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复习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复习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六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知识点;2. 提醒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准备迎接期末考试;3.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综合复习语文知识,包括阅读理解、词语辨析、语法、作文等方面;数学:综合复习数学知识,包括数的四则运算、面积、周长、比例、方程等;英语:综合复习英语知识,包括单词、语法、阅读、听力等方面;科学:综合复习科学知识,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社会:复习社会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公民等方面。
三、教学步骤:1. 语文复习课:a. 自主阅读: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默读,然后相互之间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b. 阅读理解:老师出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解答问题;c. 词语辨析:老师提供一些近义词、反义词,学生进行辨析并举例使用;d. 语法练习:老师出示一些语法题,并进行讲解,学生互相检查答案;e. 作文写作:老师给出一个话题,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互相交流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数学复习课:a. 数的四则运算:学生进行口算练习,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进行小组竞赛;b. 面积和周长:老师提供一些图形,学生计算其面积和周长并进行展示;c. 比例练习:老师出题,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d. 方程练习:老师给出方程题目,学生进行求解并进行讲解;e. 应用题练习: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和解答。
3. 英语复习课:a. 单词复习:学生进行英语单词默写和拼写练习,老师进行听写检查;b. 语法练习:老师出示一些语法题并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练习;c. 阅读理解:老师提供一篇短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并解答问题;d. 听力练习:老师播放一段录音,学生进行听力理解并完成相应的任务;e. 交流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实际情景的语言交流。
4. 科学复习课:a. 生物知识复习:老师出示一些生物题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解答;b. 物理知识复习:老师出示一些物理题目,学生进行小组竞赛;c. 化学知识复习:老师进行一些实验演示,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d. 科学常识复习:老师讲解一些科学常识,并出题进行练习;e. 探究活动:老师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解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五、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忆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特点和类型,引入主题。
(指向目标1)1.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老师乘坐地铁的线路。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在老师指导下小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事情发展或逻辑关系排列的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它虽然也是由内容相关的语言文字和各种图形、表格等组成,但前后内容不是按事情发展或逻辑关系排列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补充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非连续性文本。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直观简明、图文结合,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价值高等。
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驳老师提出的观点。
1.同学们,今天卢老师要到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听课。
为了避免堵车,绿色出行,我打算从学校出发,坐地铁前往。
该怎样选择最佳线路呢?卢老师上网查了一下成都市地铁线路图,找出了学校和东城根街小学的位置。
出示地图,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卢老师该怎样乘坐地铁吗?2.像地图、表格、图表等,和我们平时学习的大部分文章长得不一样,它们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什么?谁能说说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指导学生小结。
3.同学们还阅读过哪些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呢?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几个非连续性文本。
总结:小学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有:表格、指引图表、票据、说明书。
4.你喜欢阅读这一类文本吗?它有哪些让你喜欢的特点呢?抽学生发言后,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5.有些同学觉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没要必要花时间去认真阅读这种文本。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6.教师总结,引入复习重点:非连续性文本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实用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
所以对于现代小学生而言,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结论,是我们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下面我们就按照表格、指引图表、能够看图思考,正确表达,说清地铁上下站和换乘方法。
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伯牙鼓琴》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艺术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用语言文字表现艺术之美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琴棋书画’觅知音"。
本文作为单元内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通过任务驱动,深入探究,运用图像化策略,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生成图像、建构画面,掌握体会艺术之美的策略和方法,初步理解大概念。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全文仅有83 字,讲述生动,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智慧,体现了“知音难觅”和古人的择友观。
全文共四句话,讲述了两件事:一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二是“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子期他听到了什么呢?文言文的第二至三句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联系上下文,借助“少选"的注释,我们可以推测“方”表示时间,是指“刚开始"。
刚开始弹琴的时候,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听后赞美道:“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雄伟的高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过了一会儿,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听后又赞扬道:“弹得真好啊,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有意思的是,文言文并没有再提及当时伯牙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作者在此处选择了“留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作为晋国的上大夫、琴仙,为什么在钟子期死后,要作出如此过激的行为——断琴绝弦,一辈子不再弹琴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向我们解释了原因: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
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1、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材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2、《匆匆》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匆匆》。
(出示题目)复习生词(出示),指名读。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出示)(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通过回忆,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细读探究,品味感悟第一步感悟时间悄无声息,稍纵即逝。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适时出示相关句子)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5.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是别出心裁,你也能仿写几句吗?(出示练习)指名回答。
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感受对人生的思索,感悟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回顾拓展四》公开课教案优秀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回顾拓展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通过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巩固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回顾拓展四”,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回顾单元内容(1)学生自由发言,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
3.巩固生字词(1)教师出示本单元生字词,学生齐读。
(2)学生自由组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现场书写生字词。
4.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1)教师挑选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解释含义。
(2)学生举例说明词语的用法。
5.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6.分享交流(1)教师提出分享话题:“你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收获了哪些?”(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学生自主设计一道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1.巩固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仿写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拓展四,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享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深入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四》2.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引言:六年级是小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阶段,也是开启中学教育的重要阶段。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这个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篇教案将围绕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复习内容展开,帮助学生系统地温习已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I. 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掌握上册所学的基本语文知识,巩固基础;2. 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II. 教学内容:1. 课文复习:a. 针对六年级上册所有课文内容,进行重点加强复习,包括课文核心知识点和重要语汇等;b. 利用练习题和问答方式,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词语拓展:a. 通过教材中的生词和词语,进行词义与造句练习;b. 引导学生积累并熟练运用各种词汇,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3. 阅读理解:a. 设计各种阅读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等;b.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4. 作文训练:a. 落实上册书面表达的写作要求,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b.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进行写作作业的互评与交流。
III. 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a.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录音、视频等,加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b. 将抽象概念以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2. 合作学习法:a.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讨论问题,提高学习效果;b.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文、文本分析等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课堂互动:a. 利用提问、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b. 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IV. 教学步骤:1. 通过复习前的诊断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2. 按照课文、词语拓展、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四个模块进行教学;3. 制定教案,明确每个模块的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a. 课文复习:根据教材进度,逐课进行重点知识点的复习;b. 词语拓展:结合教材中的词汇进行词义训练与造句练习;c. 阅读理解:设计不同题型的阅读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d. 作文训练:落实书面表达的各种写作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 教师在课前准备课件和教学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5. 按照教案进行教学过程,重点把握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与巩固;6. 组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7.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3、学生巩固练习。
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 到真理”的。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下面这些文章题目,哪些能通过抓 住文章题目,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呢? A.《怀念母亲》B.《匆匆》C.《只有 一个地球》D.《鲁滨逊漂流记》。
(六)聚焦写景状物类文章:“借助 1、师:写景状物类文章又怎样体会文
具体事物法”(指向目标 2) 1、写景类文章可以抓住作者描写的景 物以及景物特点来体会。
2.这段话描写了小草绿油油 、生命力 顽强 特点。 学生选择。
章的中心思想呢?
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小草
我喜爱生机勃勃的春天,特别喜爱 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草坪,上面种着小 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春天一 到, 一下子就铺满了一片地。细看, 它们是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 人!
(一)“抓主要内容体会法” 1.学生回忆,用小标题的方法提炼文章 的主要事件:望着妈妈笑雨来上夜校掩
1. 要 体 会 写 人 记 事 类 文 章 的 中 心 思
想,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常见、 学生能够 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归纳这类文章 归纳文章
护李大叔.智勇斗鬼子.怀念雨来雨来 的中心思想,要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 主要内
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
品质。
1.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把与中心 思想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进
(二)抓住重点段落概括(指向目标 2) 行详细描写,因为文章的重点段落是
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因此,如果能
2.作者重点写了闰土“月下看瓜”、 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认真分析、体会, “雪天捕鸟”、“海边拾贝”这三件事。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被领悟出 这样更能表达文章的中心。
来。
3.本文的中心:通过“我”对 30 年前 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 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 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环保理念。
(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练习。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导改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环保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五、板书设计:青山不老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阅读策略珍惜资源批判性思维积极向上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积累与运用。
1.读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5分)(1)城楼檐下,八盏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两边的石lán(),八面鲜艳的旗zhì()迎风招展。
(2)融化的雪水像玉龙一样,从高xuán()的山jiàn()、从峭壁断崖上奔腾而下。
(3)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战士们带着对日kòu()的满腔仇恨投入到一次次战斗中。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灯盏(zhăn) 隆重汇集暴炸B. 检阅(jiăn) 制定距离屹立C. 眺望(tiào) 抡圆棋盘曲服D. 发射(sè) 毫迈壮烈奋战3.爱国名言我会背。
(12分)爱国,就是诸葛亮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心全意贡献出全部力量)”;就是曹植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就是陆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官位卑微,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就是李纲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祖宗的疆土,应该用生命来守卫,哪怕一丁点儿都不可以让给敌人)”。
我还知道的爱国名言有:,。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句子,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句: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①②二、课外阅读。
大江保卫战(节选)①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学会审题》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要求,三 要分析本 次习作的
体裁。
六、板书设计 学会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审题
七、教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学会审题》教学设计
课题
《学会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审题》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从题目和要求中抓住关键词语。
2、根据关键词语明确范围及相应的内容。
3、从题目或要求明确习作范围和文体。
二、评价任务 1、能从题目和要求中抓住关键词语并以此确定习作范围及相应的内容。(目标 1、2) 2、能从题目或要求明确习作范围和文体。(目标 3)
4 当我们拿到这样的题目又该怎样找准切
入点确定写作内容和范围呢?接下来,让
我们再次走进这些作文题目,去寻找奥秘
吧。 活动意图说明:回忆旧知,用具体的作文题目唤醒学生对作文题目类型的认知,并简要概 括出它们不同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铺垫。 环节二:扣住“题眼”,确定中心,明确体裁。(指向目标 2、3)
两次作文的题眼,它们是这两次写作
能够根据 具体的命 题作文的 题目判断 习作中的 关键词语 作为本次 作文题目
5 对这些作文进行判断,看看这些题目 所对应的写作体裁。
的关键。) (4)出示《课(题眼:公园
一角)
《难忘的假期生活二三事》
(题眼:两三件事)
1 出示话题作文的材料:今天是星期 把握审这
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决心抓住 这个机会锻炼自己。我克服了不少困 难,洗衣、做饭……爸爸、妈妈回来 了,看到这情景……
类作文要 求一要读 题目,二
要求:(1)请以上述材料为基本内容, 要读习作
次习作的体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主题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综合复习课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借助字形字义,正确书写本单元易错字词。
2.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3.复习习作时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1.翻开单元导语,齐读: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2.分享本单元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3.(1)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交流《桥》结尾的作用。
(4)展示交流《穷人》的小练笔
4.阅读材料,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后作业,能正确听写本单元易错字词。(目标1)
2.小组交流印象深刻的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并说出作用。(目标2)
3.借助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目标2)
4.阅读习作、思考版、选材,习作时能把故事写完整,能恰当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目标3)
【学习内容】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3.[语文要素]句子通过对孩子母亲的描写,塑造了她的形象。句子②是描写,这句话侧面反映出小男孩练习打弹弓的时间,从中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的精神。
《怀念母亲》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怀念母亲》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懂得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母亲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四)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课文主题。
(五)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母亲”。
2.学生讨论写作思路,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七)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2.阅读其他关于母亲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4.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表现。
3.课堂气氛及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1.课文《怀念母亲》。
2.关于母亲的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亲情。
2.鼓励学生多阅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亲情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写作能力,更加懂得珍惜亲情。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一等奖1、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等。
(2)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2)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朗读诗歌的主要方法,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文章,感受内容一读,辨字音。
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二读,知大意。
给诗歌另拟个小标题,例如:我心中的大海;山里娃的梦……三读,理内容。
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例如;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中的海;第一节写我童年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长大后的感悟和信念;……朗读方法可多样化。
自由朗读,齐读,男女分节读等,可视情况灵活运用。
力求以形式丰富的朗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诗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和整体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读、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六年级上册所学知识,夯实基础。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口语等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课文知识点:理解课文,提取句子结构、描写人物、环境,归纳概括段落大意等。
2.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为学生提供真实语境,进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练习,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
3.补充知识: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如语法、修辞手法等。
三、教学重点:1.复习课文的理解和归纳概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课文知识点1.首先,老师将提问学生是否还记得上学期学习的课文知识,要求学生回忆词语、句子等内容。
2.接着,教师通过阅读和解析文本,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课文的理解、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段落大意等。
3.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默写课文,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节综合运用语文知识1.老师设计一系列的阅读理解题目,供学生练习,题目可以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推理,推荐使用多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提供真实语境,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小作文、写人写景等,要求学生在文中充分体现所学的语文知识。
3.开展口语表达练习,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对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节补充知识1.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可以是语法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修辞手法的解析和运用。
2.通过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复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所学的内容,包括诗词、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掌握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词、文章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生字词、句子理解等。
•提升学生对相关诗篇和文章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回顾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复习:《江南春》诗词赏析、句子理解、生字词复习等。
•第五单元复习:《最美的礼物》故事阅读、情节理解、作文表达等。
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和文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深层次意义,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复习第四单元《江南春》(1) 诗词赏析•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的诗文内容,让学生聆听朗读,感受诗词的美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句子理解•导入几个重要句子,让学生依据语境猜测句子含义,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释,矫正错误理解,确保句子理解的正确性。
(3) 生字词复习•复习第四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进行记忆测试,巩固词汇知识。
2. 复习第五单元《最美的礼物》(1) 故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最美的礼物》,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回答问题检测理解程度。
(2) 情节理解•针对故事情节,组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主题、人物性格等,培养学生思考和领悟能力。
(3) 作文表达•提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作文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表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言警句。
(1)学生超过老师,晚辈胜过长辈,就像《荀子》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2)《两小儿辩日》通过例举两个小孩对太阳所持的两种不同观点: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时离人远一些。
他们用孔子的不能决来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这样两个道理。
预设:
活动意图说明:对重点字词的复习巩固有助于学生加强生字词语的记忆。
环节三:浏览课文,回顾内容(指向目标2)
一、单元课文内容复习
1.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篇课文并回答:
预设:
(1)《学弈》通过讲述两个对待学弈态度明显不同的人的事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
1.活动意图说明:对语文园地中引用和日积月累的复习巩固有助于习作的增砖添瓦。
五、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复习
字词
课文内容
文言文
引用
日积月累
六、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xī shuài lǐnɡ yù qiū yǐn biàn lùnyuán zhù
()()()()()
qīnɡ cuì kǒnɡ bù xí ɡuànjiàn wēi zhīzh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青山不老》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散文。
课文通过描绘青山、水流、鸟鸣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青山不老》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3.3 讨论与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思考深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公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明白得课文内容,提高认识,初步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三)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缘故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畴专门小,什么缘故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什么缘故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明白得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的专用词语。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伙儿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如何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依照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漂亮而又微小)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照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漂亮。
重点关心学生明白得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
如:“纹痕相互交错”。
3、什么缘故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什么缘故说地球是微小的,人类活动范畴更小?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关心学生明白得“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辉煌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可不能再长大。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明白得。
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地球是漂亮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微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畴更是专门小专门小。
我们应该珍爱它,爱护它。
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边听边摸索: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六年级阅读复习公开课教案
3
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文本
选取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文本,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02
阅读技巧与方法
Chapter
快速阅读技巧
快速扫描文章,找到关键词和重 点段落,以确定文章的主要内容 和结构。
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暗示,推断 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态度。
预览 扫描 预测 推断
在开始阅读之前,先预览一下文 章的主题和标题,以便了解文章 的大致内容。
趣和动力。
多样化阅读形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 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
鼓励自主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 阅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
的自由和乐趣。
及时反馈与鼓励
及时给予学生阅读反馈和鼓励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
和自信心。
06
课堂互动与评价方式
Chapter
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上下文,预测 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内容,以帮助 理解。
精读技巧
01
细读
仔细阅读每个句子和 段落,理解其中的含 义和作用。
02
分析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 度和语言风格,以及 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 系。
03
归纳
总结出文章的主要观 点、结构和重点,以 及作者的核心意图。
04
评论
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 论和分析,评价其价 值和意义。
课堂互动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阅 读材料进行讨论,分享彼 此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阅读材料中的 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展 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的理解。
互动问答
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问题,学生通过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回答 问题,促进课堂互动和交 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复习公开课教案(练习*诵读篇)课件在49楼Post By:2010-6-3 20:59:00
练习诵读部分(课件在49楼)
一、导入
1.前阶段我们已经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结束,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语文书本,去温习每个练习中出现的经典诵读(板书:练习*诵读篇)
2.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每个练习上都有诵读部分,能不能说说都安排了些什么呢?可以打开书本看一看,交流:(古诗、成语或者是四字词语、名人语录等)3.可以关注一下小标题,有这样几个方面:(板书:诵读与积累1357、诵读与欣赏26、诵读与感悟4)
二、复习
*诵读与积累(词语)
过渡:我们首先来看诵读与积累,为我们同学储备了各种类型的词语,让我们温故知新。
出示1(练习一)
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塞外边疆漫天飞舞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雪照云光狂风暴雪雪上加霜风卷残云神清气爽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
2.诵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哪里的风光?(点击图片)3.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你看到的图片吗?
4.上新课的时候我们同学发挥小组力量,创造了多词并用,语句通顺的小短文,你还记得吗?
5.齐读,巩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些描写北国风光的词语。
出示2(练习三)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1.指名读
2.这12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
3.那你掌握了吗?能不能灵活运用呢?
出示填空:孙悟空(),而获得()的美誉。
孙悟空在护送唐僧(),一路上()。
孙悟空本领通天,他能(),();他会(),()。
一双(),(),他(),使得()。
4.齐读
出示3(练习五)
水滴石穿一心一意感激涕零百感交集深思熟虑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鉴往知来莫衷一是迷途知返恍如隔世
1.谁愿意读读这组词。
2.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大部分都和跟什么有关?
3.是呀,你看:
出示:()()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要坚持不懈;
()()形容时光易流逝,学习要抓紧,不能浪费时间;
在学习中要养成()的好习惯;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那是();
大家在讨论问题达不成一致的意见可以用()来形容。
4.齐读
出示4(练习七)
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见贤思齐有教无类不偏不倚
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
1.默读这12个词语。
2.想一想这组成语描述了孔子的?(教育教学的思想精髓。
)
3.你从中明白了那些精髓呢?
出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
4.还记得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语录吗?
5.齐读孔子语录
6.你还能补充几句吗?
过渡:当我们诵读着这些四字词语、成语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宝库被一下子打开了,那就让我再来考一考大家。
拓展:
1.请你说出与四季相关的词语。
春夏秋冬
出示:春: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夏:流金铄石骄阳似火
秋:一叶知秋金风送爽
冬:天寒地冻粉妆玉砌
2. 说了那么多与四季相关的词语,那么你能不能再说说与四季相关的诗句呢?
*诵读与欣赏(古诗)
过渡: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欣赏。
第一首出示1(练习二)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女同学来读一读。
2.这是一首爱国诗词。
壮怀激烈,斩钉截铁。
作者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那就是:()
3.这也是作者李清照的人生观,也就是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4.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诗句吗??
比如: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首:出示2(练习六)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男同学来读一读
2.我们说诗言志,歌咏言。
这首诗看似在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怀。
那你能读懂诗人的
情怀吗?谁来说一说。
3.因为懂得,才会读得特别动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过渡:从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书本中的诗词,《词两首》《古诗两首》。
出示3(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兴尽”是什么意思?
2.能不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4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和刚才一首词中的如梦令,都属于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这里的“不须”是什么意思?为何不须归呢?
4.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出示5(诗两首)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若等闲”是什么意思?这和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中哪个词语类似?
2.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3.作者借石灰不畏()和(),即使()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怎样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出示6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满乾坤是指?
2.这首诗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托的是中怎样的情操?
3.你还能想起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4.由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郑燮的《竹石》,谁愿意为大家高声诵读?
*诵读与感悟(古今贤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刚才的复习同学们都很投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与感悟,让我们一起再去读一读书上安排的古今贤文真理篇。
出示: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诵读
2.如果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两句话,送给你的好朋友,你选哪一句呢?
3.为什么要把这句话送给他呢?你愿意和我们大家说说吗?
4.同学们也许当你收到朋友送给你的那勉励话的时候,会感觉听得不顺耳,可是那些都是“忠言”啊!所以老师想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送给我们大家,让我们一齐共勉,好吗?
5.齐读
6.(机动:诵读)古今贤文其他篇目
一、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都很认真,俗话说“天道酬勤”,学好成语、古诗词、古今贤文,这些都并不难,关键是多读,难就难在,要积累要运用,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