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泥土的味道》
第七课《泥土的味道》教案
第七课《泥土的味道》教案第七课《泥土的味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以泥制器的发展历史,体验陶泥制品的文化含义。
体验各种泥制器物的器型和装饰特点,了解紫砂壶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知道泥条、泥片、捏等的基本制器方法,运用所学,尝试制作器型并加以适当的装饰。
能运用粘土,并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创意、塑造器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泥陶、泥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各类器型中由造型装饰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基本掌握泥陶、泥偶、简单器具的制作工艺。
难点:设定主题,合作完成陶泥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陶器、泥俑、泥偶的图片,传统紫砂壶到现代茶壶的图片、实物,陶泥或粘土材料、泥制工具、教学课件。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陶泥及制陶工具、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媒体播放音乐古埙演奏片段,师生聆听,用心体会、感受。
2. 教师讲述典故:音乐名为《哀郢》,郢是楚国的都城,曾两次被灭亡并毁城,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谱写此曲。
3. 教师设问:听了这音乐有什么感受,有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猜测。
4. 出示实物“埙”,介绍埙是一种吹奏乐器,是陶制乐器的一种,古称“颂埙”,类似的还有“陶笛”等。
生活中实用的陶器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陶器。
学生欣赏,引入课题。
二、欣赏感悟1. 媒体呈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如《舞蹈纹盆》《人面鱼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师生共同讨论陶器产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
2. 师生重点研究分析作品《陶马》,了解作品的历史记录及文化价值。
3. 用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造物行为之一,不仅在中国,制陶技艺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
媒体呈现各地陶器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了解。
4. 媒体呈现唐三彩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与前面的陶器作品相比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寻找并描述。
5. 教师介绍: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陶器。
《泥土的味道》参考教案
《泥土的味道》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围绕人们熟悉的泥土展开美术课程的学习。
泥土在地球的陆地中广泛地存在,是绝大多数陆生植物生长的土壤;泥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用来塑造各种各样的形态;泥土还具有一种特殊的烧结特性,遇火高温,就可以凝结成坚硬,遇水不化的陶土,如果用泥土塑造成一定的器型,再经过高温烧结,就能够制成陶器。
后来中国人首先发现,一种特殊的瓷泥(高岭土)还可以烧制质坚、洁白的瓷器。
泥土是人类最早用来塑造空间的天然材料,并延续至今;用泥制陶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本课,首先展开的是中外古代用泥材料制作的器具或工具,包括西亚两河流域中的泥板书写,华夏文明中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西汉的陶器,西晋的陶马及唐代的三彩艺术等等。
叙述了泥土的特性和人类使用泥土造物的历史。
之后,本课转入了民间工艺美术中的泥玩具,包括著名的无锡泥人和西部地区的泥虎、泥猴等的介绍;最后将课程内容落在现代的泥创意设计“平台玩具”。
教材的第二部分,以生活中的壶为例,着重介绍了江苏宜兴的紫砂陶艺和中外艺术家创作的现代壶艺作品。
并介绍了用泥材料塑造器具或装饰的基本技巧,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实践体验。
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感受泥土的特性,感悟泥土的味道,丰富对自然的热爱。
认知目标:了解泥土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造物的意义。
技能目标:掌握用泥土材料塑造的基本方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创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泥土的可塑造性,并塑造器具。
教学难点: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创意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宗教叙事中,泥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可以用它来“造人”。
在全世界新石器的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
以上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泥土的兴趣。
泥土的味道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泥土的味道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陶器的产生与变化,体验陶泥制品的文化含义。
2. 能运用粘土,并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创意、塑造物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陶器的产生及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设定主题,合作完成陶泥作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陶泥及制陶工具、转盘、泥玩具。
四、教学过程(一)实物导课老师展示无锡的惠山泥人、北京兔儿爷。
师:同学们,知道这样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生:泥土用泥土制作这样的玩具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闻着泥土的芳香,走进泥土的世界,感受泥土的味道。
板书————泥土的味道(二)欣赏感悟自古以来,人们用泥土智慧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我们先来领略古人的陶艺成就。
1. PPT多媒体呈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如《舞蹈纹盆》《人面鱼纹盆》、秦朝《兵马俑》、西汉时期《说唱佣》、西晋时期《陶马》、《唐三彩》、《青花瓷》作品;探究与发现一:欣赏古人的经典陶艺作品后,我们感受到古人用着最纯朴最真实的材料——泥土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作品。
同学们,你们知道泥土有着怎样的特性呢?用手捏一捏桌上摆放的泥土,再看一看老师手中泥塑作品(两个一模一样的物体,一件是未烧制的作品,一件是已烧制的作品)学生通过触觉,感受泥土的松软,结合实物作品,总结泥土的特性师PPT:泥土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用它来塑造各种各样的器物;还具有一种烧结性,经过火的高温烧结,可以把泥土塑造成既不怕水、有坚硬的陶器。
(可塑性、烧结性)探究与发现二:古人用他们的智慧总结了宝贵的经验,现在的我们用这些经验塑造了更多生动可爱的泥玩具、美观实用的艺术品,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图片,PPT展示。
老师讲解制作陶艺的三种方法:1、手捏法2、盘泥条法3、泥片成型法PPT展示三种方法制作图片,学生以连线的形式巩固三种方法,欣赏学生的作品,巩固新的知识。
请三位学生到前面分别制作三种方法的陶艺,以快速简单的方式制作(5分钟),做完之后,老师进行修改,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在修改时运用到怎样的方式?探究与发现(三):通过刚才三位学生的制作,大家一起总结发现制作陶艺有哪些手法,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总结:制作陶艺的一般手法有:捏、切、刮、揉、刻、压注意点:泥容易干,所以我们在制作泥时,适当加些水。
第7课 泥土的味道-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泥土的味道-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土的性质和多种用途。
2.学习山水画中的“泥土味”表现技巧。
3.提高学生对色彩、构图、绘画技法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泥土与山水画2.“泥土味”多样表现3.绘制山水画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泥土味”的表现方式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和泥土表现技巧。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展示图片:“泥土的味道”。
引导学生讨论泥土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引出“泥土味”的表现方式。
B. 讲解1.简单介绍山水画的历史和基本构图要素。
2.详细讲解“泥土味”在山水画中的表现方式和技巧。
C. 练习1.演示绘制“泥土味”的样板作品。
2.学生自由练习,在教师指导下参考山水画作品,尝试绘制泥土的质感和色彩。
D. 总结1.让学生分享绘画过程和心得体会。
2.回顾“泥土味”的表现方式和作用。
3.强调绘画基本要素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学生绘制作品的完成度和泥土表现效果。
2.学生分享的心得体会和发现。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风景绘制一幅山水画,并结合“泥土味”的表现方式,展现地域特色和气息。
2.学生可到户外采集泥土样本,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教学资源1.教学图片:“泥土的味道”及相关山水画作品。
2.绘画材料:颜料、画纸、画笔等。
八、参考文献1.《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人教版)九、扩展阅读1.毕加索的表现主题-沙漠和泥土的味道2.泥土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 泥土的味道
要求: 运用所学技法,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小组
合作大胆创新!
导入 欣赏 体验 要点 作作品品展展示示 课后拓展 9
导入 欣赏 体验 要点 作品展示 课后拓展 10
THANKS!
>>谢谢观看
导入 欣赏 体验 要点 作品展示 课后拓展 1
苏教版第十五册第七课
泥土的味道
导入 欣赏 体验 要点 作品展示 课后拓展 3
导入 欣赏 体体验验 要点 作品展示 课后拓展 4
导入 欣赏 体体验验 要点 作品展示 课后拓展 5
导入 欣赏 体验 要点 作品展示 课后拓展 6
导入 欣赏 体验 要点 作品展示 课后拓展 7
泥土的味道教案
泥土的味道教案教案标题:泥土的味道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泥土的成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时长:1-2课时教学资源:1. 泥土样本(可以在学校附近的户外区域采集)2. 放大镜3. 实验报告表格4.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思考)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张描绘田园风光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泥土。
2.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曾经尝试过泥土的味道?你们认为泥土的味道是什么样的?探究(15分钟):1. 将泥土样本分发给学生,并鼓励他们用手触摸、闻、甚至尝试一小口泥土。
2. 引导学生观察泥土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点,并记录在实验报告表格中。
3. 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泥土样本中的微小颗粒,并讨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体验,鼓励他们描述泥土的味道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泥土中的成分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 分组讨论并总结:泥土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农民要使用泥土来种植农作物?拓展活动(可选):1. 观察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的泥土,比较它们的特点和成分。
2. 进一步探究泥土的作用,例如保持水分、提供养分等。
3. 制作一份小册子,介绍泥土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表格,评估他们对泥土特点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案扩展:1. 将泥土的味道与其他物质的味道进行比较,例如水、盐等。
2. 进一步探究泥土中的微生物和它们的作用。
3. 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例如美术课上绘制泥土的素描,或语文课上写作关于泥土的诗歌。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不要让他们尝试过量泥土或有害的泥土。
2. 鼓励学生保持实验区域的整洁,避免泥土的污染。
3. 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课 泥土的味道 精品
教学详案一、组织教学上课,环视四周二、导入上节课介绍了泥塑的历史,讲了泥塑的特点:(可塑性)和(烧结性),以及泥塑的制作方法。
今天老师先亲手捏个小动物,大家注意观察小动物的特征以及我捏时候的方法。
三、新授过渡语:这个泥塑做出来有什么用呢在古代,更多的泥塑做出来是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代表古人智慧的一件器皿。
1、生活器皿(1)实用性双耳尖底瓶茶壶纠错设计杯子(2)美观性梅花提梁壶设计皇宫中使用的茶壶设计渔民们使用的茶壶过渡语:物体的美观不仅体现在造型上,也可以体现在装饰上。
无锡惠山泥人北京兔儿爷(3)小结泥塑生活器皿的装饰1、要有人性化2、要体现主人的身份特点3、要体现生活和文化过渡语:除了一些生活器皿,人们以人或动物为主题,制作出很多的泥玩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泥玩具(1)出示图片《说唱俑》形象特点:眯眼、耸肩、满脸堆笑。
表现:欢乐、滑稽、有趣总结方法:夸张过渡语:制作泥玩具,我们可以做的夸张一点,让他更加有趣。
有这么一个相声演员,他本身就张的很夸张,我们来看看。
(2)马三立形象特点:瘦脸,大耳,长脖子过渡语:刚才表现的是人物喜的一面,接下来我来考考大家,我想表现一个愤怒的人,该如何表现呢(3)愤怒:杏目圆睁怒发冲冠钢牙怒咬(4)再来一个,力量,该如何表现呢腿粗,肩宽、大拳头、拳击手套过渡语: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都迫不及待想动手做了吧先不要着急,让我们再花两分钟时间看一看手捏泥塑的一般制作方法。
4、泥塑制作方法5、学生作业作业内容:a生活器皿b动植物c玩具要求:根据以上分类,请大家选择其中一类泥塑进行制作至少达到以下一个目标a生动、有趣b具有生活审美韵味c具有文化内涵6、教师巡回指导,视频播放作品7、评价学生自评,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找出其中的缺陷、创意、优点)教师评价8、课后拓展9、总结(结束语)。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泥土的味道》
课题:第7课泥土的味道主备人:刘红
学科:美术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八年级上学期 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__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材、学情分析:
《泥土的味道》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第15册第七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是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泥玩具,并通过小小的泥塑玩具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学习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捏制泥人、泥玩具,了解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民间泥塑作品,特别是陕西凤翔泥塑,通过制作
泥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泥塑制作视频、泥塑作品等。
学具准备:泥巴、泥塑工具、色彩等。
五、教学特点
引导、启发,将家乡本土文化贯穿其中,使学生领会家乡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四、展示评价。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泥土的味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泥土的味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泥塑表达劳动人民纯真、乐观向上的情感,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过程与方法:学习捏制泥人、泥玩具,能运用粘土按照一定的基本造型方法,创意、塑造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民间泥塑作品,制作泥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文化。
2学情分析
《泥土的味道》是苏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是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泥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泥玩具,并通过小小的泥塑玩具来了解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让学生感受泥材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特别是了解文化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民间泥塑,掌握其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在许多神话传说女娲补天中,我们人类是用泥土塑造的,这也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可见,泥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在新石器的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
板书课题:泥土的味道。
第7课 泥土的味道-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泥土的味道-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彩墨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泥土的美学价值;2.学习综合素材与催化个人创作的方法;3.通过练习彩墨画技法,提高绘画技能;4.练习通过艺术细节表达思想。
学习内容1.中国传统彩墨画的发展历史;2.泥土的意义与美学价值;3.彩墨画表现泥土的方法;4.创作并完成一幅具有创意和思想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彩墨画的历史和特点,把握泥土的美学价值;2.掌握彩墨画表现泥土的技法;3.通过艺术细节表达思想;4.创作并完成一幅具有创意和思想的画作。
•难点:1.在绘制泥土时掌握色彩的变化与表现;2.通过艺术细节表达思想。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课程内容:1.介绍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2.了解中国传统彩墨画的历史和特点;3.了解泥土的意义与美学价值;4.通过图片和篇章文选,感受泥土的魅力;5.分小组讨论,互相分享感受和看法。
•教学方法:讲授、图示、互动第二课时•课程内容:1.了解彩墨画表现泥土的方法;2.通过练习,掌握表现泥土的技法;3.创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处理。
•教学方法:示范、练习、小分组互相学习、教师指导辅助第三至四课时•课程内容:1.提供素材,小组内自由创意创意,每人一幅;2.创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处理;3.完成后小组展示、互评。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个人创作、展示、交流第五至六课时•课程内容:1.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2.画展准备,包括:搭建画展、制作画册、文案编写等;3.画展活动,进行画展教育。
•教学方法:个人创作、教师辅导、同伴互助评价方法通过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技法,以及创作思路、创作实践和画展的策划与展示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教学资料•中国传统彩墨画;•泥土的味道;•创意与表现技法。
教学反思本课程重点突出了中国传统彩墨画的发展历史和泥土的美学价值,学生通过参与练习和创作,掌握了表现泥土的技法,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思想和创意的画作。
画展活动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展示,更是提供了反思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第7课泥土的味道》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泥土的味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受泥土的气息,学习用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表达对泥土的热爱和敬畏。
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美术观察能力、创意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美术作品传递个人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感悟。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与感受:学生需前往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亲手触摸泥土,观察泥土的质地、颜色和纹理,并尝试用语言或简短的文字描述泥土给自己的感受。
2. 创作准备:根据观察所得,学生可自主选择创作形式。
可绘画表现泥土的质感或场景,如以泥土为元素的风景画;也可选择制作泥塑作品,如小型雕塑或拼贴画等。
3. 创作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手工技巧,结合对泥土的感知,创作出表现泥土“味道”的作品。
4. 作品整理:作品完成后,学生需将作品进行适当的整理和保护,如用透明胶带固定作品或用防水材料保护绘画作品等。
三、作业要求本课作业要求如下:1. 安全性:在观察和创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不得在危险的地方或使用危险的工具进行操作。
2. 创新性:作品应体现学生的个人创意和想象力,能体现出对泥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3. 艺术性:作品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包括色彩搭配、构图布局、形象塑造等方面。
4. 完整性:作品应完整呈现,包括作品的创作过程记录、作品的标题和创作说明等。
四、作业评价本课作业评价将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作品的创意性;2. 作品的完成度和表现力;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4. 作品的整洁度和保护情况。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
具体包括:1. 对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七课 泥土的味道
(PPT演示)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们重要的生活器具,
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砖瓦材料和建筑构件。
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泥玩具
人类最早的玩具也是用泥制作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泥土是最容易得到和加工的天然材料。大家玩过什么样的泥玩具
生:(学生自由回答)
情感目标:感受泥陶、泥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各类器型中由造型装饰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韵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和基本掌握泥陶、泥偶、简单器具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各时期各种泥制器物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韵味。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体验泥陶、泥俑的历史演变和制作过程;第二课时从紫砂壶引入,结合器型、装饰手法体验和创意完成作品。
师:好,我们欣赏了许多有关泥制作的各种物品,下面我们就来亲自感受一下泥的特性,亲手试一试泥的制作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先是“制泥”
什么是制泥就是要将从土里挖来的粘性土敲碎、晒干、磨细、筛选去掉杂质,然后再像和面一样用清水发泥、揉泥,这样就制好了。
打泥片,是泥制品的一种基本的方法。泥片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立体空间形态、特别是器皿,甚至还可以在泥片上雕刻、装饰,等等。
以上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泥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教师先放映一段关于地球、土地、森林、庄稼的视频(可用图片编辑视频,配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家说只有地球上才有“泥土”。
生:那火星上是什么
师:火星或其他的岩石构成的星球(非气体星球)的表面上只有岩石和尘埃。所以泥土是极其珍贵的东西,因为地球上的陆生植物就是在泥土中生长起来,包括人类的大多数粮食、蔬菜和水果。泥土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没有它地球上就会没有绿色,也不会有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许许多多生命的存在。
泥土的味道 美术教案
泥土的味道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泥土的味道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泥土艺术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泥土的特点,感受泥土的味道和质感。
2. 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美术技法,创作出表现泥土特点的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1. 泥土和水混合后制作成的模块状均匀分配给每位学生。
2. 纸板、颜料、画笔、干毛巾等绘画和清洗用具备齐全。
3. 展示泥土相关的艺术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泥土相关的艺术作品或图片,鼓励学生描述作品中呈现的泥土特点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户外环境中感受到的泥土的味道和质感,促进情感共鸣。
示范与讲解:1. 教师示范使用泥土进行创作,注重展示如何运用手指、刷子等工具在纸板上表现泥土的质感和纹理。
2. 讲解基本的美术技法,如层次感的表现、色彩运用等,提供给学生参考和借鉴。
实践与创作:1. 学生根据自己对泥土的观察和感受,在纸板上进行自由创作。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技法,如点画、刮画等,创作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3.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分享:1. 学生完成创作后进行展示,同学们欣赏彼此的作品并互相交流感受。
2. 鼓励学生就自己作品中表现的主题、情感或感受进行简短的分享。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创作中展现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之处。
课后延伸:1.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外出时观察和体验不同的泥土质感,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创意。
2. 下节课可引导学生将泥土艺术作品与其他元素结合,如植物、石头等,进一步拓展创作的可能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泥土的味道
八年级上册
泥 土 的 味 道
泥土的味道
一、远古的故事
泥 土 的 味 道
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
宗教叙事中,泥土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东西,因为可以用 它来“造人”。在全世界新
石器的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用
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 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
己对自己的塑造。
古代的泥制人形 西亚两河流域
陶马 西晋永宁二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7
泥土制作的陶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泥 土 的 味 道
彩陶 伊 (美)大都会博物馆
彩绘陶罐 塞浦路斯 公元前850-750年
8
泥 土 的 味 道
尖底瓶 古希腊 约公元前4世纪
陶罐 古希腊
9
阿提喀黑绘式双耳壶 古希腊 公元前625-600年前
泥 土 的 味 道
红绘人物陶瓶,古希腊阿提卡,公元前460-450年, 普希金艺术博物馆藏。 古希腊的彩绘陶瓶分为红绘与黑绘, 红绘是最具代表性的。
47
泥 土 的 味 道
现代陶艺
48
泥 土 的 味 道
结束
小动物 捏塑 金升宝
需要在转盘上操作,先盘碗底,在慢满层层上盘。
37
泥 土 的 味 道
盘的过程中,要用手捏压,使泥条层层紧实。
38
泥 土 的 味 道
泥条收口要紧实。
39
泥 土 的 味 道
最后还要用工具修整,压紧。
40
泥 土 的 味 道
初步完成的陶碗,这样的方法可以制作陶瓶、陶罐。
41
泥 土 的 味 道
泥片制作的陶杯
10
泥 土 的 味 道
彩陶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 中国甘肃出土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泥土的味道教学设计与反思
泥土的味道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班科学活动泥土里有什么活动教案设计意图: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孩子们从小就和泥土亲密接触,身上手上整天都是灰蒙蒙的,没有干净的地方。
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喜欢用小树枝划出一道道痕迹,有时堆出一个个小山,有时表现为毫无目的。
本次活动就是利用并挖掘了这一教材的潜在价值:\"回归生活世界。
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探索、研究,以发现泥土的特征,感受泥土带给他们的乐趣。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强幼儿玩土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1、玩过挖土: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天的任务:找泥土的秘密。
2、讨论:\"我们在找泥土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秘密,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诉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秘密引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活动一开始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开始了今天的活动。
因为幼儿在玩土时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衔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泥土有什么秘密(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细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及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泥土的味道》
一、教材分析
泥土是最普通但又是最特殊的物质,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经火的高温烧结,用泥土塑造的东西可烧制成坚硬的陶器。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泥土制作的泥偶、陶器至今依然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本课的知识要点是让学生了解泥土与人类器物文化的关系,了解以泥制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基本的泥制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
二、教学目标
了解以泥制器的发展历史。
体验各种泥制器物的器型和装饰特点,了解紫砂壶的基本知识。
知道泥条、泥片、捏等的基本制器方法,运用所学,尝试制作器型并加以适当的装饰。
感受泥陶、泥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各类器型中由造型装饰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韵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基本掌握泥陶、泥偶、简单器具的制作工艺
难点:理解和体会各时期各种泥制器物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韵味
比较古代和现代的陶器制品,探讨其异同之处并寻找相关原因;讨论紫砂壶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赏析其审美表现;探讨民间泥玩具造型装饰的地域变化,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寻找现代陶艺中的创意点。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陶器、泥俑、泥偶的图片,传统紫砂壶到现代茶壶的图片、实物,陶泥或粘土材料、
泥制工具、教学课件【学生】事先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收集(一)导入
1. 媒体播放音乐古埙演奏片段,师生聆听,用心体会、感受。
2. 教师讲述典故:音乐名为《哀郢》,郢是楚国的都城,曾两次被灭亡并毁城,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谱写此曲。
3. 教师设问:听了这音乐有什么感受?有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猜测。
4. 出示实物“埙”,介绍埙是一种吹奏乐器,是陶制乐器的一种,古称“颂埙”,类似的还有“陶笛”等。
生活中实用的陶器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陶器。
学生欣赏,引入课题。
(二)欣赏与感悟
1. 媒体呈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如《舞蹈纹盆》、《人面鱼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师生共同讨论陶器产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
2. 师生重点研究分析作品《陶马》,了解作品的历史记录及文化价值。
3. 用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造物行为之一,不仅在中国,制陶技艺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
媒体呈现各地陶器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了解。
4. 媒体呈现唐三彩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与前面的陶器作品相比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寻找并描述。
5. 教师介绍: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陶器。
唐三彩的制作,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的新一页,它的制作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到了宋代,陶瓷工艺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出现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
(三)分析探究
欣赏世界级泥塑作品
《山羊杯形彩绘陶》美索不达
米亚文化世沙出土公元前4000年
《陶面塑》新石器时代江苏南京1. 教师展示泥玩具实物,学生欣赏、讨论。
2. 教师介绍:泥玩具是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在民间颇具盛名。
中国民间泥玩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3. 媒体呈现中外各类泥玩具作品,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思考以下问题:(1)中外民间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2)各地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3)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色彩有哪些特点?(4)仔细研究民间艺人们运用了哪些方式让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各小组依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并做相应的回答。
4. 师生欣赏泥塑制作过程的录像,学生深入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并体验对泥土的揉、捏、压等基本技术。
(四)合作创作
教师要求每小组商讨一个主题内容,各小组学生按主题完成一件独立作品,并组合完成同一主题下的一个场景。
小组欣赏,交流体会与感受。
(五)课堂小结
在课堂上,展评学生的创作作业,肯定鼓励和赏识学生,激发学生
的创作热情
(六)作业
完成一个泥塑作品,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
(七)拓展延伸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自己生活地方的民间玩具,并收集其背景、故事。
(八)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的文化课业负担较重,确实没有整块的时间来创作泥塑,所以学生的泥塑素养非常薄弱,急需提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