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文化外交看其文化扩张

合集下载

从“庚款兴学”看美国的对华文化外交

从“庚款兴学”看美国的对华文化外交

‚善意‛,还是‚侵略‛——从‚庚款兴学‛看美国的对华文化外交内容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迪斯尼等文化娱乐产业如洪水猛兽般向我国涌来,深受我国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使得中国的文化安全遭受着巨大的挑战。

而‚庚款兴学‛作为中美文化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真如美国人自己所标榜的‚善意‛,还是另有企图?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

本文试从‚庚款兴学‛的缘起与动机、‚溢款‛的用途及管理、美国对华文化扩张的目的等方面来揭开美国‚庚款兴学‛的谎言,从而论证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侵略本质。

关键词:庚款兴学美国对华文化侵略‚善意‛一、问题的提出自1911年4月开课以来,清华大学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府。

在清华大学轰轰烈烈地开展百年校庆之际,我联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场由美国单方面主宰的、正悄悄地进行着的无硝烟的‚文化侵略战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迪斯尼等文化娱乐产业正铺天盖地地向我国涌来,托福考试、留美热潮、‚美语热‛等深受我国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使得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这些,引起了我对那段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庚款兴学‛的新的认识和定位。

‚庚款兴学‛作为中美文化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美国舆论标榜‚美国退还此款,完全是‘友谊’的性质,毫无附带的条件。

‛1并宣称‚美国对于中国这种友谊的影响,不但直接增进中国的文化事业,并且间接激发别国的好意。

‛2清政府也痴迷于美国‚善意‛的‚馈赠‛之中,对美国表达感激之情。

专使唐绍仪在赴美申谢的国书中称颂美国与中国‚通好以来,交谊最为敦笃,此次减收……,仁声义向,通迩同钦。

‛3当时中国民众的反应也多为赞美之声,如汪康年议论:‚近年美国以退还赔款,大得感愉于我,……我朝廷感之,我社会感之,我学界商界中人,且舍近年工约之意见而感之,似美之此举,义声直震天地矣。

‛4美国主动提出‚庚款兴学‛,是真如美国人自己所标榜的‚善意‛,还是另有企图?下面,我将从‚退款‛的缘起与动机、‚溢款‛的用途及管理、美国推行对华文化扩张的目的等方面来揭开美国‚庚款兴学‛的谎言,从而论证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侵略本质。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和变革一直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热门话题。

自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以来,其外交政策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基调。

然而,这种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演进。

毋庸置疑,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种实力和影响。

二十世纪初,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西半球,即拉美地区。

这是美国在殖民主义日益成为过去式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和扩张其地缘政治势力的重要表现。

在该时期,美国将半球的事物视为其特殊权益范围,许多拉美国家也将美国视为保护其经济利益、安全和政治利益的重要伙伴。

达成这种半球共同体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拉美地区限制欧洲大国的扩张。

然而,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开始朝着全球范围发展,并逐渐由西半球扩展到全球。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占据着世界领导者的位置,成为全球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并承担起保卫我们这个星球的责任。

美国的对外策略也随之面临着调整与变革。

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主要是抑制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的扩张。

这个时期,美国扮演着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推动着全球和平、稳定和安全。

为此,美国采取了许多根据国家利益制定的外交政策,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外交斡旋等方式。

这些政策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收益,也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和平发展。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外交政策也再一次面临着变革和演进。

20世纪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为了满足世界经济、文化和人权等方面的新需求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此时,美国通过与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组织打交道,并使用单边行动和协商逐渐影响了全球范围的议程。

2001年,9/11恐怖袭击的发生进一步深化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变革。

美国开始将其军事、政治和经济能力更加有针对性地用于保卫国家和全球安全,比如通过对恐怖分子和无辜平民的直接军事打击和更广泛的反恐战略等方式。

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北约、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以更有效地应对国际关系的多变和复杂性。

美国公共外交中的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

美国公共外交中的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
2000年以流派之间的界限的最终消除为标志。 流 行音乐歌手有蕾哈娜,碧昂斯,布鲁诺·马尔斯, 克里斯·布朗,贾斯汀·汀布莱克,泰勒·斯威 夫特,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等。
格莱美(Grammy Awards)
世界流行音乐最受尊敬的奖项是格莱美奖。 除了格莱美奖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奖项,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美国音乐奖,世 界音乐奖,MTV音乐录影带奖。每年的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是已知最大的歌 唱类比赛。 为了衡量歌曲的流行程度,列表以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音乐列表 - Billboar d Hot 100(USA)的图像进行编制。
好莱坞著名电影
奥斯卡奖(Oscars)
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上最负盛 名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每年举办一次。 与许多其他专业奖项不同,奥斯卡奖是根据学院成员的 普遍投票结果而不是事先选择的陪审团来授予的。颁奖 典礼在几十个国家现场直播。
好莱坞星光大道
好莱坞星光大道 (Walk Of Fame)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包括了超过2500 枚五尖水磨石及黄铜的“星星”,镶嵌在沿着“好莱坞大道”15个街区和“藤街 ”3个街区的人行道上。“星星”代表着对娱乐产业有杰出成就的人的永恒纪念, 记载着演员、音乐家、导演、制作人、音乐组合乐队、戏剧团体、虚拟人物和其 他人的名字星光大道是由好莱坞商会和自筹资金的好莱坞历史信托共同维护的。
戴维·贝尔的“没有边界,只有障碍”是 跑酷哲学的座右铭。
嘻哈风格服饰
嘻哈者穿着宽松的服饰,运动鞋和棒球帽, 这与这种文化的信奉的自由精神和生活方式 相对应。
一般认为,这种风格来自监狱制服,这种 制服是专门为大规模制作的,因此适合任何 体格的囚犯。
最“高级”的嘻哈者戴着链条,耳环,金 牙冠等形式的珠宝。

美国外交政策名词解释(双语)

美国外交政策名词解释(双语)

chapter three1.isolationism: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

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

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2.idealism: 理想主义可以被视为是第一个国际关系的理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第28任务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前发表著名演讲,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象征着“理想主义”的浮现。

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是用以解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控制和限制战争的无能的理论。

3.collective security: 集体安全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T.W.威尔逊为实现“领导世界”的对外政策目标,竭力抨击传统的欧洲强权政治与均势外交,从而倡导的体系。

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国际联盟为中心,力主航海与贸易自由、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自决、缔结和约、实现裁军等,并将这些作为“永远结束战争”,缔结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

集体安全政策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

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4.political realism: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流派。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E.H.卡尔,美国的H.J.摩根索等。

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治理想主义的破产,促成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力欲望,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权力便是这种权力意志的扩大。

美国的文化特性与

美国的文化特性与

基于SolidWorks的渐开线斜齿轮_锥齿轮参数化设计渐开线斜齿轮是一种常见的齿轮传动装置,其特点是传动平稳、噪音小、传动效率高等。

而基于SolidWorks的渐开线斜齿轮参数化设计可以实现对齿轮的灵活设计和快速制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渐开线斜齿轮的基本参数。

渐开线斜齿轮由齿数、模数、压力角、齿轮宽度等参数来决定。

其中,齿数是指齿轮上齿的数量,模数是指齿轮模具的大小,压力角是指齿轮齿面与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齿轮宽度是指齿轮的厚度。

在SolidWorks中,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宽度为0的圆柱体来建立齿轮的基本几何形状。

然后,通过参数化设计功能,我们可以将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实现对齿轮形状的自动调整。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方程来计算齿轮的齿数和模数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可以将齿数和模数作为输入变量,在方程中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应用到齿轮的几何形状上。

这样,当我们改变齿数或模数时,齿轮的形状会自动更新,实现对齿轮的灵活设计。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参数表来管理齿轮的参数。

在参数表中,我们可以定义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并将它们与齿轮的几何形状关联起来。

这样,当我们需要修改齿轮的参数时,只需要修改参数表中的数值,齿轮的形状就会自动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功能来完善渐开线斜齿轮的设计。

例如,我们可以添加齿轮的轴承孔、键槽等特征,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齿轮的装配设计,将齿轮与其他零件组装在一起,完成整个传动系统的设计。

总之,基于SolidWorks的渐开线斜齿轮参数化设计可以实现对齿轮的灵活设计和快速制造。

通过参数化设计功能和其他功能的结合,我们可以实现对齿轮的自动调整和快速更新,提高设计效率和制造质量。

这对于齿轮传动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一、引言中美贸易战是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中国“入世”后,随着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也有所增加,其中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

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

美国为什么要紧盯着中国不放呢?这与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外交政策有关。

不只是针对中国,二战之后,美国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

从“杜鲁门主义”到战略扩张和“单边主义”,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以全球战略为基调,企望在侵略与进攻中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并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

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丹尼斯·博斯特德罗夫曾指出:“美国的使命神话起源于我们的清教徒祖先,他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

根据这种神话,美国有一种道德义务,即作为一个楷模服务于世界其他国家,以此鼓励全球范围内的自由。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早来到美国大陆的移民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清教徒,他们给这片土地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宗教文化。

“上帝的选民”是他们所信奉的基督教所给予的思想,第一批横渡美洲大陆的移民以“上帝的选民”自持,因此他们在建造完成这座“山巅之城”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复兴世界的使命感。

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中的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一种特殊责任。

他们自称为上帝的选民,拯救世人的使命感扎根在他们的心底。

这一“使命”观是美国人所笃信的宿命论在美国文化中的反映。

深深影响着美国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

此外,美利坚共和国成立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为“使命”观提供了现实条件,使美国对于自身的“独特性”的认识具体化了。

美国在封建君主制占主流的世界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而通过民主解放处于君主压迫下的世界,救赎苦难中的人民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宗教“使命”观的世俗表达。

当一个种族的社会发展高于其他种族时,优越感将油然而生,对于古代的先进民族是这样,对于建国后的美国亦是如此。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作者:董业勤崔戈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9期美国赢得冷战胜利之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证明了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优势地位之后,美国将战略目光聚焦于文化层面。

不同于军事、经济和科技等这些有形的硬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其对人的思想和习惯的控制将是深刻而难以改变的。

正如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胡文涛说:“对许多国家来说,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一种产品,而成为国际关系和影响一个民族保持个性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战略问题”。

文化影响如此之深远,因而它已不再仅限于弘扬一国之辉煌或者被本国人所承袭那么简单,而是开始登上外交舞台,成为继军事外交、政治外交、经济外交等众多外交形式之后的又一新型独立外交形式——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

冷战后,美国继续加大推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扩张,输出以民主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表面上是要“拯救”身处“邪恶国家”的人民,实际上却是为其文化霸权的野心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自古以来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

张骞的西域之行连接了传递我国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向西方世界传达了一个富饶文明的东方古国。

但是文化外交不同于民间的文化交流形式。

外交是国家之间通过和平的方式处理关系及事务,因此文化外交着重突出政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李智在考虑到将文化外交作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时,把文化外交定义为“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的外交活动”。

胡文涛教授认为,文化外交是一国建构国际形象的新路径。

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国际形象的经济维度已经趋于统一,文化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根本因素。

因而文化维度是国际形象的根本特征,文化外交也就成了政府树立国际形象的新途径。

简析托马斯·杰斐逊的扩张思想

简析托马斯·杰斐逊的扩张思想
2 0 1 4年第 8期 ( 总第 1 2 8期 )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 HE BOR DER ECONOMY AND C UL T URE
No .8 . 2 O l 4
G e n e r a 1 . No . 1 2 8
【 历史文化 】
简析托马斯 ・ 杰斐逊的扩张思想
作 者简 介 :李 欢 ( 1 9 9 0 一 ) ,女 ,江苏徐 州人 ,硕 士研 究 生 ,从事 美 国史 研究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5 . 1 5
逊领土扩张的出发点。杰斐逊就任总统之后 ,他的 思 想发生 了明显 的变化 ,他 的使 命 观更加 积极 ,即 从 致力于维 护美 国的 民主扩 大到 向外 推广 ,为 他 的 扩张思想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二 、杰斐逊 的农业主义思 想
李 欢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 院,哈尔滨 1 5 0 0 2 5 )

要 :托 马斯 ・ 杰 斐逊 时 期是 美国 的 一个 关键 性 时期 ,美 国在 这一 时期 开始 走 向 了 大陆 扩 张的 道路 。杰 斐
进 的 扩 张思 想 以他 的使命 观 、民 主理 想 以及 农 业 主 义 为基 础 ,并与 孤 立 主 义 紧 密交 织 ,通 过路 易斯 安 那购 买扩 大 了美 国的版 图 ,维护 了美 国的独 立 与 民主制 度 ,对 美 国历 史的发展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关键 词 :杰 斐逊 ;扩张 思 想 ;民主 ;农 业 主义
杰斐逊 是一位农 业主义 者 ,这 种 以农 立 国 的思 想对他 的扩张思想 产生 了十分重要 的影 响 。在 他 的
“ 农 业帝 国” 的设想 中 ,美 国是 一个 以小农 为 主体 的国家 ,人 们 自食 其力 ,创 造财 富 ,享 受着充 分 的 民主和 自由。杰斐逊在他的著作 吉尼亚笔记》 中 ,描绘 了美 国优 美 的 自然 风光 ,勾勒 出一 幅农 民 安居乐业 的 图画。他认为农 民是上 帝 的选 民 ,他 们 通过 自己的辛勤耕作获取财富 , 具有高 尚的道德感 和真 正的美德 。而商人则投 机取 巧 、唯利是 图 ,会 扼杀美德的萌芽。因此 , 杰斐逊主张美国成为一个 以小 农为 主体 的农 业共 和 国 ,在这 样 一个 国家下 , 美 国将成 为世 界 的 “ 道 德 的典 范 ” ,美 国的 民主 制 度才 能永葆生机 。此外 ,杰 斐逊还 认 为 ,农 业可 以 使美 国避免 战争 。他在致霍金杜普 的信 中提 到 : “ 我 希望 他们 既不 经商 ,也 不 从事 航 运 的希 望 ,美 国的这块 民主试验 田的成功 ,将 预示 民 主将来 在 全世 界 的成 功 。 ”在 杰斐逊 的政治 生涯 中 ,他 不遗余力 地维 护和 巩 固美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精品课件
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分为四个学派
汉密威尔主义、威尔逊主义、杰 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对外政策: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
精品课件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认为: 国家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大联盟是 国内稳定和国外有效行动的关键, 他们长期关注国家以有利的条件 融入全球经济的需要。
精品课件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 对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精品课件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认为:美 国负有向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社会 价值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际 社会的道德义务和重要国家利益
精品课件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认为:美 国外交政策应当少关心向外传播 民主,多关心国内的安全。
精品课件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认为:美 国政府在外交和国内政策方面最 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美国人民的物 质安全和经济富足。被称为人民 主义学派。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透视美国的文化传播

透视美国的文化传播

0 o 美 国以打击“ 怖主义” 根 除暴政” 恐 和“ 为名 ,巧妙地 运用来 自 美联社和合众 国际社使用 1 0多种文字 ,向世 界 10多个 国 美 电台使用 5 0 各 方 的信 息 ,极 力 将 对 方 妖 魔 化 ,并 凭 借 其 强 大 的 宣 传 机 器 , 家和地 区昼夜发 布新闻。美国政府 的“ 国之音” 在 00家广 播电台转播和重播它的 与 政 府 的 “ 权 ” 军 方 的 “ 捧 ” 相 呼应 , 为 自己 发 动 战 争 多种语言播音 , 全球有近 4 0 强 和 大 遥
200011月底克林顿政府在白宫首次举行了文化与外交研讨会表达美国政府对文化外交的重视接着又向国会呼吁加大对文化外交的拨款以期充分利用文化这一软资源向国外大众传递一套反映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为美国政府实现其政治经济以及战略目标扫除障碍从而强化美国文化对全球发展的影响力确保美国在全球化时代能够左右世界事务的独特地位
力量 强势化 、传播渠 道市场 化等显著特征 。 关键词 :美 国; 文化传播 ;形 式与特征
中图分类号:G2 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12 (0 1 30 2 —2 6 28 2 2 1 )0 — 190
二 战 后 ,文 化 传 播 在 美 国 的对 外 扩 张 中一 直 扮 演着 重 要 个 世 界 增 添 了更 多 的不 安 定 因 素 。 的 角 色 。随 着 现 代 传 播 技 术 和 媒 介 渠 道 的 飞 速 发展 , 文 化 传 播 已经 发 展 成 为 关 乎 美 国 国家 安全 的 重 要 战 略 力 量 。 作 为 世
综 观 美 国近 代 史 ,它 的 每 一 次 对 外 军 事 扩 张 总 伴 随 着 文 化 的扩 张 。 自上 个 世 纪 4 0年 代 其 霸 权 体 系 确 立 以来 ,除 了通

论美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论美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论美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理学院09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0902 学号:0201摘要:冷战后,随着国家软实力在国家力量中地位的突出,美国开始看重一种特殊的能力即利用自身软实力的优势来影响其它国家的能力。

虽然由于历史原因,美国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更不能与咱们有着5000年文化史的历史悠长的文明古国相提并论。

咱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连美国人自己在内都承认自己的文化比较肤浅,世俗。

但同时,咱们谁也不可否定美国文化具有壮大的解决力,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讲,美国文化更是充满了吸引力。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慢慢增加,美国文化更是迅速蔓延的我国,所谓的快餐文化、影视文化、服装文化、价值观、婚姻观等等的的确确是给了我国文化一个极大地冲击。

关键词:美国文化我国文化影响冲击对策一:美国文化扩张的原因及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一):美国文化扩张的原因冷战结束后,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相对减弱,经济因素地位上升,文化因素的作用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增强。

“文化手腕和政治、经济、军事手腕一样,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无法周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腕尤其成为一种加倍重要的壮大渗透工具。

”正是基于这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霸权主义的执行者——美国开始不断增强对全世界文化扩张与渗透的攻势。

活着界上有两个最主要的文化模式:一个是东方文化;另一个即是西方文化。

作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被看做是两种单文化。

在全世界化的背景下,这两种文化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冲突和碰撞。

而在经济全世界化背景下,美国经济上的强势为其实行文化霸权找到了理由,美国以为,其经济发达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先进性,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美国看齐。

由于其物质上的强势,美国运用经济等手腕向我国渗透其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制度理念,更是几回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我国的内政外交横加干与。

浅析美国扩张主义政策

浅析美国扩张主义政策

浅析美国扩张主义政策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李鹏超1021011417摘要: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我们的国家史,就是一部扩张史。

”可以说扩张主义是美国核心文化重要部分之一,它贯穿于美国的独立、领土扩展以及最终称霸世界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美国的扩张主义决定着美国外交的特点。

甚至在当今世界,美国也在潜移默化的奉行扩张主义政策。

关键词:文化根源手段扩张现代化美国文化核心是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白人文化,而一个国家的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和一个民族的一定的文化形态和哲学原理密切相连。

所以,一个国家在其历史中形成的外交思想,从本质上说,就是文化对一个国家内外政策影响。

美国社会是一个宗教社会,宗教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都很巨大,10个美国人中有九个是基督教徒并且经常作祈祷。

因此,基督教的思想对于美国人得价值观念有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最初的公民来自欧洲,而欧洲世界又是一个基督教世界。

当一部分欧洲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这片新土地上的时刻,他们也把上帝选民、天定命论的思想带到了美国。

“救世主”是基督教徒对耶稣的称呼,它的使命就是使人们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解救出来。

而在美国的历史中,也是始终贯穿着“救世主”精神和解放世界人民的“使命感”。

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他们的任务就是执行上帝赋予自己的使命—拯救世界。

这种使命意识使美国在18世纪下期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这时间美国的领土只包括最初独立的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和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

另外,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纵观世界的海洋国家(如英国、日本、葡萄牙等),他们有一个共同而显著的对外扩张的特点,而且美国所处的周围没有强国,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滋生了美国的扩张主义。

美国形成史就是一路伴随着扩张主义的。

美国在取得独立后,19世纪上期,开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领土扩张,1803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1811年强占西班牙所属的弗罗里达西部、1819年强购弗罗里达东部、1845年合并原属墨西哥的德克萨斯、1846—1848通过侵墨战争吞并包括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等在内的领域、1846年以战争相威胁从英国夺取俄勒冈、1867年从俄国购得阿拉斯加,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的太平洋沿岸,由刚独立时的23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900多万平方公里。

美国文化扩张与渗透:“美国化”视角

美国文化扩张与渗透:“美国化”视角
t i o n,whi c h l a i d a n a t i o n a l i s t c u l t u r a l ou f nd a t i o n or f Am e r i c n a c uh ur a l e x p n s a i o n a b r o a d.
Am e r i c a n Cu l t u r a l Ex p a ns i o n a n d I n il f t r a t i o n
— —
f r l 0 m t h e pe r s pe c t i v e o f Am e r i c a n i z a t i o n
程, “ 美 国化 ” 是一个 文化概念 , 更 是 一 个 动 态 的过 其文化意识 , 目的在于通过 “ 美国信念” 来塑造美 国
] ( ¨, 从 而 增强 其 多 民 程, 即“ 以文化之” , 简称“ 文化” 。因此 , “ 美 国化” 实 的国家特 性 和 国民身份 认 同H 际上 是 以美 国的 文 化 去 “ 开化 ” 美 国 人认 为 不 如 他 族的文化聚合力 。总之 , 美利坚 民族 的形成过程就 们 的 民族 。它 有 两 层 叠 加 和 递 进 的 含 义 : 首 先 是 是美 利坚 文化 的凝 练 和 提升 过 程 , 这 一 过 程 实 际 上 即“ 美 国化 ” 过 “ 化” 居 住 在美 国的外来 移 民 ; 其 次 是 通 过 文化 扩 张 是美 国特 色文 化 的扩张 与 渗 透过 程 ,
Ke y Wo r d s :Ame i r c a ; c u l t u r l a e x p a n s i o n; c u l t u r l a i n i f l t r a t i o n; Ame r i c a n i z a t i o n

扩张和渗透:美国文化安全战略的本质

扩张和渗透:美国文化安全战略的本质
综上所述可见,美国不仅重视文化的发展和输出,而且对国家文化安全极为关注,并将其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其手段是以文化扩张来保障自身文化实力,通过意识形态输出与价值颠覆来保障自身的文化安全。诚如有学者所言,"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美国认为这种文化输出与扩张符合美国最高国家利益,有助于在全世界推行美国价值观,培养他国的亲美势力,通过和平演变颠覆对美国有安全威胁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消灭来自外部的国家安全隐患,为稳固其全球霸主地位扫清意识形态障碍。认识美国的文化安全政策,要求我们必须对其文化扩张本质和意识形态目标时刻保持足够的警醒。
通过跨国公司对他国施加隐性文化影响。《财富》中文网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历年排名榜单上,美国跨国公司数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这些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大量投资、开办工厂,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也通过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人员培训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输出美国的价值、文化及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影响着被投资国人民的文化价值和政治信仰,成为美国文化扩张的"别动队",这种影响虽然是隐性的,但却是相当持久的。
另一方面,美国虽然没有设立文化部等机构,但构建了全方位的文化安全执行机制。在NSC的协调下,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国土安全部(2002年建立)、中央情报局等在内的政府部门共同执行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在对外文化交流、意识形态渗透、国内文化安全防护等方面各司其职。在美国政府看来,文化安全涉及美国的核心价值,是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核心战略之一。美国国土安全部首任部长汤姆·里奇提出:"在文化领域,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安全问题。恐怖分子不仅是怀揣炸弹的人。思想与文字同样会对我们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美国外交历史研究论文

美国外交历史研究论文

二战后的美国外交历史研究刘赵喆【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以此为分水岭,可以看出美国的外交逐渐从威尔逊时期的脱离世界,远离战争的闭关理想主义外交理念走向以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为理念的现实主义外交。

本文将从美国的外交文化历史由来、二战后美国的外交联盟建立历程,以及当代的美国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博弈几个方面探讨美国的大国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关键词:二战后美国联盟外交外交博弈一、美国外交文化的由来美国的历史是一部殖民民族发展的历史。

美利坚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是英国清教主义、理想主义和新大陆移民拓植历史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于美洲本土的封闭拉丁文化和玛雅文明,也与英伦贵族“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扩张性外交有所差异。

它以基督教文明为其道德价值基础,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为其核心,因其独有的历史而兼具多元、兼容、开放和自由竞争的特性。

而实际上美国人是一个务实主义者,由此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最为发达,它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的产物。

因此,美国的外交现实主义也拥有着牢固的思想基础。

美国的外交政策,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权观”。

20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正式提出了“人权外交”政策。

从此,在全球范围内追求人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一个重要特征。

即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对敌对国家使用武力或者经济制裁,美国也依然是在“维护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下行事。

美国人权思想直接继承了英国清教和辉格党传统,深受西欧自由文化思潮影响,尤其是启蒙运动。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向封建专制、宗教专制和旧有的信仰发起了挑战,这时所形成的人权思想对美国人权政策的形成产生直接的痕迹,因为这一时期人权思想家的理论直接被美国人用以制定美国的人权政策。

例如荷兰启蒙学者格劳修斯的“人道主义干预学说”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中的进步因素,就帮助美国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权政策,在近现代世界中发挥过先进作用。

美国文化外交的宣传性

美国文化外交的宣传性
n e s s ,f e mi n i s t ,e t c . Ho we v e r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e s e t he me s,we wi l l in f d t h a t t h e a u t h o r h a s c o ns t r uc t e d a n a u t o c r a t i c,di c t a t o ia r l e mpi r e
Ke y wo r d s : T h e B e l l J a r ;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d e s t r u c t i o n
美国文化外交的宣传性
于卫 青在 《 江汉 论坛  ̄ 2 0 1 4年第 8期 撰文 指 出 , 文化 外交 是一 个 国家 的政府通 过文 化手 段达 到 特定 政治
Ma n y s c h o l a r s h a v e e x p l o r e d i t s he t me s l i k e t h e l a c k o f f e ma l e r o l e mo d e l s ,p a t i r a r c h a l c u l t u r e, r a t i o n l a ma d n e s s f r o m t h e p o i n t o f ma d —
J I A NG T i a n — p i n g , L I S a i — x i n g
( U n w e r s i t y o fS o u t h C h i n a , H e n g y a n g 4 2 1 0 0 1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B e l l J a r i s a n 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a l n o v e l o f S y 】 a P l a h, t a n A m e r i c a n f e m l a e p o e t i n t h e m i d d l e o f t h e 2 0 t h c e n t u r y .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道德、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提供更为详细的解析。

1. 经济因素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外交政策决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美国政府会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包括促进国际贸易、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等。

此外,美国企业的利益也在外交政策中得到了较高的重视。

美国会调整相关政策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制定“出口管制”政策来限制向敌对或有威胁的国家出售技术或商品。

2. 政治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与国内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选举周期、利益团体的影响、国会的立场以及媒体的报道都会对外交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此外,美国政府也会根据其他国家的政治立场作出反应。

例如,在与叙利亚和伊朗交涉时,美国政府会考虑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治动态,并据此作出决策。

另一方面,美国还定期与盟友和其他国家进行高层会晤,以解决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共同关注。

3. 道德因素美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其外交政策的决策。

例如,美国政府为了维护人权和民主价值观,可能会支持其他国家的民主革命活动,或在有危机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在海外的行动,例如支持反恐,推行民主等也都是基于道德价值观的因素所决定的。

4. 文化因素5. 安全因素美国的安全利益也是其外交政策的决策因素。

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其国家安全,包括进行反恐行动、军事扩张、制裁对手等。

对于那些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家,例如伊朗、朝鲜、俄罗斯等,美国政府的反暴力计划中会考虑所有的安全因素,直至决定采取行动为止。

总的来说,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面对来自多个领域的挑战和竞争,这需要美国政府对多种因素进行权衡和决策,并做出最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方案。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2016.09美国赢得冷战胜利之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证明了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优势地位之后,美国将战略目光聚焦于文化层面。

不同于军事、经济和科技等这些有形的硬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其对人的思想和习惯的控制将是深刻而难以改变的。

正如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胡文涛说:“对许多国家来说,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一种产品,而成为国际关系和影响一个民族保持个性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战略问题”。

文化影响如此之深远,因而它已不再仅限于弘扬一国之辉煌或者被本国人所承袭那么简单,而是开始登上外交舞台,成为继军事外交、政治外交、经济外交等众多外交形式之后的又一新型独立外交形式———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

冷战后,美国继续加大推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扩张,输出以民主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表面上是要“拯救”身处“邪恶国家”的人民,实际上却是为其文化霸权的野心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自古以来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

张骞的西域之行连接了传递我国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向西方世界传达了一个富饶文明的东方古国。

但是文化外交不同于民间的文化交流形式。

外交是国家之间通过和平的方式处理关系及事务,因此文化外交着重突出政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李智在考虑到将文化外交作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时,把文化外交定义为“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的外交活动”。

胡文涛教授认为,文化外交是一国建构国际形象的新路径。

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国际形象的经济维度已经趋于统一,文化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根本因素。

因而文化维度是国际形象的根本特征,文化外交也就成了政府树立国际形象的新途径。

美国的文化外交战略自然有维护其国际形象的目的,但是其真正的意图,还是通过不断的文化输出,甚至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其所谓的“邪恶之国”,以达到其在文化层面上的霸权地位,最终为其所有决策的最高标准———国家利益所服务。

浅谈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国际文化交流既是促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实现本国
外交策略的重要工具。

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际文化交流的这种功能,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

美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对地球上几乎
所有国家进行着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单方面输出,并施加影响。

21世纪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文化的多样性,这些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最大影响是外来文化,它对各族人民的本土文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
环境,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文化思潮也随之而来,带来了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
元化。

在世界多层次、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相互
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美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美国文化,现在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影视、服饰、价值观和婚姻等。

例如街头,随处可见身穿欧美、日韩嘻哈风格服饰,耳朵上戴着超大式的耳塞,边走
边哼;或顶着爆炸头,戴满金属饰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麦当劳、尊宝批萨等食品吸引了大
量的顾客;音像店里,摇滚、嘻哈等流行音乐被放在最显眼的架子上,我们的传统民族音
乐被遗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电影院里好莱坞大片风头最劲,其惊险的镜头和特技吸引了
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飙升;如今的节日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
的隆重程度已经赶上了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ch fields as politics, military and economics. However, it can never be neglected that its basic values and way of life has also been simultaneously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its foreign policy. Lots of evidences have proved that "the Fulbright Program" established upon the World War II by the U.S. government, together with American Studies, has been relying on its culture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its foreign policy in the garb of American culture.USA on the one hand and has impact on the effects of the banking regulation on the other. Ke y Words : United States, Cultural Diplomacy, Fulbright Program, American Studies
根据美国研究协会 (American Studies Associa-
tion)执 行 主 席 史 迪 芬 斯 的 定 义 , 美 国 研 究“旨 在 促 进从宽广的人文意义上理解美国文化的过去与现 在 的 一 个 独 特 的 跨 学 科 领 域 ”[4] ( , pp.331 ̄333) 即 美 国 人 在历史和现实中所表现或表达的历史传统。就这一 层面而言, 美国研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 1837 年爱 默 生 向 哈 佛 知 识 界 发 表 的 题 为《美 国 学 者》的 演 讲 。 他号召美国学者摆脱欧洲文化传统的束缚, 创建具 有美国本土特色的美国文化。1931 年, 耶鲁大学首 开 的“ 美 国 思 想 与 文 明 ”课 程 标 志 着 美 国 研 究 的 诞 生。1933 年, 该校授予第一个美国文明史方向博士 学 位 。1949 年 , 明 尼 苏 达 大 学 创 办 的《美 国 季 刊》 ( American Quarterly) 成为首家美国研究刊物。1951 年 ,《美 国 季 刊》从 明 尼 苏 达 大 学 迁 往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并建立全国 性 美 国 研 究 协 会( Ame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 。1962 年, 华盛顿大学创办反映国际美 国学研究状况的《美国学国际》, 美国研究开始成为 国际范围的研究学科。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 全 美国多达 261 个系或专业开设美国研究课程, 研究 方向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研究开始借助人类 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将全方位的美国社会与文 化纳入研究领域。符号学理论将研究者的主观解读 和自我反省与社会分析相结合。同期以马库塞为代 表 的“ 新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派 ”则 完 全 抛 弃 传 统 马 克 思 主义经济、阶级决定论的模式, 坚信文化研究的相 对独立性。以萨伊德为首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开始 研究美国的扩张主义、文化霸权及新帝国主义间的 相互关系。80 年代源自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因否 定二元对立论及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将美国 研究推上相对主义和视角主义道路。90 年代, 美国 研究兴起源自 60 年代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反 战 运 动 对 种 族 和 性 别 研 究 的 热 潮 。 随 着“ 新 社 会 史 研究”和“新文化史研究”学派的出现, 文化研究成 为美国研究的新热点。同期的“新历史主义”则是以 历史背景为传统, 借助文学批评理论诠释美国文化 的一种尝试。
① 1995 年 3 月 14 日 美 国 新 闻 署 署 长 约 瑟 夫·杜 菲 在 美 国 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上作证时 的讲话。
74
学术新视角
盖面而非其本质等[5]( p.366) 。最重要的标志是在强调 用其领先的资本、技术和市场, 以文化为外衣, 实现
历史文献与著作的同时, 淡化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与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
日 益 加 剧 的 全 球 化 景 象 及“9.11”后 的 国 际 政
称的界定、美利坚民族国家的定义及美国研究与全 治态势, 将极大地影响美国未来很长时期内文化外
球化的关系等。换言之, 如何秉承以批判的眼光解 交政策的性质和走向, 美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问
读美国历史与文化, 并在二者之间建立有机的纽带 题, 也给美国文化外交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白宫
研究中的作用。对种族、性别和阶级的研究成为当 国家不同的是, 美国以现代商业优势构筑其帝国大
今美国研究的中心议题。与此同时, 美国研究除了 厦, 并在相当程度上伴随着美国文化的输出以达到
需要克服传统上内容庞杂、缺乏主线的不足外, 全 推行文化霸权的目的。
球 化 也 给 该 学 科 带 来 了 新 的 问 题 — — — 美 国 研 究 名
活动。1961 年, 美国通过的《相互教育和文化交流
73
学术新视角
法案》, 即《富布莱特— ——海斯法》和其他相关立法 进一步加强了美国政府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尤其是 涉及以宣传美国文化为中心的海外美国研究项目。 “富布莱特计划”的潜在原理是: 无论受益者的职业 或研究属于哪一个领域, 曾经获得该项目资助的经 历本身就为其将来有可能成为国家和国际带头人 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当获得过该计划资助的研 究者承当起领导者的职责时, 他们会对美国的基本 价 值 观 充 满 钦 佩 和 赞 赏[1]。正 像 富 布 莱 特 本 人 所 言 : “一代人之后, 我们与其他人进行社会价值观念交 流的好坏要比我们军事和外交优势对世界格局的 影响更大。”[2] ( p.xi)
轻人杰出的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 —— 流与合作成为促进美国与他国关系的最佳模式。
包括他在该大学橄揽球队中的明星地位— ——使 他
严格意义上的美国文化外交, 始于 1946 年实
获得了令人垂涎的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的罗兹奖 施 的 美 国 历 史 上 最 著 名 的 教 育 与 文 化 交 流 计
1978 年, 美国新闻署和教育文化公署重组合 并, 成立新的独立机构— ——美国国际通讯社。用美 国前总统卡特的话说, 该通讯社旨在“向全世界讲 述我们的社会与政治, 特别是我们对文化差异和个 人自由的承认”。同时也“向我们自己讲述世界, 以 便以丰富我们自身的文化和使我们有效地处理国 际问题”[1]。很显然, 卡特政府试图通过“人权外交” 达到推行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的外交目的。里根政 府时期, 美国国际通讯社因积极的反苏宣传备受青 睐, 其对外宣传的力度也大为加强。克林顿治下的 美 国 新 闻 重 新 改 组 ,“ 美 国 之 音 ” 升 格 为 独 立 机 构 。 同时, 美国政府专门设立副国务卿职位, 全权负责 美国公共外交事务。尽管形式发生变化, 但美国新 闻署的核心目标始终未变, 即“用外国文化能够信 赖和接受的语言解释和宣扬美国的政策”, 其使命 是“了解、告知和影响外国的公众, 以增进美国的国 家利益”① [3]。
需要强调的是, 作为学术研究的美国研究 ( American Studies) 日益成为美国政治、外交的载体 和传播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的平台。以资助美国学 者到海外讲学, 以及向海外美国研究的项目提供资 金的富布莱特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海外, 尤其是中国 的美国研究。1979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 富布赖 特项目即告恢复, 中国的美国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 展。仅在 1980 年至 2004 年间, 中美两国间享受富 布赖特项目资助 ( 不含美国教育部富布莱特·海斯 项目) 的中方人数达 595 名, 美方人数达 631 名, 专 业领域涉及商业管理 / 经济学、美国文学与历史、 法 律 、国 际 政 治 、传 播 / 新 闻 学 、教 育 学 等 诸 多 方 面。美国研究处于美国推崇其文化及基本价值观的 学术前沿。
[关键词]美国, 文化外交, 富布赖特计划, 美国研究 [中图分类号]K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 6241( 2008) 10- 0073- 03
Cultural Expans ion and the Ame rica n Cultura l Diploma cy Abs tract: Historically, the U.S. Foreign Policy has been aiming at its most favorable national interest in
美国外交政策历来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 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亲身体验他国文化以促进美
益为目的, 政治、军事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要素起 国与其他国家 相 互 了 解 的“富 布 莱 特 计 划 ”( Ful-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美利坚民族长期形成的价值 bright Project) 。1939 年末, 年仅 34 岁的富布赖特被
观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诸多 任命为阿肯色州州立大学校长, 成为有史来美国最
迹象表明, 二战后发端于“富布莱特计划”的美国文 年轻的大学校长。1942 日益彰显美国外交的 年任美国众议院议员。作为第一任期内的众议员和
文化色彩, 披上了厚重的文化外衣。
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 他提出的一项议案并成
论及美国文化外交的同时, 我们不得不提到美 功获得通过— ——号召美国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的建
国外交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威廉·富布赖特 立。深感于战争以悲惨的方式表明了促进国际合作
( J.William Fulbright) 。这个来自阿肯色州小镇的年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他认为该计划的成功就在于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