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 c。
戴伊 d.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渐进主义模型 b。
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
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
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
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 d。
自发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a。
合议制 b。
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
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
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7、”土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a.象征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 c。
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评估()。
a.政策效率 b。
政策效益 c。
政策效能 d.国应的充分性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a。
阶段性周期 b。
功能性周期 c。
反复性周期 d.结构性周期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
a。
学校 b.工会 c.行政机构 d.妇联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a.脚本写作b.头脑风暴法c.博弃论d.个人判断法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
a。
政策评估 b.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政策终结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调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普通情况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当局本领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百姓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系体例的类型39.非当局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详细运用53.揭示认识论素养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包容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寄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寄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寄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方针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方针的分类与基本方针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方针的准绳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决定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历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历的政策执行的实际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身分96.政策本身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身分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施展阐发方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寄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尺度、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用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解的方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解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停滞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寄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阐发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阐发师的素养要求167.政策研究的寄义及类型168.中国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解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
自考公共政策汇总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一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第 1 页共28 页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1、一手资料的收集:(1 )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 )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 、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⑴公共政策: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自考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已打印
@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决策科学的形成;4.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5.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程序的设计2.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3.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科举制度@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
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5.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20C50S—70 台湾早于早于中国(最早:台湾大学)@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理论。
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专著和教科书通过考核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
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的做法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重视本土资源、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模型@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目的)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
自考必过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讲公共政策概述公共政策的内涵1、对公共政策概念的探讨(1)哈罗德·拉斯韦尔、亚伯拉罕·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2)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就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3)托马斯·戴伊公共政策是关于政府所为和所不为所有内容。
(4)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物采取的。
(二)公共政策含义公共政策是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3、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行动方案、方针、原则、策略、措施、计划、行为规范4、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性价值性权威性动态性⏹5、公共政策(具体政策)的分类⏹①侧重于政治学科的公共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外交政策、选举政策、权利保障政策等⏹②侧重于经济学科的公共政策⏹能源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③侧重于社会学科的公共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人口政策、妇女儿童政策、卫生政策等⏹④侧重于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公共政策⏹土地政策、交通政策、住房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公共通讯政策等⏹⑤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公共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科技推广应用政策、技术改造政策、质量认证政策等⏹6、公共政策的功能⏹目标导向功能⏹法律规制功能⏹利益协调功能⏹政治象征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二)公共政策的发展⏹消极政策→→→积极政策⏹经验政策→→→规范政策⏹单一型政策→→→综合型政策⏹(一)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根源⏹1、行为主义的盛行⏹2、社会问题的增多⏹3、政策替代的文化⏹(二)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背景⏹首先,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国内和国际问题,公共政策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次,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世界改革浪潮的推动,公共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愈加凸现。
⏹再次,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及其产业的交叉科学、边缘科学、横断科学和综合性科学极大地推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
自考00318公共政策 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考试分析一、课程学习要求1.2.3.二、学习目标1.识记2.领会3.应用(1150(2(310060参考样卷:20120分)5210分)4520分)21020分)21530分)考试题型举例•易20%•较易30%•较难42%•难8%考试题型举例201704】1.)A. B.C.韦伯D.西蒙【正确答案:A】考试题型举例201804】)A. B.C. D.E.【正确答案:ABC】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3(4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考试题型举例201804】1998考试题型举例2002年4月3日,考试题型举例(1(2【答案】(1考试题型举例(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2谢谢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考点分析20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956年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组织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政策系统12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56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1(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5••••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678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23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20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2020世纪50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1(1234234考点八、学科的诞生与发展1951。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审查建议本章为本课程的开始章节,对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是其重点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一)公共政策1.关于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作为一个学术术语,首次在耶鲁大学教授查尔斯·林德布洛姆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提出。
作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奥斯汀兰尼(austinranney)编辑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的出版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跨学科性、研究方法的多架构性、涉及多个研究领域等特点。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丈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简而言之,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十政策分析。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些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及政策一般。
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注意单选题和多选题。
(二)政策体系与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注意单选题。
公共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① 线性结构,② 功能结构,③ 线性员工结构和④ 矩阵结构。
注意多个话题。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收集政策研究数据或观察研究对象;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路径。
注意多个话题。
1.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需要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数据。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全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全《公共政策学》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自考公共政策考试复习资料
1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1 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2 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2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
3政策主体系统的子系统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
4政策系统的基本功能认定问题;确认目标;组织方案设计;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5政策执行系统的基本功能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有效实施政策方案;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6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提出公共问题;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
7作为客观存在的网络的主要特征1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2政策网络的多远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3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
8公共政策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主要表现为1不确定性(未来、危机、紧急事件);2模糊性(立场、认知、利益差异);3动态性(变化速度)。
9从政策参与主体的相互依赖来说,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交换资源的需要;结盟的需要;追逐权力的需要;协调需要。
10政策支持系的子系统信息传播,政策咨询,政策监控,政策评估系统。
11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利益输入--利益综合—政策形成—政策发布—政策执行—政策反馈。
12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2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决定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
13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1联邦通过公共决策权和政治权力下放,允许地方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2有助于政策更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3有助于扩大民众的参与;4联邦制也为民众批评和反对政府的某些政策或行动提供了舞台。
《公共政策》--00318--自考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一、填空* 1、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是冯梦龙《智囊补》。
2、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
3、1951年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的发展》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5、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是德洛尔。
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7、逻辑经验主义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
* 8、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9、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 10、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林德布洛姆首创的。
* 11、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这就是公共政策一项决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12、拉斯韦尔的定义: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13、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14、崩离析戴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凡是政府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安德森将政策与公共政策做了正确的区分,把公共政策界定为“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
* 15、美国:公共政策=立法政策+行政政策+司法决策,它政治体制特点是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相互制衡。
* 16、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决策。
17、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
18、社会福利政策就是再分配性政策。
19、象征性公共政策是指那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或把社会地位授予社会精英,又称符号性政策。
20、公共政策本质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为着一定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制和社会价值分配。
21、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
22、无选择余地“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
23、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
24、政策议程构建过程中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涉及政府决策、政策分析、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的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政策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的复习资料。
一、学科发展概况公共政策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中汲取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成为了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学科知识结构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知识结构包括:政策分析、政策过程、政策实践、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
其中,政策分析是公共政策学的核心,它包括了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等环节的分析。
政策过程则包括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的全过程。
政策实践是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施。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政策变革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学习方法建议1、建立学科框架:在学习公共政策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逐步建立起学科的框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学的知识体系。
2、把握重点难点:公共政策学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学习时要把握重点和难点。
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方法,要通过反复阅读、练习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公共政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时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参与政策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政策热点:关注当前的政策热点是学习公共政策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制定政策的背景和考虑因素。
四、总结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政策分析、政策过程、政策实践、政策评估和政策变革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为参与和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自考0318_公共政策_最新复习资料
0318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自考《公共政策》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公共政策学 自考复习
公共政策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时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在我国包括一系列的命令、通知、指示、条例、规定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遵循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
2、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采用第一种含义)分为自然和社会环境。
3、政策科学(德洛尔):研究如何运用有系统的知识、有结构的理性和有组织的创造性来改进社会政策制定,以制定更好的政策的一门跨学科的学科。
4、公共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过程模型:政策过程看成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模型的中心是要求政策制定者“如何”去形成政策,或者说是“应该”如何形成政策,而不要求政策制定者对公共政策的实质进行评判。
6、政策目标: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的实施所达到的效果。
7、政策合法化:政策方案经由特定国家机关的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等程序而获得合法地位或成为法律的行为过程。
8、政策法律化:也称为政策立法。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的一些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修改,已经适于成熟和稳定,为了增加政策的权威性,有必要经过立法程序使之上升为法律,这就是政策的法律化。
9、政策执行: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动态过程。
10、政策工具: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与方式。
11、公共政策评估(安德森):政策评价与政策(包括它的内容、实施及后果)的估计、评价和鉴定相关。
12、公共政策控制: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13、集团头脑风暴法: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全国自考00318公共政策-复习考点速记宝典
公共政策(00318 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第二,公共政策的目标性;第三,公共政策是行动过程;第四,公共政策是行为规范。
考点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对于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要求有哪些?答: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在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寻找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妥善地处理次要矛盾,使之与处理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坚持发展不停步,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考点3:公共政策基本功能中的管制功能。
答:(1)管制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设计相应的机制,以控制某些不良现象蔓延或者阻止某些不良现象的出现。
实现政策目标,既可以通过倡导或鼓励来达成,也可以通过阻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后者就属于管制。
公共政策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往往是通过明晰的、以公共政策的规定为表现形式而展现出来。
(2)政策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功能和消极性管制功能。
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的规定所产生的政策效力导致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
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规定当政策对象发生违反条文规定的行为时,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 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
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它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她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中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一般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②决策科学的而形成:
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正度政策领域的扩大: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1、公共政策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3、公共政策发展的原因:在公共问题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现代国家和政府,自罗斯福“新政”、北欧国家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但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世界主要国家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①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
元政策:又叫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它各项政策
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它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基本功用在于保障其它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策目标。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
衍生自元政策。
部门政策: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
②战略、策略、战术。
战略: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索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又称“大政策”、“宏观决策”,
策略: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式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③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5、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6、公共政策的本质:
①认识论本质: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理论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