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部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部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指针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设立相应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合理的经济手段和政策激励措施,以激发各参与方积极主动参与到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生态环境部作为对流域生态环境负责的部门,需要积极推动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构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环境和经济体系。

一、补偿标准的确定在确定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首先要明确补偿标准的确定原则,根据流域内生态环境受损程度和生态修复成本等因素,制定补偿标准和规范。

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流域的特殊情况,实行差异化的补偿标准,以确保对生态环境受损的公平补偿,促进全面的生态保护工作展开。

二、各参与方的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而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更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

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生态环境部需要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包括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等,明确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义务和责任,以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于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推动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部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法律法规的支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以确保生态补偿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部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以促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激励机制的建立除了强制性的补偿机制外,生态环境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给予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一定的奖励,以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积极性,推动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结起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生态环境部的积极推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河道治理水体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水体生态修复
护坡护岸与河道整治的关系出于对行洪排涝的考虑大多数城市河道的护坡护岸采用浆砌块石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板块等形式由于其坚硬的结构不仅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于生存的基础而且也隔断了生物和微生物的整体生物链破坏了水生态循环系统的平衡致使河道天然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
组员:
水是一城市的历史,是财富,是资源,是文明素质和文化底 蕴的象征。然而近二十年随着人口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内河及相关体的环境条件越来越差。城区污水排放量不 断增加,污水处理未能同步增长,城市内河接纳污染的负荷 越来越大。水体恶臭及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化泛滥,给城 市水体景观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应该来说,河道 治理及水体修复是刻不容缓的。
河道底泥的处理方法:
• 传统处理技术:传统的污 泥处理主要着重在减量化 上做文章,即减少最终处 理(处置)污泥的容积。 污泥浓缩的主要方式有重 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 浓缩。通过浓缩一般可使 污泥体积减少50%~ 70%。
新兴处理技术利用污泥制建筑材料——水泥
xx研究开发中心于1999.12完成了 “利用水泥窑处置污水处理厂污 泥的技术研究”课题,该课题利 用湿法水泥厂或湿磨干烧水泥厂 的生产线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 首先在污泥厂污泥中掺入生石灰, 去除有毒气味,然后,从污泥驳 入淘泥机开始,采用用水或焦化 厂黑液拌和稀释、用泵输送,使 污泥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直至送 入水泥窑。既不污染厂内环境, 也不直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从工程实践经验知道,河道是可以被治理好的,人与自然 可以实现和谐相处。下面我们的组员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 行讲解。 1。要实现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要注意的问题 2。目前几个主要的整治方向与技术
城市河道不仅要发挥防洪、排涝、蓄水、航行等基本功能, 还需要具有 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因此, 搞好城市河道整治、实现水生 态景观目标, 必然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水源 保护 生态补偿方案

水源 保护 生态补偿方案

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水源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水源保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保护和改善水体的质量,维护水源地的生态完整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生态补偿是指根据水源保护的成果,向水源地提供相应的经济或者生态利益,以补偿流域内各利益相关方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损失。

二、生态补偿的原则生态补偿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生态补偿应基于参与保护水源的投入和效益,公平分配补偿资源。

2.可行性原则:生态补偿方案应基于科学的评估和可行性研究,确保补偿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综合性原则:生态补偿方案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各方利益,实现协调发展。

4.激励性原则:生态补偿应以激励为导向,促使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水源保护工作。

三、生态补偿的目标生态补偿的目标是通过补偿机制,促使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水源保护工作,实现以下目标:1.保护水源地的生态完整性和水质安全。

2.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效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4.促进水资源管理主体的转变,增强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

四、生态补偿方案的主要内容1. 生态补偿金制度建立生态补偿金制度,对参与水源保护的利益相关方给予经济补偿,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水源保护工作。

生态补偿金的筹集可以通过政府拨款、水资源利用费等方式进行。

2. 生态补偿项目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生态补偿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水源地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生态公益林建设等。

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应注重科学规划和技术支持,确保其对水源保护的效益。

3. 优先发展生态产业生态补偿方案应鼓励发展与水源保护相关的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

通过发展这些产业,可以为水源地提供经济收益,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法律法规的制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补偿的政策和权限,保障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解读与生态补偿

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解读与生态补偿

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解读与生态补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保护及修复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

为了解决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许多国家推出了各种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并开始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本文将解读这些政策,并探讨生态补偿的作用和意义。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的提出1.1 生态保护政策的背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生态系统面临着许多威胁,如森林砍伐、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危及生物多样性,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相继提出了生态保护政策。

1.2 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政策旨在修复或改善已经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并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采取措施如生态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和环境监管等,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减轻环境压力,提升生态地区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的主要内容2.1 生态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以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其次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监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此外,各国还采取了环境教育和公众宣传等手段,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2 生态修复政策的关键措施生态修复政策的核心措施是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这包括植被修复、重建湿地和水体净化等。

例如,一些国家在受污染的湖泊周围建立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三、生态补偿的概念和作用3.1 生态补偿的概念生态补偿是一种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原则,通过向直接或间接受益者征收费用并用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方式。

生态补偿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弥补生态系统受损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

3.2 生态补偿的作用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促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者承担责任,并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生态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系统的复原,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并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供人类利用。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东江源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对于保障东江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本文首先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包括其定义、类型、国内外实践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本文将详细分析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如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并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适用于东江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该框架将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制度创新、市场机制等手段,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运行。

本文将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东江源区乃至全国其他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 东江源区生态环境概述东江源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东江的发源地。

该区域地势复杂,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江源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海拔高度差异较大,从几百米到一千多米不等。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

这些地质条件为东江源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东江源区水文条件优越,拥有众多河流、溪流和湖泊。

东江源头的溪流清澈见底,水质纯净,是东江流域的主要水源地。

该区域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为水资源的形成和循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

该区域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如华南虎、云豹、穿山甲等。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o e ai n p o e u e , n g me ts se a d o h ra p c s a o te o o i a o e s t n me h n s o q ai c — p r t r c d r s ma a e n y t m n t e s e t b u c l g c lc mp n a i c a i m fa u t e o o o c s se p oe t na dr so a in i n i a eBa i r ic s e . y t m r tc i n t r t Na s L k sn a e s u s d o e o n d Ke r s y wo d :Na s L k ; q ai c — y t m r t c in a d r so a i n; c l g c l o e s t nme h n s n i a e a u t e o s se p o e t n tr to e o o i a mp n a i c a im c o e c o
Bai/ uo g H ag ini, h n u h i s / S tn, u n aj C eg su n Yu h X n X
Ab t a t TJ sa l h n n r v me t f c l g c l o e s t nme h n s o q a i c — y t m r t c in a d s r c : 1 e tb i me t di e s a mp o e n o o i a mp n a i c a i m f u t e o s se p o e t n oe c o a c o
关 键 词 : 四 湖 : 生 态保 护 与 修 复ee o o i a o p n a i n me h n s f q a i c s s e p o e to n e t r to n Na s La e t y o h c l g c l m e s to c a im o u t e o- y t m r t c i n a d r s o a i n i n i k c a c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摘要】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生态政策,旨在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

本文从引入引言中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两个部分入手,分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现状、发展实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在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展望,指出未来发展路径探讨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发展实践、问题分析、政策建议、发展路径、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给予经济补偿,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逐渐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阐述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包括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政策依据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国家,但受长期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环境破坏影响,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生态保护任务异常艰巨。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我国开始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激励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推动生态补偿制度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流域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护水源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愈发迫切。

研究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有利于探寻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有效路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生态补偿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生态补偿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式 , 而实现该流域 问 的社会 财 富再分 配。 目前 这种 从 方式 已经 广泛地 运用到 国 内各 大流域水 资源 , 经过 多 年 的实践 , 已经总结 出相当成熟的经验 , 能够初 步实现 维护 、 复和改善 流域水 生态系统 , 恢 增强水生态 系统 的 服务功 能 , 同时不 断促进水 环境好 转的 目的。 通过利用政府 的干预和市场机制 , 让水 流域 的上 、
球水 资源最为匮乏的 国家之一 。 同时 , 由于每年水资源污染严重 , 已经严 重影响到
城市发展的进程并危及到普通居 民的饮水 安全 。再加 上东部 、 南部地 区又 出现 了水污染 问题 , 造成 有水饮不
得 的困境。
济的调节手段 , 污 染者 付 费 , 护 者 获得 补 偿 的方 让 保
生态补偿在流域水资源 管理中的重要性
钟 志 强
( 西省 赣抚平 原 水利 工程 管理 局 南 昌 3 0 9 ) 江 306
【 摘 要 】 随着 国内经济建设进 程的加快 , 各地水 资源都 出现 了严 重紧缺 的问题 。此外, 长江 、 黄河、 江 、 珠 淮河流
域水资源都不 同程度地遭 到 了污染 , 对这 些流域地 区的经 济增长 产 生 了一定 的制 约, 因此建立有 效 的生态保 护机 制 已经迫在眉 睫。本 文重点分析 了如何在水资源 的管理 中, 充分 利用好 生态 补偿 , 并且讨论 了生态补偿 在水 资源

管理制度”, 并且生态补偿机制在建 立水功 能区限制纳 污制度 中 已 经 明确 , 时 中央 政 府 也 明 确 提 出 , 同 在 “ 十二 ・ 五” 间 , 期 将会 建立完整 的生态 补偿制度 。 由 此 可见 , 国家将会对水资源 的管理高度重视 。

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

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

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措施。

本文将针对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生态补偿的定义和目的生态补偿是指基于生态环境的损失和水污染等因素,通过经济或其他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生态补偿的目的是通过补偿措施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同时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生态补偿的形式生态补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经济补偿、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等。

其中经济补偿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给予生态环境受损方一定的经济利益,来激励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而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修复则是通过人工手段来改善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保护水平。

三、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在水资源管理中,生态补偿被广泛应用于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河流生态修复、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

一方面,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生态补偿可以为投入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可以激励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另一方面,水库建设、河道疏浚等工程可能会对河流和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补偿可以通过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补偿。

四、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案例1. 长江三峡水库项目长江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但其建设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受影响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措施。

比如对受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人工湿地和保护区,通过经济补偿鼓励当地农民改变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

2.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四大河流之一,但其流域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受到严重的破坏。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措施,并通过生态补偿来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摘要】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引言、正文和结论为框架,系统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策法规调研、应对措施和建议以及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各项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总结出了未来改进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展望未来,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方向,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现状、问题、挑战、政策法规、调研、应对措施、建议、评估、总结、展望、未来、政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可以帮你生成内容,让我来为你输出部分的内容。

当前,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逐渐开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补偿机制、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效益评估不规范等。

加强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对于推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政策法规调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旨在推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落实,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3 意义流域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各类生态主体更加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从而形成多方合作、协同发展的局面。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保障生态利益的受益者获取到应有的利益,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福祉。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补偿机制与研究

生态补偿机制与研究

生态补偿机制与研究引言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者提供经济或其他形式的补偿,以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生态补偿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原则、实施方式以及研究进展,并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概念与原则1.1 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生态补偿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使用者实施一种经济或其他形式上的约束与约束措施,以实现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所造成损害进行弥补或修复。

它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并为其提供相应回报的工具。

1.2 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生态补偿应基于公平原则进行,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补偿的金额或方式应根据损失程度、责任主体和公众利益等因素进行确定。

(2)可持续性原则:生态补偿应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资源的长期利用和保护。

同时,生态补偿机制本身也需要具备可持续性,以确保长期有效性。

(3)责任原则:生态补偿应建立在责任制基础上,明确资源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领导也应承担监管和管理职责。

二、实施方式2.1 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1)领导主导型:领导在生态补偿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约束和管理。

(2)市场机制型: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资源使用者之间的交易,并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补偿金额。

(3)公众参与型: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并提供相应的奖励或激励措施。

2.2 生态补偿方式(1)经济性补偿:以经济手段对损失进行弥补或修复。

包括直接支付、税收调节、资源税等形式。

(2)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

(3)技术支持:为资源使用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力。

三、研究进展3.1 国内研究进展(1)生态补偿效果评估:通过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生态补偿进行评估,分析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实践与政策建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水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启动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并逐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也需要面对不少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本文将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实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自2013年开始,我国先后在淮河流域、京杭运河流域、长江上游地区等地展开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这些试点地区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形成了不同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在试点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生态补偿标准、资金来源和分配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完善随着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国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

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3.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试点地区,一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得到了有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修复和强化。

二、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在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合理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和范围。

应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评估机制,科学、公正地评估生态环境效益,确保补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为了保障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稳定来源,应逐步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和市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应优化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流域生态补偿,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

3. 强化流域生态监督和评估4. 推动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融合流域生态补偿应与生态保护相互融合,形成良性互动。

流域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流域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流域生态保护建设调研报告一、我市流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1、建立以河长制为主体的流域生态保护领导机制。

在2016年,我市就已经开始施行河长制,出台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由市长任总河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河长,各区、镇(街)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河长,所有河道分级分段设立河(段)长,负责组织领导河道整治、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养护保洁等工作。

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建设局、农业局等1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市河长办,明确了主要任务、职责分工、整治责任和考核办法,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

成立市水利管理中心,作为河长制业务技术支撑保障部门,增加20个事业编制,协助市河长办开展工作。

各区、镇(街)也分别设立河长制办公室,招聘水管员,负责河道日常巡查、信息反馈、涉河工程管护、涉水纠纷调处等工作。

至此,我市初步建立起以河长制为主体的流域生态保护领导机制。

2、流域生态保护规划逐步完善。

**年以来,围绕“水清、岸绿、景美、河安”的流域生态治理目标,我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多规合一”的原则,将流域农、林、水、田、土等规划整合成小流域综合治理“一张蓝图”,从控源截污、河道水系空间管控、生态保护蓝线划定、河道生态补水等方面入手,陆续制定出台《**市水资源战略规划》、《**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规划》、《**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多项规划和制度措施,划定水功能区,实行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线和地下水警戒保护蓝线制度,完成**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计划通过蓄水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和保水工程等措施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枯水期溪流水生态环境功能。

3、开展污染源控制排放整治工作。

(1)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全面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开展电镀、印染、农副食品加工、酿酒、饮料食品、废纸造纸、化工、有色金属、医药、石材加工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并实施清洁化改造。

水资源的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

水资源的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

水资源的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1. 引言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水资源,降低环境风险,生态补偿和生态治理成为重要的手段。

2. 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原理2.1 生态补偿的定义生态补偿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和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弥补和修复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2 生态补偿的原理生态补偿的原理是基于生态灾害责任原则和生态环境修复原则。

它通过对环境损害责任进行界定,对环境受损地区进行修复,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3. 生态治理的意义和方法3.1 生态治理的意义生态治理是指通过改善环境生态质量和重建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的过程。

它对于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2 生态治理的方法生态治理的方法包括生态修复、生态红利、生态补偿、生态补丁等。

通过修复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的案例分析4.1 中国的水资源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案例中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压力。

为了保护水资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和生态治理措施。

例如,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4.2 国际上的水资源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案例除了中国,许多国家也采取了生态补偿和生态治理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例如,澳大利亚实施了水资源生态修复计划,加强了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

加拿大通过建立水资源税制,激励企业和个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5. 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的挑战与展望5.1 挑战生态补偿和生态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合作等。

关于落实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关于落实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5、及时汇总征求意见。从征求的修改意见来看,各镇乡、单位大多都很重视,积极性较高,有的镇乡党委书记 还亲自打电话到我们整治办询问项目的编报情况,与我们编制人员进行沟通衔接,认真核对和修改完善编制内容。 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但是,也还有个别乡镇和 单位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逾期不报方案,逾期不报征求意见,修改意见还要三番五次的催,影响了实施方案的进 一步修改。
3、建立小流域综合整治考核、问责体系,确保整治工作逗硬实施。建立《XX县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考 核办法》、《XX县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问责办法》。
4、多渠道筹集落实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县级相关部门要以小流域整治为重点, 包装项目向上争取,同时简化项目推进程序。
5、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确保整治工作家喻户晓,营造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
3、相关部门配合力度和对上争取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按照因地制宜、可行性强的原则修改完善小流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组织审议,确保 整治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2、各成员单位应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立小流域综合整治机构,确保整治工作有领导负责,有人具体落实,制定工作推进方案 并组织实施。
一、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
1、深入调研,掌握基础。按照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指示,县环保局成立专门调查小组从今年2月初开始,历时 1个月,分成3个调查小组组织开展县境内主要小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调查,主要针对流域两岸的生活污染源、畜禽养殖 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源、工业及小作坊污染源等污染源现状开展调查,形成了《全县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水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水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水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开发活动,如修建水库、引水工程、开采地下水等,在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修建水库可能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

水库的蓄水会改变河流的流速、流量和水温等水文条件,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同时,水库淹没大片土地,可能破坏陆生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引水工程可能会改变区域水资源的分布格局。

过度引水可能导致水源地的生态失衡,如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干涸、河流断流等,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开采地下水如果不加节制,可能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破坏地下水资源的平衡和生态环境。

此外,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和意义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对生态保护者或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利益受损者给予合理的补偿,以激励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实现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和生态效益的公平分配。

在水资源开发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平衡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开发者征收生态补偿费用,可以促使其在开发过程中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保障生态保护者的合法权益。

那些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而放弃发展机会或承受损失的地区和人群,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从而提高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生态补偿机制还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合理的补偿资金分配,可以缩小因水资源开发而导致的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

Viewpoints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乐天中跨地域的河流受到污染后,治理难度增大,为此建立跨地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迫在眉睫。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为例,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新安江流域基本情况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自西向东流经皖浙两省。

新安江是安徽省境内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河流,是黄山市人民的母亲河。

同时新安江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其在两省交界处经街口流入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

新安江流域属中低山丘陵地带,流域人口100多万人。

新安江流域上游的行政区域为黄山市和绩溪县,下游行政区域为浙江省杭州市。

相关概念的界定(1)生态补偿的内涵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内涵众说纷纭,国内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

权威学者有王金南教授,他认为生态补偿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二是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概念,即利用经济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控制,将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或放弃发展机会的行为予以补偿,相当于绩效奖励或赔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等,包括重要类型(如森林)和重要区域(如西部)的生态补偿等。

还有较为权威的概念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列为生态补偿试点的四个领域之一)。

(2)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针对流域水环境跨界污染,采用公共财政或市场化手段来调节生态关系密切但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修复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修复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修复研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拉山脉,流经九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占据了我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治理和修复工作也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和推动。

一、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性黄河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拥有着广阔的农田和牲畜饲养地。

然而,由于人类的长期过度开发和利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黄河不仅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污染河流之一,还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土地沙漠化以及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破坏的情况。

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壮大绿色产业。

二、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方法1.推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是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水资源,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推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是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之一。

应通过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城市污水治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等方式,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提供强大的支持与保障。

2.促进湿地生态保护黄河流域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流域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湿地生态系统也遭受了人类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的压力。

因此,促进湿地生态保护是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实现湿地生态保护,必须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控制湿地复垦和加强湿地的科学管理等,有效地保护黄河流域湿地健康发展。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开始从经济上进行治理,逐渐建立起了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对生态系统开发利用的补偿、环境损害的修复等方式,实现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修复。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河流作为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水环境变得复杂多变,种类繁多。

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河流生态现状1. 污染严重:由于工业、生活、农业等活动的影响,中小河流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大量废水、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使得水体的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态受到了严重威胁。

2. 资源匮乏:受到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影响,中小河流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加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问题。

3. 急剧减少的水生生物:中小河流水体污染导致很多水生生物的数量骤减,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一些特有的水生生物甚至濒临灭绝。

二、中小河流治理与修复的重要性1. 保护水资源:中小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源头,在保护中小河流的也是在保护地球上的宝贵水资源。

2. 促进生态平衡:中小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 保障人类健康:中小河流生态的破坏会直接影响河流周边的居民的生活,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1.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中小河流的管理和保护,并建立健全的立法、监督和执法机制,使其行为受到有效制约。

2. 建立中小河流生态保护基地:对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中小河流,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基地进行修复,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

3. 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小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培育和引入水生物种群,促进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

1. 资金需求大: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与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企业单位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救措施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救措施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救措施研究生态补偿与环境补救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研究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利水电工程在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轻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研究生态补偿与环境补救措施变得非常重要。

本论文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救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解决当前水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补偿,环境补救措施,生态环境,水资源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建设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虽然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减轻这种破坏和影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

生态补偿与环境补救措施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

二、生态补偿的定义和内容生态补偿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因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修复和补偿的过程。

生态补偿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功能补偿:即通过创造或重新建立生态系统,提供对生态功能有益的环境条件,从而补偿因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而造成的生态功能破坏。

2.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即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恢复或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补偿因工程建设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

3. 修复水生生物栖息地:即通过修复和改善水生生物栖息地,提供适宜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三、环境补救措施的研究与实施环境补救措施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修复和改善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补救措施的研究与实施对于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的环境补救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修复:即通过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清洁和净化受到污染的水体,恢复水体的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经济飞速
发展的首要因素。

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提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
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

本文根
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以南水北调过程中为例,对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这
一课题,谈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
1、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背景
“十一五”年间我国完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4,000 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38%,“十二五” 期间总计投资完成额超过 8,000亿元,是“十一五”的近两倍,总复合增长率超过 20%。

“十三五”规划指出,创新环境治理
理念和方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
和生态服务功能。

单就 2016年全年来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实现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额 3146 亿,同比增长达 40%。

自15 年以来《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出台后,十九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至千年大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提出要
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

新一轮环保盛宴已然开启,预计“十三五”期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完成额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行业将进入发展
的快车道,城市黑臭河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土壤修复等也将为园林企业增添新
的市场空间。

2、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
结合流域水生态的保护目标,针对流域水环境的本底状况,从流域水生态补
偿研究的初衷出发,我国施行的流域水生态补偿,主要分流域预防保护型和流域
治理治理修复型2类。

以新安江流域为实施代表的流域预防保护型水生态补偿,
通常针对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流域开展试点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和建议已得到
环境部门的重视。

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基础,在理论研究与实施机制上与流域生态补偿存在一定的相通点。

本文从流域水生态
破坏的原因和表现状况出发,借助事物间的发展联系观点,对流域治理修复型水
生态补偿的概念特征进行阐述,有利于促进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构建,也为
我国类似地区开展流域水生态补偿起到示范作用。

(1)恢复流域的水量水质水量补偿作为均衡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最大程度实
现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己被不同的学者及决策制定者从不同的层面
进行过计算方法和实践层面的研究。

当前,对于水质补偿标准的确定多以流域交
接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依据,缺少针对性的中间控制环节或激励机制,并且在对
面源污染的控制上,多以简化或现成的模式开展量化研究。

为实现“优水优用、差水限用”,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指在遵循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基础上,补偿方合理利用上游水生态保护的成果对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促进作用,依靠
自身的节水、高效用水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持受偿方节水生态建设的循环资金,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生态保护的正外部效益最大化。

(2)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施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关键在于平衡区际经济发展差距,弥补由于限制资源开发或发展机会不均等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鉴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的差异性,流域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
均衡现象。

流域水生态屏障建设以限制区域经济发展为代价,加剧了流域上下游
经济发展的不对等性。

上游为有效的维持流域的水生态安全,会加大在环保建设、污染物治理上的资金投入,但生态增益量却难以抵消生态保护投资量。

因此,生
态补偿作为调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手段,借助对上下游经济发展水平的
调节,实现水生态保护资金配置定额的有效保障。

(3)实现整体效用最大化水生态补偿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小区域发展过程中对流域水生态的破坏,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功效最优。

流域问题具
有公共属性单纯一方利益的最大化不等同于整体的功效最大。

流域上下游应在经
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统筹协调,消除因分区管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分区
水质保护目标、生态功能分区生态维持等问题上的差异,从理论层面上完善跨界
水问题的解决方案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正是寻求生态价值多元化的一种综
合调控手段,是协调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生态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

3、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
3.1“治、用、保”并举综合治理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
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
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
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湖泊的南四湖总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但是近年来,有近1/4的湖泊湿地退化为台田和鱼塘,环境承载
力严重退化。

南四湖地势低洼,承接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32个县(市、区)的客水,流域内常年汇水量是调水量的2倍以上,山东境内无入海通道。

当时南四湖部分湖区,COD(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几百甚至上千毫克/升,
湖区水质全面呈劣Ⅴ类,甚至劣Ⅴ类以上。

“治、用、保”并举,是针对全省小流
域多的特点,在南水北调工程治污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一条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
技术策略。

3.1.1“治”即污染治理。

是包括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
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要使流
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山东省发布的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稳定达标排放。

以调
水沿线为例,重点保护区(距离调水干线15公里以内)排污单位COD排放浓度
不大于60毫克/升,氨氮不大于10毫克/升;一般保护区(距离调水干线15公里以外)排污单位COD排放浓度不大于100毫克/升、氨氮不大于15毫克/升。

3.1.2“用”是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

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水资源充分循环,减
少废水排放量,同时发挥河库自净能力,使河流入湖口COD浓度不大于40毫克/升、氨氮不大于2毫克/升。

3.1.3“保”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对流域的
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减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调水干线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3.2优化空间格局,加强流域源头管控
3.2.1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按南水北调流域生态保护要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凸显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逐步形成武主要河流为生态廊道的特色生态空间
格局,确保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3.2.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立足流域全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在区域协调和区域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的格局。

加强流域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南水北调沿岸水污染物排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点水土保持区、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等特
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优势。

3.2.3实施水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

统筹流域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
区区划,将重要支流的国省控监测断面以及流域内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作为落实环境准入、排污许可、控源减排、环境增容、生态环境保护等管控措施
的基本控制单元,并明确管控要求。

4、结束语
鉴于我国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运作环境尚不成熟等原因,当前水源区的生态
补偿模式仍以政府补偿模式为主,政府保障和公众参与两种辅助机制下的市场化
生态补偿模式为辅。

参考文献:
[1]沈满洪,陆菁.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J].2004,(4).
[2]郑海霞.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3]谭秋成.关于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