

他们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无非就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则就是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正是处在相互联系的关系中并互相作用,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消耗就大,要提供这么多资源那么环境就会遭到破坏,虽然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长期看,经济也必然受到牵制,因为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因人口过多导致的就业压力和养老压力都必然牵连经济。

因此,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我们国家坚持的是发展与环保并举,近些年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将这些问题放在几十年前的大背景下可能就不算是问题了。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一切事情都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过去,在奴隶封建社会里,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矛盾并不是那么突出,所以表面上看去是很和谐的,但是,到了工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超越了以往,为了获得资源,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应只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应该看到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积极的政策保护环境,控制人口,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说到“和谐”就必然使我想到了“矛盾”这个词。

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所以此时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的矛盾分析法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对于前者,虽说我国目前的生产力状况,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总体水平较低两个基本状况,但是我们只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就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破坏环境,也不能一味以子孙需求而闲置资源停止发展,它们只是社会矛盾中的一个小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对于后者,一方面,我们要吸引外资,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警惕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及其人民民主专政的敌视和对立。

以马克思原理分析社会热点

以马克思原理分析社会热点

以马克思原理分析社会热点社会热点的发生与演变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本文将以马克思原理为指导,对一些当前的社会热点进行分析,包括经济不平等、社会阶级冲突和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不平等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运行。

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不平等是无法避免的,资本家占据生产资料,剥削工人阶级,导致财富和权力的高度集中。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种不平等现象,使社会矛盾激化,进一步引发社会阶级冲突。

社会阶级冲突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二。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阶级是驱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力量。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阶级冲突的核心。

资本家依赖工人创造价值,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压榨工人,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觉醒和组织,才能实现阶级斗争的解决,推动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三。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经济利益的盲目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主张,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

总结来说,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思想的指导。

经济不平等、社会阶级冲突和生态环境问题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必然产物。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矛盾的本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社会作出贡献。

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和改善。

问题意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

问题意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

问题意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革命的思想和实践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无限多样的、矛盾统一的世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统一则是矛盾解决的目标。

事物的发展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统一的不断深化中实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特定的生产力决定了特定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经济领域,可以分析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研究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问题。

在政治领域,可以分析国家的本质和作用,分析各种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规律。

在文化领域,可以分析意识形态的起源和作用,探讨文化对社会意识和行为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社会变革的实践中。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变革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发展推动的。

通过对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入分析,可以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向和方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应该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简单地套用抽象的理论模型。

应该充分考虑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避免过于简化和片面化的理解。

要持批判的态度,不断了解和反思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行动。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充分考虑具体的社会条件和实际情况。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的社会矛盾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的社会矛盾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的社会矛盾当代社会矛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来深入剖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来理解和解决社会矛盾。

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当代社会矛盾,并探讨其中的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矛盾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矛盾的存在源于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差异和矛盾冲突。

在当代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从经济领域来看,当代社会的最突出矛盾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少数人聚积了巨大的财富,而大多数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这种贫富差距导致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不仅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行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可以解决经济领域的社会矛盾。

在政治领域,当代社会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民主权利的缺失和权力集中。

少数的精英阶层垄断了政治资源,剥夺了大多数人的政治权利。

这种不公正的分配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全民参与和普遍监督,可以解决政治领域的社会矛盾。

在文化领域,当代社会的矛盾主要体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对抗日益加剧。

许多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导致一些社会矛盾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解决文化领域的社会矛盾,需要坚持文化自信,保护和传承好本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除了上述领域的矛盾,当代社会还存在着一系列其他的社会矛盾,如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需要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崛起,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如何面对这些日趋严重的社会不良的现象成为国家以及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我们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中学到很多思想,以下是我自己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最近我国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做出一些自己见解和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恐怖主义,科学性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来看待北京天安门金水桥袭击案件。

去年北京“10.28”有恐怖分子在天安门金水桥发动的袭击,遭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如今这个案件已经在乌鲁木齐中院一审宣判。

玉山江·吾许尔等这3人被判死刑。

古丽娜尔·托乎提尼亚孜被判无期。

另外4人被判有期徒刑20年至5年。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而这些恐怖分子在某些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境外恐怖主义影响了以外,意识上的认识我自己认为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对社会和世界有了基本的认识以外,才能让我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不断饿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用的国家公民。

拥有国家赋予给我们的权利,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三观,很容易在某些方面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做一些不利于自己和他人的得事情,面对这样商务事情,作为国家要严厉的打击恐怖主义以及一切的犯罪势力,作为祖国的花朵以及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胡锦涛的八荣八耻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应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应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应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规律和社会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

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复杂和严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问题应对中的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

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经济危机、社会不平等等。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矛盾和发展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并且不断发展变化。

在面对当代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分析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3.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唯物史观是对世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识,而辩证法则是分析和处理矛盾的思维方法。

这些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对1. 经济危机当代社会经常面临经济危机的挑战,如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表现,只有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解决经济危机。

例如,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和调控,可以缓解和预防经济危机。

2.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只有通过消除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除社会不平等。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提倡社会公正、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等方式来应对社会不平等问题。

3.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一个严重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当代社会面临着诸多复杂和深层次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思考和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人的自由发展、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一、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

在当代社会中,人的自由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首先,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其次,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并没有完全带来精神追求的满足,心理压力和孤独感日益加剧。

此外,社会竞争和不公平现象也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要求社会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应当加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关注,为人们提供更多受教育、娱乐和社交等方面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公平与正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社会公平与正义成为当代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消除剥削、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当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我们需要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基本权益和公平机会。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权益的保护,我们应当注重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确保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待遇和权益。

三、生态文明建设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破坏和污染问题,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社会的冲突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社会的冲突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社会的冲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深入探究和分析,揭示现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探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潜在影响。

第一部分:社会阶级冲突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利益冲突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社会资源不公平分配,造成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抗争和斗争。

此外,还有农民与地主、知识分子与资本家等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第二部分:生产关系冲突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基础。

当现代社会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引发各种冲突。

例如,产能过剩导致的失业问题,资本无节制的积累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等。

这些冲突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牵涉到社会关系和政治体制上的问题。

第三部分:意识形态冲突分析意识形态冲突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社会矛盾产生和激化的根源。

例如,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化理念之间的对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这些冲突在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认同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四部分:国家与民族冲突分析国家和民族冲突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历史、地域、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利益纠纷和领土争端也不断加剧,进一步加深了冲突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第五部分:性别和文化冲突分析性别和文化冲突是现代社会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现象在各个社会领域普遍存在,这种冲突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幸福,也与社会公平和正义密切相关。

此外,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也是导致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

结论部分:现代社会的冲突分析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包括阶级冲突、生产关系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国家与民族冲突、性别和文化冲突等。

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分析

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分析

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分析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

分析人们的思想根源,离不开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

本文试从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入手,分析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

一、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矛盾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是随时变化发展的,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又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来的各种结构性矛盾也处在一个集中爆发期。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前社会的和谐,思想的稳定。

二、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社会存在是多元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也是多元的。

如果人们对一种社会现象普遍认同,思想就会统一,各种社会关系就会和谐;反之,如果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产生分歧甚至混乱,社会矛盾也就随之而生。

由于每个人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不尽相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会大相径庭,因此,社会矛盾不可避免。

近3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成长,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了明显转变,各种利益交织,各种矛盾显现,其思想根源无外乎社会分配不公、共信力下降、利益受到侵害、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争夺等方面。

下面,就这些方面一一作以剖析。

(一)社会分配和再分配不公导致多数人思想认识失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社会在发生着一些重要、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一个倾向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在向少数地方集中,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集中,在大城市当中向少数群体、少数阶层、少数个人手中集中。

资源集中的过程也是一个规模空前的财富分配的过程,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当前的贫富差距已经跨越了警戒线:据2006年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150万个家庭占有全国财富的70%,而在资本主义的国家,一般情况下是5%的家庭占有50%至60%的财富,这说明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贫富差距已经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它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现象和研究社会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而社会问题往往源于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政治立场。

首先,马克思主义重视经济基础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是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基础,而社会问题往往源于这些经济关系中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分化、剥削和压迫、阶级斗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方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因此,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从经济制度和关系入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变革。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问题背后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成的,而社会问题往往反映了这些阶级矛盾和斗争的表现。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可避免,因此,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阶级关系,找到消除阶级矛盾的根本办法。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和作用,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和斗争方式来实现。

此外,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革命和政治斗争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强调政治斗争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政治斗争来争取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彻底改革和转型。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强调经济基础、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根本性改革和变革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而且为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政治指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代社会问题的解答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代社会问题的解答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代社会问题的解答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旨在理解和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原理如何应用于解答现代社会问题。

1.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力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我们必须理解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和相应的矛盾冲突。

以贫富差距扩大为例,我们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导致了财富和资源不平等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有消除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真正目标。

2.阶级斗争的分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解答现代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分析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例如,分析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工人的剥削和不公平待遇。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工人阶级才能够改变他们的境遇和争取自己的权益。

3.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作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案。

通过对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出解决现代问题的方法。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了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不公正。

而社会主义则强调平等和公正,追求人民的利益和共同发展。

通过在现代社会中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可以解决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4.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在解答现代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通过发展社会建设和改善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我们将实践社会主义的原则。

同时,通过反思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问题。

结语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我们解答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思路。

通过应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以及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

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进步。

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观与社 会问题

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观与社 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与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一套深刻而全面的理论体系,它对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观点。

它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实践与周围的世界相互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比如,在研究贫困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上,而要深入到贫困人群的实际生活和劳动实践中,了解他们的工作条件、收入来源、消费结构等具体情况,才能找到导致贫困的真正原因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对于分析社会问题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例,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资源和产生污染,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而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某些经济活动,增加企业成本。

但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

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是理解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要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入手。

例如,研究社会不平等问题,不能仅仅归因于个体的能力差异或道德品质,而要看到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

同时,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会对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比如,先进的社会意识和合理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落后的则会阻碍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对金融危机的思考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在跨世纪的新纪元征程中,向种种社会现象和前沿问题挑战已成为衡量跨世纪人才的标准和尺度。

这些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人开始了解GDP,开始关心CPI。

从亚洲金融风暴到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至于这一段时间的CPI持续上涨,牵动了很多人的心!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范围,其深远影响震撼了世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分析角度有监管方面、制度原因、新自由主义、信用缺失等等,诚然这些都是本次危机的产生原因。

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来,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无法避免。

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因此也难免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真正的真理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是被实践反复证明,颠覆不破的事物运行本质规律的真实描述。

马克思主义分三块: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贯穿其中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商品流通过程中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在空间与时间上出现双重断层,预示着商品流通中可能出现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为经济过剩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性。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条件分析大致体现在这几个层面。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社会的生产能力,“劳动本身由于协作、分工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而组织成为社会的劳动”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正是“三个主要事实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发展并不断激化,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思维分析当下社会问题根源【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管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有开始重温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并从中发现了很多针对社会经济等现实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问题;Abstract: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western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have started to brush up on Marx's classic. And found the answers to a lot of the social problems.Key words: Marxism; Social problems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这些思潮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

使得我们的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我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目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在其著作中对此也有很多经典的阐述。

1、个人主义的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充分的思考,对人的本质曾做如下定义: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定义其实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指的是人只有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下(包括时间空间历史经济民族国家等等“一切”的具体性),才谈得到是“人”。

脱离了这样的环境,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在我国,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并不重视,封建社会倡导的“三纲五常”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君为臣纲,君让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为子纲,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古代婚姻中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倒是结婚的主角没有任何发言权和选择权。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都是对个人价值的忽略。

很长一段时间国人都活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新中国建立以来,很大一部分旧习俗被破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取得巨大成功,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思想上的解放。

当代青年不再墨守陈规,其思想也不为任何僵化教条所禁锢,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对社会重大现实和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锐意创新。

富有创新意识。

最后视野宽阔。

他们善于从全球角度看待社会和人生,对于新思想、新事物、新理论、新时尚、新思潮比较敏感和感兴趣。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青年一代的很多思想还不深刻、不稳固、不成熟。

对于新的意识形态缺乏辩证分析的能力,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诱导而走向极端。

比如受到西方消费主义通影响,由于消费主义主要通过大众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产生广泛影响。

“消费主义”主要指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而这种欲望是被大众媒体刺激而产生的,并以此作为自我社会价值的体现。

他来自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战略的组成部分。

消费主义会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在理想信念上诱导物质主义,在生活方式上催生享乐主义,从而引发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因为消费主义以大众文化为载体,而大众文化带有时尚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以及心理渗透的作用,所以很容易使青年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很多大学生思维平面化和人生态度游戏化,将传统优良美德抛掷脑后,他们没有远大目标,享受现在是他们的座右铭,为了眼前利益有时不择手段。

在人生观上,追求个人中心、物欲至上。

沉迷于即时行乐、游戏人生。

”他们片面追求生活自由,只顾自我,忽视他人;缺乏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少有竞争协作、勇于改革的进取精神。

他们更多地将自身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作为自身价值趋向。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如果继续缺乏时代精神的凝练,缺乏对社会发展进步趋势的深刻理性思考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片面追求感官物质享受,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广阔视野,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就会被淡化、被蚕食、被边缘化。

时代精神也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大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对自我地位和作用、能力和价值、权利和义务、使命和责任、自由与尊严等方面的自觉感知和体验,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各种挑战,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如果被“物的逻辑”所控制,随波逐流,这就很难谈得上改革创薪,时代精神也就此被弱化。

那么如何应对的?对此我们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都能找到答案。

马克思认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主要含义如下:个人是不能离开集体和他人,来进行生存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猿类祖先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显然不可能从一种非社会化的最近的祖先发展而来”。

这一论断是恩格斯经过科学研究而得出来的,而且也被很多科学考察的结果所证实。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只有在为自己寻求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整个社会才会是健康的,和谐的。

否则的话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在西方看似个人注意盛行的国家,其实由于宗教信仰的存在,便使得自由主义的恶行得到某些约束。

美国和欧洲的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绝大多数人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无时无刻不在看着他们,所以当自由主义在内心深处泛滥的时候,他们会去忏悔,会去做慈善,有一些大的金融家,甚至希望政府向其多征收赋税。

中国过多的学习了西方的个人主义,而没有接受西方的上帝,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本土的宗教信仰的作用,所以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超越个人主义充分发挥人社会性的一面,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安定。

2、财富主义的超越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主流思想是,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丰富了,人民生活才能富裕起来,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直到今天,很多人仍在强调,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把饼做得更大。

但是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否,真的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平等吗?众所周知印度穷人很多,但社会治安却相当好。

在全球有统计的62个国家中,印度的犯罪率处于第60位,谋杀率也处于中等,低于泰国、波兰与美国等国,和芬兰差不多。

很多人分析了其中原因。

在印度很多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提倡忍耐,这无疑对于印度社会的和谐是有帮助的。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的心态。

目前在我国可以说社会整体的财富已经大幅度增长、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了改善,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同比例增长。

当今的人们过多的注重了物质的东西,房子,车子,票子。

却忽略了精神的东西:亲情、爱情、友情。

所以很多人不幸福,即使获得了财富也未必过的幸福。

很多人都感觉到了财富的压迫无处不在。

目前中国人的财富观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强烈,很多人把财富当成人生的奋斗目标,追求财富成了社会的主体意识之一。

这样的社会主流意识可以让经济飞速增长,企业家能量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于是一些人便没有任何顾忌地从事任何可以赚钱的交易,而不需理会任何道德约束。

所以欧洲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我国的经济也面临很多压力,稍有不慎就会有发生危机的危险。

印度人对印度教的那种虔信,对于经济增长是不利的因素,但是大多数哲学家肯定都会承认,那的确是好的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国人或许也同样需要在财富之外,重视其他价值,比如,让自己的心灵、信仰更加充实,给肉体的生存注入更多超越的意义。

物质主义的心灵,似乎具有某种自拆台脚的倾向。

财富的诱惑是无止境的,如果人们的心灵完全被物欲所充塞,那人们就永远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之中,也永远不会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财富并不代表幸福”如果将幸福建立在财富基础上,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大降低。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出: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自我价值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

因此,我们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要反对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享受不讲创造的片面观点,要正确处理个人自我价值与为社会、他人作奉献的关系。

而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参与社会实践。

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当然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明智的政府,不应该把经济与财富增长作为其施政的唯一目标。

相反,政府的功能首先是维护正义的秩序。

因为增长导向会导致政策带上强烈商业精神,民众自然会把这种商业精神发挥到极致,这种社会真的会成为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尽管可能物质富裕,但却可能会精神贫乏。

参考文献:[1]冯石岗,胡文慧.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409.[4]冯海波. 关于构建社会思潮引领机制的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92-95)[5]陈秀丽,于慧勇. 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J].学术交流,2010:12(9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