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热点
2024年高考政治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第一辑专题1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背景材料】2024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
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召开的这一文明盛会,汇合了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
大家共聚一堂,为推动亚洲文明发展,升华人类文明沟通互鉴集思广益、共谋将来。
在主旨演讲中,习主席提出了亚洲人民对美妙生活的三个期盼和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点主见。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集中反映了亚洲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深刻回答了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充分体现了中国立己达人、协和万邦的大国担当,对共创亚洲美妙将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具重要指导意义,引发与会嘉宾持续不断的雷鸣般掌声。
国际舆论对此共鸣剧烈。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黄河、长江的广袤流域,恒河、印度河的肥沃平原,还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丰沛水系……各种文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成就了今日亚洲文明的多姿多彩,也为世界文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壮美篇章。
“文明因多样而沟通,因沟通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
让我们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推动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中共生共存、相得益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沟通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共同创建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应对经济全球化。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亚洲各国人民要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各国要合力推动开放、包涵、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退一些国家民众依旧面临的贫困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建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华蜜和快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2.坚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非常重要的阅历就是放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假如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丢失朝气活力。
2024年高考政 治时政题大纲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时政题大纲解析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政治这门学科,紧密联系着社会现实和国家发展,时政题更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在 2024 年的高考政治中,时政题大纲的变化和重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时政题在高考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考查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
通过时政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来的高考趋势来看,2024 年的时政题可能会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
例如,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俄合作等;国际组织的重要决策和活动,如联合国的相关议题。
对于国内政治,党的重要会议和决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都可能成为出题的热点。
二是经济领域的新动态。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诸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数字经济的发展等,都有可能在高考时政题中出现。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政治原理,以及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
三是社会民生问题。
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很可能成为高考时政题的素材。
考生需要从政治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理解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和举措。
四是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如航空航天、5G 技术、人工智能等。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反映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意义,例如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
那么,考生应该如何应对 2024 年高考政治中的时政题呢?第一,要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
可以通过阅读权威的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
同时,要学会对这些新闻进行分析和思考,将其与所学的政治知识联系起来。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热点专题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介绍]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市场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问题探究]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有什么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统一的。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形态的特殊性,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长期并存和统一的社会条件。
二者统一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统一的经济形态是现代市场经济;统一的现实条件是现阶段公有制的特殊性和多种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是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都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或结构性优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不同的领域可以优势互补,在竞争性领域可以公平竞争,各自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生产关系的基础内容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实践证明,只有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才是现实的、合理的。
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初级阶段的现实,则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具体状况,实行多种所有制。
根据这一点,党明确提出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时政热词哈尔滨冰雪热讲解与练习
高考政治时政热词“哈尔滨冰雪热”讲解练习【名词解释】哈尔滨之“热”,“热”在冬季,“热”在冰雪。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进一步强调,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他还强调,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一个“全产业链”,一个“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极具针对性地指明了黑龙江发展冰雪经济的正确方向。
【政治术语积累】①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②冰雪旅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③冰雪旅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④冰雪旅行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机会。
哈尔滨的冰雪艺术和雕刻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盛名,这不仅推动了冰雪艺术的发展,还为哈尔滨打造了独特的文化品牌。
【考查角度】一、经济与社会1.哈尔滨冰雪热的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使南方众多游客来到哈尔滨感受冰雪的魅力。
②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哈尔滨旅游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体验,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③当地政府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稳定物价。
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为旅游业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哈尔滨旅游业发展活力。
④我国不断完善内需体系,激发消费者旅游热情。
2.哈尔滨如何把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如何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①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正确的地方发展战略。
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及多项措施,加快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为旅游业发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结合时政热点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结合时政热点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经济生活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2023年高考时事政治知识点归纳
2023年高考时事政治知识点归纳1、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2、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多方面的解读,应该如何理解?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包容性发展,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3、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4、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数字经济也可能是2023时政必考题。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中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现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体化推进农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业其础设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6、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奥港澳大湾区可能是2023时政必考题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中一大亮点,是重大国家战略,其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高考政治必考十大热点事件
高考政治必考十大热点事件高考政治必考热门事件1、“十三五”筹划纲要的制定与议决【热门概述】2019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议决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第十三个五年筹划的建议》。
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第十三个五年筹划纲要草案》,经十二届天下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答应后议决。
为了编制好“十三五”筹划纲要,2019年12月15日,中国政府网提倡“汇众智,编筹划”活动,由国务院牵头,就“十三五”筹划纲要编制劳动普遍征求民意。
【命题预测】(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党、政府、人大在“十三五”筹划制定历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剖析议决网络征求民意对推动中百姓主政治建设历程的意义。
更多关于高考政治的资讯请点击:【答题要点】(1)①党发起“十三五”筹划建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②政府履行职能,坚定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出相符国情的“十三五”筹划纲要草案。
③天下人大行使决定权,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度意志。
(2)互联网为百姓到场政治生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议决网络征求民意,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进步百姓参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决策集结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推进国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高考政治必考热门事件2、树立五大成长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热门概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立了创新、协调、绿色、绽放、共享的成长理念。
五大成长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成长阅历训导、剖析国内外成长趋向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成长中的突出矛盾和标题发起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成长思路、成长偏向、成长着力点的集结表现,是干系我国成长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命题预测】(1)运用政党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发起五大成长理念的依据。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剖析中国共产党人在成长理念上是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的。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怎样实现制度创新提几点建议。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十人才强国战略
热点专题十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介绍]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这是科学的人才观的最基本的观点。
确立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观念,与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xx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
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出台。
xx年1月,江浙沪人事部门的领导齐聚上海,商讨出台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宣言规定:今后长三角的人才将实行资源共享,统一政策和制度,由三省市确定的人才可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动,不迁户口、不转学籍、互认学分,实行一证通。
这一规定使得135万上海人才、222万浙江人才、428万江苏人才统统“转籍”为“长三角人”了。
“长三角人”的特征是:上班无定所、工作无时限、手持一卡通走遍江浙沪。
拿着杭州的身份证,参加上海的考试,在南京当翻译。
工作日在异乡上班,到了周末就回家与家人团聚。
[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无论是发明劳动工具,还是使用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活动。
2.人才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比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管理制度更为根本的要素。
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企业经营者),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
企业如果不能培养、延揽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以留住人才,就不可能提高其经济效益,必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3.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资源的流动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自由度,人才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2024高考政治热点:聚焦2024年“两会”
聚焦2024年“两会”【热点综述】◎热点概述: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3月3日-1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审议批准俞正声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状况的报告,听取并探讨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探讨民法总则草案。
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仔细履职尽责,主动建言献策,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1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执行状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关于2024年中心和地方预算执行状况与2024年中心和地方预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6个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审议表决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等3个确定(草案)。
◎备考指南:每年的两会既是我国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纲领,也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热点。
透视两会,我们既能看到国家意志的重点和方向,也能把握高考的重点和切入点。
本专题涉及的高考考点主要有:经济生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高效率、促进公允;财政的巨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政治生活——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生活与哲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敬重客观规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归纳一、经济生活1. 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 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 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水平。
- 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 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时政热点新质生产力命题角度讲解
高考时政热点“新质生产力”命题角度【热点解读】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原创性的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丰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生产要素创新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命题角度】角度一:创新、科技1.创新的重要性(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新修订)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⑤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政治高考热点
2019政治高考热点(一)
经济全球化
1、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为什么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科技进步和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
一方面,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同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怎么办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积极面对而不是简单地反对。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在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我国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2019政治高考热点(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什么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L,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
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
(1)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怎么办
(1)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要利用财政、税收、信贷、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推动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利用法律、行政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打击浪费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2)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低耗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公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
(4)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和经验。
2019政治高考热点(三)
科学发展观
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为什么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怎么办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际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了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