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一、国外着作中译本1.[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国内专着与教材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

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

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书籍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一、国外着作中译本1. [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 [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 [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 [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 [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 [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 [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 [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 [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国内专着与教材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课程参考书籍

《产业经济学》课程参考书籍

《产业经济学》课后参考书籍建议选用教材:1.《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产业经济学》,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1. 刘志彪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邬义钧,胡立君:《产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美]斯蒂芬〃马丁著:《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美]泰勒尔著:《产业组织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美]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著:《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J〃卡布尔著:《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税务出版社2000。

8.[美]刘易斯〃卡布罗著:《产业组织导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9.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谢识予著:《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1.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巨荣良、王丙毅著:《新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3.因内恩•马可—斯达德勒等:《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4.[法]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反托拉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演化》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00316.[美]威廉H.格林:《经济计量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7.[美]J.约翰斯顿、J.迪纳尔多:《计量经济学方法》(第四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8.[美] 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美]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0.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1.[美]潘卡基.格玛沃特著:《产业竞争博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22.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产业经济专著

产业经济专著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在国内的影响很大,是国内第一次以“产业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被国内许多学者引用参考。

最近几年国内出版的产业经济学教材基本框架大多与其相近。

产业组织理论和政策分析是本书研究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垄断和竞争是产业经济学研究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

本书对社会主义竞争和垄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系统地考察了西方经济学流派、东欧经济学流派和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竞争和垄断的各家学说,阐发了作者独到的观点,开拓了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本书作者胡汝银是复旦大学第一个经济学博士。

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教授在序言中指出,本书是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竞争的著作。

该书荣获1988年第3届孙冶方经济学奖。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分析企业间经济关系,主要是市场关系的理论。

本书主要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说明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分析方法,介绍了国外产业组织政策以及若干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及其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

本书是国内较早系统介绍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的著作。

4.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该书以中国的市场结构和合理竞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综合、专题、部门和国外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前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演变及现状,探讨了合理设计产业组织和政策,建立有效竞争机制问题,为我国产业组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证资料。

该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联合国开发总署项目子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荣获1994年第6届孙冶方经济学奖。

本论文集主编于立教授曾在《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9月15日)以“从两部产业组织研究的著作获奖想到的”为题对该书以及马建堂主笔的《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两书有过评述。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必读书目和文章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必读书目和文章

应用经济学必读书目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必读书目和文章◆必读书目【1】奥利弗·E.威廉姆森.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商务印书馆【2】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3】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出版社【4】斯蒂文·G·米德玛.科斯经济学——法与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5】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必读文章【1】Porter M. Cluster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Global-CityRegions[R].Washington,DC: World Competitive City Conference,World Bank,17一19 0ctober,2000【2】Scott A J ,Storper M .Pathways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 London: Routledge,1992【3】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3).【4】于树江,李艳双.产业集群区位选择形成机制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4)【5】刘颖琦,李学伟,李雪梅.基于钻石理论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1)【6】唐春晖,唐要家.技术模式与中国产业技术追赶.中国软科学,2006年,(4)【7】钱平凡.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3) 【8】郭晓林,鲁耀斌,张金隆,任锦鸾,任远.产业共性技术与区域产业集群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9)【9】李东.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产业效应与策略体系.中国软科学,2006,(11)【10】陈修颖,叶华.牵引空间战略与中国的产业空间结构重组.中国软科学,2006,(11) 【11】胡汉辉,倪卫红.集成创新的宏观意义:产业集聚层面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12)【12】胡汉辉,周哗,刘怀德.地方产业成长的组织模式选择[J].产业经济评论,2005,(2) 【13】江世银.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 【14】张平,李世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及对策. 中国软科学,2007,(7) 【15】谷任,邝国良.产业集群、金融发展与产业竞争力. 中国软科学,2007,(6)【16】秦臻,秦永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7,(4)【17】陈立敏,谭力文.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J].经济管理,2003,(24)【18】蓝庆新,王述英.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经济评论.2003,(1) 【19】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2006,(5)【20】任寿根.新兴产业集群与制度分割——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新兴产业集群为例[J] .管理世界,2004,(2)【21】李君华,彭玉兰.产业集群的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9)【22】丘成利.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9)【23】徐康宁.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3,(3) 【24】霍丽,惠宁.制度优势与产业集群的形成.经济学家,2007,(4)【25】关嵩山. 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研究. 经济理论研究,2007,(8)【26】周艳梅.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07,(14)【27】方维慰.论世界产业布局的新动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3)【28】王晓雷. 对外经济均衡、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税务研究,2007,(6)【29】孙斐,陈静. FDI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关性研究.浙江金融,2007,(8)【30】徐力行,高伟凯. 产业创新与产业协同——基于部门间产品嵌人式创新流的系统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7,(6)【31】刘爱雄,朱斌. 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评价.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32】刘恒江,陈继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33】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1)【34】冯子标.产业政策创新促进山西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问题,2007,(8)【35】冯子标.产业选择及其实现途径[J].经济学动态,2002,(10)【36】朱英明. 论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中国软科学,2003,(7)【37】周兵,蒲勇键. 产业集群的增长经济学解释.中国软科学,2003,(5)【38】李占国,高志刚.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8)【39】姚建文.基于功能提升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8)【40】郭淑芬高策.产业群与资源型区域的持续发展探析.中国软科学,2003,(2)【41】汪国银,刘芳.产业集群治理:动因、结构与机制.经济问题,2007(6)【42】夏骋翔.产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7(3)【43】张建.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综述.经济问题探索,2002(10)【44】王国中,杜云鹏.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07(3)【45】韩世坤.全球跨国并购的产业分布及其演变趋势预测.中国软科学,2001(3)【46】高云虹. 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究——基于关键性企业的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07(1)【47】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J].经济研究,2002,(8)【48】王珺.衍生型集群: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产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5,(8)【49】乔真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外贸易视角.经济问题,2007(1)【50】赫连志巍,方淑芬.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经济问题,2006(11)数量经济学硕士生必读书目英文必读书目10本:1.Accounting:Concepts﹠ApplicationsW.Steve Albrecht James D. Stice Earl k. Stice2.Intermediate Accounting:Management Decision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Reports Stephen P.Baginski John M.Hassell3.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Don R.hansen Maryanne M.Mowen4.Financial Accounting:Reporting﹠AnalysisEarl K.Stice James D M.Reeve Michael A.Diamond5.Corporate Financial AccountingCarl S.Warren James M.Reeve Philip E.Fess6.Management AccoountingDon .R.Hansen Maryanne M.Mowen7.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 Business Process ApproachFredeick L.Jones Dasaratha V.Rama8.Business Combinations﹠international AccountingHartwell C.Herring Ⅲ9.Auditing;Concepts for a Changing EnvironmentLarry E.Rittenberg Bradley J.Schwieger10.Corporate Finance:A Focused ApproachMachael C.ehrhardt Eugene F.brigham文章:中文10篇:[1] 方红星.公司财务会计与报告架构:美国模式的剖析和启示[J] 会计研究2003(06)[2] 葛家澍,黄世忠. 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法》的一点体会[J]会计研究,1999(12)[3] 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评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其对会计、审计发展的影响[J] 会计研究,2002,(10)[4] 王克敏,陈井勇.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J] 管理世界, 2004(07)[5] 姜秀华,孙铮. 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J] 南开管理评论,2001(05)[6] 吴世农,卢贤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 2001(06)[7] 杨贺,马春爱,隋如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一个两极多指标决策模型[J] 统计与决策,2004(05)[8] 徐国祥,檀向球,胡穗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00(09)[9] 吴世农,章之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03)[10] 邓云胜,任若恩.会计操纵相关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3(04)英文40篇:[1] Myers, Stewart C, Majluf, Nicholas S.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When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13:187-221.[2] Rawley Thomas and Randall Schostag, 2006. “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 using new modeling to test reasonab leness”, Valuation Strategies, Vol.10.[3] Leonard L. and Lundstrum, 2003. “Firm Value, Information Problems and the InternalCapital Market”,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Vol.21.[4] David S Harrison, 2003. “Business valuation made simple: It's all about cash”, Strategic Finance, Vol.84.[5] Stephen H Penman and Theodore Sougiannis, 1998. “A comparison of dividend, cash flow, and earnings approaches to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5.[6] Marco de Heer and Timo thy M Koller, 2000. “Valuing cyclical companies”, The McKinsey Quarterly, P.62.[7] Swad and Randy, 1994. “Discount and capitalization rates in business valuations”, The CPA Journal, Vol.64.[8] Andreas C Christofi, Petros C Christofi, Marcus Lori and Donald M Moliver, 1999. “Evaluating common stocks using value line's projected cash flows and implied growth rate”, Journal of Investing, Vol.8.[9] Bierman and Harold Jr., 1994. “Accounting for 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Journal ofPortfolio Management, Vol.20.[10] Inselbag, Isik and Kaufold, 1997. “Two DCF approaches for valuing companies under alternative financing strategies (and how to choose between them)”, The Bank of America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Vol.10.[11] Clyde P. Stickney, Paul R.Brown,Financial Reporting and Statement Analysis, 5th Edition,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1999.[12] Eugene F.Brigham, Louis C.Gapenski & Michael C.Ehrhardt,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ninth edition. The Dryden Press, 1999.[13] Frigo, Mark L.Guidelines for Strategic Financial Analysis.Strategic Finance;Nov2003, Vol. 85 Issue 5.[14] Horrigan, James O. 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Ratio Analysis. Accounting Review; Apr68, Vol.43 Issue 2.[15] Lev and Thiagarajan,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31.[16] Myers Stewart 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7.[17] Titman and Wessels.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I Journal of Finance,1988.[18] Stulz , R. , 1990 ,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 financing policies [J ]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6 .[19] LanderD M'PinchesGE.Challenges to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modeling an valuing real options[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 Finance,1998,38(Special Issue). [20] Benaroch M,Kauffman R J.A Case for Using Real Options Pricing Analysis to Evalu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Investment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9,10(1). [21] Bodurtha, James N. and Nelson Mark,(1991): Testing the CAPM with time-varying risksand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46.[22] Bagnoli Mark, Roger Gordon, Barton L. Lipman. Stock repurchaseas a takeover defens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89, 2, pp.423-443.[23] Ambrose Brent W., William L. Megginson. The role of assetstructure, ownership structure, an takeover defenses in determiningacquisition likelihood.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2, 27, pp.575-590.[24]Hayne E.Leland, 1998: Agency Costs, Risk Management, and CapitalStructure.Thejournal of finance.[25]Eugene F. Fama and Kenneth R. French,1998: Taxes, Financing Decisions, andFirm Value . The journal of finance.[26]Titman Sheridan and Roberto Wessels, 1998: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Structure Choice. T he journal of finance.[27] Santis, D.G. and Gerard, B. (1997): 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with Time-Varying Risk, the Journal of Finance.[28] Jagannathan, Ravi, Zhenyu Wang (1996): The conditional CAPM and the cross-sectionof expected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29]James S.Ang, Rebel A.Cole, James Wuh Lin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 2000, 55(1):81-106[30]Bernadette A. Minton, Catherine Schrand. The Impact of Cash Flow Volatility on Discretionary Investment and the Costs of Debt and Equity Financing. 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1999, 54:423-460[31]Bradley M, Jarrel G A, Kim H E. On the existence of an optimal capitalstructure: 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Finance,1984, 39:857-880。

产业经济学参考书目

产业经济学参考书目

产业经济学参考书刊一、中外专著和教材目录(一)国外专著和教材中译本目录1.[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华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二)国内专著与教材目录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

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

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

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经济学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以理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领域中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与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运行和发展。

课程包括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产业组织理论及政策、产业结构理论及政策、产业布局理论及政策、产业关联理论等。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产业经济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把握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方向;具备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分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对产业经济的研究兴趣,关注产业经济发展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政策、产业结构理论及政策、产业布局理论及政策、产业关联理论及政策。

这几个部分,互相关联,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产业关联研究的是界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中观”领域,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政策的研究内含于对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的理论研究中,以上几个部分包含了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产业组织政策主要被各国政府用来影响和调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用于规范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败以及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及其演化规律主要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体现了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基本状况和变动趋势。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国内文献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金碚:《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江小娟:《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毛林根:《结构·行为·效果: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胡汝银:《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商务印书馆。

国外文献诺思:《经济学史中的结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H•钱纳里、S•鲁宾逊:《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Mark Grinblatt and Sheridan Titman:《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Financial Market and Corporate Strategy),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影印英文版;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商务印书馆;植草益:《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肯尼斯•克拉克森等:《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劳杰•克拉克:《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卡布尔:《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列表

产业经济学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列表

产业经济学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列表一、使用教材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面向21实际的高等教育教材系列教材--《产业经济学》(21世纪教材),由苏东水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第二版教材。

二、产业经济学铺垫课程和教材为学好这门课程建议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

铺垫课程教材不推荐特殊的某一参考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用教材完全可以承担基本目标任务。

三、参考书及推荐理由1.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推荐本书的基本理由:新疆作为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应当了解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北京,发展进程中的基本产业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在时间中的演变有一个较好的了解。

2 郭克莎,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推荐本书的主要理由: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又是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度问题。

本书从结构优化出发讨论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细节内容,是产业经济学核心内容的重要读物,又是从经济发展角度全面把握和掌握产业经济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

3 李大山主编,区域产业结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推荐本书的理由:虽然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有其整体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上的合理性,但是全局合理不一定对局部合理。

本书从区域产业结构出发,讨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理论分析。

重点是提供了如何判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和优化方面的实证分析方法和案例。

4 毛健编,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选择,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推荐本书的理由:本书主要是从政府干预角度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政府产业政策选择、产业政策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价,从动态的角度分析问题。

这是本课程多从静态角度分析的弊端的有效补充。

5 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产业经济学七十一个综合二复杂的经济系统里面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子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阅读书目一、经济学类(一)一般经济学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亚当·斯密2、《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3、《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4、《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F·李斯特5、《经济学原理》马歇尔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7、《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8、《经济增长理论》阿瑟·刘易斯9、《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哈耶克10、《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罗宾逊11、《资本主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12、《价格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13、《制度经济学》康芒斯14、《社会成本问题》R.H.科斯15、《企业的性质》R.H.科斯16、《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R.科斯D.诺斯等17、《经济解释》张五常18、《经济学方法论》马克·布劳格19、《我们身边的经济学》道格拉斯·C·诺思罗杰尔·L·米勒20、《信息经济学》阿罗,肯尼斯·约瑟夫(二)产业经济学1、《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K.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2、《产业组织》乔治.J. 施蒂格勒著3、《产业经济学与组织》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4、《美国产业结构》沃尔特.亚当斯等5、《产业组织经济学》威廉.G.谢泼德等6、《管制与市场》丹尼尔.F.史普博等7、《竞争政策》曼弗德里.诺依曼8、《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W.吉帕.维斯库斯,约翰.M.弗农等9、《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德.D.钱德勒10、《规模与范围》小艾尔弗德.D.钱德勒(三)其他经济学1、《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2、《工程经济学原理》斯坦纳,亨利•马尔科姆3、《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伍德里奇4、《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俄林5、《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科斯等二、管理学类1、《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2、《竞争战略》迈克尔•E•波特3、《竞争优势》迈克尔•E•波特4、《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E•波特5、《公司战略经济学》戴维•贝赞可,戴维•德姆诺夫三、其他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2、《通向奴役之路》哈耶克3、《异端的权利》斯•茨威格4、《宽容》房龙5、《社会契约论》卢梭6、《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凡勃伦7、《大趋势》约翰•奈斯比特8、《第三次浪潮》托夫勒9、《麦田守望者》J.D. 赛林格10、《丑陋的中国人》柏杨。

产业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产业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9 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北京:新华出版社, 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10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大连:东北财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大连: 经大学出版社, 经大学出版社,1996 11 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 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2 毛健编,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选择,北京:中 毛健编,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选择,北京: 国财经出版社,1999 国财经出版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参考书目
5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现在产业经济分析,南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现在产业经济分析, 京大学出版社, 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戴伯勋、沈宏达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北京:经 戴伯勋、沈宏达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北京: 济管理出版社, 济管理出版社,2001 7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 大学出版社, 大学出版社,1999 8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 社,1985
主要参考书目
17 费洪平、戴公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北 费洪平、戴公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 京:科学出版社,2000 18 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 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北京: 出版社, 出版社,2000 19 [英]阿瑟 刘易斯,周师铭等译,经济增长理论,北 英 阿瑟 刘易斯,周师铭等译,经济增长理论, 商务印书馆, 京:商务印书馆,1996 20 吴滨、毛科君,2001中国年度最佳商战案例,中国 吴滨、毛科君, 中国年度最佳商战案例, 中国年度最佳商战案例 经济出版社, 经济出版社,2002

国内产业经济学博士点高校出版教材

国内产业经济学博士点高校出版教材

产业经济学教材:1、石奇,2011:产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章绪论第1篇产业组织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第3章寡头市场第4章价格战略与非价格战略第5章进入和退出第2篇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第6章产业关联第3篇产业空间第4篇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2、刘树林,牛海涛等,2012:产业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市场结构第三章市场行为第四章市场绩效第五章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第六章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基准第七章产业关联第八章创新与产业竞争第九章产业集聚第十章高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三章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3、李悦等,2013:产业经济学(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篇产业发展第1章产业形成与分类第2章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第3章战略性新兴产业第4章创意产业第5章文化产业第6章新型工业化道路第7章交通运输业第8章第三次工业革命第9章互联网产业第10章流通产业第11章旅游产业第12章海洋产业第13章老龄产业第2篇产业结构第14章产业结构理论第15章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升级第16章现代产业体系第17章三次产业发展趋势第18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第19章工与农和城与乡第20章城乡良性互动战略第21章农业结构与趋势第22章投入产出第23章产业关联第3篇产业组织第24章产业组织理论第25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26章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第27章企业文化4、孙智君: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第三章产业关联理论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五章产业住址理论演变第六章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度量第七章市场行为第八章产业政策。

5、卢福财,2013:信毅教材大系: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基础理论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第三章寡头竞争理论第四章产业结构理论第五章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第六章产业布局第七章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第三篇综合应用第八章产业政策第九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第四篇理论专题第十章产业竞争力第十一章产业生态化第十二章产业集群理论第十三章网络组织第十四章双边市场第十五章产业融合理论第十六章产业内贸易第十七章纵向产业组织理论第十八章企业理论第十九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6、洪涛,2014:流通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论第一章流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二章从交换、流通、商业到流通产业第三章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流通产业结构第五章流通组织形式与业态第六章商品交易方式及其创新第七章流通运行的载体与机制第八章流通经营活动及其流程第九章流通客体与商品价格第十章流通网络布局及其规划第十一章流通经济效益与评价第十二章流通竞争环境与秩序第十三章流通产业的宏观调控第十四章现代流通及其内容第十五章流通业对外开放7、崔彬等,2013:资源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理论篇导论第一章资源产业经济学概述第二章资源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第三章资源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第四章国土资源产业规划第五章资源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体系第二部分产业篇第六章能源资源产业第七章矿产资源产业第八章土地资源产业第九章海洋资源产业第十章环境资源产业8、邱风,2005:产业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篇产业组织第一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二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第三章市场集中第四章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行为第五章企业的价格行为第六章市场绩效第二篇产业结构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第八章产业布局第九章产业竞争力第三篇产业政策第十章产业政策理论概述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四篇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第十三章反垄断法第十四章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9、龚仰军,2014: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分工、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第三章产业结构第四章产业关联第五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六章市场结构第七章市场行为:企业定价第八章企业行为:纵向控制第九章市场行为:研究与开发第十章市场绩效第十一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二章规制经济理论与政府规制政策10、赵玉林,2014: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第四章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第五章高技术产业发展第六章产业关联分析第七章产业组织理论流派第八章市场结构第九章市场行为第十章中间型产业组织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11、李明志等,2014: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2、杜朝晖,2010: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企业理论第三章市场结构及其计量第四章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第五章现代企业的定价行为第六章价格歧视第七章策略性行为第八章广告,产品定位与服务第九章研究与开发第十章企业并购、纵向约束与多样化经营第十一章市场绩效第十二章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第十三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四章管制理论与管制政策第十五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组织及政策的变化13、肖兴志、张嫚: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企业理论第三章市场结构的决定第四章垄断第五章合作寡头垄断第六章非合作寡头垄断第七章垄断竞争与产品差异第八章企业兼并第九章进入与退出第十章价格歧视第十一章定价行为第十二章纵向约束第十三章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广告第十五章研究与开发第十六章市场绩效的衡量第十七章反垄断政策第十八章规制政策14、黄桂田:产业组织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市场结构与经济福利第三章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第四章差异化市场结构与企业战略第五章信息、市场与企业行为第六章广告第七章非合作性政策第八章合作性政策第九章价格歧视与非线性定价第十章市场结构的度量与新经验产业组织第十一章研究与开发第十二章管制第十三章反垄断第十四章拍卖理论与运用15、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8、玉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龙茂发等,1996:产业经济学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杨公朴、夏大慰,1998: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1、谢地,1998:产业组织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2、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

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

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二、东方企业的特点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企业的地位二、企业的作用第四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二、市场竞争行为三、市场协调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绩效指标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五章竞争第一节静态竞争策略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第二节动态竞争策略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三、米尔格罗姆一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三节竞争的人为为人观……第三篇产业结构第六章理论发展第七章关联第八章优化第四篇产业管理第十章产业政策第十一章政策类型第十二章产业规制第十三章行业管理第五篇产业发展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第十五章中国产业发展展望二、芮明杰:产业经济学此教材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

产业经济学 研究生 教材

产业经济学 研究生 教材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教材
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教材包括以下几本:
1. 《产业经济学》(第五版),臧旭恒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2. 《产业组织理论》,让·梯若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中译本。

3. 《现代产业经济学》(第2版),刘志彪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

4. 《国际贸易学》,范爱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版。

5. 《国际贸易》,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计量经济学基础》,张晓峒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 《经济计量分析》,(美)威廉H.格林著,王明舰、王永宏等译,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投资经济学》(第五版),任淮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此外,还有《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尼科尔森著,北京大学
出版社等也是相关的重要教材。

以上教材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目标院校官网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必看教材产业经济学导论

必看教材产业经济学导论

2、产业分析偏重于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
3、产业分析的实用性(实践归纳)
4、产业分析关注的均衡问题:社会再生产过 程内部,各种具体生产与具体需求、中间需 求与中间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均衡。
二、产业政策实践 产业政策:关于产业保护、扶持、调整和完
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 美国等反垄断政府管制实践 日本二战后的产业政策实践 意大利工业区 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产业政策实践(印度、韩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歇尔1890年《经济学原理》
美国经济学会1941年把产业经济学列为经济 学的一个分支。
“在经济学中,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这 两个术语是同义词,它们所涉及的是关于企 业及其所处产业的理论和经验性研究”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分析”需要和“产业 政策”实践为背景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济 理论。这二者导致了产业经济学的最终形成 与发展。
1971年。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与三次产业分类法保 持一致。
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次,并规定相应 统计编码
10个大类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
几个关系: 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行业经济学
精神(企业家的作用)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结构演变 工业化战略 产业集群与网络 产业竞争力 产业创新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与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的对象
产业经济学的对象是产业。广义的产业概念是指国 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
狭义的产业概念:指工业或制造业内部的各种工业 部门或行业,如冶金、造船、汽车、电子、耐用消 费品、机械、纺织等。这些工业部门或行业由一些 具有相同生产技术特点或产品特点的企业组合而成。

产业经济学论文推荐书

产业经济学论文推荐书

产业经济学论文推荐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当今社会,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于了解经济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很多经典的著作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参考。

其中,《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原理》、《产业经济学概论》等书籍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这些书籍对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都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另外,近年来一些涉及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著作也备受关注。

《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学》、《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经济学》等书籍对于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产业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研读一些经典的产业经济学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当前全球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产业正在面临新挑战,新兴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

针对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数字化转型、产业智能化、创新驱动等方面的研究。

近期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产业结合的著作也备受关注,如《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经济学: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变革》,这些书籍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除了专业著作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通过学术期刊、研究报告等形式来深入了解最新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成果。

这些学术性的出版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术界对于产业经济的最新思考,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政策制定。

总的来说,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对于了解和推动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阅读书目

《产业经济学》阅读书目

《产业经济学》阅读书目——国外著作中译本1.[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汇集了美国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关于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的一些重要论文,主要有《规模经济》、《论寡占》、《信息经济学》、《管制者能管制什么》和《经济管制论》。

施蒂格勒长期从事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方面的理论研究。

由于在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施蒂格勒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应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他还被公认为“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以及边缘学科——法律经济学的先驱之一。

2.[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本书在吸取欧美各国“规制经济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对大型公用企业、事业单位所实施的“规制”实践,在理论上做出了创新,提炼出了新兴的“规制经济学”。

本书作者植草益教授担任过日本政府的电力、煤气、电气通讯等公用事业的审议委员会委员,又参加过“行政改革审议会”专门委员会的指导工作,掌握许多具体情况和一般难以获得的资料。

著名经济学家马洪在本书序言中写到:“《微观规制经济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当代西方‘规制经济学’中优秀的著作”。

本书是国内翻译的第一本以“规制经济学”为名的专著,被国内许多学者多次引用。

3.[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本书由英国威尔斯大学卡布尔教授主编,汇集了有关产业经济学方面的前沿论文多篇。

主要议题有企业经济学;各种生产企业形式;推测变差;寡头垄断与福利;产品差异化模型;进入与市场份额变化;策略性R&D与创新;公用事业规制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时间序列模型等。

本书是国内目前最新翻译的产业经济学论文集。

——国内专著1.王俊豪:1998.《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我国自然垄断经营产品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商务印书馆70年代以来,政府规制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

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

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二、东方企业的特点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企业的地位二、企业的作用第四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二、市场竞争行为三、市场协调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绩效指标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五章竞争第一节静态竞争策略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第二节动态竞争策略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三、米尔格罗姆一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三节竞争的人为为人观……第三篇产业结构第六章理论发展第七章关联第八章优化第四篇产业管理第十章产业政策第十一章政策类型第十二章产业规制第十三章行业管理第五篇产业发展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第十五章中国产业发展展望二、芮明杰:产业经济学此教材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

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集国际理论指导与中国企业实际于一身的、全面系统介绍产业经济的基本原理、产业组织、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及分析方法的全新、权威的的教材。

内容简介:本书是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专业教授们共商研究、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

本书详细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基本知识,使读者对产业形成的过程、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等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

本书与同类书相比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体例结构创新。

从产业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出发,讲座产业体系及其结构。

二是论述严密。

全书概念清楚、准确,理论观点鲜明,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

三是现代观点。

本书运用产业经济学科最新、最前沿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来阐述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方法,使人耳目一新。

本书作为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基础性课程教材,既能适合高等学校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以及MBA的教学需要,同时也适应企业管理人员、政府经济部门决策人的理论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芮明杰,产业经济系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初中毕业后从城市到农村务农,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顺利考入不是自己志愿的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年2月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9月考入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科学管理系工业经济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晋升为讲师,同年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工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之后成为复旦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于1991年12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 ,一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11月经严格的全国同行评审被定为工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开始招收博士生.1996年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点,获批准,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

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企业管理、产业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并受聘成为多家股份公司独立董事,大集团、大银行的顾问或咨询专家。

其主要究方向为企业发展、公司理论、产业经济学、管理创新等。

目录总序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一篇产业发展第二章产业发展历程第三章产业生命周期第四章产业扩张第五章产业转移第二篇产业结构第六章产业群与产业体系第七章三次产业结构分析第八章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九章服务业结构分析第十章产业结构的规划第三篇产业关联第十一章产业关联的经济学基础第十二章投入产出原理第十三章产业联系分析第十四章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第四篇产业组织第十五章产业组织的理论发展第十六章博弈论与竞争战略第十七章市场结构第十八章厂商行为第十九章市场绩效第五篇产业政策第二十章产业政策原理第二十一章产业发展政策第二十二章产业结构政策第二十三章产业组织政策三、臧旭恒:产业经济学(第三版)此教材山东省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是一部内容较新、体系完整的教科书。

内容简介:本书在对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本书的框架进行了概括性描述。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等的新兴学科。

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看,其中较早形成和成熟的部分是产业组织理论。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中外文有关文献,大部分参考文献列在各章末或正文中的相关部分注明。

作者简介:臧旭恒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评论》主编,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中国消费函数分析》、《消费经:理文化与实证分析》等。

在《经济研究》、《经济动态》等国内主要经济学杂志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和短文一百余篇。

其专著《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获2003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经济学著作奖。

臧旭恒教授围绕学员们关心的问题,主要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知识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新科技革命发展、国际资本市场运转以及中美等重要国际关系发展等六个方面对中国今后发展的国际环境展开了详细分析,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今后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发展政策的着眼点等问题。

不仅介绍了学界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而且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既有具体的实践分析,又有深刻的理论论证,所列数据资料详实而全面,将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娓娓到来,通俗易懂。

报告会不仅吸引了研究生部全体学员参加,而且吸引了市厅班、中青班、县处班、党政班等学员到场听讲。

整个报告历时两个半小时,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研究生部和经济学教研部等老师也参加听取了报告。

目录总论1 导论1.1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1.2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方法1.4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1.5 本章小结第一篇基础理论2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1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2.2 竞争性选择2.3 垄断竞争理论2.4 竞争市场均衡与资源再配置效益2.5 本章小结3 厂商理论3.1 厂商的性质3.2 交易费用与机会主义行为3.3 厂商的内容组织与产权组织形式3.4 本章小结第二篇产业组织4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4.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4.2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框架4.3 芝加哥学派与“新”产业组织理论4.4 新奥地利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4.5 新制度学派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发展4.6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4.7 本章小结5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5.1 集中仪式与集中度的度量5.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5.3 最低经济规模5.4 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5.5 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5.6 本章小结6 进入退出壁垒6.1 进入、进入壁垒及其影响6.2 退出、退出壁垒及其影响6.3 流动壁垒6.4 进退无障碍理论与潜在竞争6.5 沉淀成本及其对进入退出的影响6.6 本章小结……第三篇产业结构第四篇政府管制与产业政策四、杨公朴等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这是一部较为权威的教材,经过修订内容新颖,案例和教学内容结合紧密。

内容简介:本修订版以1999年第一版和2002年第二版为基础,注重吸收党和国家最近几年有关经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政策成果,注意充实目前国内外实践和理论上较为成熟的内容,并对原教材体系作适当调整,对某些章节作了归并和删改,对某些内容作了补充和修改。

加强了产业组织方面的内容,增添了产业组织中的策略性行为、产业组织政策、规制经济理论,以及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等,每章都增编了案例。

力争使这本第三版教材,在内容上有所更新、有所前进,在体系上有所改观、有所完善。

本修订版主要阐明产业经济学中相对稳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际问题,对于尚待探索的有些问题,涉猎较少,以便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发挥特色。

目录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 IPTV之争第二章产业主体第一节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第二节企业性质的生物学研究第三节企业寿命周期第四节企业的产业作用第五节企业目标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联华超市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第一节 SCP分析框架的理论与方法论特征第二节市场结构第三节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美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第四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第一节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第二节策略性定价行为第三节企业并购第四节合作与串谋第五节研发与创新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民航业的价格合谋与竞争第五章规制经济理论第一节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第二节政府规制政策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中国铁路行业的规制改革第六章产业组织政策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概论第二节反垄断政策第三节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七章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第二节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第四节产业结构优化第五节产业结构政策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八章产业关联第一节产业间的关联关系第二节投入产出方法第三节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扩展第四节投入产出方法与产业结构分析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分析第九章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第一节产业布局第二节产业集群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上海工业向园区集中第十章产业竞争力第一节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二节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中国啤酒业的竞争力第十一章产业安全第一节经济开放与产业安全第二节产业安全的测度第三节中国的产业安全第四节维护中国产业安全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法国达能收购梅林正广和第十二章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生态化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案例卡伦堡——生态产业的共生网络五、干春晖: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此教科书突出产业组织的内容,涉及微观层面操作性的内容较多,有我国主要产业的分析与介绍,有结合课程比较紧密的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