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成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展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局部附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局部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局部原有的功能,局部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局部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开展的观点4、开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开展着的物质世界;开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2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上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对待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

它具有独特的特性,为我们深入理解现实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辩证的、矛盾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它坚持从整体的、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强调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这种方法论特性使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与众不同的研究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现实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批判性改造。

它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是要深入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现有社会制度和思想进行批判,并提出革命性的改造措施。

这种特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强大的指导性和解释力,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批判性的特点。

它不仅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还要求我们对现实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改造。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独特特性为我们深入理解现实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下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它具有独特的特性。

本文将继续从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把握事物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它通过对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分析,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__-__ 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其构成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①也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②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8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论和认识论是相辅相成的,方法是认识的手段和途径,认识是方法的目的和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矛盾运动、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现象看本质,从表面看深层次,从片面看全面,从静止看运动,从量变看质变。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证主义的实践论、逻辑学的辨证法、材料主义的实证主义等。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感性认识和客观实践相统一,只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实证主义的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终点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认识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认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还包括认识论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方法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我们原汁原味地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点,要善于辨明真假、虚实、善恶,要坚持对真理的追求,要追求真知灼见、批判精神、求是务实。

要善于分析和判断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要善于思辨和探索世界的规律和本质,要善于自我批判和辩证分析。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我们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希望广大同志牢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一原则强调了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视角。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剖析,寻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途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变迁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一原则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原则生产方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关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不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将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这一原则使人们认识到改变生产方式是社会变革的关键,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发展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提倡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规律,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它指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提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尤其关注因果关系、转折点以及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方法论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指导社会变革。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职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1、方法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2、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社会活动。

3、生产系统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

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

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4、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的关系。

5、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史料研究中的运用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史料研究中的运用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史料研究中的运用一、概述1.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深入研究史料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实践的方法论体系,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工具。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其基本概念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等。

这一方法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史料研究中,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结构,以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主张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在史料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

再次,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它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阶级分析是认识社会现象的关键。

在史料研究中,阶级斗争的观点要求我们关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冲突和互动,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

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目标和归宿。

它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实现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史料研究中,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深入挖掘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现实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史料研究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工具,还帮助我们深入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强调史料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史料研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对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理解,而这种探索和理解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
在科学发现中要善于把握机遇
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科学 研究有许多意外发现。在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意外 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 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
.
创意可以很简单
婚前与婚后
<结婚前> :
他:太好了!我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我都等不及了! 她:我可以反悔吗?
2)发散思维特性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 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 维”或“扩散思维”特性。发散思维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 点之一。
.
1.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3)思维的收敛与发散
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只重 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向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则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 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 中注意收敛。
他:不,你甚至想都別想! 她:你愛我吗? 他:当然!
她:你会背叛我吗? 他: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她:你可以吻我一下吗? 他:当然,決不可能只有一下!
她:你有可能打我吗? 他:永远不可能! 她:我能相信你吗?
<结婚后> 从下往上看↑
.
思考题:
1.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掌 握辩证思维方法有何意义?
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 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
2.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2)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 归纳等等。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的 作用很大。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性
从抽象到具体:公理化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一)历史
历史方法是一种过程研究方法。概念演变史、学科史等 (二)逻辑
逻辑是按照理性要求制定的思维规则和形式,以抽象基本特征。逻辑思维的基 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被称为 “抽象思维”。 (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四)信息方法 信息方法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
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 法。
信息方法的优点是不割断系统的联系,通过流经系统结构的信息,考察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以及变化发展,用联系的、全面的、功能化的观点去综合分析系统运动过程。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一 、数学方法及其作用 (一)数学方程方法 (二)数学建模方法 (三)数学统计方法 (四)数学实验方法
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系统方法是指 20 世纪 40-90 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这
些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重要作用。 (一)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 1、系统分析是把系统进行分解,对其要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思维与思考 方法。 2、系统综合是把研究、创造和发明对象看作是系统综合整体,并对这一系统综合整体及其要 素、层次、结构、功能、联系方式、发展趋势等进行辩证综合的考察,以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一 种思维方法。 3、系统综合是与系统分析逆向的思维方法,强调从整体出发,整合统摄分析;在部分与整体 相互关系揭示系统特征和规律。
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一)收敛思维特性 收敛思维特性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又称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方法有综摄法等。 (二)发散思维特性 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又称 “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方法有①智力激励法 、 ②集体启发法 、 ③ 联想发明法 (三)思维的收敛与发散 若只重视其中之一是形而上学思维,若两者有机结合则是辩证思维。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 补性,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发散中注意收敛。 托尼•巴赞(Tony Buzan) 《思维导图》及软件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点和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核心是唯物史
观和辩证法,是一种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
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性质。

这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有了深刻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历史的和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不是僵化的机械观,而是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善于从矛盾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成为了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阶级矛盾和国际斗争日益激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只有深刻领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具有深刻
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它,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一)历史 历史方法是一种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研究需要掌握具体 的研究过程、概念演变史、学科史和前人研究方法,从而形成创 新性科学研究的背景。 (二)逻辑 逻辑是按照理性要求制定的思维规则和形式,它以抽象为基 本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态和个别属性分析思考,揭示出事 物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 接地反映现实。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 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被人类建构的事物的本性,具有自觉性 、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是 抽象的基本形式。

3 逻辑的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的两种类型 运用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的方法建构的科学理论体系,大体有两种不同 的类型: ①“自然型” 即按照逻辑发展程序与自然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原则所建构的理 论体系。 一般来说,经验性较强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采用这种方式来构造的。 例如,普通化学的理论体系是从简单的元素开始,从元素到化合物,从无 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等,这个过程与自然历史的发展过 程是一致的。 现代遗传学的逻辑体系也是与自然界遗传方式进化的过程相一致的,即从 遗传物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开始,进而论述比较低级的原核细胞生物(病毒、 细胞)的遗传规律,再论述比较高级的真核细胞生物的遗传规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三)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 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 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 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 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 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 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要求的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不断发展和科学化的基础。

一、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揭示和认识。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才能够产生科学的理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的哲学原则,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矛盾的运动,是由相互对立的因素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揭示其中的矛盾和运动,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产生的原因。

四、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鉴了实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观察、实验和经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它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也强调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即要求我们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证的研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五、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批判精神为标志。

批判精神是指对已有理论和观点进行批判和否定,推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要充分发扬批判精神,对旧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鉴实证主义理论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为标志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具体表现在其研究对象、理论视野、适用范围的开放性等方面。

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开放性的理论前提,开放性的本质是发展性,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是开放性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开放性;理论品格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念和特点(一)什么是方法从词源上讲,“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之意。

在西方,“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在现代,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

(二)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包括“论方法”和“方法论”。

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三)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

(四)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

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

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一)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重点习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重点习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重点习题一.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答: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这种特殊性影响到了我们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者既要努力的跳出社会,力求客体性的对待社会,又要进入社会,力求更为主体性地体悟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主体以及研究对象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

研究主体的研究动机/目的/方法无不打上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烙印,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理解是人文科学最本质的方法论基础,社会研究者常常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某种社会对象的模型,总是在对已有社会现状的把握的基础上建构研究者所希望的社会事物或者社会状态。

二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答: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过程中,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正确对待当代它,具体来说要做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

其代表是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突出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主张运用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否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二者都关注了社会科学的特性,但是各自仅仅关注了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即有形而上学的错误。

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将二者结合,并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运用两者的合理之处。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方法(4)1、在西方,“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2、从词源上讲,“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之意。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3、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手段。

研究方法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基于某种研究目标而进行研究的正确原则、方式(手段)和理论。

4、概言之,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

二、社会科学方法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三、过程社会历史过程的发展时间紧与飞跃的,及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历史过程具有客观性,主体具有选择性,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社会历史过程的重要研究方法有历史主义的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

“过程”,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

过程(Process)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规程、方法、设备以及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过程,只有了解过程了才能真的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去做。

四、系统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唯物主义历史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

在这个系统之中包括: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

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

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

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人与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构成的系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绪论部分:一、方法1. 方法的定义: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者手段。

2. 方法包含的四个要素:1)目的性:也被称为有用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2)规律性:带有普遍性,同时具有程序化、逻辑化、规则化的特点。

3)工具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借助于物化的工具,精神方面则主要包括的是,语言、逻辑、范式等等,可以指导物质层面。

4)对象性: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的客体,方法根据对象来制定。

3. 方法的多样性第一章社会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一、概念:1. 科学:1)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4)具体方法与技术:这涉及到在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访谈、调查、汇集资料、处理数据等。

3. 对象:人类社会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三、社会科学的研究特点:1. 复杂性高:自然科学的因果关系明显,但是社会显现纷繁复杂,导致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无法穷尽。

不能直接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照搬到社会科学之中。

2. 依赖性强:社会科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依赖性较强。

3. 主观性明显: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这些都不可避免受到研究主体的民族和阶级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保持价值中立。

超出一切价值判断,只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

4. 验证困难:社会现象具有不可逆、周期长和牵涉利益广这些特点,这就导致了社会科学的验证变得不可能,或者是极度困难。

同时要特别注意:1. 要坚持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关注的并不是个人行为、个人生活状况而是重点在于解释和说明这些行为和状况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

2. 要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成为可能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

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

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

”他还说道,那些经济学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尽管被不断地雕琢,越来越精密化和学术化,但“经济学家们很快变成恶意玩笑的靶子┅┅人们会说经济学家颇具幽默,因为他们会用小数点来预测未来,或者说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因为只有经济学家创造出了自上帝创造世界以来的种种混乱。

”“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长久以来对经济运转的计算偏差太多,使得朝野上下的计划人士越来越对他们的忠告置若罔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摘要:正确把握马克思的本质和如何对待马克思的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的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品质特性。

合理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客观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能正确地积极地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性方法论是知道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学或理论体系。

在层次上由高到低可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三个层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中最为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体系。

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过程,尽管包括它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们的继承者在方法论理论的表述上各具特色,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本性特征。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行”即行动,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和实际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

列宁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的事实。

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概括和集中反映,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关键环节。

所谓特质就是事物的根本特性和本质特点。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中,反映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真理性等方面。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质的反思和升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就难以达到新的境界和水平。

从方法论特质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就是不能用实用主义庸俗化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不能用学理主义抽象化态度马克思主义,更不能用教条主义神圣化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只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客观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是单一与整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价值的理论体系。

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一块”完备而严密的整钢。

所谓“一”,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逻辑一致性,揭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看,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深刻阐明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形态,为无产阶级的阶级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提供伟大的认识工具。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马克思主义的结构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内在逻辑结构一致性的理论体系,不只是在各个具体层面上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更重要的是对各个不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新的认识,正是这些内在逻辑关系的一致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和精髓体现在它的整体性之中,体现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

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即使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内容,也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有完整的了解和准确的掌握,不能科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科学性、完整性,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现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深邃思想资源、理论形态丰富的科学理论宝库,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孤立起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多样性表达方式对立起来。

所谓“多”。

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内容多样性、视域多维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能是事先设定好的。

而是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具体实践中不断拓展、完善的。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看,整体不是脱离局部的整体,而是包含各种具体内容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新闻学、文艺学、军事学。

等等,这些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领域和方面的科学运用与逻辑展开。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看,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排除对客观世界中某一领域的探讨和对客观世界改造中的具体运用,恰恰强调需要正确地解释历史变迁和革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实际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的功能看,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阐释,予以的理论说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当代形态。

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各个具体学科的渗透、拓展无疑是一种常态,它既有利于各个具体学科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这种学科渗透从这些具体学科的发展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马克思主义不是诸多个别论断和个别结论的机械总和,而是各个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各项基本原理的有机整合。

我们不能把本来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附加到马克思主义上去,不能把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割裂出去,也不能把对马克思主义具体研究和实际运用,看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叠加”或形式“拼装”。

随着人类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越来越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完整、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需要坚持“一”与“多”的统一。

“一”是“多”的灵魂和核心;“多”是“一”的基础和体现。

强调整体性不能片面化、绝对化,不能只看到“一”而看不到“多”。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不能因为强调整体性,而否定对其分门别类的研究,忽视对重大问题、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深人研究,就谈不上把这些理论综合在一起的整体性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上,当今世界、当代中国面对的是利益格局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信息来源多变化的新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断章取义。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同样,坚持整体性也不能表层化、简单化,不能只看到“多”而看不到“一”。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局部或一个层面。

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整体认识,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整体作用。

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旨趣,就是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而不是某个具体结论;就是要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不是某个具体论断;就是要着重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而不是某个具体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知”即认识,是指知晓和懂得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真正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弄懂弄通。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要尽可能详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尽可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文本研究,而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无中生有。

如果不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不系统地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就不可能深人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也就不可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践行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

尤其要学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发生与发展的特定语境中来把握其本真意义,因为“每一篇原著的内容、角度以至于对于问题的提法虽都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却都在于表现了作者的基本理论取向,亦即立场、观点、方法,这就使得我们在判别是否忠实于原著时有据可依”。

应该看到,前一时期我国学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提出“回到马克思”,既不是要回到马克思的一切既成结论上,也不是要简单地回到马克思所处的特定环境与条件中,而是要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文本,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回到在历史演进中被“遮蔽”的马克思科学精神上。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返本开新,使马克思与时代同行,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

如果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谛的深刻把握,如果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创新性。

就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思想脉搏,就会因理论的贫乏而丧失对变革现实的话语权,就会因缺少理论根基和思想指导而导致学术研究的左右摇摆以及实际生活表面繁荣的假象。

在现实生活中,不懂马列而否定马列是幼稚可笑的;而学习马列不懂装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是十分可悲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行”即行动,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和实际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陛,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

列宁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的事实。

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马克思主义不是包治百病的万应灵药,不能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到处搬运,也不能把它当做现成的模式到处套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运动具体实践时反复强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应用到各国的“具体环境中去,应用到具体条件中去”,才能真正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就是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从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出发研究问题。

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