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直点文言句子翻译1.青.取Z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Z.而寒于水,译文:能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耍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耍寒冷.2.故木受绳則直.金就砺則利.详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址过就能取直•刀剑零佥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3.君子轉学而日参省乎己.則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着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沢检査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乜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乜译文:鮎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冇子)善于借助外物哭1\5•故不积蹉步.无以至T•里;不积小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T•里Z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6.锲而舍Z.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爲.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惡.也就具有了圣人的将神境界,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9.人非生而知2者・孰能无惑?详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惯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Z先后生干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Z所存.师Z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绘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句读Z不知.惑Z不解.或师爲.或不腾.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13.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感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逍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硏究.如此而己。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必修一《沁园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劝学》(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通“智”)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通“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的意思)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古典诗文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苏教版)古典诗文背诵篇目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文(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文(全)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苏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doc

苏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翻译总结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翻译总结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翻译总结第一篇: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翻译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通晓句子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但是大的方面放弃,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大全.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大全.doc

Bl Bl P35糅Bl BlB2B2B2B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大全《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喋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劝学》(战国末)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轉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跌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増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9.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1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1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语文文言文在考试中会以默写的题型出现,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文言文的原文不重要就不背诵。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必修一2.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1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文言文1.《论语》六则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鱼我所欲也《孟子》4.逍遥游《庄子》5.劝学《苟子》6.曹刿论战《左传》7.出师表诸葛亮8.桃花源记陶潜9.三峡郦道元10.师说韩愈11.陋室铭刘禹锡12.阿房宫赋杜牧13.岳阳楼记范仲淹14.醉翁亭记欧阳修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赤壁赋苏轼17.爱莲说周敦颐诗词曲1.关雎《诗经》2.蒹葭《诗经》3.氓《诗经》4.离骚曲原5.观沧海曹操6.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次北固山下王湾9.使至塞上王维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2.蜀道难李白13.望岳杜甫14.春望杜甫15.登高杜甫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0.观刈麦白居易具体名句: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目录必修一 (3)劝学 (3)师说 (4)赤壁赋 (5)始得西山晏游记 (8)必修二 (9)六国论 (9)阿房宫赋 (11)必修三 (13)指南录后序 (13)五人墓碑记 (17)烛之武退秦师 (19)谏太宗十思书 (20)廉颇蔺相如列传 (22)鸿门宴 (28)秋水 (33)非攻 (33)必修四 (34)季氏将伐颛臾 (34)寡人之于国也 (35)滕王阁序 (37)秋声赋 (40)必修五 (41)陈情表 (41)项脊轩志 (43)报任安书 (45)渔父 (49)逍遥游 (51)兰亭集序 (53)必修一(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文全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一、鸿门宴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焉用亡郑以倍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秦伯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8.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2.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我)打算(把这部诗集)保存在家里,让后代的人读到它,能同情我的心志。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即使我正义凛然问心无愧,但是没有向国君和父母自我表白过,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说(或是看待)我呢?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4.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5.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6.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呀!7.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

8.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10.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11. 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2.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苏省

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苏省

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苏省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苏省《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2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别董大)
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2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6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6.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6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临安邸)
6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具体名句: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8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江城子)
8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自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8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北宋·晏殊·浣溪沙)
8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8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相见欢)
11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119.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12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12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10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10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10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10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0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5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5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5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5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5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7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7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7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7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6.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3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3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13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13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4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4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4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4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9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忆江南)
9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9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9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9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10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0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10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0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10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唐·杜甫·蜀相)
12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
129.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13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3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5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5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5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诗词曲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4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8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1.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8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8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8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1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1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1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孟子》)
1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吴均)
12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12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1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12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