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论语》-宪问篇

合集下载

论语 宪问篇注解和解读

论语 宪问篇注解和解读

论语宪问篇注解和解读《论语·宪问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全篇共有十章,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和思想交流。

本篇主要集中讨论了宪法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如何执政的问题。

第一章中,孔子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敢问从。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问题,孔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应该维持适当的尊卑关系。

在第二章中,孔子描述了他对宪法的看法。

他认为,宪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正义的重要工具。

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予,罔从我者其由予。

”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国家法律不明确,混乱无序的话,就只能由孔子自己来制定法律。

第三章,孔子告诫学生们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

他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希望学生们能够保持端正的心态,专注于自己的学问。

第四章中,孔子谈到了如何选择官员。

他认为,官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进也,是退也。

”这句话意味着官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来选择合适的职位。

在第五章,孔子谈到了君主如何执政。

他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句话意味着君主应该依靠智者的建议来制定政策,而不是听从于无知的人。

第六章中,孔子谈到了如何使国家变得强大。

他认为改革教育制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他说:“民无信不立。

”这句话意味着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民的道德品质,才能使国家更加稳定。

在第七章中,孔子谈到了君主和臣子的关系。

他说:“德行苟进,君子以为义。

”这句话意味着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只有君子才能担任重要的政治职位。

第八章中,孔子讨论了如何对待敌人。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对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

这是一个关于道德原则的问题。

在第九章中,孔子强调了君主应该守正道的重要性。

他说:“如之何,如之何!”这句话意味着君主应该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在最后一章,孔子以一个故事来结束这篇文章。

他讲述了一个丧父之子怎样坚守君子之道的故事。

论语_宪问文言文翻译

论语_宪问文言文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端正,不用下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守;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会遵守。

”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就像风,小人的品德就像草。

风吹过草地,草必然倒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端正,不用下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守;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会遵守。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制来规范人们,使人们有羞耻之心,并且能够自我约束。

”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有智慧的人,了解人。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说:“不要担心财富少,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要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经常忧愁。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就会产生。

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有教无类,道不孤矣。

”孔子说:“有教无类,道德就不会孤立了。

”以上是对《论语·宪问》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关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宪问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原文全称为《论语宪问下,关公问程伯约》。

一般的解释认为,《宪问下》也叫《宪书下》,宋代著名儒学家孔穗先认为,此书记载的是子思宣布讲解宪问书的内容。

《宪问下》全文共五千多字,是一部介绍子思和伯玉之间辩论的著作,凝练和精彩。

本文对《论语宪问篇》原文及其翻译进行深入分析:一、《论语宪问篇》原文《论语宪问篇》原文为“子曰:‘宪,审而不诛;听,闻而不蔽。

允辩与仪,远于施诸礼仪,则孰若忠慈?’”,该原文的意思是:子思说:“宪,审查而不乱治;听取,听取而不盲目拒绝。

宽恕辩解,远胜于封礼仪式实施,何者比得上忠诚和慈爱呢?”二、《论语宪问篇》翻译《论语宪问篇》的翻译为“Confucius said,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without punishment; listening should be done without obstruction. Forgiveness and acceptance instead of formality; Who can compare to loyalty and love?”,翻译的意思是:孔子说:“考察应当而不必以惩罚;聆听应当而不必以阻挠手段。

宽恕而不必以内外形式;谁又能与忠诚与爱相比?”三、综观《论语宪问篇》从《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强调要求政府官员和领导人要忠诚而且有公正的心,宽恕民众,审慎听取他们的建议,以及要结束中央官僚主义等新武器,实现以公平和公正对待人民的政治理念。

《论语宪问篇》以其新颖的思想引发了许多儒家学派和读者们的广泛思考。

其实,无论从思想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论语宪问篇》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论语 宪问篇 译文

论语 宪问篇  译文

论语宪问篇译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5』南宫□问於孔子曰:「羿善射,□□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9』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12』子路问「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3』子问「公叔文子」於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後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後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後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後於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篇解读

论语~宪问篇解读

第一节,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向孔子请教,有哪些事情是可耻的。

孔子说:“邦国行政有道的时候,你为朝廷做事领俸禄;而邦国无道、胡作非为了,你还为它效力得俸禄,这是丢人的。

”又问:“好胜好斗、自吹自擂、刻薄怨毒、贪婪纵欲,这四方面的毛病改掉了,可以算是仁了吧?”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能不能算是仁,我就不敢说了。

”第二节,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说:“身为士而只知道贪恋自家,守在家里,那就算不上一个士了。

”第三节,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un。

” 孔子说:“邦国有道,说话正直端方,做事正直端方;邦国无道,做事仍然要正直端方,说话则要低调克己。

”第四节,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必定会有美好的言论,言论美好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

讲仁爱的人必定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都有仁爱之心。

”第五节,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 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j ì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南宫适向孔子请教说:“羿精于射箭,奡精通水战,但两人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j ì二人亲自耕田引领务农,而拥有了天下。

您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孔子没有作答。

等南宫适走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是真的崇尚德行啊!”第六节,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仁的要求的,这样的人是有的;小人而做到仁德的,那是没见过的。

”第七节,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让他辛辛苦苦吗?为一个人诚恳着想,能不谆zh ūn谆教导他吗?”第八节,子曰:“为命,裨b ì谌ch 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r ùn 色之。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宪问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宪问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4.1 宪问耻①。

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③?”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①宪:原宪,孔子的学生。

②谷:做官者的俸禄,此处指做官。

③伐:自夸。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

孔子说:“政治清明,领薪水做官;政治不清明,做官,就是耻辱。

”“好胜、自夸、怨恨、贪欲没有了,可以是仁吧?”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若说是仁,那我不知道。

”这章讨论了什么是耻,什么是仁?孔子引以为耻的就是那种左右逢源,见风使舵,贪财好利而缺乏原则的人。

而对于“仁”,仅仅去掉“好胜”、“自夸”、“怨恨”、“贪欲”四种行为还不够,尽管一个人去除这四种行为已经很难了,但还说不上是真正的“仁”。

可见“仁”在孔子心目中乃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标准。

《左传》记载了公子重耳的流亡故事,说他在齐国安居下来,论语宪问有妻妾,有家财,便不思复国了。

他的老婆姜氏便对他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故事的意义与本章相同。

晋文公享受着荣华富贵,美人相拥,而全然忘记了他的复国大业,将一行跟随他征战的随从忘之脑后,此时的晋文公真的是被短暂的安乐冲昏了头脑。

所以姜氏以自杀的行为劝重耳男儿当有抱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只是留恋安逸而失去了远大的志向,那么就算读了万卷书,也不见得能做出什么光辉的业绩。

孔子说:“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言语谨慎。

”这也就是乱世之中保命安身之意,与道家相同。

可见孔子虽然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却不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赤膊上阵,蛮干一场。

人在年轻的时候多不能懂得这个道理,以为这就是软弱、怯懦,而不知那种一时逞强的“刚强”之人,常常是不会持久的。

学会“审时度势”,也并非坏事。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然有好言语;有好言语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素说《论语》:宪问篇(三)

素说《论语》:宪问篇(三)

素说《论语》:宪问篇(三)01原文宪问第十四14.0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02释解老师说:“出仕行政的君子必定会始终以行仁从善为目标。

在国家政治清明有道之时,应当准确理解把握顺乎仁德道义的上级政令,将政令不偏不倚、中正迅速地传达于下,告之于民,同时顺乎仁德道义的中正不偏不倚地落实于自己的行动之中,让民众富强安定,让礼义仁德通达于天下;在国家政治黑暗无道之时,应当不偏不倚、谨慎中正地从善于仁德道义,让'仁之为人’贯穿于自己的行政纲要之中,同时对不合乎仁德道义的政令有所回避和隐匿而保留,顺道而为地给民众以安定,使仁德道义能够不受伤害。

”03释字危《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从厃,自卪止之。

凡危之属皆从危。

鱼为切。

《广韵》:危:疾也,隤也,不正也,不安也。

鱼为切。

林义光《文源》认为汉字“危”字形,“厂上、厂下皆危地,象人在厂上在厂下形。

”戴侗《六书故》以为为厃即危字。

卩,古节字,有节止勿使太过之意,人在岩高处,善自戒惧而节止之为危,其本义作在高而惧解,乃高险可惧之意。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厃:“厃字孳乳为危,戴侗《六书故》谓厃即危字。

《说文》厃作厃,并谓:'厃,仰也,从人在厂上。

一曰,屋梠也,秦谓之桷,齐谓之厃。

’按许氏据已讹之小篆分为两说,均误。

其实,厃字本象攲(俗作欹)器之形。

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杨注:'欹器,倾欹易覆之器。

宥与右同。

言人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说苑》作坐右。

或曰,宥与侑同,劝也。

文子曰,三王五帝有劝戒之器,名侑卮。

注云,欹器也。

’《说文》:'攲,持去也,从支奇声。

’段注以攲为㩻之借字,并谓:'此攲当作㩻,危部曰,㩻,㩻䧢也。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篇11、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向孔子请教什么是耻辱。

孔子说:“国家上轨道,才可以做官,领俸禄;国家不上轨道而做官领俸禄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四种毛病都能免除,可以算是行仁吗?”孔子说:“可以算是困难的事,至于是否行仁,我还不能确定。

”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上轨道,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不上轨道,行为正直,言语要谦虚谨慎。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话,说出有价值的话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行仁的人一定有勇气,勇敢的人却不一定行仁。

”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译文: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都亲自下地耕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出去以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多么尊重道德!”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择善固执的例子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小人会择善固执的。

”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译文:孔子说:“爱护一个人能不让他劳苦吗?真诚对待他能不给他规劝吗?”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宪问文言文翻译

宪问文言文翻译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曰:“君子不器,何也?”曰:“器者,各得其宜,而用之有节,故能久而不弊。

君子之道,以道用之,不以器害道。

故曰:‘君子不器。

’”子贡曰:“然则君子之学,宜何如?”曰:“君子之学,宜广博而深微,宜以礼乐修身,宜以诗书明理,宜以春秋明法,宜以易经明道。

广博而深微,所以成其德也;以礼乐修身,所以养其性也;以诗书明理,所以正其心也;以春秋明法,所以齐其行也;以易经明道,所以达其志也。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志,何如?”曰:“君子之志,以道自任,以德自守,以仁自厚,以礼自庄,以智自明,以信自诚。

自任以道,则能不挠不屈;自守以德,则能不骄不躁;自厚以仁,则能不暴不怨;自庄以礼,则能不傲不慢;自明以智,则能不蔽不昧;自诚以信,则能不欺不诈。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行事,何如?”曰:“君子之行事,以礼为本,以仁为用,以义为行,以智为谋,以信为守。

本于礼,则不乱;用乎仁,则不暴;行乎义,则不悖;谋乎智,则不困;守乎信,则不疑。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交际,何如?”曰:“君子之交际,以礼为先,以仁为重,以义为度,以智为明,以信为实。

先以礼,则不失敬;重以仁,则不失慈;度以义,则不失正;明以智,则不失明;实以信,则不失诚。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立身,何如?”曰:“君子之立身,以道为则,以德为范,以仁为体,以礼为表,以智为用,以信为基。

则于道,则不迷;范于德,则不悖;体于仁,则不怨;表于礼,则不傲;用乎智,则不蔽;基于信,则不欺。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居家,何如?”曰:“君子之居家,以孝为先,以悌为重,以忠为行,以信为守,以礼为度,以智为明,以仁为体。

先以孝,则不悖;重以悌,则不傲;行以忠,则不怨;守以信,则不欺;度以礼,则不乱;明以智,则不蔽;体以仁,则不怨。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修身,何如?”曰:“君子之修身,以道为则,以德为范,以仁为体,以礼为表,以智为用,以信为基。

则于道,则不迷;范于德,则不悖;体于仁,则不怨;表于礼,则不傲;用乎智,则不蔽;基于信,则不欺。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

《论语》宪问篇第⼗四:时然后⾔,乐然后笑,义然后取【原⽂】14.13 ⼦问公叔⽂⼦于公明贾⽈:“信乎?夫⼦不⾔,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以告者过也。

夫⼦时然后⾔,⼈不厌其⾔;乐然后笑,⼈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不厌其取。

”⼦⽈:“其然?岂其然乎?”孔⼦向公明贾问到公叔⽂⼦,说:“是真的吗?他⽼先⽣不⾔语、不笑、不取钱财?”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说错了。

他⽼⼈家是到该说话时再说话,别⼈不讨厌他的话;⾼兴了才笑,别⼈不厌烦他的笑;应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不厌恶他的取。

”孔⼦说道:“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注释】公叔⽂⼦:卫国的⼤夫。

公明贾.卫国⼈,姓公明,名贾。

以:此。

【解读】恰到好处在这⾥,孔⼦通过和公明贾讨论公叔⽂⼦的处世之道,提出了凡事都要恰到好处的观点。

据公明贾所说,公叔⽂⼦很了不起,他能做到“时然后⾔”、“乐然后笑”、“义然后取”,⽤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该说话的时候就说话,⼼⾥感到快乐的时候就笑,付出之后才收取⾃⼰应得的⼀份。

也就是说,不论说话做事,公叔⽂⼦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因⽽所有的⼈都对其“不厌”。

他这样做,不仅为赢得了好声名,还赢得了好⼈缘。

恰到好处,其本质是⼀种中庸思想。

所谓中庸,是对⼀切事物不偏不倚地对待,并加以包容、合理地利⽤。

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之中,⽆论它的本质是什么,都含有⼀定的必然性意义,我们对此必须有所察觉,有所领悟,对其进⾏恰如其分地选择,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做出适宜的⾏动。

在具体的运⽤过程中,则是指注重适度原则,不偏不倚,⽆过⽆不及,不厚此薄彼,在微妙的关系空间中寻求⼀种包含⼤智慧的平衡。

中庸思想之所以历来为⼈所认同和称道,其原因正在于此。

从本章的的讨论来看,公叔⽂⼦的中庸之道主要体现在对时机的把握上。

“时然后⾔”、“乐然后笑”、“义然后取”,讲的都是有关时机的选择。

其中,头⼀条讲的是说话时机的选择。

说话是我们与⼈交流的最主要⽅式,对说话艺术的把握,某种程度上能决定我们的成败。

一起学《论语》14.6宪问篇——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一起学《论语》14.6宪问篇——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一起学《论语》14.6宪问篇——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一起学《论语》14.6宪问篇——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原文】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白话】南宫适向孔子请教说:“羿善于射箭,奡能荡灭敌军的战船,但最后都不得好死。

大禹、后稷亲自耕地稼穑,却都得有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了出去,孔子说:“君子啊这个人,崇尚德行啊这个人!”【释词】南宫适:即孔子弟子南容。

适,也可以写作“括”。

又名縚。

南宫,氏也。

羿:古代有穷国之君,善射。

按:羿取代夏后相,篡位自立,最终被其臣寒浞(zhuó)篡位,杀而代之,所以说“不得其死”。

奡:即“浇”,寒浞之子,多力,后被复国的夏后少康杀死。

《竹书纪年》:“浇伐斟鄩(xún),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

”荡舟即覆舟,谓浇力大能荡覆敌舟。

王夫之:“荡舟谓乘舟水战,以荡除人之舟。

或云即‘荡阵’。

”俱不得其死然:俱,都。

不得其死,不能善终。

然,犹“焉”字。

禹稷躬稼:大禹治水,后稷教稼,有大功于天下后世,禹及身而有天下,稷之后为周,亦有天下。

按:稷后十五世,至文王受命,武王诛纣,是及后世亦有天下也。

马融:“禹尽力于沟洫,稷播百谷,故曰躬稼。

”君子:君子之人。

孔安国:“贱不义而贵有德,故曰君子。

”若人:这个人。

尚德:崇尚德行。

【先贤精义】檗山黄氏曰:羿奡以力而亡,禹稷以德而兴。

凌鸣喈(jiē)曰:适疾时君好力战,不修民事而问。

张栻曰:方是时,天下以力相高,而不知贵德。

南宫适之言,谓强力不可恃,而德之为尊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贱不义而贵有德也。

(羿、奡)此二子者,皆不得其寿终而死焉。

禹尽力于沟洫,洪水既除,烝民乃粒;稷,后稷也,名弃,周之始祖,播种百谷,皆以身亲稼穑,故曰禹稷躬稼也。

禹受舜禅;稷及后世,至文武皆王天下,故曰而有天下也。

适意欲以禹稷比孔子,孔子谦,故不答也。

论语章节翻译-宪问篇

论语章节翻译-宪问篇

论语章节翻译-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谈论为政之人,退隐之士,以及为政之德。

【原文】14.1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向老师问什么是耻辱。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腐败,还当官拿俸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抱怨、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说是仁者吧?'孔子说:'这种人可以说难能可贵了,但是否算做仁,我就不知道了。

' 【解读】克,过分好胜;伐,急功近利,自我夸耀;怨,牢骚抱怨;欲,私欲过强。

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探讨了克伐怨欲与仁的关系。

【原文】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作为士如果怀恋安逸的生活,就称不上是士了。

'【解读】孔子意在告诉他的学生和后人,不可以贪图安逸、满足安逸,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原文】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和行为都可以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保持正直但言语要谨慎谦虚。

'【解读】不止是国家大环境,生活在任何的圈子里都应该这样。

有道的环境,可以有啥说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道的环境就不可以这样,说话就要格外小心谨慎,但行为可以直来直去。

【原文】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思想,有思想的人未必都有德。

仁者必然勇敢,勇敢的人未必具有仁。

'【解读】很多人都认为'言'是指话语,我以为'言'可以理解为'思想'更为贴切。

《论语》宪问2

《论语》宪问2

《论语》——宪问第十四
【相关人物】
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 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 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 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 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 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 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 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 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 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 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 天子赏赐。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 易牙、竖貂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 宪(前515~?),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 七十二贤人之一,今仲村镇南屯人。原宪出身贫寒,个 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 鲁司 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 推辞不要。 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 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 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 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子贡问: “夫子岂 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 而不 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 后非常羞愧地走了。 唐朝人吴筠有《咏原宪子》诗: “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 晏如,弦歌乐天 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 盛。”原宪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从祀孔子于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之东庑内。其故里因靠近南武阳城,南武 阳城亦名原宪城。城北武山擂鼓台,传为原宪墓。
《论语》——宪问第十四
【译文】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 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论语《宪问篇》全文

论语《宪问篇》全文

论语:《宪问篇》全文【导语】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论语》-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

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

”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

”又问子西。

孔子说:“和子产一样都是惠人”又问管仲。

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

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

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

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他死后)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

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

”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

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

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

”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

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

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

”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

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

”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

”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

(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

”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