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有多个版本,为何仅流传宋版的“赵钱孙李”
《百家姓》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
《百家姓》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李言根据南宋人王明清的《玉照新志》,《百家姓》的开篇诸姓顺序是这样来的:“如市井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孫乃忠懿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
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无可疑者。
”也就是说《百家姓》的起首八姓,“赵”为宋朝国姓,因而排于首位;“钱”为作者故国吴越之国姓,因而次之;“孙”为当时的吴越国王钱俶(即忠懿王)正妃,所以位列其后;“李”则为南唐国姓;次句“周吴郑王”则都是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而下的后妃之姓。
武肃王钱镠,被后世传为美谈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即是这位吴越国主写给他夫人书信中的句子。
吴越国从来奉中原政权为正统,而钱镠在临终前亦曾嘱托诸子,“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这“事大”可谓吴越一以贯之的国策。
钱镠之孙钱俶,即忠懿王,是吴越国末代国君。
即便吴越国一直以来对宋俯首称臣,且对于宋朝皇帝,钱俶是毕恭毕敬,出钱出粮出兵力,可谓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然而,吴越国还是免不了要被宋吞并的命运。
钱俶在宋的不断施压之下甚感忧惧,知道已经不能负隅顽抗,不如主动退让,于是他下令撤去境内所有御敌之制,“文轨大同,封疆无患”。
当代有学者推测,《百家姓》作者很有可能是钱俶之弟钱俨。
钱俨其人文思敏捷,好学而博闻,《吴越备史》即为其所著。
假如《百家姓》作者真是他,那么在这王朝更替惶遽不已之际,其辑录《百家姓》,以“赵”为首,“钱”在其后,便相当好理解了。
这既是奉赵宋为正朔,体现出恭顺与臣服,又是在暗暗提醒北宋勿忘君臣之恩义,力求“保俶”,希望宋朝廷能够善待吴越王钱俶与其旧臣。
如今家喻户晓的《百家姓》,只是作为童蒙识字读本通行于市,大概也早已无所谓当初的真相究竟怎样了吧。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关于《百家姓》的编撰者,至今仍很难考证,但从《百家姓》成书的源流可以推知,此书很可能成书于北宋以前,宋初经生活于吴越地区的文人加工定型后流播开来。
与《百家姓》类似的姓氏之书,历代均有消失。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讨论记述姓氏,战国晚期,消失了第一部记载姓氏源流的书《世本》,书中记录了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卿诸侯大夫的谱系。
据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书中推想,《百家姓》为宋初浙江钱塘一位老儒所编。
《百家姓》以赵姓居首,是由于北宋皇帝姓赵,被尊为国姓,理所当然列于诸姓之首。
其次为钱姓,是由于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前后有吴越王钱镠与其孙钱弘俶。
第三为孙姓,则是由于钱弘椒的正妃姓孙。
第四是李姓,由于南唐国王为李姓之故。
其次句“周吴郑王”,也是依据吴越王钱镠以下历代妃子们的姓氏而定的。
《百家姓》并非就是一百个左右的姓,而是多达四五百个之多。
《百家姓》版本许多,所收姓氏也略有差异,现代通行的《百家姓》则有503, 504, 505, 507, 515个姓等不同版本。
百家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进展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
他推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
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特别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
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制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日还是个迷。
依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讨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
《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头?
龙源期刊网
《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头?
作者:
来源:《百科知识》2017年第17期
《百家姓》中,开头为什么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呢?这几个姓在当时人數较多吗?其实,《百家姓》中的姓氏并不是按照这些姓的人口数量排列的。
按文献记载,《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
“赵”是当时的皇姓,排在第一位;钱镠曾在吴越地区建立吴越国,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贡献,当地人都很感念钱家的恩德,所以“钱”就放在第二位;“孙”是吴越王钱弘俶皇后的姓;“李”是当时吴越邻国南唐的国姓。
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前20大姓氏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前20大姓氏的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我国常用的前100位姓氏的人口占82.1%。
赵钱孙李为什么这么排
赵钱孙李为什么这么排因为《百家姓》著于宋代,宋国姓为赵,故赵排第一;吴越国王钱缪当时奉宋为正朔,故排第二;钱缪之妻为孙氏,故孙排第三;时南唐也奉宋正朔,但去国号,后主李煜称江南国主,而非王,所以李排第四排名第一的是“赵”,其实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既然百家姓诞生在北宋初期,那它必然要将“赵”排在第一位,毕竟当时的皇上姓赵。
赵匡胤原为后周太祖郭威的部将,曾跟随其南征北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来契丹南下,赵匡胤率兵前去抵挡,路过陈桥镇的时候,众将士不满朝廷的昏庸,因此在赵匡胤醉酒时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赵匡胤醒来后:“嗯?还挺合身”。
而后赵匡胤就带大军杀回了开封,在这之前,赵匡胤的势力已经遍布了整个朝廷,就连禁军首领都是赵匡胤的把兄弟,于是兵不血刃就夺下了开封。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国号为宋。
在古代皇帝的地位是何等的高贵,凡事都要讲究一个第一,因此在百家姓诞生的时候,“赵”姓就排在了第一位。
另一种说法是百家姓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赵匡胤登基之后便将原有的第一位换成了“赵”。
如果是这样,那原第一位或第二位的“钱”到底是什么来头呢?排在第二位的钱姓:在前四位中,赵、孙、李排在前面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姓这仨的人数本来就不少,但姓“钱”明显不多,它又为何能挤进前四名之列。
确实钱姓人士不占多数,但钱姓人在历史发展之中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钱姓的由来跟彭祖有关系,相传彭祖的儿子篯孚负责管理家族中的钱财,因此就得了个钱姓,也就是说钱姓和彭姓本是一家。
而让钱姓真正名扬天下的原因,则和历史上的吴越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吴越国的建立者为钱镠,他本是杭州临安县人士,出生的时候身冒红光,其父认为这是一个妖孽,便准备弄死他。
之后多亏了祖母的怜悯,钱镠才捡了一条命。
成年之后,钱镠以贩卖私盐为生,期间结交了不少江湖义士。
后来天下大乱,钱镠就组建了乡勇,以保临安县太平。
公元879年,黄巢的大军进犯临安,钱镠指挥众将士迎敌,并大败黄巢军队,从此名声大噪。
幼儿经典教育之《百家姓》(完整释义版)
幼儿经典教育之《百家姓》《百家姓》,不著撰人,许为宋初人编。
宋人王明清在他的《玉照新志》中说:“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俶)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
此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无可疑者。
”《百家姓》同《三字经》,同为自宋元以来,广泛流传,沿袭不改的初学儿童必读课本。
通行本以四百其十二字组成,其中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
其后又出现各种改编本,如明吴沉、刘仲质编《皇明千家姓》,清代康熙时编《御制百家姓》,元明以来还出现了《女真百家姓》、《蒙古字母百家姓》的课本。
也有将杂乱无章的赵钱孙李,编成各种略有文意的新编,但数百年来都不能取代旧本的地位。
一种用单字组成,又无文义的读物,能成为启蒙读物,重要的原因是,它通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般姓氏,再去探寻众多的姓氏,能以较短的时间,背完数百家姓而收到快速认识四五百字的效果。
这种囫囵吞枣的识字法,其缺陷显而易见。
无怪沪初学儿童要戏读“柏水窦章”为百水豆浆,“奚范彭郎”为稀饭盆凉。
而“乌焦巴弓”不知何时原封不动地形成了川语方言。
从未读过《百家姓》的人或文盲,都知道这是把器物弄得破损陈旧了的形容词。
但于中可见,《百家姓》在长期流传中所产生的影响,虽然它还远未能达到识字辨字的目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卡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粱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卻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後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百家姓的排名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百家姓的排名是根据什么决定的?《百家姓》并不是仅收有1OO个姓氏,起初,《百家姓》收有410个姓氏,历元、明、清三代,又出现了多个《百家姓》版本,最常见的版本有568字,其中单字姓447个(家姓出现两次),双字姓60个,最末一句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续,第五是复姓,言、福、百、家、姓、续都是单姓。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干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儿童读物的固定教材。
《百家姓》中,除前几个姓氏外,其他姓氏在排名上并无规律可循,与各姓氏的人口多少也没有必然联系。
宋代钱塘老儒所编旧《百家姓》常用版本为568字,共507个姓,其中复姓60个,单姓447个: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卡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粱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后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续关于上述《百家姓》收录有多少个姓氏,还有504个、508个之说。
《百家姓》为什么按“赵钱孙李”的顺序排列,它只记录了100个姓氏吗?
《百家姓》为什么按“赵钱孙李”的顺序排列,它只记录了100个姓氏吗?《百家姓》相传由北宋初年吴越钱塘地区的一个书生所编撰。
书中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两句一韵的短文,读来琅琅上口,易学好记,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其与后来的《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书中之所以按照“赵钱孙李”的顺序排列,并非依据各姓氏人口数量,而是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
据宋人王明清考证,《百家姓》之所以将赵排在第一位,乃是因为当时宋朝皇帝为赵匡胤,赵乃国姓。
而在宋朝建国之初,还另有政权并存。
浙江有称王吴越国的钱镠,另外还有定都金陵的南唐后主李煜,所以钱、李二姓也被排在了前面。
而据说编写《百家姓》的书生是钱镠塘人士,就将吴越王钱的正妃的孙姓排在了李姓之前,最终形成“赵钱孙李”的顺序。
接下来的“周吴郑王”则都是钱镠的其他后妃的姓氏,而后面的姓氏安排都大抵受当时门第政治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流行世家门第政治的魏晋南北朝以后,人们非常重视姓氏,因为它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家族地位,是一个人参加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名片。
唐代曾以政治地位排出过名门八姓,彼此世世通婚。
因此姓氏排序也便不可马虎半点了。
当时朝臣编撰《氏族志》时,曾按旧日大族顺序在最前面分别排出“崔、卢、李、郑”四姓,惹得唐太宗很不高兴。
朝臣只好按新的次序重新排列,自然,李姓被排在了第一位。
而明代所编写的《千家姓》,也将朱姓排在了第一位。
需要说明的是,《百家姓》中并非只有100个姓氏,“百”只是一种泛称,并且其具体的数目在不同的朝代也有所不同。
最初的《百家姓》收录了411个姓,至元代,由于连年战火,留下来的版本残缺不全,数目有所减少;明代版本则又做了增补,记录总共438姓,其中408个单姓,38个复姓;清人又进一步增补到504个,包括单姓444个,复姓60个,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百家姓》了。
百家姓排名的由来
百家姓排名的由来百家姓排名的由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
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家姓排名的由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宋时期,产生一部《百家姓》。
姓氏的排列依次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它参照什么规律来排的呢?赵氏名列第一,因为赵匡胤是皇帝。
而在当时人数不多的钱氏为何排在第二呢?这是因为人民拥护钱姓国王和平统一中国的决策,人民愿意和平统一祖国。
五代十国中,有一个吴越国,国王是被人们誉为“一剑霜寒十四州”的钱武肃王钱。
他治国有方,人们安居乐业,经济富庶发达,是当时神州最为富裕的地方。
当时,赵匡胤以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建立了北宋,只是吴越国还没有灭亡。
面对赵匡胤强大的兵力和他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当时的吴越国王钱弘为了使生产力不遭破坏,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取消自己的王位,将13州1郡,86县、55.07万户、11.5万兵卒全部献纳给宋朝,由此和平统一了中国。
人们为了缅怀这位以中国统一大业为重,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的钱氏国王,便把钱姓排在了《百家姓》第二位。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1.李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百家姓
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另有作为儿童读物的同名图书。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宋朝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34个,复姓60个。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又何止49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
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
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
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统计,已发现的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汉族人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
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三亿五千多万。
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
而是因为它是完书于北宋初年,宋代钱塘儒生所作。
宋代的皇帝的姓是赵氏,“赵”自然成为那时“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又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
“李”姓排在第四。
起源炎黄二帝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
中国国学宝典之《百家姓》介绍
中国国学宝典之《百家姓》介绍《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实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理解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全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粱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宣丁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加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姜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江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仲孙太叔申屠公孙乐正轩辕令狐钟离闾丘长孙慕容鲜于宇文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阎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妫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後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续排名姓氏1-25位:王李张刘陈杨赵黄吴周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谢宋唐26-50位:许韩冯邓曹彭曾萧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51-75位: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傅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76-100位:薛阎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作品解读《百家姓》虽称为”百家姓“,但并非只有一百个姓。
百家姓的顺序是怎么确定的?
百家姓的顺序是怎么确定的?姓⽒排名⼤揭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提到《百家姓》便是这⼏句。
那么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呢?⽬前⼈⼝第⼀⼤姓是王姓,⼈数超过⼀个亿。
为什么不是第⼀位?其实《百家姓》有很多个版本,我们熟知的这版,是宋版《百家姓》,在北宋开国不久后成书。
它之所以可以击败其它版本,被⼤家熟知,是因为作者借鉴了四⾔诗的形式,将常见姓⽒进⾏排列,节奏短促有⼒,押韵朗朗上⼝。
赵钱孙李既然是成书于北宋初年,那么第⼀个姓必须⽤国姓,即皇帝的姓⽒“赵”。
要不然会被⼲的……这⾥澄清⼀下,当时除了宋之外,还有好多割据势⼒,但宋是最强⼤的⼀个,其他⼩国实在不敢惹,所以赵是当之⽆愧的国姓。
宋版《百家姓》并⾮宋⼈所编,⽽是出于吴越官⽅。
那么第⼆个姓⾃然就是吴越的国姓,钱。
吴越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这三代五任国王,深受百姓爱戴。
他们的基因也极为强⼤,钱⼤昕、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都是这⼏位皇帝的后代。
孙家是吴越最重要的外戚,皇帝的妃⼦、驸马好多都姓孙。
时称贤德夫⼈的孙太真还曾随夫君去北边朝拜宋帝赵匡胤,赵匡胤下旨正式封其为吴越王妃。
所以“孙”排在了第三位。
吴越国当时旁边还有⼀个强国,南唐,汉族政权中实⼒仅次于宋。
⽽且南唐与吴越关系很好,综合这两个因素,南唐的国姓李(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他们后代)排在了第四位。
周吴郑王前⾯说过,吴越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是三代五任国王,后三任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是同⼀辈份,他们有⼀个共同的亲弟弟钱弘仰,极为受宠,⽽这个亲弟弟的⽣母便姓“周”,便排到了第五位,这错综复杂的关系。
12吴,顺德太夫⼈吴汉⽉的姓⽒。
第五任国王钱弘俶的⽣母,这么低调的排在第六位,应该没⼈敢有意见。
郑,也不是纯靠⼈数取胜的,中原地区迁徙⼊闽的旧贵族中,郑姓势⼒极为强⼤,渗透到社会各个部分。
吴越为了加强对闽地的控制,对这⼀⼤姓家族也是要粮给粮,要地给地。
王,排在了第⼋位,虽然连在⼀起不好听,但能进第⼀排也是荣耀。
这个姓氏全国仅有40人,跟动物有关,为不被嘲笑,年轻人改姓
这个姓氏全国仅有40人,跟动物有关,为不被嘲笑,年轻人改姓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最早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人们为了区别部落分支而形成的。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里面收录了姓氏568个。
它在宋朝以前就存在了,在北宋初年由钱塘一位书生将它编辑成四字一句的韵文。
至于它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据说是因为当时宋朝的皇帝姓赵,为了尊重就把赵姓排在第一,钱第二是因为钱镠曾经在吴越地区建立了吴越国。
宋朝成立后,吴越王钱弘俶就归顺了宋朝,使得江浙一带免于战火,为了纪念钱家的恩德就把"钱"姓放在第二。
"孙"是因为钱弘俶的皇后姓孙,"李"是南唐的国姓,所以位列第四。
《百家姓》里面虽然记载了几百个姓氏,但中国地广,人口众多有很多姓氏并没有记录在百家姓里。
其中有个姓氏非常奇葩,人人听了都会发笑,让姓这个姓氏的人非常苦恼,纷纷要求改姓。
这个姓氏就是"猪"。
大家一听到"猪"这个字,第一反应就认为是动物了,而历史上也没有名人姓"猪"这个姓氏,要说最出名的要算神话人物猪八戒了。
但其实"猪"作为姓氏早在三国时期存在了,但由于这个姓氏在跟别人做介绍的时候,别人总以为姓"朱"。
等到他们得知是"猪"的时候总会被人嘲笑,出言讥讽。
为了不再让人笑话,猪姓后人就纷纷改成了同音字"朱"或者"诸"。
现如今姓猪的人全国只有40人,他们大多数居住在贵州六盘水地区,而且都是老年人居多,年轻人都改姓了。
"猪"这个姓氏也成了罕见姓氏,而且姓"猪"起名字也很苦恼。
假如让你取名,你会给姓猪的人取什么样的名字呢?。
百家姓的由来简单介绍
百家姓的由来简单介绍1.百家姓的由来简单介绍只要一提起姓氏,就不得不提起《百家姓》这本书了。
因为它与《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是古代孩童启蒙的读物。
这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
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开头赵、钱、孙、李;赵姓在最开头。
主要是这本书编于宋代,所以当时作为宋朝的皇帝赵氏,自然就是“天下第一姓”了。
这是时代的原因,没有办法的。
若不将赵姓排在首位,便是藐视君上,罪应当诛的。
排在第一也是情理之中。
宋初吴越王钱俶纳土归降,宋朝不废一兵一卒,便得到了大片江南富庶领土,于是宋太祖赵匡胤很是看重钱氏家族,后人修百家姓,便将钱姓排在了第二位;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排在第三。
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当时南唐后主为李氏之故。
百家姓这前四大姓,便是由此而来。
但是大家都知道,姓氏其实自宋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好几千年了。
百家姓中568个姓氏,每个姓氏都是一个符号,一段历史,一份传承,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流传于世。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2.秦汉以前,姓和氏的明显区别“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
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是明显不同的两个事物。
姓其实是来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也就代表这些人是属于同一母系的血缘关系。
而我国最早的姓,大多都是“女”字旁,如:姜,姚,姒,妫,嬴等,从这些姓氏的偏旁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的祖先其实是不同女性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在父权家长制确立下的产物。
例如,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便可以得知中华民族这两位共同始——祖炎黄二帝,他们原来是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母系社会的影响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而完全被父权社会所取代。
国学常识之蒙学介绍
国学常识之蒙学介绍国学常识之蒙学介绍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等。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蒙学经典介绍的知识,欢迎阅读。
蒙学经典介绍《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百家姓》《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另有作为儿童读物的同名图书。
《千字文》《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
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
因此,此篇《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继周兴嗣版千字文之后,还相继出现了《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
《小儿语》《小儿语》,明代的吕得胜所撰。
吕得胜,是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
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涨知识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太涨知识了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
比如为什么男装纽扣在右而女装在左?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十二生肖到底为什么没有猫?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本文为你解释这些为什么,27个有意思的历史缘由。
01百家姓开头四姓为什么是“赵钱孙李”。
明清文献记载,《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
所以他用了当朝皇帝的姓氏为第一姓;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
这就是《百家姓》开头四姓“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02过年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夜晚,有个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游玩时,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笔钱财。
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车子经过,南陔大声呼救,歹人放下南陔仓皇逃跑。
后来,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从此“压岁钱”在民间流传开来。
03俗语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
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
而对于四则称之“周全”,亦有称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体、四艺、四书等等。
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不三不四”。
04佛家弟子为什么都姓释。
释姓是汉人姓氏之一,一般为汉传佛教出家人统一使用之姓氏,并未收录于《百家姓》中。
中国出家人以释为姓,始于道安禅师。
佛教初期魏晋沙门,以师为姓,故姓各不同。
道安以为,根本道师乃释迦世尊,故“以释命氏”,后来他译《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称释氏”之语。
05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圣经《旧约》:挪亚后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他99岁得一子。
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他杀子以撒献祭。
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随父亲上山。
亚伯拉罕准备好一切,正将儿子放上祭坛欲动刀时,天使飞来拉住其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只是耶和华的考验,并改用羊来做为祭品。
“赵钱孙李”是谁排的
龙源期刊网
“赵钱孙李”是谁排的
作者:李立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第05期
《百家姓》是宋代编写的收集姓氏的一部书籍,它集合姓氏为四言韵语,四字一句,八字一韵,读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百家姓》并不是只记录了一百个姓,最常见的版本记有单姓446个,双字复姓61个,共计507个姓。
《百家姓》首行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个排列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
根据宋朝王明清《玉照新志》中的记载,《百家姓》的顺序是依照当时皇权统治者的姓氏排列的,受到了权势地位的影响。
宋代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所以赵姓便成为《百家姓》中的第一位。
宋代建国之初,尚有在浙江称王的吴越王钱俶,以及定都金陵的南唐后主李煜,所以钱、李二姓在姓氏排列上居前位。
据说编写《百家姓》的作者是浙江钱塘人士,所以他就将吴越王钱俶正妃的孙姓排于南唐皇帝李姓前,于是便形成“赵钱孙李”的顺序。
而接下来的“周吴郑王”均是钱俶其他后妃以及他父亲后妃的姓。
依照地位來排列姓氏,是古代习尚。
古人非常重视姓,它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
所以,姓氏排列顺序决不容马虎。
唐朝时期,朝臣编撰《氏族志》时曾将旧日大族“崔、卢、李、郑”排列在前,就惹得唐太宗很不开心,最后只好以官爵高下重作排列。
《百家姓》为何“赵钱孙李”排在前四位?
《百家姓》为何“赵钱孙李”排在前四位?
《百家姓》的作者是谁
根据宋朝《玉照新志》记载:“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是当时吴越国的一位普通人,具体叫什么没人知道。
《百家姓》为什么是“赵钱孙李”开头?
对《百家姓》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排在前四位的姓分别为:赵钱孙李,为何要这么编排呢?
赵姓排在第一位,大家都能理解。
因为宋朝的皇帝都姓赵,“赵”是当时的国姓。
皇帝乃一国之君,不管从哪一方面,都不能让他人超越,包括姓氏的排名。
所以必须把“赵”放在姓氏的首位,否则就是sha tou的大罪。
钱姓,凭什么位居第二呢?
对此有两种观点。
一种说法是,《百家姓》的作者本人姓钱。
另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吴越王叫钱俶,他主动归降于北宋,而且跟着宋太祖平定江南,立下不小功劳,后来被封王。
加上《百家姓》的作者是吴越人士,把钱姓排在第二合情合理,既
不会惹怒皇帝,也达到了思念故土的目的。
再来说一下孙姓。
公认的说法是,钱俶的妻子姓孙,他在被封王之后,妻子自然也就成了王妃,所以孙姓位居第三名。
最后说李姓。
而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后被迫来到北宋的都城生活,而当时后唐与吴越相邻,也算是难兄难弟,故把李姓放在第四。
《百家姓》为何赵钱孙李居首
《百家姓》为何赵钱孙李居首
佚名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1993(000)007
【摘要】《百家姓》是汉族姓氏总集,载有四百零八个单姓,七十六个复姓。
采取四言体,并且押韵,读来琅琅上口。
因此,成了旧时私熟的识字课本和儿童的启蒙读物。
四百多个姓,为何偏以“赵钱孙李”居首?原来《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钱塘一
【总页数】1页(P23-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
【相关文献】
1.『赵钱孙李』老来乐 [J], 欧阳德祥
2.平民叙事·地方特色·政治寓意——《赵钱孙李》影片解读 [J], 钟平丹
3.“赵钱孙李”的由来 [J], ;
4.“赵钱孙李”能成为一门学问吗?——谈姓氏谱牒之学 [J], 叶九如
5.李王张居百家姓前三位 [J], 柏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文档:百家姓为何要把“赵钱孙李”放在前面呢》优秀教案
百家姓为何要把“赵钱孙李”放在前面呢?
《百家姓》是我国汉族姓氏总集,共收了四五百个姓。
为何把“赵钱孙李”放在前面呢?《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一书中这样写道: 宋朝有个名叫王明清的人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书里讲,《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就是说,作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而且他肯定是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的人,不然不会把赵姓排在第一。
为什么要把赵姓排最前面?因为,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所以“赵”排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钱”嘛,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王钱镠。
到了末代吴越王钱俶的时候,就直接向宋朝纳土归降了。
在《百家姓》里,“钱”就放在了第二位。
现在杭州有座塔叫宝俶塔,就是为了纪念钱俶而造的。
至于第三位为什么是“孙”,也很简单,“孙”是吴越王钱俶的皇后的姓。
由此可见,《百家姓》的作者把吴越国看得很重。
这毕竟是他自己的家乡或者“属国”。
第四位为什么是李呢?当时和吴越国毗邻的国家是哪个呢?南唐。
南唐谁最有名啊?李后主。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国姓赵、自己生活的地方吴越国的国姓钱、钱俶皇后家的姓氏孙,以及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南唐的国姓李依次排列,便构成了《百家姓》的开篇“赵钱孙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百家姓》有多个版本,为何仅流传宋版的“赵钱孙李”?
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中国人的姓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
据古文献记载, 中国最早的姓是风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等。
在中国商周时期,姓与氏是有区别的。
至秦汉时期,姓和氏合二为一,互为称呼,或称姓,或称氏,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两千多年来没有变化过。
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录了23813 个汉字姓氏。
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关于姓氏的著作文章,最有名的就是《百家姓》。
而不同时期,《百家姓》也有不同的版本。
宋版《百姓家》的编撰者是江南钱塘(今浙江杭州)的一位知识分子,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共收姓氏438 个,其中单姓408 个,复姓30 个。
宋版《百家姓》是迄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版本。
因为宋代当朝皇帝姓赵,故“赵”是国姓,系天下第一姓,理所当然排在百姓之首。
编撰者所居的钱塘一带,最尊贵的姓是“钱”姓。
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塘人钱镠,曾在当地建立吴越国,钱镠在杭州湾修建江海塘(即“钱塘”),治治害防灾,深受民众爱戴,故将其“钱”姓排在第二。
钱镠的正妃姓孙,所以将孙姓排第三。
而李则是采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姓,
周、吴、郑、王等姓,也都是当时的贵姓。
宋版《百家姓》四字(姓)一句,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又好记,很快就流行开来。
到了明代,也出现了一部《百家姓》,全称为《皇明千家姓》。
这是明初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根据当时户部所藏的户口名册,模仿宋版《百家姓》编纂而成的,共收入姓氏1968 个,其数量为宋版《百家姓》的4 倍多。
明版《百家姓》编排形式仍与宋版《百家姓》一样,4 字(姓)一句,以韵相排。
但其姓氏编辑顺序已完全打乱。
明《百家姓》以“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开篇。
朱姓是当时的国姓,排名第一很正常。
而后面的奉、天、运、富、有、万、方则都是普通的小姓,即使到了现代,这些姓的人口都很少。
明版《百家姓》虽然也有政治色彩,但除了国姓“朱”以外,其它姓都没有按当时姓氏的尊贵来编排。
因为未“别贵贱”,所以明朝当时的贵姓拒绝使用;而民间的“贱姓”,不少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靠前,也拒绝使用新版,导致明版《百家姓》未能流行。
到了清康熙年间,满族人也编辑出了自己的《百姓家》。
由康熙皇帝亲自审订,故定名为《御制百家姓》。
康熙帝为了搞好满汉关系,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放弃将国姓“爱新觉罗”排第一,而是使用“天下第一家”、山东曲阜孔姓家族“孔”姓为首:“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御制百家姓》的排列虽然体现了满清朝廷尊崇孔孟之道的思想,借此讨好汉人、笼
络民心。
但因为通篇艰涩冗长,不通俗易懂,所以同样未能流行开来。
所以现在流传最广,被广大人们群众所接受的,还是宋版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