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历史下学案:第4课导学案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4课 [预习导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导学案
初一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2、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3、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2、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3、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请认真默读课本P20-24,要求:(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6题答案, 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1、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2、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3、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4、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5、“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得到什么启示?6、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思考第7题,总结一下,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准备口答。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
(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检测过渡语:第1-6题找到答案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 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7题。
1.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等,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1)第7题答案要点:理解关键词“腐败”,“暴虐”腐败:行为堕落,制度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总课时)设计人:田明强使用人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三)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四)系统总结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五)巩固训练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6.今年(200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周年B.40周年C.50周年D.59周年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第2课《最可爱的人》(总课时)设计人:田明强使用人学习目标: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七年历史下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导学案 习题及答案
七年历史下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3.4【学习目标】1、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
2. 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2、了解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问题(1)科举制度的目的?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2)隋唐科举制度的作用?(3)为什么唐朝时期的社会会出现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唐朝社会精神风貌特点是什么?(二)个人默学课本20至24页(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3)提示:①展示学会的②方式可多样③以小组为单位教学反思:四、检测与反馈:(一)选择题1、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才能 B 家世背景C 人品D 修养2、唐朝科举考试最受重视的是哪一科()A、明经B、武举C、进士D、孝廉3、唐朝出行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A、马B、牛车C、船D、驴车4、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①郡县制②均田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茶是故乡浓,有关唐朝茶文化内容不正确的是()A.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B.品茶是美的享受,以茶会友,以茶入诗,蔚然成风。
C.茶作为普通饮品已经超过酒的作用。
D.茶税成为国家财政的来源之一,茶成为中原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
(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1)材料一说明,在唐以后无论家世如何,要想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通过什么途径?(2)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学习后记:七年历史下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答案:(1)科举制度的目的?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举制的目的: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治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1课时课题第1课繁盛一课型新授教者XXX备人时的隋朝班级研究目标】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研究重点】隋朝大运河。
研究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XXX。
4、XXX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标: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XXX,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二、常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XXX和XXX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XXX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XXX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XXX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甚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食粮在现代为甚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XXX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第4课《一着惊海天》导学案(含答案)
《一着惊海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难点:体会通讯与消息的不同,了解通讯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渤.海( ) 呼啸.( ) 桅.杆( ) 浩瀚.( ) 娴.熟( )默契.( ) 咆哮.( ) 紧绷.( ) 镌.刻( ) 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丝不苟:(2)惊心动魄:(3)白手起家:(4)殚精竭虑: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 )(2)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 )(3)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4)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 )二、学习研讨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着惊海天》,这是一篇通讯,大家在学习时要注意通讯的特点,注意通讯与新闻特写、消息等的区别。
(板书课题《一着惊海天》)2.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5-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20-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历史7年级下册1-4课导学案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导学案主备人: 参与者:【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 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标出大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 和 ;从北向南的四段 、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 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和 的枢纽。
还促进了沿岸地区 和 发展。
【共同探究】1、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问题:(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主备人: 参与者:【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的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一、唐王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案 川教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教学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3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课前多媒体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同学们认真欣赏;上课后教师引入:一首民族大团结的歌谣,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实际上早在唐朝时期,随着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就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局面。
今天让我们来感受这民族团结的友好氛围。
讲授新课活动(1)多媒体展示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发展(1)吐蕃是今天(民族)的祖先,生活在_________(2)7世纪初统一吐蕃各部,建都________,吐蕃首领称为______.2 吐蕃与唐朝的关系(1)唐太宗时将嫁给了松赞干布。
(2)唐中宗时又将嫁给了,唐蕃“合同为一家”了。
(3)___________年,唐蕃正式结盟。
会盟碑屹立在拉萨________门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南诏的发展(1)南诏是今天和族的祖先,生活在一带。
(2)8世纪初统一各诏,建立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2、与唐朝的关系(1)唐玄宗时册封为。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3. 理解古罗马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4. 感受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与帝国制度;3. 理解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课件: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主题(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内容和特点,以及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让学生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制度。
3. 深化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文化特点,分析它们的贡献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复习(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课后练习,并完成相关习题;2. 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写一篇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和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来展示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励学生学习历史,传承人类文明。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导学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时间:约公元前_________年(2)建立者:_______。
(3)意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_______制代替了_______制。
3.夏朝灭亡:(1)原因:夏王______在位时,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
(2)灭亡时间:约公元前________年二、商汤灭夏1.商朝的建立:(1)时间:约公元前_______年(2)建立者:_______建立商朝,都城建在_______。
2.商朝的强盛: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3.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时迁到______,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4.纣王暴政:______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建豪华宫殿,对百姓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三、武王伐纣1.商朝灭亡:公元前______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________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2.周朝建立:(1)时间:公元前_________(2)建立者:________(3)都城:定都________,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__________关系远近和________大小,将_________和_______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和______的权力,建立________。
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诸侯的权利与义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不等同于封建制度的“封建”。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科举制度的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大运河的关系三、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北周大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隋朝统一全国。
(2)开通了一条纵横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到,南达,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由等四段渠道组成。
它连接了等五大水系。
(4)科举制度在时,正式形成。
(5)隋朝在公元年灭亡。
2、探究学习: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何意思?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了吗?五、学习反思1、隋朝是谁建立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涿郡C、余杭D、长安4、科举制度在谁在位时正式创立() 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4、分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的渠是指哪条河?它是谁在位时修建的?(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为什么能修建此河?(3)、此河修建后有何作用?教学后记: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四:、学习内容:自主学习:(1)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导学案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标导航】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问题导学】1.农业生产耕作工具有哪些变化?2、农业生产灌溉工具有哪些变化3、农业生产畜牧业工具有哪些变化4、手工业工具纺织工具的进步?5、手工业工具陶瓷业工具的进步?6、手工业工具金属冶炼工具的进步?7、农业家庭式劳作的背景、表现。
8、农业庄园式特点、典例9、手工业家庭与作坊概况、特点【历史概念】1、生产工具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
生产工具被置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着将劳动者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作用。
任何社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都必须进行生产。
要生产,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生产工具。
人类社会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是将天然石块和树枝进行简单加工而成的工具,它们好像是人体器官(手臂和拳头)的一种人为的扩大或延长。
后来,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了经验,生产工具也逐步得到改进,先后出现了打制石器、矛、标枪。
新石器时代,弓箭开始获得广泛的应用。
公元前二三千年,开始向金属工具时代过渡,先后出现了青铜器、铁器等。
铁器的出现使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和森林开垦成为可能。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机器代替手工工具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机械性的生产工具在各种繁多的生产工具中起决定性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在已进入自动控制装置时代,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器不仅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也代替人脑的一部分劳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生产工具作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主要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开始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美国唐人街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自主学习一、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 754 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世界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导学案导学领航————引领导学、激活思维学习目标:1、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作用。
2、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比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点: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难点:对《国家工业复兴法》中一些内容地全面辩证分析和评价导入:1929年10月29日上午,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前人们在绝望的等待,一夜之间股价狂跌,手头的股票变成一张张废纸。
以后的几年间,世界各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工厂倒闭、无数民众的生活艰难。
这就是1929——1933年得那场资本主义骇人听闻的经济危机。
自主学习————独立感悟、发现疑难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原因:地点:表现:特点:影响:二、罗斯福新政背景:目的:特点:内容:评价:作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互助解惑1、1924年—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刚渡过繁荣时期,为什么还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呢?2、经济危机期间,广大人民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资本家为什么却要大量销毁农产品?3、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了吗?为什么?4、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美国的崛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陈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
……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到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三: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A、黄帝B、夏朝C、商朝D、西周
(9)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制
六、小结
(一)(二)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商汤灭夏建商朝,几度迁都定殷商。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代纣灭掉商
【学习重点】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上备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王朝?是怎样建立的?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3、在P24页《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一层人物的身份。
4、讲述“道路以目”成语典故、烽火戏诸侯故事,畅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七、训练验收
(1)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
A、禹B、启C、桀D、汤
(2)西周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国的强盛、灭亡
(1)约公元前年,汤战胜,朝灭亡,朝建立。
(2)汤的贤政:
(3)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酷刑“炮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山中学 一
“337 高效课堂” “双向五环四维学案” 主备人: 邹平 审核人: 二次备课人: 学与教随笔
我自主
我合作
我展示 学生:
我探究
我快乐 小组: 班级: 七年 班
年级 历史 科 新知理解案
使用时间: 2014.3.12
学习内容:第 4 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导学案
☆归纳复学【总结反思,新知串联成树图】
(一) 科举制度 焕发的活力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2、科举制的主要内容3、科举制的影响、服饰 3、居行
作为选官标准。
(二) 丰富多彩的 衣食住行时尚
( 三)博大宏放的
相对容易些。②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 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5、科举制为
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代,
2.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 “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西周 A.辛勤耕作 B.春秋战国 B.作战立功 C.秦汉 C.经商致富 )
3.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创于隋朝,废除于唐朝 可言 A.西晋
1、产生原因:制度创新政局安定国运鼎盛 2、表现及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精神风貌
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和 。
6、士子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 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 二、衣食住行时尚: 7、唐代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不同民族、地区的 文化,体现出帝国 8、 又富于情趣。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9、原因:盛唐时期 机勃发的活力。 10、表现及特点: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 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 的时代精神。 ☆展示探学【合作交流,对学组学出火花】 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和 的特点, ,政局安定, 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 和 自然地融入中原 出行变得普遍而 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巩固检测【勇敢展示,头脑风暴比智慧】 1.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 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 D.隋唐 ) D.参加科举考试 C.毫无公平公正性 ) D.行省制 称它为中国古代的 成名天下知。”诗句
)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 ) D.宋朝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B.东晋 C.唐朝
5.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拓展延学【大胆创新,高手过招勇者胜】 科举制与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什么关系?
6.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
学习目标: 1.熟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认识, 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 推动作用。 ☆自主预学【细心研读,静心思考有收获】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1、创立和完善(时间) : 2、含义:科举制是通过 3、原则:以 4、主要科目: 和 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选拔管理的制度。 ,①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 的能力,比进士科 。 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