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赏析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赏析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赏析一、古诗词基础知识1.1 诗、词、曲的定义与区别1.2 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1.3 词的分类:小令、中调、长调1.4 曲的分类:散曲、杂剧1.5 诗歌的格律:平水韵、词林正韵等二、古代诗人与诗歌流派2.1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2.2 宋代诗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2.3 元代诗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2.4 明代诗人:李时中、辛文房、唐寅、文徵明等2.5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纪昀、袁枚、黄景仁等三、现代诗歌基础知识3.1 现代诗歌的定义与特点3.2 新诗运动及其代表人物:胡适、郭沫若、闻一多等3.3 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3.4 诗歌形式: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四、古诗词与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4.1 关注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炼意4.2 把握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形象体系4.3 理解诗歌的情感: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思想倾向等4.4 分析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章节布局、韵律节奏等五、古诗词与现代诗歌的经典作品解析5.1 《登高》:分析杜甫的创作背景、诗歌主题、意境等5.2 《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苏轼的思想感情、词风特点等5.3 《再别康桥》:解析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5.4 《我爱这土地》:分析艾青的诗歌主题、象征意义等六、古诗词与现代诗歌鉴赏技巧6.1 感悟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6.2 品味词句:分析诗歌中的佳词妙句,体会其韵味6.3 想象与联想:借助诗歌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6.4 对比与评价:比较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评价七、古诗词与现代诗歌教学策略7.1 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7.2 注重朗读与感悟:让学生多读多背,增强语感与情感体验7.3 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鉴赏能力7.4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创作能力以上是对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赏析的详细知识归纳,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汉语基础知识:基本词和一般词

汉语基础知识:基本词和一般词

什么是基本词
什么是基本词
普遍性
稳固性
流行地域广, 使用的长久性, 使用频率高, 不易改变 为全民族所用。
能产性
构词能力强
02 什么是一般词
什么是一般词
一般词
语言中基本词以外的词汇 是一般词。 现代汉语一般词包含有新 造词、古语词、方言词、 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什么是一般词
新造词
是指随着社会 的发展创造出 来的代表新产 品、新事物、 新概念的词。
黄货——地下社会隐语, 即黄金。 一条——地下交易隐语, 即一百元。 平头 空工 横川 侧目 缺丑 断大 皂底 分头 未丸 田心
03
有关人体各部分的:
心、头、手、脚、牙、 血、嘴等;
例如
什么是基本词
有关亲属关系的:
爷爷、奶奶、爸爸、 妈妈、哥哥、弟弟等;
04 有关人或事物的 行为、变化的:
05
走、想、写、喜 欢、发展等;
06
有关人或事物的 性质、状态的:
大、小、好、坏、苦、 甜、美丽、快乐等;
基本词具有普遍性、 稳固性、能产性三个 特点。
汉语基础知识
基本词和一般词
01 什么是基本词
基本词
是全民广泛使用、日 常交际必不可少、意 义最为明确的那部分 词,构成整个语汇系 统的基础,在语汇系 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什么是基本词
有关自然界事物的:
天、地、风、云、水、
火、雷、电等;
01
有关生活与生
产资料的:
02
米、灯、菜一般词
行业语
是指各种行业 和科学技术上 应用的术语。
音节、音素、音位、语素、 合成词——语言学界 对立、统一、矛盾、主观、 客观、能动——哲学界 内科、外科、化验、理疗、 针灸、血压——医学界 照会、豁免、引渡、国书、 阁下、最惠国——外交界

关于宋词的知识

关于宋词的知识

关于宋词的知识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宋词的创作时间跨越了南北宋两个时期,大约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历时约320年。

宋词的创作数量极为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爱情、自然、社会、历史等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宋词的特点宋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简练:宋词的语言简练,用词精炼,表达深刻,富有感染力。

宋词的语言风格以简练为主,不像唐诗那样华丽,而是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

2. 情感真挚:宋词的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

宋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能够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3. 描写细腻:宋词的描写非常细腻,能够将事物的细节描绘得非常清晰。

宋词的描写能够让人感受到事物的真实面貌,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4. 音乐性强:宋词的音乐性非常强,能够让人感受到词曲的美妙。

宋词的音乐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它能够让人感受到词曲的美妙,让人陶醉其中。

宋词的流派宋词的流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南宋的词派,另一种是北宋的词派。

南宋的词派主要是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作风格多样,有的清新脱俗,有的豪放不羁,有的婉约柔情,有的慷慨激昂。

他们的词作品质高,影响深远,成为了南宋文学的代表。

北宋的词派主要是以欧阳修、王安石、柳永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作风格比较朴素,注重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他们的词作品质也很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的代表作品宋词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其中一些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宋词代表作品:1.《青玉案·元夕》:这是唐婉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和人们的欢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在溪亭日暮时的感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词性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词性

基础知识(一):词【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词的分类】1、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第一讲:实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1、表示人的名称:鲁迅、老师、朋友、同志、作家、学生2、具体事物:桌子、操场、书本、飞机、风、水、油3、抽象事物:道德、思想、走势、情绪、文化、政治、欲望、苦头4、时间名词:昨天、下午、春天、早晨、明年、现在5、处所名称:北京、中国、亚洲、里屋6、方位名词:中间、周围、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东边7、专有名词:黄河、泰山、四川、联合国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

1、动作行为:走、观察、学习、听、看、批评、宣传2、存在变化消失:增加、消失、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3、心里活动:想念、厌恶、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厌4、能愿动词:能够、愿意、敢、会、应该、要5、趋向动词(移动趋向):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6、判断动词:是(文言文中,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1、表示形状:长、短、粗、高大2、表示性质:高尚、乐观、懦弱、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3、表示状态:迅速、朦胧、遥远、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安静注意:①绝大部分的名词前面可用数量词来修饰。

②绝大部分的动词前面可用否定副词“不”或“没(没有)”来修饰。

③绝大部分的形容词前面可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

④一般地,形容词修饰名词和动词,副词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但不能修饰名词。

词的文学常识

词的文学常识

词的文学常识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的特点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段的在词上的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虽分片,仍属一首。

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

词的分类⑴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⑴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⑴长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牌词有词牌。

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调子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四种:一、本来是乐曲名称。

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

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

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

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

词性知识汇总

词性知识汇总

词性知识汇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即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兼顾词的概括意义划分出来的类别。

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能够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多数能单独成句。

实词词性知识汇总一、名词就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

普通名词:表示人和具体事物,如:爸爸、妈妈、工人、机器、战士、教师、党员、风、雨、树、草、老虎、海燕、课本。

抽象名词:表示抽象的概念,如:思想、道德、观念、法律。

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物,如:毛泽东、中国、长江、北京、黄河、泰山、雷锋、鲁迅、李白。

时间名词:表示时间或节令,如:春天、现在、立春、刚才、昨天、去年、从前。

方位名词:表示方向位置,如:上、前、左、中、以下、下边、之前、旁、外面、里头、前后、面前。

处所名词:表示处所,如:边疆、内地、附近。

二、动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走、说、学习、表明、完成、实现、打、吃、参加、收拾。

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怕、想、讨厌、担心、打算。

表示存现的,如:有、存在、发生、消失、出现。

表示关系判断的,如:是、叫、姓、像、成为、属于。

表示使令的,如:使、派、叫、让、请、禁止、命令。

表示意愿可能的(能愿动词),如:愿意、应该、应、要、敢、肯、得、可能、能够、可以、会。

表示趋向的(趋向动词),如: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

三、形容词就是表示性质、形状等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如:大、小、高、低、红、平坦、笔直、弯曲。

表示事物性质的,如:好、坏、冷、热、硬、伟大、聪明、诚实、优秀、坚强。

表示动作形态的,如:快、慢、迅速、熟练、轻松、恳切、紧张。

许多形容词可以重叠,如:高高、红红、大大、慢慢、暖暖;仔仔细细、老老实实、大大方方;古里古怪、马里马虎、小里小气。

四、数词就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的多少,如:一、二、十五、二十、四百、六千、八万、三分之一、百分之二十、五倍、十倍、三十倍、成千、上万、约二十、近五十、十来(个)、百把(斤)、二十左右、三百上下、三两(个)、八九(斤)、第一、第二、初一、初六、二连、三楼、五号、十二点。

词的知识(上)

词的知识(上)

《蝶恋花》 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

燕⼦飞时,绿⽔⼈家绕。

枝上柳絮吹⼜少。

天涯何处⽆芳草?墙⾥秋千墙外道。

强外⾏⼈,强⾥佳⼈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

多情却被⽆情恼。

《浣溪沙》宋·晏殊⼀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旧亭台。

⼣阳西下⼏时回?⽆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园⾹径独徘徊。

 3、三叠就是三段,如《兰陵王》、《西河》等。

四叠就是四段,仅《莺啼序》⼀调。

不再详述!…… ⼆、词谱(常见的12个词牌的词谱:忆江南、浣溪沙、菩萨蛮、⼘算⼦、西江⽉、鹧鸪天、临江仙、蝶恋花、满江红、⽔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 每⼀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

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下⾯,我们举⼀些常见的词牌来说明,为了显⽰古⼈填词的严格,所以举例不⽌⼀⾸。

举例全部选正体。

《忆江南》 ⼜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

单调⼆⼗七字,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忆江南》 唐·⽩居易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出江花红胜⽕,春来江⽔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注:“出”是⼊声。

《梦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悠悠。

肠断⽩蘋洲。

《浣溪沙》 四⼗⼆字,双调,平韵。

别名:《减字浣溪沙》《浣沙溪》《⼩庭花》《满园春》等。

四、五两句常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例:《浣溪沙》宋·晏殊⼀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旧亭台。

⼣阳西下⼏时回?⽆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园⾹径独徘徊。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清泉寺,寺临兰溪,溪⽔西流。

关于词的知识

关于词的知识
迈气慨。
图“生 ”少气 年勃 学勃 子的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时间、地点、人物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见景—生机勃勃 漫江碧透, 色彩绚丽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之景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生情—以天下为 问苍茫大地,
己任
携来百侣曾游。 过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追忆—当年革 挥斥方遒。 命盛景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感怀—往昔壮 到中流击水, 志豪情 浪遏飞舟?
写作背景
•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 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 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 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 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 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 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 舸”等 或广博, 或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有“悲”亦应有“喜”
• 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秋词》)的反调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 此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 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 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 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 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 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 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介绍

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介绍

【导语】古诗词是中⽂独有的⼀种⽂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欢迎阅读!【篇⼀】有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古典诗词的概念 第⼀,它是⼀种表达思想感情的⽂体。

我们知道,⼀般意义上认为,⽂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说、戏剧。

诗词是其中之⼀。

那么,既然是⽂体之⼀,它必然具有⼀般⽂体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讲究谋篇布局。

在诗词创作⾥,我们称之为章法。

在谋篇布局⾥,诗词应有的波澜、线索、脉络等等,都和其它⽂体⼀样,是需要处理好的关键。

第⼆,它是有韵的⽂体。

这⼀点,就使诗词⼀下⼦与其它⽂体形式区别了开来。

因此,我以为,没有韵或者压韵不正确的,不能划归诗词这个范畴。

当然,在诗词产⽣的初期⼀些未成型的⽂字、现代的新诗(尤其某些探索中的东西)以及由外国⽂字翻译过来的作品,因为有着根本的⽂化差异,不能同⽇⽽语,不去争辩,也没必要讨论。

基于这⼀点,为了体现诗词的⾳乐美、节凑美,就要讲究格律。

因此,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命。

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练的。

诗词、散⽂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体。

但诗词是最凝练最含蓄的。

这⼀点,就把散⽂(包括杂⽂类)区别开来。

含蓄与凝练,是要通过语⾔来实现的。

因此,表达的技巧,⽂字的⽣动准确,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

因此,作为诗词,就必须讲究章法、技巧和语⾔的优美和谐和统⼀。

⾸先,诗词是语⾔的艺术。

所以诗词的语⾔不仅是优美的,含蓄的,还应该是凝练的,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般的⽂学语⾔和⼝语有着很⼤的不同。

诗词的含蓄美、凝练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含蓄,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

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你所写的内容,让作者感受出来的。

所谓凝练,是指语⾔要有⾼度的概括能⼒。

⼀⾸绝句⼆⼗⼏个字,⼀⾸律诗⼏⼗个字,就是⼀⾸长调的词也不过⼀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度的语⾔概括能⼒,是不能完成的。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魅力,还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分类、体裁、意象以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介绍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分类有:1.古文诗:指以古文形式写成的诗,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观书有感》。

2.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骚体风格而闻名于世,如《离骚》。

3.乐府诗: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之一,通常与音乐相配合,如《木兰诗》。

4.唐诗:指公元618年至907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5.宋词:指公元960年至1279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时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有丰富多样的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体裁:1.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五个字,共二十字。

是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体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2.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七个字,共二十八字。

和五言绝句一样,也是古代常见的一种体裁,如李白的《静夜思》。

3.律诗:是一种特定韵律和格律要求下的诗体,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4.排律:是一种富有音律感的诗体,韵律比较严格,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狱南塘红叶枝枝独葩》。

5.词:是与音乐相配合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形象和感受,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诗词深层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意象:1.山水:山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往往用来表达高远、广博、宏伟等意蕴,如杜甫的《望岳》。

2.花鸟: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各种花鸟,表达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关于词的知识

关于词的知识

关于词的知识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

词有许多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每个词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功能,以及一定的形式规则。

首先,名词是指代人、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词,如“人、书、北京”。

名词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表示具体的个体,如“一本书、两个人”,而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的或无法计数的事物,如“水、爱”。

名词还可以变为复数形式表示多个,如“books、people”。

其次,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现象的词,如“吃、跳、看”。

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需要具备宾语来完成其意义,如“读书、写字”,而不及物动词表示没有宾语的动作,如“跑、睡觉”。

再次,形容词是描述名词性质或状态的词,如“高、美丽、聪明”。

形容词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如“一个高个子男孩、一张漂亮的脸”。

此外,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的词,它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意义,如“很、非常、快乐地”。

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如“走得快”,修饰形容词,如“非常感谢”,或者修饰副词,如“很好地”。

除了上述的几类常见词性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词,如连词、介词、代词等。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的词,如“和、但是、因为”,它可以起到连接上下文、表达关联关系的作用。

介词是用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等关系的词,如“在、向、在……之前”。

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的词,如“他、我们、这”。

词的知识在语言学习和理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词性的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理解他人的话语并进行交流。

同时,词的运用也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抽象能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词汇,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总之,词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功能。

不同的词性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通过学习词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沟通交流的效果。

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关于词的相关知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关于词的相关知识词又称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英语基础语法知识

英语基础语法知识

第一节词类和句子成分一、词类英语的词通常分为十大类,即名词、冠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一)名词名词(noun)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英语名词可分为两大类:1。

普通名词(common noun)是某一类人、事物、某种物质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例如:2。

专有名词(proper noun)是特定的某人、地方或机构的名称。

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名词又可分为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与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两种。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

绝大多数名词的复数形式的构成是在单数名词的后面加-s或-es。

英语中有一些名词的复数形式是不规则的。

(二)冠词冠词(article)放在名词之前,帮助说明该名词所指的对象。

冠词分为不定冠词(indefinite article)和定冠词(definite article)两种。

不定冠词为a/an,用在单数名词之前,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的“一个”。

a用在以辅音开头的名词之前,an用在以元音开头的名词之前。

冠词只有一个,既the,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中特定的一个或一些。

可用于单数或复数名词前,也可用于不可数名词前。

(三)代词4。

相互代词,如:each other, one another等;5。

指示代词,如:this, that, these, those, such, same等;6。

疑问代词,如:who, whom, whose, which, what等;7。

关系代词,如: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等(四)数词数词(numeral)是表示“数量”和“顺序”的词。

前者称为基数词(五)形容词形容词(adjective)是用来修饰名词,表示名词属性的词。

形容词一般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前,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可分为三种,既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原级,既未变化的形容词原形,例如:great, big, difficult等;比较级,既形容词+后缀-er或more+形容词,例如:greater, bigger, more difficult等;最高级,既形容词+后缀-est或most+形容词,例如:greatest, biggest, most difficult等。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关于词的知识

关于词的知识

关于词的知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关于词的知识简介词的概念:是起源于唐代,成熟并盛行于宋代的一种配乐演唱的诗体.又名曲子调,长短句,诗余.词牌:词是音乐和文学结合的产物,最初是先有曲牌,然后依曲调填上词。

这种曲调就称词牌。

词的章法:(一)、词的分片:除少数令外,词大部分是分片的。

所以宋词也分为单调(一片)、双调(上下片或上阕下阕))、三叠(三段)、四叠(四段),三四叠不称片。

词的句法:(一)、词的基本句式:词以长短句构成。

句式参差,变化多端是其鲜明特征。

少则一言、二言、多则八、九言。

而以三、四、五、六、七言为多。

三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诉衷情》)七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无意.(范仲淹)(二)、词的特殊句式:1、叠字句:一字叠:“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陆游《钗头凤》)二字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三字叠:“鲜装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贺铸《忆秦娥》)四字叠:“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2、排比句:“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王孙<<醉蓬莱>>)3. 领字句:即常用某个或数个虚字(也有用实字的)引领一句或数句,这种句子叫领字句:一字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三字领: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林铃)词的对仗:与近体诗比较,词的对仗更为灵活,自由,丰富多彩.近体诗对仗一般只有五言,七言,而词却不拘句式,从三言到七言的情况很多. “思悠悠,恨悠悠.”(白居易)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词的用韵:与近体诗比较,词的用韵较为自由和用韵的格式更为复杂.词的分类:以音乐分,词有令,引,近,慢数种.它们均以音乐有关,它源于大曲,是大曲中某些乐段的名称.其区别在于音乐曲式及节拍的长短的不同.令:又称小令,歌令,令曲,它源于唐人宴席所行的酒令..它具有调短句少的特点.凡小调均可加令字.如 :如梦令.引:一般比小令要长,但也有例外.它主要取决于音乐结构的不同.而不是字数.近:是近拍的简称,为小唱的一种.它的乐调长短,字数多少略近于引,大多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被视为中调.慢:又称为慢词,慢曲,慢曲子.是相对急曲而言.以词的字数分:又分为:小令,(56字以内)中调,(56—90)长调(90以上)这种分法始于明代中期.词与散曲的不同:1, 它们都是长短句,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少的可一,两个字,长的可达二三十字.2,词中没有衬字,曲中可以加衬字,它们相互配合,既保持了曲调的腔格,又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通俗性..3.散曲的用韵比词加密了,有的每句都押韵.平仄声韵在词里不能通押,在散曲里可以.4.散曲的音节和用韵可以自由,接近自然的语调而又采用口语,它的出现是诗体的一种解放.。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词性知识大全

词性知识大全

B.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C.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D.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重叠形式:
A.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B.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如:一、二、千、万
2)概数。如:几、些、多、约
3)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关于词的基本知识

关于词的基本知识

【关于词】词是由近体诗演化来的,词是按“词牌”填写的。

每一词牌都有自己固定的句数、字数、平仄要求,并在固定的地方押韵。

“词谱”中载有各种词牌的格式,比较常用的有【白香词谱】、【钦定词谱】等,词牌比较全面和权威的是【钦定词谱】,建议初学尽量按【钦定词谱】填词。

历史传下来的词牌有一千六百多种,一般人不可能全记住,也不必全记住。

填词时可以查阅词谱。

虽然说词的写法就是按词谱来填,似乎比较简单,但是要真正学会词的欣赏和创作,有许多知识是必须进一步掌握的。

(一)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词,初见于唐,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传延至今。

有人认为隋时已经有了词的雏形,亦备一说。

词是诗与音乐结合的产物。

最初,绝句或律诗配以乐曲即成为词,诗与词的区分不明显。

如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既是词,也是七绝。

皇甫松的【怨回纥】既是词,也是五律。

还有一些词牌,基本上是近体诗(包括仄韵诗)增几个字、减几个字或两首律绝叠用而形成的。

如【踏沙行】、【定风波】等。

后来,词的格式越演变越多,与律绝的区别也越来越明显。

但总的来说,词仍然是一种律化的诗歌形式。

词,还有许多的其他名称,如:曲子词、诗余、琴趣、长短句等等。

宋以后基本称为词。

但其他称谓也偶有使用。

(二)词的平仄词的句子,基本是律句,有严格的平仄要求。

词中的五字句和七字句,用的基本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三言句、四言句,大多是从律句中截取的一段。

需要注意的是,律诗中的变格规则不能自动套用到词中来。

词的每个句子的平仄,都要按照词谱的要求来填写。

例如【解语花】的第三句“平仄平平仄”(秦观句:“深院重门悄”)。

貌似律诗中的“中仄平平仄”,但按词牌要求,第一字须用平声。

很多类似的句子,律诗中一三五不论和其他变格的规则,不能简单的拿到词牌中使用。

当然,词中也有许多律句其第一字和第三字,甚至第二字、第四字,在词谱中就被规定为可平可仄,那就自然可以灵活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有关词性的讲解与练习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有关词性的讲解与练习

项是:(

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谢谢观看!

吗、呢(询问语气)

的、了(陈述语气)

(祈使或感 啊、吧、呀 叹语气)
(附着在词语、句子 的末尾,表示语气)
附着在词、短 语的后面,表 示一定的附加 意义
★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 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 率等。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 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起修饰和补充说 明的作用。
6) 这是一个 时期,大学要 小心,才可
以渡过难关。
答案 :形容词 副词
7) 他是我们单位的 ,在他的 月的工作成绩大大提搞了。
之下,我们今个
答案 :名词 动词
8) 这宗意外的
情形怎样?你可以说个 吧? 答案 :副词 名词
9) 气温很低,只有 下五度,游击队员化整为 ,进入
山区暂避寒冬。
答案 :数词 名词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 它。 A.名词 动词 连词 B.名词 形容词 介词 C.代词 副词 介词 D.动词 动词 介词
15、与“为了祖国,前进!”中划横线的
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人多,屋子里很热 B.小青在上海 C.我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 D.我和你一起走
16、下面句中划横线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
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 写在句末括号中。
①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1、对联的起源?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考证。

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另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2、什么是对联?对联又叫做动人两行字,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

3、什么是汉字平仄?按照普通话来说,汉字发音是阴平或者阳平的为平,发音为上声或者去声为仄。

也就是普通话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4、对联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汉字的平仄和谐交替产生乐感效果。

5、平水韵中汉字是如何区分平仄?①平水韵中读音为平的汉字分为上平、下平,这与我们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②平水韵中读音为仄的汉字分为上声、去声、入声。

上声、去声与我们普通话中三声、四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③平水韵中多出一个“入声”,入声是平水韵字的一个声部的集合。

也就是说平水韵里有五个声部。

而平水韵中“入声”部的汉字现在已经被归入到今音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了。

6、对联的平仄规律主要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

诗律马蹄律意节律7、诗律的正格是什么?1: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8、马蹄律正格马蹄律是把句子中每两字分为一个音节,叫做“二字而节”,每一节同是平声或同是仄声;相邻两节平仄交替,上下两句则是逐节平仄相反,叫马蹄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9、关于马蹄律变格没有严格遵循“平仄两两交替”规则即可视为马蹄韵的变格。

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都存在变格。

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变格都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10、意节律意节律是对诗律和马蹄韵的补充,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

11、怎样对待和使用三种平仄理论?应该以马蹄韵和诗律为基础,意节律为补充,具体而言诗律可以安排好由一个和两个分句组成的联句的格律问题;马蹄韵解决了多个分句的联句的韵脚安排问题;意节律则解决了含领字、衬字或多音节专用名词的句内平仄安排问题12、什么是失替?不管是5个字、7个字的句子,或者更多的字的句子,在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的平仄都是交替出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词的相关知识词又称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 “自开元(唐
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
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 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 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 ",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 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一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 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
自制的词牌。

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是从诗发展来的,所以又叫诗余”,另有乐府”琴趣"“章”等别称。

由于词的特点
是长短句,所以有人就把词叫做长短句”。

现把词的别称分别简介如下:
曲子词曲子词”是词的最初名称,也是词体最确切的全称。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载:
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

”这里所谓曲子”
就是隋唐时期流行的西域音乐,即燕(宴)乐”。

根据这些曲子填写的歌辞就称曲子词".
词是配乐演唱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子即指音乐,词即指歌词,清代刘熙载曾说:词即曲之
词,曲即词之曲.”词与曲是密不可分的。

在词体初创时期,也即唐、五代到宋初时期,词均被称为曲子词(或曲子、曲词),后来,词与音乐逐渐分离,曲子词才简称为词”。

诗余宋代已有此称。

后人对此所作解释颇有分歧.一般认为这是把词作为诗的余绪. 一说,词在诗歌中有其独特的地位,称词为诗余”,说明诗歌在形式上的演变.这两种看法,
均非定论,不过诗余”这个称呼倒是流传了下来.宋人词集中题名为诗余"的有张耒的《柯
山诗余》、韩元吉的《南涧诗余》等.清代沈辰垣选录唐至明词九千余首,辑集成书,名为
《历代诗余》。

乐府乐府”一词始于秦,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职能在于收集民歌,加以润色,配上音乐,供朝廷典礼、宴会时歌唱。

于是乐府”逐渐成为一种诗
体的名称,不论是民间采集的歌谣还是文人创作的歌诗,只要能够入乐,均称为乐府",也有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来文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
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宋人词集中题名为乐府"的有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近
体乐府》、苏轼的《东坡乐府》等。

词评中题名为乐府”的有清代宋翔凤的《乐府余论》。

琴趣词在起初,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词人自谓其词协律动听,故有此称。

宋人以词系曲而歌,关乎音律,可谓琴趣",而词乐又不及琴趣古雅,故称外篇”,所以词便有了琴
趣外篇”的雅号,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即自名其词集为《山谷琴趣外篇》,欧阳修的词集为《醉翁琴趣外篇》。

清人则删去外篇”,径以琴趣"名词。

乐章现在的乐章,是指大型套曲,如交响曲、奏鸣曲、大合唱等的各有机组成部分。

结构上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演奏。

但在古代,因为词和音乐的关系密切,故古人也把词
称为乐章"。

如宋代词人柳永就有词集《乐章集》。

长短句指韵文中句法长短不齐的作品,一般用为词的别称。

词所以采用长短句, 是由于音乐上的要求,句子的长短又须依照曲调的拍节。

现传宋人词集中,题名长短句”的有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刘克庄的《后村长短句》等.
词是从诗发展来的,所以又叫“诗余”,另有“乐府”“琴趣” “乐章”等别称.
由于词的特点是长短句,所以有人就把词叫做“长短句" 。

现把词的别称分
别简介如下:
曲子词“曲子词”是词的最初名称,也是词体最确切的全称。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载:“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这里
所谓“曲子"就是隋唐时期流行的西域音乐,即“燕(宴)乐"。

根据这些曲子填写的歌辞就称“曲子词”。

词是配乐演唱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子即指音乐,词即指歌词,清代刘熙载曾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词与曲是密不可分的。

在词体初创时期,也即唐、五代到宋初时期,词均被称为曲子词
(或曲子、曲词),后来,词与音乐逐渐分离,曲子词才简称为“词”。

诗余宋代已有此称。

后人对此所作解释颇有分歧.一般认为这是把词作为诗的余绪。

一说,词在诗歌中有其独特的地位,称词为“诗余”,说明诗歌
在形式上的演变。

这两种看法,均非定论,不过“诗余”这个称呼倒是流传了下来.宋人词集中题名为“诗余”的有张耒的《柯山诗余》、韩元吉的《南涧诗余》等。

清代沈辰垣选录唐至明词九千余首,辑集成书,名为《历代诗余》。

乐府“乐府”一词始于秦,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职能在于收集民歌,加以润色,配上音乐,供朝廷典礼、宴会时歌唱。

于是“乐府”逐渐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不论是民间采集的歌谣还是文人创作的歌诗,只要能够入乐,均称为“乐府”,也有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来文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宋人词集中题名为“乐府”的有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苏轼的《东坡乐府》等.词评中题名为“乐府"的有清代宋翔凤的《乐府余论》。

琴趣词在起初,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词人自谓其词协律动听,故有此称.宋人以词系曲而歌,关乎音律,可谓“琴趣”,而词乐又不及琴趣古雅,故称“外篇”,所以词便有了“琴趣外篇”的雅号,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即自名其词集为《山谷琴趣外篇》,欧阳修的词集为《醉翁琴趣外篇》。

清人则删去“外篇”,径以“琴趣”名词.
乐章现在的乐章,是指大型套曲,如交响曲、奏鸣曲、大合唱等的各有机组成部分.结构上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演奏。

但在古代,因为词和音乐的关系密切,故古人也把词称为“乐章”。

如宋代词人柳永就有词集《乐章集》C
长短句指韵文中句法长短不齐的作品,一般用为词的别称。

词所以采
用长短句,是由于音乐上的要求,句子的长短又须依照曲调的拍节.现传宋人词集中,题名“长短句”的有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刘克庄的《后村长短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