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共53页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档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文档第一讲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与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
但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各种投资,又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压迫。
这就使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大部分与我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以及中国地域广大,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中国处于分裂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化,毫无政治权利。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地主阶级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2)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PPT课件
贝 当
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英国代价惨重 工业瘫痪,人民生活困难
各殖民地纷纷宣告独立
24
(3)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生产总值占世界总数60%
主 要
陆海军实力居世界第一
表 现
科技水平世界第一
在世界各地驻军最多
25
(4)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5)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26
2.传统国际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
37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 的任务》一文中指出: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
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垄断 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 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 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它同帝国主义、 本国地主阶级以及旧式富 农结合,成为“买办的封 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1)垄断和控制金融业 (2)发行“法币”和内 债 (3)从事商业投机活动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第一,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 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二,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 本所占的比重大
第三,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 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 的联系。
44
3.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地位
构成
上层:由地主、官僚转化而来
基
中下层:由手工工场主转化而来
本 情
特点
革命性(斗争性)
两重性
妥协性(软弱性)
况
地位 一定时期能参加革命
另一时期可能背叛革命
45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
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具有特 定国际环境的双向作用: 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人对资本主义 方案的怀疑、抛弃; 二是更直接作用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 实践成果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4日,北京反 对巴黎和约的青年学生运 动演变成一场巨大的政治 动员,在民族主义和民主 主义激情的鼓动下,思想 解放中成长的一代知识青 年登上了政治舞台,给中 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鸦片战争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器物
地主阶级改革派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制度
改良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维新运动
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文化
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 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 民性。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封建主义的正统思 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民主”与“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 一种不相容的境地。 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 政治”与新文化运动提倡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 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
重点内容: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 主义? 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 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的 新局面。
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1、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运动。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第一 次世 界大 战对 世界 影响
欧洲逐步走向衰落,美、日迅速兴起。促 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 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各国人民逐渐觉醒,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俄 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相继发生。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 总统后,与各国公使合影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1.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统治都是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2)国民党政府也是在帝国主义 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在这期间帝国主义扩张有三个阶段: 1)1927-1937 P83 2)1937-1945 3)1945-1949
美国帮助国民党运送军 队到东北打内战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政 治经济学系编:《中国近代经 济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 版,第29页。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1)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 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下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是国民政府专制统 治不断加强的结果。 (2)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 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 投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 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 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发展起来的。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国际国内共产主义运 动中,有人惧怕爆发新的战 争,主张对美国妥协,毛泽 东认为,美国的目的是为了 向辽阔的中间地带扩张,世 界战争可以克服,但各国人 民仍将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 不同的斗争。依据这样的分 析,中国共产党以革命战争 打败了以美国为靠山的国民 党蒋介石集团。
二 、 “ 三 座 大 山 ” 的 重 压
(完整word版)近代史纲要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变化,战前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增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殖民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思想领域变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少数先进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面对西方文明的侵略,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害。
近代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期,列强强迫中国人民抛弃传统礼俗,西方的文化渗透挤压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中国被迫卷入了全球化,在近代化转型中经历着传统文明被割裂的痛苦。
面对文明的失落、亡国的焦虑、精神的荒芜,中华民族深刻的自我反省已是必须。
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1)特征: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2)地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唯一文化传承未曾中断的文明,在促成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沿革:本门课程由原来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演变而来。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即“05方案”。
根据该方案,《毛泽东思想概论》一方面其主要是理论部分的内容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合并调整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另一方面其主要是历史部分的内容又延伸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按照“05方案”的有关精神,2007年2月,从2006级学生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正式开出。
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课程着重强调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从历史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课程特色:结合课程性质,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史论结合。
以论为主,论从史出,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理性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通过时政评述和焦点关注使学生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结合点。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现实,面向未来;三是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结合。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强和人民共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站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这是,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资本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在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
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七月中美《望厦条约》,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43年1月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位天京,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1859年洪仁轩《资政新篇》。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讧,1864年七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
18c60年代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兴起。
1885年3月,中越边境镇南关大捷,冯子才抗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马关条约》,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1894年上书李鸿章未回应,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中喊出“救亡”口号,《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5年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
1898年6.11到9.21,维新变法103天,失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4月,清末“新政”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为延续其反动统治。
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建立“中华民国”,陈天华《警世忠》《猛回头》。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近中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
1910年2月-1911年4月,同盟会的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导火索。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宣誓就职,改号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打印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1)旧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新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改良运动。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历史教训:1.洋务运动并不触动腐败的社会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不可能取得根本性成功。
2.洋务企业的利润,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洋务派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资本家,而是形成了垄断企业,以此作为自己在旧的统治制度中争权夺利的资本。
3.洋务派办的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成本高、亏损大、产量低、质量劣,形成营私舞弊,贪污中饱,用人惟亲,冗工滥食的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但并未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3.论述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
(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
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简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的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中日甲午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
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什么说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直系 冯国璋
袁世凯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统治下,军阀混战不断
第一节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在思想界掀起复 古逆流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胡适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 的而非隐退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 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第一节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仍属于旧民主主义,有着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 性: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批孔,在于发展资本主义 把改造国民性放在首位 没有马克思主义精神 怀疑资本主义: 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矛盾暴露;世界大 战,暴露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西学西方失败, 对资本主义产生怀疑
第一节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 (即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 ): , , 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 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 共和国.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 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 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第三节
4、大革命失败 1)失败 1925、3、12日孙中山逝世 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 1926、3中山舰事件、5月整理党务案 1927、4、12;7、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5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 清末“新政” 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清末“新政” 2.清末“新政”的破产 .清末“新政”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 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民报》为机关报 ★确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 创建民国、 创建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11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21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 客观上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2.主观上 主观上: 主观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 错误
22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 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为团结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没有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作 )没有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 为夺取政权、 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
2.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 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文化思想方面,
20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2.组织“中华革命党”再谋革命 .组织“中华革命党” 3.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4.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孙中山举起“护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思考题: 思考题:
为什么说
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 状况发生了一系列变 化,但并没有改变工 人阶级的地位
13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 、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 产 力 的 开 拓 者 和 教育 科学 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31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加强各族人民团结, 加强各族人民团结,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32
33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国家统 一和民族团结是 社会主义事业胜 利的保证
34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基 本 原 则 的 内 容
广东 顺德民营 家具业的 产品深受 外商青睐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 新的社会阶层中许 多人从事的科技工作和经营 管理也是劳动的重要形式, 管理也是劳动的重要形式, 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十六大代 表中的民 营企业家 受到媒体 的注意 24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42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3、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建立在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础上
43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从根本上来说,新时期统 从根本上来说, 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
路线、总任务服务的。 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 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 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 凝聚力量, 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 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伟目标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