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精品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指出: “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 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 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 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建国后,为了冷战时期备战的需要,国家曾以优惠的财政政策和大量的投资加快内地的工业发展。这一政策 限制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然而,由于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经 济环境基础较差,投资回报率明显低于沿海地区,多项数据都表明了这种强调内地发展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牺牲 了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表面上缩小了内部差异,实际上导致了中外差异的扩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学术语
01 特点介绍
03 形成 05 国内演变
目录
02 现实意义 04 走势趋向
基本信息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 说得更具体些,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 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 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总结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布局的经验教训,人们理性地认识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矛盾统一的。 不顾东西部地区的客观差异,人为地推行均衡发展政策,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指出:“我们讲共同富裕,但也 允许有差别。”他认为搞平均主义的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是一种空想,其 结果只能造成共同贫穷。因此他再三强调:“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 我们就是吃了 战略性 长期性 稳定性 政策性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策略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

然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大不相同,因此,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府支持和奖励企业发展政府的支持和奖励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贷款和资金补贴等方式来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和风险。

政府还可以通过出台奖励政策来支持企业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二、招商引资和经济特区建设招商引资是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物流、人力资源、政策优惠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到本地区投资和创业。

另外,经济特区的建设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使得当地的经济更加繁荣。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驱动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资助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途径,拓展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潜力。

总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才资源、政策环境等多个因素,以实现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本节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部分是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其中的影响又分为两框题内容,分别是: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介绍了交通对于城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交通这一区位因素,进一步巩固第三章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1.认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2.通过读图,能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3.结合案例,说明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4.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能根据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工具。

2.能利用相关地图和文字材料分析得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当时扬州的繁华。

此后1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

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讲授新知】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教师归纳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作用: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课件展示)交通运输方式的历史变化素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古代方式:马车、帆船变化现代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教师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展示调查结果(课前布置调查近10年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料,地点以本市为主但不限于本市),教师课件适当补充展示案例资料,如顺丰的发展、中国高铁网络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大型化运输工具高速化新特点专业化多重运输方式联运货物运输:综合化集装箱运输2.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活动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思考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案例1:南昆铁路的建设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⑮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区域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
二是政府通过各项财政措施,根据变化了的经济 环境和条件,调整区域经济运行的目标,使之更 符合客观实际。
三是为特定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 他们能更快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4
二、区域金融政策
(一)区域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对区域内货币 的供给和流通状况进行调控,来影响区域经济 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区域规划的性质及特点 发挥优势
兼顾全局
▲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效益原则
城市发展规划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工业区域规划 资源开发区
区域规划
风景旅游区
区域规划
农业区开发规划
综合性区域规划
44
第四节 地方政府在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1、经济发展的目标 2、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
10
(一)区域财政政策的目标 1、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 2、区际公平目标 3、区域发展的稳定性目标
11
(二)区域财政政策的职能
1、调节资源配置: 一是通过财政手段扶持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
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要; 二是运用财政手段支持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对社
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效应的产业; 三是利用财政手段限制污染环境、掠夺性资源
(二)区域资本政策主要是指通过对区域资本市 场的培育和发展,进行内部积累、横向集中和 社会化控制等资本经营,来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经营机制转换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系列政策。
15
三、区域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 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 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 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2)保护和扶植幼小的战略产业。 (3)淘汰或援助衰退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布局在第二梯度上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地区;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和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三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不断扩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因为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极化效应,回程效应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梯度区域要采取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中梯度上的萧条区应实行改造型发展战略;低梯度区域应实行渐进型发展战略; 二、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一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辐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辐射媒介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通过流动和传播,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取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的习惯势力;我们把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称为辐射源;辐射的媒介是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手段和人员的流动等; 二辐射理论对于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实践意义辐射理论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战略制定、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市场信息传播、思想观念等非经济因素的扩散等方面;制定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战略的几个主要问题,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问题;南北、东西经济互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问题;中心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和规划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就业问题怎样解决等,都可以用辐射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 三、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一主要观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区域被称为“增长极”;二增长极的吸收和扩散作用一是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二是资本集中和输出;三是规模经济效益;四是产生聚集经济效果; 三增长极的作用效应1、极化效应:指增长极地推进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2、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3、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负值,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发展;反之,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正值,结果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一区域差异理论古典区位论:成本决定论,区位选择总是趋向生产总成本费用最低的地点,这就是“成本决定论”;近代区位论:利润决定论,以市场—价格分析揭示出利润最大化是影响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使区位论走向宏观化,弥补了传统成本决定论排除市场因素的缺陷; 现代区位论:综合决定论,合理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必然受多中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决策者最终选择的区位,不一定是成本最低的或利润最高的区位,而是综合优势最显着的区位; 二地域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自己生产所需的全部物品是不明智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擅长生产和不擅长生产的东西,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来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向他们购买;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各国的资源就能正确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同理,这种绝对优势理论也可用于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2、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资源情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国家都能以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有些国家可能在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各个方面都占优势,则可在优中择优,找到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参加贸易;而有些国家可能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也大能在劣中相权取其轻,找到比较优势;这样参加贸易的各国都节约了社会劳动,并能消费和享受更多的产品;概括讲: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即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三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比较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两种; 1、区域产业结构静态比较: 指各个区域某一时点上的产业结构在区际分工阶梯中的相对地位的比较;决定一个地区在全国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的主要因素是该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主要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因此,地区产业结构静态比较可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和制造业构成技术水平的区域比较两个方面进行;非农产业发达,主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经济联系和区际分工中的地位相对有利; 2、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比较:指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比较;一是产业结构变化状况的区域比较,二是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综合性规划,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并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本文将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关键要素,并以一个假设的地区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能够整合区域内资源,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效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提升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4.促进经济结构升级:通过科学规划和细化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够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1.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和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和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5.环境保护与治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地区生态环境,避免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以假设地区A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地区A位于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地区A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服务业。

地区A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成为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经济区域。

制定地区A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包括:1.产业布局规划:鉴于地区A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重点,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第一节: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是制定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性文件,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的经济发展形势愈加严峻,因此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战略、政策、实施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

第二节: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为指导,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对于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了解当前所处的阶段,把握国家、区域和行业的总体视野,明确本地区的竞争优势,并结合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整体规划。

通过明确未来5-10年的战略目标,宏观把握发展方向,进而才能确定一系列细化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战略规划的具体体现,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举措。

制定政策需要考虑财税、金融、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制定有利于区域产业升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而具体制定的政策措施。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如区域情况、行业优势、政策时效性等。

第四节: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将政策体系一步步落到实处,确保战略规划顺利、有效地实施。

在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确定实施步骤、目标任务、资源与投资、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例如,要制定出详细的年度计划,部署具体实施方案,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同时,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全面监测。

第五节:总结总的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是合理引导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长远、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执行力度。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并联合各种社会力量,推进发展的主题,实现各方的共赢。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和升级、创新合作 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开放型经济政策:通过加强对外开放和合作 交流,来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的
发展。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 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 措施。
技术创新政策: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和土地用途 规划,来影响和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发展绿色产业
鼓励发展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经济体系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04
区域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 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和调节区域 经济发展的措施。
减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 所得税税率,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 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和投资。
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人员流动便利化等。其中,贸易自 由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取消关税 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投资便利 化则是指通过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供投资保护等措施 ,吸引外资进入本国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则是指通过 开放服务业市场,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与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
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主要包括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 同存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等。其中,平等互利是区 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原则,它强调各国在合作中地位平等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协商一致 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它要求各国在合作中以诚 相待,充分沟通,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求同存异是区 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各国在合作中寻求共同 利益,同时包容差异和分歧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解读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解读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解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全国的经济均衡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本文将从分类区域发展战略、政府扶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创新发展四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解读。

分类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根据国家发展的需求和各个地区的特点,我国将不同地区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经济腹地,发展潜力巨大,着力发展制造业和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发展基础较弱,重点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压力较大,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创新型经济。

通过分类区域发展战略,我国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实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理布局。

政府扶持政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比如,给予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企业和项目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财政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进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支持,提升其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扶持政策,中国政府希望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推动创新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对于提升地区竞争力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鼓励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高端人才和科技企业入驻。

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搭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现代经济中,地域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很多国家纷纷着手制定经济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地域的比较优势,达到更快更有效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考虑地理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其地区内部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其次是要考虑整个国家的战略方向,从中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投入,使区域经济可以更快速的发展。

最后,还要考虑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未来的战略方案。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突出重点。

首先需要明确发展重点的时间范围,其次是要选择关键领域并为其制定完整的发展策略,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这样的目标和计划是有可能会调整甚至变化的,但是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才能够随时调整方向,保持调整的高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考虑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战略规划中必须合理考虑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问题。

引进人才可以通过鼓励外来投资、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等方式,促进人才的流动;培养人才可以通过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等,提高本地区域的人才水平。

此外,在战略规划中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

区域企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合理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利益。

可以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提供优惠政策或者加强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更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要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制定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往往会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需要在规划中合理考虑各力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对自身优势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劣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之,同样涉及多个方面、层次和利益关系,准确科学地制定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更是被视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政策。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此期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弱。

目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其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而西部和中部地区则面临着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困难。

在这些地区,农业依然是主要支柱,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则相对较小。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较少,造成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滞后。

但同时,仍有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也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比如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是吸引投资的关键。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利用中国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面临以下趋势:1. 优化经济结构: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需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来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是一个全国性的趋势,并将在未来几年中持续发展。

2. 改善环境质量: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模式已经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环境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加重要。

政府将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和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采用新技术的产业等措施。

3. 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瓶颈。

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并旨在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政策鉴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以下的建议和政策:1. 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以创新的思维和政策为基础,加大对创新团体和企业投资的支持力度,为外来投资者创造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一、背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为促进一个特定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种长远规划。

它不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还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展开讨论。

二、地域特点剖析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特点,比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必须深入剖析地域特点,并根据其资源优势和劣势确定发展方向。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交通、能源、通信等。

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地区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四、产业布局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等手段,可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建立研究机构、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来吸引和培养人才。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要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七、投资和产业合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积极引导投资和产业合作。

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推动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产业升级。

八、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公平竞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明确规范,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九、区域协同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加强各地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十、总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剖析地域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得越发重要。

区域经济是指以区域为基础,在区域内进行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活动。

它具有相对集中的空间范围和相互联系的经济组织。

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影响因素、发展战略以及实施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对促进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地域上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满足迅速增长的全球人口及其对资源的需求。

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特别是在环保方面更能得到体现。

二是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能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劳动力和资源的流动,减少贫困地区的经济差距。

三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可以将地域上的有利条件与其他资源结合,发挥出相应的竞争力,推动当地的经济增长。

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

下面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论这些因素。

1. 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治稳定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商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使其能够在长期内持续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财政、货币、税收等。

这三个因素是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财政可以为企业提供資金支持,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企业盈亏平衡,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援助。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口、文化、技术等。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是基础。

文化因素也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4.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等。

这些自然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环境是企业发展必须注意的因素。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 以人为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要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推动发展。

本文将就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各地区特色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与地方资源和特点相适应。

因此在发展战略的规划中,要实行“一地一策”,鼓励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注重跨区域协调,推动各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打造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

例如,苏州的纺织业、珠海的电子业、青岛的啤酒业等在相应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成就。

在这些领域突出的地区,应该进一步利用已有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网络密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交通网络支持,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易交通的区域更受欢迎。

因此,应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体系的投入。

同时要注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为要求,以有效管理为保障。

这个战略需要更大的资金和更长远的考虑。

在资金方面,政府应该投入巨额资金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

在考虑方面,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先进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建设更好的交通网络和设施。

三、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推进人才创新发展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制定更加具体的人才引进计划,推进人才创新,发挥人才在企业和地区创新中的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本地发展。

在引进人才方面,应该建立一定机制,例如提供优惠的房产政策、子女教育、医疗等福利,让人才愿意来到本地发展。

在发展人才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精心抓好人才培养、引智计划等。

在优化企业人才机构方面,可以运用与国外同行业企业合作的方式,拓宽人才市场。

四、拓宽对外开放,扩大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一环。

展会、招商引资、加强与周边贸易关系等都是宣传拓展的一种途径。

同时,各地也应该加强对合作伙伴的了解,加强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合作,以加强各地间的力量和协同作业。

(发展战略)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最全版

(发展战略)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最全版

(发展战略)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2010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毫无疑问的是,区域发展规划如今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每壹份包含着管理层和地方经验、心血的“发展规划”获得批复后,上到政府、资本,下到企业、民众无不例外地迸发出大干壹场的强烈热情。

更加不可否认的是,面对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尴尬现状,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实质是引导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各取所长亦或是协同配合,极具针对性地医治了我国经济的“不平衡症”。

时至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头,不论是东部的长江三角洲、海西、江苏沿海,西部的成渝、关中—天水、重庆俩江新区、青海省柴达木、西藏、新疆,南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珠三角;又或是北部的京津冀、辽宁沿海、图们江,中部的如皖江城市带、鄱阳湖、黄河三角洲等。

已在祖国各地处处开花的区域发展规划,为传统产业的转移提供通道同时,更通过对各方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将淘汰落后产能等经济发展转型中所不得不承担的代价降到了最低。

今年上半年,俩江新区、长三角、青海,甚至包括深圳、厦门经济特区扩容等陆续获得批复,我国迎来了区域发展规划的密集发布期。

不但区域发展规划对实体经济的拉动效应得以凸显,其更已成为资本市场中最为热门的投资话题之壹。

《证券日报》意通过对2010年上半年已批区域发展规划的梳理,探求未来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投资路线。

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9月,被誉为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鼻祖——西部大开发战略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十年后,壹组数据充分展现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卓有成效: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

10年来,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6.19亿美元,增长181.54%。

事实证明,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年里,西部地区经历了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一、引言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水平不均衡。

随着中国经济行业结构的转型和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二、中国区域经济现状分析中国区域经济的现状非常复杂。

东部地区积累了大量的人口和经济资源,成为了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较少,资源不足,但占据着广阔的土地面积。

西部地区相对而言较为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从GDP和工业总产值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

2019年,全国GDP达到了99.08万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比达到了52.3%,而中西部地区仅占比35.9%、西部地区占比仅为11.8%。

同样的,工业总产值方面,东部地区占比也达到了51.1%,而中西部地区仅占比36%、西部地区占比仅为12.9%。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行业结构转型的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转型机遇。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1.城市化的推进。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

中国城市化率从2011年的49.1%提高到了2019年的60.6%。

城市化进程将带动城市投资的增加,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并形成大量的就业机会。

2.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迈向更高层次,将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中国经济更具竞争力。

3.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策略面对中国区域经济的现状和趋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应该大力支持更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降低传统制造业的比重。

同时,更好地发挥信息和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的作用,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涉及到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利,也事关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本文主要从战略与政策的重要性、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以及对策与建议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关键问题。

一、战略与政策的重要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发展需求,因此,需要为不同的地区制定适合其本身需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对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此类政策,政府措施和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有效结合,不仅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还能够促进市场的发展活力,从而全面推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二、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区域发展的差异日益加大,不同地区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发达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等问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线。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战略与政策制定更具挑战性。

未来的趋势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一方面,中国未来将持续地推进对创新的投资和技术升级,这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也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多的创新精神和对社会经济变化的敏锐感受力。

三、对策与建议在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的背景下,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已经变得极为关键。

以下是一些对策和建议:1. 提高研究和分析能力政府需要提高其研究和分析能力,分析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形成可行的发展方案和政策。

政府应加强运营管理能力和信息交流工作,增加战略思考量,以便能为适应全球化、创新发展等变化制定更优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实现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实现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实现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发展愈加重要。

区域内的经济特性和资源要素的分布不同,连接方式不一,由此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因此,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而言,如何在自身的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实现策略,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 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走向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首先要清晰地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和明确。

小到一个县城,大到一个区域,都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好规划。

发展目标应该具体可行,规划须合理布局,实现方法科学可行。

2. 挖掘优势,突出特色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特色。

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要认真挖掘自己的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并基于此做出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比如山水旅游景区可以发展旅游业,绿色食品可发展生态农业,区位优势可以拓展物流业等。

3. 提升产业水平,加强技术创新产业水平的提升和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放在重要位置。

只有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实现策略1. 深入推进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当今时代,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因此,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策略时,必须将深化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并积极推进。

此外,还需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资源、人才和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 强化国际合作,拓展国内外市场当今经济形势下,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无论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拓展国内外市场,可以使地区和城市的产业逐步拓展,提升地位和影响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能忽视。

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不断提升地区和城市的竞争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分析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域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因此,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是保持国家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

二、战略分析1. 双重引领战略中国的特色城市经济和特色产业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领战略。

特色城市经济注重的是城市特色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而特色产业经济则注重的是产业特色和城市的发展。

这两种战略因地制宜,相互协调,实现了双重引领,带动了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转移的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比较成熟,而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制定了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内陆地区的战略,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东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向内陆转移,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3. “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又一个战略。

在这一战略中,中国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搭建共建共享的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合作格局的形成,同时也助力中国与全球经济互联互通。

三、政策分析1. 发展优势型产业优势型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针对各地不同的优势产业和地理位置等特点,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地方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全区域产业发展。

2. 建设产业园区政府将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各地区政府支持和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

3. 优化“一盘棋”制度实现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性、良性的发展,需要政府优化“一盘棋”制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同时,政府也需要协调各企业、行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作和发展。

四、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战略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政策应该关注细节,提高政策执行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基础练习
1.适合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A.冬小麦、黄麻、水稻
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
D.春小麦、亚麻、甜菜
2.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干湿区属于()
A.半干旱、干旱区
B.半干旱、半湿润区
C.湿润、半湿润区
D.干旱、半湿润区
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是()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中南地区
20世纪七十年代,数以万计转业军人和知识分子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了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4~7题。

4.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5.“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
6.“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
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C.小农经营
D.粗放经营
7.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8.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

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9.土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起到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的是()
A.黑土
B.黄土
C.沼泽土
D.黑钙土
10.关于东北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③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④淡化农业某地开发,使东北逐步转化为我国的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甲地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2.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水源条件
B.热量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
13.乙地今后农业发展方向是()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C.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木材深加工
D.大量增加牲畜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
14. 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长江三角洲地区年平均气温在℃,而松嫩平原则在℃,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⑵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气候,气候特点是,松嫩平原则属于气候。

⑶长江三角洲由于人们长期的耕作改造而形成肥沃的(土壤),松嫩平原则(土壤)分布广泛。

⑷由于热量差异,长江三角洲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以,而松嫩平原则。

⑸试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答: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例
基础练习
1.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着重发展的产业部门有()
A.石化
B.纺织
C.玩具
D.服装
2.下列不是珠三角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酸雨严重
B.水污染严重
C.耕地锐减
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3.下列不是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的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基地
4.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也有水资源紧张之感,其主要原因是
A.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得干旱
B.珠江上中游流域修建众多大中型水库,使流入下游水量明显减少
C.立体农业及大棚农业兴起,用水量大增
D.水体污染及咸潮导致水质性缺水
5.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
化的典型模式。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 .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 .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 .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据此完成
6~7题。

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
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8~11题。

8.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 )
A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 .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 .发展鱼塘—台田立体生产模式
D .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9.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
A .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B .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 .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 .促进工业的分散
10.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 )
A .出现民工短缺现象
B .水源缺乏
C .能源供应紧张
D .交通运输落后
11.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
A .“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
B .“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
C .政治协作的需要
D .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
12. 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 ③

(1)图中序号○1○2○3○4表示珠江的是。

(2)写出图中序号所表示铁路线城市名称:○5市,○7市,○8线,○9线。

(3)本区正以、、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是。

基础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 D
2.C
3.B
4.C
5.C
6.B
7.B
8.B
9.C 11.C 12.B 13.B
14. ⑴14~16℃,0~4℃,纬度位置。

⑵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

⑶水稻土,黑土。

⑷一年两至三熟,一年一熟。

⑸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A
2.D
3.D
4.D
5. C
6.D
7.C
8.B
9.B 10.C 11.D
12. (1)①(2)⑤深圳⑦广州⑧京广⑨京九(3)香港广州深圳(4)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侨乡之一
作者:张思梅
责编:孙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