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基础知识应知应会20200518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础知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础知识
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知识:
1. 病毒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飞沫中的病毒可以被其他人吸入呼吸道,感染他们。
此外,接触已经被污染的表面也
可能会导致感染。
2. 症状:新冠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
有些人可能还会出现乏力、肌肉或关节疼痛、喉咙疼痛、头痛、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症状。
轻型病例可能没有明显
症状。
3. 高风险人群:老年人和患有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疾病、糖尿病等)的人更容易受到严重病情的影响。
4.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感染和传播新冠病毒,有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包括:
-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尤其是无法保持1米社交距离时。
-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进入身体的途径。
- 咳嗽和打喷嚏时注意礼仪:用纸巾或肘臂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5. 医疗服务:如果您有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有旅行史或与确诊患者接
触史,请及时就医。
在前往医疗机构之前,最好先给他们打电话咨询,以便他们为您
提供适当的指导。
此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防控措施和指导方针。
及时关注当地卫生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专业机构发布的信息,以获取更准确和最新的疫情防控知识。
新冠防护40个知识点
新冠防护40个知识点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首次在2024年在中国爆发,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为了遏制病毒的传播,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以下是40个有关新冠防护的知识点:1.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
3.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4.保持社交距离,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
5.避免近距离接触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6.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
7.正确佩戴和处理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8.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臂遮住口鼻。
9.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
10.避免在人群拥挤的场所停留。
11.减少不必要的旅行,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地区。
12.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防疫措施和指南。
13.定期接种疫苗,如果可行的话。
15.遵循工作场所和学校的防疫指南。
16.避免去医院除非有紧急情况。
17.注意疫情最新消息和健康建议。
18.强化自己的免疫系统,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20.呼吸道卫生,咳嗽和打喷嚏时要遵循正确的姿势。
21.避免与动物接触,尤其是野生动物。
22.避免分享食品、餐具和其他个人物品。
23.按规定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
24.出现症状后,尽量在家休息和隔离。
25.避免触摸公共场所的表面,如门把手和扶手。
26.鼓励员工在家工作,如果可能的话。
27.与他人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如开窗通风。
28.遵守旅行限制和隔离规定。
29.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如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31.尽量避免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
32.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和聚会。
33.注意个人卫生,如剪指甲和洗头发。
34.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
35.遵守就诊医院和诊所的防疫措施。
36.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避免恐慌和焦虑。
37.不在公共场所吐痰或乱扔垃圾。
38.避免与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患者接触。
39.随时备齐药物和急救用品,以防紧急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大约100nm的RNA病毒,易于在人际间传播。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忧虑。
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1.病毒的传播方式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为黏膜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其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飞沫传播。
也就是说,当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口腔和鼻腔会向外喷出微小的水滴,这些水滴中可能含有病毒,如果其它人吸入这些水滴,便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此外,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或器械传播。
比如说,当我们触摸带有病毒的物体,然后又用手直接接触面部黏膜或口鼻,就容易被感染上新冠病毒。
所以,在公共场合避免直接触摸物品,及时洗手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方式的传播。
2.防护措施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采取防护措施,从个人身体健康出发,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1)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电影院、KTV、会议室等。
如果必须去,要尽可能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避免和他人亲密接触。
(2)戴口罩戴上口罩是防护新冠病毒最基本的措施,要戴正确、戴紧、不要乱放和丢弃。
在人多场所时,戴上口罩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可能性。
(3)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进出人员密集场所、接触公共物品、摸了外出返回家中等场合后必须要洗手。
洗手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时间要超过20秒以上,用手擦干后最好再用酒精消毒液消毒,并保持手部清洁干燥。
(4)积极锻炼身体对于正常人群,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有氧运动,如瑜伽、普拉提、家庭健身等。
(5)做好隔离措施一旦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采取隔离、居家或住院治疗等措施,减轻疫情扩大的风险。
(6)进行病毒检测不要忽视身体出现一些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头疼、疲劳、发热等,及时进行病毒检测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
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一)门诊大厅、急诊预检分诊台,“三问”病人,测量体温后对疑似病人,立即发放医用外科口罩给患者及家属,并由专人陪同前往发热门诊。
(三问:1.发热吗?2.近 14 天内有无疫区接触史或与疫区相关人员的接触史?3.亲朋好友有无聚集性发热?)(二)各楼层候诊区分诊人员应当对前来就医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三问”病人,对疑似病人,立即发放医用外科口罩给患者及家属,并由专人陪同前往发热门诊。
(三)首诊医生“三问”病人,认真做好病例排查工作,及时识别可疑病例。
如果有疑似病人,由专人陪同至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
二、首诊“五问”(一)发热(口温37.3℃及以上),或体温正常但存在呼吸困难(咳嗽、乏力);(二)近14 天内是否有境外旅居史及接触史,(三)近14天内是否来自中高风险区域;(四)14 天内是否接触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五)单位、家庭是否聚集性发病。
三、院感“三防”(一)所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期间均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预检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帽子、戴医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二)重点科室要穿好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加戴乳胶手套。
(三)气管插管、气道护理和吸痰等可能发生气溶胶或喷溅操作时,戴 N95 口罩、面屏、乳胶手套、穿防渗透隔离衣,必要时穿防护服和佩戴呼吸头罩。
四、病例定义(一)疑似病例(同时符合以下 2 条)1.流行病学史:(1)热(口温37.3℃及以上),或体温正常但存在呼吸困难(咳嗽、乏力);(2)14 天内是否有境外旅居史及接触史,(3)14天内是否来自中高风险区域;(4)4 天内是否接触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5)单位、家庭是否聚集性发病。
(四)单位、家庭是否聚集性发病2.临床表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COVID-19,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病毒传播非常迅速,扩散范围非常广泛,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突发疫情,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一、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知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
由于目前对病毒的认知还比较有限,尚无特定治疗药物和疫苗,因此预防和控制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二、加强自我防护措施 1.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使用肥皂进行有效的清洁。
手部卫生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2. 避免人群聚集: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地方,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参与聚集性的活动。
3. 戴口罩:必要时应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侵入。
4. 定期通风:在室内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
5.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勤晒被褥和衣物,佩戴适当的衣物,避免感冒和病毒感染的机会。
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效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因此要加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可以通过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等方式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提高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充能的关键时刻,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免疫力的正常运行,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四、及时发现和处理症状如果您出现了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在就医的过程中,要及时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接触史,帮助医生快速确定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
同时也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恐慌和心理负担。
五、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斗中,每个人都有责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当疫情发生时,要听从政府的指示,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防疫措施。
新冠疫情应急响应应知应会
新冠疫情应急响应应知应会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新冠疫情应急响应的必要信息和知识,以帮助人们妥善应对和应对疫情的风险。
新冠病毒简介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是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包括咳嗽、打喷嚏和接触被感染物体表面。
应急响应措施1. 了解病情:及时了解疫情的最新动态和报告,包括病例数量、发病率和疫情地区等方面的信息。
2. 保持卫生:经常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3.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4. 社交距离:尽可能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社交距离。
5. 健康监测:定期测量体温并观察自我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6. 减少旅行:减少不必要的旅行和前往疫情地区的风险。
7. 遵守规定:严格遵循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指导和规定,如封锁令和居家隔离措施。
急救措施1.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以防止飞沫传播。
2.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应戴口罩并尽快就医。
3.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遵守隔离指导,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疫苗接种1.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请根据卫生部门的指引接种疫苗。
2. 疫苗接种后,仍需遵守其他预防措施,如戴口罩、保持卫生和社交距离。
总结新冠疫情的应急响应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关注疫情信息,采取预防措施,并遵循医生和卫生部门的建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应对疫情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问答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问答新冠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一个神秘的外星生物。
它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像一个突如其来的怪兽,让我们措手不及。
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个怪兽吓倒,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它,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它!我们要了解新冠病毒是什么。
新冠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它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形状,就像一个王冠一样。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让这个怪兽找到机会接近我们。
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
我们要戴口罩。
口罩是防止病毒传播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口罩,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别人。
我们要勤洗手。
手是最容易接触到病毒的地方,我们要时刻保持手的清洁。
我们要保持社交距离。
这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要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地方,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防护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消灭新冠病毒。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免疫力,抵抗新冠病毒的侵袭。
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疫苗接种,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也为全社会的健康负责。
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那些受到影响的人。
他们是医护人员、隔离人员、确诊患者等。
他们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人。
我们要为他们加油鼓劲,为他们提供帮助。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这个怪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调整心态。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
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个怪兽终究会被我们打败的!而且,疫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平时的生活。
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抗击新冠病毒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有信心完成它。
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科学,相信团结。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个怪兽,迎来美好的明天!加油,中国!加油,全世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知识1. 病毒介绍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
这种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也是引起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病毒类型。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包括:- 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当其他人接触到这些飞沫并吸入时,可能会感染病毒。
- 接触传播:如果一个感染者触摸了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其他人再触摸这个表面后接触自己的眼、鼻或口,可能会感染病毒。
- 空气传播:目前认为,主要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
但在特定环境下,如密闭的空气循环系统内,也可能发生空气传播。
- 粪-口传播:经过消化系统后排出的病毒也可能存在于粪便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卫生手段进行处理,可能会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
3. 病症表现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肺炎症状,包括:- 发热- 干咳- 疲劳- 呼吸困难或气促- 嗓子痛- 乏力- 肌肉或关节痛- 喉咙痛- 头痛- 所有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
4.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持续20秒。
- 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并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戴上口罩,特别是无法保持社交距离或处于高风险区域时。
-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接触眼、鼻和口,以减少感染风险。
- 咳嗽和打喷嚏时注意卫生: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和鼻,丢弃使用过的纸巾,并尽快洗手。
- 定期消毒物体表面:经常清洁和消毒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手机、键盘、门把手等。
5. 就医建议如果出现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应采取以下措施:- 及早就医:联系当地医疗机构,并按照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进行治疗。
- 隔离自己:在就医前,应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并戴上口罩。
必知的抗疫常识
必知的抗疫常识抗疫常识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首次出现以来,全世界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有效抗击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重要的抗疫常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疫的必知常识,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最初于2019年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并迅速传播到全球。
COVID-19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
严重病例可能会导致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危及生命。
二、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手消毒液洗手。
一般情况下,至少应洗手20秒,并确保彻底清洗整个手部。
2. 离开人群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避免拥挤的场所,特别是在封闭、通风不良的地方。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以增强免疫力。
4.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尤其是当无法保持社交距离时。
口罩可以阻止飞沫传播病毒。
5.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手部接触到污染物,如病毒,再接触身体敏感部位,容易导致感染。
6. 接种疫苗:接种COVID-19疫苗是防止感染的关键手段,可以减轻症状且降低重症风险。
三、如何正确佩戴口罩?1. 洗手:在佩戴或调整口罩之前,先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
2. 确认口罩的正确方向:口罩通常有一个明显的上方和下方,或者有一个金属条。
确保口罩的内侧朝上。
3. 放置口罩:用一只手捏住口罩的鼻梁部分,然后将口罩放在下巴下方。
用另一只手把口罩系在头上。
4. 确保贴合:将口罩用两只手指捏住,尽可能紧贴面部。
确保鼻子、嘴巴和下巴都被口罩覆盖。
5. 避免触摸口罩:一旦佩戴好口罩,尽量避免触摸它,以免污染或降低防护效果。
6. 更换口罩:如果口罩潮湿,或佩戴时间超过4小时,应立即更换新的口罩。
个人规范防护新冠病毒感染应知应会问答
个人规范防护新冠病毒感染应知应会问答一.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合理出行。
非必要不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尽量避免人群聚集。
2.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3.勤洗手。
尤其是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护理病人后要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彻底洗手。
如无洗手设施,可用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等清洁用品代替,回家后尽快洗手。
4.吃熟食。
不要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要彻底煮熟后食用。
文明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或使用分餐制。
5.良好习惯。
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与他人保持1 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6.常通风。
保持环境整洁,室内勤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30 分钟。
7.增强免疫。
合理营养,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8.及时就医。
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请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戴好口罩。
9.接种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二.居民日常防护如何选择口罩?居民日常防护可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三.如何正确戴口罩?戴口罩前应洗手。
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口罩湿了要及时更换,尽量不超过四个小时,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一)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下方带系于颈后(如为弹力带则分别挂于左右两侧耳后)。
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3.检查口罩边缘是否与面部贴合。
(二)摘下口罩的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外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或摘下两侧弹力带);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自 2019 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相关的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这种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甚至导致死亡。
二、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
2、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然后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可能会引起感染。
3、气溶胶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三、如何预防新冠肺炎1、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 20 秒。
在没有条件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2、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人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口罩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医用口罩或 N95 口罩,并正确佩戴,确保口罩覆盖口鼻和下巴。
3、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与他人保持至少 1 米的社交距离。
4、加强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5、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
6、健康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7、做好清洁消毒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桌面、门把手、手机等。
四、出现疑似症状怎么办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接触史。
防控新冠病毒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防控新冠病毒应知应会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我国将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
该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什么?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前1-2 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三、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四、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五、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哪些表现?潜伏期1~14 天,多为3~7 天。
近来部分变异株感染后潜伏期更短。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部分可致死亡。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
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六、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十大”症状,如何科学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十大症状,要正确地佩戴口罩前往就近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诊疗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并如实向医生告知近期的旅居史、接触史等。
七、德尔塔毒株引发的疫情有什么特点呢?主要就是以下六点:1.传播速度快:德尔塔变异株和其他的非VOC 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
新冠肺炎基础知识应知应会20200518
新冠肺炎基础知识应知应会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答: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o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
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 以上。
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 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
2、哪些消毒方法可有效的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答: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P30分钟、乙謎、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3、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答:人群普遍易感。
新冠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
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4、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什么?答: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有多长?答: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7、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答: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新冠疫情防治应知应会
新冠疫情应知应会清单一、内防反弹1.“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
2.“四个风险点”:境外和国内风险地区来人疫情输入、入境冷链物品疫情输入、集中隔离人员传染、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
3.“重点场所”: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农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4.“重点机构”: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
5.“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6.“特定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事病例(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卫生检疫、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等工作的人群。
7.六关口:冷链、集中隔离点、院感防控、海空两港、区域排查、哨点检测。
8.两道防线:社区防控、疫苗接种。
9.三个重点: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
10.当前疫情防控“总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二、境外输入1.入境人员“14+7+7”:“14”是指在入境地所在城市接受集中隔离14天,“7+7”是指到居住地第一时间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2.入境“三类货物”:冷链货物、高中风险普货、低风险普货。
3.冷链食品防控“一线两重点”:落实机场、港口、运输、仓储、市场、零售等一条线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加强重点人员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加强对口岸入关、市场流通冷链食品的日常抽检。
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应知应会
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应知应会新冠肺炎是由一种名为SARS-CoV-2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爆发自2024年初以来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阻止病毒传播和控制疫情,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方案。
以下是一些应知和应会的内容。
一、基本了解新冠肺炎1.新冠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接触传播,如触摸被感染表面后再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部位。
2.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重症患者可能有呼吸困难。
3.潜伏期一般为2-14天,传染期主要在出现症状前后。
二、个人预防措施1.经常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或与他人接触后。
2.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病毒悬浮在空气中的飞沫。
3.避免接触患者,尤其是那些有症状的患者。
4.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5.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减少密闭空间中的病毒传播风险。
三、社区和公共场所防控1.增加消毒频率,特别是公共场所和经常使用的设备。
2.加强场所通风,如开窗通风、保持空调设备的清洁等。
3.打造不同区域之间的分隔,避免人群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4.鼓励居民配合社区开展的健康调查和核酸检测等措施。
5.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监测和管理,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四、就业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防控1.提倡员工居家办公,减少人员在办公室聚集。
2.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如体温检测和定期核酸检测等。
3.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剂等。
4.每天进行场所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经常使用的设备。
5.加强员工教育,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
五、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防控1.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疫情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警惕性。
3.组织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追踪感染者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4.设立隔离观察点和定点医院,提供相应的医疗救治。
5.推广和普及疫苗接种,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六、个人防护知识普及和培训1.开展新冠肺炎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应知应会
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应知应会为了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我们需要遵循“四个集中”和“四早”原则。
其中,“四个集中”包括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而“四早”则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应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定点集中治疗,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为了加强发热患者的闭环管理,我们需要规范工作流程。
对于发热患者,要规范和细化发热病人接诊、筛查、留观、转诊工作流程,确保所有来院患者经预检分诊后再就诊,发热患者全部由专人按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防止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
同时,我们还需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安排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的医务人员出诊,做好发热病人基本身份信息登记,加强流行病学问诊,强化新冠肺炎临床症状早期识别,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加强病例排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全部患者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还可进行抗体、CT等检查),可疑患者应全部留观,按照2小时报告疑似和确诊病例,4~6小时回报核酸检测结果,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对可疑患者进行排查。
发热门诊要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不得无故自行停诊。
同时,我们要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
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减少人员现场聚集防止院内交感染。
预检分诊点要备有发热患者用的口罩、体温表(非接触式)、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桶、疑似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等。
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前、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工作流程包括对进入门急诊的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是否有咳嗽、咽痛或胸闷、腹泻等症状,发现可疑患者,登记患者信息,指引患者陪同人员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由工作人员送至发热门诊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肺炎基础知识应知应会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答: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o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
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 以上。
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 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
2、哪些消毒方法可有效的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答: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P30分钟、乙謎、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3、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答:人群普遍易感。
新冠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
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4、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什么?答: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有多长?答: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7、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答: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近。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8、新冠肺炎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特点?答: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増高。
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
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采用RT-PCR或/和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 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9、哪些方法可以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答:怀疑新冠肺炎时应尽快将标本送至当地指定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相关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测。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咽拭子等)、下呼吸道标本(如深咳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灌洗液、呼吸道吸取物等)、粪便/肛拭子标本、抗凝血和血清标本等。
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时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蚁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輸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及其他相关要求执行。
检测方法为:1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0、新冠肺炎CT有哪些特点?答: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
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11、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史有哪些?答:(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冇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12、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有哪些?答: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1.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增)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2)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增)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13、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有哪些?答: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増高。
14、新冠肺炎的轻症病例有哪些表现?答: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師炎表现。
15、新冠肺炎的普通型病例有哪些表现?答: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16、新冠肺炎的重型病例有哪些表现?答: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出现急促,RR>30次/分;(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3)动脉血氧分压(Pa02) /吸氧浓度(FiO2) <300mmHg (1mmHg=0.133kPa)o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X[大气压(mmHg)/760]o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 次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2%;(3)辅助呼吸(呻吟、鼻翼煽动、三凹征),发紺,间歇性呼吸暂停;(4)出现嗜睡、惊厥;(5)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G17、新冠肺炎的危重型病例有哪些表现?儿童重型、危重,(1)呼吸频率增快;精神反应差,嗜睡;乳酸进行性升高;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3月龄以下的婴儿或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20、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答:(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3)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相整别。
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应知应会21、普通病区(房)新冠肺炎防控要求有哪些?答:(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美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
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22、患者转运有哪些要求?答:(1)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景;司机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
(3)医务人员、司机转运新型冠沃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4)转运救护车应具备转运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基本条件,尽可能使用负压救护车进行转运。
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转运后对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转运重症病例时,应随车配备必要的生命支持设备,防止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进一步恶化。
(5)医务人员和司机的防护,车嘛、医疗用品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定执行。
(6)救护车返回后需严格消毒方可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23、救护车如何清洁消毒?答:(1)空气:开窗通风。
(2)车厢及其物体表面:过氧化氢喷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4、何谓空气传播?答: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至5 p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25、何谓飞沫传播?答:飞沬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5 pm)在空气中短距离(1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的产生:(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26、何谓接触传播?答: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导致的疾病传播。
27、疫情期间心理调整有什么好处?答: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一样重要,在疫情期间,我们应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可以正确应对各种刺激,有益于增强免疫力。
良好的心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恐惧、担忧的心态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