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正确书写“鹊”字,背诵这首词。
2、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理解词的意思。
品味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由词引入,自主解题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我们读诗词的时候要稍加停顿,抑扬顿挫,那就会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注的停顿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全词,学生练习朗读)3、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一些画面呢?那就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来品读词的上阕吧!三、解词品悟,课上研讨(例中学)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想象画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一说。
2、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自主发言。
3、提问:是什么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喜鹊呢?学生自主发言。
4、提问:是谁在说丰年?又是怎么说的?学生自由发言。
5、指名读。
教师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学习上阕的方法:先是想象画面,然后是抓关键词语理解词义、体会情感,最后是串联整个词义,读中悟情。
(实践悟)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品读下阕。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6、全班展示汇报。
古诗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逐字稿
古诗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逐字稿《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逐字稿【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词意,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结合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体会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感悟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体会作者闲居乡村的喜悦和内心的宁静。
【教学过程】一、联系已知,理解词作题意师:都说,宋词“唯美"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她初读时的惊艳、细读时的动情,散发出恒久的魅力。
今天,我们跟随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走进这首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读题目时,为什么要在中间停顿一下?生:“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题目。
师:还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西江月"都是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但都不是词的题目。
那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生:夜行黄沙道中。
师:是啊!透过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词人夜行的地点在哪里?生:黄沙道。
师:黄沙道,今在何处?生:江西上饶。
师:是的。
借助注释,我们能够知道黄沙就是指黄沙岭,在今天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根据注释,谁能解读一下这首词的题意?生:夜晚,词人行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
二、初读感知,把握词作大意师: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大意。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现在我们就根据学习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再来温故学习这首词。
(师出示要求:1.小组合作读这首词,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还能读出词的韵味;2.凭借注释、工具书,和小组同学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师:现在,老师邀请两位同学来读这首词,正确、流利地朗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辛弃疾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
能够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厌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辛弃疾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的分析。
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背景和时代背景的联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歌内容和相关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2 学生准备预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了解诗歌的大意。
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4.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4.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4.4 应用与拓展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巩固记忆。
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受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朗读和默写能力。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能力。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背景及作者辛弃疾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作者的豪放派风格,激发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宋代背景及作者辛弃疾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诗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文表达的理解。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宋代背景和辛弃疾的生平。
激发学生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出现的地理、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进行分析,并向全班分享。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进行相关拓展学习。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抄写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学习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和分析文章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首词。
2、借助工具书、,采用想象、讨论的方法体会词中描写的意境3、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好的资料,老师准备做好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清平乐.村居》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谁能背诵?先抽背、再集体诵读。
2、辛弃疾还写了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词、初步整体感知1、自由练习,把这首词读通顺。
2、谁能读给我们听听?(“见”读“现”)3、采用不同形式读,达到读通顺的程度。
(男女生读,分小组读等)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词的基本知识?(词牌名题目上阙下阙)5、《清平乐.村居》是夏日里的一天,辛弃疾来到村庄里的一座茅屋旁,把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模仿老师,讲一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夏日的一个夜晚,辛弃疾来到江西上饶的黄沙岭中,把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体会词中的意境1、拿出准备的资料,看着屏幕上的,读读注释和句子,把自己想象成辛弃疾,说说自己的见闻感受。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走在黄沙岭中,抬头一看,明亮的月光照到了树枝上,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喜鹊吓得飞了出来。
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来,蝉在树上不停地鸣叫。
(夏天,天气很热。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稻田边,稻花的香味随风飘来,哇!看来,今天又将是个丰收之年了。
听,田中的青蛙呱呱呱地叫着,仿佛在开演奏会呢!(正是稻谷扬花的时节。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下阙。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再抬头看看天空,夜空中有七八颗星星眨着眼睛。
这时,落下了几滴雨点。
看来要下大雨了,怎么办呢?想起来了,往日,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边,有一座小茅草屋,那里可以避雨啊!过了溪上的小桥,再转个弯,忽然就看到了茅草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篇1一、文本解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
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四十二岁至六十二岁,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当时的辛弃疾潜心研读庄子和陶潜的的文章。
这首词与《清平乐村居》都是词人在这个时期写的。
西江越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
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
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理解诗歌的背景、意象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领悟诗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背景和意象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揭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2)设计教学环节和提问问题;(3)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2)思考问题,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辛弃疾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景物的感受;(2)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短文;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词,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意境。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介绍其他描写夜景的诗词,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让学生比较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1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1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正确书写“鹊”字,背诵这首词。
2、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理解词的意思。
品味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诵读、品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诗词、辛弃疾的资料等,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由词引入,自主解题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我们读诗词的时候要稍加停顿,抑扬顿挫,那就会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注的停顿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全词,学生练习朗读)3、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一些画面呢?那就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来品读词的上阕吧!三、解词品悟,课上研讨(例中学)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想象画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一说。
2、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描绘得真美啊!作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绘了黄沙岭的夜景,大家来说一说有哪些感官呢。
(教师板书:看--明月别枝;听--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嗅--稻花香)你觉得这样的夜景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想象会产生美丽,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6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扇子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
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
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
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词的意境。
(3)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如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理解诗词中的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2. 诗词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词,注意语气、节奏和重音的运用。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 诗词解析:(1)解释诗词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2)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特点。
(3)探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辛弃疾是谁吗?他的诗词有什么特点?2. 诗词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 诗词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诗词,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技巧。
进行背诵练习,鼓励学生熟练掌握。
4. 诗词解析:(1)解释生僻词语和意象,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2)分析诗词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3)探讨诗词主题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义。
5. 小组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提供一些相关的诗词,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意思,感受词中描绘的夏日夜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在词中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2、教学难点(1)理解词中运用的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词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词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和意境。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夏日夜晚的音频,如蛙声、蝉鸣、风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夏日夜晚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夜晚,你们会想到什么?(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夏日夜晚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作者简介(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他的词的风格特点。
(2)强调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既有豪迈壮阔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
3、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词义(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2)重点讲解以下词语:“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点明了这首词是作者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途中所作。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词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夏夜景色。
(2)领悟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词的意境,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去领略那独特的夏夜风光,感受词人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三)朗读诗词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四)理解词义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疑难字词。
(五)赏析词句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了蝉的鸣叫。
(2)“惊鹊”和“鸣蝉”有什么作用?明确:“惊鹊”和“鸣蝉”以动衬静,烘托出夏夜的宁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抓住山村夏夜有代表的景物,勾画了一幅清幽静谧的夏夜图。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名著阅读栏目。
教学内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根据上阕词意,自学下阙词意。
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凭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讨论,达到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通过老师写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学生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动作;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本词写于他遭贬闲居江西上饶之时,作者对黄杀岭较熟悉。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学习诗词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
板书:知音看课件,听老师朗读,你发现了什么?见:读x iàn ,同“现”。
读对节奏,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
(4)师生评议。
4、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后排除学习困难。
)(三)再读课文,理解上阕词的意思。
字音读准了,我们还要明白词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公开课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公开课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下面是课文的公开课教案,以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公开课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公开课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公开课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下面是课文的公开课教案,以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词,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维。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共同探究诗词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举例:解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词语的意义,理解诗词所描绘的景象。
(3)诗词赏析: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和特点,如:意象、意境、对仗等。
举例:分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意象和意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诗词感悟: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基本内容。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它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等,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
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诗词理解:了解诗词的背景,把握诗词的意义,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诗词赏析:分析诗词的写作法和特点,如:意象、意境、对仗、用典等。
4.诗词感悟: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5.诗词创作:尝试仿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第【1】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法:引导、合作、探究。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铺垫:1、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2、介绍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下面是其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得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半阙写得是夏夜景物。
作者借助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写出了明月、山林、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乡间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语言简洁,意境丰满,表现唯美。
读这几句简洁的词句,读者便能深深感到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月光之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静动结合。
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
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
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就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
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鼻孔的。
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
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
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
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
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谓“过雨云”,并不需要整个天空布满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云就可以下起雨来。
“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
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威胁,所以尽管只有“两三点”,诗中人也会有焦急之感,从而加快脚步。
词面上没有写到“加快脚步”,这里我们依常情推测,但结尾两句又告诉我们,这推测是正确的,“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使主人公变得坦然了。
“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
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
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的,让读者品味出来的,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首词,上阕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下阕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
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第一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背诵本词。
2.通过体会关键词语,空白词意补足,想象诗词画面,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阅读探究。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词句意思。
2.教学难点: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领略宋词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来到宋朝走近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
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三、释题:西江月:词牌名。
四、学生吟读:
1.二人组对读,纠正字音(见读“xiàn”),尝试读出节奏。
2.整体内容提取:通过反复吟读,我发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象?我是
从、、这些句子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识字、读文能为深入学习排除障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理解上的难点。
】
五、解词品悟,课上研讨:
1、读词的上阙,提取关键词句,思考:词人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词人心情怎么样?
2、读词的下阙,提取关键词句思考:词人遇到什么事情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合作探讨,学生通力合作解决学习重点。
】
六、画面想象,概括全词
全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我能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合理想象,学会用优美的语言叙述诗词所描绘的美景。
】
七、情感升华
通过、等词句,我发现,全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感悟词义、词境,感悟词人情怀。
】
八、盘点收获:
1、学生自由说学法。
2、教师总结学法:先用关键词语提取方式理解诗句,再把句意连接起来,说出全词的意思,最后再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来。
即:关键词语提取,解释句意,想象画面,品味诗情。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积累,盘点收获,查漏补缺。
】
九、推荐诗词:(实践悟)
用刚刚学到的方法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本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我能从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检验本节所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领悟,尝试方法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