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2第1节Ⅰ.补-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_专题12_第1节_ⅱ.学—散文阅读的解题方法_附解析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_专题12_第1节_ⅱ.学—散文阅读的解题方法_附解析

Ⅱ.学——散文阅读的解题方法(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本主旨]这篇怀旧散文首次发表于上世纪30年代,作者借用小说笔法叙事,写法别致。

“母亲”执着地想去“看火车”,但“成年忙碌”,“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作者以旁观者的平静口吻讲述自己“母亲”心中梦想与生存困境冲突着,感念之情在克制中愈发显得浓烈,读来感人至深。

[写作特点]①情真意切,真挚感人;②描写细腻,形象鲜明;③想象丰富,语言朴实。

母亲何家槐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

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象蛇一样的长吗?”“有点儿象。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考点的考查要求是:(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F级。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有三层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民族心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人文精神。

散文意蕴即散文的内容或含义。

歌德的“意蕴说”把艺术作品分为三个因素:材料、意蕴、形式;意蕴即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

一般把前两个因素合称为“内容”。

民族心理是散文常常表达的内容。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

这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同时,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

直爽豁达、对人热诚等性格特点,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但在有些民族中却表现得异常普遍和突出。

如居住在中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几乎人人具有大度、私有观念淡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粗犷勇猛、顽强等性格特点。

如此普遍的强烈性格表现,并不是每个民族团体都能具有的。

民族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习惯等。

这些是考生解答此类高考题的依据。

人文精神是散文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浙江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

浙江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散文——抓住形神,品味情思专题入门 散文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散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是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始终带着几个“为什么”去读文,去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写得如何、为什么这样写、与主旨有什——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么关联”。

用这几个“为什么”去串联思维,理清行文线索,进而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即串“形”聚“神”。

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高效读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碰头食刘心武①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②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

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辬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

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③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专题10第1节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专题10第1节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专题十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点考查年份考查频率2017预测20122013201420152016重要概念的含义5年1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重要句子的含意★★5年1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筛选整合信息★★★5年5考必考点,必考归纳内容要点★★★★★5年4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分析作者观点★★★★★5年4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一般前2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第3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

此专题的考查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

考情分析1.所选文章的内容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每题3分,共9分.2.信息筛选、内容归纳、分析观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考查的重点。

命题预测1.选择的文本的题材仍会非常广泛,不固定于某一特定内容.2.不会再于单一考点上设题,考查更趋综合性。

第一节整体阅读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应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1.传记的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2.新闻的特点(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即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②全面,即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刻,即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

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3)语言简明。

言简意赅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3.调查报告的特点(1)写实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课题第一课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语段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简介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以及散文题的几种常见题型。

听讲结合导学案中的高考试题。

●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

听讲●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9高考题《上善若水》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概括、交流、发言。

明确: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

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和思路,紧扣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的表达特点。

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7高考题《麦天》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主导学生活动: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1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1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课件

[尝试解题]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开头,主要是为了 呼应下文,暗示那时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值得记忆的景点不多。 B.文章始终以岳桦与白桦的对比为主线,通过白桦养尊处优、风流 浪漫与岳桦身处绝境、倔强不屈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文章最后写到,“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并非是指 岳桦发生了基因上的改变,而是指它们在精神上、性格上完成了自身的超 越。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岳桦这样一个由谷底 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艺术形象,赞叹了自然界生命力量的伟大与神奇。
[以例说法] 阅读文本 [2019·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岳 桦 任林举 ①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 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②那时长白山还没有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 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也是那样,尽管一路 上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 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 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 准的照片。
阅读步骤 步骤一 研读标题,找切入点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岳桦。 步骤二 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①~③段写作者第一次到长白山时对岳桦留下了深刻记忆。 第④~⑥段写岳桦身躯匍匐而树梢吃力翘起,它为了生存而迸发出 巨大的生命能量。 第⑦~⑧段写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 第⑨~⑩段写残酷的环境使白桦变成了岳桦,实现了对树本身的超 越,产生了某种生命质变。

高中语文--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5 第1节 Ⅰ.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5 第1节 Ⅰ.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

畅享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百万张大额内部优惠券,先领券后购物!手机应用市场/应用宝下载花生日记APP 邀请码NJBHKZO ,高佣联盟官方正版APP 邀请码2548643专题十五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考查年份考查点20122013201420152016考查频率2017预测《论语》★★★5年3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孟子》★5年1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荀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老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墨子》★5年1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韩非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浙江省进入新课标高考以来,对该考点的考查从未间断,且形成了自己的命题特色。

尽管不再限考《〈论语〉选读》,但考查的热点应该还是那些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理据充分的片段,那些和现代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对当代人们安身立命仍有指导意义的章节。

(1)从命题形式来看,估计还是涉及概括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从考查的目标来看,涉及识记、理解、概括分析、赏析、评价等几个方面,其中概括分析和评价是考查的主流。

(3)从命题特点来看,浙江省高考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考查特别重视联系其他古代典籍或现实生活。

(4)命题材料方面,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两三则取自古代典籍或现当代名人的言论、现象材料,多则材料比较,起到内引外联、旁征博引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比较、迁移和拓展,分析或归纳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第一节 整体阅读 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一、儒家经典(一)《论语》1.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传说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的政治抱负在鲁国难以施展,遂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学案(浙江)(七)精品版

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学案(浙江)(七)精品版

2018届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学案(浙江)理解句子含意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这几种语句: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文眼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

[常见设问方式][解题方略]分析句子含意“6法”1.结合语境法。

分析句子含意首要的是分析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把握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2.抓关键词法。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3.分析句子位置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行文思路句。

如是总领句,句意就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总结;如是过渡句,要前瞻上文,后顾下文,确定答案;如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内容归纳意义;至于照应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到什么作用。

4.剖析句子结构法。

这一方法只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句子。

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则要先区分句间关系,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5.联系主旨思考法。

这一方法最适用于文眼句,因为文眼句本就是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揭示主旨的句子。

6.技巧句子还原法。

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翻译”成没有技巧的句子,如将比喻句子陈述成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例三] (理解句子含意)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画线语句的含意。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

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

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

雪白的身子,彩色的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

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

最新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0 第1节 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 Word版含解析

最新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0 第1节 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节整体阅读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应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1.传记的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2.新闻的特点(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即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②全面,即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刻,即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

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语言简明。

言简意赅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3.调查报告的特点(1)写实性。

调查报告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2)针对性。

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3)逻辑性。

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的严密的逻辑论证。

4.科普文章的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

科普文章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普文章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主要表现为: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

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人生如旅行李永海①出门旅行,难避漂泊。

②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

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

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

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

待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

③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

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

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

④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

⑤人在旅途,过客匆匆。

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

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

⑥人的一生,犹如旅行。

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

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

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

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

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2第1节Ⅰ.补-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2第1节Ⅰ.补-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2第1节Ⅰ.补-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D三、散文的线索1.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以事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3.以人物为线索,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

4.以事件为线索,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5.以时间为线索,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6.以地点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选文最常见的线索:一是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

四、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其特点在于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似之处,使一定的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2.托物言志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这种表现手法叫作托物言志。

其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3.衬托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更突出的表现手法。

衬托会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种。

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来衬托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异性来衬托是反衬。

4.渲染渲染即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以此营造气氛、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5.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的表现手法。

对比能够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6.借景抒情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即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导与练】(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考点二 散文阅读 课案1 理解词语、句子含意讲义课件

【导与练】(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考点二 散文阅读 课案1 理解词语、句子含意讲义课件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 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 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1)重点解释
“没有怎样的仙气”和为什么“难得”。“没有仙气”就是没有神
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 ,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
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 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 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 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
3.作用阐释法 理解词语的作用是理解词语的较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 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如: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顺的 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 上,马乱蹦乱跳,把 .... 他掀下来了。 分析:加点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不能驾驭文字的情景,给抽象的事理以 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关键作用的句子;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
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运用一定表达技巧且 效果明显的语句或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⑤从结构上说, 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品味重要语句的表现力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①句子中关键词语的作用或效果;
技法盘点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1分析作品结构限时训练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1分析作品结构限时训练

分析作品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姥姥的泪赵振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

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

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

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

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

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

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

”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

“你到那边玩去吧。

”姥姥随手指了一下。

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

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

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专题15第1节Ⅰ.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专题15第1节Ⅰ.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专题十五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考查点考查年份考查频率2017预测20122013201420152016《论语》★★★5年3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孟子》★5年1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荀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老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墨子》★5年1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韩非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了自己的命题特色。

尽管不再限考《〈论语〉选读》,但考查的热点应该还是那些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理据充分的片段,那些和现代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对当代人们安身立命仍有指导意义的章节。

(1)从命题形式来看,估计还是涉及概括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从考查的目标来看,涉及识记、理解、概括分析、赏析、评价等几个方面,其中概括分析和评价是考查的主流。

(3)从命题特点来看,浙江省高考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考查特别重视联系其他古代典籍或现实生活。

(4)命题材料方面,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两三则取自古代典籍或现当代名人的言论、现象材料,多则材料比较,起到内引外联、旁征博引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比较、迁移和拓展,分析或归纳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第一节整体阅读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

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一、儒家经典(一)《论语》1.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传说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的政治抱负在鲁国难以施展,遂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

其间,他一直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不被用。

直到近七十岁时,他才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学术研究和教育。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_专题11_第1节_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_附解析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_专题11_第1节_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_附解析

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查形式1.形式相对稳定。

2.小说阅读一般为5道主观题,20分。

考情分析1.侧重小说三要素和主题。

2.常考题型: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命题预测一般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上设题。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1.正面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具体有以下几种:(1)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

(4)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织在一起。

2018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 读复习教案

2018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    读复习教案

2018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0课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回顾高中阶段读过的重要散文篇目《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必修三》:《祖国山川颂》黄药眠、《长江三峡》刘白羽、《老王》杨绛《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三、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2第1节Ⅰ.补-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考查点
考查年份考查频

2017预测2012 2013 2016
结构艺
术★★★3年3考
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语言★★★3年3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表达技
巧★3年1考
冷考点,可能性较小
形象特
点★★3年2考
热考点,可能性较大
概括主
旨★★3年2考
热考点,可能性较大
探究★★★3年3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1.
(1)试题保持在5题,分值20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2)设题比较稳定。

“稳定”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对散文文本考查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

其中结构、语言、形象和探究为重中之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2.考情分析
(1)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3.命题预测
(1)高考对散文的考查仍将与小说间隔进行,因此,一轮对于散文的复习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2)命题仍将坚持“主题辐射”原则。

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
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二、散文的分类
1.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

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

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

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2.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就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饱满的感情。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生活,并非虚构。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3.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说理散文就是既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与一般的写景状物等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这类散文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
理、情理交融的特点。

重视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

三、散文的线索
1.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以事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3.以人物为线索,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

4.以事件为线索,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5.以时间为线索,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6.以地点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选文最常见的线索:一是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

四、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象征
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其特点在于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似之处,使一定的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2.托物言志
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这种表现手法叫作托物言志。

其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3.衬托
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更突出的表现手法。

衬托会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种。

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来衬托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异性来衬托是反衬。

4.渲染
渲染即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以此营造气氛、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5.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的表现手法。

对比能够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6.借景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即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7.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有鲜明对照,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8.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

文章常常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

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但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

9.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想象则是人们在头脑里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