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扬州的简介

合集下载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Yangzhou (Simplified Chinese: 扬州; Traditional Chinese: 扬州; Hanyu Pinyin: Yángzhōu; former spellings: Yang-chou, Yangchow; literally "Rising Prefecture") is a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central Jiangsu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tting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border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Nanjing to the southwest, Huai'an to the north, Yancheng to the northeast, Taizhou to the east, and Zhenjiang across the river to the south.Contents1Administration2History3Geography and climate4Culture5Local highlights6Tourism7Sister cities8External links[edit]AdministrationThe prefecture-level city of Yangzhou administers 7 county-level divisions. There are 3 districts, 3 county-level cities and 1 county:Guangling District (广陵区) Weiyang District (维扬区) Hanjiang District (邗江区) Jiangdu City (江都市) Gaoyou City (高邮市) Yizheng City (仪征市) Baoying County (宝应县)These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98 township-level divisions, including 87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11 subdistricts.[edit]HistoryYangzhou has a history of almost 2,500 years, being found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en it was called Guangling (广陵, Kuang-Ling). In 590 AD, Guangling began to be called Yangzhou, which was the traditional name of what was then the entire southeastern part of China.Located by the Yangtze river and Jinghang (Grand) Canal, it has been a leading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and major port of foreign trade and external exchange since the Tang Dynasty (618-907).The city, still known as Guangling, was briefly made the capital of the Wu Kingdom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Marco Polo served there under the Mongol emperor Kubilai Khan in the period around 1282-1287. Although some versions of Polo's memoirs imply that he was the governor of Yangzhou, it is more likely that he was an official in the salt industry.Yangzhou was the scene of a ten-day massacre in 1645 by the Qing army. An account of the massacre can be found in the Yangzhou shiri ji, recounted by Wang XiuchuUntil the 19th century Yangzhou acted as a major trade exchange center for salt, (a government regulated commodity), rice and silk. The Mings (1368-1644)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building the city as it now stands and surrounding it with 9 km of walls.From the time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 (1853) to the end of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1949) Yangzhou was in decline, due to war damage and neglect of the Jinghang Canal as railways replaced it in importance. With the canal now partially restored, Yangzhou is once again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 center. It also has some industrial output, chiefly in cotton and textiles. In 2004, a railway linked Yangzhou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Nanjing.[edit]Geography and climateYangzhouRivers: the Yangtze River, Jinghang Canal, Baoshe River, Datong River, Beichengzi River, Tongyang Canal, Xintongyang Canal, Baima Lake, Baoying Lake, Gaoyou Lake, Shaobo Lake.Local landscape: Slender west lake, Ge garden, He garden, Da ming temple, Phoenix island, etc.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with humid changeable wind; longer winters for about 4 months, summers 3 months and shorter springs and autumns, 2 months respectively; frost-free period of 222 days and annual average sunshine of 2177 hours. Average temperature: 15 °C annually; the hottest in July of 27.6 °C and the coldest in January of 1.7 °C; maximum temperature of 39.8 °C and minimum −19 °C Rainfall: annual average of 1030 mm; rainy season from the middle of June to July[edit]CultureYangzhou dialect is classified as Lower Yangtze Mandarin.During a period of prosperity and Imperial favour, the arts of storytelling and painting flourished in Yangzhou. The innovative painter-calligrapher Shitao lived in Yangzhou during the 1680s and again from 1697 until his death in 1707. A later group of painters from that time called the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are famous throughout China.Former President of China Jiang Zemin was born and raised in Yangzhou. His middle school is located right across from the public notary's office in Yangzhou.Yangzhou is famous for its carved lacquerware and jade carvings.Poet Li Bai (c.700-762) wrote in Seeing Meng Haoran off to Yangzhou from Yellow Crane Pavilion:At Yellow Crane Pavilion in the west My old friend says farewell; In the mist and flowers of spring He goes down to Yangzhou; Lonely sail, distant shadow, Vanish in blue emptiness; All I see is the great river Flowing into the far horizon.[edit]Local highlightsYangzhou pickles, Baozi,Gansi(sliced Tofu),sticky candy, ginkgo, Qionghuayu liquor, Nanshan green tea, Baoying lotus root starch, Jiangdu short pastry, lacquerware, jadeware, embroidery, paper-cut, art & crafts velvet flavers.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public bath houses."Yangzhou fried rice" (Simplified Chinese: 扬州炒饭; Traditional Chinese: 扬州炒饭; Hanyu Pinyin: Yángzhōu chǎofàn) is a dish popular all over China, originating from Yangzhou.The city was awarded Habitat Scroll of Honour in 2006.扬州景点瘦西湖、东关街、大明寺、个园、何园Shouxi LakeThe Five-Pavilion Bridge on this lake is a landmark of Yangzhou. The White Pagoda by the Lotus Pond is an imitation of the White Pagoda in Beijing's Beihai Park. The scenic area between Shouxi lake and Pingshan Hall, where 24 bridges span the canal, was most favoured by Emperor Qianlong.Daming TempleThis temple was built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Liu Zun (457-464) of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Main features include the Qinling Pagoda, Hall of the Heavenly King, Hall of Sakyamuni, and Island of Gaunyin. The Monk Jianzhen Memorial Museum is the Qingkong Tower.Geyuan GardenThis Qing-dynasty complex was the family mansion of Huang Zhiyun, a salt merchant. The focus of the private garden is a man-made hill occupying tow-thirds of the total area. It combines lovely northern and southern style rockeries. Scattered among these are stone bridges, courtyards pavilions and halls.Heyuan GardenThe mansion of He Zhiren, a late-Qing court official, this complex includes the East and West gardens in its Rear Garden. Xuchn Hall is an exquisite nanmu structure, with beautifully decorated corridors, doors and windows.Yucheng Post StationLocated in Gaoyou, the post station was built in 1357. It is one of the best-preserved ancient facilities of its kind in China. The station has two rows of offices, with five rooms in both the front and rear houses, along with many supplemental houses for storeroom, kitchen, stable and other functions. It also has a drum tower and a screen-wall tower in front.Museum of the tomb of Han Guangling KingCovering a hilly area of 27,000 square meters, the museum displays the tombs of Liu Xu, the first-generation Guangling King assigned to Yangzhou during the mid-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A.D. 24), and his wife. Both tombs were built in the high grade reserved for emperors and kings and remain in good condition. Liu Xu's tomb alone occupies 230 square meters. An entirely nanmu structure, the burial chamber was constructed without using a single nail. Items reflecting life at time are exhibited in the museum.Yangzhou Lacquerware factoryThe largest lacquerware producer in the country, this factory has a license for import/export business. It produces decorative articles and furniture using unique techniques, such as lacquer carving and jade and pearl inlay.Museum of Tang RuinsThis site on the Shugang Terrace was where ancient rulers,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the Sui,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uilt their batteries or cities. The museum here house more than 300 Tang-Dynasty cultural relics, with exhibits of the city layout, administration, handicrafts and trade, as well as the cultures and foreign relations at the time.扬州美食扬州炒饭、早点、扬州三头宴。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邗江2个县,代管仪征、江都、高邮3个县级市。

面积6638平方公里,440万人。

扬州市地势平坦,海拔在4-8米之间,常年气候温和。

扬州的地貌与气候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扬州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

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

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的历史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

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

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

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

唐以后,曾几度兴衰。

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

19世纪中叶起,由于多种原因,扬州逐步衰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

这里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是中国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简介导游词大全(5篇)

扬州简介导游词大全(5篇)

扬州简介导游词大全(5篇)扬州简介导游词大全篇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

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

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

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

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

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

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

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

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

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

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

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

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

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

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

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

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1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扬州活动的一群画家,对于当时所谓正统文艺具有鲜明的叛逆性和独创性,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画坛上的“怪物”,以后人们习惯地传称他们为“扬州八怪”(又称“扬州八家”或“扬州画派”)。

这八位画家,有的祖籍是扬州,有的是从外地来到扬州。

当时,扬州集结的大批盐官盐商,暴发起家,挥霍消费,刺激了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也吸引了大量艺术人才。

扬州八怪纪念馆雕塑“扬州八怪”,他们都长期活动在扬州这个繁华的名城,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在艺术上有着相近的风格。

对于“扬州八怪”中的画家,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列入的姓名也并不一致,但一般是指以下的几位。

李鱓(公元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李鱓曾在宫廷里作画,后出任知县被免职,就到扬州卖画,擅作花卉虫鸟,早年作品工细,后来崇尚写意画。

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安徽休宁人。

汪士慎精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善于画梅花,晚年失明后曾摸索着写狂草书法。

着有《巢林诗集》。

黄慎(公元1687~1766年),字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

少年时作画工绘肖像,后到扬州卖画,以狂草笔法描绘人物,题材广泛,神仙、渔夫等都能入画。

着有《蛟湖诗草》。

高翔(公元1688~1752年),字凤岗,号西唐,扬州人。

工篆刻,擅长画山水,也画梅花和人物。

着有《西唐诗抄》。

金农(公元1688~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浙江杭州人。

金农好游历,居扬州后曾多次出游,行踪辽远。

工书法、篆刻,五十岁以后开始作画,人物、山水、花鸟均能取作画材,有的作品是他的学生罗聘代笔。

着有《金寿门遗集十种》等。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在山东任知县,因得罪豪绅而罢官。

做官前后均在扬州卖画,擅画兰竹,以书法融入绘画,作品疏朗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创“六分半书”。

扬州介绍

扬州介绍

• “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即是大斩肉,北方话叫 “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据说它的“远祖” 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见 《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史书记载,当年隋 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 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 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 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 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 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 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 桂鱼、金钱虾饼、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 • 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 淮扬菜肴倾倒朝野。
•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 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 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 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 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 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 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 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 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 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 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 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 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把这一佳肴带入京都,使之成为清宫菜 之一。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著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 咏了扬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 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诗云:“宾厨缕切已 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更加讲究饮食。有一 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 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们叹为观止。 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 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 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酒杯 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 ‘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 菜。

扬州介绍PPT

扬州介绍PPT

扬州地方地方建筑特点很多, 而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它的天际线。 天际线主要有许多建筑的轮廓线组合而成的, 数量最大的建筑就是掩映在绿杨城廓之下的大片传统民居 这些建筑大多一二层,所以扬州城的天际线基本是开阔 舒展而富有水平感的。
扬州传统建筑特色还表现在它的建筑空间营造上 扬州因文人荟萃 所以书卷气较足,
扬州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姜夔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南秀北雄的巧妙配合是 扬州建筑的重要特点 地处江淮 北有都城皇室可借 南有苏杭私家园林可鉴 阴柔阳刚结合 南秀北雄的揉合是它自立园林的原因
文化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 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 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 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 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 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 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 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 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 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建筑
●扬州建城(公元前486年)古时扬州不同于今日 扬州,古时扬州包含现在的扬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 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742),改扬州为广陵郡。 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 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 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的水运枢纽和商港。

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

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

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

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此时扬州城不仅作为经济中心,其政治地位也逐渐加强。

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

清代,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六游扬州,又重新把扬州推上了新的繁华顶点。

清代中期,扬州占漕运、盐务、河务三大要政之利,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设在扬州,四方豪商大贾云集至此,出现了经济发展第三次高峰,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十个拥有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之一。

扬州市2002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将扬州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

城市规划的定位使扬州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文脉得到传承,历史城区得到了较完整的保存。

历史城区的特色:历史城区是指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扬州的历史城区主要指老城区:东至古运河、西至二道河、北至北护城河、南自古运河一线,用地面积约5.1km2。

对古城而言,历史城区的保护,比单体建筑的保护更为重要。

扬州的历史城区保存了古代扬州城的格局,目前区域内主要是清朝和民国初期建筑遗存(图1、2)。

扬州历代的繁荣兴盛都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密切的联系,运河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同时对古代扬州城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扬州历史城区独特的空间格局由运河的走势、巷的延伸和建筑的布局共同构成。

存留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盐商建筑和私家园林的区位看,最大的特点就是依运河选址而建,这体现了京杭运河的重要作用和当时人们对运河文化的依赖。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一、扬州简介
城市概貌
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是长三角重要的工商业港口城市。

行政区划:扬州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和宝应县;辖区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460万;其中市区面积近2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1万。

地形气候: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90%以上是平原。

境内河湖密布,有长江岸线 80 多公里,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经济实力
扬州市场腹地广阔,自古为苏北门户。

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以扬州为中心,半径100公里有4000万人口,半径200公里有8000万人口。

2011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263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GDP58950元。

财政总收入500.9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8.08亿元,分别增长25.0%和30.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4780元和11217元,增长13.8%和1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04亿元,增长17.6%。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
书》中,扬州综合竞争力在两岸四地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列第44位。

扬州人文介绍

扬州人文介绍

高邮 高邮市地处长三角,是第十届中国道路照明论坛[1]举办地,京沪高速公 简介 路、连淮扬镇铁路(即将开工)、京杭大运河、老淮江公路、安大公路、
新淮江公路纵贯全市南北,运河大桥、运河二桥、高邮湖特大桥、宁盐
高速公路、[2]沿湖大道、漫水公路、新S333省道贯穿全市东西。运东、 珠湖船闸连接运河东西。是名副其实的襟带苏皖、控引下河的交通枢纽 高邮有着7000年文明史和2237年建城史,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 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 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代表江淮地区东部史前文化
扬州人文

扬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史城,历史文化积
淀十分丰厚。人文荟萃,名流众多,群星璀璨,历代史人在这
方热土上辛勤耕耘,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那些流芳百
世并镌刻于扬州文化丰碑上的历代先贤,是扬州历史文化永续
利用的独特人文资源。那些让扬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先哲、鉴真、
秦观、史可法、阮元、郑板桥、朱自清等,自身便属于扬州历
扬州人文

江泽民(1926.08.17—),男,
汉族,江苏扬州人。上海交通大学电
机系毕业。党和国家的第三代中央领
导集体的核心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
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
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
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
动指南。
扬州美食简介
蟹黄汤包
狮子头
大 煮 干 丝
扬州美食简介
扬州蛋炒饭
菱塘盐水鹅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 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 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 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 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扬 州风味菜馆,也纷纷挂牌售此美食,颇受欢迎。

扬州城市的简介

扬州城市的简介

扬州的美食
十大名点是: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 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子、野鸭菜包、 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 子 十佳风味小吃是:笋肉锅贴、扬州饼、蟹 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 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是:四喜汤团、生肉藕夹、 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 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 饨
扬州风土人情
1
2
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 订婚又叫"定婚" 有大定、小定之分 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
大定就是正式定婚 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 聚宴,便算是定婚
旅游经典:瘦西湖、何园、个园、大明寺、大运河 博物馆、东关街
茱萸湾风景区位于扬州城 区东北郊湾头镇
现辖区域在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攘,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 省)、南京、淮安交界
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 现辖广陵、维扬区、邗江 3 个区,江都、高邮、仪征 3 个市和宝应县 全市共有 87 个乡镇, 11 个街道办事处
全市总面积 6634 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 453.61 万,其中市区人口
邵伯老……
5
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YunheSanwanScenicSpot),现 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
位于扬州古运河三湾段,以运河三湾及周边湿地风光为 依托,因地制宜的配置人文景观及休闲设施而形成的大 型生态人文景区 总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52……
扬州的美:食、早茶文化、沐浴文化

扬州市概述-江苏

扬州市概述-江苏

扬州市情简介扬州市南临长江,北接淮河,西连南京,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工商繁荣、文教发达、风景秀美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1万,其中市区人口232万。

现设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扬州,历史上为水路交通枢纽,南北漕运咽喉,是商贾云集的港埠和人文荟萃的都会。

大约距今5000——7000年前,龙虬庄人在此修养生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灭邗国,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之上筑邗城,这是见诸史籍最早的扬州城。

汉代,扬州是封建藩王的封地,藩国的都城。

市井繁荣,人丁兴旺,由煮盐和冶炼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

隋唐时,扬州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扬一益二”的美誉,并与广州、泉州、明州同为全国四大对外贸易口岸。

清代,扬州经济再次兴盛,成为我国长江流域,中部各省的食盐供应基地,两淮盐课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当时世界有10座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扬州就是其中之一。

城里商贾云集,水上盐船如梭,四方大贾侨居扬州者不下数十万,富者更以千万计,成为东南一大都会。

扬州园林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于一身,国家重点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色秀丽、风格独特。

扬州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咏唱。

清代画坛“扬州八怪”;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扬州评话艺术家王少堂等都曾生活于这片沃土。

扬州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刺绣、剪纸,以及扬剧、评话、道情等艺术独树一帜。

扬州还是名闻遐迩的美食城,色香味形俱佳的淮扬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扬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境影响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4.8°C,物产丰富。

珠光米、蚕茧、河蟹、麻鸭、双黄蛋、风鹅、朴席、荷藕等农副土特产品享誉全国,是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和水产品产区。

境内石油、天然气、矿泉水、雨花石等资源丰富。

扬州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扬州文化历史全解

扬州文化历史全解

用途: 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扬州的剪纸艺人还 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 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 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扬州玉器
• 扬州是我国玉器重要产地之一。琢玉工艺,源远流长。 古籍《书经·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 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 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 4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 动。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 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现代名作有《白玉宝塔 炉》、《白玉五行塔》、《聚珍图》、《百寿如意》、 《大千佛国图》等,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 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没了~
••Leabharlann 第七小组呦~扬州的 历史文化
想一想
何为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 物质文化积淀和精神文化积累.
扬州历史文化简介
扬州是一座居于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文化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佛教、道教、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齐全,近年来, 扬州市政府注重发挥宗教文化在奢华发展中的 积极作用,围绕旅游宣传,场所战事。文化弘 扬等方面,努力促进宗教对扬州文化旅游业的 发展。
扬州的工艺
首先介绍扬州的漆器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 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 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 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 工艺亦有所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 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 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 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 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交通现状
• 目前扬州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 京沪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启扬高速 在扬州境内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 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级 公路、安大公路、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 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公里的“市域环路”。宁启铁路横穿 扬州境内,已开通扬州至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客货 运线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扬州南部汇流,构成市域航 道主骨,全市共有航道184条,盐邵线、古运河、三阳河 等纵贯南北,高东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盐宝线等横 穿东西,构筑了“三纵四横”的内河主航道网。扬州港口 布局为“一港三区”,主港区六圩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 岸,江都港区、仪征港区分列两翼。
民族
• 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现有蒙古族、 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 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 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 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 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 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 京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总人口2万 多,占全市总人口的0.6%。高邮下属的菱 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
扬州魅力
扬州魅力
• • • • • • • • • • •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别名: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西路8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下游北岸 面积:
扬州 Yangzhou 维扬、广陵 地级市 中国华东 邗江区等3区1县2市 江苏省扬州市文昌 0514 225000 江苏省中部,长江 6634平方公里
气候地形
•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其 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 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 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扬州冬季偏长, 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个园简介导游词

扬州个园简介导游词

扬州个园简介导游词扬州个园简介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

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

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着称的。

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

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

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

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

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

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

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

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南京城市简介

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南京城市简介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南京
地理状况
南京是江苏省省辖市,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南京市300余公里。介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现辖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浦口区、大厂区和江宁县、江浦县、六和县、溧水县、高淳县等10个区5个县。总人口525.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64.9万人。居民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满等42个少数民族。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海拔20~25米。长江横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钟山盘绕在东,清凉山雄踞于西,有龙蟠虎踞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内的玄武湖等,构成丰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环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栖霞山、汤山、青龙山、黄龙山、方山、祖堂山、云台山、老山、灵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山、清凉山、狮子山、鸡笼山等聚散于市内,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无霜期237天。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扬州介绍PPT(扬州简介经典版)

扬州介绍PPT(扬州简介经典版)

扬州
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 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 家森林城市。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扬州城市概况
别 名: 广陵、江都、维扬 ; 3个市辖区、1个县、2个县级市 ;面 积 :6634平方公里 ;人 口 :453.1万人; GDP: 5466.17亿元。
三丁包子
三丁包子,是一道传统特色小吃,江苏扬州名 点。特点是面粉的发酵方式和馅心的精工细作。
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本地软而带 韧,食不粘牙。
烧鹅
肉质鲜嫩、嚼劲十足。
千层糕
晚清年间,扬州可可居名厨高乃超在前人制糕 的基础上,根据发酵的原理,首创了千层糕呈菱 形方块,芙蓉色,半透明,整块油糕共分64层
赤豆元宵
扬州街边小吃,香甜浓郁、软糯可口。
谢谢大家
2、城市概况
扬州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 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 遗产城市之一。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茱萸湾
茱萸湾是一座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花卉、 植物动物观赏和现代游乐为一体的半岛生态型 植物园。
3、旅游景点
京华城
京华城,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娱乐、购物、休闲 的消费模式,这里丰富多彩的餐饮、休闲、娱 乐成为引领都市消费的新风标。
3、旅游景点
文昌阁
文昌阁是扬州市地标建筑,建于明代万历十三 年(1585年),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群,旧日阁上 悬有"邗上文枢"匾额。
4
美食文化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扬州经典 的美食。

我的家乡 扬州介绍

我的家乡 扬州介绍

什锦酱菜
扬州酱菜是宴席上的调味佳品,也是日常生活 中佐餐的美味,具有鲜、甜、脆、嫩的四大特点, 名扬四海,畅销国内外。
双黄蛋
高邮鸭蛋经精制加工后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 松、沙、油、细、鲜、嫩等六大特点。
揚州炒飯
• 扬州炒饭即蛋炒饭。经历代厨坛高手 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 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 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 的主食之一。扬州炒饭所谓正宗扬州炒饭, 应当具备“八荤三素”,才够格。“八荤” 乃是火腿、干贝、海参、虾仁、鸡肉、鸡 胗、叉烧、腊肠;“三素”乃是香菇、冬 笋、青豆。
扬州品牌纪念品
• • • • 1、扬州剪纸 2、扬州漆器 3、扬州玉器 4、扬州三把刀
扬州剪纸
扬州三把刀
• 想必大家都听过扬州的三把刀,他们分 别是: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凭借历史 品牌、经济品牌和文化品牌,扬州三把刀 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市场。厨刀代表扬州 的饮食文化,后两者则代表扬州的沐浴文 化。
扬州地图
2、扬州饮食
• 我国烹调艺术丰富多彩,加之理解的不 同,至今对中国到底有多少菜系尚无一致 的看法,但无论是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 淮扬菜都跻身之中,这足以说明淮扬菜的 历史渊源以及在全国甚至海外的影响!扬 州的维扬菜的作为淮扬菜的一个分支,他 代表了扬州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揚州名菜的代表-----三頭宴 •
3、扬州旅游
• 扬州素来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 市。 • 古人赞美扬州的诗句皆成经典传世, 如“十年一觉扬州梦”、二十四桥明月夜” 等。 • 扬州园林诸如瘦西湖、个园、何园、 汪氏小苑等都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 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 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 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 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 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 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 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

关于扬州的简介

关于扬州的简介

关于扬州的简介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介于北纬32°15′~33°25′、东经119°01′~119°54′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

扬州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扬州历史悠久,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自吴夫差十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

扬州是汉地“九州”之一,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就是九州,当时九州就是全中国,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整个国家、“天下”的代名词。

扬州是中国大运河扬州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此外,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模范区,位于扬州市北郊,因湖面细长,又称“瘦西湖”,1988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
区”,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扬州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总之,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值得一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

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气候地形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

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扬州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历史沿革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

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士、道,扬州属淮南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

雍正年间,江都县析为江都、甘泉两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

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

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

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

民国38年(1949)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

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并划出江浦县给南京。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

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

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

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

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

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

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

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

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

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

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

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

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

1994年7月,扬州城市风光(20张)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

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

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02年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

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

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

至此,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社会经济201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主题,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保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交通规划规划至2020年,扬州市高速公路形成以扬州市区为中心的“一环七射”高速路网:一环——宁通高速公路江扬段(含扬州南绕城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砖桥至丁伙段+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七射——宁通高速公路宁扬段、扬天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扬泰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南延段、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北接线。

国省干线规划建设以宁通高速、京沪高速为为主骨架的“五纵四横”的国省干线公路网。

“五横”:S331盐金国防公路、S332界临沙公路、S333高兴东—邮仪公路、G328国道、S336江平公路;“四纵”:S233河宜大公路、G010同三国道(京沪高速)、S237淮江公路、S244扬天公路、S243扬瓜公路。

地方干线公路将形成“六横七纵六联”路网结构。

扬州特产扬州漆器,扬州玉器,扬州“三把刀”(理发刀、修脚刀、厨刀),“富春”及“五亭”牌速冻包子,扬州特色炒饭,“三和四美”牌酱菜,牛皮糖,高邮双黄蛋,仪征绿杨春靖江肉脯等。

扬州美食扬州菜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大煮干丝则充分体现了淮扬菜的刀功,“三套鸭”则将菜鸽藏于野鸭腹中,再将野鸭藏于家鸭腹中,独特的创意,大胆的创新造就了野鸭喷香,菜鸽细酥无上美味。

扬州出名的还有各色扬州的点心和小吃。

扬州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编辑本段节庆品牌春4月18日——5月18日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万花会(中国十大城市旅游节庆品牌)夏6月15日——8月31日“扬州的夏日”农历6月19日观音山香会秋9月26日左右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冬12月31日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高等教育扬州市市区现有高校6所,包括扬州大学、扬州科技学院(筹)、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海学院等。

扬州历史文化2009-04-17 11:11来源:新民网进入论坛共0 条评论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盛衰,是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曲艺之乡,著名的地方曲艺形式,如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

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

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

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

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

多年的历史积淀,使扬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成为目前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各类文保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4个(个园、何园、普哈丁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

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

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

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

今天的扬州,科教文化比较发达,已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特色文化扬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它不是博物馆橱柜里陈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间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