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展现了长江源头的壮丽景观和奇特风貌,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情感的表达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尚未充分培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涉及的地貌、地质等专业知识,了解长江源头的自然景观;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2.针对难点的教学策略:教师讲解、学生互助、课后查阅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感教育等方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长江源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源头的景观特点,标记不理解的部分;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问题;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5.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长江源头”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祖国河山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3.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的培养;4.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说课稿「精编」说学情学生虽然听说过雪山,但亲眼见过雪山的同学比较少。

本课从纪录片《再说长江》入手,再现长江的源头,揭开格拉丹东雪山的神秘面纱,激发了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教学建议【教学方法】1.朗读法。

2.品味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导入长江,她以自己的源远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激情与灵感,赢得了世人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叹。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文章,欣赏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这片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四正音裸露lù黧lí黑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演绎yì五释义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5、熠熠:闪烁的样子。

六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

(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划分结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

八、研读课文,合作讨论。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各拉丹冬雪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文章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感悟有一定的认识。

但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可能对学生造成理解障碍,同时,对于如何从文章中发现美、欣赏美还需要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拉丹冬雪山的基本情况,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章中发现美、欣赏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如何从文章中发现美、欣赏美。

2.针对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他们发现文章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拉丹冬雪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各拉丹冬雪山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

4.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欣赏与感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文章中发现的美丽景色和感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各拉丹冬雪山→ 美景欣赏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现在,我就今天早上所授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课进行说课,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的课文,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表达了作者观瞻美景由衷涌出的豪情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态度。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对山水风光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我利用学生的心理及已有的记叙文的知识,了解游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抓住游踪有序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欣赏自然之美时领会其蕴含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目标1是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目标2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

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目标3是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中我力争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以文本为主线、校本活动研学旅行征文为辅线,两条线并行推进,相辅相成。

即将文本所学知识运用到活动实践中,将学生最喜欢的户外研学活动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注重学法指导和情感体验,以游记学习和游学经历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作文技巧、做人思想境界同步提高。

教学方法主要有:1.自主学习法。

2.品读点拨法。

3.比较法。

4.合作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共分七个环节:环节一,情境导入。

播放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视频,让学生就视频中景物特点做描述,尽快的进入文本角色。

环节二,出示教学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环节三,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

环节四,积累字词。

环节五,感受旅行之美,让学生速读,理清“所至”;感受原始之美,让学生跳读,关注“所见”;体悟永恒之美,让学生析读,品味语言;理解苦痛之美,让学生悟读,体会“所感”。

环节六,拓展延伸,成果升华。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描写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景象的文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篇文章进行教学呢?下面我来分享一份优秀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高原地貌特点和长江流域地貌特点。

2. 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生词、词汇,深化对青藏高原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用诗意感受大自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文朗读和分析。

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气候环境(气温、风力等),人文景观等。

2. 生词学习:(1)雪域(2)藏区(3)悬崖(4)崇山峻岭(5)岔路口3. 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感受并简单解译。

“莫为宝器千般出,皆因磨损不同多。

——文天祥《过零丁洋》”(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宝器”和“磨损”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小本子中。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学通过图片和短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探究(1)课文阅读:选择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读后,分析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描绘,提高对自然的认识。

(2)生词学习:老师可结合PPT或黑板教学,注重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3)阅读训练:课堂上,教师先示范,接着让学生自己品味文言诗,并记录下来。

之后,多组讨论,老师批注和点评,以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 巩固与评价教师倡导学生每天选择一个时段到户外,用笔和相机记录下自然中的美丽瞬间,提高他们记录、感受美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应该从自然的角度切入,体验自然美的情怀,加深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与崇敬之情。

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和记录时代的能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深感自然的博大与奥妙,同时也体会到了文学作品能够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神往与热爱。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优质课教学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各拉丹冬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长江源头的壮丽风光和各拉丹冬的独特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意,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能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他们在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以及描绘意境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特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江源头的壮丽风光,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专业术语以及描绘意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诗意,感受作者对长江源头的热爱之情,以及如何将这种感情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自然景观,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绘意境的方法。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提问。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通过对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画卷,同时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品味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解释。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尚未充分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地理知识。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僻词汇和不懂的地域知识,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品读赏析: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品味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景色的喜爱,引导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6.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一篇描写青藏高原美丽风景和民俗文化的散文。

该篇散文既展现了长江源头的壮美景色,又揭示了当地藏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结合教案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详细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貌和气候特点,了解长江源头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

3.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全民族的多元共存和交流。

二、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了解长江的流经地区和重要性,同时介绍青藏高原地貌和气候特点。

让学生谈论自己对青藏高原的认识。

创设情景:学生作为旅游导游,向国内外游客介绍长江源头的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

2.阅读让学生预览全文,通过分段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重点讲解词语:高原、草甸、绿草如茵、河谷、悬崖峭壁、白雪皑皑、藏羚羊、草原、帐篷、唐卡、缠绕、茶马古道等词语。

3.理解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例如:(1)长江源头的自然风景如何?(2)文章中描述的人物和物品有哪些?(3)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有哪些诗情画意的色彩?4.整合通过简单组织,让学生按照常见的散文结构理解文章的构思:开头的自然风景描写,中间的藏族文化展示,结尾的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和寄托。

缺词和填空测试。

5.拓展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和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藏族民俗文化进一步了解和深入了解。

例如:(1)了解藏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了解藏族民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演变。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主题导入法通过提问、情境化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长江源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这篇课文以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雪山、冰川、江水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通过描绘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难点: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拉丹冬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江源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景色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18课,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作者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所见所感,展现了长江源头的壮丽景观和独特风情。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各拉丹东的雪峰、冰川、江水和动物,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文中所描述的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特定景观和风情,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章中所描述景观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了解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景观和风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中描绘的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景观和风情。

2.原因:学生对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景观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其建立起对景观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景观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景观的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中描绘的各拉丹东的景观和风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点评并总结。

4.景观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景观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景观的认识。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描写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游历过程和切身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颂之情。

整篇文章词语运用巧妙、准确,修辞手法运用得当,读后让人难忘。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聪明、独立、有个性,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所以,老师在讲述这一课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学习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的、熟练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能准确的理解本文的主旨;。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读音和词义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3)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2)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2.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四、教学策略1.语音训练和语音集中训练2.思维导图和互动式探究教学3.小组合作式学习五、教学方法1.阅读朗诵法2.分组讨论讲解法3.互动提问和互动指导法六、教学过程1.预习检测(5分钟)通过制定问题、前置知识查询、幻灯片展示等方式,对本课知识点进行预习温故,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单项训练等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重点讲解本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式和用语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心得,对课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归纳,从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课文,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4.互动探究(25分钟)利用图表分析、情境模拟、联想猜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句式、用语和表达方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课文中的乐趣和魅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课堂小结(5分钟)由教师进行总结,梳理课文的关键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等,再次强调本节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同时,根据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和巩固。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说课教师:谷立华,从教18年,初中语文教学16年,曾获得山东省“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济南市传统文化教学案例一等奖,济南市“走青春路,做育花人”活动二等奖,济南市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二等奖,南山区教学能手,区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

一、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

4.培养学生即席讲话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八下第五单元,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表现了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本单元主题为游记,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听说过雪山,但见过雪山的比较少,没有体验,对于文中精练的哲思句无法深入理解。

本课从学生问题入手,通过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揭开各拉丹冬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析等方式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乐观与坚强,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五、教学方法读中学:探索发现。

问中学:思考质疑。

辩中学:锻炼能力。

练中学:巩固提高。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检查预习,理清脉络1.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以及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请同学展示思维导图,并简洁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至所见所感。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活动二:美读品味,欣赏雪山1.各拉丹冬太美了,以至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展示学生疑问,带着疑问去品读。

2.走进各拉丹冬最美的仙境——冰塔林,去感受这一派令人眩晕的奇美。

①请大作文吧https:///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第11自然段。

②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塔林的?③配乐朗读(冰塔林节选),读出张弛有度的音乐美,读出美轮美奂的画面美,读出邈远深邃的意境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考察经历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观,展现了长江源头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同时,课文还传达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在教材中,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和环保题材的课文较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环保意识,珍惜资源。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理解课文对各拉丹冬景观的描绘。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环保理念的阐述。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和引导,解释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5.朗读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在这个地方的经历和感悟。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江源头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同时,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长江源头和各拉丹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可能对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有一定的兴趣,但也可能觉得这类文章较为枯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源头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手法,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中语文组7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现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说课之前,我想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时空为序,以作者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的见闻感受,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着各拉丹东的壮美和冰塔林的神奇,表达了对壮美的格拉丹东雪山、冰河和冰塔林的赞美和热爱,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同时展现了人们探寻大自然的坚强毅力。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接踵而至、历历在目等词语。

2.通过品味精巧的语言,把握移步换景的顺序,欣赏作者笔下的美景,感受格拉丹东的雄伟圣洁。

(重点)3. 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难点)三、学法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采用朗读法、勾画圈点法、分析讨论法等方法开展我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好的课堂离不开一个好的导入,在上课伊始,我将通过请学生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来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来导入我的课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说课稿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在读中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3.体会本文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对生命的赞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

二.教学重难点:1. 体会本文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2. 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对生命的赞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

三.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圈点勾画法品读感悟法启发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周末,老师从自己家启明小区出发,首先到了汽车东站,看着送行的人,不由地感慨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继续向前,看到了牧野公园,沉醉于怡人的景色;最后就到了河师大,望着河师大的校门,不由得想起在这儿度过的美好的四年时光。

你们知道老师刚刚这段描述是属于什么题材吗?在叙述中又包含了哪几方面的信息呢?明确:游记;所至、所见、所感。

(二)检测预习,扫除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黧黑(lí)接踵而至(zhǒng)砾石(lì)虔诚(qián)眩晕(xuàn)腈纶(jīng)皱褶(zhě)演绎(y ì)(2)解释词语。

黧黑:形容黑。

驻防:原指军队驻扎防守。

文中指停留的意思。

虔诚: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懈怠:松懈懒散。

风云变幻: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

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3).走近作者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

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她1976年进藏,一呆就是27年,踏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说课稿

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同时也是一篇游记。

作者生动的写出了格拉丹东雪山的壮美,表现了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听说过雪山,但亲眼见过雪山的同学比较少。

本课从纪录片《再说长江》入手,再现长江的源头,揭开格拉丹东雪山的神秘面纱,激发了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格拉丹冬冰塔林的特点3.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教学建议【教学方法】1.朗读法。

2.品味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导入长江,她以自己的源远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激情与灵感,赢得了世人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叹。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文章,欣赏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这片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二、教学步骤文题解读〖=QCHZ〗“长江源头”指长江水发源处。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

课文写的是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闻。

知识卡片各拉丹冬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位于唐古拉山中段,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之主峰。

各拉丹冬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

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尾部有2公里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有野牛、野驴、藏羚羊、雪鸡等珍禽异兽和水晶石,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是马丽华写的一篇游记,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朗读课文,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3、感受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
导入:播放各拉丹冬雪山的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吗?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初读:
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呢?
我会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本文主要是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的所见所感。

研读:
一方面,我重视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我将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找到描写冰塔林的句子,如: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汤汤。

我会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接着,让学生体会本文采用移步换景,观察仔细的写作特色。

我将学生找到体现这一手法的词语。

如“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在各拉丹冬以东……草坝子上”、“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等,从而让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另一方面,我会重视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让学生思考: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我会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就是在高原的情景,从而体会作者反衬各拉丹冬
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拓展:
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2、阅读作者其它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