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反思(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言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言文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对文言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分追求字词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详细解释,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字词上,忽视了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2. 忽视了文言文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流于表面。
3. 忽视了文言文的审美价值。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言文的审美价值,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1. 讲授法为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法为主,将文言文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3. 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言文的相关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1. 评价内容单一。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字词解释和文章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评价。
2. 评价方式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笔试、背诵等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潜力。
3. 评价时间不合理。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期末进行集中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四、改进措施1. 明确教学目标。
《文言文》教学反思

1、轻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以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已经形成一种思维方式。教师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有的老师甚至在复习过程中把试卷上的题目先讲出来再让学生记下来,测验时准确无误地默到试卷上。问题是统一不变的问题,答案是统一不变的答案。学生在阅读中的任务就是按照老师预设的教学思路,寻找老师早已准备好的答案。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被严重束缚,学生本来应有的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等都不存在了。比如上《论语十则》,教师陶醉于自己的朗读示范中,然后布置背诵默写任务,学生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有位老师上《三峡》公开课,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整地板书的结构拼命忙着,师生尽量往标准答案方面靠拢。教师这样做,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这样做丧失了自己,丧失了课堂主人的地位。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教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潜心读书,结合其自身的经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展开有效的对话奠定基础。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目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见到学生还没有认真读完就被要求停止,学生与文本之间常被教师讲解、师生问题、小组合作所阻隔,以至于他们无法自主获得文本的意义。二是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间的阅读障碍上。任何文本的产生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容易导致学生解读时出现障碍。特别是那些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各种手段,采用各种形式,激活与调动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感悟。
笔者从本校20xx年语文期中质量检测题来了解文言文试题有关信息:
[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肌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20篇简短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20篇简短教学反思1:今日教授《赤壁赋》一文,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文中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我发现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仍然不够,导致理解文意时有些吃力。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训练。
教学反思2:在教《陈情表》时,我尝试让学生扮演李密,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情感。
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对字词的机械翻译上,对文意的深层含义理解不足,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
教学反思3:在教《鸿门宴》时,我着重分析了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宴会中的心理变化。
我发现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的了解有限,这影响了他们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古代文化背景的普及。
教学反思4:今日教授《六国论》,我引导学生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及苏洵对此的看法。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篇章结构把握不够,导致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有所欠缺。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文言文篇章结构的训练。
在教《师说》时,我强调了韩愈对师生关系、从师态度的看法。
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人文精神理解不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不够。
未来应加强对学生古代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普及。
教学反思6:在教授《寡人之于国也》时,我着重讲解了孟子关于“民本”的思想,并引导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的启示。
通过课堂讨论,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思想观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教学反思7:在教《劝学》时,我强调了荀子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教学反思8: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作者王安石的旅游体验和人生感悟。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人生哲理理解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教学反思9:在教《琵琶行》时,我着重分析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音乐元素理解有限,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普及。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反思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以其言简义赅、含蓄深邃,故而难以通晓。
然古文之美,实为中华文明之瑰宝,故而吾辈学子,必须通晓之。
然文言文翻译教学,实为教育之难点,如何使学子们能理解、掌握文言文,实为吾辈教师之责任。
今日,余就文言文翻译教学进行一番反思。
一、重视文言文词汇教学文言文词汇繁多,且许多词汇在今人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文言文词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具体做法如下:1. 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学生查找生僻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词汇的语境义,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汇。
3. 通过词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文言文词汇。
二、注重文言文语法教学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文言文语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语序等语法特点。
具体做法如下:1. 分析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特点。
2. 讲解文言文语序,如主谓宾语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语序特点。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敏感性。
三、强化文言文翻译技巧训练1. 注重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2. 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如增、删、调、换、补等。
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3. 注重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避免出现误译、漏译等现象。
四、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1.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文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子结构、段落大意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总之,文言文翻译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15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教学反思篇1关于文言文的讲法,思路永远相同:读文章、介绍作者及背景、翻译、内容、思想情感、总结拓展,真的没有什么新意。
因为文言文似乎总是每一次考试的重点,老师也是特别重视,像我,每一个字词都希望强调到位。
我也深深知道自己的教学存在的弊端,企图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得生动形象,让他们能够听得有趣,记得牢固。
课前专门去请教了师傅,她说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下小故事;翻译的时候讲一讲人物形象分析或者背景,交叉进行,避免一直讲翻译,让学生感到疲倦。
针对她提出的问题,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挑选了好几则《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有文言文版的,还有我自己记在脑子里白话文版的,以备调节课堂的不时之需。
事与愿违,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很多的状况:1、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他们提前没有将课下部分注释誊写在文本内,我在讲得时候,他们一直埋头记笔记。
2、没有给同学们自己展示的机会,一节课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在讲,跟学生没有进行良性有效的互动;3、准备的故事和当堂练,课堂上也没有进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梳理文本内容上了;4、教学过程中情绪不稳定,看同学们一直在记笔记,到后面有些慌乱,部分重点内容就讲漏了,而且语气中已经有了愤怒的情绪;5、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一组和四组的同学,个别已经走神了。
这一节课下来,我反思了很多,发现在我的语文课上,已经需要同学们靠意志力来支撑了,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所有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后喜欢你的课堂了他,哪怕他们一节课只有三十分钟是有效的,那也足够他们来学习新的知识了。
如何把课堂变得有趣而又不流于形式,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期间的度一直没有办法把握。
2023年文言文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文言文教学反思15篇文言文教学反思篇1(1504字)初中语文中文言文教材共选编文言文40篇,古诗61首,约占教材的三分之一。
因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读本少,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一篇__要么读不明白,要么读明白了用白话文说不出来,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不够,重难点句子理解不准确,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疼。
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学通学懂了就有兴趣和信心,再难都不怕;学不懂有困难,越发没有兴趣和信心,更不愿学。
从现在语文教学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
我想,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多朗读文言文语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__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
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这时,你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就像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样。
同时,对于自己真正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记笔记,反复记,达到熟练,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因课时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差,学生对课文朗读得很不够,对课文太陌生,即使老师讲解得再详细、再全面,因学生不会的知识太多,也会记不全,记不牢,课文背诵更是因为理解障碍而难上加难,或死记硬背,或勉强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就差。
二、多整理、多积累文言词语。
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活,现代人多比较陌生,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
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经”,“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这要求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以下是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反思。
首先,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障碍。
文言文的词汇、句式、语法等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其次,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重文轻义的现象。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结构,而忽视了文言文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的传递,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在价值。
再者,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确保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但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文言文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能导致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文言文。
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最后,文言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
虽然现在有很多文言文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和利用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文言文教学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互动软件等。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文言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文言文》教学反思1《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所作的一篇散文。
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教学难点是: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我便以古琴弹奏“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
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精心选取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凄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甚至有女学生当场哭出声音。
2、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
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的读更加重要。
在初读环节我就发现学生能够读通顺,但不会断句,没有节奏。
我适时范读,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古文,与我们现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在初读、再读环节,学生的读就已经达到六遍之多,学生依然不能读出节奏、感情,更读不出韵味。
于是,我把朗读与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
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
最后,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
3、关注过程,指导学法。
整个小学阶段只安排了两篇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学习文言文,方法指导显得特别重要。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学法。
初读感知的时候告诉学生:“读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释,这能帮助同学们阅读。
教学反思范文(15篇)

教学反思范文(15篇)教学反思范文1昨日我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杨氏之子》,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听到一位老师教学了这篇课文,因为就学法、教法和她有不同的理解,为了验证我想法的合理性、可行性,我决意亲身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做实践的检验。
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因为学生对它的接触少、理解难,自然应该在目标定位上要求低一些,着重初步的感受、理解,进而产生喜爱之情。
然而文言文的教学若学生通过初步的感受、理解,初次的学习后,对__的意味没有产生足够的体会,则他们对文言文不可能产生热爱之情,他们很有可能因此而觉得文言__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产生厌倦、厌恶情绪。
所以初次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的情感方面下功夫。
但这些目标的达成都有赖于切实的课堂行动,最最要紧的便是:教给学生以简单可行的方法,尽量展示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全过程,并取得真实的效果理解文意、体味文趣。
在昨日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和我的状态都不大好,有些紧张,可喜的是最终调整过来了。
教学基本按着先前的预设进行,但一开始我便忘记了题目意思理解和生字读写这两个小环节。
随后发现时已进行到深读版块,一边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惭愧不已,一边又努力寻找适宜的时机做补充。
我想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尚难以脱离预设的东西,做随机应变的教学。
二是我确实觉得教学中缺了这两处对学生塌实的学产生了影响。
后来终究逮到机会嵌进去了,但直到现在想起仍觉得深深的紧张,设若当时我稍微犹疑一些,不做补足的`话,这课也许就多了更多的缺憾,不但形式上难以完整,而且学生的学也必会产生更多的缺憾。
当铃声响起时,我的课堂教学基本完成,勉强算得上完整。
从学生当堂的反应来看,尽管有些因怯场而显得紧张、冷漠,但从他们的回答和书本上的笔记来看,应该大部分达成了预定的目标了。
这是值得欣慰的。
现在回想这节课,我觉得她给我带来的收获是丰富的。
她叫我明白自己在课堂调节方面的很多不足,正是因此而不能引领学生更快的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
文言文教学听课 心得体会(共5篇)

文言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第1篇: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进步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根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展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的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底,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的之一,但仅此一个目的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根底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进步读写才能。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络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比方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
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老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
我们对学生的才能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场,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开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反思1、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反思回顾本周的文言文教学,有如下的感受:1、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达到背诵。
诵读训练是文言文教学需要非常重视的,只有诵读,才能合理断句,弄清意思。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好早读,唤起了同学们的诵读热情。
利用了各种诵读方式,比如听名家阅读去模仿,从而揣摩文章感情;大家齐读,读出气势;个人领读,感染全体……调查本阶段的学生的诵读情况,发现熟练诵读的.课文知识掌握比较好。
2、掌握课本知识,重在迁移。
古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是一重头戏,但文言文历史久远,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文言文复习费时多,收效慢。
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
我认为文言文学习重在课本。
课本熟悉,知识点就掌握了。
再加上技能技巧的训练,文言文做题的收效会很大。
因此,文言文教学时一定给学生讲清“熟悉课文,灵活迁移”的原则。
本阶段讲课时我就着重强调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的前提下,重点掌握词语句式。
一个月下来,学生也就形成了学完每篇课文后整理重点的习惯。
为学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言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亟待解决。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
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老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
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成涣散状态,说到哪里算哪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文言文的美感丧失殆尽,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本阶段我们就采用了各种方式,比如浅易文言文就以学生讨论为主,难懂文言文就师生合作,而诵读贯穿其中,文言趣事,古人古事穿插其中,激发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理想的教学方法还有待研究探讨。
2、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在升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很重,连同古诗词背诵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共占了28分,我想这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更像是一场死伤惨重的战役。
文言文教学反思3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3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
以下是给大家的文言文教学反思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一贯强调要多读多背。
诚然,多读多背并没有错,但却很容易导致过分强调诵读而忽视了对文章词句和整个内容的理解。
有的教师在讲课前要求学生将课文读熟并背诵下来,讲完课后强调最多的还是叫学生多读多背,仿佛只有多读多背就能真正掌握课文。
殊不知这使得学生背课文的效率很低,即使勉强记住,错别字也很多。
鉴于此,教师应正确地处理好诵读与理解的关系,二者应该并重,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应重点讲解,反复练习,要让学生养成看课文注释的习惯,要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并及时检查背诵的效果。
就常规课堂而言,现今的文言文教学的大众化模式依然是“串讲+翻译+处理课后练习”。
老师之间流行的口头禅是“文言文要串讲”“文言文要字字落实”。
“字字”当然包括课文每一个句子的实词和虚词。
我要问:字字落实有必要吗?在我看来,字字落实不必要。
比如,那些生僻字往往只在一篇文言文中出现,即使不懂它,也不妨碍我们读其它古文。
讲得多,并没有实效,也无必要。
至于常用词的常用意义,确实要下功夫落实的。
课前的预习很有必要,学生可以先熟悉课文,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学为主,教师讲为辅,主张人人动手,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避免课堂成为少数优生的天下。
教师着重讲一些比较难懂的和带有普遍性的知识。
对于文言文中常见的和特殊的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等,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比老师一手包办要好得多。
对于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一种观点:重点讲解字词句,学生能逐句翻译就万事大吉,至于主题思想的了解,写作特点的领悟似乎可有可无,最多也是概括一下段意或中心。
其实这种做法是对文言文教学目的的误解。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等等。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反思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反思一、要夯实基础,培养学习兴趣中国古诗文可研究的对象博大精深,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相对狭窄,加之对工具书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引导他们研究的范围最好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材料,他们在课堂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时间有限,最好能在课堂上进行完,即便需要课下查阅资料,也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
鉴于此我们不妨尝试研究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
这些“小课题”往往可以当堂完成,何况这些“研究课题”和中考紧密相连,平时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愿意去下功夫进行研究。
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
针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偏颇,新课标理念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转移到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上来。
让学生堂堂有所得,课课有所获,这样才不会让逐字逐句的讲解充斥课堂,才不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榨取干净。
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独立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会学生预习和归纳学生通过预习,找出了文言文中的不理解的词和不会翻译的句子,那么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就放在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学生易忽略的知识上,可以少做许多无用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
归纳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知识形成网络。
可是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不会预习和归纳,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我要求孩子预习前,我会提明确的预习要求,并因内容不同而设计一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预习的要求可以具体为以下几点:1.参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并给不理解的词,不会翻译的句子作上记号;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字、多义词。
3.圈出重要实词和常见虚词,并弄清其意义和用法;4.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5.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等等。
上课时,各组派代表把预习情况讲出来,重难点问题汇总集中,这样教师就心中有数,针对性强,以免在学生都知道的问题上耗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

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的字词、语法和文化内涵并非易事。
在教授了文言文二则之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前,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词解释、理解文章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在字词解释和文章大意的理解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但是,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培养阅读兴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于字词解释,我通过详细的讲解、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重点字词的含义。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结合上下文、利用注释、对比古今词义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来看,他们对于字词的掌握较为扎实,能够正确地解释和运用。
在理解文章大意方面,我引导学生通过逐句翻译、概括段落大意等方式,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我的引导下,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而,对于一些较难的句子和段落,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存在困难,这也反映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难点的突破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由于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作者的背景了解有限,很难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虽然向学生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但可能讲解得不够深入和生动,导致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不够深刻。
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更多的拓展阅读和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堂课中,我虽然采用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小组讨论等,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这让我明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和价值,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精选8篇)文言文教学反思1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浮现老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学生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知。
我很想在揭开文言文教学“严肃的面纱”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于是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中尝试着进行了情景教学。
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味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发现小石潭――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遨游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记,让学生分组观看。
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乐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
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许,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
对一些字词理解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想了很长期,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二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文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目生。
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
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
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
文言文教学反思(15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15篇)文言文教学反思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达到大纲的要求确实是语文教师所要深思的问题。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就像刚刚接触一门外语一样陌生而又好奇。
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告诉他们文言文并不可怕、并不难学,只要掌握一些方法,多积累、多理解即可。
一、教学对象的反思(一)惜时重质古文复习教学针对的是七年级学生,只真正接触了一个学期文言文的学生,对于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教师虽然不能够再像平时教学古文那样做通篇详细讲解,但也要注重在熟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一些文言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整理,掌握规律总结方法。
应注重精益求精,教师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点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自我消化以及巩固。
除了画重点词语解释,还要挑出较难翻译的句子详细讲解翻译方法,以及结合作品思想做必要的补充拓展延伸。
(二)触类旁通,点到即止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对于一般古文的字词意思都会有所了解,但是否会灵活运用这就要教师给与他们一定的指引。
比如:在复习《三峡》一课中,我就把“沿溯阻绝”中的“绝”字,“绝巘多生怪柏”中的“绝”字,“哀转久绝”中的“绝”字,特别地提出来,在对比记忆中好让学生能够印象深刻,这样来激起他们对文言词汇积累分类的兴趣,从而学会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
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很多时候主观性的题目教师只要点到即止,其他的就让他们畅所欲言,不敢课堂发言的话就布置为书面作业,你会发现他们的作业中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很多与众不同的见解,许多是智慧的火花。
二、教育者的自我反思(一)吃透课本,钻研大纲,有的放矢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提升,特别对于初学文言的学生来说抓住重点更是举足轻重。
(完整)古文教学反思

古文教学反思导读:本文古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古文教学反思上古文的时候,学生的作业、听写等反映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我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都是死记硬背,学生甚至连什么叫主谓宾定状补都不知道,更何况叫他们分析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呢?如果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状补都分不清楚,那么学生的基本素养就丢失了,就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麻烦.那么是不是要专门让一节课的时间特地来讲句子成分呢?但是,句子成分的讲解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够讲完的,到底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后,我决定,用半节课的时间大致地讲解一下句子成分。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双语教学特殊句式的,便也想试一试。
我找了几个英语中的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及主谓倒装的例句,并与古汉语、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比较,得出,古汉语的语序基本与英语的语序一样,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能够较好地掌握特殊句式。
在11班上这节课,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但是教学效果并没有很明显好转,反而使部分学生更加糊涂.于是,我在10班上课时,去掉了英语的例子,直接用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比较,非常简单明了,学生掌握得也不错。
网上的一些教案都是挺有价值的,但是许多时候,这些教案都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适用的。
所以,对于这些教案,我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二:古文教学反思作为一个新教师,初上讲台,第一课便是《劝学》.对于古文,我一直以为没什么新的、有趣的的东西可以讲,只要把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便好了。
于是,我就按部就班地把重点字词的解释及句子的翻译像报答案一样地把这些知识点讲给学生听。
上完《劝学》后,我又接着上了《师说》,连着上两篇古文,学生都有点厌倦了。
由于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以致于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后来,在与老教师的交流中,我发现,有经验地老教师们都是先上一篇古文,再在中间穿插上几篇现代文,然后再上古文.这样,学生可以缓解一下,教学效果也会变好。
文言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文言文教学反思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是带着满怀的信心去教课,但是,教学效果不尽如意。
成功之处:刚开始,我还很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如:先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什么叫文言文,而且,读文言文应注意什么。
(读文言文语速放慢,停顿得当)。
不足之处:到了真正逐句逐字理解时,我慌了。
便没有了条理。
当时教课当中,出现了混乱的现象。
如:我指导不到位,学生说的也不到位。
更让我头疼的是,我的思路全然不在。
自认为准备充分的我,当时简直像无头苍蝇——乱撞。
改进措施:本人必须在心理素质上过得去。
要时常去学习,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缺。
而且备课得细致。
不仅备教材,还得备学生。
总的来说,因我的表现极差,使得课堂也就有了前所未有的现象——随意性大。
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引用曾经某个领导跟我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次教学反思:你这样很辛苦!你在走歪路!!文言文教学反思2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
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
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__,认为枯燥乏味。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干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怎样才干让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占一席之地呢?。
我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解,解中练,练中拓。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必须“以读为本”。
教学文言文就更应当如此,因为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特殊适合朗读。
但是要读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殊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现代文中的读音不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止句不当,涌现了错读,断续,没有韵味等问题。
初学文言文,教师更要重视带学生闯过“读通”这一关。
读音不同的字词,教师要指出,告诉学生句子该如何停顿,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稍慢,停顿时要音断气不断。
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甚至要带学生读课文,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情势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把课文读精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基础,可文中这个生字的读音很重要,这个实词很重要,这句翻译很重要等等结果一堂课下来什么都不舍得丢,什么都想讲到,什么都想抓住,最后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后来,我校一位对文言文教学颇有见地的老师送了我一句话“总想面面俱到,却总会面面不到。
”让我思量了很久。
带着这个警示,我开始在以后的文言教学中慢慢反思,寻找不足。
慢慢的我发现,一直以来我们都有重诵读而轻理解的教学习惯。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一贯强调要多读多背。
诚然,多读多背并没有错,但却很容易导致过分强调诵读而忽视了对文章词句和整个内容的理解。
有的教师在讲课前要求学生将课文读熟并背诵下来,讲完课后强调最多的还是叫学生多读多背,仿佛只有多读多背就能真正掌握课文。
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似乎有这样一个观点:即使学生理解不了,只要读熟、背诵下来,时间久了自然就理解了。
而学生呢,却不愿意去理解字句,揣摩内容,甚至连注释也懒得看。
殊不知正是这种观点作祟,使得学生背课文的效率很低,即使勉强记住,错别字也很多。
如将“则弛然而卧”的“弛”字写成“驰”,将“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写成“此系贞良死节之臣”等,这些皆因不理解意思而造成。
鉴于此,我认为应正确地处理好诵读与理解的关系,二者应该并重,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应重点讲解,反复练习,要让学生养成看课文注释的习惯,要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并及时检查背诵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时常会重讲解而轻自学。
就常规课堂而言,现今的文言文教学的大众化模式依然是“串讲+翻译+处理课后练习”。
老师之间流行的口头禅是“文言文要串讲”“文言文要字字落实”。
“字字”当然包括课文每一个句子的实词和虚词。
但是,字字落实有必要吗?在我看来,字字落实不必要。
比如,那些生僻字往往只在一篇文言文中出现,即使不懂它,也不妨碍我们读其它古文。
讲得多,并没有实效,也无必要。
至于常用词的常用意义,确实要下功夫落实
的。
正如王力先生所言,常用词的常用意义“我们差不多在任何一部古书中都和它们接触,如果不彻底了解它们,不但这篇文章读不懂,其它文章也懂不了,甚至完全陷入误解”“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这是一种以简驭繁的方法”。
不仅如此“字字落实”真正能够做得到吗?我个人在文言文教学之前的备课时也曾试图去弄清课文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的意义或用法,绝大多数时候,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同事反复讨论交流,花了很大的功夫,可仍有相当数量的字句落实不了,特别是那些虚词的用法尤其如此。
说起来,真有点叫人汗颜啦!不知道有过我这样经历的老师会不会是少数。
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串讲”、“字字落实”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
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表面上看,学生好象完全懂了,但却是一种被动地接受,一种不动脑筋的获得,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因此就产生厌倦。
况且初中阶段“串讲”“翻译”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在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里头,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从实验教科书文言文单元前面的提示和要求看,“串讲”“翻译”这一教学方法也不符合编者意图。
教科书几乎在每一个单元开始时都提到“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我们揣摩体会“理解诗文大意”“整体感知”的意思,“串讲”是不必的。
我认为重点词语、常见词语的意思当然要落实,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自学。
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典》等,而且还应该传授一些自学文言文的方法。
课前的预习很有必要,学生可以先熟悉课文,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学为主,教师讲为辅,主张人人动手,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避免课堂成为少数优生的天下。
我们可以着重讲一些比较难懂的和带有普遍性的知识。
对于文言文中常见的和特殊的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等,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比老师一手包办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