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第3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

合集下载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1、 布鲁氏菌病流行
• 1.3流行形式的变化
• 与五六十年代有明显的不同。 • 现今布鲁氏菌病大规模爆发式的流行极为罕见代之以小范
围、点状、分散的流行形式所取代,这为防治工作带来较 大困难。
1、 布鲁氏菌病流行
• 1.4优势菌种的变化
• 80年代前:羊种布鲁氏菌(布氏菌)占60.0%-7O.0%、 牛种菌 为20.0%-25.0% 、猪种菌不足10.0% 。
波及 人口数 1500 3228 8721 4472 7505 6984
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不经检疫的家畜频繁流动,传 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
• 人/畜间布病联合防控不到位 • 畜牧生产中存在很多与人感染布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 未能做到三早,是造成布病慢性化的重要原因 • 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有待提高 • 群众布病防治知识不足 • 部分省区布病疫情上升原因:项目、筛查、发现能力
2、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 2.1诊断方法: • ELISA方法、PCR技术、金标记技术、试
管凝集试验(SAT)、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
2、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 2.2 疫苗研究现状:
• 包括弱毒活菌苗、灭活疫苗、突变株疫苗以及 新型疫苗等。其中布鲁氏菌新型疫苗是在80 年 代末和90 年代初研制的,包括布鲁氏菌病基因 工程苗和抗独特型抗体苗。目前使用的大多数 有效的疫苗都是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其造价便 宜,免疫保护持续时间长、保护效率高。
• 布病流行是人间、畜间协同机制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市 场市场济条件下,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观点、思 维重新考虑布病防治的政策和策略。在畜牧流通过程中 主动索取或出示检疫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主动对 健康牲畜实施免疫、捕杀阳性牲畜,消灭传染源。从而 达到降低感染率、防治布病疫情暴发为最终目的。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课件
详细描述
炭疽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动物检疫、屠宰管理和环境卫生,及时处理病死动物和 疑似病例。对于接触感染动物或病死动物的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并接种疫苗。
禽流感的防控
总结词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 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的 粪便、羽毛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详细描述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禽类检疫 、养殖管理和疫情监测,及时处理病 死禽类和疑似病例。对于接触感染禽 类的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并接种疫 苗。
按照病原体的种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 病等。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流感、艾滋病等;常见的细菌性 疾病有炭疽、鼠疫等;常见的真菌性疾病有肺真菌病、皮肤 真菌病等。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回顾
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如欧洲的黑死病(鼠疫)和美洲的原住民大流感等。这些传染病造成了大量 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制定针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明确各部门职责。
快速响应机制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疫情发生时 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物资储备与调配
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药品,确保应 急救援需要。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合作, 共同应对人畜共患传染病威胁。
04
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 控
狂犬病的防控
总结词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咬 伤或接触患病动物的唾液传播。
详细描述
狂犬病的防控主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犬只管理、接种疫苗、及时处理疑 似病例等。对于被咬伤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降 低感染风险。
炭疽的防控
总结词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皮毛、肉类 或吸入含有病菌的尘埃传播。

动物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

动物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

动物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是动物兽医公共卫生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些疾病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公共卫生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

一、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的定义与特点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是指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传染源和传染途径相同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接触、食物、空气和咬伤等途径进行传播,对于人畜共同造成健康隐患,甚至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

在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中,一些疾病在人群中传播速度非常快,病死率较高,具有高度致病性。

例如,禽流感、狂犬病等都属于此类疾病。

同时,由于人与动物的紧密接触以及人口的集中,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范围也较广。

二、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动物和人类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例如,接触感染病畜、处理和食用感染动物肉类、与动物接触导致皮肤伤口感染等。

2.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粉尘传播。

例如,禽流感在家禽养殖场中大量繁殖,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人类。

3.食物传播:通过食用感染动物的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导致人畜共患病。

例如,食用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鸡肉可能导致人感染禽流感。

4.向量传播:一些昆虫、螨虫和跳蚤等作为媒介,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例如,蜱虫可以传播布鲁氏菌病和莱姆病等。

三、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一系列公共卫生应对措施被采取:1.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动物及人类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和病例报告,加强疫情分析和评估。

2.加强疫苗研发与应用:针对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开展疫苗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人群和动物群体的免疫力。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的认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人畜共患传染病因素及治疗

人畜共患传染病因素及治疗

人畜共患传染病因素及治疗人畜共患传染病因素及治疗在农村和牧区,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可以同时或交替感染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

在农村和牧区,农民或牧民往往与动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容易感染人畜共患传染病。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因素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 环境因素:农村和牧区的环境通常比城市的环境更加污染和卫生条件较差,这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 疫苗接种不足:在农村和牧区,许多人不接种疫苗或没有接种完整的疫苗,这增加了感染病毒或细菌的风险。

3. 饮食卫生不良:人畜共患传染病通常通过食物或水路传播,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卫生条件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治疗针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因病而异,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 抗生素治疗:大多数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炭疽、布鲁氏菌病和其他细菌感染。

但是,由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越来越难治愈。

2. 疫苗接种: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可用的疫苗,如狂犬病和流行性感冒。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3. 健康教育:教育农民和牧民如何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是重要的,包括教育农民如何清洁饮用水,如何避免接触感染病毒的动物,如何正确处理家禽和家畜的排泄物,以及如何正确消毒工具和器具。

总之,人畜共患传染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这包括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疾病。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们和动物的危害,同时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浅谈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

浅谈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

浅谈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摘要: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之为波状热、地中海热,马其他热,《动物防疫法》规定其为二类疫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

牛羊感染后严重影响生产性能,造成大量牲畜流产、死胎等,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人感染后轻则引起人发热、多汗、头痛、关节疼痛、疲乏无力、单侧性睾丸炎等,重则可致不孕不育、丧失劳动力,可引起孕妇流产等,严重损害人类健康,是当前我国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

此病在发病早期不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容易被误诊,因此,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兽医人员,本人针对当前豫西农村地区牛羊布病流行态势、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浅谈一下自己的实践体会,以期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关键词:布鲁氏菌;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一、布病传染源感染布病的牛、羊和猪,是人患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

感染布病牛羊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含有布氏菌,布病母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养殖、兽医、皮毛收购等直接从业人员因接触病畜多,感染和患病也多,该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

二、布病临床症状人畜感染布病后通常会发展成肉芽肿性炎性病变,这种病变经常在淋巴组织和生殖器官、乳房、乳房上淋巴结,关节和滑膜中发现。

同时,还会出现坏死性胎盘炎、可触及的睾丸改变、坏死性睾丸炎、附睾炎、坏死性精囊炎、前列腺炎和急性乳腺炎。

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主要特征。

公羊主要表现为附睾和睾丸的病变,精液质量显著下降,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附睾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睾丸可能出现纤维萎缩。

母羊主要表现为流产和死胎。

流产一般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

患病母羊易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

三、布病传播方式1、传播途径一般来说,牛羊布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流产或足月分娩后受感染牛羊排出的胎盘、胎液和阴道分泌物。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3口蹄疫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3口蹄疫

国际贸易影响
02
口蹄疫的发生可能影响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导致出口受阻和
价格波动。
公共卫生投入
03
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传播,包括加强
检疫、研究疫苗等措施。
05
口蹄疫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战
病毒变异与新发疫情
病毒变异
口蹄疫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病毒的抗原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毒株。新毒株的出现可能导致 疫情的暴发和传播范围的扩大。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的病原学 •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 口蹄疫对人及动物的影响 • 口蹄疫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口蹄疫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 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 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具有高 度传染性。
特点
口蹄疫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 、感染范围广等特点,可引起动 物高热、口腔和蹄部皮肤水疱性 病变,严重者死亡。
传播途径与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口蹄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动 物间的接触、空气飞沫等。此外,污 染的水源、饲料、工具等也可传播病 毒。
流行病学
口蹄疫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易感动 物主要包括牛、羊、猪等偶蹄动物。 人群不感染口蹄疫病毒,但可成为病 毒携带者。
临床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
感染口蹄疫的动物体温升高,口腔和 蹄部出现水疱性病变,严重者水疱破 溃、糜烂、溃疡,甚至蹄壳脱落。部 分病例可出现心脏疾病症状。
提高公众意识与加强防控措施
公众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口 蹄疫的认识和防控意识。让人们了解口 蹄疫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以 减少病毒的传播。
VS
强化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1. 什么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既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动物健康和畜牧业产生影响。

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禽流感、猪流感、炭疽病等。

由于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这类疾病的传播频率较高。

2. 如何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为了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饲养管理: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保持动物圈舍清洁,控制害虫、啮齿类动物,定期消毒等,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 疫苗接种:对家禽、牲畜等动物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 定期体检: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动物,防止疾病传播。

- 个人防护:在接触动物时,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避免受到动物病毒或细菌的侵害。

3.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策略针对人畜共患传染病,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人畜共患传染病进行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 加强国际合作: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跨国性和跨地域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4. 个人观点和总结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畜禽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定期体检以及个人防护,可以有效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也是有效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以上文章的撰写,我们从简到繁地探讨了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预防和防控策略,并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了主题文字。

数次总结与回顾性的内容,使得主题得以全面、深刻和灵活地展现,符合知识的文章格式,并超过3000字的要求。

《人畜共患传染病释义》讲义

《人畜共患传染病释义》讲义

《人畜共患传染病释义》讲义一、人畜共患传染病概述(一)什么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如何判断是否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第一由共同病原体引起,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

第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性。

第三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可以自然传播。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如何流行的,也就是它的流行基本条件,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或人群。

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

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大多数是动物作为传染源。

第一种传染源受是感染的动物。

家畜和家禽。

人类与家畜和家禽的接触最为密切。

人们在放牧、饲养管理、挤奶、使役、乘骑、加工畜禽产品、打扫畜禽排泄物以及为病畜禽治疗疾病等过程中,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引起人类发病。

常见的以家畜和家禽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禽流感、炭疽、结核病、布病、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鼻疽等。

伴侣动物。

主要是犬、猫等伴侣动物,如猫可传播弓形体病、犬可传播狂犬病、观赏鸟类可传播鹦鹉热等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外,还有水生动物、实验动物和野生动物等。

现在发现野生动物是鼠疫、布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埃博拉出血热及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等多种病的病原宿主,是人兽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受感染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害程度,一方面取决于人类和动物接触的机会、密切程度和受感染动物的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有传播条件或传播媒介存在,同时,还与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卫生科学知识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第二个传染源是受感染的人。

受感染的人是指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

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人作为传染源,常见的有结核病、炭疽、流感等。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7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7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01
02
03
易感动物
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 均可感染,其中牛是最主 要的易感动物。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消 化道、呼吸道和伤口等途 径。
流行情况
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流行 较广,近年来在我国也时 有发生。
02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理 学
病理过程
病毒感染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通常由 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 血液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出现炎症反应,脑脊液中白细胞 计数增多。
病理学诊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
通过取脑组织样本进行病理组织 学检查,观察脑组织的病变特征,
确诊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病毒分离与鉴定
对脑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检测病毒的存在和种类,进一步确 诊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免疫学诊断
通过检测血清抗体或脑脊液中的抗 体,了解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情 况,辅助诊断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03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临床 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
运动障碍
出现共济失调、肌阵挛、震颤、 僵硬等症状,甚至出现瘫痪。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减退和神经系统的损 伤,导致体重下降。
行为异常
表现为兴奋、攻击行为、抑郁、 呆滞等,失去平衡感,失去方 向感,失去时间感。
食欲减退
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食 欲减退,甚至出现拒食。
案例三
总结词农场动物感染,疫情局部扩 Nhomakorabea,影响农业生产
详细描述
某农场动物中发生了一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疫情,该疫情在农场内局部扩散,导致部分动物死亡或失去生产能力。 疫情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当地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隔离、扑杀、消毒等,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动物传染病学人畜共患破伤风

动物传染病学人畜共患破伤风
伤口坏死组织或脓汁,生理盐水稀释,注射小 白鼠,经2~3天,阳性尾巴发硬,呼吸快,肌肉 收缩而死亡。颈静脉采患病动物血液,给小白 鼠腹腔注射(0.5ml/只),如阳性,则小白鼠 于18小时左右出现破伤风症状。
八、治疗
精心护理,消除病原,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1.精心护理:静、养、防、遛。 ➢ 静:病畜安置于安静环境中饲养。 ➢ 养:细心养好病畜,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 防:防止跌倒。 ➢ 遛:牵遛,防止肌肉萎缩,大家畜死亡一般在
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 细菌呈鼓槌状或球拍状。
在严格厌氧肉肝汤中发育良好。在含葡萄糖鲜 血培养基划线培养,厌氧条件下,菌落光滑透 明,露珠样,时间较长,呈蜘蛛状,边缘不整 齐,这是其有运动力之缘故。
产生外毒素
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引起破伤风症候群, 刺激保护性抗体的产生。
溶血毒素:能导致红细胞溶解和局部组织坏死。 非痉挛毒素:对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其他毒性
破伤风
(Tetanus)
一、概述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 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 畜共患传染病。
特征:骨胳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 增高。
世界性的传染病,呈散在性发生。
二、病原学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属梭状芽孢 杆菌属。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
人破伤风特有症状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致死率约在30~60%之间,且以 老人及小孩为最。
六、病理变化
无特征病变。 粘膜、浆膜及脊髓膜有小出血点,肌间结缔组织
有浆液浸润,肺有充血、水肿变化。
七、诊断
询问病史,有无受伤的病史,通过症状观察以 及身体上有无伤口,40~49%不能找出伤口,或 愈合或内部破损。根据病史、症状可下结论, 不需实验室诊断。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课件(共19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课件(共19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消灭媒介动物,加强人畜粪 便及动物废弃物的管理,搞 好饮食品的卫生监督是切断 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的 重要措施。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提 供相应的免疫接种 可提高其免疫力。
人畜共患传染病 防治基础知识
01 定义和分类 02 流行病学特征 03 防治原则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 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分为两类: 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 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因为经济等原因而放任 不管。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 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 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 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 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 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检 查和治疗的重点。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皮肤接触传播
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 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病动物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接触疫水而感染。
节肢动物传播
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在 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两类, 即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人与家畜的易感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和家畜都有相同的侵袭力。同时, 人和家畜(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由于人和动物的进化程序不同,受感染后所表现的临 床特征也不同。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 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消化道传播 以消化道为其侵入门户的病原体,通常不能单独侵人, 需伴随水和食物等媒介物侵入。 经饮水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水源类型、污染程序、 饮水量的多少以及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有关。

动物传染病学人畜共患结核病

动物传染病学人畜共患结核病

病灶可恶化, 杆菌可随
淋巴、 血液、 天然管道播散,
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结 核病灶或全身性结核
结核杆菌的继发性感染(二次 感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机体在初次感染后 已获得一定的特异 性免疫力
巨噬细胞能将入侵的细菌限制在局部,并 予灭,或形成慢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逐渐干酪化和纤维化。
八、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十几天,长者数月至 数年。
人的结核疫苗研究进展 卡介苗:1920年由法国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将牛
型结核杆菌在含有牛胆汁和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 年230代培养而获得的弱毒菌株。1924年以来,已有30亿 人接种该疫苗。
1931年,中国人王良赴法国留学时,1933年回国在 自己的研究所培养制造卡介苗,并给婴幼儿进行接种。
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和点眼同时进行。两法中任何一种是 阳性反应者,即判定为结核菌素阳性。
皮内注射:于颈中部1/3处剪毛,用游标卡尺量皮皱厚度, 皮内注射定量结核菌素,分别于72、120h观察反应。看是 否有红、肿、热、痛现象及皮增厚情况,在72h阴性或可疑, 以同一部位再注射1次。
点眼:点同一只眼,每次进行两回,间隔3~5天,点眼 后3、6、9、24h各观察1次,观察眼睛肿胀,流泪及分泌物 性质与量及其他的反应。
感染牛型结核菌时呈进行性病程,常导致死亡。
4.禽结核: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临床表现消瘦体弱,不活
泼,贫血,鸡冠萎缩苍白,羽毛蓬松,翅下垂, 产蛋量下降或停止,或顽固性腹泻。
病程2~3个月或更长。病禽多因衰竭死亡,或 因肝、脾病灶破裂而死亡。
结核病灶多发生在肠道、肝、脾、骨骼和关节。
九、诊断
轻度者不呈现临床症状,重症者出现症状。 由于发生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

动物传染病学人畜共患耶尔森菌病

动物传染病学人畜共患耶尔森菌病

流行病学
2.易感宿主: ➢ 能自然感染鼠疫的脊椎动物有54种:啮齿动物
41种,食虫类2种,食肉类8种,偶蹄类2种,鸟 类1种。 ➢ 能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有41种:跳蚤35种 及其亚种,硬蜱4种,革螨1种,獭虱1种。 ➢ 人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均易感。
流行病学
3.传播途径: ➢ 节 肢 动 物 ( 11 种 ) , 人 偶 尔 参 加 鼠 疫 的 循 环
实验室诊断
2.血清学试验:
➢ 凝集效价1:200以上判为阳性(感染后3~4周)。 ➢ 间接血凝效价1:512以上判为阳性(感染3月后)。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四、治疗
轻症病例可自然恢复。 严重病例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抗生素。 ➢ 本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
和氯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有抗性。 ➢ 一般用四环素、庆大霉素治疗,2~3天均可痊愈。
重中毒性败血症。
两千年以前就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过3次鼠 疫大流行。
鼠疫
目前仍有50多个国家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1989~1998年,世界各地报告人鼠疫病例共
5440余例,死亡681人。 1900~1949,我国有6次大的流行。 至今仅在西北青海等个别地区有少数散发。
二、病原体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是耶尔森菌属 (Yersinia)的一种。
耶尔森菌病
(Yersiniosis)
概述
耶尔森菌属(Yersinia)共有11个种,已知其 中4个种有致病性: 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 伪结核耶尔森菌(Y. Pseudotuberculosis)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Y. enterocolitica) 鲁克氏耶尔森菌(Y. ruckeri)

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在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即动物和人类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联的疾病。

分类:(1) 依照病原体储存宿主的种类分:兽传人共患病:以动物为主,但在人间不会引起传播,如狂犬病等;人传兽共患病:以人为主,主要靠人延续世代:如人型结核等;人兽互传性共患病:人畜并重,并互为传染源,如血吸虫病;真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的人畜共患病,如猪绦虫病等。

(2)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分: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禽流感、疯牛病细菌性人兽共患病:炭疽病、结核真菌性人兽共患病:皮肤真菌病(癣)寄生虫性人兽共患病:弓形虫、血吸虫病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传染三因素:病原体、动物机体、环境传染的意义:(1)微生物赖以生存、延续种群的前提和形式(2)微生物传播的基础(3)机体与微生物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特征:①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②传染性和流行性;③机体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④被感染动物具特征性症状和病变;感染的类型:1、按临床表现分(1)显性感染:具特征性明显临诊症状(2)隐性感染: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过程2、按感染部位分(1)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强、病原毒力弱或数量少(2)全身感染:抵抗力弱、病原体毒力强或数量较多。

菌血症、病毒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血症、脓毒败血症3、按病原体来源:(1)外源性:由外界侵入而致病(2)内源性:内部寄生而条件性致病4、按病原种类(1)单纯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2)混合感染:两种或以上病原微生物(3)原发性感染:病原微生物首次引起的感染(4)继发感染:抵抗力下降使其他病原侵入(5)协同感染:多种病原相互作用、毒力增强5、按表现形式:典型和非典型感染6、按感染动物转归结果:良性、恶性7、按病程长短: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8、按病原体性质: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该病最初症状开始出现时止的时期;了解潜伏期的意义:防止潜伏期散毒,如对疑似动物的隔离;判断感染时间并查找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确定传染病封锁和解除封锁的时间;有助于评价防制措施的临床效果2、前驱期:无特征性症状及病变主要是全身症状3、明显期:表现特征性症状及病变,并有证病意义4、转归期:病情的恶化或好转,扩散或减轻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从哪里来传播途径:经过哪些路径易感动物:要到哪里去(一)传染源1、定义: 体内具有某种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活的动物)2、种类: 患病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

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一)

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一)

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一)引言概述: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动物之间共同感染的传染病。

这些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之一,探讨其病因、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正文内容:一、禽流感1. 病因:禽流感由禽类传染的高致病性病毒造成。

2.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

3. 症状:禽流感在人类中可引发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和死亡。

4. 防控措施:禽流感的防控主要包括加强对养禽环境的卫生措施、限制人畜接触以及加强流感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二、炭疽病1. 病因:炭疽病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

2. 传播途径:炭疽病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皮肤创伤或摄入感染动物的肉类等途径传播。

3. 症状:人类感染炭疽病后可能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和皮肤病变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和死亡。

4. 防控措施:预防炭疽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集约畜牧业的卫生控制、注重动物疫苗的使用和进行疫情监测。

三、布鲁氏菌病1. 病因: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

2. 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病可通过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感染动物产品等途径传播。

3. 症状:人类感染布鲁氏菌后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生育和导致内脏损害。

4. 防控措施: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动物免疫、改善养殖条件、做好动物产品的卫生处理以及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四、副流感病毒感染1. 病因:副流感病毒感染由多种亚型的副流感病毒引起。

2. 传播途径:副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食用感染动物产品以及与感染动物近距离接触等途径传播。

3. 症状:副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嗓子痛和肌肉疼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和死亡。

4. 防控措施:预防副流感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加强动物的免疫、控制动物交易以及加强副流感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zoonosis)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

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霉形、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原生动物和内外寄生虫等。

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如节肢动物、啮齿动物等)和污染病原的空气、水和食品。

历史上人畜共患病的多次流行,曾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其中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在许多国家流行的以下34种:炭疽、布氏杆菌病、猪丹毒、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野兔热、鼠疫、消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结核病、变曲菌病、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东部马脑炎、西部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圣路易脑炎、森林脑炎、苏格兰脑炎、狂犬病、鸡新城疫、猫抓热、淋巴性脉络丛脑膜炎、鹦鹉热、Q热、立克次体性痘疮、弓形虫病、皮肤真菌病、血吸虫病、有钩绦虫病、钩虫病、棘球蚴病和旋毛虫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畜共患病还会陆续地被发现和证实。

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1、消化道传播:主要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

2、呼吸道传播:生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滴而喷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较大的颗粒在空中停留较短,落于地面,与尘土混合形成尘埃。

当人和动物吸气时,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

3、经皮肤接触传播:经皮肤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如被狂犬病犬咬伤;被猫、狗舐、抓伤而感染等。

4、经节肢动物传播:蚁、蝇、蟑螂、螨、蜱、虻、虱、蚤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

人畜共患病3

人畜共患病3

病变
猪:神经系统,脑膜充血,公猪睾丸呈斑点 状或楔状坏死。母猪流产后,子宫肉膜充血、 出血点。 马:肺水肿。
诊断
注意与布鲁氏菌病的区别:流行病学、症状、病变、病原分离四 个方面。 乙脑:很强季节性,死胎、木乃伊胎较多,公猪睾丸炎往往单侧 较多,病原分离:公猪睾丸或流产胎儿,接种小白鼠或鸡胚分离 培养。 布鲁氏菌病:无季节性,怀孕后三个月流产,多为死胎,无木乃 伊胎 ,睾丸往往两侧性,付睾也发炎肿胀,往往关节炎,尤其后 肢跗关节,局部淋巴结脓肿,病原分离: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接 种于牛肝汤琼脂,分离培养。
注意猪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猪水疱性疹(猪)和水疱性 口炎(单蹄动物为多)的区别。
防制
原则:防、检、消、杀 1、平时的预防措施 不从有病地区(或国家)购进动物或产品,来 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 口蹄疫常发地区,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发生口蹄疫时的扑灭措施
(1)上报疫情,确定诊断疫区内所有畜群作严密监视,禁止动物、畜 产品及饲料运出疫区。 (2)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注意疫区要封严、疫点要封死。 (3)捕灭措施,捕杀病畜及同群畜,及时清除传染源。 (4)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消灭之后,3个月内不出现新病例时可解除封 锁。 (5)消毒,疫点严格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畜舍、场地和用具以 1—2%烧碱液、10%石灰乳或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毛、皮张 用环氧乙烷、溴化甲烷或甲醛气体消毒;肉品以2%乳酸或自然熟化 产酸处理。 (6)治疗:消炎药、收敛药及防腐软膏;恶性口蹄疫病畜除局部治疗 外,可用强心剂和补剂。 (7)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预防接种,发生口蹄疫时,立即用与当地流 行毒株血清型相同的弱毒或灭活苗注射。首次免疫用二次,2周至2个 月内,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3.1.7 公共卫生人感染炭疽有3种类型: ①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屠宰场职工,常因接触 病畜及畜产品而引起皮肤炭疽,临床表现为感染处 先有蚤咬样红肿小块,后为无痛性麻木丘疹,再变 成浆液性或血性水疱,以后结成暗红色痂皮。周围 组织红肿,绕有多数水疱,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并伴有头痛,发热,关节痛,呕吐,乏力等症状 。
7
猪以咽喉型炭疽为常见,咽喉部周围淋巴结, 尤其是颌下淋巴结肿胀、发红,刀切硬而脆,切面 呈砖红色或樱桃红色,切面上有点状暗红色或黑红 色凹陷的坏死灶,淋巴结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红黄色 胶样浸润。慢性经过较长者,淋巴结表层化脓或淋 巴结被膜增厚与周围组织粘连。此外,有扁桃体充 血、水肿、出血及坏死等变化。
3.1.1 病原 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革兰氏阳性菌 ,菌体大小为1.0耀1.5μm ×3.0耀5.0μm,两端平 直,无鞭毛;在病料的涂片、触片中多散在或呈2耀 3个短链排列,相连的菌端呈竹节状,有荚膜;在培 养基中则形成较长的链条,一般不形成荚膜;本菌 在病畜体内和未剖开的尸体中不形成芽孢,但暴露 于充足氧气和适当温度下能在菌体中央处形成芽孢 。炭疽杆菌为兼性需氧菌,对培养基要求不严,在 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灰白色、不透明、扁平、 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卷发状菌落;在普通肉汤 培养基中培养 24 h,管底形成白色絮状沉淀,液体 4 层澄清。
同时,通过对动物源性食品感染人类的现象分 析、探究,掌握其基本规律和特点,使我们树立保 护环境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进一步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
3.1 炭 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家畜、野 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 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可视黏膜发绀和天然孔出血。 其病变的特点是呈败血症变化,以尸僵不全、血凝 不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呈出 血性胶样浸润为特征。炭疽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分布于世界各国,Pollender氏于1849年首先在死 于此病的牛血中见到炭疽杆菌,该病对畜牧业生产 和人们健康曾造成严重影响。近数十年来,由于各 国防制计划的实施,炭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是随 着国际上生物战剂的研发和恐怖组织的活动,炭疽 3 正在对人畜构成新的威胁。
8
3.1.5 诊断 对原因不明而突然死亡、天然孔流血水、尸僵 不全、血凝不良、可视黏膜发绀的病死尸体,应首 先怀疑为炭疽。确诊可采取病料,生前采取耳静脉 血、水肿液或血便,死后采取末梢血或脾制成涂片 ,或将尸体耳朵双重结扎切下,烧烙止血,并用 0.2% 升汞或5% 石炭酸纱布棉花包裹送检。 (1)镜检 将涂片用瑞氏或姬姆萨(或碱性美 兰)染色,发现有多量单在、成对或2耀4个菌体相 连的短链排列、竹节状有荚膜的粗大杆菌,即可确 诊。必要时可以采取新鲜的病料进行分离培病变 疑似炭疽的病畜严禁解剖。凡急性死亡、原因 不明而又疑为炭疽的病畜,必须进行细菌学和血清 学诊断,以防误剖散布病原。 急性炭疽为败血症变化,以尸僵不全,血液凝 固不良,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 脾脏急性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等为特征。 牛宰后检验时,可见痈肿部位的皮下有明显出血性 胶样浸润,其附近淋巴结肿大,周围水肿,淋巴结 切面呈砖红色,并有点状出血或坏死。
5
3.1.3 症状 该病的致病机理与炭疽毒素有直接关联。炭疽 毒素可以损伤及杀死吞噬细胞,抑制补体活性,激 活凝血酶原,致使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损伤 毛细血管内皮,使液体外漏,血压下降,最终引起 水肿、休克及死亡。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耀5d,最 长的可达14d。绵羊和山羊在临床上多发生最急性 型炭疽,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本病多发生于使役 或放牧过程中,患畜突然眩晕,全身战栗,摇摆, 磨牙,1耀2min后昏迷,倒地,极度的呼吸困难, 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流出带泡沫的暗色血液,常 于数分钟内死亡。
12
②羊毛、鬃毛、皮革等工厂工人,由于呼吸带 有炭疽芽孢的尘土而引起肺炭疽,临床表现为病程 急骤,早期恶寒,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 黏膜发绀等。 ③凡由于吃进病畜肉类而感染的肠炭疽,多表 现为发病急、发热、呕吐、腹泻、血样便、腹痛、 腹胀等腹膜炎的症状。除皮肤炭疽外,肠炭疽和肺 炭疽病死率较高,危害严重。
第3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
[本章导读] 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指人 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其病原包括病 毒、细菌、支原形、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菌及原生动物和内外寄生虫等。本章旨在通过 对几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学习(例如,禽流感、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口蹄疫、流行 性感冒等),了解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 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掌握各种人畜共患 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 方法及鉴别诊断,并制订出相应的防制措施。 1
(2)血清学诊断 Ascoli氏反应是诊断炭疽简便 而快捷的方法,由于炭疽沉淀抗原能耐高温和腐败 ,所以腐败病料及动物皮张、风干、腌浸过肉品均 可用此方法检验。此外,还可用琼脂扩散试验、荧 光抗体染色试验、PCR等进行检测。
10
3.1.6 防制 在炭疽常发地区平时每年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 注射。目前应用的疫苗是无毒炭疽芽孢苗(山羊不 宜使用)和炭疽Ⅱ号芽孢苗。这两种疫苗接种14d 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另外,要加强检疫和 大力宣传有关本病的危害性及防治办法,严格执行 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特别是告诫广大牧民不可食用 死于本病动物的肉品。
3.1.2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草食兽最易感,以绵羊、山羊、 马、牛易感性最强,骆驼和水牛及野生草食兽次之 。猪的感受性较低,犬、猫、狐狸等肉食动物很少 见,家禽几乎不感染,许多野生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实验动物中以豚鼠、小鼠、家兔较敏感,小鼠接 种后96h内死亡,豚鼠3耀5d死亡,而大鼠易感性较 差。人对炭疽普遍易感,但主要发生于那些与动物 及畜产品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