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在当今高度电气化的时代,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然而,电磁干扰现象却如同一颗隐藏在电力系统中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了解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及其抗干扰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干扰,简单来说,就是指无用的电磁信号对有用的电磁信号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电磁干扰的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自然现象如雷电就是一个强大的电磁干扰源。

雷电产生的瞬间强大电流和电磁场,可能会通过输电线路、杆塔等传导进入电力系统,对电力设备造成冲击和损坏。

其次,电力系统中的开关操作也会引发电磁干扰。

当开关闭合或断开时,电流的急剧变化会产生瞬间的高电压和电磁场,从而影响周边的设备。

再者,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载,如变频器、整流器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流也会形成电磁干扰。

此外,还有外部的电磁辐射源,如无线电发射台、通信基站等,其发射的电磁波可能会耦合到电力系统的线路中,对电力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误动作,例如继电保护装置的误跳闸,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电磁干扰还可能降低电力设备的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

例如,干扰信号可能会影响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导致局部放电增加,进而降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在通信系统方面,电磁干扰可能会使电力通信信号失真、误码率增加,影响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为了应对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人们研发了一系列的抗干扰技术。

屏蔽技术是其中常见且有效的一种。

通过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屏蔽罩或屏蔽线,可以将电力设备或线路包裹起来,阻止外部的电磁干扰信号进入,同时也能防止内部的电磁信号向外辐射。

滤波技术则是通过滤波器对电源或信号线路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滤除。

滤波器可以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特性进行设计,从而有效地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电子通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本文将就电子通信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一、电子通信中常见的干扰因素1.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外部电磁场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产生的影响。

这种干扰通常来源于大功率电子设备、雷电放电、无线电发射、电力设备等。

电磁干扰会导致通信设备接收到错误的信号,进而影响通信质量。

2. 多径传播干扰:多径传播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历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端,由于不同路径的信号传播时间和幅度不同,可能会导致信号相位失真、混叠等问题,影响接收端对信号的正确解析。

3. 天气干扰:天气条件对电子通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雨、雾、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质量。

4. 人为干扰:人为干扰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对通信设备正常工作产生的影响,例如无线电干扰、电器设备干扰等都属于人为干扰的范畴。

二、电子通信中的干扰控制措施1. 电磁干扰的控制(1)选择合适的设备:在设计和选用通信设备时,应选择抗干扰性能良好的设备,尽量减小外部电磁场对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

(2)屏蔽设计:对于电磁干扰比较严重的设备,可以在设计上采用屏蔽措施,如增加屏蔽罩、屏蔽材料等,有效地减小外部电磁场的影响。

(3)合理布局:在实际布置通信设备时,要合理规划布局,避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

2. 多径传播干扰的控制(1)天线设计:有效的天线设计可以减小多径传播带来的干扰,例如选择方向性天线、增加天线高度等。

(2)信号处理:在接收端可以采用合适的信号处理算法,如多径干扰消除算法、自适应均衡算法等,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3. 天气干扰的控制(1)预测和监测:及时预测恶劣天气条件对通信的影响,并进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通信参数,减小恶劣天气对通信的影响。

(2)适当增加发射功率:在恶劣天气下,可以适当增加发射功率,以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

简单的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简单的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简单的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电磁干扰是指电磁场中的无线电波或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1. 放置设备位置:将受干扰的设备尽可能远离潜在的干扰源,如高压电线、无线电设备等。

在布置设备时,尽量避免靠近可能引起干扰的电磁辐射源。

2. 使用屏蔽材料:对受干扰的设备进行屏蔽,可以使用金属屏蔽罩、屏蔽围栏或屏蔽材料,以减少外界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影响。

3. 地线连接:确保设备和电源都有良好的地线连接。

良好的地线连接可以提供一个低阻抗路径,将电磁干扰导入地下,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影响。

4. 滤波器:使用滤波器可以过滤掉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减少对设备的干扰。

可以考虑使用电源滤波器或信号线滤波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滤波器类型。

5. 立体布线:合理布置电缆和线束,尽量避免相互干扰。

使用屏蔽电缆或正确的绕线方法可以减少电磁干扰。

6. 使用抗干扰设备:对于关键设备,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性能的设备或元件。

这些设备通常具有较好的屏蔽性能和抗干扰设计,可以减少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度。

7. 降低信号传输功率:对于无线电设备或无线通信系统,降低传输功率可以减少电磁辐射范围,从而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简单电磁干扰解决方案,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和实施。

如果问题较为复杂或严重,建议咨询专业的电磁兼容性工程师进行详细的解决方案设计。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网络、蓝牙耳机等。

然而,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以及抗干扰方法,分步骤进行说明。

一、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1.1 外部干扰:外部干扰是指无线通信设备受到其他无关设备或信号的干扰,包括电磁辐射、其他频率段的无线信号等。

1.2 内部干扰:内部干扰是指无线通信设备自身产生的干扰,如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不同频段的信号相互干扰等。

二、无线通信中的干扰类型:2.1 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在相同频段上的两个信号互相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例如,在同一频段上通话的两部手机会相互干扰。

2.2 邻频干扰:邻频干扰是指在相邻频段上的两个信号互相干扰,也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例如,使用相邻频段的两个无线网络之间可能会相互干扰。

2.3 共存干扰:共存干扰是指不同通信系统或设备共同使用同一频段,导致互相干扰,进而影响通信质量。

例如,无线网络在2.4GHz频段上与蓝牙设备共存时会相互干扰。

三、无线通信中的抗干扰方法:3.1 技术手段:3.1.1 协议设计:通过优化协议的设计,降低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

例如,在邻频干扰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频段的间隔,来降低相邻频段信号之间的干扰。

3.1.2 功率控制:通过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减少同频干扰。

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距离远近、信号强度等因素自动调整发送功率,降低同频干扰的可能性。

3.1.3 频谱分配:通过合理的频谱分配策略,减少共存干扰。

例如,通信系统可以按需分配频段,避免频繁的频谱冲突和共存干扰。

3.1.4 编码技术:采用差分编码、编码违序、交织技术等方式,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利用纠错编码算法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检测和纠正,提高通信质量。

3.2 设备设计:3.2.1 滤波器设计:通过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加入滤波器来屏蔽外部干扰。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方法措施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方法措施

共模滤波
采用共模扼流圈等元件, 抑制共模干扰信号,提高 电路的稳定性。
接地技术
安全接地
将设备外壳接地,防止静 电积累和电磁感应对人体 造成伤害。
屏蔽接地
将屏蔽层接地,提高屏蔽 效果,防止电磁干扰侵入 。
信号接地
为信号电路提供稳定的参 考电位,保证信号的稳定 性和抗干扰能力。
浪涌抑制器
压敏电阻
利用压敏电阻的电压敏感 性,在电路中并联或串联 压敏电阻,吸收浪涌电压 能量,保护电路安全。
智能化管理平台
智能化管理平台是一种将电子设备、传感器 和管理软件集成的平台,它能够实时监测和 管理电子设备的电磁环境,提高设备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未来,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望在
电磁抗干扰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 形式传播的现象。电磁辐射的产生与 电磁场的大小、频率等有关。高频率 的电磁辐射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辐射产生的干扰可以通过增加屏 蔽措施、使用滤波器、优化布线设计 等手段进行抑制。
03
电磁抗干扰措施
屏蔽技术
01 电磁屏蔽
利用金属等高导电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作 用,减少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极管
在电路中并联快速二极管 ,利用二极管的反向截止 特性,吸收浪涌电流能量 ,防止电路损坏。
气体放电管
在电路中并联气体放电管 ,利用气体放电管的非线 性伏安特性,吸收过电压 能量,保护电路安全。
04
电磁抗干扰应用实例
电子设备外壳的屏蔽
总结词
电子设备外壳的屏蔽是一种有效的电磁抗干扰措施。
详细描述
02 磁场屏蔽
采用高磁导率材料对磁通进行引导和隔离,防止 磁场向外扩散或外界磁场干扰设备。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信号滤波
在信号线路上加装滤波器 ,以减小信号对其他设备 的干扰。
电磁滤波
利用磁性材料对电磁波的 吸收和反射作用,减少电 磁辐射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
浪涌抑制器
压敏电阻
利用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在电压过高时将电流导入大地,以 保护电路免受浪涌电压的损害。
二极管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电流过大时将电流引入另一条支路, 以保护电路免受浪涌电流的损害。
详细描述
某设备在操作过程中易受到静电干扰,导致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设备增加了接地线,并 采用特殊的过滤器来吸收静电。这一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静电对设备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某产品电磁辐射抗干扰措施
总结词
该产品的电磁辐射抗干扰措施非常成功,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屏蔽材料,有效降低了电磁辐射干扰。
气体放电管
利用气体放电管的放电特性,在电压过高时引发气体放电,以保护 电路免受浪涌电压的损害。
04
电磁抗干扰设计
Chapter
硬件抗干扰设计
选用低电磁干扰的元器件
01
选择具有低电磁干扰特性的元器件,如低噪声放大器、低电磁
辐射的连接器等,以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
优化电路设计
02
优化电路设计,减少电路中的噪声和电磁干扰,例如采用差分
瞬态干扰
瞬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在开关机、启动或停止时,由于电 流和电压的突变而引起的干扰现象。这种干扰通常会导致 电子设备产生噪声或闪烁,影响其正常工作。
瞬态干扰的强度取决于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率以及电子设备 的电路设计。为了减小瞬态干扰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适 当的电路设计和滤波措施。
03
电磁抗干扰技术
系统崩溃
严重的电磁干扰可能导致 整个电子系统崩溃,造成 重大损失。

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电磁干扰解决方案
《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干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电磁干扰指的是电磁场对设备或系统正常工作造成的影响,它可能导致通信中断、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解决电磁干扰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面对电磁干扰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设备屏蔽: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可以在设备上采用屏蔽措施,如在电路板设计中添加屏蔽层、采用屏蔽壳体等,以阻隔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2. 使用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滤波器来削弱或者消除干扰信号,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3. 地线布局优化:通过合理设计电子设备的地线布局,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从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 电磁兼容性测试: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5. 频谱管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合理的频谱规划和管理,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频谱干扰,确保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要解决电磁干扰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测试、
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磁干扰问题,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和保障。

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防电磁干扰的措施引言在当今高科技发达的社会中,电子产品的普及已经无处不在。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难题。

电磁干扰可以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设备故障。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电磁干扰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措施一:良好的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是一种有效防止电磁干扰的手段,通过使用屏蔽材料来隔离电磁场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金属护罩:对于较小的设备,可以使用金属护罩来屏蔽电磁信号。

金属护罩可以将电磁信号导引到地面,从而防止其对设备的干扰。

•电磁屏蔽涂料:电磁屏蔽涂料可以在设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电磁信号的进入。

这种涂料通常使用铜或铝粉末作为主要成分。

•镀金屏蔽:将设备的外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信号。

金属的良好导电性可以阻止电磁信号的进入。

良好的电磁屏蔽可以大大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措施二:地线连接地线连接是防止电磁干扰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地线连接可以将电磁信号导引到地面,从而减少信号对设备的干扰。

以下是一些地线连接的重要注意事项:•地线长度:地线应尽可能短,以减少电流在地线上的阻抗。

长的地线会增加电流在地线上的损耗,降低地线的效果。

•地线材料:地线通常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或铝。

这些材料具有低电阻和良好的导电性能,有助于提高地线的效果。

•地线接地:地线应连接到地面的可靠的接地点。

接地点应选择在地下水位以下,以确保地线能够有效地导引电磁信号到地面。

良好的地线连接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的产生,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措施三:滤波器的使用滤波器是另一种有效防止电磁干扰的措施。

它通过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干扰信号,提供稳定的供电环境,从而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滤波器类型:•EMI滤波器:EMI滤波器主要用于滤除电磁干扰信号。

它可以安装在电源线入口处,提供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干扰解决方法

电磁干扰解决方法

电磁干扰解决方法
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受到无线电波或电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的异常现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干扰解决方法:
1. 距离远离干扰源:将受干扰的设备与干扰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干扰的程度。

2. 使用屏蔽材料:在受干扰的设备周围使用金属屏蔽材料,如铝箔、屏蔽罩等,可以减少干扰波的影响。

3. 地线连接良好:确保设备的地线连接良好,并与接地系统连接,可以有效地排除静电和电磁干扰。

4. 使用滤波器:在受干扰的设备上安装滤波器,可以过滤掉非关键的频率信号,减少干扰。

5. 使用屏蔽线缆:使用屏蔽线缆来连接设备,可以减少电磁波的传播和干扰。

6. 使用电磁屏蔽柜或屏蔽设备:对于一些特别敏感的设备,可以将其放置在电磁屏蔽柜或屏蔽设备中,以隔离外部的电磁干扰。

7. 避免共享电源线路:不同设备之间共享同一电源线路会造成相互干扰,尽量
避免这种情况。

8. 使用抗干扰技术:一些设备和电路板具有抗干扰能力,可以采用这些先进技术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干扰解决方法,具体的解决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设备进行选择和采取。

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时,可以请专业人员提供帮助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为了保证系统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和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干扰因素往往较多,包括电磁干扰、机械振动、温度波动等等。

因此,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干扰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干扰是控制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方式,主要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有效抵御电磁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电磁屏蔽:采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金属外壳或屏蔽罩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减少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2.策略引入:在系统的设计中,通过良好的布线规划和装置安装方式,降低电路之间的串扰,避免电磁干扰的传导。

3.使用滤波器:在输入输出端口的信号传输线上安装适当的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电磁波成分,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机械振动是指由于设备的震动、冲击或共振现象引起的机械振动干扰。

为了减少机械振动的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振动隔离:通过采用弹性材料、减振器等装置来减少机械振动对系统的干扰,有效地隔离振动波的传播。

2.调整装置布局:合理布置安装设备和传感器的位置,避免设备之间的机械振动相互传导,减少干扰的发生。

3.机械结构的改进: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来提高装置的抗振能力,降低机械振动的传导和反馈。

温度波动是指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干扰,对温度敏感的系统尤为重要。

为了减少温度波动对系统的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温度控制:通过采用恒温设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工作温度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减少温度波动对系统的影响。

2.绝热设计:对系统进行合理的绝热设计,减少外部温度变化对系统内部温度的传导,降低干扰的发生。

3.温度补偿:对温度敏感的元件进行温度补偿,在设计中考虑和修正元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系统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和运行。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电路中的电磁辐射:减小辐射干扰与抗干扰措施电磁辐射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普遍存在,它不仅会对电路本身造成干扰,还可能对周围的设备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减小电路中的电磁辐射、降低辐射干扰、采取抗干扰措施成为电子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减小和抗干扰措施。

1. 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危害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包括电源线、信号传输线以及电子设备本身的内部部件。

辐射主要体现在电磁波的无线电频段上,其中包括无线电、微波和红外线等。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电离辐射、热效应以及生物电磁效应等。

2. 电磁辐射减小的方法为减小电磁辐射带来的干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2.1 电源线滤波通过在电源线中添加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减小电磁辐射。

这样的滤波器通常使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组合,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抑制噪声。

2.2 信号线屏蔽对于信号传输线,我们可以采取屏蔽的方法来减小电磁辐射。

屏蔽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丝编织层、金属箔等,能够有效地抵挡外界的干扰信号。

2.3 地线和屏蔽地面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

通过建立良好的地线和屏蔽地面,可以将电流导向地,减少电磁辐射。

3. 抗干扰措施除了减小电磁辐射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抗干扰措施来应对外界干扰。

3.1 电磁屏蔽在设计电路时,我们可以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将敏感部件包裹在金属屏蔽罩中,有效地隔离外界的电磁干扰。

3.2 降噪电源设计设计降噪电源对于电路抗干扰非常重要。

采用稳压电源或是添加滤波器等措施,可以将电源干扰降到最低。

3.3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共模干扰。

要保证接地系统的导通性,并避免接地回路中的回流电流。

4. 结论在电路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减小电磁辐射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使用滤波器、屏蔽线、良好的接地系统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带来的干扰。

实验室中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与解决方法

实验室中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与解决方法

实验室中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与解决方法电磁干扰是实验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会对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中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电磁干扰问题的类型1. 高频电磁干扰:高频电磁干扰主要由通信设备、雷达等电子设备产生。

它们会干扰实验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实验数据的失真或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低频电磁干扰:低频电磁干扰一般由电源设备、电动机等产生。

这些设备会引入电压和电流的波动,造成实验设备的故障或数据记录的错误。

3. 磁场干扰:磁场干扰主要由电流通过电线、电缆等产生。

它们会对实验仪器的灵敏部件产生作用力,导致读数不准确或设备故障。

二、电磁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法1. 屏蔽干扰源:对于高频电磁干扰,可以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干扰。

例如,在实验设备周围设置金属屏蔽罩或导电隔离屏蔽窗,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同时,合理布置实验室的电气线路,减少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使用滤波器:对于低频电磁干扰,可以在电源线路上安装滤波器,以阻止电磁波的传播。

这样可以减少电源设备引入的波动,提高实验设备的稳定性。

3. 隔离磁场:对于磁场干扰,可以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干扰。

例如,在实验室内部设置磁屏蔽室,采用金属材料对磁场进行隔离。

此外,对于灵敏的实验仪器,可以使用磁场补偿装置或磁屏蔽罩来保护。

4. 干扰源与受扰设备的距离:在实验室布局时,应尽量避免干扰源与受扰设备的靠近。

通过合理的空间分隔来减少干扰。

5. 使用抗干扰设备:对于无法避免的电磁干扰,可以选择使用抗干扰设备。

例如,使用具有较好抗干扰能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来减少电磁干扰对实验的影响。

三、总结电磁干扰是实验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屏蔽干扰源、使用滤波器、隔离磁场、调整干扰源与受扰设备的距离以及选择抗干扰设备等方法来减少电磁干扰。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实验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电磁波传播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电磁波传播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电磁波传播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波的传播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电磁波传播的过程中,干扰问题也随之而来。

干扰可能影响到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因此抗干扰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传播中的干扰问题以及抗干扰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电磁波传播干扰及其解决方案的知识。

一、电磁波传播中的干扰问题在电磁波传播中,干扰源可以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其他通信系统以及人为因素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波传播干扰问题:1.1 自然环境引发的干扰自然现象,如雷击、太阳黑子活动、人造卫星的运行等,都有可能对电磁波的传播产生干扰。

其中,雷击是最常见的自然干扰源之一。

雷击产生的强电磁场波动会干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运行。

1.2 其他通信系统引发的干扰随着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频谱重叠可能导致干扰。

例如,无线电频率的重叠可能会导致信号互相干扰,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1.3 人为因素引发的干扰人为因素也是电磁波传播中常见的干扰源。

例如,电磁辐射源的过度使用、设备故障、电磁屏蔽不完善等都可能导致干扰。

此外,非法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也是一种常见的干扰源,它们利用未经授权的频段进行通信,对合法通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二、电磁波传播的抗干扰技术为了应对电磁波传播中的干扰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抗干扰技术,旨在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干扰技术:2.1 频率规划和频谱分配频率规划和频谱分配是抗干扰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分配无线电频谱资源,可以降低通信系统之间的频谱重叠,减少干扰发生的可能性。

2.2 信号调制与编码技术信号调制与编码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抗干扰技术。

通过采用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可以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2.3 天线设计与优化天线设计与优化是抗干扰的重要手段之一。

点火线圈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点火线圈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点火线圈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措施引言: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点火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点火线圈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也会产生电磁干扰,给车辆电子设备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车辆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

本文将探讨点火线圈的电磁干扰原理以及常见的抗干扰措施。

一、点火线圈的电磁干扰原理点火线圈是供给发动机点火系统高电压的重要组件,其工作原理基于共享磁场感应。

在点火过程中,点火线圈会产生高达数千伏的高压电流,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这个电流会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电磁场。

这个电磁场可能会干扰到周围的电子设备,尤其是那些对电磁波较为敏感的设备。

二、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1. 无线电设备的干扰:点火线圈产生的电磁场可能会干扰到附近的无线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和无线通信设备。

这种干扰通常表现为噪声、图像扭曲或信号丢失。

2. 车辆电子设备的干扰:点火线圈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车辆内部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如车载音响、导航系统和车载通信设备。

这些设备可能会出现噪音、屏幕闪烁或系统故障等问题。

3. 其他车辆的干扰:在现代的交通环境中,众多车辆同时行驶可能导致电磁干扰互相干扰。

这种干扰可能会影响到周围车辆的电子设备,造成车辆之间的通信中断或干扰。

4. 安全问题:电磁干扰还可能对车辆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如果电磁干扰导致车辆的关键系统发生故障,如刹车系统或稳定控制系统,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

三、抗干扰措施为了解决点火线圈的电磁干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抗干扰措施:1. 屏蔽措施:点火线圈可以采用金属屏蔽外壳,以减少电磁辐射。

同时,可以在点火线圈周围添加金属屏蔽罩,限制其电磁波的传播范围。

2. 地线连接:良好的地线连接是减少点火线圈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

通过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电磁波的传播,降低干扰的程度。

3. 滤波器:在点火线圈的输入和输出电路中添加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过滤掉高频噪声和电磁波。

这些滤波器可以充分利用电感、电容或者抑制电阻的特性来降低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干扰
交流供配电线路在工业现场的分布相当于一个吸 收各种干扰的网络, 而且十分方便地以电路传导的形 式传遍各处,经检测装置的电源线进入仪器内部造成 干扰。最明显的是电压突变和交流电源波形畸变,它 使工频的高次谐波 (从低频一直延伸至高频) 经电源 线进入仪器的前级电路。例如,由调压或逆变电路中 的晶闸管引起的大功率高次谐波干扰;又如开关电源 经电源线往外泄漏出的几百千赫兹尖脉冲干扰。
屏蔽技术:可抑制电磁干扰在空间的传播,并切断辐射 干扰的传播途径
接地技术: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提供参考零电位; 阻隔地环路
滤波技术:根据频率选择性地抑制干扰信号 隔离技术:阻断干扰信号传导通路,并抑制干扰信
号强度
19.09.2019
10
一)屏蔽技术
利用金属材料制 成容器,将需要防护 的电路包围在其中, 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 耦合干扰的方法称为 屏蔽。屏蔽可分为静 电屏蔽、低频磁屏蔽 和电磁屏蔽等几种。 根据不同的对象,使 用不同的屏蔽方式。
19.09.2019
41
实行电源分组供电
将微机系统的主机电源与输入通道电源分 开;将驱动电路电源与控制系统电源分开, 以防止设备间干扰。
19.09.2019
42
2.针对强电干扰(信号通道干扰)的措施
对电感性负载引起的强电干扰:可用吸 收(滤波、稳压),隔离(光隔、变压 器、扼流圈、继电器、差动运算放大器、 隔离运算放大器等)
19.09.2019
C型变压器的漏感比 E型的小
7
由电焊引起的干扰
电焊机电缆产生强磁场干扰
磁场交链
信号线
19.09.2019
8
四 几种电磁兼容控制技术
抗电磁干扰技术有时又称为电磁兼容控 制技术。

电磁干扰表现及抗干扰措施

电磁干扰表现及抗干扰措施

2.低频磁屏蔽
低频磁屏蔽是用来隔离低频(主要指 50Hz)磁场和固定磁场(也称静磁场,其幅 度、方向不随时间变化,如永久磁铁产生的 磁场)耦合干扰的有效措施。
静电屏蔽线或静电屏蔽盒对低频磁场不 起隔离作用。必须采用高导磁材料作屏蔽层, 以便让低频干扰磁力线只从磁阻很小的磁屏 蔽层上通过,使低频磁屏蔽层内部的电路免 受低频磁场耦合干扰的影响。有时还将屏蔽 线穿在接地的铁质蛇皮管或普通铁管内,同 时达到静电屏蔽和低频屏蔽的目的。
二、电磁干扰的来源
电磁干扰源分类: 自然界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 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 传导型干扰和辐射型干扰
三、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因素: 干扰源 干扰途径——传导型干扰(路)、辐射型干扰(场) 对电磁干扰敏感性较高的接收电路
消除或减弱电磁干扰,可针对这三项因素采取措施: 消除或抑制干扰源 切断干扰途径 削弱接受回路对干扰的敏感性
若将高频屏蔽层接地,就同时具有静电屏蔽的功能, 也常成为电磁屏蔽。
几种用导电纤维材 料编织而成的军用
电磁屏蔽器材
(参考常州雷宁电磁屏蔽设备公司资料)
军用屏蔽帐篷
屏蔽通信车
军用 电子方舱
几种用导电纤维材料编织而成的
电磁屏蔽服
防电磁波屏蔽围裙 辐射源
防电磁波 屏蔽服装
防电磁波屏蔽 围裙的使用
屏蔽室
高频磁屏蔽是采用导电良好 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罩、屏蔽盒 等不同的外形,将被保护的电路 包围在其中。它屏蔽的干扰对象 是高频(40kHz以上)磁场。 干 扰源产生的高频磁场遇到导电良 好的电磁屏蔽层时,就在其外表 面感应出同频率的电涡流,从而 消耗了高频干扰源磁场的能量。 其次,电涡流也将产生一个新的 磁场,抵消了一部分干扰磁场的 能量,从而使电磁屏蔽层内部的 电路免受高频干扰磁场的影响。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电场屏蔽
通过接地金属导体将电场 隔离,以减少电场对其他 设备的干扰。
磁场屏蔽
通过高导磁材料将磁场隔 离,以减少磁场对其他设 备的干扰。
滤波技术
有源滤波器
通过电子电路技术,对信号进行 滤波处理,以减少电磁干扰。
无源滤波器
通过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的滤 波电路,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以减少电磁干扰。
接地技术
主要包括各种无线电设 备、电力设备、大功率 电器等人为产生的电磁
干扰。
传导干扰
通过导线和设备内部传 导传播的电磁干扰。
辐射干扰
通过空间电磁场传播的 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的危害
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磁干扰会导致电子设备性能下降、数据传 输错误等问题,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引发安全事故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飞机、轮船等,电磁 干扰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
电磁干扰源分析
分析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电路 和系统,确定干扰源的性质和强度。
电磁干扰的测量
测量设备
使用专业的电磁干扰测量仪器,如频谱 分析仪、电磁场计等,测量电磁干扰的 强度和频谱特性。
VS
测量方法
根据不同的测量目的和场景,选择合适的 测量方法,如定点测量、移动测量等。
电磁干扰的评估
评估标准
辐射干扰
总结词
辐射干扰是指电磁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主要通 过空间传播。
详细描述
辐射干扰是由设备内部的高频电流变化产生的,如高频振荡 器、高频加热器等。这种干扰会影响周围空间的电子设备, 导致信号失真、通信中断等问题。
感应耦合
总结词
感应耦合是指电磁能量通过磁场变化感应到导线的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安全接地

什么是电磁干扰如何在电路中防止电磁干扰

什么是电磁干扰如何在电路中防止电磁干扰

什么是电磁干扰如何在电路中防止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在电路中电磁能量的非预期传输或耦合引起的问题。

其影响包括信号变形、噪声干扰、设备故障等。

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或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

一、电磁干扰的类型与来源电磁干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1. 传导干扰:传导干扰是指电磁能量通过导线或其他传导介质的方式传递到受影响的设备或电路中。

传导干扰的主要来源包括电力线、传输线、接地回路等。

2. 辐射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磁能量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从一个设备传播到其他设备或电路中,并产生干扰。

辐射干扰的主要来源包括无线电设备、电视、手机、微波炉等。

二、电磁干扰的危害与影响电磁干扰对电路和设备可能产生以下危害与影响:1. 信号变形:电磁干扰可以导致信号的失真、频率偏移、波形畸变等,从而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和信号的传输质量。

2. 数据传输错误:电磁干扰会引起数据传输错误,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的解码,从而影响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设备故障:强电磁场干扰可能导致设备的异常工作或直接损坏,影响设备的寿命和性能。

三、电磁干扰防止的方法和措施为了避免或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1. 设计合理布线:合理布置电路的走向和距离,减小信号线与电源线、传输线等之间的干扰。

2.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传导和辐射,例如使用接地网和接地回路来消除地回路的干扰。

3. 屏蔽和隔离:在设计电路时,可以采用金属屏蔽罩、屏蔽线缆等措施来隔离电磁干扰。

4. 滤波器的使用:使用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消除电路中的高频噪声和杂散信号,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5. 地线、电源线的分离:将地线和电源线分开布置,避免它们的相互干扰,减小电磁干扰。

6. 合适的屏蔽材料:在设计电路时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如铁氧体、磁性材料等,以降低电磁干扰的传导或辐射。

7. 源信号的优化:优化源信号的输出功率、波形等特性,减小电磁干扰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离)、UPS
2016/5/26
31
滤波器是抑制交流差模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等几种。 1. RC滤波器:当信号源为热电偶、应变片等信 号变化缓慢的传感器时,利用小体积、低成本的无 源RC低通滤波器将对串模干扰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a)单节RC滤波器与放大器的连接 b)双节RC滤波器 c)低通滤波器图形符号 d)频率特性
2016/5/26 36
交流电源滤波器的内部电路(续)
差模电感
共模电感
2016/5/26
37
开关电源内部的电源滤波器及共模电感
2016/5/26
38
电源滤波器中的共模电感
当50Hz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由于进线与出线 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不会产生压降, 但共模电感对共模干扰却有较大的感抗。
三相共模电感
2016/5/26 39
交流电源滤波器的使用效果
使用电源滤波器前观察到的干扰
使用电源滤波器 后干扰消失
2016/5/26
40
对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滤波器
直流电源往往为几个电路所共用,为了避免通 过电源内阻造成几个电路间互相干扰,应在每个电 路的直流电源上加上RC或LC退耦滤波器。下图中 的电解电容用来滤除低频噪声,电解电容旁边并联 一个0.01~0.1F的磁介电容或独石电容,用来滤除 高频噪声。
2016/5/26 1
二、电磁干扰的来源
电磁干扰源分类: 自然界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
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
传导型干扰和辐射型干扰
2016/5/26
2
三、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因素: 干扰源 干扰途径——传导型干扰(路)、辐射型干扰(场) 对电磁干扰敏感性较高的接收电路 消除或减弱电磁干扰,可针对这三项因素采取措施: 消除或抑制干扰源 切断干扰途径 削弱接受回路对干扰的敏感性
2016/5/26 24
光电耦合技术
光耦合器,也称光电耦合器(光电隔离器) 或光耦,它可较大地提高系统的抗共模干扰能 力。 光耦合器是一种电→光→电耦合器件,它 的输入量是电流,输出量也是电流,可是两者 之间从电气上看却是绝缘的,输入、输出回路 的绝缘电阻可高达1010、耐压超过1kV。光 耦中的发光二极管一般采用砷化镓红外发光二 极管,而光敏元件可以是光敏二极管、三极管、 达林顿管,甚至可以是光敏双向晶闸管、光敏 集成电路等。
三绞扭屏蔽线
铜芯
2016/5/26
聚氟乙烯 绝缘层
铜线编织网 (接地)
16
2.低频磁屏蔽
低频磁屏蔽是用来隔离低频(主要指 50Hz)磁场和固定磁场(也称静磁场,其幅 度、方向不随时间变化,如永久磁铁产生的 磁场)耦合干扰的有效措施。 静电屏蔽线或静电屏蔽盒对低频磁场不 起隔离作用。必须采用高导磁材料作屏蔽层, 以便让低频干扰磁力线只从磁阻很小的磁屏 蔽层上通过,使低频磁屏蔽层内部的电路免 受低频磁场耦合干扰的影响。有时还将屏蔽 线穿在接地的铁质蛇皮管或普通铁管内,同 时达到静电屏蔽和低频屏蔽的目的。
2016/5/26 3
电吹风机干扰电视机的演示
电吹风机产 生的电磁波干扰 以两种途径到达 电视机:一是通 过共用的电源插 座,二是以空间 电磁场传输的方 式由电视机的天 线接收。应设法 切断这些干扰途 径。
2016/5/26 4
干扰途径
传导型(通过路的干扰): 供电干扰(电源干扰):来自电源本身 或由于电源异常抖动引起的干扰 强电干扰(信号通道干扰):来自信号 通道内部的各种干扰 接地干扰:由于接地不当引起的干扰 辐射型(通过场的干扰): 辐射干扰:来自空间的电磁干扰
43
2016/5/26
3、针对接地干扰的抗干扰措施
1).地线的种类
保安地线 接地起源于强电技术,它的本意是接大 地,主要着眼于安全。这种地线也称为“保 安地线” 。它的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规定 的数值。
2016/5/26
44
四种触电情况
2016/5/26
45
保安地线
电烙铁的外壳 必须良好地接大地, 以保证人身安全以 及焊接对象不致被 静电击穿。
2016/5/26 18
3.高频磁屏蔽
镀铜电磁屏蔽盒
2016/5/26
高频磁屏蔽是采用导电良好 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罩、屏蔽盒 等不同的外形,将被保护的电路 包围在其中。它屏蔽的干扰对象 是高频(40kHz以上)磁场。 干 扰源产生的高频磁场遇到导电良 好的电磁屏蔽层时,就在其外表 面感应出同频率的电涡流,从而 消耗了高频干扰源磁场的能量。 其次,电涡流也将产生一个新的 磁场,抵消了一部分干扰磁场的 能量,从而使电磁屏蔽层内部的 电路免受高频干扰磁场的影响。
2016/5/26 6
由磁场耦合引起的干扰
磁场耦合干扰的实质 是互感性耦合干扰。防止 磁场耦合干扰途径的办法 有:使信号线远离强电流 干扰源,从而减小互感量 M ;采用低频磁屏蔽,从 而减小信号线感受到的磁 场;采用绞扭导线使引入 到信号处理电路两端的干 扰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 同,使差模干扰转变成共 模干扰 。
屏蔽技术:可抑制电磁干扰在空间的传播,并切断辐射
干扰的传播途径
接地技术: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提供参考零电位;
阻隔地环路
滤波技术:根据频率选择性地抑制干扰信号 隔离技术:阻断干扰信号传导通路,并抑制干扰信 号强度
2016/5/26
10
一)屏蔽技术
利用金属材料制 成容器,将需要防护 的电路包围在其中, 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 耦合干扰的方法称为 屏蔽。屏蔽可分为静 电屏蔽、低频磁屏蔽 和电磁屏蔽等几种。 根据不同的对象,使 用不同的屏蔽方式。
防电磁波 屏蔽服装
2016/5/26
防电磁波屏蔽 围裙的使用
22
屏蔽室
导电PVC地板 用于防静电及 底部屏蔽
干扰信号无法穿透 钢板屏蔽室
2016/5/26 23
二) 隔离技术
变压器隔离:采用隔离变压器,隔离低频干扰信号 (只能传输交流信号) 扼流圈隔离:抑制高频干扰(可传输交、直流信号) 光电耦合隔离:光电耦合器是一种电→光→电耦合器 件,输入量、输出量都是电流,但两者 之间是绝缘的。可隔离两电路单元间 的干扰信号。 继电器隔离:实现强、弱电器件间的隔离,驱动大功 率设备。但有触点,通断时会产生火花 或电弧引起干扰。 晶闸管隔离:可代替继电器驱动负载,不会产生火花 或电弧干扰。
2016/5/26 12
各种静电屏蔽
带孔屏蔽板
2016/5/26
仪器设备的屏蔽 外壳必须接地
13
各种静电屏蔽(续)
开关电源采用带孔的屏 蔽外壳,既可散热,又 可防止电磁干扰外泄
2016/5/26
14
各种静电屏蔽(续)
带调试孔的屏蔽盒
2016/5/26 15
屏蔽线
4对双绞扭屏蔽线 (屏蔽层接地)
若将高频屏蔽层接地,就同时具有静电屏蔽的功能, 也常成为电磁屏蔽。
2016/5/26 20
几种用导电纤维材 料编织而成的军用 电磁屏蔽器材
(参考常州雷宁电磁屏蔽设备公司资料)
军用屏蔽帐篷
屏蔽通信车
2016/5/26
军用 电子方舱
21
几种用导电纤维材料编织而成的 电磁屏蔽服
防电磁波屏蔽围裙 辐射源
2016/5/26
未加屏蔽罩时,中频变 压器线圈易受外界干扰。
加屏蔽罩后的中频变压器
11
1.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是用铜或铝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 为材料制作成封闭的金属容器,把需要屏蔽的 电路置于其中,使外部干扰电场的电力场不影 响其内部的电路,反之,若封闭的金属容器与 地线连接,容器内电路产生的电力线也无法影 响外电路。 不仅能防止静电干扰,也能防止交变电场干扰。 静电屏蔽的容器壁上允许有较小的孔洞(作 为引线孔或调试孔),它对屏蔽的影响不大。
19
3.高频磁屏蔽
高频磁屏蔽层所需的厚度与干扰频率有关。
1)f 1MHz时,用0.05mm厚的金属制成的屏蔽体可 将场强度减为原场强的1/100左右 2) f 10MHz时,用0.01mm厚的金属制成的屏蔽体可 将场强度减为原场强的1/100甚至更低 3) f 100MHz时,可在塑料壳体上镀或喷以铜层或 银层制成屏蔽体。
2016/5/26
41
实行电源分组供电
将微机系统的主机电源与输入通道电源分 开;将驱动电路电源与控制系统电源分开, 以防止设备间干扰。
2016/5/26
42
2.针对强电干扰(信号通道干扰)的措施



对电感性负载引起的强电干扰:可用吸 收(滤波、稳压),隔离(光隔、变压 器、扼流圈、继电器、差动运算放大器、 隔离运算放大器等) 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滤波,屏蔽(信 号传输线必须屏蔽),双线平衡技术 (双绞线)。如双绞线外加屏蔽层,效 果更好。 尽早完成信号放大;尽早完成A/D转换
2016/5/26 5
由电源配电 回路引入的 干扰
交流供配电线路在工业现场的分布相当于一个吸 收各种干扰的网络, 而且十分方便地以电路传导的形 式传遍各处,经检测装置的电源线进入仪器内部造成 干扰。最明显的是电压突变和交流电源波形畸变,它 使工频的高次谐波 (从低频一直延伸至高频) 经电源 线进入仪器的前级电路。例如,由调压或逆变电路中 的晶闸管引起的大功率高次谐波干扰;又如开关电源 经电源线往外泄漏出的几百千赫兹尖脉冲干扰。
2016/5/26 17
低频磁屏蔽举例
多数仪器的外壳采用导磁 材料(例如:铁质机壳)作屏 蔽层,让低频干扰磁力线从磁 阻很小的磁屏蔽层上通过,使 受外壳保护的内部电路免受低 频磁场耦合干扰的影响。如果 将外壳接地,则同时达到静电 屏蔽和低频磁屏蔽的目的。
参考中国(厦门)微波高频通信设备销售公司资料
2016/5/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