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共98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14
• 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
15
16
响堂山佛像 北魏
四、佛教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17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18
绘画艺术
• 著名画家:这一时期人物画仍是主流,出现了以生活为题材的人物、 肖像画,风格手法上更加注重传神;山水画呈现出独立的趋势;花 鸟画艺术出现萌芽;宗教特别是佛教题材的绘画占有较大比重。
3、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早期绘画理论家。创作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所作线 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他将战国 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任智 图》。时人称顾恺之为三绝—画绝、文觉和痴绝。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4.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 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32
二、书法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 系。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 上的黄金时代。
1.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擅长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见长。其楷书笔法 遒媚,结构朴茂,开创了有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书法特点字形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舒朗,笔画富有意趣。临摹本《宣 示表》、《荐季直表》。
2.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楷、行、草,其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 劲键,草书浓纤折衷。对王羲之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后世尊他为“书圣”,并与其子 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 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帖》等。

中外美术史3魏晋南北

中外美术史3魏晋南北

• 魏晋南北朝以后,山水形象开始由背景变 为主体,成为独立的画种。是中国山水画 发展的萌芽时期。
一、顾恺之与山水画 • 传说顾恺之所画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 不容泛” 。
• 《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是构思如何画云 台山的文字。 • 画得是张道陵在四川云台山七试弟子的故 事。 • 文中顾恺之已明确提出从观察具体的自然 景物,从生活的真切感受出发,对画中山 水进行安排和取舍,注意人物的比例、动 态与配置,以及远近、明暗、色彩等技法 的运用。
16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 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在中国美术史上 独占鳌头,成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 就和影响是任何画种都无法比拟的。
• 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可以追溯到非常 遥远的年代。 • 远在西周,帝王的冕服上就有山形的装饰 纹样,有些玉器上刻有山川云气纹,这些 都属于工艺美术的范围。
• 以后在很长的时间内, 山川形象只不过是人 物画的背景。
• 《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保留了汉末以来 的若干珍贵史料。文章首先强调了绘画的功能,指出绘画 为封建统治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品画的艺 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 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
• 一、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 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 二、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 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 三、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 四、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 五、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 六、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 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 意义。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1、克孜尔石窟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从其壁画的风格和题材来看当属4~8世纪的依存。早、中期的壁画题材佛教本生故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扬场》、《宰鹅》、《持锤杀牛》
技法:写意线描为主。多用弧线,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疏简粗狂。色彩以红黑搭配为主,也是信手涂抹式,色面与线形常不合,艺术效果朴拙生动。
2、《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补充:竹林七贤是七位浪漫文人······P42
技法:肖像画手法把握人物特征。分割式布局。
3、北朝娄睿墓壁画
敦煌254窟北魏壁画表现的是萨垂那太子本生故事。为适应信徒的欣赏习惯,用本土民族的语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佛教壁画的表现手法是用细劲线条勾勒轮廓并用色彩晕染,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具有明显的“龟兹风格”。
敦煌249窟和285窟显示了西魏时期的壁画成就。249石窟壁画绘于窟顶,采用了中国的传统神话与佛教神祉合并的形式,画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兽等,还有帝释天妃乘坐龙凤驾的云车。用笔不多,却生动感人,其中。云车的造型与《洛神赋图卷》中的造型很有几分相似之处。
(注:“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薄衣帖体,衣纹稠密,如出水中”)
(二)绘画理论
在玄学佛理思潮、品藻清淡之风中,随着绘画社会功能的进一步显现,绘画地位大大提高。艺术创作实践日益繁盛;鉴赏、收藏、品评风气逐渐展开;绘画理论在这一时代应运而生。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绘画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造像、绘画、雕塑的兴盛;出现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山水画和花鸟画萌芽;出现了专门的绘画论著,如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谢赫的《画品》,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

一.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一)曹不兴(三国)最早出名的画家,他的画被称为“吴国八绝”,有落墨为蝇的传说。

(二)卫协(东晋)(三)顾恺之(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

东晋画家。

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

擅长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人物,禽兽等等。

他重视表现人物精神,尤重眼神的描绘,认为人物画中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还善于以绘画的语言刻画对象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人物的个性和风貌。

他传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他为瓦棺寺绘的《维摩诘壁画》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之一。

顾恺之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传世的画论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论断,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史箴图》该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

《女史箴图》人物刻画生动,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的可靠依据。

该画在内容上,全画分十二段(现存九段),描绘了贵族妇女生活的片段,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女史箴图》局部在技法上,注重用线型来创造绘画的形象。

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

《洛神赋图》顾氏的代表作品,据曹植《洛神赋》而作,描绘了一个浪漫而伤感的爱情故画。

《洛神赋图》该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情节置于山川环境中展开,人物间的情感主要依靠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表现出来。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3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20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21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22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19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二节 工艺美术 (1) 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成就突出的是青瓷生产。瓷器胎质坚 硬细腻,呈青灰色,釉色纯净。
这时期青瓷的造型和纹饰均富有特色,逐渐取代过 去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青瓷的装饰手法有模印、刻画、堆贴、塑饰、雕镂、 釉彩变化等。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 遍以莲花为装饰。
第28页/共29页
Thanks!
第29页/共29页
第16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4,谢赫《画品》与“六法” 谢赫,大约活动在齐梁时代,人物画家。据说他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美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美史

编辑ppt
26
1、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的内容 • 一是画墓主人升仙的图象,或是墓主人
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 • 二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他所拥有
的财富; • 三是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
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
编辑ppt
27
墓室壁画——娄睿墓壁画
• 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 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 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 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 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
1987年, 窟
编辑ppt
20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编辑ppt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
• 新疆克孜尔石窟 •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最多,
最为精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
丰富多彩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
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传神,以线为
主的造型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
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山水画也在此时逐渐向独
立画科发展;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魏晋《女史箴图》①东晋顾恺之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

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

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

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①东晋顾恺之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

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

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

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

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兰亭序》①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②行草序中所记他与志同好友、萧散明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休禊,“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法书精品。

中外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
中国部分
• 魏晋南北朝主要文化
• “玄学”明礼之风
• 《易经》、《道德经》、《庄子》
• 子产“不毁乡校”,曹操“处士横议”
• 清谈 (手执麈尾,形散)
• 何晏、王弼(贵无、道散为器)
• 绘画
• 墓室壁画(题材多四神、佛教、祆教等)
• 北齐、北周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变革的关
键时期,逐渐走向成熟。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 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 诸子。炳居丧过礼,为乡闾所称。刺史殷仲堪、桓 玄并辟主簿,举秀才,不就。(25岁 ) • 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46岁 ) • 元嘉初,又征通直郎;(51岁 ) • 《画山水序》
• 宗炳与慧远 • 《画山水序》与佛教(《明佛论》)
• • • •
书法 钟繇,正书之祖,楷书最佳。 东晋:草书的成熟期。 王羲之《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 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秋帖
• 王献之 “一笔书” 风格
• 王询 《伯远帖》
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
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
何以加焉?又神本无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
诚能妙写,亦诚尽矣。
•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
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嶢嶷,
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 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中国美术史-秦汉魏晋南北朝(理论)

中国美术史-秦汉魏晋南北朝(理论)

中国美术史-秦汉魏晋南北朝(理论)一.秦汉绘画概况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

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绘画艺术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宫殿寺观壁画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

本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

在秦宫遗址3号殿的长廊残存部分上,发现了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

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没骨法的最早范例。

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

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了当时一个诸侯王所建宫殿里壁画的盛况。

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

东汉明帝时,由于明帝本人的爱好,壁画创作之风更盛。

派使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佛教寺院壁画的肇始。

■墓室壁画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在此,顾恺之明 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 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 思想而有了进一步的发挥。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 中”。在阐明表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顾恺之论画的 重要性在于把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中 国 美 术 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2 3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画学论著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书法艺术及书法理论 佛教壁画 佛教建筑
4
5 6
小 结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时 代简介
魏晋南北朝美术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 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 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 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 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称东晋。西元420年,刘 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自西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西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 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夏、前赵、后赵、前秦、后 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 、西凉、南凉、北凉等十六国。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 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北魏国力颇强盛,孝文帝拓跋宏於西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 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西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西元557年西 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东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於邺(今河北临漳 西南),史称东魏。 西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西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 都长安,史称西魏。 北齐,西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 北周,西元557年,西魏大将禹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於长安,史称北周。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

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

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

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

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

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4、隋唐五代唐代美术发展新特点?1、书法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之一;2、建筑方面,就大都市来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3、唐代工艺,特别是唐代塑像,驰誉世界;4、唐代雕塑,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往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走完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5、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有以下特点:1)人物画和释道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特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旺之先河;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实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为画苑奇观;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1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1

女史箴图局部 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绢本设色 唐摹本 25x349.5
女史箴图局部 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绢本设色 唐摹本 25x349.5
列女传·仁智图卷之卫灵公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宋摹本 25.8x470.3
列女传·仁智图卷之曹僖负羁妻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宋摹本 25.8x470.3
牛耕 甘肃嘉峪关 十三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放牧 甘肃嘉峪关十三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扬场 甘肃嘉峪关十三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杀牛 甘肃嘉峪关六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烫鸡 甘肃嘉峪关六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西王母 甘肃酒泉丁家闸五号墓
壁画 145x270
三、南北朝绘画 1、陆探微 密体 秀骨清像 张僧繇 疏体 “笔才一二,像
竹林七贤局部 南京西善桥出土 砖画 80x240 南朝
竹林七贤局部 南京西善桥出土 砖画 80x240 南朝
图35 竹林七贤局部 南京西善桥出土 砖画 80x240 南朝
图36 竹林七贤局部 南京西善桥出土 砖画 80x240 南朝
洛神赋图卷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宋摹本 27.1x572.8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3、其它绘画遗存
地主庄园图 新疆吐鲁番晋墓 纸本画 魏晋
牛耕 甘肃嘉峪关十三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射猎 甘肃嘉峪关十三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2、顾恺之 字长康,又字虎头。张怀瓘评:“象人
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 亡方,以顾为最”。
绘画注重传神 ,“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 妙处,传神写照,俱在阿堵之中”。 创“春 蚕吐丝”线描。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述
六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人物画已达 到成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东晋的 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 子华和曹仲达等。题材范围有所扩大,除服务政教 和宣扬佛教的内容外,还有流行与文艺佳篇相配合 的故事画、描绘现实生活的风格画等。表现能力有 较大提高,由简略变为精微,造型准确,注意传神, 甚至六法备赅。风格也趋多样,名家各具个人特色, 如唐· 张怀瓘评:“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 陆(陆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历 代名画记》)自此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然尚 未成熟
卫协继,从曹师,风格变,富巧思; 用笔健,北风诗,东晋时,名画师。 西晋时的卫协被谢赫评为“古画皆略,至(卫)协始 精”,他是使绘画技巧空前提高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 的画家。卫协,西晋著名画家,师法三国吴曹不兴,擅 绘神仙、佛像和人物故事,曾作大小《列女》,以及 《上林苑》、《北风诗》等图。描法细如蛛丝,尤工人 物点睛,顾恺之受其影响,赞卫协的作品“伟而有情 势”,“巧密于情思”。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 评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跆为兼 善。虽不该备形似,颇得壮气。”和曹不兴比较,卫协 有显著提高。由此可知。曹不兴的画和汉壁画接近,线 条粗扩,气魄雄健,注意人物的大体动态,不重视细部 描写,而卫协改变了这种风格,比较精工细密。所以顾 恺之评其《北风诗》卷画“巧密而精思”。这正是由民 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度。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曹不兴 《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
卫协 《列女》,以及《上林苑》、《北风诗》
戴 逵 《竹林七贤图》、《高士图
1. “佛画祖师” 曹不兴与卫协
名画家,曹不兴,画人物,气势雄; 用丝绢,五丈盈,大笔挥,显才能。 吴主命,画屏风,误落墨,绘苍蝇; 龙虎马。技艺精,与皇严,八绝称。 曹不兴。一作弗兴,吴兴(今属浙江)人,为三国时民国画家。是一位了不 起的人物画家,也是最早接受两域佛画影响的画家。他能在50尺长的丝绢上 画大幅人像,心敏手捷,一挥而就,头身四肢都合比例。又擅画龙、虎、马; 在吴地与皇象善书,严武善奕等,世称“八绝”。相传孙权命他画屏风、误 落墨点,因绘成蝇,孙权以为真蝇,用手弹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孙权 赤乌元年(228年)冬十月,孙权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 因此,便让曹不兴绘其形状。因绘得成功而得到孙权的赞赏,到宋文帝时, 还常用这条赤龙求雨。当时大臣谢赫在秘阁中见到了曹不兴所画的龙头,还 自认为是真龙降临。可见其画作之妙南朝谢赫在秘阁中只见不兴所画的一个 龙头。列入《古画品录》,并评云:“观其风骨,名岂虚战!”曹不兴是文 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 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人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 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 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 最早的佛像画家。

【美术史】5中外美术史2(魏晋南北朝美术)

【美术史】5中外美术史2(魏晋南北朝美术)
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著称 的画家出现在魏晋。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曹不兴,卫协 曹不兴——吴兴(今属浙江人,为三国画家。他
在50尺长的丝绢上画大幅人像,一挥而就,头身四 肢都合乎比例。
相传他为孙权画屏风,误落墨点,画成苍蝇,达 到乱真的程度,令孙权用手去弹。他也是最早接受 西域佛画影响的画家,当时中亚的和尚将佛像带入 吴地,曹不兴曾加摹写。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卫协,西晋著名画家,擅绘神仙、佛像和人物 故事。描法细如蛛丝,尤善人物点睛,顾恺之受其 影响,称赞卫协的作品“伟而有情势”,“巧密于 情思”。南朝谢赫对他的评价极高:“古画皆略, 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 气韵。凌跨群雄,为旷代绝笔。”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女史箴图》(今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取材于西 晋文人张华的《女史箴》,现存9段故事情节,逸去3 段。图卷采用一文一图的形式,运用“高古游丝描” 线条圆转,细劲流畅,在技法上受篆书影响明显。“ 冯媛当熊”一节,汉元帝与嫔妃同游御苑,忽然一只 黑熊攀栏而出,周围四散惊逃的众人越发衬托出女主 人公傲然不惧的神情。此作是最接近顾恺之本人风格 ,最贴近六朝绘画特征的作品。现存为隋代摹本。
《洛神赋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宋人摹本) 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3、南朝绘画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Fra bibliotek误笔成蝇
相传孙权命曹不兴画屏风,误落墨点,因 绘成绳,权疑为真,举手弹拂。
2、西晋画家卫协
卫协 西晋著名画家,师于曹不兴,与张墨并 称画圣。其白描细如蛛网,尤工人物点睛, 顾恺之受其影响,赞卫协的作品“伟而有情 势”“巧密于情思”。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
录》 中评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顾恺之评
于佛像雕刻。
(一)魏晋之际的绘画
三国两晋时代是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过 渡阶段。
1、三国时期著名画家曹不兴
曹不兴,东吴人,擅长人物,佛像和龙,其作品 号称“东吴八绝”之一。他曾根据中亚僧人带来的 “西国佛像”绘制佛像,并驰名于当时,故在画史 上又有“佛画之祖”的称誉。曹不兴的作品在南齐 时已只剩下藏于秘阁的一龙首 。 曹不兴作品据 《贞观公私画史》记载 ,有《清溪侧坐赤龙盘赤 龙图》二卷 ,《龙头样》四卷等。
《列女仁智图》
图 1.2
图3.4
顾恺之通过他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将中国 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
的漆绘屏风以及敦煌莫高窟285窟西魏壁画供养人 像等作品中,可见出与《洛神赋图》、《女史箴 图》极为相似的风格特点,证实了这些传世摹本 的研究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的文 化交流情况。
洛神赋图
譬如赋中描写宓mi妃“翩若惊鸿,婉若游 龙。荣曜yao秋菊,华茂春松。”画面则以 惊鸿、游龙、春松、秋菊等景物暗喻出来, 别有一份神秘瑰丽、缠绵匪夷所思。
《洛神赋》
图3
《洛神赋》
第三部分《列女仁智图》
此画突破了汉代古拙的技法,加强了平列构 图的变、化,开始注意空间关系、人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人物表情刻划尤为生动,反映 出画家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