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刘备都得了,为什么没得天下

合集下载

刘备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刘备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最 后 ,曹 刘实 力对 比悬 殊 。曹操 因手下 拥有
的法正等极少部分人之外 ,刘备并没有及时委 以
重 任 ,随 着荆 州人 士 的相 继 离 去 ,造 成 了人才 的
诸多谋士,“ 挟天子 以令诸侯” ,方可灭 吕布、困
死 袁术 、击 败袁 绍 、西 破马腾 , 拥 有 广大地 域 。 东 汉 时期共 有 十三 州 ,曹魏 处 于劣 势 ,再加 上 与孙
刘备 自 称是西汉皇族的后代 ,以一织席贩履
之徒 ,割据西川 、 独成帝业 ,成功之处 自不必说。 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刘备 的失误之处 。 这些失误 ,一定程度上使得他 “ 匡扶汉室”
的志 向难 以实现 。 负 气伐 吴导 致蜀 弱
您的继任者构成极大的威胁。 ” 刘备又派人到荆州守将关羽处争取意见 ,关
刘备在夺得益州之后 ,西川的北大 门——汉 中当政者是较为暗弱的张鲁 ,刘备没有及时去攻 取此地 ,而是不顾 “ 联吴抗曹”的大局 ,几乎集 中所有兵力准备与孙权争夺荆州,造成 了孙刘联
在夷陵大败的刘备病逝于 白帝城 ,将皇位传
给了 “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诸葛亮竭尽全 力整顿朝政 、北伐 中原 ,但刘禅昏庸无能 ,一味
享乐,听信谗言。诸葛亮四出祁山,取得 了重大
胜 利 ,不 出半 月 ,三 军将 士 即可 打过 渭水 ,收复
合抗曹的局面出现 巨大裂痕 , 曹操趁机夺取汉 中,
益州 “ 一 日十惊 ” 的恶 果 。
长安 ,而刘禅却听信了李严令诸葛亮班师 回朝 的
谗 言 ,葬送 了刘 备 “ 匡扶 汉 室” 的遗愿 。
章士钊致毛泽 东函同时,还写信给刘 少 奇,劝刘少奇认错 ,内中写道 : 姑 不论是 非虚 实如何 ,而公应执持百 鸟

三国四则童谣,一则预言刘协为帝,一则断定刘备入蜀

三国四则童谣,一则预言刘协为帝,一则断定刘备入蜀

三国四则童谣,一则预言刘协为帝,一则断定刘备入蜀童谣,顾名思义是儿童传唱的歌谣,然而在古代童谣却含有政治意味,古人以为童谣能预示世运或人事变迁,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的童谣,比较出名的有四则。

一、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千乘万骑走北邙,是说东汉末年,何进打算杀尽宦官,于是引进四方英雄,谁知谋之不密,宦官先发制人杀死何进,并挟制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到北邙山下。

帝非帝,王非王,意思是皇帝不是皇帝,藩王不是藩王,是说汉少帝和陈留王二人被救回朝不久,汉少帝被董卓所废,陈留王登基是为汉献帝。

二、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董卓的谋士李儒对这个童谣的解释是:“西头一个汉”,是指汉高祖刘邦定都于西部的长安,传了十二个皇帝;“东头一个汉”,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东部的洛阳,又传了十二个皇帝。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现在只有重新迁都于长安,才能平安无事。

当时,十七路诸侯起兵勤王讨伐董卓,董卓派吕布带兵镇压,却被打败,于是李儒借童谣劝董卓迁都以避其锋芒。

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上面一个“草”字头,中间一个“千”字,最下面是“里”字,三个叠在一起,也就是一个“董”字;“十日卜”,上面一个“卜”,中间一个“日“,下面一个“十”,三个合为一字,也就是“卓”字,合起来就是董卓一定会死,预言了董卓的死亡。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听到此童谣歌声悲伤,就问李肃童谣的意思,李肃早已和吕布折箭为誓除掉董卓,定下了假借天子有诏禅位于董卓,骗他离开郿坞以便杀死他的计策,就骗他说是“刘氏灭,董氏兴”。

第二天,董卓高兴上朝,在朝堂之上被吕布用戟刺死。

四、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

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此童谣预言了刘备入蜀为主,“凤雏”庞统和“卧龙”诸葛亮伴随着刘备来到了蜀中,为开创蜀汉而奋斗,但是刚进行到一半,庞统便在落凤坡上死去。

刘备有卧龙凤雏,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刘备有卧龙凤雏,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刘备有卧龙凤雏,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本文导读:要说《三国演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三方势力的斗争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更包括一些斗智斗勇,权谋和策略,也是让后世人从中学到了不少智慧,说起三国的谋士中,肯定要数诸葛亮最为出名,毕竟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
想当年刘备刚刚建立蜀国的时候,虽说那个时候蜀国势力单薄,但好在关羽和张飞这两个拜把子兄弟帮忙,才有了早期的基础,而除了虎将之外,还有诸葛亮在旁指引,根据诸葛亮的计策刘备一举拿下了荆州,成为一方势力,这个时
候就有很多人来投靠刘备,这个时候就有凤雏现身庞统,要知道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凤雏就是庞统,而卧龙就是诸葛亮,而刘备居然两者简直,实在是太可怕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庞统英年早逝,而蜀国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被魏国灭掉了,而且蜀国在三国后期国力一直都是被其他两国碾压,而且全靠诸葛亮一人主持大局,最后活活累死,实在是让人惋惜!
其实刘备除了卧龙凤雏两大谋士之外,刘备账下还有两名特别有能力的谋士,分别是刘巴和法正,他们一个让社会秩序得到了保证,给百姓的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另一个人的谋略堪比卧龙凤雏两人,可以说一点都不输给卧龙凤雏,
特别是法正,三国中期刘备北伐的头号功臣,最为著名的定军山之战就是法正的计策!
但事情坏就坏在,他们两个都是英年早逝,如果这两人不死,在蜀国后期刘巴就可以保证后方安然无恙,而法正可以辅助诸葛亮北伐,帮助诸葛亮分忧,这样下来,结局还真的不好说了呢!。

历史趣谈凤雏先生庞统来投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历史趣谈凤雏先生庞统来投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凤雏先生庞统来投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导语:《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

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

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长的太丑,而这个原因,在面见孙权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

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的品评人物的风气来说了。

东汉以来,品评人物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容止”,一个是“精神”,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见,内在美没有三五个月谁又能知道呢。

像诸葛亮第一眼就让刘备动心?“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在刘备眼中,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

像东吴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于是吴人才会称呼周瑜为“美周郎”嘛。

可以说,汉末魏晋以来,但凡官员,长相都至少是平头正脸,这是品评人物,甚至是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原则。

于是,长相丑陋,朝天鼻,黑面孔的庞统,不受欢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孙权毕竟是一位有英雄气质的君主,不会完全因为长相
生活常识分享。

刘备人物评价

刘备人物评价

刘备人物评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刘备评价就是这段话刘备就是所谓的领袖,指导方向的。

首先他对诸葛亮说,我要光复汉室,他对天下人说,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样天下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刘皇叔。

然后他广招能人,文的方面,先有徐庶,未设几谋被曹操赚去,身在曹营心在汉。

后经水镜先生指引,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有这一人就相当厉害了,他又得到了庞统,虽然开始误会,但后来得到重用,终因凤雏与卧龙抢功而死于落凤坡,也与他赐给的迪卢马有关,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命中注定。

武的方面,首先得到关张三将,并与其结为生死之交,以致于关羽降汉不降曹,过关斩将来寻。

再有就是赵云,本在公孙赞处,老给厚恩,终来投奔,在长板坡七进七出,几救阿斗,都是其功。

黄忠,本不想投降,都是他与诸葛亮几番求见,总得给面吧,老将不让少年,几立奇功,还常玩命,让小辈去搭救。

马超就更不用说了,刘备的手下,文有卧龙姜维,外加凤雏徐庶等,武有数上名的上将十余名,这么大的人才库,他再不赢,只能说天意了。

同时,广结民心,宁愿被追兵追杀也不愿丢了百姓,假装不图刘璋的地最终还是图了,摔孩子以示对大将好,与东吴联合最后把土地全占了。

包括后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是为了收取民心,多次战斗,费尽钱财,民不聊生,他还要称帝,假装让诸葛亮弄一出,还说陷自己于不义,纯是装吧,你不想称就别称呀,终于当上皇帝了,谁的话都不听了,给二弟报仇,当然确实有感情的成份,最终不还是做给天下看吗,当初你若又那心,怎么听诸葛的话让东吴与关羽结仇呢,你说是你二弟重要还是一个荆州重要,你都有那么多城了。

阴险是我对他的评价,因为致吕布死一节能看得出,当初吕布对他够意思吧,他却怕曹操得吕布而害他。

包括占得益州,还让刘璋感激,这绝对不是君子之为人。

手下的一帮人,也都是被洗脑的,关羽是一个死脑瓜骨,张飞是个酒鬼加二虎,赵云是个木偶,黄忠是个傻子,马超更是不知为谁拼命的主,只有一个魏延识务,还被结交的一个替死诸葛卖命的马贷给杀了。

卧龙凤雏 卧龙凤雏

卧龙凤雏    卧龙凤雏

卧龙篇之独具慧眼
诸葛亮独具慧眼选择实力最为弱小的刘备而不选择孙权、曹 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1、刘备始终坚持光复汉室的理想在全国赢得了相当一批支持者, 这与诸葛亮的个人观值观相吻合。 2、刘备品性坚韧顽强,适合与任何强大的敌人对抗。 3、刘备带人宽厚谦和,团队凝聚力超强。 4、刘备具备名正言顺的“大统”的资格。
6、以信为本:信,是诸葛亮 活动的基本原则。在社交中,谁 愿与无信人打交道?这是公关比 须遵循的信条。
卧龙篇之一生功绩
面中 偏能用火攻。 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西拒,
心五
只丈
为 酬 三 顾 。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凤雏简介
庞统(179年-214年), 字士元,东汉末年襄阳郡 (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 州区)人。名士庞德公称其 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汉 末齐名。本为东汉末年群雄 孙权名将周瑜的郡功曹,后 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历任 耒阳令、治中从事,官至军 师中郎将。死后追赐关内侯, 追谥为靖侯。
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 管理范围大,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 如此,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三,阴阳差。庞统仅善阳谋,诸葛 亮亮则兼善阴谋,专注阳谋者往往忠 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所以诸葛 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庞统。
卧龙凤雏之终极PK
此外, 在赤壁之战前夕时,曹孙两大集团都已人才济济, 颇具规模,诸葛亮若是此时去投奔最多也只是一个“中层管理人 员”而刘备当时主要由一些武将构成,高级参谋人才奇缺,完全 有可能破格提拔进入最高领导层。
卧龙篇之面试达人
一、名人推荐。虽未与主考官谋面,诸葛亮已利用舆 论的力量,起到了先发制人的作用。

《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简短i

《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简短i

《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简短i1.三国演义里一个简短的故事三顾茅庐名士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得天下!”,其中“凤雏”指庞统,而“卧龙”是诸葛亮。

刘备为得天下,去请人称诸葛亮出山辅佐,怎奈初次拜访即吃了闭门羹。

张飞劝大哥回去,刘备却不愿就此罢手,于是先后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有一次是在雪地里站了好久,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随请刘备入内,两人商谈天下形势。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提出来三分天下的宏伟目标;刘备深感孔明智慧渊博,故诚拜诸葛亮为军事,共闯天下。

这也成就了蜀汉、东吴与曹魏的三足鼎立之势,大业已成。

2.三国演义里面最简短的一个故事,不超过80字例一:“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的有名的智谋故事。

当时,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除去诸葛亮。

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便可完成任务。

之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从而骗得曹军乱箭齐发,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天明后清点草船上的箭,总数已超十万支。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充分体现了诺言宾聪明才智。

(见《三国演义》第46回)例二:“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有名的智谋故事。

诸葛亮失街亭后,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武将,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故意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洒水扫街,自己则鹤氅纶巾,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见了这种气势,疑惑不已,惧有伏兵,便退兵而去。

“空城计”巧用心理战术,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见《三国演义》第95回)例三:“反间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

而当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醋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

汉末三国四大能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

汉末三国四大能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

汉末三国四大能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卧龙凤雏幼麟冢虎是指汉末三国的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等人。

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姜维,号幼麟;司马懿,号冢虎。

四大能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与刘备隆中决策,赤壁之战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协助刘备建立蜀汉,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刘备撤退至永安。

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

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

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曹魏,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

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蜀军粮尽退军。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

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水镜先生(也就是司马徽)说过:“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但是他还说了下一句,下一句是什么呢?为什么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两人都没有得到天下呢?先看看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三国,我个人认为有一下三点:一、首先说说大的地理环境。

曹、孙、刘三足鼎立的时候,曹操是占得了中原大部分地区的,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啊,中原当时无论是经济、人口和文化,都是非常强的,这就为曹操源源不断的提供的兵和钱;孙权是占尽江东,这也是富饶之地,能人众多,这也是为什么吴国是最后被灭的原因;而刘备占领的是巴蜀之地,虽然有成都平原,但相对曹、吴来说,还是弱了点。

同时蜀国对曹有秦岭这个天然屏障,对吴又失去了荆州这个重要的经济战略重地,这就使得蜀国像一只被困住的猛兽,想出来,难!二、在来说说人才问题。

曹、吴都是人才济济。

曹营:文臣一等一的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武将有曹氏一族、夏侯一族、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典韦许褚等等,人才就没断过层。

吴营:文有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形成的人才梯队交替承接,武有太史慈、甘宁、程普、黄盖、韩当、周泰、凌统等等,死完一批又出一批。

而蜀国呢,前期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武有五虎上将,这也是刘备能与曹、吴三足鼎立的根本了,但后期人才断层了。

庞统帮助刘备夺取西川时就牺牲了,实在可惜,法正也死的太早,以致夷陵之败后,诸葛亮感叹到:“要是法正还在世,他定能劝说主公别去讨伐江东!”,也就是文臣只剩一个诸葛亮了,武将更是少的可怜,五虎将后,除了一个魏延,几乎没什么名将了,而后期诸葛亮又只培养了一个姜维,独木难支啊!三、再说说领导人的问题。

曹操是三个人中最厉害的一个人了,不管是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都甩其他两个人几条街。

不说其他,单说用人这块,曹操虽然存在奸诈,但实惠,你只要是个人才,他一定会给你相应的酬劳;孙权用人贵在真诚,是真心实意的待部下。

历史趣谈:刘备既得诸葛亮又得庞统为何没有得天下?

历史趣谈:刘备既得诸葛亮又得庞统为何没有得天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备既得诸葛亮又得庞统为何没有得天下?
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历经混战,天下初具三股势力,北有曹操、东南有孙权、西南有刘备,当年,刘备得徐庶,大败曹操,曹操看上徐庶,用徐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历经混战,天下初具三股势力,北有曹操、东南有孙权、西南有刘备,当年,刘备得徐庶,大败曹操,曹操看上徐庶,用徐庶的孝心骗徐庶投曹。

徐庶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两人,一人是卧龙诸葛亮、一人是凤雏庞统,并告诉刘备,此二人得一人者得天下。

后来,刘备用尽心思,将诸葛亮和庞统都收为门下,为他所用,希望恢复汉室,一统天下。

然而,刘备后来并没有得到天下,却是为何?笔者分析了一下,得出以下原因:
第一,刘备自己能力太弱。

相比曹操、孙权,刘备可谓既无雄霸天下雄才大略、又无独挡一面的高超武艺、更无合理使用人才的本领,只会安抚下属、四面讨好、玩弄权术。

如果不是自称为刘氏后代,肯定无人响应并拥护他,他确实是个平庸之辈,相比曹操、孙权,才能相距甚远。

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曹操实行“屯田制”等富民政策;孙权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而纵观刘备,没有实行过有效发展本地经济的政策。

如果不是诸葛亮等手下竭尽全能,耗尽心血,刘备这股势力早就被灭亡了。

更何况刘备之子刘蝉更加无能,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更无力得天下。

第二、刘备的势力确实太弱,相比曹操、孙权,兵力先天不足,当曹操、孙权拥有自己的地盘时,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只能借用刘璋地盘为生,当曹操攻打过来时,只求和孙权联合,共同抗曹,而且将军不多,每次战争,总只有那么几个将军可用(就是所谓的五虎
生活常识分享。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典故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典故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典故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

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两擅长的领域有不同。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

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

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比不上郭嘉,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比不上郭嘉。

但是其外交和治国方面的才华确实很厉害。

易中天老师也说过在三国中只有诸葛亮的城府才是真正的城府,比如司马徽的评价说,凤雏卧龙只要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凡品,他的才华已世人皆知。

对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也无从证实,都是大家的一些猜想罢了,其实不用纠结这个问题。

这两人都是当时的人才,郭嘉有鬼才之称,诸葛亮有卧龙的称号。

他两各有千秋,如果非要选的话我还是觉得郭嘉略胜一筹,毕竟他是曹操都言听计从的人。

郭嘉墓地在哪里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集团的重要谋士,也是曹操谋士集团中的翘楚,他的才能非常卓著,深得曹操的喜欢。

而郭嘉也非常了不起,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和袁术两大武装集团,也打败了吕布的武装。

但是郭嘉身体不太好,又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所以一直身体不好,又加上长时间的劳苦,最终还是病倒了,最终因病而死。

曹操对于郭嘉的英年早逝非常惋惜,并对郭嘉的家人加以抚恤。

那么郭嘉去世以后到底葬在了哪里呢?对于郭嘉的墓到底在哪里,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许昌市的襄城县,一种是在河北的保定市易县。

而在河南许昌市襄城县是现在的主流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

卧龙凤雏刘备兼得为何不能安天下,深度分析

卧龙凤雏刘备兼得为何不能安天下,深度分析

卧龙凤雏刘备兼得为何不能安天下,深度分析卧龙凤雏刘备兼得为何不能安天下,深度分析水镜先生给刘备说过,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即诸葛亮,凤雏即庞统。

当时刘备带着赵云去荆州,刘表的舅子蔡瑁等就想解决了刘备,席间有人把这个机密情节偷偷告诉刘备,就借更衣逃出,骑着的卢马,越过檀溪,没想接触的高人司马徽——水镜先生,先生给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和庞统。

但是这个水镜先生故弄玄虚,神神秘秘不肯道出真相,最终,两个能人相继成为刘备的股肱之臣。

庞统也是当世奇才,为彻底打败曹操,在赤壁巧使连环计,第一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后来正式投靠刘备,因庞统长相不好看,有些不喜欢,只给他派了给耒阳县令,庞统便整天睡觉,县事尽废,刘备派张飞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的身份督察,庞统口中发落,笔下批判,不到半天积案处理完毕,刘备终究认识了庞统这个大才。

庞统这么厉害的人,也有厉害朋友,徐庶就是一个,徐庶初次的表现,是策划了火烧新野,把曹军一把火,烧的星离雨散,刘备佩服的不得了,想把他留下来,徐庶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他可以辅佐你打天下,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刘备不相信,他问这个诸葛亮和你比如何?徐庶说:人家好比天边之皓月,我仅仅是个萤火虫而已。

于是有了千古流传的三顾茅庐故事。

著名的《隆中对》就是这个时候发表的,诸葛孔明精辟的分析了天下局势,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历史证明了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英明正确。

诸葛亮的军事天才这里不在赘述,从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到火烧赤壁,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诸葛亮如此高明,庞统那么智慧,为什么最终的结局,一度强盛的蜀国就那么轻易的被打败,留下千古遗恨呢?首先是刘备集团的用人制度,刘备个人以关张赵马黄五虎为上将,关闭人才的大门,致使能征贯战之将随着关羽的夜走麦城,张飞遇害,桃园三结义的解体,主体军事将领日益减少,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事情。

无休止的对外用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七擒孟获等等,从战术讲,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是可行的,但极大的削弱了蜀国的国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没有达到设想。

《新三国》影评

《新三国》影评

影评《新三国》《新三国》是按罗贯中所著的名著《三国演义》所拍成的。

看了《新三国》让我明白了不少,颇有感慨。

为何导致三国时期的出现?影片开篇便告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在爆发后的第八个月,即告平息,但积重难返的大汉王朝却并没有重获生机。

公元189年,14岁的汉少帝刘辨继位,执掌外戚势力的大将军何进为了彻底剿除宦官势力听信袁绍的意见,密令董卓统军进京。

三国,这个长达一百多年混乱纷争的时代,就这样拉开的序幕。

”由此可见,导致混乱三国时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大汉腐朽。

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黄巾起义,其本质是农民起义。

试想假如大汉王朝不腐朽,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太平,农民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起义吗?谁不想安安心心过好日子啊!不难看出,定是有压迫农民、使其不得不起义的原因,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三国中曹操给了一个最为精准的诠释——饿殍遍地、虎狼横行、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很显然,主要原因就是民不聊生。

试想,活都没法活下去了,还会遵守什么法律,还会行使什么道德吗?甚至都易子而食了。

如果国家不腐朽,发放足够的赈灾粮,何至于此呢?其二是幼主继位。

纵观古今,不少王朝的祸乱,与幼主继位有关。

因为幼主,没威望、没能力、没实权,也不可能有实权。

而此时,国家大权往往都在国家大臣或者太后手中。

这时的皇帝,往往都是一个摆设。

而国家大权一旦落在不安好心的贼人手中,就难免造成社会动荡。

其三是决策失误。

由于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威望颇高,导致何进采纳了他的建议,密令董卓进京。

然而,威望颇高的袁绍却是中看不中用,没有远见卓识。

虽彻底剿除了宦官的势力,却引虎驱狼,其结果比原来更糟,对国家的影响比原来更大。

三国初期,汉庭虽败犹存。

董卓依靠西凉军骁勇善战,掌握大汉政权,却为何惨死义子戟下?死于义子戟下的“尚父”被张飞称为“三性家奴”的吕布是自号“尚父”董卓的义子。

董卓的义子吕布被诸位诸侯成为董卓麾下的第一员战将。

【关于三国刘备的故事】关于三国刘备的故事

【关于三国刘备的故事】关于三国刘备的故事

【关于三国刘备的故事】关于三国刘备的故事刘皇叔一生奔波流离,兢兢业业,口口声声为天下百姓着想,可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恢复汉室,到了他儿子阿斗手里,整个蜀国都被魏国干掉了。

想一想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从此生死相随,出生入死一起去打天下。

到头来却只能偏安西南一隅,壮志未酬,英雄惆怅。

大家读史读到这里,是不是也为他们哥几个觉得遗憾?按说刘备集团的实力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强悍。

以谋臣来说,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当时有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运气真是爆棚,把卧龙凤雏都收归在帐下。

可是,遗憾的是,凤雏庞统在入川作战中中箭而亡,当时才三十六岁。

想一想,如果凤雏不死,以后肯定还能大有作为。

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还没出山,就向刘备阐明了三分天下的大计。

后来更是联合孙权抵抗住曹操的凌厉攻势,从此反败为胜,帮刘备站稳脚跟。

诸葛亮作为谋臣中的顶尖人才,千百年来已经成为智慧的化身。

从武将来论。

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可是不少。

一起结拜的关羽、张飞就不用多说了吧。

关羽号称武圣人,死后被人祭拜千年。

他一生简直是忠孝节义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

不仅如此,青龙偃月刀更是使得出神入化。

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只关羽一人,就是一个神话了。

张飞虽然鲁莽了点,可是勇猛非常啊。

长坂坡一声大吼,吓得追击的曹军屁滚尿流。

在后来与魏国大将张郃的战斗中,更是勇不可挡,将张郃打得丢盔弃甲,仅剩十余人狼狈而逃。

另一员猛将就是赵子龙了。

赵子龙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长坂坡之战单骑救主了。

他一杆银枪,杀进杀出,最终找到阿斗,为蜀汉事业留下了接班人。

而且赵子龙一生基本没打什么败仗。

既不像关羽一样骄傲自大,又不像张飞一样鲁莽粗鲁。

在不少人看来,赵子龙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

老将黄忠同样不逊色。

定军山之战,黄忠突袭夏侯渊,斩杀了曹操阵营中的这员猛将。

老黄忠从此让人刮目相看。

在蜀国中后期的舞台上,他屡屡扮演重要角色。

马超就更不用说了。

他白袍银甲,帅得一塌糊涂。

历史趣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终于知道他们谁更厉害了

历史趣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终于知道他们谁更厉害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终于知道他们谁更厉害了导语: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

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

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

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

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两擅长的领域有不同。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

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

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比不上郭嘉,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比不上郭嘉。

但是其外交和治国方面的才华确实很厉害。

易中天老师也说过在三国中只有诸葛亮的城府才是真正的城府,比如司马徽的评价说,凤雏卧龙只要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凡品,他的才华已世人皆知。

对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也无从证实,都是大家的一些猜想罢了,其实不用纠结这个问题。

这两人都是当时的人才,郭嘉有鬼才之称,诸葛亮有卧龙的称号。

他两各有千秋,如果非要选的话我还是觉得郭嘉略胜一筹,毕竟他是曹操都言听计从的人。

郭嘉和诸葛亮是师兄弟诸葛亮和郭嘉。

他们两个都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大名我们就不用多说了,肯定是老少皆知的。

而郭嘉这个人可能对于历史不了解的人就不太清楚了。

生活常识分享。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下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刘备得二为什么还失败了?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下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刘备得二为什么还失败了?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下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刘备得二为什么还失败了?在《三国演义》中,皇叔刘备曾偶遇名士司马徽,两人在草堂促膝长谈,司马徽见刘备有志向却一事无成,便向刘皇叔推荐了两个人,即诸葛亮和庞统。

书中第35回记载: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问时,水镜便转移了话题,很有神秘感嘛!在书中第37回,隐士司马徽又出现了,这回他主动来拜访刘备,并向他再次推荐了卧龙诸葛亮。

可令人奇怪的是,司马徽出门时竟然仰天大笑说:“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惜哉!”说完后,飘然而去,刘备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这是司马徽在小说中的二次出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能掐会算的世外高人形象。

于是,他的这两句经典台词火了起来。

慢着,听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好像说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想必小伙伴们肯定会有以下几个疑问:第一,这句话是谁说的呀?第二,子初、孝直又是谁?第三,加上后半句合理吗?关于第一个问题,首先声明后面半句话不是司马徽说的,在书中司马徽只说了两句“经典语录”。

至于是谁说的?我也孤陋寡闻了。

再额外插一句,这两句经典语录有可能是罗贯中老师写的哦,当然司马徽精通五行八卦,是个学术奇才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子初,是刘巴的字,孝直,是法正的字,法正的知名度估计比刘巴更高点。

法正原来是刘璋的手下,后来出使刘备,便和刘备“一见钟情”了。

是他给刘璋写劝降信,帮助平定益州,是他主张攻打汉中,并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拿下汉中王后,便将法正任命为尚书令(相当于丞相),此时他的地位几乎比诸葛亮略高了。

可惜法正不久病逝了,不能跟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了,刘备哭鼻子了很久。

而刘巴是荆楚一带的名士,刘备很喜欢他,法正死后,便是刘巴接替的尚书令。

之后,刘巴基本一直陪同刘备,帮刘备起草文书等等,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可惜刘巴在公元222年去世,死于刘备之前。

三国时如果多给刘备一些人才可以统一三国吗?

三国时如果多给刘备一些人才可以统一三国吗?

襄樊之战后,刘备如果北伐,结局会如何?我们都知道刘备集团失去荆州是十分惋惜的一件事,那么我们来推翻历史来设想一下。

如果当时孙权没有偷袭荆州,关羽也打赢了襄樊之战,占领了这两个地方,那么刘备集团能否以襄樊为依托统一三国呢?关羽能拿下襄樊,那么刘备的汉中和荆州两大战区就完全打通了,而三国的微妙平衡也稍稍被打破,但是还不算大,只能说形势更加有利于刘备。

从内部联络和继续北伐的角度来说都是意义重大。

一则,刘备全据汉水,汉中和荆州的粮草兵员都可以走水运,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要从益州腹地走长江到荆州。

其实这对刘备来说依然不容易,只能说形势对于刘备来说更加乐观,是利好消息。

刘备那边平益州打了三年的仗,用刘璋的话来讲是百姓膏肌于野,之后夺取汉中又打了一年多。

尤其是为了夺取汉中成都一度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民力的使用已经到了极限,这时如果不修养生息恢复民力,还要再出兵荆州的话,矛盾集中起来一旦爆发说不定会导致民变。

另外关羽那边的战事前期还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水淹七军之后襄樊岌岌可危,给人的感觉就是旦夕可下了。

加上上庸那边还有刘封孟达,所以这个时候刘备自然不会再派援军。

之后关羽战事不利,刘封等人不帮忙,关羽凭借水军隔绝江面,仍然自保有余。

丢荆州的关键还是在于后方出事,那却是谁都想不到的变故。

诸葛亮知道吗,赵云知道吗,曹操都害怕诸葛亮,别说小小的东吴了。

灭东吴是上上策,可惜诸葛亮老化了,不想灭东吴,灭了东吴才有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不灭东吴,说白了就是东吴养的小白脸,让小白脸和曹操打,如果小白脸灭了曹操,东吴灭了小白脸。

如果小白脸被曹操打败,东吴灭了小白脸,然后自己和曹操打。

可以说,身为小白脸的诸葛亮,一直在灭曹操,因为他想让东吴一统天下,知道吗夷陵之战刘备逃到永安,孙权为什么害怕夷陵之战中蜀军开局是胜利的,孙权迫于压力求和刘备不答应,然后向北称臣孤注一掷,两军对峙后慢慢胜利像吴靠拢,其实开局胜利后要是皇叔答应求和,局面又不一样了,毕竟孙捅刀理亏在先,那会皇叔得了好处同孙权约定班师北伐,历史也就改写了。

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的意思

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的意思

《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有点难理解的话,叫“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卧龙”说的是一个很聪明很厉害的人,叫诸葛亮,大家都叫他卧龙先生。

“得其主”就是说他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主公,就是刘备。

那为什么说“未得其时”呢?比如说,诸葛亮想要帮助刘备成就一番大事业,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可是那个时候,天下的局势很复杂,到处都在打仗,有很多很强大的敌人。

就好像诸葛亮想要在一块很难种出庄稼的土地上种出很多很多的粮食。

虽然他很努力,很有本事,但是因为时机不太好,困难太多了,所以要实现目标就特别不容易。

小朋友们,这样说是不是能明白一点啦?《讲讲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的意思》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句话哟!诸葛亮呀,是个特别聪明特别厉害的人。

刘备呢,是个很好的主公,他很信任诸葛亮。

可是呢,那个时候天下乱得很。

到处都在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

诸葛亮想帮刘备让天下太平,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生活。

但是呀,就像你想在下雨天出去玩,可是雨一直不停,就没办法出去一样。

诸葛亮想做的事情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

比如说,他们的军队没有足够的粮食和武器,敌人又很强大。

虽然诸葛亮想了很多办法,可还是很难一下子就成功。

小朋友们,这就是“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的意思。

《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说一说“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很聪明很有本事。

他遇到了刘备,刘备对他可好了,很听他的话。

可是那个时候呀,情况不太好。

就好像你想在冬天种出西瓜来,很难做到。

比如说,诸葛亮想打一场胜仗,可是敌人的兵力比他们多很多,粮食也比他们充足。

再比如,有时候他们刚刚占领了一个地方,还没来得及好好发展,又有新的敌人来攻打他们。

虽然诸葛亮很努力,刘备也很支持他,但是因为时机不对,要实现理想就特别难。

小朋友们,这下能懂“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了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52回感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52回感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52回感悟#37437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52回感悟1我曾佩服过一代英雄刘备。

他虽然不是最后成功的人,但他确实是最聪明的人。

为求一贤士,他不顾兄弟劝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脱离曹操,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显出他的聪明才智,为了让赵云留在自己身边,他摔儿子以表自己对他的珍惜。

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个圣明聪颖的君主,只可惜他没有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后代。

《三国演义》是一本神奇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活起来似的——他们的人物性格太过鲜明,也太过典型。

或许《三国演义》所承载的,并不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与精髓。

我们生活中也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聪慧,关羽的义气,张飞的豪爽,周瑜的小肚鸡肠……但不管怎样,这些明快突出的性格特点也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哪一种元素都必不可少。

#37437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52回感悟2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在家读了一本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读完后,我不禁热血沸腾,我想:《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好书。

里面的人物都是文韬武略、有勇有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曹操。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有“征孙将军”张辽、“虎候”许褚、“勇冠三军”庞德,还有郭嘉、贾诩、荀攸等世代忠良辅佐,地大物博,在官渡败袁绍,用反间计大败西凉军,还甚爱文才、武将,深得民心,为天子除去了霸道的董卓,他战争数年,东征西讨,成了一名卓越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最后因头风病常犯,头痛欲裂,病死在许昌,享年六十三岁。

说起卧龙、凤雏,那可是满肚子的“墨水”。

诸葛亮足智多谋,全心全意地帮助刘备创建大业,只可惜后主刘禅听信馋言,总让诸葛亮北伐不成功,把先帝刘备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

庞德也是个旷世奇才,可是在讨伐西川时,被黄公衡用乱箭连人带马射死于落凤坡,刘备知道后痛哭不止。

真是可惜呀!我们现代人眼里看中的是钱,脑子里想的还是钱,比起古代人可差远了。

古代人还想着让人民安居乐业,岳飞就曾经说过:“文官不贪财,武官不贪生,天下便太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龙凤雏刘备都得了,为什么没得天下
卧龙凤雏刘备都得了,为什么没得天下
古代但凡名人,总有个举世无双的称号,例如“西楚霸王”项羽、“兵仙”韩信、“人屠”白起等,而在三国当中单以谋士而论,名气最大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卧龙凤雏”。

“龙”“凤”从中国文化来说,是对一个人的最高称谓评价。

那么这卧龙、凤雏的称号由来我要先来说说:
东汉末年,有名士庞德公,《襄阳记》里记载: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而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

所以庞德公和诸葛亮、庞统都有亲戚关系。

当然他们的关系并不代表否定他们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才智也确实都是当世翘楚。

庞统的济世之道,是速度和效率,是不拘一格,这些才能正是平定乱世,建功立业的重要因素。

庞统注重实用,讲求速度和效率,也就是说他战术上厉害,战略上未必见长。

诸葛亮则完全不同,战术上未必高超,但是战略眼光尤其高远。

诸葛亮和庞统虽然齐名,但是两个人是不同特点的大才。

统一天下靠的是实力,要有天时、地利、人和。

并不是一两
个高明的谋士就可以成功的,荀彧、郭嘉、周瑜、陆逊等人并不弱于“卧龙凤雏”,只不过名气没他们大(只怪庞德公广告打的好)。

而且我认为,就主公的能力而言,刘备相对曹操能力也是有所欠缺的。

如果“卧龙凤雏”归于曹操账下且重用的话,统一三国是完全可能的。

从人物性格上来说:
第一,卧龙凤雏两人不和。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卧龙先生诸葛亮比凤雏先生早几天参加工作,刘备是如鱼得水。

过了段时间凤雏先生也来投简历,诸葛亮就给他写了封推荐信,让他带着去见刘备。

没想到他并没有拿出来,见了刘备也没有露一手,刘备看他徒有其名,就没有重用他,把他打发到县里当县令。

结果凤雏消极怠工,不给好好干,被下去检查工作的张飞逮到,要依法处置他,凤雏三下两下把政务处理了,说这能难住我。

刘备大喜,名不虚传,重用了。

然后诸葛亮和庞统就在刘备这里争宠,最后刘备入川,就让诸葛亮守荆州,让庞统跟着打益州。

庞统为了显示自己比诸葛亮高明,坚决不听诸葛亮提的议案,故意反其道而行,还说诸葛亮要跟他争功,结果被敌人乱箭射死。

诸葛亮没办法只好入川,把关羽一个人留在荆州,导致荆州失守,关羽毁败,秭归蹉跌,隆中对化为梦幻泡影。

第二,刘备决策失误。

当时刘备只有一个根据地荆州,关羽
守着,需要有人辅佐,留下诸葛亮还是留下庞统呢,这是个问题。

有人说为啥不把两人都带上,前面讲过,两人不和,都带上只能坏事,所以需要把两人分开。

关羽这个人,对士兵们亲如兄弟,能够同甘共苦,但是看不起那些士大夫,比如诸葛亮庞统这样耍嘴皮子的。

而庞统心高气傲,跟关羽正是针尖对麦芒,其实刘备给关羽留一个人,也就是为了提醒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正好一对搭档。

但是刘备却把庞统带走了,把诸葛亮留给了关羽。

关羽本身看不起诸葛亮,诸葛亮说的啥他都不听,诸葛亮是比较有气度的人,不听拉倒,不跟他硬杠,其实就失去了留在关羽身边的意义。

最后庞统战死,诸葛亮入川,关羽身边没人节制,兵败麦城。

第三,天时不利。

刘备年龄大了,急于给自己弄片地盘,所有事情有点操之过急。

诸葛亮隆中对说,先把益州拿下,稳定住,然后派一上将出荆州,刘备亲自出益州,两路兵马南北夹攻,攻取洛阳长安,返过头来再灭吴国,统一天下。

刘备带庞统去刘璋那里,没两天就跟刘璋闹翻了,只好抢先动手,结果刘璋的力量还很强大,刘备外来户一下吃不掉,庞统这才战死。

如果刘备不着急,稳定上几年慢慢的把刘璋的人都拉过来,最后逼刘璋把位子让给自己,顺理成章得到益州,荆州在诸葛亮和关羽的经营下也稳固了,然后再实行隆中对计划,关羽出荆州诸葛亮守住后方,刘备出益州庞统守住后方,兵强马壮上下一心,这才能得到天下。

这是天意,
不可强求。

可是刘备日暮途远,急于成功,却忘了一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最后遗恨失吞吴,死在了白帝城,靠诸葛亮一个人,谈何一统天下,能把蜀中这一亩三分地守住就不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