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组文阅读课《执竿入城》《刻舟求剑》《医扁鹊见秦武王》《塞翁失马》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九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拓展训练课堂课件史记 3

部编语文九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拓展训练课堂课件史记 3


8.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 奋斗筑 梦,才 能悟得 真谛, 享受劳 动所带 来的。
全,都
,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败北
舍弃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
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chānlán):部
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
族名,在代地北面。
北至内蒙古境内。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
【译文】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多次失利, 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 不出,坚持称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 “大王一定要任用我(的话),(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 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译文】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 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 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 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善于射箭的士兵 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 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 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 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 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
责备
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
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闭门
坚持
。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一、对教材和丛书的分析1.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围绕这一人文主题,教材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精读课文,旨在启发学生观察与思考,遇事能结合具体情境做出恰当合理的判断与行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篇课文分别选取了中外三个故事,让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自相矛盾》引导学生从“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了解卖矛又卖盾的楚人思维过程的不合情理;《田忌赛马》通过画出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理清孙膑制订以弱胜强策略的思维过程;《跳水》通过找出描写水手的语句,来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测船长是如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思考的。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习作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话题,进行想象类习作2的练习。

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并写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2. 丛书分析书阅读”三个板块,其中专题阅读又分“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

“范文阅读” 6篇,《执竿入城》《郑人买履》对应《自相矛盾》,通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合理;《田忌赛马》(文言文)、《围魏救赵》对应《田忌赛马》,阅读时要推测文中主人公的思维过程,看看他们遇到问题时,是如何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的;《鲨鱼》《李牧大败匈奴》对应《跳水》,阅读时要尝试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透过表面文字,读懂人物内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文阅读”中的3篇文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阅读”中的17 篇文章是要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惊险、有趣,了解主人公遭遇了哪些波折和苦难,最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为习作展开新奇的想象提供借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寓言二则 扁鹊治病(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寓言二则  扁鹊治病(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寓言二则扁鹊治病(教案)教学内容《扁鹊治病》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寓言二则”,讲述的是古代神医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而蔡桓公却拒绝,最终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寓言故事的阅读理解、词语的学习、扁鹊和蔡桓公的形象分析以及寓言故事的寓意挖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及其背后的含义。

2. 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新故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扁鹊的医术和蔡桓公的固执。

4. 讲解寓意: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即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寓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课题:《扁鹊治病》- 生字词:蔡桓公、扁鹊、医治、恶化等。

- 重点句子: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

- 寓意:防微杜渐,听取忠言。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思考作业: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寓言的寓意对自己的启示。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回顾和总结,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应认真填写课后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方面,以便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刻舟求剑教案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以朗读法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感情;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创造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二、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指导阅读,了解文意1、字音、字形履(ǚ)遂(suì)宁(nìng)度(duó量长短dù量好的尺码)2、通假字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刻舟求剑》教案(14篇)

《刻舟求剑》教案(14篇)

《刻舟求剑》教案《刻舟求剑》教案(14篇)《刻舟求剑》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1、背诵、默写《刻舟求剑》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3、分析课文,提示寓意4、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翻译难点:对寓意的理解疑点:通顺流畅地用白话表达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阅读讨论课三、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2、多媒体课件撷英:(1)课件资讯(2)素材储备初中语文朗读磁盘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故事,它通过简单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

2、课前热身我国寓言故事有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3、查字典,读准下面字遽契其舟坠于水涉江六、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

(2)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

(3)采用生疑发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和问题,准备讨论。

2、四边互动(1)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明确: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语气读出来。

(2)现在请同学看课文,利用书下注释,查工具书,四人一组用白话文说,教师巡回释疑。

最后由一名学生翻译,同学教师指正。

(3)请完成下面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

辨别“其”和“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自度其足至之市其:之:何不度之以足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4、请思考“探究·练习”明确渡江的楚人根据在船边的记号下水求剑,除白费力气之外,是不会有其它结果的。

如果在静水中不动,他刻的记号还有帮助记忆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横渡,船靠岸之后,原来刻的记号早已不是剑坠之处,他仍然从此处下水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教学教材

文言文入门《刻舟求剑》教学教材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文字宝库中的 一笔巨大的财富。
断句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 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 法。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也就是给古 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 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韩愈在《师 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注解:行:走,行走。 矣:用在句末,表陈述语 气,可理解为:“了”
译文: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
注解:若此:像这样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不亦……乎:表示反问的习惯 格式,可译为“不是……吗?” “岂不是……吗? 惑:糊涂
译文: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已行矣,而剑不行 已行矣,而剑不行 已行矣,而剑不行
通常用斜线(/)给文言文断句.
在船舷上刻记号找剑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且做到停顿得当。
2、对照译文,尝试理解古文字词,从而 了解古文整体意思。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领悟本课寓意,懂 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秦相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 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 ,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 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 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 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板书)背诵思路
叙事 —涉江—剑坠—遽契其舟 刻舟求剑 —入水—求之—不复得剑
议论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词语的 意思。
A、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涉江:( )渡江坠:( ) 掉落

小古文教案——《执竿入城》

小古文教案——《执竿入城》

小古文教案——《执竿入城》执竿入城教学内容:《执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截竿入城》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执竿入城》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执竿入城》。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不要自作聪明。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初中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⑻《论语》八则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扁鹊见秦武王阅读答案

扁鹊见秦武王阅读答案

扁鹊见秦武王阅读答案【篇一:《扁鹊见蔡桓公》阅读课练及答案】_。

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时代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人名)他是先秦_______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是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不治将益深:⑵桓侯又不悦:⑶桓侯故使人问之:⑷汤熨之所及也:⑸使人索扁鹊:⑹桓侯遂死: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5.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译文:。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6.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答:。

7.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答:。

8.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答:。

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译文:。

11.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12.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参考答案:1.《韩非子喻老》寓言战国思想韩非法《韩非子》2.(1)更加;(2)高兴;(3)特意;(4)达到;(5)寻找;(6)于是3.a4.B5.(1)您的病在皮肤的纹理上,不汉恐怕要越来越厉害。

(2)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6.因为他讳疾忌医。

刻舟求剑教案4篇

刻舟求剑教案4篇

刻舟求剑教案4篇刻舟求剑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

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

(板书:刻舟求剑)二、学习《刻舟求剑》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执竿入城①鲁②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③。

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⑦依而截之,乃入城。

注释:①《执竿入城》选自《笑林》,②鲁: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

③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

计:办法。

④俄:不久,一会儿。

⑤老父:老人。

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⑦遂:于是,就。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_________________亦不可入_________________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使人:叫人。

②必:总是。

③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④请:要求。

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

⑥以:跟别人相同。

⑦好:喜欢。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

劝恶扬善
阅读方法:分类阅读
《献鸠放生》的故事告诫我们, 如果真心要做善事,就要认真考虑受 帮助者的处境,从实际出发去帮助他 人。而非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最后 不过是满足了自己伪善的心理。
《折箭》
《周处除三害》
阅读计划:个人计划
寓言,无处不在; 寓言,就在我们身边。
感受古人智慧, 品读寓言意味。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中国古代寓言》 整本书阅读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
寓 言
滥竽充数
杯弓蛇影
曾子杀猪
一边读寓言故事,一边 提出问题,可以使故事里的 道理变得更加清晰,让自己 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
读一读本组寓言,照样 子一边读一边提出问题,再 和同学交流。
一边读寓言故事,一边 提出问题,可以使故事里的 愚非公要为移道的什山理思么呢变考读不?得变一搬更得读家加更本,清加组晰深寓 , 刻言南让。,郭自照先己样生混在吹竽 子一边读一边提出问的题队,伍再里,就不怕 和同学交流。 被齐宣王发现吗?
猜想一下他最终能扑灭大火吗?
阅读方法:读开头
借梯子
从前,有一个迂腐(yū fǔ)的读书人。一天,他家中失火,救火缺 少梯子,他父亲叫他快到朋友家去借。
他穿戴整齐,很从容的到了朋友家。他见到朋友,先作揖(yī)行礼,然 后登堂入座,寒暄(xuān)一番。朋友和他久未见面了,客气的摆上酒宴,请 他吃酒。他端起酒杯慢慢地喝着,还不时地回敬主人。
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到河里去。
蚌和鹬就争吵起来了。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干死了!”
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饿死了!”
蚌和鹬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谁。这时,有个渔翁看见
了,就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第3课时:组文阅读课《执竿入城》《刻舟求剑》《医扁鹊见秦武王》《塞翁失马》教案

第3课时:组文阅读课《执竿入城》《刻舟求剑》《医扁鹊见秦武王》《塞翁失马》教案

第3课时组文阅读之目标训练课——《执竿入城》《刻舟求剑》《医扁鹊见秦武王》《塞翁失马》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明确要求通过《自相矛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楚人可笑的思维方式,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另外四篇古文,看看主人公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二)运用方法,自主阅读1.回顾《自相矛盾》的学习方法:读好停顿、读中理解、读中悟理。

2.运用方法,自主阅读。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受1.读好停顿:指名朗读,相机点拨,重点指导。

预设一: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预设二: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预设三: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预设四: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2.读中理解:结合注释、译文理解故事意思。

《执竿入城》: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医扁鹊见秦武王》: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塞翁失马》: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3.读中悟理:学生交流,点拨概括。

《执竿入城》:做事要动脑筋;对事物要做深入研究;不盲从他人;等等。

《刻舟求剑》: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灵活处理。

《医扁鹊见秦武王》: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尤其是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

《塞翁失马》:遇到问题,要全面看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

(四)展示分享,总结归纳1.体会思维过程:四篇古文我们已经了解了主要内容及蕴含的道理,请任选其中两篇默读思考: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2.从中任选两篇文章,背诵并展示。

3.小结:通过这些寓言故事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围绕“思维”来谈。

)三、板书设计读好停顿读中理解思维读中悟理。

执竿入城精美课件公开课用

执竿入城精美课件公开课用

2021/7/17
7
虚词积累
虚词:虚词 没有实在 意义,一般 不能充当 句子成分, 不能单独 回答问题。
例如:之、乎 者、也、而、 其、以、矣-----
文中出现的重要虚词:
入城门者: ----的人
初竖执之 之
它,代指长竿
遂依而截之
以锯中截而入 而
遂依而截之
表示顺接, 然后
以锯中截而入 用 :
2021/7/17
2021/7/17
13
课后作业:
2021/7/17
14
The End
谢谢您的聆听!
期待您的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1/7/17
2
一、熟悉体裁,了解寓言
寓言: 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小故事寄寓
意味深长的道理。(小故事,大道理)
追问: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2021/7/17
3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试一试,你能行!
朗读课文,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这则寓言 讲述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拿、握、持 ------的人 它,代指长竿
横执之亦不可入,计 无所出。俄 有老父至,
计策、办法 一会儿 老人
曰:“吾非圣人,但 见事多矣 ,
只,仅
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表示顺接,然后
何不以锯中截 而入? 遂 依而截之 。
用 表示顺接,然后 于是,就 代指长竿
2021/7/17
6
挑战:
你能流畅地翻译课文吗?
8
四、深入课文,分析人物
再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鲁人和 老者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他们身上 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文言文《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文言文《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文言文《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今天,YJBYS文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执竿入城》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执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1、给文中这句话用“/”符号,划出朗读的节奏。

初竖执之不可入
2、你怎眼评价短文中的.“老父”?这段文字给拉你怎样的启迪?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参考答案:
1、初/ 竖执之/ 不可入
2、文中“老父”既有自作聪明、照搬经验的一面,又有助人为乐的一面。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遽(jU):立刻,急忙,马上。

②契(qi):用刀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2)楚人有涉江者者: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19.“楚人”与《河中石兽》中的讲学家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17、(1)寻找(1分)(2)……的人(1分)18、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分,每句分,意对即可。

)19、楚人与讲学家都脱离实际。

参考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结构助词,的]所从坠。

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

[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2、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3刻舟求剑(14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2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试之以足D.私拟作/群鹤舞空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1)楚人有涉江者()(2)遽契其舟()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分)答案BD(1)渡(2)立即,匆忙(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3课时 组文阅读课
《执竿入城》 《刻舟求剑》 《医执竿入城》 《刻舟求剑》 《医扁鹊见秦武王》 《塞翁失马》
运用方法 自主阅读 1.回顾《自相矛盾》的学习方法:
读好停顿、读中理解、读中悟理。
合作学习 交流感受 1.读好停顿
《塞翁失马》: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3.读中悟理
《执竿入城》:做事要动脑筋;对事物要 做深入研究;不盲从。
《刻舟求剑》: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 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医扁鹊见秦武王》:我们要善于听取他 人的建议,尤其是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
《塞翁失马》:遇到问题,要全面看待, 以积极的心态应对。
展示分享 总结归纳
1.请任选其中两篇默读思考:人物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2.从中任选两篇文章,完成背诵并 展示。
谈收获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2.读中理解
《执竿入城》: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医扁鹊见秦武王》:君与知之者谋之, 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 君一举而亡国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