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刺胞动物门之二
第四章-2-腔肠动物门

思考题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 腔肠动物门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3. 腔肠动物门的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4. 水螅两层体壁各由哪些细胞组成?各种细
胞的功能是什么? 5. 水螅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6. 名词解释: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
Acropora sp. D.Melithaea sp. E.脑珊瑚
Meandrina sp. F.石芝Fungia sp. G.软柳珊瑚
Subergorgia sp.
海葵(Mtridium)
海葵(Mtridium)
珊瑚
珊瑚—种类多,能 分泌石灰质或角 质的外骨骼,由于 不断进行出芽生 殖,往往形成有许 多个体组成的群 体.个体死亡后, 留下大量骨骼,形 成珊瑚礁或暗礁.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有些水母含有能发出荧光的蛋白质。人们已成功地揭示了这类蛋白 质的空间结构以及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并将其应用在分子生物 学技术中。
海蜇(Rhizostoma)---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无
机盐,可食用.伞部可加工成海蛰皮,口腕部可加工 成海蛰头.是沿海地区重要的高档海产品之一。
(三)珊瑚纲(Anthozoa)
本纲约6000种以上,全部 为海产.
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 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大多数具发达的钙质骨骼 海葵:单体生活,无骨骼。 珊瑚:群体生活,有发达的
骨骼。
海葵(Mtridium)
珊瑚纲的主要种类 A.襟疣海葵
Anthopleura sp. B.海葵 Epiactis sp. C.鹿角珊瑚
腔 肠 动 物 的 模 式 图
(三)出现原始消化腔
第四章 刺胞动物门之二

内皮肌细胞 细胞内消化
营养物质存储于内胚层细胞或扩散到其它细胞 残渣由口排出
守株待兔式捕食
6.呼吸和排泄
水螅没有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靠皮层和胃层细胞通过细胞膜的 渗透扩散作用与水环境进行气体 交换,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细胞 膜排出体外。
7.生殖
无性生殖:出芽,芽体的消化 腔与母体相通,芽体顶部出垂 唇、口和触手,最后其部分母 体脱离形成基盘。
D.水螅运动的方式多借于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 蠖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还能靠基盘部细胞分 泌气体形成气泡而由水底浮至水表面,随波漂 移。
5.摄食和消化
细胞外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于消化循环腔中进行。 细胞内消化:由内皮肌细胞来完成。
当水蚤等猎物碰撞到水螅触手时,刺丝囊 弹出,大量的刺丝即被发射出来,将猎物 紧紧抓住、麻痹或杀死,然后用触手把它 送到口部。 胃循环腔 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行细胞外消化
B.水螅的细胞重聚再生
(三)水螅纲常见种类
浮囊
水螅体
水螅 薮枝虫 桃花水母 钩手水母
筒螅
触手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上为幼虫)
钩手水母
图5-12
水螅纲的几种代表
僧帽水母鞘
图 513 薮 枝 虫 及 其 生 活 史
水母型 生殖腺 口 小水母 囊胚 水母芽 生 子茎 殖 生殖鞘 体 原肠胚 精子
4、钵水母体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
5、结构复杂,胃囊内有胃丝 6、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钵水母
(二)常见种类
1、海月水母
(1)形态结构 形态
消化循环腔 生殖腺 感觉器官
图5-15 海月水母口面观
触手囊
触手囊
图5-16 海月水母剖面观
水流的方向是由口、食道、
第4章 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下)

西 脏 尺 东 。 。 , 海 ” 所 名 有 处 曰 物 则 鮓 , 虫 鱼 状 虾 。 如 时 无 凝 之 头 血 , 目 , 随 , 纵 其 无 横 东 内 数
晋 张 华 《 博 物 志 》 云 : “ 海 蜇 ,
鱼 疾 ” , 并 记 有 食 用 方 法 。
“ 南 人 好 食 之 , 云 性 暖 , 治 河
腔肠动物的分类简介和经济意义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一、 水螅纲
主要特征:
1. 生活史常具水母型和水螅型,多有世代交替,
多为海产。
2.无口道,消化循环腔简单,无隔膜。
3.水母型的伞缘有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
4.内胚层无刺细胞,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群体多态现象:群体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
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 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 完整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群体多态现象。 如薮枝螅:有两种个体
构造 特点 刺细胞 生殖腺 感觉
种类 分布
2700种,多海产
200种,全海产
6100种,全海产
自由生活,有运动胞器-------------------------------------------3
3、运动胞器为纤毛,取食胞器为口沟------------------------------草履虫 运动胞器为伪足,无专门的取食胞器--------------------------- 变形虫
律地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
水螅型——无性世代 水母型——有性世代
钵水母纲与水螅纲水母体的区别:
1、钵水母纲的水母体一般体型较大,没有缘膜; 2、胃循环腔复杂,水管发达,有内胚层起源的胃 丝,胃丝上有刺细胞; 3、生殖细胞起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母体生殖细 胞均来源于外胚层; 4、神经感官较发达,集中形成4—8 个感觉器 官——触手囊。
第4章 刺胞动物门汇总

8. 多态现象
刺胞动物有些营群体 生活的种类,群体内 有2种以上不同形态的 个员,具有不同的结 构和生理上的分工, 完成不同的的功能。
如薮枝螅的专司营养 的水螅体和专营生殖 的生殖体
4.2 刺胞动物的分类
4.2.1 水螅纲代表动物——水螅
1. 生活环境
——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水体中(水鳖,空心莲子菜)
2. 形态结构特征
(1)外部形态 口及垂唇 基盘 触手(5-11) 芽体
反口孔
两胚层
(2)体壁
A. 外胚层细胞
外皮肌细胞:含有与身体长轴平 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其收缩能引 起机体或触手变短
间细胞:未分化的细胞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腺细胞 刺细胞:具有4种刺丝囊:穿刺
丝囊、钩刺丝囊、粘刺丝囊、卷 刺丝囊
5. 刺细胞
刺胞动物特有的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刺细胞由间细胞形成,顶端具一个刺针,内有一刺
丝囊,囊内为细长盘卷的刺丝;
受到刺激时,刺丝囊排出,同时刺丝外翻; 功能:捕食及防卫。
刺丝囊其尖端不断地渗出液体,其对猎物具有麻醉及 毒杀作用。刺细胞毒液的化学成分是有毒的蛋白质或多 肽和多种酶;
刺胞动物神经突触膜的两侧均有突触小泡,神经传导不 定向——散漫神经系统;传导慢
✓ 神经突触(synapse):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机能接 点;
✓ 神经细胞之间在神经突触处进行化学传递 ;
✓ 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
高等动物神经突触
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神经冲动
4.1 刺胞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辐射对称和两辐射对称 两胚层及原始胃循环腔 细胞和组织的分化 神经网 刺细胞概念和意义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区别和联系 生殖与世代交替 多态现象概念
刺胞动物门

• 中胶层:
• 内、外胚层C→透明胶状物质→水分+无机盐+蛋白质。 其功能:
• 支持身体。 • 使基盘抵挡机械拉力、增强触手韧性。
3、摄食和消化:
• 捕食:触手上剌C→剌丝→食物→口中。 • 消化:
★腺C→消化酶→C外消化。 ★消化后小分子→消化C吞噬→C内消化。 ★食物残渣→口排出。
• 小甲壳动物、昆虫幼虫、小环节动物, 如水蚤、水丝蚓、孑孓
• 行为和运动机理:
• 外皮肌C间的感觉C→刺激→神经传导→ 内外皮肌C协同作用→运动。
• 感觉细胞→神经传导→皮肌细胞→运动
水螅的三种运动方式:
• 翻筋斗:
• 借助基盘粘液气泡悬浮:
• 尺蠖运动:
6、生殖
1) 无性生殖→出芽
• 体壁外突→逐渐长大→先由母体提供营养→ 长出口、垂唇、触手后→自己取食→脱离母体。
2)有性世代:
• 水母体精卵成熟→体外→水中受精→受精卵→囊胚→ 内移→原肠胚→浮浪幼虫→自由生活一段时间→固着 →水螅型群体。
世代交替:
水螅型群体→无性出芽→水母型单体→有性异配 →水螅型群体,有性世代、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桃花水母
钩手水母
缘膜
桃花水母
僧帽水母是一种多型性群体动物,浮囊长2~13cm,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刺胞动物门 Cnidaria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腔肠动物:
是身体辐射对称、具有两胚层、有 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及原始神 经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
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 通过中央纵轴→若干个切面→相等的两部分。 • 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 • 有上下、无左右, 适应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动物学复习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们的主要特征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身体微小原始性(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在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
)有特殊的适应性群体单细胞动物2、四个纲的主要特征(1)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官,它是能运动的细胞表面突起,受核控制。
(2)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且形态各异。
(3)孢子纲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4)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比鞭毛短,数目多,运动时节律性强。
3、草履虫的结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表膜上有纤毛和口沟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
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是运动。
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与高等动物的精子鞭毛具有相同的结构:由9+2双联体微管纤维组成。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斜沟伸向身体中部的沟。
沟的未端为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较透明。
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
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泡伸缩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
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
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
功能:主管营养代谢、细胞分化,称为营养核。
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
第4章 刺胞动物门汇总

2. 形态结构特征
(1)外部形态 口及垂唇 基盘 触手(5-11) 芽体
反口孔
两胚层
(2)体壁
A. 外胚层细胞
外皮肌细胞:含有与身体长轴平 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其收缩能引 起机体或触手变短
间细胞:未分化的细胞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腺细胞 刺细胞:具有4种刺丝囊:穿刺
丝囊、钩刺丝囊、粘刺丝囊、卷 刺丝囊
腺细胞:
✓ 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它可以 转化成消化酶,细胞外消化 ✓ 垂唇部位的腺细胞可以分泌粘 液,可以起润滑作用。
还具有少数感觉细胞和间细胞。
(3)感觉和运动
网状的神经系统,没有神 经中枢。
尺蠖样运动、翻筋斗运动
可漂浮
(4)摄食和消化
❖ 谷胱甘肽可刺激水螅产生捕食行为 ❖ 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
卷刺丝囊
粘刺丝囊
穿刺丝囊
水螅的刺细胞
大穿刺丝囊
小穿刺丝囊
钩刺丝囊 粘刺丝囊 卷刺丝囊
✓ 实验证明刺丝囊的排放机制是由机械刺激及化学刺激 的联合作用所引起。
✓ 外界刺激作用于刺细胞,引起刺丝囊由周围细胞质中 吸收水分,改变囊壁渗透性,刺细胞随之收缩,增加 了刺丝囊内的压力,刺丝冲破盖板外翻出来而引起了 排放。
刺胞动物的刺丝囊可划分为30多种;
每个刺细胞仅能排放一次;刺丝发射后,刺细胞本体 缩入体壁内崩溃被吸收,由间细胞不断地补充及更新。 水螅在一次捕食时可以排放出触手上25%的刺丝囊,并 在48小时内更新;
一般认为刺细胞是一种独立的效应器,即它对刺激直 接作出反应,但也有人发现水螅的神经元和刺细胞有突 触联系。
8. 多态现象
刺胞动物有些营群体 生活的种类,群体内 有2种以上不同形态的 个员,具有不同的结 构和生理上的分工, 完成不同的的功能。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2

4)中胶层:
在皮层和胃层之间非细胞结构的部分。其中含有变形细 胞、骨针和网状的海绵质纤维(海绵丝)。
骨针和海绵丝起骨骼的支持作用。也是分类的依据。
中胶层内的变形细胞包括(amoebocyte):
1. 造骨细胞——能分泌骨针。
2. 成海绵丝细胞——分泌海绵质纤维(spongioblast)
3. 原细胞(archeocyte)——有的能消化食物,有些
白枝海绵 (Leucosolenia)
毛壶(Grantia)
2)双沟型(sycon type)
相当于单沟型的体壁凹凸折叠而成, 领细胞在辐射管的壁上。水流自流入 孔(incurrent pore)流入,经流入 管(incurrent canal)、前幽门孔 (prosopyle)、辐射管 (radialcanal)、后幽门孔 (apopyle)、中央腔,由出水孔流 出。 流入管内是扁平细胞,辐射管内是领 鞭毛细胞 如毛壶(Grantia)。
2.有些淡水海绵要求一定的物理化学生活条件,可作为水 环境的鉴别物。
3.海绵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所以可作为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材料。
谢谢您 聆
能形成卵和精子。在中胶层里还有芒状细胞 (collencyte),有些学者认为它具有神经传导的功 能。
2.骨骼结构:
骨针由造骨细胞分 泌形成。
骨针按成分不同分 为:钙质、硅质。 还有角质海绵丝。
按形状不同分为: 单轴、三轴、多 轴、三轴六辐等, 海绵丝相互连接 成网状。
骨针的成分、形状 是分类的依据。
当成体死亡后,无数的芽球可以生存下来,渡过严冬或干旱,当条 件适合时,芽球内的细胞从芽球上的胚孔长出,发育成新个体。所 有的淡水海绵和部分海产种类都能形成芽球。
浮游动物

一、体制和体型除了终生浮游的种类外,大多数水母具有两种基本的类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又是同一种生活史中的两种不同世代,即水螅型世代(无性世代),水母型世代(有性世代)。
腔肠动物都具有刺胞、两胚层。
分为固着水螅类(如海葵、珊瑚)和浮游水母类(如水母)。
基本结构包括伞部、垂管、消循腔、缘触手、由外胚层、内胚层、中胶层构成的体壁。
二、名词解释刺胞是腔肠动物所独有的,由间细胞构成。
由盖、刺丝、刺丝囊组成。
受刺激时会射出毒素,起攻击和防御的作用。
有些种类(如海月水母)在内胚层也有刺胞。
平衡囊是表皮上的一个小囊,为一种机械感受器,起平衡作用。
分为四类:1、开放型平衡囊:平衡囊向缘膜内凹陷,在内伞侧开放。
2、关闭型平衡囊:缘膜完全封闭平衡囊的开孔,使平衡囊呈球形或卵圆形,并悬挂于缘膜下。
3、游离感觉棒:感觉棒伸出伞缘,呈触手状。
4、内包感觉棒:感觉棒没有伸出伞缘,而被外胚层细胞包着,内有一个小的平衡囊。
垂管从内伞中央生出来的下垂部分(相当于伞的柄部),下端与口连接。
缘膜是水螅水母纲的主要特征,,是从伞缘伸向伞腔内的1圈缘膜,有助于游泳。
三、六大水母(水螅水母)的区分1、硬水母:伞边缘有一圈刺胞,辐管一般4条,生殖腺在辐管上,水母直接由幼体发育而来。
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tetraphylla2、筐水母:伞缘分页,触手实心,长于并插入外伞,没有辐管,只有退化的环管,从幼体阶段直接发育成寄生的水螅阶段再发育。
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bitentaculata3、淡水水母:缘触手空心,无触手基球,基部常有内胚层的轴插入到外伞中胶层,单个或群体水螅体,鞘盖于根部,内外胚层共同组成平衡囊。
帽铃水母Tiaricodoncoeruleus 4、软水母:平衡囊来源于外胚层,生殖腺位于辐管上,少数接近水管,感觉器官存在时即为平衡囊或感觉棒,外周触手空心,有基球,水螅体有背鞘和口触手。
多管水母Aequoreidae5、花水母:生殖腺在水管上,有些由水管延伸到辐管,感觉器官存在时即为眼点,有触手基球,无鞘,水螅体有2圈口触手,单个或群体。
动物学习题及其答案

第三章习题一.海绵动物又名多孔动物或侧生动物动物,是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侧枝。
二.水沟系为海绵动物所特有,一般有三种类型的水沟系即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三.名词解释:芽球生殖;逆转解答:芽球生殖:海绵的一种生殖方式,在中胶层中形成。
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型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
当成体死亡后,芽球可以生存下来,度过严冬或干旱,当条件适合时,芽球内细胞从芽球的一个开口出来,发育成新个体。
所有的淡水海绵和部分海水种类可以形成芽球。
逆转:海绵动物为雌雄同体或异体,异体受精,精子和卵是由原细胞发育来的。
在有性生殖时受精过程很特殊,此时卵留在中胶层里,精子逸出,随水流进入另一个体体内,被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将精子带入卵进行受精。
然后受精卵经卵裂形成囊胚,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植物极大细胞从中间开一口子,接着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处倒翻出来,使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表面。
此时的胚胎称为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
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大细胞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形成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在外面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逆转(Inversion)。
四、简答:海绵动物的特点是什么?解答:1.体型多数不对称,形态多样、不规则。
2.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但已有了细胞的分化3. 身体基本结构a.具有中央腔,出水口,入水小孔b. 体壁有皮层,中胶层,胃层。
4.具有水沟系5.全部水生,大多数为海产动物,固着生活,群体6.海绵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无性生殖方式有出芽繁殖、形成芽球,有性生殖有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两种。
发育有逆转现象。
7.海绵动物的生态特点有:其为典型的水生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多孔动物和海葵为共生关系。
动物学_刺胞动物

4.2.2
钵水母纲
一、代表动物——海月水母
1.形态:伞形,圆盘状,分为外伞和内伞,内 伞中央有口,口的4角悬有4条口腕,口腕上 有口沟.伞缘分布有触手,间隔有八个缺刻, 缺刻中有触手囊(感觉).
2.消化系统
由消化道(口,胃,四个胃囊)和循环管道(辐管和 环管)组成. 三种辐管: 正辐管___由口腕方向伸向伞缘的四条分枝管 间辐管___由胃囊方向伸向伞缘的四条分枝管 从辐管___位于正辐管和间辐管之间的辐管 水流方向:口--胃腔--从辐管--环管--正辐(间辐 管)--胃囊--口--体外
6.生殖和发育
♂/♀,生殖腺由内胚层形成 精子 受精卵---浮浪幼虫---新个体 卵子 珊瑚骨胳形成:由珊瑚虫的外胚层细胞分 泌骨胳
海葵
外表长的像一朵菊花,无数的触手像花 瓣,行单体生活,沒有骨骼,不是吸附 在岩石上,便是挖洞居住在裡面。也有 附着在蟹类身上。 生殖因种类而异,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 皆有,大多数体外受精,可行无性的分 裂生殖。大多生长在浅水礁区,在潮间 帶的岩缝常可发现。色彩通常很鲜艳, 同一海域也可能有不同颜色。体型可大 到直径一米左右。用触手捕食小动物, 有些种类的海葵体內也有虫黃藻共生。
碟状体
横裂体
螅状幼体
二、钵水母纲的主要特征
1.为海产,大型,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2.中胶层发达,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3.有触手囊,无缘膜. 4.钵水母的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 三、代表种类 海蛰—伞半球形,中胶层厚伞边缘无触 手。
母
水母的分布
水母生活在所有水域,包括淡水。
水母的寿命
水螅体壁显微结构
内皮肌细胞
食物颗粒 腺细胞
外纵肌纤维
感觉细胞
鞭毛 感觉细胞 内环肌纤维
动物学复习提纲

动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1. 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2. 身体微小3. 单细胞动物群体: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 包囊特殊的适应性(二)生理及生殖特性1.有多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 动物性营养――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渗透性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 2.呼吸和排泄(1)呼吸: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 (2)排泄:渗透作用,伸缩泡 3.激应性 4、生殖无性生殖―― 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繁殖方式,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第四章、刺胞动物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侧辐射对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胃循环腔。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5. 刺细胞 :攻击和防卫6.水螅型和水母型7.生殖和世代交替8.多态现象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
具以一下结构:扣、垂唇、皮层、中胶层、胃层、触手、胃循环腔、卵巢、卵细胞、基盘、芽体 3.名词解释:辐射对称:即可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周围的环境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
细胞外消化: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中,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
此种消化形式称细胞外消化。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群体多态:即在同一个群体上有多种不同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个体。
第五章:扁形动物1.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类?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比较各纲动物的特点? 2.涡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表具纤毛,有皮肌囊,上皮组织里具杆状体 2)具有口无肛门的消化系统。
动物学_刺胞动物58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动物学_刺胞动物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刺细胞动物门复习题及答案.doc

5.刺细胞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辐射对称2.消化循环腔3.皮肌细胞4.浮浪幼虫5.细胞外消化二、填空题1. ____ 才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2.刺细胞动物的体型一般为 ___ ,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対称形式。
3.刺细胞动物具有由 ____ 胚层细胞所包围的—腔,此腔具有—和—的作用,来源于胚胎发育中的____ 腔。
4.刺细胞动物是具有小细胞分化的一类低等多细胞动物,其中,水蟾的外胚层细胞分化为____ 、—、—、—、—和—多种类型。
5.刺细胞动物的神经系统为 ___ 状神经,这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传导的方向一般是____ 的,神经传到的速度_____ 。
6.刺细胞动物分 ___ 、、和___________ 4个纲,其中也有将本门食用价值最大的是—纲的____ O7.刺细胞为 ___ 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___ 动物所特有。
8.刺细胞动物的形态包括—和—两种类型,其中前者为________世代,其生殖方式是_____ ;后者为____ 世代,其生殖方式是___ o9.淡水水蚯的内胚层有一种 ___ 细胞,它们能分泌____ 进行—消化。
10.刺细胞动物的____ 能力很强,如把水媳、切成儿个小段,每段都能长成一个小水媳、。
11.刺细胞动物的含氮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是____ 。
14.刺细胞动物没有呼吸器官是借助于____ 与周围环境中的水进行气体交换來完成的。
15.刺细胞动物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适应_____ 生活的水虫息型,另一种是适应______ 生活的水母型。
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1.刺细胞动物是一类比较高等的原生动物。
()2.刺细胞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包含有肌原纤维。
()3.水媳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在两层细胞之I'可为中胶层。
()4.珊瑚骨骼的形成与大多数珊瑚虫的内、外胚层都能分泌骨骼有关。
()5.水蠅无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由各细胞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6.所有刺细胞动物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南海介螅水母属二新种(刺胞动物门、花水母亚纲、介螅水母科)

南海介螅水母属二新种(刺胞动物门、花水母亚纲、介螅水母科)王春光;黄加祺;许振祖;郭东晖【摘要】在分析南海浮游生物样品时,发现了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丝螅水母目(Filifera Kühn,1913)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2新种:缢介螅水母(H.constrictura sp.nov.)和叶状介螅水母(H.phyllosoma sp.nov.).缢介螅水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伞近球形,无顶突;垂管长,其中部有一圈凹缢,把垂管分为2个部分,上端为泡状组织,下端为胃部,上有水母芽,口有4个口腕,口腕末端为刺胞球;生殖腺位于垂管间辐位;4条短的缘触手,触手基球球状,无眼点,触手上具环状刺胞,末端具刺胞球.叶状介螅水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伞钟形,胶质薄,无顶突;垂管短,无胃柄,口方形,有4个叶片状口唇,口唇上长满刺细胞;生殖腺分布在垂管上,间辐位,无水母芽;4条单生触手.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5(039)008【总页数】4页(P1199-1202)【关键词】花水母亚纲;介螅水母属;新种;南海【作者】王春光;黄加祺;许振祖;郭东晖【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本实验材料来自南海南部(0°~20°N,102°~115° E)水域,用大型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80 cm,网目孔径0.505 mm)和WP2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57 cm,网目孔径0.202 mm),从底至表拖曳;深于200 m的站位从200 m水深拖至表层,分别获得70和110份浮游生物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肌旗在较大的隔膜上都有一条纵肌肉带,称为肌旗
②生殖 无性生殖:纵分裂或出芽 有性生殖:A.♀♂异体 B.生殖腺于隔膜之上,来源于内胚层
(2)石珊瑚
基盘与体壁的外胚层 细胞分泌石灰质骨骼
有性生殖: A.雌雄异体较多,雌雄同 体少,生殖腺由间细胞(外胚层) 形成的临时性结构。 B.受精卵完全卵裂,以分 层法形成原肠胚。围绕胚胎分 泌一壳,沉入水底,渡过不良 环境。
雌雄同体(中国绿水螅)
雌雄异体(大乳头水螅)
8.很强的再生能力 A.被切成数段后(约1mm),在适宜的条件下,每 段都可以再生成一个新的个体,接近口端的部分再 生垂唇,另一端再生基盘。再生时口与反口端的极 性不变。有人实验证明,1/200大小的一块体壁可再 生一完整个体;一种水螅的一部分身体移植到另一 种水螅体上,也能存活。
内皮肌细胞 细胞内消化
营养物质存储于内胚层细胞或扩散到其它细胞 残渣由口排出
守株待兔式捕食
6.呼吸和排泄
水螅没有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靠皮层和胃层细胞通过细胞膜的 渗透扩散作用与水环境进行气体 交换,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细胞 膜排出体外。
7.生殖
无性生殖:出芽,芽体的消化 腔与母体相通,芽体顶部出垂 唇、口和触手,最后其部分母 体脱离形成基盘。
4、钵水母体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
5、结构复杂,胃囊内有胃丝 6、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钵水母
(二)常见种类
1、海月水母
(1)形态结构 形态
消化循环腔 生殖腺 感觉器官
图5-15 海月水母口面观
触手囊
触手囊
图5-16 海月水母剖面观
水流的方向是由口、食道、
胃腔、胃囊进入从辐管至环 管,然后由主辐管和间辐管、 胃腔,经口排出。
外胚层
部分体壁 纵横切
毒丝 内胚层 中胶层 外胚层 隔膜放大
内胚层
过消化腔横切
图5-21 海葵的结构
隔膜纵肌
生殖腺 隔膜丝
①结构 A.水螅型 B.口道:外胚层从口部内陷 C.口道沟:纤毛沟 D.隔膜:内胚层向消化循环腔内突形成,刺cell 及腺cell多
隔膜的游离缘形成隔膜 丝,其上含有丰富的刺 细胞和腺细胞,能杀死 捕获物,并行胞外和胞 内消化。
口 道 口道
图5-22 石珊瑚骨骼形成的部位
珊瑚岛、珊瑚礁成因蕈Fra bibliotek瑚鹿角珊瑚
菊珊瑚
图5-23 六放珊瑚类
2、八放珊瑚亚纲
有8个羽状分枝触手
外胚层的细胞移入中胶层分泌而成骨骼 骨骼形状多样,片状、有的愈合成管状或中轴骨状
图5-24 八放珊瑚类
第三节 刺胞动物的生态
1.刺胞动物大多为海产,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营固着 或漂浮的生活方式。 2.均为肉食性动物,以蠕虫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甚至鱼类 等为食。 3.淡水中水螅等刺胞动物受生存环境水体中温度、酸碱度以及 水质改变的影响。 4.温度是影响造礁珊瑚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其最适宜的温度范 围是22~28℃,所以珊瑚礁与珊瑚岛都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 海域。珊瑚生活在标准盐度范围的海水中,即海水含盐为 35‰。 5.大概由于刺胞动物具有有毒的刺丝囊的缘故,水中的动物多 不喜吃它们,因此天敌不多。 6.刺胞动物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尤以暖海中为多。海洋中生活 的某些刺胞动物与其它动物发生共栖关系。 7.淡水生活的绿水螅和海产的某些海葵及几乎所有的造礁珊瑚 的体内都共生有藻类。
图 5-18 海蜇外形图
口柄
纵剖面图
口腕
图 5-18 海蜇的结构
幼蛰
卵裂
有性世代
成蛰 无性世代
碟状体
浮浪幼虫
横裂体
足囊
螅状体
图5-19 海蜇生活史示意图
三、珊瑚纲
1、体制为六射、八射或多辐射对称 2、生活史无世代交替,只有水螅体,没有水母体 3、水螅体构造复杂,有外胚层内陷而成的口道, 有内胚层及中胶层向内突出形成的隔膜,隔膜游 离端有隔膜丝 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5、全部海产,多生活于浅海,暖海。
受精卵
消化循环腔 共肉 围鞘
浮浪幼虫
螅茎 固着 螅根 水螅型群体 新群体开始
水螅型群体
螅根
水螅体 螅茎 生殖体 共肉、围鞘
水母型:雌雄异体 浮浪幼虫
二、钵水母纲 (一)主要特征
1、全为海产,且多为大型的水母类
2、生活史有或无世代交替现象 3、水母体为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水螅体退化 为幼虫。有的种类生活史中只有水母体
B.水螅的细胞重聚再生
(三)水螅纲常见种类
浮囊
水螅体
水螅 薮枝虫 桃花水母 钩手水母
筒螅
触手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上为幼虫)
钩手水母
图5-12
水螅纲的几种代表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
钩手水母
水螅体
触手 垂唇 螅鞘
图 513 薮 枝 虫 及 其 生 活 史
水母型 生殖腺 口 小水母 囊胚 水母芽 生 子茎 殖 生殖鞘 体 原肠胚 精子
4. 感觉和运动
A.水螅具有网状的神经系,一个神经网位于外 皮肌细胞的基部,没有神经中枢。
B.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 收缩和移动,机械性的接触刺激,能使水螅收 缩。
C.受到刺激后,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 胞把冲动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在内外皮 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使水螅全身性收缩和移 动位置。
机能:感光、平衡感觉、嗅觉
钵 水 母 的
触 手 囊
(2)生活史
图5-17 海月水母生活史
海月水母发育
2、海蜇
海哲(与海月水母比较学习)
A.伞缘无触手,代之以14--20个较大的身 体突起(缘瓣) B.口腕愈合成管状口柄,大型口消失。 口柄基部有8对翼状肩板,口柄下部部分 为8个口腕,每个口腕又分为3翼,翼的边 缘有大量吸口,海蜇就是靠吸口吸食一些 微小的动植物。 C.海蜇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蛋白质,维 生素B1、B2等,海蜇的伞部、口柄部经加 工处理后分别叫海蜇皮、海蜇头,我国食 用海蜇的历史丰常悠久。
D.水螅运动的方式多借于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 蠖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还能靠基盘部细胞分 泌气体形成气泡而由水底浮至水表面,随波漂 移。
5.摄食和消化
细胞外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于消化循环腔中进行。 细胞内消化:由内皮肌细胞来完成。
当水蚤等猎物碰撞到水螅触手时,刺丝囊 弹出,大量的刺丝即被发射出来,将猎物 紧紧抓住、麻痹或杀死,然后用触手把它 送到口部。 胃循环腔 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行细胞外消化
绿水螅
第四节 刺胞动物的主要研究进展 (课后阅读)
第五节
刺胞动物的系统发展
自由游泳、具纤毛、形状似 浮浪幼虫的原始二胚层动物
原始腔肠动物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本章关键词
消化循环腔(胃循环腔),辐射 对称,刺细胞,缘膜,平衡囊, 触手囊,珊瑚骨骼
(一)主要特征
6、单体或群体。大多数本纲动物为群体生 活;且外胚层cell能分泌“骨骼”(Ca+盐), 但“骨骼”沉积部位各异
(二)常见种类
1、六放珊瑚亚纲
触手不分枝, 数目为6的倍数
(1)海葵
* 形态 * 消化循环腔 * 生殖腺
触手
口道沟
一级隔膜 二级隔膜
口道
三级隔膜
生殖腺 过口道 横切
壁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