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撤,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
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
文学类文本阅读2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2分)白发斯沐①我一直以为50多岁的母亲,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②这个暑假,侄儿满月办酒,虽然在遥远的北京,但我这个当姑姑的没有考虑就买了去北京的机票。
一来去看看可爱的小侄儿,二来因为母亲也在北京。
③因为飞机延误,到达首都机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原本说好就弟弟一人开车来接我。
没想到母亲也来了,我感到很意外。
母亲一向晕车,她这一生最受折磨的就是头晕头痛。
在儿时记忆里,我最早认识的药就是去痛片,用白色小瓶子装着,药片也是白色的,那是每次母亲头痛必吃的药。
这么晚了,还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来接我,母亲的头一定又痛了。
④母亲见了我,就大步走来牵着我的手。
用那双粗糙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都握疼了,就好像我随时会逃走一样。
我心疼地说:“妈,这么晚了,你干吗还来接我啊。
我这么大一人,弟弟来接就可以了。
再说,等下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你不是会晕车吗?你的头肯定又痛了。
”母亲笑着回答:“我也想来看看机场,首都机场可真大!头不痛,不痛。
”我知道母亲说来看机场,说头不痛,只是敷衍我,我便不吭声了。
⑤从机场出来到停车场,要搭自动扶梯。
我跟在母亲后面,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我才发现,母亲一头原本乌黑的头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白了一大半,是那么刺眼,一根根直刺我的心。
“妈,你头发怎么白了这么多?年初回来时,怎么没看见你有白发。
”我吃惊地问道。
母亲倒是很自然,像是问了一个跟她无关的话题,轻描淡写....地答道:“是啊,头发白了很多。
夏天,要经常剪头发,我就没去染发了。
”⑥染发!我这才恍然大悟。
是啊,近三年,我看到母亲都只是过年的时候,她都是特意染了头发回来。
我一直以为,她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我一直以为,我的母亲,还是没老的,我还是可以在她面前耍点小脾气的。
⑦可时间却是一把利剑,残酷地划开一道道赤裸裸的现实。
让我清楚地看到,只是三年的时间没有待在母亲身边,她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
是一根根慢慢变白,还是一下子就白了那么多呢?作为她的女儿,一点都不知道。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1. 细读原文:阅读前先看题目,了解问题要求。
然后读原文,注重理解并注意细节。
2. 理清逻辑:补充自己整个阅读过程中的逻辑,在脑海中理顺一些细节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后面的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3. 注意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当时的特定背景,如果了解背景则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4. 注重言外之意: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一些隐晦的情感,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捕捉这些隐晦的情感。
5. 根据上下文推断: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单词、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意思,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6. 统筹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阅读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7. 精准答题:根据问题要求精准回答,注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答案并回答所提问的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文学类文本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叙述情节、描绘环境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
2. 小说的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情感变化。
3. 小说的情节理解: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小说环境的描写: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小说主题的探讨: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写作指导法: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阅读技巧的应用和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小说阅读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节课: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巧。
3. 第三节课: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高潮。
4. 第四节课: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节课: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选择适合复习的小说文本,如经典名著和现代小说。
2. 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供教师查阅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小说阅读材料和分析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高三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村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山风吹拂,马上鬃毛翻卷。
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他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
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
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
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
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
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年2点28分04秒。
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去往政府安排灾民的另一个地方。
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
当云中村人落脚在另一个世界——那个平原上的村庄,那些气味一天天消散,最后就永远消失无踪了。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
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
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
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
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
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
拿照片的两户人家原本是四户人家,是由四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建的两户人家。
他们各生了一个儿子。
孩子吃着捐助的奶粉长大,裹着捐助的尿不湿长大。
他们说,娃娃不是生在云中村的,但还是云中村人,就拿照片回去吧,给他们的哥哥看看,给他们的姐姐看看。
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法宝(小说的叙事艺术)(解析版)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法宝(小说的叙事艺术)一.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1.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叙述者无所不知,可以不出现,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称。
效果是叙述全面、灵活。
叙述者拥有全知全能的禀赋,不但通晓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且可以来往于故事的任何空间;可以进入任何人物的内心,洞悉一切不管是人物自己已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活动。
同时,叙述者总是把他自己插进读者和故事之间,把他对事件、人物、背景的感触、分析和议论自由地介入到作品中。
这样,作者完全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的。
(2)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等。
小说的叙述者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中去,比如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他始终是作品中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他只是在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他的叙述视野被限制在人物自己的感官世界——他作为观察者所能发现、感受到的东西。
(3)儿童视角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
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儿童视听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鲁迅《怀旧》《孔乙己》,萧乾《篱下》,萧红《小城三月》《呼兰河传》,林海音《城南旧事》。
(4)女性视角女性视角,是指以女性的心理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它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讲述故事,关注女性角色心理历程的转换过程,以人道的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并用女性化的笔触展现出来。
女性视角的特点:(1)在取材上从小处着眼;(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 平和时代背景等,有助于深入
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02
CHAPTER
文学类文本的分类与特点
小说
总结词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性文学形式,通过叙述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 生活和人物形象。
详细描述
小说通常包括情节、人物、环境、背景等要素,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文学创作的 重要形式之一。
修辞手法
识别并分析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其艺术 效果。
叙事技巧
分析作品的叙事方式、情节安排、人 物塑造等技巧,探究其对主题和思想 的表达作用。
文体风格
关注作品的文体风格,理解不同文体 对作品风格和思想表达的影响。
04
CHAPTER
文学类文本的鉴赏与评价
鉴赏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文学类文本阅读概述 • 文学类文本的分类与特点 •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分析 • 文学类文本的鉴赏与评价
01
CHAPTER
文学类文本阅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指对文学作品 进行的阅读活动,包括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
特点
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 虚构性和语言艺术性等特点,能 够培养读者的审美意识、情感体 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挖掘作品的艺术特色和 表现手法
•·
01
分析作品的文学风格,如语
言、修辞、叙事手法等。
02
03
探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 、情节安排等方面的艺术处
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一)小说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1.分析作品结构开端,发展,结局,高潮(1)分析小说线索人物,事物;单线,双线;主线,副线;明线,暗线(2)概括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概括作品主题蕴含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对情节,人物,环境的具体描绘及其叙述的语言风格故事发展的表现手法顺序,倒叙,插叙叙述人称的表现手法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小说特色的表现手法(营造环境,安排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描写方式1.衬托使主体鲜明突出,主题说明充分,思想表达更强烈2.悬念有设悬和释悬,先设置谜面,适时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3.抑扬可使文势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对比形成反差,达到表现人物,凸显事件,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5.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画龙点睛的作用6.细节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7.景物描写交代时间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1)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义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2)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语境灵活把握,体会言外之意,揭示*主旨(3)分析句子作用内容,结构传记类文本阅读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文本答题技巧1.理清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注意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特点和备考策略
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特点和备考策略
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特点:
1. 选文特点: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通常选取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
这些选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 考查重点: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并根据文本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3. 题型特点: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
其中,简答题和写作题是重点题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备考策略:
1. 扩大阅读量:学生应广泛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注重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如主题、情节、人物等,以及常见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对比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文学评论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4. 精练题型:学生应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对于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重点题型,可以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5. 总结规律: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这些规律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该参加主要劳动了。
大队成立了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
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
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
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
因为规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
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头一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儿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怀旧是老年人的专利,向前是年 轻人的资本。我们不能老是抱着旧的东 西不放,过去的东西再好,也已经成为 过去。时过境迁,条件发生了变化,过 去的东西不一定能够适合现在的条件。 时代的发展要靠向前的勇气和智慧,而 不是靠怀旧的幽幽情思。
22、(1)同意。理由:没有以往生活经 历的人对于过去的那些日用品没有亲切 的感受,也不能引起他们对以往生活的 回忆和联想,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东 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而只是一种普 通物质。
(2)不同意。理由:作者的观点有些偏 颇,尽管我们没有以往生活的回忆,却 可以从以往那些日用品中感受到以往的 人们的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从而更加珍 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此,我认为这些 以往的东西也如一些文化遗址、历史遗 产一样,对没有以往生活经历的人来说, 仍然有精神价值。
25、(1)19岁前,演话剧,改编戏,到 演戏,无法排遣内心的“干亢燠闷”。 (2)大约19岁,突萌“我要写戏”的念 头,引发情感喷流。 (3)19岁---23岁,愤怒,同情,痛心, 惨痛,促成曹禺创作高峰的出现。
26、(1)喜欢第一种。理由:这种创作 方式往往自然天成,不饰雕琢,随感情 而作,不讲究为了什么,目的是书写胸 中之块垒,这种创作方式一般适用于激 情澎湃的作家。如郭沫若创作的《女神》 等。这样的作品表面看,创作前无目的, 而实际创作出的作品也往往有强烈的主 题倾向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
23、(1)自己的生活。包括看戏,演戏, 改编戏,导演戏等舞台实践和剧作经验, 以及他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和创作经验。 (2)思考他人的生活。包括观察、思考 周围其他人的生活。(看见过、听到过 多少使他思考的人物和世态)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陆星儿记陈村假如想在一群人中间认出陆星儿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那个像一阵风似的,边走边说着的,衣着色彩丰富的,发式每周一歌的女子,一定便是她了。
她是那种一眼看去就很健康的人,肚里没有弯弯绕的心思。
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
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
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
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
她把家安在北京,儿子叫陈厦。
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
“安得广厦千万间”,只是一个梦想,而那个小小的厦厦却是切切实实的。
儿子生得眉清目秀,陆星儿怕他长大后难以沉静,怕得没有道理。
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
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
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
生活自然不很容易,她却应付过去了,还有闲心写点男人女人一类的文章,当当大众的先生。
据说,有许多姐妹们向她倾诉衷肠。
作家被动地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者。
但是,她的故事去向谁诉说?只有小说了。
陆星儿总在写女人的故事,不很欢愉,也不忧伤。
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常是很要强的。
她们没有太好的命运,没有辉煌的背景,不做粉色的梦,曲曲弯弯地生活下来并将生活下去。
当然,也不作强人状。
陆星儿之所以健步疾行,是因她总是很忙。
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
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
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
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
我曾说过,她是陆地,不是舢板。
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
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2)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是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但很多读者在面对文学作品时常常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阅读、问题、解决策略、理解、欣赏引言文学作品是人们最常接触的文本形式之一,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语言能力,拓宽视野,丰富文化修养。
然而,许多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理解困难,情节理解不全面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解决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问题一:理解困难在面对一些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时,读者常常会感到理解困难,因为这类作品常常以复杂难懂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形式呈现。
这给读者带来了理解上的难题。
解决策略一:背景知识的扩充理解文学作品,尤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品,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作为支撑。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哲学背景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也可以参考研究专家和评论家对这类作品的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解决策略二:多角度的阅读和思考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往往有多个叙事视角和解释层面,读者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和多角度思考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可以多次阅读同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作品的含义,同时可以进行互动讨论,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借鉴他人的观点,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作品。
问题二:情节理解不全面有时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情节,错过一些重要细节或暗示,导致对整个作品的理解不全面。
这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遗憾感。
解决策略一:细读和批注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应该采用细读的方法,耐心钻研每一个细节,包括对文字的细致品味和对情节的仔细思考。
同时,可以在书页上做一些批注,标记重要的情节和感受,以便后续的回顾和总结。
解决策略二:参考其他读者的解读当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遇到情节理解不全面的情况,可以参考其他读者对该作品的解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综合考法5 分析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 读了全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句(×××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方法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分析概括。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 握主题。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Ⅰ)小说阅读
考点&考法
➢小说的三要素 ➢小小说的特点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综合考法 2 ➢综合考法 3 ➢综合考法 4 ➢综合考法 5 ➢综合考法 6 ➢综合考法 7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情节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分析小说的主题 赏析小说的标题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小说以一个没Biblioteka 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 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 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 象回味的空间。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综合考法2 鉴赏小说的情节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1.常见题型
▶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 答。 ▶ 请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梳理文章的基本 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念一块月饼张金春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
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
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
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
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
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
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
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
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
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
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
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
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
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
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
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
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11. 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答:12. 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答:13. 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分)答:14. —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
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4分)答:答案:11. 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讲评分标准:3分。
每点1分,意近即可。
12. 答案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评分标准:3分。
手法1分,分析2分,意近即可t13.文中刻画了一们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
相关内容: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
评分标准:4分。
概括形象说出两点得2分,举例两个得2分,意近即可。
14.相同点:两文作者都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
不同点:《背影》一文中作者还抒发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评分标准:4分。
相同点、不同点各2分,意近即可。
宠物阿城⑴金先生有六十多了,就喜欢个动物。
解放那年,家里还养着条狼狗,左邻右舍早就恨那狼狗吓人,政府一说要灭狗,街坊们就控诉金家的“日本狼狗”。
金先生紧着解释家里的这条狗是蒙古狼犬,跟日本不沾边儿,但蒙古狼犬也是狗,在灭之列,一索子套走,脖子上还系着金先生摩得油腻柔软的勒头。
⑵金先生藏着悲苦好几年,回回往街门口站,就恍惚觉得狗又来蹭自己的腿,伸手虚摸摸,什么都没有啦。
⑶金先生于是就养了只猫,很平常的品种,毛色黄白相间,像虎,可虎是黄条里有黑道儿。
邻居也有养这样的猫的,金先生于是心很安。
⑷猫干净,自己到外头土里拉屎,完了还知道自己用土盖上。
金先生想,这猫祖宗不知是遭过多大的罪,才这么一代一代小心着。
狗也干净,可是耿直,老想打架,像长不大的楞小子,不像猫一有风吹草动就上树上房了。
⑸猫洗脸,一只爪子举着,动脸,舌头舔来舔去,要是人早一脸唾沫了。
猫洗了脸,就定定地看个什么地方,好像女人洗澡觉得叫人瞅见了,于是恨恨的,或者呆呆的一脸春思。
⑹金先生常买个鱼头鱼肚肠什么的,放在盘子里给猫吃,看着猫将头一抻一抻地吃完。
猫吃完了,跳到金先生怀里舔金先生的手。
金先生闻闻手,怪,没有鱼腥味儿。
⑺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金先生实在是拿不出东西给猫吃,急昏了头,喂了猫一回树叶儿,猫恶心得在门柱子上蹭嘴。
金先生苦笑,唉,猫知道上树,要吃树叶子还用得着我操心吗?⑻猫自己跑了。
金先生担了几天心,后来想,跑了跑了吧,别让人吃了就行。
猫不仁义,这上头就不如狗。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可气节当不了饭哪,倒是不仁不义兴许活得下来。
一个畜生,能怎么着呢?⑼猫一走,家里就闹耗子了。
金先生夜里躺在床上听耗子丁零哐啷地闹,想,闹什么呢?家里的吃食是人挣来的,人都不够,你们还搜寻什么呢?瞎忙。
⑽腊月里的一天,金先生开抽屉找东西,刚拉开,一条大耗子窜出来,翻身逃走了。
抽屉里吱吱叫,一大股鼠臊味儿冒出来,原来大耗子下了一窝小耗子。
⑾小耗子还没睁眼哪,小爪哆嗦着,灯一照,半透明,像蜡烛头儿。
金先生想,这可怎么办,我这儿成产科了。
⑿金先生怕小耗子冻着,就很小心地把小耗子们挪到自己床上靠炉子的一边儿放好,一回身儿,瞧见大耗子在桌子底下瞪着自己。
金先生说,你这个当娘的,怎么办呢?⒀金先生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大耗子不走,金先生认为是娘放心不下,就到门外隔着玻璃往自己屋里瞧。
⒁大耗子蹿上床,一只一只地把小耗子叼走。
小耗子在娘的嘴里四脚儿乱蹬。
金先生在外面叹气了,说,连耗子也不信咱们,这人也真做得没意思了。
⒂金先生进来找耗子洞。
找着了,说,这一家老小是守寒窑哪。
于是搬箱挪柜,空开耗子洞的前面,再把炉子摆在耗子洞的附近。
⒃自此金先生在家里轻手轻脚,像个房客,生怕惊动了洞里的房东。
⒄每每金先生斜躺在床上,两手放在脑后,看着耗子洞,琢磨着看不见觉得到的宠物,想,吃不上个什么,暖和着吧。
⒅冬日的阳光照进来,金先生睡着了,宠物们一只一只地出来了。
11.小说中的狗和猫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概括。
(3分)12.猫出走之后金先生出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4分)13.分析画线语句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14.结合金先生养宠物的经历,探究小说中寄寓的生活态度。
(4分)答案:(11)狗:耿直,好斗,仁义.猫:小心,胆怯,势利.(每点(2分).)(12)由对猫命运的担心,到对猫不用再跟自己受罪的释怀;由对猫不仁义的责怪,到对猫求活路出走的谅解.(每点2分)(13)运用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金先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分)表现金先生的善良仁厚的性格;(2分)点明题意;(1分)引出结尾的场景.(1分)(14)即使丧失了最心爱之物,也能找到新的情感寄托;即使面对再卑微的生命,也应怀有怜爱之意;即使身处艰难的生活窘境,也应保持达观坦然的心态;即使遭到背叛或伤害,也应抱有宽容之心.(每点2分)试题分析:(11)本题事实上是考查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要概括猫和狗的不同特点,首先要找出答题区间,然后概括作答即可.“猫干净,自己到外头土里拉屎,完了还知道自己用土盖上”“狗也干净,可是耿直”,由此可见,狗比猫耿直.“邻居也有养这样的猫的,金先生于是心很安”,然而邻居们以为这条狗是“日本狼狗”,说明小说中的猫很常见很普通,狗不常见.“猫不仁义,这上头就不如狗.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说明狗仁义有气节,猫较为势利.“不像猫一有风吹草动就上树上房了”说明猫小心,胆小.(12)题干要求回答猫出走后金先生的心理变化,事实上是在考查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答题之前,要先找出相应的信息句,然后进行概括.而关于金先生的心理变化的信息句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⑧段.“金先生担了几天心,后来想,跑了跑了吧,别让人吃了就行”说明一开始金先生内心很担心,后来想“跑就跑了吧”,说明他内心对猫的离开感到释然.“猫不仁义,这上头就不如狗.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可气节当不了饭哪,倒是不仁不义兴许活得下来”,说明一开始,金先生对猫的离开心有愤慨,他指责猫的不仁义,后来又觉得“一个畜生,能怎么着呢”,说明他不在责备猫,谅解了它.(13)理解重要语句,要从内容、结构、手法等方面分析.“金先生斜躺在床上,两手放在脑后,看着耗子洞”属于动作描写,“想,吃不上个什么,暖和着吧”属于心理描写.这两处描写展现了金先生善良仁厚的一面.从而引出文末的最后一个场景--耗子们因为温暖,一个一个地出洞了.(14)本题要求结合金先生养宠物的经历来探究生活中应该寄寓的生活态度.答题前,我们先要明确金先生养宠物的经历有怎样的深刻内涵.他从养忠诚的狗,到养不仁义的猫,再到对家里的耗子心存善念.对这三种生物,金先生都竭尽自己的所能去爱他们,即便是人人厌恶的老鼠,也不例外.很显然,金先生的生活态度中,“爱心”二字不可缺少.同时,猫背叛他,他释怀;老鼠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他还帮助他们,这其中除了爱,还有旷达和乐观.由此,我们便可以将之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我们应该是像金先生一样心怀爱意、仁义,内心乐观、旷达.现代文阅读(15分)还乡路遥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
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
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
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
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