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合集下载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调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普通情况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当局本领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百姓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系体例的类型39.非当局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详细运用53.揭示认识论素养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包容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寄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寄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寄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方针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方针的分类与基本方针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方针的准绳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决定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历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历的政策执行的实际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身分96.政策本身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身分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施展阐发方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寄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尺度、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用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解的方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解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停滞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寄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阐发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阐发师的素养要求167.政策研究的寄义及类型168.中国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解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

自考必过公共政策学重点

自考必过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讲公共政策概述公共政策的内涵1、对公共政策概念的探讨(1)哈罗德·拉斯韦尔、亚伯拉罕·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2)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就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3)托马斯·戴伊公共政策是关于政府所为和所不为所有内容。

(4)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物采取的。

(二)公共政策含义公共政策是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3、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行动方案、方针、原则、策略、措施、计划、行为规范4、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性价值性权威性动态性⏹5、公共政策(具体政策)的分类⏹①侧重于政治学科的公共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外交政策、选举政策、权利保障政策等⏹②侧重于经济学科的公共政策⏹能源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③侧重于社会学科的公共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人口政策、妇女儿童政策、卫生政策等⏹④侧重于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公共政策⏹土地政策、交通政策、住房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公共通讯政策等⏹⑤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公共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科技推广应用政策、技术改造政策、质量认证政策等⏹6、公共政策的功能⏹目标导向功能⏹法律规制功能⏹利益协调功能⏹政治象征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二)公共政策的发展⏹消极政策→→→积极政策⏹经验政策→→→规范政策⏹单一型政策→→→综合型政策⏹(一)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根源⏹1、行为主义的盛行⏹2、社会问题的增多⏹3、政策替代的文化⏹(二)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背景⏹首先,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国内和国际问题,公共政策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次,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世界改革浪潮的推动,公共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愈加凸现。

⏹再次,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及其产业的交叉科学、边缘科学、横断科学和综合性科学极大地推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重难点笔记(3)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重难点笔记(3)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重难点笔记(3)
第一节什幺是公共政策
1、兰德公司的4W决策思考模式。

即:发生了什幺?为什幺发生?采取哪条行动路线?前景如何?是一种适合于人所有个体和群体的思考模式。

 决策的五个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

2、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拉斯韦尔、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伊斯顿、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某事的行为)对公共政策所下的定义。

3、公共政策的含义。

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4、公共政策定义所揭示的内涵特征。

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政策的一般特征。

第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第三、公。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中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用书笔记公共政策学笔记前言第一章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第一节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突出的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的政策。

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公共政策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公共政策是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2、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出发,可以做出如下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界定:公共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政策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3、本书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定义表明:(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做出的以解决社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问题为宗旨的政治决定;(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立足于责任和能力范围,使社会公共政策达到善良治理的一种手段;(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公共政策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能动活动;(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的公共政策民主活动;(5)公共政策是强调使用方法、技术和程序的科学活动。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一公共政策些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特征:特征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发现并确认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前提);(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公共政策导的;(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决策为生命的;(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重难点笔记(7)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重难点笔记(7)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重难点笔记(7)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1、政策执行的含义: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
的过程,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2、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目标导向;内容务实、灵活实施、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简答题):实现目标的途径;检验方案
的标准;后续政策的依据。

4、政策执行的原则:
 总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骤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政府能力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公民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39.非政府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 -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具体运用53.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含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含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目标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与基本目标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96.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外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含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167.政策学习的含义及类型168.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制度的特点。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自考公共政策章节梳理重点

自考公共政策章节梳理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自考:《公共政策》笔记

自考:《公共政策》笔记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谢明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1-11)全缩减版

谢明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1-11)全缩减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二、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内涵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有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的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1)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以下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公共利益概念是界定政府行为必要性的主要界限,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政治与政策一,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公共政策可视为一系列程式化的政治企图,或是为了解决或控制政治争端,或是为了确保一致性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一种理性激励。

二,政治行动的三种类型:控制、交易和博弈。

三,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微观政治、中观政治、宏观政治第三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1、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国会立法—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2)总统决策—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3)政府机构决策—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的权力去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4)司法决策—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2、中国一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这种体制赋予政策过程两大特征:其一是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的、全权的地位。

其二是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过程的运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由三部分构成,即党的政策、人大立法和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A、直接形式。

B、间接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类型、特征和功能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类型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分配性政策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部分——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一般涉及使用公共资金来支持特定的团体、社区或产业。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

1、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

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2、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

(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3、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4、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着的影响。

(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

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

(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

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

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5、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历史条件—(1)系统论(系统论原理,系统方法{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历史方法}系统功能)、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它们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7、德洛尔的主要学术成就: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其学术背景是公共管理学而不是政治学。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

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的概念。

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8、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

(1)行为主义虽受到批评,但是尽可能地赋予公共政策学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性,仍然是重多学者的追求。

(2)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

(3)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4)个案研究受到重视。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第一阶段重点在政策的制定上,第二阶段转变为政策的执行。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9、学科的近期发展: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0、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贝塔朗菲((1)系统论原理(2)系统方法(3)系统工程)信息论——申农控制论——维纳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

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系统方法、反馈方法、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2)决策科学的形成(巴纳德、西蒙)西蒙理论的贡献:(1)以“有限度的理性”“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2)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概括出他的决策过程理论。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泰勒——设定理性人为经济人,首创科学管理理论。

梅奥——设立理性人为社会人,创立“人群关系理论”。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

它认为市场失败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要国家采取适当政策调节经济,就可以增加有效需求,消除经济危机。

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概念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在国家、政府、政党的职能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各个知识领域,在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包括的三个方面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3、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所包含的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

4、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5、科学的品格:1)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而且这种一致须经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第二个品格是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

3)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1)经验主义:(1)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真正源泉。

(2)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

(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

(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强调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是经验主义的共同特征。

2)理性主义:(1)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理性直观而不是感觉经验。

(2)理性主义总是把一般而不是把个别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

(3)在是否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的问题上,理性主义持肯定态度。

(4)理性主义是以演绎法为主线发展起来的。

(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理性主义认为真理的标准就是理性本身。

3)逻辑经验主义:(1)经验证实原则。

(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

(3)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4)后现代主义:(1)对从伽利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2)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对人文精神的呼唤。

(4)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5)辩证唯物主义:(1)全面性,或者说由于它综合了各种片面的认识中的正确的方面,因此,它本身就最少片面性。

(2)实践性,或者说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个别与一般、整体与部分、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7、模型的认识论意义:1)由于模型和原型具有相似性,可能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预测。

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8、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1)理想主义模型:2)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3)规范最佳模型和混合扫描模型:4)政治系统模型:5)机构——制度模型:6)集团模型:7)精英模型:9、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即“上下来去”模型11、从经验观察开始的研究过程的各个程序和步骤以操作化方法进行经验观察~对观察到的结果以量度、测定与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经验概括,这是一个进行经验研究的过程,即以归纳法从事理论构建的过程,接着,在经验概括当中或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运用形成概念,建立命题、理论的方法~理论,这是一个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

12、从理论假设开始的研究过程的各个程序和步骤对既有理论进行梳理,通过运用逻辑演绎方法~假设,这是一个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

接着,从假设出发~以操作化方法进行经验观察,这是一个以演绎法进行理论演绎的过程。

或者,在假设做出以后,通过运用检查假设的方法~证实或证伪,然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理论。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一)什么是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1)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2)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1)党的政策:成为公共政策的形式:(1)直接的形式;(2)间接的形式:党的领导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

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

(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