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6张PPT)

白话文:《蝴蝶》——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新课讲解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国风》多里巷猥辞,《楚辞》盛用土语方物,非不斐然 可观。承其流者,两汉赋家,颂声大作,雕琢阿谀,词多 而意寡,此贵族之文古典之文之始作俑也。魏、晋以下之 五言,抒情写事,一变前代板滞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为 文学一大革命,即文学一大进化,然希托高古,言简意晦, 社会现象,非所取材,是犹贵族之风,未足以语通俗的国 民文学也。齐、梁以来,风尚对偶,演至有唐,遂成律体。 无韵之文,亦尚对偶。《尚书》《周易》以来,即是如此。
新课讲解
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陈独秀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课讲解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红楼
新课讲解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我不为名,不为利, 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 民性,我不去整顿, 谁去呢?——蔡元培
民主:指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要求以民主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 科学:指提倡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观念和社会 问题,反对愚昧和迷信。
新课讲解
(3)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胡适( 1891 一 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 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提 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文章文体自由,形式自由,这样可以注入新的内容和新 的精神。
新课讲解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国风》多里巷猥辞,《楚辞》盛用土语方物,非不斐然 可观。承其流者,两汉赋家,颂声大作,雕琢阿谀,词多 而意寡,此贵族之文古典之文之始作俑也。魏、晋以下之 五言,抒情写事,一变前代板滞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为 文学一大革命,即文学一大进化,然希托高古,言简意晦, 社会现象,非所取材,是犹贵族之风,未足以语通俗的国 民文学也。齐、梁以来,风尚对偶,演至有唐,遂成律体。 无韵之文,亦尚对偶。《尚书》《周易》以来,即是如此。
新课讲解
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陈独秀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课讲解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红楼
新课讲解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我不为名,不为利, 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 民性,我不去整顿, 谁去呢?——蔡元培
民主:指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要求以民主政治
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 科学:指提倡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观念和社会 问题,反对愚昧和迷信。
新课讲解
(3)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胡适( 1891 一 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 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提 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文章文体自由,形式自由,这样可以注入新的内容和新 的精神。
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新人教版1

1.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 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D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 《新青年》 )。我非常钦 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新青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 3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 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因此它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9.20世纪初,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 的文化启蒙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毁灭——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倒 行逆施。这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 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 一洗刷干净不可”。 (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让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 底涤荡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课件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1.爆发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运动的主体: 前期学生,后期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 移到上海。
3.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该运动的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等口号。 4.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 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练一练: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民主
C.提倡练一练:
2.北京大学教授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以《新
练一练:
4.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练一练:
5.“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此电文反映了
1919年哪一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C
A.戊戌变法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七大
练一练:
10.《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23张PPT)

【知识构建】
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传统。要振兴民族,就必
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重铸国魂。20世纪初,在中国 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 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思想呼之欲出】 材料一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
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 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 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产生的 背景是什么? 提示:①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②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 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近代化探索之路】 材料二
(2)说出材料二中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的名字(按顺 序依次说出)。 提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政治混乱 的局面之中。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_________ (2)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 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 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_________ 新运动。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 青年杂志 》 2.兴起:_____ (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 年》一文。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 大解放运动”,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提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 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 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因此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
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4张PPT)

代表作是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和 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
2、意义
(1)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 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化的看 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 人,1881年-1936年),字豫山,后改 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 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 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 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 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 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 —1942年5月27日),字仲甫 ,安徽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 大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 想家、民主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 一及首任总书记,是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 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 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李大钊(1889年-1927年),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 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 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具体历史背景
①政治上: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 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 立富强)。
②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 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③思想上: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 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 立。
2、意义
(1)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 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化的看 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 人,1881年-1936年),字豫山,后改 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 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 作有《呐喊》《彷徨》等。
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 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 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 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 —1942年5月27日),字仲甫 ,安徽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 大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 想家、民主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 一及首任总书记,是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 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 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李大钊(1889年-1927年),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 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 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具体历史背景
①政治上: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 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 立富强)。
②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 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③思想上: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 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 立。
八(上) 历史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部编版课件

精讲点拨
3.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精讲点拨
4.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 宗旨:
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
实质: “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
悉听其自由发展。
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
——蔡元培 者占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精讲点拨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判断一 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 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 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 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 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精讲点拨
地主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 阶级
洋务派(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由
器物
表 及
层面 里
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 不 足 。 …… 第 二 期 , 是 从 制 度 上 感 觉 不 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 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资产 阶级
精讲点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精讲点拨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 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新人教版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 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 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化运动历 史意义的认识?先辈们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 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 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 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不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 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 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 神。
【反思完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概况】 时间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发表《敬告青年》
标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 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呢?
德先生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赛先生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 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 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 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拓展延伸】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 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 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今天尊孔是为了弘扬中 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创新、 与时俱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5张PPT)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 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旗帜
民主和科学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旧思潮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在思想领域“尊孔复 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生的中华民国 陷入政治混乱, 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 国,必须启发国 民新的伦理道德 意识,进行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 运动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
“民民国国万的岁创,立天并下未太带平”来的人对们联期。望的和平与秩序。
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用新什文么化来运拯动救—你—,思我的想同革胞命???
资产阶级民主思
近代自然科学
想和民主制度
学习西方 法则和精神
民主
专制
思想科学文化愚昧
新道德 旧道德
资级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的思想
封建传统纲常道德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 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 容、历史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旗帜
民主和科学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旧思潮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在思想领域“尊孔复 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生的中华民国 陷入政治混乱, 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 国,必须启发国 民新的伦理道德 意识,进行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 运动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
“民民国国万的岁创,立天并下未太带平”来的人对们联期。望的和平与秩序。
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用新什文么化来运拯动救—你—,思我的想同革胞命???
资产阶级民主思
近代自然科学
想和民主制度
学习西方 法则和精神
民主
专制
思想科学文化愚昧
新道德 旧道德
资级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的思想
封建传统纲常道德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 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 容、历史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13张PPT)

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 来!”卖木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 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 “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 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 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 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 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回顾
1.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 达到了吗?
2.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是什么?面对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举动,当时中国人民会做 出什么回应?
“三从”是指妇女未嫁从 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妇容、妇德、 妇言、妇功。
三从四德是旧时封建 社会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要求从封建传统
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蔡元培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