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实施方案2017
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本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本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 整体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具备健康的身心、积极的价值观、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具体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快乐、自信、包容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智力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体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注重包容不同体型的学生。
-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1. 学科设置: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方案,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与思品、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2. 课程时数:详细规定各学科的课时分配,确保科目之间的合理平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3. 体验活动:设置各类体验活动,如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社区服务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个性化教育:注重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育游戏:结合游戏化教学的方法,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育科技手段,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四部分:评价与考核1. 综合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质量、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践表现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
2. 学业考核: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考核方式,既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课程标准2017
小学课程标准2017小学课程标准是指对小学各学科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基本要求和规定,是指导学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2017年发布的小学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小学课程标准2017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和教育理念,小学课程标准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思想品德等多个学科,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小学课程标准2017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上,小学课程标准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小学课程标准2017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小学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小学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学校建设多媒体教室,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最后,小学课程标准2017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小学课程标准2017的发布,对于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将为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且富有挑战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方案旨在确保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步骤和内容1. 教学目标和重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本方案将重点关注以下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 - 培养学生的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研究态度和良好的研究惯;> -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程设置和内容> 本方案将根据学生的研究年级和课程要求,设置以下课程内容:>> - 语文:包括听写、朗读、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 数学:包括基本计算、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等;> -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和基本交流能力培养等;> - 自然科学:包括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究等;> - 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等;> - 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与体育课程。
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本方案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和实践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个性特点。
同时,将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作业评估和综合考评,以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
4. 师资和资源支持> 为了确保小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提供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必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将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教材支持,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预期效果和持续改进> 预期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学校将持续改进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社会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如下:一、课程设置1. 教育目标小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2. 课程结构小学课程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主干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生活技能、信息技术等综合课程。
各学科内容贯穿全年级,形成有机整合。
3. 课程内容小学课程注重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发展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课程评价小学课程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应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教学方法1. 多样化教学小学教学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个性化辅导小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3. 合作学习小学课程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小组合作、团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德育渗透小学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借助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
三、资源保障1. 师资建设小学课程实施需要配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2. 教育设施小学课程实施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
3. 教学设备小学课程实施需要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管理1. 教学计划小学课程实施需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科内容和学时分配,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2017年版课程标准
2017年版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针对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指导纲要。
它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对2017年版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2017年版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目标。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智力品质、体质健全、创新创造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并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
其次,2017年版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科学安排各个学科的课程。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是基础学科,需要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得到适当的安排。
此外,还有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与音乐、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内容,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再次,2017年版课程标准提供了实施方案。
针对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需求,课程标准制定了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
例如,小学课程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初中课程拓展知识面,高中课程则注重深化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此外,课程标准还提供了教学活动、评价标准和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指导,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指南。
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目标和内容,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
它也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它对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标准提供了规范和支持。
总的来说,2017年版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它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教育部也将继续关注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1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2017年7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阅读对学生的熏陶,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能够得以提升。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学生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有助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
现结合《潍坊市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和区下发的《小学阅读提升工程基础书目目录表》制定我校阅读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阅读课程开发目标1. 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 丰富阅读素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读写思维,增强文化底蕴。
二、阅读课程内容及实施策略1. 我校《北海学子阅读书目》已与坊子区《小学阅读提升工程基础书目目录表》相结合,各年级各学期借助阅读课完成班级共读书目的阅读。
阅读书目学校大部分已配齐,由各年级各科教研室组织老师到豆豆书屋统一借阅,级部内飘流。
2. 结合各年级各学期所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实际阅读情况,从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进行阅读。
3.阅读引领教师必须做好阅读计划,上好阅读指导课,科学有效地作好阅读安排和学生阅读情况评估,保证阅读效果。
4.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低年级建议设计讲一讲,绘一绘,演一演等活动;中年级设计摘抄优美片段(与读书笔记结合),制作手抄报,讲一讲精彩的故事等活动;高年级可组织写读后感,人物分析,作书评,演讲等活动。
5.每人每学期出一节阅读指导课。
具体安排由各年级教研主任协调制定。
三、阅读课程评价方式1.学期末,课程中心将对每个班级进行必读书目阅读情况考查,学生测试成绩纳入教师教学成绩绩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教育教学目标。
小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学习能力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社会实践素养等。
2. 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艺术、体育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
1.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 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5. 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方法。
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
3. 注重实验探究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育教学管理。
1. 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 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指导和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
2.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保障,提供必要的学生保障服务和支持。
3. 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基二〔2017〕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
信息名称: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信息索引:360A26-05-2017-0002-1 生成日期:2017-02-06 发文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字号:教基二〔2017〕2号信息类别:基础教育内容概述: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教基二〔201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根据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我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现正式印发,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高度重视,以课程为统领,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2.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
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3.确保落实规定课时。
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在我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4.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范,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017年发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针对当时教育教学形势和需求而进行的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它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些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利于教师根据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其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规定了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它对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内容的规定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还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它提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和创新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次重要规范和指导,它的发布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当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应当根据这一标准,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态度,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2017年发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和交际活动。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操。
再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语言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情感。
最后,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艺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小学整体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整体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
小学整体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1. 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2. 数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英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社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基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评估。
1. 效果评估,定期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及时调整课程方案,促进课程实施效果的提高。
2. 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2017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发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发掘具有乡土特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的校本课程体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践行“让每一位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设置原则(一)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自主性原则:根据国家提供的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一)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会学习、会合作、会健身”能力的,能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并具有较强思维力的和发展潜能的合格毕业生。
内涵解读:会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网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拓展学习领域,在培养良好的读写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有特长。
会合作——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追求群体共同发展。
会健身——依托广播操、乡土游戏、校园足球以及“体育与健身”课程等资源,每位学生每学期学习不少于2项的健身技能,每天参与锻炼得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目标、任务的认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手段,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保障(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4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4篇)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较新4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小学校本课程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篇一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导读:小学2017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班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课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我校校本课程以《塞外明珠---官厅湖》为教材,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班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2017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二)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例一、课程目标。
小学课程的实施方案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因此,课程目标应包括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
1.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写作、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课程设置应包括课文学习、课外阅读、作文写作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修养和思维能力。
2. 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程设置应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应用题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课程设置应包括日常用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能力。
课程设置应包括自然界的认识、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5. 社会课程。
社会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程设置应包括地理、历史、公民教育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课外活动。
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实践活动、游学活动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评价。
1. 考试评价。
学校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考试内容和形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
2017版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认识空气(*案例&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观察月相**案例#暗盒里有什么%!案例$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背崩乡中心小学第一学期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背崩乡小学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德育校本课程认识上有所突破,在德育工作实践上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实效上有所提高,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1、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目标:德育教育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最优化。
1)德育体系序列化: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序列化体系。
2)德育工作系列化:力求把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学段、年级,具体到学期与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3)德育队伍专业化:在探索实践中增强教师把握德育契机的敏锐性,为教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积累经验,提升班级组教师的合作分工意识。
4)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5)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效控制学生的违纪违法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
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3)、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文明,团结友爱,孝亲敬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4)、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的通知.doc
5.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4到6年级、7到8年级,研学旅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8.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环境、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
9.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7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5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环境教育从小学1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6.小学1至6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中小学还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7.晨(夕)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统筹安排,整合实施。1-2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放到“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时间中安排。3-8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安排。
附件: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的通知
苏教基〔2017〕9号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第一部分(前言)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发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发掘具有乡土特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的校本课程体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践行“让每一位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置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自主性原则:根据国家提供的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会学习、会合作、会健身”能力的,能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并具有较强思维力的和发展潜能的合格毕业生。
内涵解读:会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网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拓展学习领域,在培养良好的读写表达能力的基础
上,促进学生学有特长。
会合作——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追求群体共同发展。
会健身——依托广播操、乡土游戏、校园足球以及“体育与健身”课程等资源,每位学生每学期学习不少于2项的健身技能,每天参与锻炼得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目标、任务的认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手段,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保障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组长:林迎民
副组长:邰宇刚
组员:王怀英、高凌雯、孔晋、高琳琳等
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
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
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室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
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
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教导处(德育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
根据学生学习和
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
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
1、以教学质量承诺制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争创优质标准。
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合作共荣团队的创建,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五、课程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为引导,建立、完善以教师、学生为主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课程的目标。
(一)学生评价
1、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须努力”、记录,提倡鼓励性评价。
2、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最后以不同形式呈现学生学习的情况。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获得者可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收获园内做记载。
(二)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导处(德育处)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
师进行考核。
4、任课教师设计“过程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以“优良,合格”作为最后的评价结果,登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5、鼓励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积累,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总之,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工作的起点与基点,更加重要的是实施,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
六、各年级的课程设置方案
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方案
注: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含“信息技术”必修课程1节
3.学校课程为一二年级竖笛三四年级线描五六年级乒乓球
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