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下《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雷雨》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雷雨》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雷雨》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认识“压、蝉、垂”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等8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

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如“垂”“压”等字的妙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雷雨中景物的动态描写,如“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以及“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等句子所表达的情境。

能够仿照课文的描写顺序,描写一种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精读课文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雷雨前的景象时,播放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氛围。

3.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雷雨前有哪些景象呢?”“雷雨中的雨是怎样变化的?”“雷雨后又有哪些变化?”等。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讨雷雨前后景象变化的特点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雷雨吗?雷雨时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简单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雷雨是什么样的。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雷雨》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描写。

一 .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象。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时,描述的语言比较苍白,学生在接下去的课文阅读中与自己对雷雨的表达形成对比,可以感受到课文语言描述的魅力。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八十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之前,老师有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可以问问我这个新朋友,也可以请这里的小鹦鹉们帮助你。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压,乱,垂,虹)(2)标段落序号。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里采用命令式的要求,不如借鉴梁老师的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

]二.学习生字1 读准生字音: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儿的生字。

小老师带读(提示垂是翘舌音)——同桌检查读(请同桌互相检查着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开火车读2.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小朋友记字的方法可真多。

[这里四个生字的读音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学生的识字方法很多,教师要适当总结,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识字中有“法”可依,进而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能力。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能够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如情节、人物、场景等。

(3)能够解读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3)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雷雨》的背景资料及戏剧结构特点。

2. 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3. 人物形象的分析及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对人物形象深层次的心理活动的解读。

3.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节选)》。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戏剧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重要人物和事件。

(2)让学生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如情节、人物、场景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人物分析:(1)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

(2)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总结《雷雨》的戏剧结构特点。

(2)请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案:《雷雨》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案:《雷雨》

《雷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掌握戏剧三要素。

2.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掌握通过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复杂个性的方法。

4.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掌握通过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复杂个性的方法。

难点: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问答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雷雨方销日初出,原野葱茏北京人。

里面有四部经典话剧的名字,大家猜出是哪些吗?【学习任务一:了解概念】1.戏剧的特点2.戏剧三要素3.戏剧“三一律”原则4.鉴赏戏剧的方法【学习任务二: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曹禺(1910一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剧作家。

1933年创作的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刷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之后创作了《原野》《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一等奖)、历史剧《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

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2.作品介绍。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戏从封建资本家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和后母蘩漪的乱伦关系面临破裂开始。

这罪恶的根源却要追溯滩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周朴园还是个大少爷,诱骗了女仆侍萍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将遭受他凌辱的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赶出家门。

大儿子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周府大少爷周萍;二儿子(后来的鲁大海)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周朴园只好让侍萍抱走了。

《雷雨》教学设计3篇

《雷雨》教学设计3篇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雷雨》这部剧作,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 理解和掌握戏剧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分析剧本和观看相关演出片段,介绍《雷雨》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3. 分析剧作的结构和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4. 分析剧中关键场景和对话,讨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5. 比较不同演绎版本的《雷雨》,探讨不同导演和演员的诠释和理解差异。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分析: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剧作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小组合作研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塑造,交流不同的解读和理解;3. 观看演出片段:观看相关的演出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剧作;4. 阅读剧本:学生阅读剧本,深入分析剧作的对话和情节展开,探索剧作的内涵和作品的意义;5. 批判性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价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解读,形成小组报告;2. 个人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写一篇文章分析该角色或情节在剧作中的作用和意义;3. 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剧本表演,展示对剧作的理解和体会;4. 口头回答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剧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雷雨》剧本;2. 相关的演出片段和演员采访;3. 课堂展示投影仪或电视机等视听设备;4. 相关的文献和评论阅读材料。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通过描写上海一个富裕家庭的婚姻纠纷来反映社会和家庭矛盾的作品。

《雷雨(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背景和情节,掌握剧中人物关系和冲突。

2. 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元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内心活动和社会背景。

2. 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雷雨(节选)》2. 参考资料:相关评论、解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剧本:学生自主阅读《雷雨(节选)》,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剧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元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4.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6.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性思维。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作业。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雷雨》的背景、情节、人物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剧本中的具体对话、独白等元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七、教学内容1. 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分析剧本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理解矛盾冲突的发展。

3. 深入剖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探讨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4. 欣赏《雷雨》中的优美语句,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雷雨(节选)》,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

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初读感知: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

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精读理解: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二)风来的景象读风来的感觉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

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三)暴风雨来了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

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雷雨》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及点评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及点评

《雷雨》教学设计一、自主识字,随文理解,学习运旦一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雷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生读)师: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了吗?请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抽一抽。

哪个字音不正确,就教教他,(生互动抽读、教读)师:同学们,咱们来玩个游戏,给拼音小帽找朋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出示拼音小帽)它的朋友在哪里?生:(找到对对应的汉字,举起来回答)它的朋友在这里。

师:(打开生字卡片)自己看看对不对,对了你就读三遍。

“压”——第一声要读得很准确。

“垂”——要读准翘舌音。

师:生字回到词语里,咱们来开火车读词语。

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生练读)“来”。

在这里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再读一次。

(生读)轻声读得真好,全班读。

生:(读)垂下来。

师:真好!向他学习,全班渎。

这两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咱们再读读。

(生看着课件反复练读——压下来,垂下来。

)师:词语回到句子里,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生:(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渎得真好,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第二句?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小蜘蛛,雷雨要来了,可要逃得快一些啊!谁再来读?(抽读)你把这两个轻声读得又轻又短,让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蜘蛛悄悄地、快速地逃走了!像他那样读好轻声,一起读。

(生齐读)师: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谁能做做压下来这个动作?(生做压下来的动作)是的,像这样,从上往下用力,就叫——压下来。

(课件出示)雷雨前,这么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假如你就是图画中的小朋友,抬头看着这样的乌云,有什么感觉?生:(纷纷说)我的心里很紧张。

我感到很压抑。

我觉得很害怕。

师: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读句子。

(生有情有味地练读)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请蜘蛛来做做动作。

(出示课件:蜘蛛垂下来的动画)谁来说说垂下来的意思?生:我知道,因为蜘蛛垂下来时,有蜘蛛的丝连着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吗?生:我在农村老家看到过。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压"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黑"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会观察比较,体会课文大致写作顺序。

3.初读课文,品读感悟雷雨前自然景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识记“垂”字,朗读感悟雷雨前的情景.【教学准备】雷雨动画、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初读课文,认字识词你知道雷雨常在哪个季节出现吗?今天有个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

2.打开书,认真读,看看小作者怎么写雷雨的?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识字交流1.带拼音认读生字。

小老师带读,说说他们有哪些形近字?汉字溯源识“垂”.垂的本意是植物的枝叶下垂,上面是下垂的枝叶,下面的棱角型是土块儿。

用垂字做声音符号再造的字都有向下、下垂的意思.2.结合图画,用字组词(指名、齐读)结合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巩固“垂"字。

看图用字说句子(指名、齐读)3.开火车读字词4.检查学困生认字情况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自由读课文,找出分别哪几段写了图画中的景象?师生交流学习雷雨前小朋友,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都会有很多的变化。

1.请同学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音都读准了。

)指名读1、2、3段,读得真流利,字也读准了,谁也能像他一样把雷雨前的景色读流利,读正确。

2.你们也喜欢这样读吗?自由练读,自由读雷雨前的段落。

3.默读。

师:很好,都会读了,接着,老师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思考: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4.学生交流雷雨前的感受:很可怕,很恐怖……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A.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吗?B.看(满天乌云图)看,这就是那满天的乌云,谁来形容一下这乌云?(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黑沉沉)C.这么多又黑又厚的乌云朝你压过来,你是什么感觉?谁来读读这种感觉?(老师相机引导)“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的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D.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出示图乌云图)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压的你透不过气来。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下册《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下册《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雷雨》的戏剧结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剧情发展的作用;理解剧中的象征、暗示、讽刺等修辞手法;感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难点:深入挖掘《雷雨》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蕴含的人性、道德、家庭伦理等问题;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以曹禺的名言导入,如“戏剧是人生的镜子,可以反映人生的喜怒哀乐。”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学会评价他人,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小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雷雨》的评论文章,分析人物、戏剧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
3.表演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戏剧魅力,提高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戏剧结构、人物性格、修辞手法等知识点进行回顾。
2.归纳:总结《雷雨》的主题思想,强调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意义。
注意事项:
1.作业提交时间:请同学们按照课程进度,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同学们的作业进行认真评价,关注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1【教学构想】戏剧,高考一般不设题考查。

因为高考不考,所以戏剧教习就可以“玩一玩”。

过去,比如《雷雨》教学,讲讲剧情,分角色读读课文,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处理处理课后习题,有条件放一放《雷雨》电影,如此而已!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戏剧,教师如何教的有“戏味”,教了十几年,似乎未深究。

其实,学生乐于表演,尤其时下演艺追风的热潮。

有的学校也热衷排演课本剧。

人物的台词与小说的语言有何区别,戏剧的台词有自己什么样的鲜明特色,学生有获知的热情!曹禺有幸就读于富有戏剧传统的南开中学,爱看戏,爱演戏,爱写戏,所以就有23岁时的处女作《雷雨》,并且震惊文坛。

在教学中,尝试点燃阅读戏剧的热情,激发兴趣、促发潜力,也许今日的教学尝试就会促成另一个“曹禺”的诞生,于是就是抱着这样的奢望,我开始了戏剧知识及作品的研读。

我的导师赵杰老师一直对我强调“文体意识”,我知道他一直在尝试,在践行。

从《长亭送别》的古典戏曲的教学到《别了,不列颠尼亚》,他一直在关注“文体”教学。

芜湖“名师大讲坛”倾听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

如何扣住戏剧的特色,如何弯下身子倾听学生是我备课重点思考的问题。

几番思量,我确定了“台词”这个教学的核心,通过精选语言片段,尝试从品味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内蕴性为教学重点,感受戏剧台词对营造戏剧冲突、塑造舞台形象、形成潜台词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通过品读精彩台词、分角色表演台词、尝试改编“宝玉摔玉”等活动努力体现戏剧教学的“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且各有所获。

努力实现课堂解读由语言到形象、由情节到内蕴、由表层到深层的课堂解读框架,由《雷雨》小世界到戏剧大世界的拓展!【教学目的】1、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戏剧台词,体会戏剧语言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的作用;2、通过深入挖掘个性化和包蕴性的对话,感受人物复杂心理与人物的鲜明个性;3、通过对必修课文的指导研读,从欣赏戏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戏剧知识与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以及独立学习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学写“雷、压、垂”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语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体会“压”、“垂”的运用好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学写“雷、垂、压”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语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体会“压”、“垂”的运用好处。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我是?,再次见面,非常高兴,待会课堂上我们可要互相帮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叫边说边做:请看老师示范:请你摸摸左耳,我就摸摸左耳;请你摸摸右耳,我就摸摸右耳;请你怕拍肩膀,我就跟你拍拍肩膀;请你跟我点点头,我就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游戏完毕,好玩吗?老师希望一会儿看到你们端正的坐姿,回答问题有这么洪亮的声音,能做到吗?好了,上课;一、猜字导入出示“雷”的演变过程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字谜,看谁最聪明,能猜出它是哪个汉字?这是它甲骨文的样子,这是它金文和篆文的样子,有谁猜出来了吗?请你来说。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指名两个学生回答)师:猜对了吗?我们来揭晓答案,它就是“雷”,这是雷从甲骨文到今天规范字的演变过程。

(评价:这两位同学真,善于观察,也很爱思考。

)3.1.揭题:今天我们就去学习一篇与“雷”有关课文--PPT出示:雷雨,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雷”字,要怎样写才好看?(2人)预设:雨字做偏旁竖变成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观察到了雨字做偏旁部首时,它的笔画要发生的变化。

预设:雨字头应稍宽一些,盖住下面的田。

师:你仔细观察了这个字的结构,真不错。

2.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雨字头稍宽一些,雨字头的竖和田的竖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来,我们读题目两遍。

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把“雷”字写在田字格里,注意听要求哦,描红一个写一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4个生字,会写“压、乱、垂、虹”4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面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它。

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雷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一)一读,听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朗读,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做上记号。

(二)二读,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字词学习(1)、出示带拼音生字:压、乱、垂、虹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不带拼音生字开火车读。

(3)、识记生字(4)、认读句子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条彩虹挂在天上。

(三)三读,检查了解指名分段读课文.(四)四读课文,理清文脉(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2)、交流。

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三、研读课文,感悟雷雨前的景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场雷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雷雨在来临前总会发出一些特殊的信号,告诉大家雷雨马上就要来了。

读读课文的1、2、3自然段,用铅笔画出作者在这三段里都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自由读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景物?在哪一句话里找到的?乌云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1、指名读:你发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天空。

你能读出不一样吗?认真倾听的同学一定想象到了不少画面!我们再来听一听. 2、你看到了什么?说说生:乌云很厚,很重,很多,没有一丝风从哪些词语可以知道?(满天,黑沉沉压)3、“压”字是什么意思?(逼近)能用你的动作来表示吗?4、你感觉怎么样?(当黑沉沉的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越来越重,不断地向我们逼近)生:难受不舒服喘不过起来这种时候,连爱动的树叶,爱唱歌的蝉都和大家一样。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故事背景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了解现代话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3.通过演讲演练和角色演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技。

4.通过剧本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情节讲解、角色演练和课堂讨论。

1.导入学生对话剧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并提问学生话剧的分类和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引领学生进入该话剧的世界。

2.情节讲解依次介绍剧中每个场景的故事情节,剖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该剧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3.角色演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段剧中对话,进行学生的表演,该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话剧表现手法和学生的演技理解。

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剧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分析剧本的方式,来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情节和代表人物的心理活动。

2.互动探究法:让学生分组,阅读剧本进行互动分析,并归纳剧本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

3.学生自主探究法:通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来帮助学生探讨课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从中收获知识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了解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考察学生的表达和演技能力,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技能力,在教师评价中注重个人能力和团队的能力。

3.考察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在掌握完基本学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在课堂教学中,《雷雨》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话剧的历史背景和表现手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探讨。

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上,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小组互动和角色演练的方式,从轻松愉快的创意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文化素养,培养完善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了解鸡鸭不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 ),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1、新笔画。

2、雨、乌、风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

(出示彩图,并放录音)3、这个字就是乌云的云字,请大家读一读。

( 出示云的生字卡片)4、云是几笔写成呢?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 板书:云) 云字有几笔?这里有个新笔画,我来教你们写。

先由竖中线起笔写一撇,在横中线上写上折,它的名称叫撇折。

请小朋友书书空。

那么,撇折是几笔写成的呢?(一笔)(板书:) 5、我们会写撇折了,谁来给云字书空?我们都来试一试。

6、天空中除了有乌云,平时小朋友还看到什么云?(白云、红云、火烧云)7、请小朋友再看看图,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仅布满了乌云,还有什么呢?(闪电)我们一起读读音节?(出示:shǎn diàn)8、这就是闪电的电字,小朋友齐读三遍。

( 出示电字的生字卡片)9、电字首先写一个什么字呢?(曰字),这个曰字要写得扁扁的,然后写上竖弯钩,那么,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电字呢?(曰加)(板书:电)10、除了闪电,你们还能给电组词吗?(开火车组词)11、你能用电字组成的词说一句话吗?(自由说)12、小朋友,电和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有了电多方便啊!因此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电,同时电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可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带电的东西。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表格备课)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表格备课)
师课件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提问:从哗,哗,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汇报
师指导朗读
生齐读
提问:雨中还有哪些景象?生汇报
师出示第五自然段
提问:什么都看不清说明雨怎么样?生汇报
师:还有哪些景象?生汇报
师出示第六自然段提问:雨是突然停下来得吗?渐渐地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说一句话?生汇报
指导朗读 生齐读
生汇报
如果你是画中的小男孩,你的心情会怎样?生汇报
师: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雨后的景象 生齐读
(5)、师小结
(6)、师:雨前、雨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男生读雨前部分
女生读雨后部分
师出示表格,师生一起填写
说一说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师总结
课后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美图欣赏
朗读法
归纳法
延伸法
加深对雨后景象的理解
1、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同桌交流
3、学生依次汇报上述问题
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谜语导入
目标展示法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
雷雨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有感情的朗读、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认识本课生字词,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联系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际,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词,通过做动作、图片等方法识记“压、蝉、垂”三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垂、雷、压”三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词运用的准确与生动,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带着感受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板画背诵语段。

3.通过情境创设,知道雷雨前的自然变化,激发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谈话复习,揭示课题
1.谈话引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下雨前会有哪些自然现象吗?
2.回顾旧知:一下课文《要下雨了》里的小白兔在下雨前看到了哪些自然现象呢?出示课文。

3.出示课题:原来下雨前大自然会有那么多变化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雷雨》,一起去看看雷雨会有哪些景色变化。

4.书写“雷”,比较“雷”的雨字头和“雨”写法的区别(横钩不是横折钩、变成偏旁更扁、上宽下窄)。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火车一段段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1-3自然段、4-6自然段、7-8自然段。

为什么这么分?(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


研读景物,读出画面
出示要求,圈画景物。

方法一:朗读有轻重
研读段落一
1.感受乌云,体会“压”字。

(1)这时候的乌云是怎么样的?(乌云密布)
(2)你从哪感受出感受乌云的多、厚重?
①“满天”“黑沉沉”;
②动作识“压”,感受乌云之低:
a.请生伸出一根手指,另一只手当做乌云。

(压就是逼近、慢慢靠近的意思)
b.分享学生的感受:此时你头上整大片的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越来越逼近你。

有什么感受?(喘不过气、透不过气、烦闷、沉闷)
2.动作感受叶子一动不动。

伸出两根手指表示是一棵树,另一只手当做乌云,生做动作,这时叶子是怎么样的?
3.动作感受“蝉”静。

用三根手指表示蝉叫,另一只手当做乌云,体会蝉此时的一声也不出。

4.生自由朗读练习,注意读出轻重。

方法二:朗读有节奏
研读段落二
1.感受大风,提炼方法。

(1)你从哪里感受到要下雷雨了?(一阵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2)如果想把画面读得更有声有色可以通过加快或放慢语速(缓急),教师示范朗读。

(3)同桌朗读,学生展示。

2.理解“垂”字,迁移学法。

(1)出示语句:蜘蛛的动作是怎样的?(垂、逃走)
(2)理解“垂”,动作演示手臂垂下来。

(3)比较“落”和“垂”。

(4)请生上台为蜘蛛补丝,理解“垂”。

(5)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朗读。

研读段落三
1.请生朗读闪电和雷声的变化。

2.拓展说:用上越()越()来说说画面上的景物。

(乌云越来越多、大风越吹越猛、蜘蛛越逃越快)

画面背诵,写字指导
1.读雷雨前的部分:原来雷雨前有那么多自然景象,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2.生自由读,师生合作读。

3.尝试背诵,还原画面。

(1)今天小兔子准备出去山坡割草,小朋友,请你把雷雨前的画面告诉小兔子,让它可以及时回家。

(2)自己先试试看。

(3)同桌交流。

4.写字指导,“压”与“垂”。

(1)比较“压”与“垂”共同的最多的笔画,重点指导“垂”。

(2)明确“垂”横的长短和距离,强调“垂”的笔顺(先写千,再写草字头,最后写一个“倒写的二”)。

(3)师范写,生书空。

(4)师生评价。

压:撇舒展,包住;不忘点。

垂:是否等距;长横要写对。

(5)生修改订正。

板书设计
魏老师点评
一年级到六年级,统编版教材变化很大,但那些经典的、文质兼美的、适宜教学的课文仍旧被保留了下来,《雷雨》就是其中的一篇。

教学此类的老课文,老师要勇于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在新教材的理念指导下解读教材,设计教学,切忌用“新瓶装老酒”。

教学时可以拿新老教材做对比,在比较中抓重点,找亮点。

比较发现,第一学段的课文编写体例基本相同,但新教材在识字、写字难度上略有下降,课后习题变化较大,题型更加丰富,承载着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任务。

统编版《雷雨》课后习题一从读到说到背,既遵循文本的语言表达特色,又符合孩子学习语文的规律。

金老师从教学的逻辑起点——钻研教材出发,以目标为导向,将教学的“道”和“术”有机融合在一起。

1. 加强语言表达,落实语言素养。

二年级学生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积累语言材料,尤其要运用好文本语言。

本文运用的多个动词准确形象,通过手指的互动,让学生感受雷雨前厚重乌云不断靠近景物,空气沉闷的特点。

用伸手臂和学生演示等理解“垂”是指直直地落下来,丰富学生原来“有乌云、落下来”等口头语言的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

同时借助想象画面的方法背诵语段,有效积累书本语言,将孩子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丰富成高水平的语言表达。

2. 提供可视思维,提升思维素养。

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的强化和发展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体现着学习的自主性与持续性。

金老师在初读时让学生通过分组朗读自主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一种思维的进阶;在“垂字”的理解上,用两根丝的对比,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蜘蛛逃跑时的情态,是一种思维的判断;在情境背诵中,让学生借助板画还原文本语言,是一种抽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连接,整堂课充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含量。

3. 注重阅读策略,培育阅读素养。

中年级开始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

低段阅读教学是奠基工程,更要加强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过程、阅读方法等的启蒙。

语文要素的学习要贯穿教学过程之中,尽管很多时候教科书是以一道课后题的方式呈现的,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其视为一道单向的问答题,而是要观照全文,充分展开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实施。

教师要追求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

如在雷雨前3个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了雷雨前景物的变化,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导和延伸,借助动作、画面等进一步感知理解。

在朗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朗读感知进行方法的梳理总结:轻重缓急、想象画面,指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并朗读出画面。

雷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借助课文情境运用语言来表达生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