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丁香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ACTT课堂)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f5425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5.png)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读“丁香结”1.直接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聚焦丁香结,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回顾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聚焦主问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二、朗读理解,读懂“丁香结”(一)感受形似“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请你观察课文插图,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2.欣赏古代服饰,再结合古代服饰中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原来,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啊!(二)了解象征1.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释义:蕉心紧裹未展,丁香花蕾,丛生如结。
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的音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2.拓读链接诗句,不仅这几句诗,我们还会读到——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可见,自古以来,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三)领悟思考从古至今,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被传承着,丁香结的意象被继承着,人的生命、情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
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30aa5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e.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仔细观看,交流感受,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案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
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红豆》,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宅院缀满幽雅断断续续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模糊恍然愁怨顺心平淡◆需注意的字音:“缀”和“拙”是翘舌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作bó;“恍”是后鼻音,注意不要读错。
◆需注意的字形:“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或“佳”;“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丁香结(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丁香结(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968a0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e.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丁香花的特点,了解“丁香结”的意思•能够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崇敬之情,体味到诗歌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教学重点•了解“丁香结”的意思•能够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崇敬之情,体味到诗歌的美感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1)教师首先介绍丁香花的特点,接着出示“丁香结”的图片并请学生作出反应。
(2)为引入本课文,教师可先向学生朗诵“丁香节”的诗歌。
鼓励学生直观领略这些羞涩清香的芳香,感受诗歌的美感。
2. 讲解课文(1)情感交流通过阅读课文,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热爱之情。
(2)语文表达教师可请学生自由表述对丁香花的感触,以及《丁香结》这篇课文中特别打动你的地方。
3. 课文分析(1)重点词句的讲解教师解释并讲解《丁香结》中的生词和常用语句。
(2)文学鉴赏从课文描述的丁香花比喻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入手,学生感受到了明清时代古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4. 课文拓展(1)课外知识交流让学生分享对其他花卉的了解。
(2)艺术欣赏鼓励学生欣赏、模仿、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花卉诗歌。
5. 课堂归纳通过讲解、分析和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作业布置1、整理所学生字,归纳丁香花的特点,以及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和感受。
2、写一篇文章,主题为:“我的最爱——温馨花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片花海,通过观察和动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花海的美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逐渐接近丁香花这一主题所展现出来的人情美感,愈发感受到多彩多姿人间万物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传递知识为万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养成优美的语言表达习惯。
第2课《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2课《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5e341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0.png)
课题 2 丁香结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并学会运用。
学习重难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景物的描摹是他们的薄弱环节,而本文中的描写自有独到之处,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具有相当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因此应引导学生品味其妙处,进行练笔,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2.绘制思维导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出示课件):赏花悟花4过渡:课文为什么以“丁香结”为题。
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悟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美感,体会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二:欣赏雨中丁香,体会人生哲理1.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思考: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1)学生阅读古诗句,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预设】“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愁怨与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吗?【预设】:“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些诗句都描写哀怨忧愁的意境,古人常用丁香结表达忧郁的情绪。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255f5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4.png)
③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3、文中的丁香都具有哪些特点?
①繁密耀目;②幽雅的甜香;③娇俏灵动;④鲜润妩媚的特点。
4、文中描写了哪几幅丁香图?
文中共描述了四幅丁香图,分别是:城里丁香花;城外丁香花;斗室外三颗白丁香;雨中丁香图。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四、课文主旨
《丁香结》这篇课文中,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 题也是解不完的。遇到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情,我们既要有平和的心态去坦然面对,也要用积极的 态度去解决问题。
教学
重难点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体会作者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引入课题
1、词语辨析
“幽雅”“优雅”
都有“高雅,雅致”的意思。“幽雅”指曲静,雅致。多用于描写环境。“优雅” 指优美,高雅。多用于描写人物。
例句:
我在一条幽雅的小路上散步她跳舞的动作十分优雅。
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颜色娇柔融合犹如一幅色彩边缘模糊、柔和婉约的画作。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十分动人。为此,总是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
3、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为何会有丁香结的说法。
丁香花蕾之所以被称为“丁香结”,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4、句子赏析“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统编版6年级第2课《丁香结》教案
![统编版6年级第2课《丁香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bcb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8.png)
第2课《丁香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丁香结》的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进行写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会运用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修辞手法。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谈论自然景物的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2)介绍本课课文《丁香结》,让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深入探讨(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自然景物,以及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描绘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借鉴。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丁香花的诗词、歌曲等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3)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进行写作,完成一篇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作文。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描绘自然景物的重要性及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景物,培养热爱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谈论自然景物的美、学习课文、深入探讨、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丁香结》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丁香结》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1448c077232f60dccca10a.png)
《丁香结》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从容、豁达、积极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理解。
代赠二首唐代: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81e55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4.png)
2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丁香结”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明白课文寓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要乐观面对。
语言应用: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赏析句子。
思维能力: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审美创造:体会丁香结的美和作者给与丁香结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美丽的丁香花。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去深入了解丁香,了解丁香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请大家边读边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自己感受的语句。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字里行间暗含着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
)2.边读边想,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待丁香花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既写出了丁香花的雪白、亮洁,又映衬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启发着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3.自由读第5、6自然段,展开想象,说说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原因。
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丁香花的花苞像盘花扣,外形相似。
2)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己《醉花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寓意: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从上面的句子和诗句中我们知道了“丁香结”的来历。
理由一: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3ef588e0066f5335a8121dd.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丁香结》这篇文章通过对丁香花的描写和对丁香结的思考,为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不顺心的事。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读、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道理。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理的写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丁香结”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出示生字卡片。
同桌之间分别读生字,再组词。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用自已的话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姿态、气味、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六年级【语文(统编)】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统编)】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5879b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a.png)
六年级【语文(统编)】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根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语文年级六学期秋季课题丁香结(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 年 8 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2 分钟一、谈话引入,复习回忆 1.谈话引入。
2.复习回忆(1)抽查局部词语(2)回忆主要内容 3 分钟二、发现关联,初读“丁香结”。
课文第 4~6 自然段,围绕丁香结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用小标题分别概括。
【设计意图】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
7 分钟三、朗读理解,读懂丁香结。
1.从形似理解丁香结。
2.古诗寓意中理解丁香结。
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理解“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感受雨中丁香的特点(2)如何理解作者把雨中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画面、借助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7 分钟四、联系生活,领悟思考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标画、理解关键句。
2.联系上文,你读懂了什么?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4.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
【设计意图】通过读——找----圈----议----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1 分钟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f0316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0.png)
2《丁香结》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丁香结》这篇美丽动人的诗歌,让学生对“丁香”产生更深入、更感性的认识。
2.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他们通过语文赏析读懂诗歌共情世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善良。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诗意。
2. 口述、书写得出诗歌“丁香”的特征和形象的句子。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丁香”的美和诗意。
2. 帮助学生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热身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启发学生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二、导读教师播放《丁香结》音频,让学生跟读。
三、理解诗歌1. 带着问题阅读诗歌。
教师发放《丁香结》诗歌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丁香”的特征和形象。
2. 诗歌赏析。
教师带领学生口述、分析、解读每个段落的意境和诗意。
四、形象描写1. 让学生选取好的句子。
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感触最深、描写最生动的句子,口述、书写,并向全班展示。
2. 画丁香的草图。
教师请学生在诗歌的启发下画出“丁香”的草图。
五、创意写作1. 著名的故事或人物也可以作为诗歌的题材,发挥想象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诗歌。
2. 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诗歌表述。
评价:1. 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评价标准:(1)阅读能力: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口语表达能力:口述和朗读诗歌时,是否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3)创作能力:创意是否独特,想象力是否丰富,是否有冲破传统的创新精神。
(4)语言表达能力:是否用词得体,语言得当,发挥的表达能力。
六、作业1.用100~200字写一篇《我的丁香梦》。
2.完成《丁香结》第二篇阅读理解。
3.家长陪伴孩子,在家中寻找和收集与“丁香”相关的资料,以便下节课进行分享和展示。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889d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0.png)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感受丁香花的特点1.丁香花有什么特点?(繁密耀目、娇俏灵动)2.雨中的丁香花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画面。
(2)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二、理解“悟花”,感悟主题内涵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画出称丁香花为“丁香结”的原因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2)欣赏古代服饰,观察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结,你又有什么发现?(原来是因为丁香花苞形似“结”,所以才称其为“丁香结”。
)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的说法。
(1)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①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②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2)结合“阅读链接”,也可以补充其他诗句,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自古以来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
3.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面对年年都有的丁香结,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课件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给“丁香结”赋予了新的寓意——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9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9bae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c.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学习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的方法。
3、理解对“丁香结”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把事物写得详细;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解读丁香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1、用图片导入。
同学们,见过丁香花吗?我们今天一起去赏丁香花。
(ppt放丁香花的图片),赏完图中的丁香花。
2、介绍丁香花。
3、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宗璞的文字,去感受笔下丁香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丁香。
1、默读课文,思考:说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丁香花和丁香结)2、笔下的丁香花是那样的美好,它美在了哪里,我们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
(1)学生找出语句,说一说这是关于丁香花的什么的描写,教师书写样子、颜色、气味。
(2)重点指导两个句子: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3)配乐朗读,感受画面美。
三、深入课文,解读形象1、感受丁香结的形似。
无论是月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还是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
如此美的丁香花却有着解不开的结,古人称之为丁香结,丁香结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是怎么说的?(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了解象征意义。
说起丁香结,自古就有诗句描写它。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同桌说:哀愁)丁香结真的代表着愁怨吗?我么再来赏读几句描写丁香结的诗句: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结:丁香结自古以来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598d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3.png)
《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接着来聊聊《丁香结》。
上节课咱们大概认识了丁香花,这节课咱们要更深入地去感受它的美。
咱们先一起回忆回忆,作者是怎么描写丁香花的样子的呀?是不是特别生动形象?然后呢,咱们来好好品一品作者写丁香花的那些语句,看看他用了啥修辞手法,为啥能写得这么吸引人。
比如说“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这得多美呀!还有哦,文中提到的“丁香结”,这可不是简单的结,它有着更深的含义。
咱们一起探讨探讨,这“丁香结”到底代表着啥?最后呀,咱们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想想咱们是不是也有像“丁香结”这样的烦恼或者心结呢?咱们又该怎么去面对它们?怎么样,小伙伴们,准备好和我一起深入探索《丁香结》的奇妙世界了吗?《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嘿,朋友们!又到了咱们一起学习《丁香结》的时候啦!咱们先回想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那美丽的丁香花是不是还在咱们脑海里绽放着呢?这节课呀,咱们先看看作者是怎么细致地描绘丁香花的姿态和颜色的。
那描写简直绝了,是不是让咱们感觉丁香花就在眼前?然后呢,咱们来分析分析作者的用词,为啥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这里面可有大学问。
接着呀,咱们想想作者写丁香花的时候心情是咋样的,咱们能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说到这“丁香结”,朋友们,你们觉得它只是个普通的结吗?当然不是啦!它可是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哟!咱们一起想想,它到底象征着啥?还有啊,咱们联系一下生活,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就像这“丁香结”一样。
那咱们该怎么去解开这些心结,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呢?好啦,朋友们,让咱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在《丁香结》里寻找答案吧!。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ea878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3.png)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一、赏花二、悟花3.导入新课。
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词语呢?②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
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老师相机出示语句。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 想到了蓬莱岛……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
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结(ACTT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结(ACTT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0fc4d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 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丁香结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16个词语。
2. 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 指名背诵课后有关丁香的诗句,说说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2.谈话导入新课:丁香花在古人的眼中是愁思、惆怅的象征。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赏花”, 体会花的美丽。
2.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师适时呈现:(1)(课件出示)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预设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丁香花比作星星,既写出了丁香花的样子,又写出了丁香花多而繁密的特点。
预设2:“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预设3:“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生机勃勃,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预设4:“探”“窥”这两个动词太生动传神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2)(课件出示)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
)“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 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丁香结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16个词语。
2. 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 指名背诵课后有关丁香的诗句,说说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2.谈话导入新课:丁香花在古人的眼中是愁思、惆怅的象征。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赏花”, 体会花的美丽。
2.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师适时呈现:(1)(课件出示)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预设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丁香花比作星星,既写出了丁香花的样子,又写出了丁香花多而繁密的特点。
预设2:“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预设3:“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生机勃勃,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预设4:“探”“窥”这两个动词太生动传神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2)(课件出示)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
)“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预设1: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预设2:在这朦朦胧胧的仙境中,我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
②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淡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
更妙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3)(课件出示)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
)②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师实时总结: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师生共同梳理,完成表格:(1.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1)(课件出示)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预设: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预设: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格外妩媚。
作者觉得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雨天才极为明显。
(2)(课件出示)《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交流,师适时点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1)师指名朗读:(课件出示)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2)师生交流。
本义(课件出示盘花扣图片):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
)(4)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1)指名读,全班齐读。
2)师: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3)交流,师适时点拨:师: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4)感悟主题:读到课文最后这个自然段,你明白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了吗?交流,师适时点拨: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四、总结课文,畅谈感悟1、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2、学生发言。
预设: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
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3、师总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
要正视问题,乐对人生。
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板书:人生充满挑战、乐趣)五、布置作业(1)完成当堂检测。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六、板书设计:形状视觉2、丁香结颜色正视问题、乐对人生气味嗅觉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课堂)《丁香结》教学设计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1.以有关丁香的诗句导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悟古人赋予丁香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本文作者赋予丁香的独特内涵。
2.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第一步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二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自由朗读课文。
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再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4.以“任务单”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