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合集下载

噪声第四章-噪声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噪声第四章-噪声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2类标准: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 、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持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标准: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 工作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标准: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 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 域。 4b类: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第四章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 评价及测量方法2
李聪
licong@ 2013.10.29
本课内容
4.3 评价标准和法规 4.4 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本课的重点难点
了解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 掌握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以及适用范围; 掌握A声级、噪声暴露率的计算;
噪声区划图图示

区域类别
颜色 阴影线

0类标准适用区 浅黄色 小点

1类标准适用区 浅绿色 垂直线

2类标准适用区 浅蓝色 斜线

3类标准适用区 褐 色 交叉线

4类标准适用区 红 色 粗黑线
声环境质量标准
昼间和夜间时间的划分,通常认为6:00—22:00为昼问,22:00 一6:00为夜间,标准中规定昼间和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 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
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外的地区) 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 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 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执行3类功能区要求 ♫ 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 境功能区要求
铁路干线:
♫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按 昼间70 dB(A)、夜间55 dB(A)执行——穿越城区的既有铁 路干线,对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进行改建、扩建的铁 路建设项目。

诚信教育活动策划书

诚信教育活动策划书

2012年12月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诚信教育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坚守诚信精彩人生”——勤工助学部诚信主题PPT演讲签名会二、活动背景:在瞬息万变信息时代,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资助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就业而言,诚信是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就考试而言,诚信是项链上的宝石,知识因诚信更加博大精深。

就言行而言,诚信是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属宿。

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与使命,切实在生活中与学习中做一个诚实就是真实无欺,对己身,要光明磊落,言行一致。

三、活动目的:加强和改进同学诚信思想教育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理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做一名具有诚信美德并能为建设诚信社会做贡献的高素质大学生,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诚信形象,此次“坚守诚信精彩人生”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培养同学们诚信的意识,并初步学会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诚信考试、诚信贷款、诚信做人。

让每位同学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即练习了PPT的操作技能,又锻炼了上台演讲的能力,在锻炼口才的同时深刻理解诚信的价值,让同学们在学习上不掺假,生活中不造假。

让每位同学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诚实,诚恳,实事求是,重信用,守承诺,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

在快乐中提高自己,在锻炼中充实自己。

五、活动整体介绍:六、经费预算:气球、条幅、展板七、活动时间:12月15日18:30-21:00(15周周六晚上)八、前期准备:1.勤工助学部商讨活动详细安排,确定活动过程及注意事项2.提前申请一间多媒体教室3.提前通知同学们做好演讲准备4.做好活动策划,提交活动申请九、活动地点:4#A201十、活动流程:1.12月15日18:00点到达指定教室,相关人员入场,主持人做好准备2.18:30比赛正式开始,主持人致开幕词3.学院领导讲话4.放映有关于诚信有关的多媒体资料5.参赛选手依次上台演讲,穿插一些节目,活跃气氛6.公布诚信征文获奖名单7.比赛结束,组织同学签名8.现场公布本次获奖同学名单十一、活动方案:本活动由勤工助学部主办,负责会场的布置。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

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杨丽伟;陈诗越【摘要】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的影响,白洋淀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白洋淀湖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并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TN、TP、CCDMn和SD作为评价参数,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白洋淀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的偏碱性湖泊,综合营养指数法确定湖水为中-富营养级湖泊水体.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湖泊污染的主要因子是TP.借助硅藻及其组合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发现白洋淀硅藻属种以耐营养种梅尼小环藻C yclotella meneghiniana (20.43%)和Cyclostephanos tholi formis (25.40%)为组合特征,表明湖泊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环境状况堪忧.【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13)003【总页数】6页(P457-462)【关键词】白洋淀;水质特征;主成分分析;湖泊富营养化;沉积硅藻【作者】杨丽伟;陈诗越【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42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支撑地球生命系统的关键要素和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控制因子[1]。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的增加,水质污染持续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环境保护部最近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达25.0%。

湖泊水环境状况是区域生态环境健康与否的标志,关系着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方向,影响着流域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地方工农业的生产,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处于京、津、石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主要承接上游萍河、府河、漕河、唐河、瀑河、孝义河、潴龙河及白沟引河8条河流的洪沥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浅湖草本沼泽型湿地生态系统,在调洪蓄水、灌溉生产、航运渔业和调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3]。

略论生态意识的培养和作用机制

略论生态意识的培养和作用机制

加强对执法 的监督 , 以便坚决 和谐发展中的良性循环 , 积极 防御 自然灾害 , 障社会经济 的持 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 保
续发展。
2 整机 制 . 调 调 整 机 制 就 是 要 通 过 制 度 、 制 的创 新 , 控 、 护 生 态 环 机 调 保
制止毁林开荒 、 陡坡开垦 以及不合理 的土地利用。 同时要通过加
0 0之多。 17 9 0年 日本东京 的光化学烟雾使 作为解决当今人类 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的思想基础 ,生态意识 之 内死 亡人数 达 40 亟需普及化 、 大众化。本文就生态意识 的产生和指导作用 。 全民 两万多人染上 了红眼病 ……难怪许多科学家惊呼 :现代人类从 浸泡” 在人工化学物质的介质之 中!人们突然 生态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以及生态道德 观念 的树立 四个方面进行 胚胎 到死亡一直“
简略论述。

感 到危机 四伏 , 对生存环境的不安全感到忧虑。 为了安全健康地 生 活。 广大公众掀起 了维护地球 生态环境 的运动。 人类终于认识

人类 生态意识 的产 生有 其深刻 的社会 历
到。 在征服 自然过程中所取得 的成功 。 多是 以自身赖以生存 很
的、 外在 自然 的破坏和内在 自然 的失落为代价 的 。 认识到生态环
维普资讯
略论生态 意识 的培养和作用机制
郭 琳
( 聊城大学环境 与规划 学院 。 东 聊城 225 ) 山 509
特别是 2 O世纪 5 一7 O O年代 , 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地球环境 的变化与人类 的生存 与 染 了环境 。 成 丧生 。如加拿大 的萨得 发展息息相关 。 生态环境问题 已成为全人类越来越关 注的话题 。 染导致 了植被受损 。 千上万 的人患病 、

东平湖CDOM的光谱吸收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东平湖CDOM的光谱吸收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东平湖CDOM的光谱吸收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姚昕;孙将凌;董杰;刘学利;刘玉萍;房晓晓【摘要】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开通,东平湖作为山东段的两大调蓄湖泊之一,其水质的有效监测和污染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东平湖夏季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 CDOM光学参数,探讨了CDOM吸收系数与溶解性有机碳(DOC)、叶绿素(Chla)等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建立水源水质突变的实时监控和污染事件预警系统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东平湖属于中-富营养型湖泊, CDOM吸收系数(a(280),a(350),a(440))均值分别为(12.90±1.17),(3.11±0.40)和(0.65±0.09)m-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泊的营养状况。

东平湖内CDOM浓度整体呈现出从东岸河口区向湖心区、西南岸递减的趋势,体现了河流陆源输入对东平湖CDOM的重要贡献。

东平湖水体的 CDOM浓度(如a(440))可以用来估算反演常规水质参数,但仍需要进一步对不同季节不同水域CDOM的物质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由吸收特征值S值、E3/E4、M值得出,东平湖河口区输入的陆源CDOM进入湖泊后,随着陆源输入的比例下降CDOM腐殖化程度降低,富里酸的相对含量升高,且相对分子质量也逐渐减小。

%As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in Shandong Province,Lake Dong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land lakes to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East Route Proj ect.We tri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 mu-tation by using CDOM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The average values of CDOM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a(280),a(350),a (440)]were (12.90±1.17),(3.11±0.40)and (0.65±0.09)m-1 .a(440)had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total nitrogen (p<0.01),total phosphorus (p<0.001),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p<0.001),chemical oxygen demand (p<0.001),Chlorophyll a(p<0.001),which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DOM absorption coeffi-cient reflects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Lake Dongping,which is close to eutrophication level.There was an obvious decrease of CDOM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from river mouth of Dawen River to lake center and then to the outlets of lake.This illustrated that terrestrial input is the main source of nutrients and pollutants in Lake Dongping.【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16(036)010【总页数】5页(P3232-3236)【关键词】东平湖;CDOM;吸收系数;来源解析【作者】姚昕;孙将凌;董杰;刘学利;刘玉萍;房晓晓【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无锡 214024;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近年来,我国水源水质逐渐恶化给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何进行有效监测和全方位地预警不同类型污染事件是当前水源水质管理的重要课题。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Ab ta t T e p b i at iain i n io e t a ta ssme t a n f h o tnso e w r . e p l a t iain s g et n s r c : h u l p r cp t e vrn na i c s es n s o eo e c ne t f t o k T u i p r cp t u g s o s c i o n m l mp w t h h b c i o i
a d op s . n p o e An印 piain e a l idc td ta e clu a o s l ftep l at iaini o p e ies p r id xW l s i l l t x mpe n a t h ac t n r ut o u i p r cp t e m mh o v u p t n e a a c o i e h t l i e s h b c i o n s o s mots a mi r
r m n pc a es etadp v e eio po ni n et  ̄ ni dm ngm  ̄. o et i at ss n,n r dddc i s prev m na an a aae e n l am s m o i sn u t o r l g nn
Ke r s p l a t ia o ;ne rtd sp r id x e vrn na a t ̄ y wo d : u i p r cp t n i t ae u p t n e ; n o me t i c b c i i g o i l mp sme a pia o s m; p l t n ci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杨晓峰, 唐永顺, 郭 琳

聊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原因分析

聊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原因分析

聊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原因分析王成祥;刘加珍【摘要】利用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东省聊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各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探讨了聊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聊城市轻度污染以上的空气质量日数所占比例高达70.0%,大气中SO2、NO2、CO、PM2.5和PM10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即冬季各种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夏季.日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PM10出现日数最多,其次为SO2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冬季出现偏多,臭氧8h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夏季出现相对较多.聊城市5种污染物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M2.5>PM10>NO2>CO>SO2,其中PM2.5与PM10分担率大幅高于其他3种污染物,说明聊城市大气污染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与细颗粒物主导的类型.相关分析发现,PM2.5和PM10具有来自相同或相似污染源的可能性,扬尘与化石燃料使用是PM2.5和PM10污染的主要成因.【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颗粒物;首要污染物;贡献率;相关分析【作者】王成祥;刘加珍【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城市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己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

大气环境质量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环境空气质量尤其是城市空气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4],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因素[5]。

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对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物变化特征和原因展开了研究;其中,多数研究集中于SO2、NO2和PM10等3种污染物,并结合所在城市的天气类型[6-7]、气象条件[8-10]、大气层结[11-12]、城市及工业布局[13-14]和机动车尾气[15]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原因。

马颊河水质评价与生态安全研究_曹建荣

马颊河水质评价与生态安全研究_曹建荣

第34卷第7期2009年7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 I RONMENTAL SCI ENCE AND MANAG E MENT Vol 134N o 17J u l y 2009收稿日期:2009-02-19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6Z X10)资助作者简介:曹建荣(1977-),男,山东省安丘市人,现为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水环境。

文章编号:1674-6139(2009)07-0121-03马颊河水质评价与生态安全研究曹建荣,张保华,刘衍君(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 要:在灌溉期,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受到灌溉水质的重大影响。

聊城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选取灌溉河流--马颊河作为研究对象,布设5个监测断面,其中干流3个、支流2个,于春季灌溉期进行水质监测采样。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该时期潜在的农业生态安全隐患。

研究结果表明,马颊河作为灌溉用水是可以达标的。

通过分析,对农业生态安全影响不大。

关键词:生态安全;马颊河;粮食主产区中图分类号:X 522文献标识码:BW ater Q uality A ssess m ent and A gro-eco l og ical Safety R esearch i n M a Ji a R i verCao Jianrong ,Zhang Baohua ,L i u Y anjun(College of Envir on m e n t and Plann ing ,L i aocheng U n i ver s ity ,L i aoc heng 251000,C hina)A bstract :I n t he peri od of irri gati on ,W ater quality affects agro-ecol og i cal safety .L i aocheng C ity i s o ne of t he m ost m i por -tant food p r oduci ng bases .T a k i ngM ajiaR iver for exa m ple ,fi vem on it ori ng secti ons ,of wh ich t hem ai n strea m of thr ee ,t w o tribu -taries ,ar e carri ed out i n t he spri ng of irri gati on w ater qualit y m on itori ng sa m p li ng .Th r ough single-factor i ndex of w ater quality eval uati on ,it is anal yzed whether the period of the agro-ecol og i cal potential sec u rity risks .The results sho w ed tha:t surface w a -ter ofM ajia R iver w ill be safe t o irri gate i n the near f u t ure a nd t he m i pact of t he agr o-ecological safety i s not si gn ifican.tK ey 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M aji a R i ver ;M aj or grai n-producei ng areas前言生态安全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提出相对较晚,国内外学术层面上的研究并不充分,大多数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的辩析、理念的形成及其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等范畴,主要注重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研究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1]。

山东省水源地水质与生态安全研究

山东省水源地水质与生态安全研究

w trsuc ra h n o gP o ic .S , v o nem aue r p t ow r ov eep o lm : )fr ua n o r e s epa s o ae o reae s n S a d n rvn e o f ec u tr e s rs e u r adt slet s rbe s a o l igc mpe ni l i i a f o h m t h v nt

要: 在人类 活动 和全球 气候 变化的影响 下, 东省 面临着水质 恶化 、 下水超采 、 山 地 河道 断流 、 水土流 失严重 等威胁水
源地 水质和生态安全的严峻 问题 。为此提 出 了以下对策 : 制 定流域 总体规 划方 案 , 强 以流域为 单位 的生 态环 境整 ① 加
治; 加强水 源地 管理 , ② 严格控制水 污染 ; 建立和完善流域生 态补偿 机制 , ③ 促进 区域 生态环境修 复与重 建; 着力开展 ④ 水源地生态环境调查 , 强水源地 生态安全机制研 究 ; 加 ⑤加 强环保 宣传 , 高群 众参 与意识。 提
s eghntemaae n feooi l ni n n js tkn er e ai a nt )s eghnn emaae n f a r oreaes t nte h ngmet cl c vr metut aigt i r s sau i r o gae o h v b n ;b t n eigt n gmet t uc ra r t h ow es ads i l cnrln a r olt n e ce rt gteetbi m n adcmpei fh clg a cmpnai ca i ew t se n tcy o t l gw t l i ; )acl ai s l h et n o l o o eeo i l o est nmehns i t a rhd rt oi ep uo e n h a s tn t oc o m nh e adfr e rm t gterg nl e-ni n na rs rt nadrcnt ci ; )cr igot cl i c rys ̄e n t n h nn — n ut rpo oi i a eoevr metlet ao n o sut n d ar n u oo c s u t h n h eo o o i e r o y e g a e i u ya ds eg e i r l r t ge

地方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控制研究

地方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控制研究

地方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控制研究摘要:以聊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地方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对照环境科学教指委的相关文件,对比分析了地方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质量控制的具体举措,为其他地方院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14-03环境科学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要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必要培养出大量优质的环境类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控制。

为此,本文以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环境科学专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一、环境科学专业办学条件简介聊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是在地理科学中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于2004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目前已有四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其中,考研占45.6%)。

环境科学专业教师队伍10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5人,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学历结构合理且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

该专业现有环境土壤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环境工程模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五个,拥有toc全自动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离子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先进仪器设备,基本上可满足学生正常实验和部分科研要求。

学院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期刊100余种,其中,环境类图书期刊占了近1/3。

二、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根据学分制培养计划,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教学理念,不断修订教学方案,课程体系逐步优化(见表1)。

1.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特点(见表1)。

遥感卫星传感器及其成像方式

遥感卫星传感器及其成像方式

光电过程-辐射数据定量
胶片探测范围较窄
电子格式范围较广
多系统分离采集-可比性差 光谱波段同时采集-可比性强
一、多光谱扫描成像
• 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 多光谱扫描成像系统 可分为光学机械扫描和推扫式扫描两种主 要类型。
光学机械扫描 optical- mechanical scanning
推扫式扫描 push- broom scanning
第三章 传感器及其成像方式
聊城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第一节 传感器的分类
• 传感器 ( sensor) , 也称敏感器或探测器, 是 收集、 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 仪器。
– 传感器探测电磁波波段的响应能力 – 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的几何特性 – 传感器获取地物电磁波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
输出器(扩展5)
感色性---感光片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线敏 感的程度和范围 由乳剂中加入的光谱增感剂的性质决定
①.盲片色 只含AgBr和少量AgI 未加光谱增感剂 0.34~0.5μm
②.正色片 在色盲乳剂中加入正(绿)色增感剂 0.34~0.58μm(在0.5~0.52μm处略有下降)
③.全色片 在色盲乳剂中加入多种光谱增感剂 0.34~0.72μm(对0.5~0.52μm的绿光感光度稍低)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Landsat 8 OLI_TIRS 卫星影像
• 2013 年2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成功发射Landsat-8卫星。 Landsat-8卫星上携带两个传感器,分别是OLI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和TIRS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团结 奋 进 的颔 导 班 子
维普资讯

序 号
项 目


丰持 人
下达 部 门
经 费 ( 万元 )
时间 l 9 —0 1 9 92 0

山东省于 广东 省 区域经 济发 展 比 张二勋 山东省 软科 学 较 研究
0 5


2. 20
2 0 —0 4 0 22 0
5 东 昌府 区生 态示 范 区建设 规划
唐永顺 聊城 市环 保局
50 .
50 . 1 0

2 0—03 0220
2 0 —0 3 0 22 0
6 东 昌湖 生态 重 点保护 区建设 规划 唐永 顺 聊城市 环保 局 7 县 城经 济发展 与 主导产 业选 择一 潘延 红 山东 省社 科规划 项 目 以东 昌府 区为 例 8 粮 食 主产 区农 业 生态 安全研 究 张保 华 山东 省博 q・ - 薤会 可持续 发展 构架 下 的区域循 环经 张二勋 山东 省软 科学
大有 志之士 前来 加盟 、交 流 、学 习 !!!
( 院长 张二 勋 ( 左 三 ) ,书记 王志 宪 ( 右 三 ) , 副 书记 、副 院长
高岩 ( 右一 ),副院长 董杰 ( 右二 ) ,生态环
境 规 划 与 研 究 中心 主任
唐 永顺 ( 二 ) , 副 院 左
长 张 保华 ( 一 ) ) 左
维普资讯
聊城大学环境 与规划学院简介
聊城大学环境 与规划学 院前身为成立 于18 年的聊城师范学 院地理系. 8年开始招 收地理教育 96 1 8 9 专科生 ,1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现有 自然地理学 、课程 与教学论 ( 95 05 地 理教育方向 ) 个硕士点 ,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科学4 2 个本科专 业 ;学院下设地理科学系 、区域与规划系、地理信息系统系 、环境科学 系;研究机构设有聊城大学生 态 环境规划与研究 中心 、黄河下游水土资源研究所 、区域与城 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 ;现有教职工 5 人 ,其中教授6 、副教授9 、博士8 、 士2 人 、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5 本专科全 2 人 人 人 硕 2 人.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科技研究
NONG JIA CAN MOU
农家参谋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郭庆春 刘杰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 要】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核心技术,已经在农业、 交通、医疗、零售业、制造业、教育等行业领域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人工 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同时,有利 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实体经济;智能农业;智国和英国等都 已经制定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我国也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做出了重 大部署,2015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然后 2017 年 7 月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面从多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是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装备、大数据等现 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深度融合,并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定量决策、信息感 知、智能控制和工厂化生产的生产方式与可视化远程控制等方面。农业机 器人可以替代农民的农业劳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它可分为大田耕作管 理、种苗培育、果蔬采收、畜牧管理、农产品分拣等机器人。 2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非常重要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用到了 许多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模式识别算法、各种数据挖掘方法、数学优化 模型等。今天,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等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智能交 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将传感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信息 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集成并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进行运用,而建 立起一种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的,高效率、准确、实时的综合的运 输系统与管理系统。它是解决交通供需矛盾、改善环境污染、减少事故的 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创新型交通系统的具体形式。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智能 驾驶,在车安装传感器设备,如雷达、摄像头以及卫星导航设备等,还有 智能系统,能够自主安全驾驶 。 [2-3] 3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搭建不同疾病辅助诊断模型,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能够自动分析患者数据,进行识别病症,然后基于大量学习的经验和医疗 知识来分析病情,能够提出有用的诊断意见与疾病的转归预警评估。现在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专家的帮助下,在肿瘤、心血管、五官和神内 等领域的辅助诊断模型准确性已接近甚至有些超过医生 [4]。 4 人工智能在零售行业的应用 无人超市利用深度学习新算法、计算机视觉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传 感器定位技术等技术,购物者在购物过程中能够体验自助导购、身份自动 识别、商品定位、购物清单的自动生成与移动支付等服务项目。在商品定 位方面,利用货架上的红外传感器等仪器与摄像头图像对比,检索判断商 品的位置。在结算方面,采用移动支付方式结算。 5 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指利用数据作为依据的城市决策体系,采用实时数据,综合 调控城市的资源,实现智能化,最终达到效率优化的美丽城市。算法的迭 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雄安新区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加强智能化设施建设。雄安新区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二00九年十月目录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二、硕士点专业简介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四、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五、优惠政策六、特色和优势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环境与规划学院自1986年建院以来,发展迅速,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地理教育、城乡建设、旅游管理、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专业的优秀人才7000余名。

现有自然地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三个硕士点,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

全院教职工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雄厚精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

学院现有9个功能实验室、1个地理科技园(包括1天象馆和1个气象观测园)和1个地矿陈列馆,实验室面积2800m2,仪器设备价值总值近600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4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5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项目6项。

学院拥有山东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的编制、设计、论证、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主持济南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和聊城市及东昌府区、莘县、高唐县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横向课题近3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成为聊城大学科技开发的一个亮点。

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11篇,外文期刊10篇,国家级学报23篇,核心期刊210余篇。

数字化实习报告(共4篇)

数字化实习报告(共4篇)

数字化实习报告(共4篇)数字化实习报告(共4篇)第1篇:数字化实_报告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ArcGIS上机实_报告-第1学期实_ArcMap数据输入与编辑屏幕扫描数字化班级级4班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学号203093姓名孟喜军得分一实_内容和意义实_内容是做一份省份行政区划地图。

意义是能做到熟练运用ArcGIS的工具来做出一副地图。

二数据准备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名为广东.img中国行政区划图,名为china.jpg三涉及的基本概念ArcGIS的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四具体操作步骤(以*地区行政区划图为实例)、导入底图并进行坐标转换。

用加载数据导入地图广东.img,利用,单击进行配准。

打开工具栏,在底图上选择四个经纬线相交的点,右键单击出现中,修为19带,对话框,在GlobalMapperd的Tools下的改下的为高斯克吕格6度分带,单击确定返回,利用经纬度坐标转换成大地坐标,如图(4.1)()(图4.1)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1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ArcGIS上机实_报告-第1学期依此设置完后点updatedisplay完成配准。

2、根据底图数字化地图(1)建立并添加点图层县,市、特别行政区(2)建立并添加线图层市分界线、边界线、河流、bianjing(3)建立并添加面图层湖泊、面-市、zhongguo在Arccatalog中建立各数据源,导入图层后对修改各图层的名称以方便管理。

方法:a打开Arccatalog,首先在自己的工作文件夹我的作业中建立各类数据源。

然后建立个人数据库mengxijun,进入个人数据库中右击选择New-Featuredataset建立数据集,右击该数据集选择Import,导入已经建立好的各个数据源,形成如图(4.2)(图4.2)b、在有底图的图层组中导入想要编辑的图层,导入图层后,在菜单栏空白处右击选择Editor,弹出编辑工具条如图(4.3):(图4.3)在Editor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tartEditing,在Task中选择现在想要进行的编辑形式,如创建、切割、做镜像等,在Target中选择想要编辑的图层,用进行编辑。

基于ENVI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比较研究

基于ENVI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比较研究

基于ENVI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比较(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GIS专业2010级4班学号:2010203***)摘要基于监督分类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已经普遍应用,本文将介绍了几种ENVI 提供的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和ENVI EX提供的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对同一遥感图像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分析这几种方法分类精度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遥感图像分类平行六面体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面向对象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已逐步成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和重要的信息来源,并在世界范围内以及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不同领域遥感图像的应用对遥感图像处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图像处理中重要的环节——图像分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图像通过亮度值或像元值的高低差异( 反映地物的光谱信息) 及空间变化( 反映地物的空间信息) 来表示不同地物的差异。

这是区分不同图像地物的物理基础。

遥感图像分类就是利用计算机通过对遥感图像中各类地物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分析,选择特征,将图像中每个像元按照某种规则或算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获得遥感图像中与实际地物的对应信息,从而实现遥感图像的分类。

目前随着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相继涌现,遥感图像存在多种分类方法,所以本文主要是选取几种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和ENVI EX提供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用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1.2、研究方法(1)、本文从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ENVI软件在遥感图像解译中使用的原理,并对其提供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2)、详细叙述了ENVI EX提供的Feature Extraction工具即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使用。

(3)、根据得到的分类结果,采用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

从中得出一些结论,并对ENVI软件在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中提出可行性建议。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623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623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要意义。
2009年聊城大学612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城市化 2.李特尔 3.人口迁移 4.城市 5.中心地学说 6.文化扩散 7.旅游目的地 8.心脏地带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2.简述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5.简述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6.简述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 三、综合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全球化与本地化。
目 录
2013年聊城大学62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 题
2012年聊城大学62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 题
2011年聊城大学62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 题
2010年聊城大学614人文地人文地理学考研真 题
2013年聊城大学62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聊城大学62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0年聊城大学614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人文地理学 2.白兰士 3.文化景观 4.城市体系 5.农业区位论 6.工业区位论 7.旅游客源地 8.海权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新特点。 2.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文化景观的构成。 4.简述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5.简述人口迁移的类型。 6.简述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综合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2.运用人地关系理论,谈谈你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1年聊城大学62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形式文化区 2.人口转变 3.农村聚落体系 4.意境地图 5.政治地理单元 6.感知环境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简述国家权力的要素。 3.简述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4.城市地域形态有哪些基本类型? 5.简述旅游开发的区域经济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70分) 1.论述我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分析促使全球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由“两级对抗”转为“一强多极”的冲 击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二00九年十月目录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二、硕士点专业简介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四、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五、优惠政策六、特色和优势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环境与规划学院自1986年建院以来,发展迅速,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地理教育、城乡建设、旅游管理、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专业的优秀人才7000余名。

现有自然地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三个硕士点,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

全院教职工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雄厚精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

学院现有9个功能实验室、1个地理科技园(包括1天象馆和1个气象观测园)和1个地矿陈列馆,实验室面积2800m2,仪器设备价值总值近600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XX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XX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XX 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4项,XX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XX省软科学项目15项;XX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项目6项。

学院拥有XX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的编制、设计、论证、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主持XX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和聊城市及东昌府区、莘县、高唐县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横向课题近3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成为聊城大学科技开发的一个亮点。

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11篇,外文期刊10篇,国家级学报23篇,核心期刊210余篇。

获得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每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5%以上,一次就业率本科85%以上。

近几年,先后主持校级教改项目6项,获得XX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教改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自然地理学》课程获得XX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专项资助;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自然地理学》课程为校级网络教学示X课程。

实验室一角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土壤实验室土壤标本馆地矿陈列馆地理科技园二、硕士点专业简介(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XX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助学科,也是校级重点学科。

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后)8人。

该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

现设陆面过程与区域环境效应、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规划与评价三个研究方向,其中陆面过程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自然地理学专业科研实力较强,成果丰硕。

近三年来该专业承担和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XX省自然科学基金、社科规划项目、软科学项目等18项,在《地质学报》(英文版,SCI)、《地理学报》、《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大气科学进展》、《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获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三等奖1项,聊城市、聊城大学科技进步奖30余项。

(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地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研究方向分属聊城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该二方向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1人,博士2人。

2005年开始招生,已培养毕业一届研究生,质量优秀。

近年来,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上已发表、出版相关论文、著作数十篇(部);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在研省部级项目4项。

获得XX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聊城市、聊城大学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一)自然地理学专业导师简介董杰(1965—),XXXX人,男,汉族,中共党员,环境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理学博士。

自然地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和环境、旅游规划和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农业经济问题》、《地理科学》、《经济地理》、《水土保持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参编教材10部。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近年来获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XX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目前主持XX省自然科学基金、XX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和XX省软科学项目各1项,研究经费15万元。

邓慧平,男,1962年生。

1982.7年XX大学大气科学系本科毕业,1982.8-1991.8在中科院XX地理所任实习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

1994.7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研究生毕业。

1995-1997年在东北师大草地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3年任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从事气象气候学等教学、科研工作。

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等项目,在《地理学报》、《大气科学》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李庆朝,男,1953年出生,1999年10月晋升为教授,一直从事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获“XX省优秀实验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XX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聊城大学“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聊城大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聊城大学第三届“十佳”师德标兵。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水文学。

在《资源科学》、《经济地理》、《地理研究》、《农业环境保护》、《灌溉排水学报》和《地域研究与开发》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0项。

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XX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及三等奖计10项。

聊城大学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负责人,该课程为XX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聊城大学自然地理学网络课程负责人。

目前承担XX省软科学项目1项,聊城市水利局科研项目1项。

在研经费17万元。

X保华(1971-),男,XX莘县人,理学博士,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1999、2004年分别于XX大学、中国科学院XX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5月XX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中科院研究生科学与社会实践专项资助项目(创新研究类)、XX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XX省自然科学基金、XX省软科学项目各1项。

现主持XX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XX软科学1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项。

研究领域涉及土壤地理学、土壤物理学、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生态学与景观生态等学科领域。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1部。

研究成果获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等奖2项、XX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

唐永顺,男,1962年出生,聊城大学生态环境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XX大学环境学专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评专家库专家,XX省环境保护局生态环境专家库成员,XX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聊城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聊城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年主持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聊城市各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等科研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陈诗越,男,副教授,1969年生,2000年XX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XX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

曾参加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课题"长江中游典型湿地水陆交互带物质输移研究"和国家“973”项目“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东亚气候环境变化”以及“高原中、南部环境变化及其构造事件响应”(G1998040800)等课题研究,主持了200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与社会实践创新项目"近百年来龙感湖地区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研究"以及2008年XX社科规划项目《南水北调XX段湖泊环境整治研究》。

2003年7月至今在XX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讲授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全球变化、第四纪环境、综合自然地理学以及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

现主要从事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以及湖泊生态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发表文章20余篇。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类活动驱动下东平湖环境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和聊城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聊城建设生态文明市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及对策研究》。

翟胜,1974年11月出生于XX,汉族,副教授,中共党员。

1998年于XX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XX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土壤学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期间,曾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黄土高原设施蔬菜持续高效生产的机理与技术研究(KZCX1-06-02-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西北半湿润渠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X(子课题)——节水型农作制度与规模化农艺节水技术(863计划)(2002AA6Z3211)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中部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研究(2001BA508B17)的部分研究工作。

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主要承担《土壤学》、《自然地理学》、《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环境生物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自然灾害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006年7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11月聘为环境科学系系主任兼系支部书记,2007年9月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环境、农业可持续评价、区域环境与生态规划。

现担任2006级环境科学班班主任,该班级于2006年被评为院级优秀班集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