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3.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4.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2006定调2007: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5
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
1997
12月9日-11日
明年的经济工作中:
1.要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贯彻这一方针,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稳中求进的内涵。稳,就是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和加强农业,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搞好社会保障,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2.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抓紧推进结构调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要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加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建设。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整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各个行业的比重和组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可能采取的调整措施。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将资源向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倾斜,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优化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升就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调整,能够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就业岗位,降低失业风险。
此外,产业结构优化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就业机会的产生。
(3)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例如,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贡献度,加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可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提高社会效益。
二、对经济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消除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中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消除这些结构性矛盾,使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和可持续。
(2)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例如,随着消费升级,优化消费品行业结构,更注重高品质、绿色环保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3)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的开放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要求国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提高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和效果,推动产业实现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2)完善产业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情况。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扩张转向了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比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面临一定的压力,金融风险积聚等。
首先,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增长速度逐渐回落但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到了9.7%,超过了政府设定的目标。
不过,受到疫情和全球经济回暖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国内供需矛盾的深化,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变得突出。
其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方向。
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区面临了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投资增长乏力也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一定压力。
再者,金融领域的风险积聚也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金融风险,比如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金融市场治理等,但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
随着债务问题的积累、影子银行风险的暴露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金融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形势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乏力。
尽管全球多国已开始复苏,然而一些疫情反弹和产业链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阻碍。
此外,当前全球进一步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纷至沓来,比如地缘政治风险、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都面临较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解决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保持较高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来自投资和出口,消费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质的提升。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和投资驱动,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为实现供给侧改革,我们需要通过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中,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推动经济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还包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挑战,提高生产率迫在眉睫。
供给侧改革要注重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应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的效益最大化。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还包括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撑,但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风险隐患。
供给侧改革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持。
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
首先,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去产能、去库存等工作,优化资源配置。
其次,要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实体经济。
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24年度经济工作计划
2024年度经济工作计划一、宏观经济调控1.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货币供应的合理稳定,以稳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
2. 健全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4.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产业发展1. 继续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3. 加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4.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三、消费升级1. 加大消费领域的开放和竞争力度,进一步放宽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果和可操作性。
3. 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消费方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4. 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1. 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减少贫困人口和失业人口数量。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
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和住房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和完善。
4.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减少贫富差距。
五、生态环境保护1.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吉林省计委主任暴学龙答本刊记者问
出版物刊名: 经济视角
页码: 12-14页
主题词: 结构调整 吉林省 加快实施 记者 主任 总量平衡 稳中求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建设 社会协调发展
摘要: 今年年初,全省计划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搞好总量平衡,抓好结构调整,努力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这些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将为做好今年的计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吉林省计委暴学龙主任。
记者:暴主任,当前我省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有哪些?暴主任:当前要抓紧抓好粮食收购,完善粮食价格保护体系;防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活跃农村流通。
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二松、东西辽河等。
下半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的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的主要工作措施1. 强化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1.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增加有效投资。
•减税降费,提高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1.2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严格金融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
1.3 加强产能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2.2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内需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信心和满意度。
•加大农村消费扶持力度,推动农村消费潜力释放。
2.3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3.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
•强化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
•加强国有企业监管,防范市场垄断行为。
3.2 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外贸出口•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壁垒。
•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出口市场。
3.3 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
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
六大任务
六大任务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
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
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
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
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调整方向
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调整方向作者:白津夫来源:《领导之友》2010年第01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我国经济结构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不协调和供给结构失衡,为此,必须从供给和需求的结合上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需求结构存在的问题1.投资与消费不协调。
投资需求持续过旺,保持较快增长,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增长相对较慢,巨大的消费潜力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从1978年至2007年,我国的投资率从38.2%上升到42.1%,而消费率从62.1%下降到35.4%。
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由1978年的78.6%下降到2007年的72.7%。
在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这一增长格局被进一步强化。
2009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
在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占到66%,而城乡居民消费只占34%。
这表明,经济回升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的,消费拉动作用不明显,内生动力还不强。
2.内外需发展不协调。
首先,内外需增速不协调。
外需增长过快,而内需跟进不够。
2008年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倍,两者相差55倍。
其次,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从20世纪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60%以上,大大超出世界41%的平均水平。
过去的30年,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年均贡献达20%,对生产率进步贡献率约为46%,在一些沿海地区,这一比例还要更高。
外需增长是开放经济的必然结果,但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受外部影响过大,会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供给侧结构性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还要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深化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开放要以深化为核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要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教育培训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包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推进两纲项目实施方案
推进两纲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提出了“两纲”项目,即“一纲”是“经济建设纲”,“二纲”是“社会建设纲”。
推进“两纲”项目的实施,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经济建设纲,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社会建设纲,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增强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项目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两纲”项目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有效推进。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两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项目有效推进。
3.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对“两纲”项目实施的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两纲”项目实施。
五、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推进“两纲”项目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一、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我们要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增强市场活力,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加大放权和激励力度,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还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在宏观调控中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品质。
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扩大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加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发展数字贸易,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介绍20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再比较与前几年经济会议的差别(联系这几年经济情况),同时对内容重点进行解读。
最后对来年经济政策的颁布进行展望。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12月10日—12月12日会议指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同10三)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同10二)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同10六)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同10四)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同10五)延伸阅读: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2010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2009年: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2008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7年: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结构调整是指企业、行业或国家经济体结构的变化,旨在提高发展效率和提升社会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构调整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它不仅能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也能改善经济体的总体结构、增强经济发展能力和效率。
首先,要完善体制机制,使改革措施及时落实,并能得到持续发挥作用。
例如,建立完善的财政分权体制,使财政收支行为更加规范;重新制定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改进和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公平竞争;加强社会保障网,保障企业和公民的正当权益。
其次,必须改善和调整经济资源配置结构,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某一行业,协调和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改善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发展公益服务;制定有力的环境保护法规,改变实体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整方面的指导作用,加强行业政策引导,实施和完善相关政策,规范行业经营活动;加强经济社会信息和技术对接,使行业和企业可以更灵活的应对政策的变化;建立有效的政策性制度,构建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法治环境。
总之,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效率,需要完善体制机制、
改善和调整经济资源配置结构以及发挥政府调整方面的指导作用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仅有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结构调整的目的,改善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经济社会效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
要 以扩 大 内 需 特别 是 增 加 居 民消 费需 求 为 重 点, 以稳步 推进 城镇化 为依 托 , 优化 产业 结构 , 力 努 使经 济结构调 整取得 明显进展 。一是扩 大居 民消费 需求 , 强消 费对 经济增 长 的拉 动作用 。要加 大 国 增
民收 入分配 调 整力度 , 强居 民特 别是 低 收入 群众 增
加快 建设 资 源节 约型 、 环境 友好 型社 会 。五是 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 促进区
域 协调 发 展 。要 继 续实 施 西部 大开 发 、 东北 地 区等 老工 业 基地 振 兴 、 中部地 区崛起 、 部地 区率 先 发 东
THE MARKE NG Tl OF COT TO N AND J UTE OF CHl NA
¨=。 .
曩
。
一
裹 济 会 部 擘 作 议 署 颤 聱流 棒 大 六 任务
一
、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 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
政策 , 增加 农 机购 置补 贴 , 增加 普通 商 品住 房供 给 , 支持 居 民 自住 和改 善性 购房 需求 , 大 农 村危 房改 加
要 推进 国有经 济 战略性 调整 , 深化 国有 企业 改革 , 推
进垄 断性 行业 体制 改革 。要增 强非 公有 制经 济和济 的活 力和竞
要 坚 持 中 国特 色农 业 现代 化 道 路 , 善 强 农 惠 完 农政策 , 增加 涉 农补 贴 规模 , 加快 发 展 现代 农 业 , 扎
中小城市 和小城 镇发展 上 。要把 解决符 合条件 的农
业 转 移 人 口逐 步在 城 镇 就业 和落 户 作 为 推进 城 镇 化 的重 要任 务 ,放 宽 中小城 市 和城镇 户 籍 限制 , 提 高城 市规 划 水 平 , 强 市 政 基础 设 施 建设 , 善 城 加 完 市管 理 , 全方 位提 高 城镇 化发 展水 平 。三 是发 展 战 略性 新兴 产业 , 推进产 业结 构 调整 。要 抓 紧研究 提 出培 育我 国战略性 新 兴产业 的总体 思路 , 化政 策 强 支持 , 大财政 投人 , 加 培育新 的经 济增长点 。要 抓 紧 落实 国家 重大 科技 专项 , 实重 点产 业 调 整振兴 规 落 划, 大力 推进技 术改造 , 加快传 统产业 优化 升级 。四
发改局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方案
发改局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了《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方案》,以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案的基本要求本方案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在增长速度和质量上加大力度,构建质量导向、效率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方案的主要内容1. 推进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本方案提出,为打破传统经济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经济发展;同时,丰富传统产业融入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资源利用、产品升级、生产流程优化等方面推动转型升级。
2.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本方案提出,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品牌和中国智造的重要转变的关键支撑和基础,因此需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推进集约发展、智能制造等重点任务,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3. 推进市场化改革本方案提出,市场化改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需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措施,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市场准入等领域的改革,实践市场导向、竞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4. 推动绿色发展本方案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应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优化能源和资源布局,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改进环境治理方式,落实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责任,打造绿色生活方式。
5.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方案提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应通过拓展开放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资金和技术的流通等途径,促进区域内若干经济互补、形成合理布局,推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的迫切程度,并表达了“要毫不动摇”、“打好硬仗”的决心。
这说明旧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考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的迫切程度,并表达了“要毫不动摇”、“打好硬仗”的决心。
一、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一)“gdp增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自身结构性缺陷的长期累积,形成的矛盾与问题日趋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gdp增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在“硬道理”发展理念指导下,围绕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把改革经济体制,尽快扭转经济短缺,促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任务,从而形成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gdp)增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主导型”发展方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食定量供应制度,标志着我国经济短缺时代的彻底终结,到200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生活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确立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2、尽管“经济增长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但自身也隐含了一些结构性缺陷。
缺陷之一:经济、社会、生态领域发展不协调。
“缺陷之二:公平与效率失衡。
缺陷之三:投入结构不合理。
缺陷之四:需求结构不协调。
缺陷之五: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
(二)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的新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倒逼”效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使命。
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和转型升级。
首先,中国政府加大了供给侧结构性的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是指在保持总供给量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中国政府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例如,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推动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转型。
其次,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改善融资环境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再次,中国政府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政府通过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强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措施,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
中国政府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消费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力度。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推动贸易和投资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府还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了供给侧结构性的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
的反映。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健康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调整经济结构中的一系列举措,能很好地指导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际出发,实事求是;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⑻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⑼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⑽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⑾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⑿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⒀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⒁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⒂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⒃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7、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国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8、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因此,要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中国。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其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因此,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振兴、调整文化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8、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让科技引领中
国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9、我国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学科知识链接】
一、经济生活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扶持相关产业,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来刺激消费;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我国政府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的增长,从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
②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
政治生活:
⑴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⑵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⑶说明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⑷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⑸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⑺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⑻说明我国在国家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文化生活:
⑴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⑵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⑶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⑷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⑸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
⑴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⑵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⑶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⑷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⑸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⑹坚持一切从实
【必备考点】
经济生活:
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⑵理解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⑶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⑷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⑸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⑹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⑻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⑼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⑾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⑿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⒀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⒁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⒂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⒃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理解实行对外开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③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江苏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此必须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政治生活:
1、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政府必须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及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具体措施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Hale Waihona Puke 【热点要闻】 2010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和社会各界对公平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是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判断当前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体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优化结构,促进发展。中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生活:
1、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振兴、调整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文化产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结合上述材料与图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4万亿”投资构成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的作用的?
①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②保障性住房工程和医疗卫生等支出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③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投资等方面的支出,体现额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二、以国内外重大时事为背景,考查调整经济结构的措施、依据。
材料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伴随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
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中共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果断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坚持科学执政的理念。
4、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需要大量财政投入。
3、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部署2010年的经济工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分析江苏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