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学案含解析人教版.doc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I)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I)1.(xx重庆文综,3,4分)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xx安徽文综,12,4分)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xx江苏单科,1,3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4.(xx重庆文综,2,4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5.(xx北京文综,14,4分)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6.(xx福建文综,15,4分)《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高考历史第18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与手工业的发展
第18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与手工 业的发展
考点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点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考点
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 制度
知识点
精耕细 作的小 农经济
试题角度
备考分析
(1)2018·全国Ⅱ卷,25:阻碍自耕农经济 发展的因素 (2)2018·全国Ⅲ卷,24:铁器分布体现社 会发展程度 (3)2017·海南卷,6:从江南、华南一些 地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考查明清时期农 业经济的发展 (4)2016·全国Ⅲ卷,40:明清时期的经济 制度 (5)2016·海南卷,6:从《齐民要术》的 经验总结考查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目的
五年真题:(1)2012·山东卷,11:家庭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 (2)2011·山东卷,10: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山东考 情回顾 备考分析:山东卷考查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特点,且考查了依据各种形 式的原始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除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也应着重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主干知识整合
兼并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手工业 的发展
手工业 的发展
(1)2018·全国Ⅰ卷,26:北宋民营手工 业的发展 (2)2016·全国Ⅲ卷,27:从明清时期手 工业者地位上升考查市镇经济及手工 业发展 (3)2016·海南卷,1:从物种交流角度 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交流 (4)2014·海南卷,6:从中外文化交流 互动考查唐中后期丝绸之路
(2)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汉代: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 曲辕犁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
统步犁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 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中国现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状2、现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进程3、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消费方式和运营方式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消费的基本形式。
以小农户集体运营为主,是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消费、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现代中国不时占据主导位置。
〔2〕从消费力水平看:临时运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提高。
〔3〕从位置和影响看:中国现代的严重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开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消费规模和复杂的分工,很难扩展再消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流经济的开展,到近代以后,它曾经成为阻碍消费开展的要素。
4、现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开展成就〔1〕冶金业:①新石器时代曾经出现小件铜器。
②商代青铜器兴盛时期。
③春秋早期,中国已有铁器④西汉时,煤末尾成为冶铁燃料⑤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2〕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萌芽。
②商周:纺织业在经济消费中已相当重要③西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域,中国被称为〝丝国〞。
④唐朝: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业作坊出现,纺织品数量相当可观。
⑤宋代:棉纺织业推行到江南地域,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⑥明清:丝织业的开展进入鼎盛时期。
〔3〕制瓷业:〔1〕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即原始青瓷;〔2〕东汉:瓷器消费技术到达成熟阶段;〔3〕唐代构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末尾输入国外;〔4〕宋代涌现一批名窑,如江西景德镇;〔5〕明清: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
清代粉彩瓷器。
3.现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特点:〔1〕从春秋战国时期末尾,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现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运营形状,代表中国现代手工业水平的那么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消费。
〔2〕中国传统社会临时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第6单元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广东肇庆三模)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
此图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C.铁犁牛耕的应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铁犁牛耕的应用,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耕作形式不是土地所有制形式,排除A项;耕犁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是唐朝的曲辕犁,排除B项;精耕细作是指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生产资料和技术,材料只能说明耕作方式,排除D项。
2.(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阅读下列表格中的史料,由此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 )史料出处“粤之无镈(注:一种锄草用的农具)也,非无镈也,夫人而能为镈也”《周礼·考工记》“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今河南温县)之麦。
秋,又取成周(注:以洛阳《春秋左氏传》为都城)之禾。
周郑交恶”C.农耕技术有所进步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答案 C解析材料已提示两则史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景象,第一则史料说明当时粤人几乎达到了家家可以制作农器的地步,第二则史料反映出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已经有了两熟制现象。
由此可见,材料中的两则史料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当时农耕技术有所进步,故选C项。
材料无法体现A、B、D三项,故排除。
3.(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二期末)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
”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B.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答案 B解析“尚复被水旱之灾”说明农业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故A项说法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C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和税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故D项说法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手工业技术传承与创新
技术传承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主要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得以延续,许多精湛的手艺因此得 以保留至今。
技术创新
古代中国手工业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如冶铁技术的改进、纺织机械的发明以及瓷 器制作技术的提升等,都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创新发展
在传承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优秀传统时,需要以批判的态度进行继承,去其糟 粕、取其精华,实现古为今用。
结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成果,对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进行创新发展, 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进步。
通过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探索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在现代社会中 的新应用和新价值,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04
对选择题进行详细的解析,指 出错误选项的错误之处和正确
选项的正确之处
对材料解析题进行思路分析和 答案梳理,帮助学生理解解题
思路和方法
对问答题进行答案示范和评分 标准说明,帮助学生掌握答题
技巧和规范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注重实 践经验和技艺传承,这种精神 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提醒人们注重实践、传承与 创新。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建立在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 基础之上,这些品质在当今社 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激励人 们追求卓越、创造美好未来。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念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 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尊重 自然、保护生态。
民间手工业
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产品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 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备知识·夯基固源]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
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
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耦犁。
(3)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
(4)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3.影响(1)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1.主要土地制度(1)商周时代: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实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2.土地兼并及影响(1)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
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2)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3)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四)水利事业的发展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新人教版1.(2015·某某四大名校联考)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解析题干图片都是农业生产工具,反映了古代中国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播种方式与土地制度,故A、B两项错误;D项并不能全局性归纳,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某某某某中学月考)《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铸田器,教垦辟,田畴开广,百姓生活才充给,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不符,故C、D 两项错误。
答案 B3.(2015·某某某某二模)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
答案 B4.(2016·某某某某质检)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②制瓷业与丝织业 时期
制瓷业
商周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_白___瓷__
丝织业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 花织物
制瓷业
丝织业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吸收_波__斯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 窑
解析:选 B。租佃契约制的施行使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可提高生产者积极 性,故选 B 项;租佃契约制使农民生产活动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排除 A 项;从材料看 不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 D 项。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实证 1 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影响
(2)发展历程 ①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②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③宋元时期: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 ___黄___道__婆____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④明清时期:_____民__营__手__工__业_____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 业部门开始出现了__资__本__主__义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
【知识拓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组成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 支配地位,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漫画解史】 均田制
信息提取: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于 是统治者实行均田制,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概览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线索1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2 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3 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4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①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②发展: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③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主要影响①积极: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构图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关系2.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制度变革①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③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3.赋役制度(1)赋税沉重①名目繁多,以田亩税和人头税为主要形式。
②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考部分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手工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
提供生产工具
手工业制造的农具、耕作机械等,为 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工具,提 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商业化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 品被加工成商品进入市场流通,推动 了农业商业化的进程。
加工农产品
手工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如碾米、 磨面、榨油等,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 和用途,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古代农业发展阶段
经历了夏商周时期的奴隶制农业、春 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封建制农业、魏 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庄园制农业以 及元明清时期的租佃制农业等阶段。
耕作技术与农具演变
耕作技术
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耜耕、犁耕,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同时,还出现了代田法 、区田法等先进的耕作方法。
农具演变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具也不断改进和完善。出现了石斧、石锄、骨耜、木耒等 原始农具,后来演变为铁制农具,如铁犁、铁铧、铁锄等。
产品种类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产品种类繁多,既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纺织品、陶瓷器皿等,也有满足统治者奢侈需求 的金银珠宝、玉器翡翠等。
市场需求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同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 手工业产品的出口,使得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主要手工业部门及特点
主要手工业部门
古代中国的Leabharlann 工业部门繁多,主要包括 纺织、陶瓷、冶金、造船、建筑等。
VS
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以家庭作坊和官营手工 业为主,民营手工业在宋代以后逐渐发展 壮大。手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技术水平高超。同时,手工业的发展也推 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
手工业生产技术与工艺水平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解析:选A。
题干材料“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故选A项。
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不符,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D项错误。
2.(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D.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这段记载说明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用河流运送粮食,不能得出水路是主要运输方式的结论,故B项错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至全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强大而非其统一六国的趋势,故D项错误。
3.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正月……收白犬骨及肝、血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
收薪炭三月……可粜黍。
买布四月……可粜穰及大麦。
收敝絮五月……粜大小豆、胡麻。
籴穬,大小麦。
收敝絮及布帛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D.无须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解析:选B。
汉代田庄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与材料中“内部交易情况”不符,故A项错误;田庄的产品种类丰富,材料中“汉代田庄内部交易”表明自给自足,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手工业生产数量和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没有涉及同外部市场联系不等于无须联系,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点单元概览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增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线索 1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稳固,包含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备的修筑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点。
线索 2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此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外国。
线索 3 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含市场形成、市场管理、钱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体素,此中市场贸易管理是中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 4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提倡于商鞅变法,贯串于封建社会一直,后者仅推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迟缓的重要因素。
第 18 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移。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使用,主要工具还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行。
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推行到珠江流域。
③隋唐:江东地域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美。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纳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此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浇灌(1)水利工程:战国期间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浇灌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期间出现风力水车。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第六单元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课时作业·学以致用]实战演练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古代播种工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
该文献印证()A.耒耜是春秋时期主要的农具B.春秋时期是农业发展转型期C.齐国农业耕作工具相对齐全D.铁制农具已在齐国推广开来解析:题干未列出耒耜与其他农具的比较,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这是农业发展转型的标志,题干中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题干中“播种工具、翻土工具、除草工具”都有,从齐国耕作工具齐全可以看出齐国农业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铁制农具,故D项错误。
答案:C2.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
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
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
这表明()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解析:据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私有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项。
答案:B3.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
这说明()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解析: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选D项。
答案:D4.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必备知识·夯基固源] 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②两汉:西汉发明了犁壁,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并定型。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评价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井田制,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家,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1)确立: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分化。
(3)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官营手工业(1)历程: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表现①冶金业②制瓷业(4)评价①利: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技艺水平提高。
②弊: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大多采取强制劳动手段,不能调动工匠的积极性;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也容易失传。
2.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①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①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②隋唐时期: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③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④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手工业的影响(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丝国”誉称。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称中国为“瓷器之国”。
【教材拓展补遗】[构图解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图片解史] 铁犁牛耕的演进信息提取:铁犁牛耕技术自春秋战国时代出现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成为助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传统步犁定型,成为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没有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构图解史]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易混辨析]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
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
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很规范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图片解史] 水排信息提取: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以水力为动力,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思维点击] 资本主义萌芽材料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迁移运用:你如何理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提示:在民营手工业中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已经出现,经济领域中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
[图示明史] 古代手工业[思维点击]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材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
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材料二孟子说:“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迁移运用:依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手工业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手工业劳动者地位低下,世代为官府服务。
家庭手工业的特点:是农户的副业,主要满足家庭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核心素养·重点深化] 主题突破提升素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3页主题(一)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1)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
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2.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针对练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D.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休耕与连种属于耕作技术,材料技术的变化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下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
答案:B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1.以通史视角认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因素和经济基础。
(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3)科技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邻里与家庭和睦的观念。
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①。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②。
——摘编自白居易《朱陈村》[史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③,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④。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⑤。
——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思考] 据史料一、二,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教你读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2)两则史料从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和脆弱性等不同方面说明了小农经济的特点,从中概括归纳即可。
[提示] 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⑤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主题(二)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一、“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1.原因(1)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二、“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①。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②。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④——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史料三]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⑤[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会出现从史料一到史料二的这种变化。
(2)史料三的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教你读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2)由①②所获取的信息和③④所获取的信息对比可知江南地区的变化,由⑤所获取的信息概括其实质。
[提示] (1)①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北宋,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从而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