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考试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卫风·氓》

一关于《诗经》

青梅竹马——氓来求婚——私定终身——婚后氓对妻子态度粗暴——几年后抛弃妻子——女主人公回到娘家被兄弟讥笑——女主人公责氓负心——意识到“女”与“士”不同——告诫天下女子“无与士耽”——感情上与氓决裂。

此诗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自叙自己的婚恋经历及婚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女主人公小时候与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氓来求婚,她对氓一片痴情,迁就忍让,自许终身。婚后她不嫌弃氓家境清贫,起早摸黑操持家务,也没犯什么过错,却无端被氓抛弃。回到娘家又不能被兄弟所谅解。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进行了严厉的谴责,意识到当时的男女在婚恋问题上的不平和社会的不公,呼吁天下女子要小心谨慎,“无与士耽”,并在万般无奈中表示要与氓在情感上彻底决裂。

㈢讨论:谁抛弃了谁?

《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整首诗写的就是女主人公与氓相识、相恋、结婚、被氓抛弃的经过)。但也有人认为女主人公是“主动离开”,而不是被抛弃的。“谁抛弃了谁”,事关重大,必须讨论清楚。

◆判断谁抛弃了谁——可以“五看”:

1.看“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情节。(发生了什么事?是一般的探亲回娘家,还是被狠心的氓赶出了家门?)

2.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等心理活动。(两句紧接“淇水汤汤”两句之后,若不是被弃,为什么会有此心理活动?

3.看回到娘家里后兄弟的态度。(假如是一般的探亲,兄弟为什么要耻笑她?)

4.看“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的感慨。(这里不是明明白白说“士”沉溺与爱情可以解脱,女子沉溺于爱情就不可解脱吗?)

5.看佐证:在古代“出妻一般由丈夫作主,即使不由其丈夫,也要用丈夫的名义”(孙晓《中国婚姻小史》)。在《汉乐府•焦仲卿妻》中,刘兰芝意识到婆婆不喜欢自己,焦家的媳妇难当时,主动提出“遣归”的要求。西汉朱买臣的妻子“休夫”是罕见的例子,但却是以反面的脚色出现的,是谴责的对象,故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有《逼休》《朱买臣休妻》等说法。

持女主人公主动离开之说的较有说服力的论据是最后一句“亦已焉哉!”孤立来看,也有一点道理,但与诗中女主人公的感慨等叙述严重冲突,是“孤证”。孤证是论证的大忌。

㈣讨论:如何看待他们的婚变?

自汉儒起,就将其视为为是讥讽不按礼法行事而“淫奔”的作品。

南宋•朱熹云:“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夫既与之谋而不遂往,又责其所无以难其事,再为之约以坚其志,此其计亦狡矣,以御蚩蚩之氓,宜其有余,而不免于见弃。盖一失其身,人所贱恶,虽始以欲而迷,后必有时而悟,是以无往而不困耳。”(《诗集传》)

解放后,大多数学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视作品,对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行为给以肯定,对她的悲剧寄予同情,对氓的负心持谴责的态度,并进一步指出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

最近几年,对《氓》这个作品的讨论还相当活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婚姻悲剧”说受到质疑。

1.作品所写是不是婚姻悲剧?

◇什么是悲剧?

恩格斯说,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冲突。春秋时期,民间的恋爱还有一定的自由,但“父母之命,媒酌之言”(孟子语)也已开始介入。如《齐风•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也有“匪媒不得”之语。女主人公与氓自由结婚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是难于有美满的结局的。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判断是不是婚姻悲剧,不能只凭现代人的感受,以今解古,而应该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从主人公的感受出发。

氓在婚后对妻子的态度与婚前判若两人,经济状况也不好,女主人公婚前的美好憧憬化为泡影。但女主人公仍恪守妇道,起早摸黑,操持家务。此时,虽难言幸福,但还在女主人公的忍耐范围。“被弃”后,娘家兄弟不接纳,女主人公如何立足社会?可以想象的是,今后女主人公无论在精神、在物质生活上都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困难。一个善良的女子遭此厄运,难道能说是“解脱”、是“好事”?

诗中严厉谴责了氓的负心与粗暴,对自己的被弃流露出痛苦、委屈与无奈之情,如果是“好事”,为何没有一丝一毫获得“解脱”的轻松愉悦的迹象?

2.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⑴.氓的品质

女主人公是一个纯朴、善良、天真可爱、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她对氓一片痴心,自作主张与氓结合。过门后,她不嫌弃氓的家贫,起早摸黑操持家务,要与氓白头到老(“与尔偕老”),可谓勤劳忠贞、恪守妇道。而氓婚前貌似憨厚老实、信誓旦旦,婚后却换了一副面孔,对女主人公粗暴起来,几年后又无端将女主人公赶出家门。假如不是氓变心,他们的婚姻应是幸福的。

⑵男女不平等的社会

女主人公怀着美好的愿望追求爱情和幸福,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弃后在社会上得不到理解与同情(“兄弟”就是社会舆论的代表);而虚伪、粗暴、狠心、用情不专的氓却不受任何谴责与惩罚。女主人公不仅认清了氓的本质,同时意识到,在婚恋问题上,男女的境遇不同,从而告戒天下女子。“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全诗点题的“诗眼”,反映出女主人公女“性别意识”的觉醒。封建时代的卫道士把女主人公的不幸归罪于“淫”(私奔,不合礼法)是极不公平的,同是“违礼”,为什么就要由女方独立承担责任呢?可见氓的品质是直接的原因,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则是根本的原因。仅仅把原因归于氓的“品质”,或仅看到男女的不平等都是不全面的。

⑶女主人公是否也有责任?

女主人公的“自主”行为,在今天看来有无可厚非,但它有违社会规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悲剧不可避免。确实有一定的责任,但与“氓”的“始乱终弃”是不同性质的“错误”。

㈤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描写基本手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细节

◇塑造人物的常用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

◇分析人物性格主要看他做什么(共性)?怎么做(个性)?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作品通过人物的行动、细节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把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女主人公——纯朴善良、勤劳忠贞。婚前略带几分软弱;被抛弃后她认清了氓的虚伪面目,女性意识觉醒,变得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

氓——婚前貌似憨厚老实、言辞信誓旦旦;一旦把妻子娶回家,立即翻脸“至于暴矣”,几年后,又不顾淇水暴涨,狠心地把勤劳、善良的妻子赶出家门。是个虚伪、粗暴、狠心、用情不专的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