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2020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2020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50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组别:中职组竞赛形式:个人赛赛项归属大类:信息技术二、竞赛目的赛项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重点考核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核心知识为着力点,以全面检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抓手,通过竞赛项目,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影视编辑、影视合成、音画合成的能力;同时,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推进中职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专业建设和教学发展的同步提升,推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教学与产业发展、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创造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竞赛内容模块一:素材管理。
格式转换、音频处理、素材整理、建立工程文件、导入素材。
模块二:素材制作。
基础动画制作、视频特效制作、高级视频效果制作、动态素材的应用、视频调色处理、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基础字幕制作。
模块三:影视编辑。
建立视频剪辑项目、剪辑视频素材、视频转场特效运用、视频滤镜运用、简单字幕制作、文件输出。
模块四:音画合成。
成片合成、成片配音配乐、旁白字幕制作、成片输出、成片整体性。
四、竞赛方式本项目为个人参赛项目。
五、竞赛时间比赛时间共 4 小时。
六、竞赛试题规定创作项目分为六个任务。
选手须根据解说词、提供的样片及素材,按照“规定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分别完成六个任务,模仿制作完成短片。
比赛时长为 4 个小时。
模块一素材管理任务1格式转换任务要求:1.对图片文件按要求进行修改并保存要求格式。
2.对音频文件按要求进行格式转换、降噪、调整声道等。
3.对视频文件按要求进行格式转换等。
任务2素材收集和管理任务要求:1.根据提供的视频、音频、图片素材,在硬盘中进行归类。
2.在编辑软件中进行素材分类。
模块二素材制作任务3片头制作任务要求:1.模仿制作片头。
2.利用文件夹整理的素材,完成制作。
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组别:中职学生组专业类别: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竞赛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重点考核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核心知识为着力点,以全面检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抓手,通过竞赛项目,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影音编辑、影视合成、短片制作的能力;同时,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推进中职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专业建设和教学发展的同步提升,推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教学与产业发展、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创造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竞赛内容竞赛命题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等,结合影视制作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统一命题。
本项目分为素材管理、影音编辑、影视合成、短片制作四个模块。
四个模块较完整地覆盖影视节目后期制作流程,体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竞赛题目采用命题形式,考核选手模仿制作和创意制作的能力。
参赛选手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下、根据提供的素材及制作要求在比赛时间内完成赛题。
完成的视频文件必须能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竞赛总时长为4个小时,各模块涉及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点如下:(一)模块一素材管理1.素材格式转换2.素材处理3.素材整理4.导入素材(二)模块二影音编辑1.建立视频剪辑项目2.剪辑视频素材3.视频转场特效运用4.视频滤镜运用5.音频编辑6.配音、背景音乐、音效多轨合成7.文件输出8.自主创意(三)模块三影视合成1.基础动画制作2. 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3. 三维运动效果制作4. 运动跟踪效果制作5. 抠像效果制作6. 文字特效制作7. 自主创意(四)模块四短片制作1.成片合成2.成片配乐3.字幕制作4.成片输出5.成片整体性6.成片艺术性四、竞赛方式比赛采取个人赛方式进行,选手报名资格和具体参赛队数、指导教师数等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举办2019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规定。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赛事概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项竞赛项目,旨在促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发展,激发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对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赛项要求选手掌握数字后期技术的基本知识、应用技能和实战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任务。
参赛资格1. 指导教师要求所有参赛选手须由指导教师带领,每个学校每个职业领域最多可报名一个代表队参赛。
指导教师须严格审核参赛选手,确保参赛选手具备良好的技术和实战能力,有优秀的成绩和表现。
2. 参赛选手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在校学生,年龄在18至25周岁之间。
选手须为全日制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在校生,能熟练地使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软件及设备完成相关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赛项要求1. 考核内容此赛项将考核选手从素材的选择开始,如何合理地运用后期技术进行视频处理、音频处理和制图等,最终实现影视作品目标样式。
考核内容包括:•合成、剪辑软件的操作•视频特效、色彩调整、场景还原、CG等相关技术•音频调整和特效、剪辑、配音等相关技术•制图及相关综合技术等2. 考核方式此赛项为模拟现实工作场景,考核时间为3小时,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任务。
考核内容主要从选手的思路、处理方法、时间管理、团队协作、效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分。
裁判团将根据选手的数据评价指标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分,选手得分高低将决定比赛成绩。
奖项设置本赛项将设一、二、三等奖,并颁发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选手奖等。
同时,列出获奖名单,并予以表彰、宣传和报道。
注意事项参赛选手要在比赛开始之前做好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时间管理和团队协作。
同时要认真具体地审查比赛材料,尽可能把任务完成得更好。
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禁止抄袭、抄袭已被关闭和专业比赛的题目,严禁在比赛过程中从事任何有损赛风的行为。
学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比赛方案策划方案
学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比赛方案策划方案一、比赛背景与目的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后期制作已成为现代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字影视领域的综合素质,特举办此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比赛。
本次比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为我校影视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比赛主题与内容1.比赛主题:围绕“青春、梦想、奋斗”展开创作。
2.比赛内容:分为剧情短片、动画短片、纪录片三个类别。
三、比赛流程1.报名阶段: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表,报名表需包含参赛团队成员信息、作品名称、作品类别等内容。
2.准备阶段: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准备比赛所需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
3.制作阶段: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制作,制作过程中可利用各类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软件,如AdobePremiere、FinalCutPro 等。
4.提交作品: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将作品提交至指定,作品需包含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图片文件以及作品说明书。
5.评选阶段:评委团将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标准包括创意、技术、视觉效果等方面。
6.颁奖典礼:比赛结束后,举行颁奖典礼,公布获奖名单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四、比赛规则1.参赛对象:全校范围内在校大学生,不限专业。
2.参赛团队:每个团队不超过5人,团队成员需在报名表中明确标注。
3.作品要求:(1)作品时长:剧情短片不超过15分钟,动画短片不超过10分钟,纪录片不超过20分钟。
(2)作品格式:视频文件格式为MP4,音频文件格式为MP3,图片文件格式为JPG。
(3)作品内容:须符合比赛主题,不得含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不良内容。
4.作品提交: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将作品提交至指定,邮件格式为“学校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比赛+作品名称”。
5.侵权处理:参赛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竞赛宗旨1.1 目的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1.2 目标选拔和培养具备高水平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二、组织机构2.1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
2.2 承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等。
2.3 执行单位各职业院校及相关行业协会。
三、参赛对象3.1 参赛资格参赛者为全国各类中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基础。
3.2 参赛形式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由2-3名学生组成,可有1-2名指导教师。
四、竞赛内容4.1 理论知识测试涵盖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的基本原理、流程、技术规范等。
4.2 技能操作考核包括视频剪辑、调色、特效制作、音频编辑、动画制作等。
4.3 创意设计根据给定主题,完成一段数字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
五、竞赛规则5.1 竞赛时间竞赛总时长为4小时,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5.2 竞赛流程报名: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报名。
初赛: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和部分技能操作考核。
复赛:进行完整的技能操作考核和创意设计。
5.3 成绩评定理论知识测试:占总成绩的30%。
技能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创意设计:占总成绩的30%。
六、竞赛准备6.1 软件与硬件竞赛提供统一的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
6.2 资料准备参赛团队需提前准备相关素材和资料。
6.3 培训与指导参赛团队可接受学校或行业协会的专业培训。
七、奖项设置7.1 奖项分类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7.2 奖励办法获奖团队将获得证书、奖杯及相应的物质奖励。
八、竞赛监督与仲裁8.1 监督机制设立竞赛监督委员会,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
8.2 仲裁机制设立仲裁委员会,处理竞赛过程中的争议和申诉。
九、竞赛宣传与推广9.1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
JSZ202037-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20191010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Z202037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组别:中职组、教师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赛项旨在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后期编辑和特效合成等操作能力和创新创意水平;提升选手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赛项以影视后期镜头编辑和效果创作为比赛内容,将镜头编辑理念和具体软件的熟练操作作为基本技能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形成较为规范的职业习惯,为选手从事数字影视作品创意和制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赛项有利于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影像与影视技术等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加强选手、学校和区域的交流。
三、竞赛内容中职组和教师组竞赛均由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
理论知识竞赛采用闭卷机考方式进行,操作技能竞赛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
理论知识占总成绩15%,操作技能占总成绩85%。
竞赛时间为300分钟(其中理论考核60分钟、操作技能考核240分钟)。
(一)理论知识考核要点题型主要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涵盖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电视摄像技术、景别含义及表现特征、镜头分类及表现特征、画面运动、画面色彩、色温、画面构成要素、蒙太奇含义、蒙太奇类型、电视叙事方法、画面组接原则、画面镜头设计、像素、分辨率、安全框、时间线、各类特效含义、键控、素材类型、编辑方式、非编概念、音视频文件格式等。
(二)现场操作要求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素材以及要求,完成一个短片后期制作,作品要求符合试题要求及影视作品基本技术规范。
1. 中职组:竞赛包含素材整理与处理、音视频编辑、特效合成、作品集成与输出四个模块任务。
竞赛题目采用命题形式,要求选手严格按照提供的解说词和分镜头稿本完成片头片尾模仿制作、动画素材制作、声画编辑、字幕添加和作品集成等任务,作品要求画面选择和制作符合要求,画面衔接自然流畅,作品结构完整,完成的视频文件必须能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ZZ020“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中职组)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Z-020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英语翻译:Audio Post Production for Digital Video赛项组别:中职赛项归属产业: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竞赛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重点考核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核心知识为着力点,以全面检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抓手,通过竞赛项目,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素材制作、影视编辑、音画合成的能力;同时,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推进中职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专业建设和教学发展的同步提升,推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教学与产业发展、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创造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竞赛内容竞赛命题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等,结合影视制作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统一命题。
本项目分为素材管理、素材制作、影视编辑、音画合成四个模块。
四个模块较完整地覆盖影视节目后期制作流程,体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竞赛题目采用命题形式,考核选手模仿制作和创意制作的能力。
比赛时长为4个小时。
参赛选手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下、根据提供的素材及制作要求在比赛时间内完成赛题。
完成的视频文件必须能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各模块涉及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点如下:模块一素材管理(1)格式转换(2)音频处理(3)素材整理(4)建立工程文件(5)导入素材模块二素材制作(1)基础动画制作(2)视频特效制作(3)高级视频效果制作(4)动态素材的应用(5)视频调色的制作(6)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7)基础字幕制作(8)自主创意模块三影视编辑(1)建立视频剪辑项目(2)剪辑视频素材(3)视频转场特效运用(4)视频滤镜运用(5)简单字幕制作(6)文件输出(7)自主创意模块四音画合成(1)成片合成(2)成片配乐(3)字幕制作(4)成片输出(5)成片整体性(6)成片艺术性四、竞赛方式本项目为个人参赛项目。
2021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竞
2021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竞赛规程(中职学生组)1.竞赛目的通过本次竞赛,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音视频处理、特效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搭建影音后期制作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营造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高素质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培养。
2.竞赛软硬件环境⑴硬件环境:赛点为每位选手配备计算机1台,配置为CPU Intel 酷睿I5 主频3.4GHz,内存8G,硬盘500GB。
⑵软件环境:Windows10 64位、Microsoft Office 2010(中文版)、Adobe After Effects CS6(中文版)、Adobe Premiere CS6(中文版)、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以上软件均不提供原介质包以外的第三方插件。
⑶赛点提供的素材与赛题相关的静态图形图片、动态视频库、音频素材库、影视剧等素材,均存于选手所用的计算机硬盘中(不可使用自带设备)。
3.竞赛内容竞赛分为两个部分:基本技能测验和综合技能测验。
基本技能测验,要求参赛选手利用给定的素材,根据样片效果,完成影视特效的制作;综合技能测验,要求参赛选手利用给定的素材,根据样片效果,完成影视特效的制作。
所完成的视频文件能够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4.比赛项目评分标准本届比赛项目比赛时间为180分钟,具体评分标准如下:⑴竞赛成绩满分为100分。
其中基本技能测验占60分,综合技能测试占40分。
基本技能测验共3小题,每题20分(选手所完成影视特效与样片完全一致可得满分)。
综合技能测验共1小题,40分(选手所完成影视特效与样片完全一致可得满分)。
⑵选手竞赛成绩按评分细则记分,以选手所得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确定名次,成绩相同,操作过程较规范者名次列前。
未按赛题规定建立文档、创建文件夹的,总成绩记0分。
5.比赛方式和参赛资格⑴比赛方式及组队要求“数字影音后期制作”竞赛为个人参赛项目,参赛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及赛点提供的软硬件设备独立完成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Z-2017019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英文翻译:Post-Production of DigitalVideo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产业: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赛项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旨在检验参赛选手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操作能力和创新创意水平;引导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增进职业学校的培养能力和实力。
同时,加强选手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赛项由“自主创作”和“规定创作”两个部分组成。
自主创作要求选手和指导教师等组成制作团队,于现场竞赛之前的1个月内(具体时间待承办地点、大赛开赛时间确定之后通知,请及时关注大赛官网)完成提交240~360秒的视频短片,该部分占最终成绩的10%。
规定创作要求选手在现场竞赛当日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150~210秒短片,该部分占最终成绩的90%。
2个视频文件必须能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一)自主创作部分详见附件《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自主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及技术规范》中的“考核要点”。
(二)规定创作部分模块一:素材管理。
格式转换、音频处理、素材整理、建立工程文件、导入素材。
模块二:素材制作。
基础动画制作、视频特效制作、高级视频效果制作、动态素材的应用、视频调色处理、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基础字幕制作。
模块三:影视编辑。
建立视频剪辑项目、剪辑视频素材、视频转场特效运用、视频滤镜运用、简单字幕制作、文件输出。
模块四:音画合成。
成片合成、成片配音配乐、旁白字幕制作、成片输出、成片整体性。
四、竞赛方式本项目为个人参赛项目。
不邀请境外代表队参赛。
(一)自主创作详见附件《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自主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及技术规范》中的“基本要求”“技术规范”和“提交要求”。
JSZ202125-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20200904
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Z202125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组别:中职组、教师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数字媒体类二、竞赛目的赛项旨在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媒体及计算机等相关领域内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影视素材制作、后期编辑和特效合成等操作能力和创新创意水平;提升选手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
赛项以影视后期素材制作、镜头编辑和效果创作的理论和操作实践为比赛内容,将影视图文声像类素材基本概念、镜头编辑理念和具体软件的熟练操作作为基本技能要求,旨在提高学生在影视制作方面的职业技能水平,形成较为规范的职业习惯,为选手从事数字影视作品制作和创新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赛项有利于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影像与影视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加强选手、学校和区域的交流。
三、竞赛内容中职组和教师组竞赛均由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
理论知识竞赛采用闭卷机考方式进行,操作技能竞赛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
理论知识占总成绩15%,操作技能占总成绩85%。
竞赛时间为300分钟(其中理论考核60分钟、操作技能考核240分钟)。
(一)理论知识考核要点题型主要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涵盖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电视摄像技术、景别含义及表现特征、镜头分类及表现特征、画面运动、画面色彩、色温、PS图像处理、画面构成要素、蒙太奇含义、蒙太奇类型、电视叙事方法、画面组接原则、画面镜头设计、像素、分辨率、安全框、时间线、各类特效含义、键控、素材类型、编辑方式、非编概念、音视频文件格式等。
(二)现场操作要求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素材以及要求,完成一个短片后期制作,作品要求符合试题要求及影视作品基本技术规范。
27-中职-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
27-中职-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附件27中职信息技术类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技能竞赛规程、评分标准及选手须知一、竞赛内容竞赛内容覆盖影视后期制作相关流程,分命题制作与创意制作两个部分,共五个模块。
选手利用本届大赛组委会提供的素材、设备和软件,依据影视节目后期制作流程和给定的试题及制作要求,完成素材管理、影视合成、影视编辑、音画合成四个任务。
模块一素材管理(1)格式转换(2)音频处理(3)素材整理(4)建立工程文件(5)导入素材模块二影视合成(1)基础动画制作(2)视频特效制作(3)高级视频效果制作(4)动态素材的应用(5)视频调色的制作(6)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7)基础字幕制作(8)自主创意模块三影视编辑(1)建立视频剪辑项目(2)剪辑视频素材(3)视频转场特效运用(4)视频滤镜运用(5)简单字幕制作(6)文件输出模块四音画合成(1)成片合成(2)成片配乐(3)字幕制作(4)成片输出(5)成片整体性(6)成片艺术性二、竞赛方式比赛采取个人赛方式进行,每名参赛选手必须独立完成竞赛内容。
参赛选手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下,根据《比赛任务书》和提供的素材及制作要求在比赛时间内完成素材管理、影视编辑、影视合成、音频处理的四个单项任务和一个短片制作综合任务。
三、竞赛时量本项目现场竞赛时间量为4个小时(240分钟)。
参赛选手根据现场竞赛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赛任务。
四、名次确定办法1.评分:竞赛采用结果评判的方式,根据选手提交的最终作品文件评定选手成绩。
2.名次确定:选手竞赛成绩按评分标准记分,选手排名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
成绩相同按完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成绩和时间相同则按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提交文件资料的规范性排序。
五、评分标准与评分细则1.各模块赋分(表1)模块模块内容分值权重总分素材管理格式转换4010%100 音频处理30素材整理10建立工程文件10导入素材10素材制作基础动画制作1040% 视频特效制作15模块模块内容分值权重总分高级视频效果制作25动态素材的应用10视频调色的制作10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15基础字幕制作 5自主创意10影视编辑建立视频剪辑项目 530% 剪辑视频素材30视频转场特效运用30视频滤镜运用20简单字幕制作 5文件输出10音画合成成片合成1020% 成片配乐20字幕制作15成片输出10成片整体性15成片艺术性302.评分细则(表2)模块模块内容评分要点素材管理格式转换格式转换符合要求(20分);转换后保证文件大小和质量(20 分)。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竞赛形式:个人赛赛项专业大类: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赛项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旨在检验参赛选手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操作能力和创新创意水平;引导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增进职业学校的培养能力和实力。
三、竞赛内容比赛时间共3小时。
参赛选手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下,根据提供的素材及制作要求在比赛时间内完成素材管理、影视编辑、影视合成、音频处理和音画合成的五个模块任务。
选手可以在比赛时限内合理分配每个模块的制作时间。
完成的视频文件必须能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五个模块涉及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点如下第一模块:素材管理(1)素材搜集(2)文档建立(3)导入素材(5)音、视频格式转换第二模块:影视编辑(1)建立视频剪辑项目(2)剪辑视频素材(3)视频转场特效运用(4)视频滤镜运用(5)简单字幕制作第三模块:影视合成(1)基础动画制作(2)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3)三维运动效果制作(4)高级视频效果制作(5)字幕特效制作第四模块:音频处理(1)音频降噪(2)音色修正和音效制作(3)音量、声像调整(4)配音、背景音乐、音效多轨合成(5)动态压缩处理第五模块:音画合成(1)成片合成(2)成片配乐(4)成片输出(5)成片整体性(6)成片艺术性四、竞赛试题选手须根据解说词及音乐与视频素材,按照“规定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创作完成一个2~5分钟的Div视频短片。
收集项目素材并提交源文件与视频。
比赛时长为3个小时。
视频输出格式统一为:画幅1280×720P(逐行),25帧/秒,宽高比16:9,格式MP4(h264),比特率编码CBR,目标比特率(8MbPS),音频16bit∕48KHz∕立体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参考Word)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二、竞赛目的通过竞赛,检验参赛选手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素材管理、影视编辑、影视合成、音频处理能力和影视短片制作能力。
搭建影音后期制作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平台,营造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高素质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培养。
三、竞赛和组队方式(一)竞赛方式1.本赛项为个人赛。
2.本赛项比赛时间4个小时。
(二)组队方式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限报4名选手参赛,每名选手限1名指导教师。
参赛选手须为2013年在籍中职学生,年龄21周岁(当年)以下,来自同一院校的参赛选手不得超过2人。
四、竞赛内容(一)竞赛简介竞赛内容覆盖影视节目后期制作相关流程,分命题制作与创意制作两个部分:1.命题制作。
利用本届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在专用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竞赛平台上,依据影视节目后期制作流程完成素材管理、影视编辑、影视合成、音频处理的四个单项任务。
2.创意制作。
利用本届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在专用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竞赛平台上完成一个短片制作综合任务。
(二)竞赛内容本竞赛命题制作与创意制作两个部分、五个模块涉及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点如下:第一模块:素材管理(1)素材搜集(2)文档建立(3)导入素材(4)建立序列(5)音、视频格式转换第二模块:影视编辑(1)建立视频剪辑项目(2)剪辑视频素材(3)视频转场特效运用(4)视频滤镜运用(5)简单字幕制作第三模块:影视合成(1)基础动画制作(2)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3)三维运动效果制作(4)运动跟踪效果制作(5)高级视频效果制作(6)字幕特效制作第四模块:音频处理(1)音频降噪(2)音色修正和音效制作(3)音量、声像调整(4)配音、背景音乐、音效多轨合成(5)动态压缩处理第五模块:短片制作(1)片头、片尾制作(2)视频短片编辑(3)特效制作(4)音视频合成(5)字幕制作(6)影视节目输出比赛形式:参赛选手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下、在专用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竞赛平台上,根据提供的素材及制作要求在比赛时间内完成素材管理、影视编辑、影视合成、音频处理的四个单项任务和一个短片制作综合任务。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赛项 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个人项目,每队 2人)二、竞赛时间180分钟三、竞赛目的通过技能竞赛,提高参赛选手的影视制作理念,综合考察选手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增强参赛选手分析和制作影片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 能力、 创意设计能力等,有助于带动职业院校的建设,对职业院校的改革起 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比赛软硬件环境1. 比赛硬件环境 :最低运行环境配置:一台电脑(CPU 主频1.8 GHz 以上;内存 1 GB 以上; 硬盘空闲空间100GB 以上;独立显卡,显存 256 MB 以上;耳麦)。
2. 比赛软件环境:系统采用 Windows XP Pro SP3软件采用 Premiere Pro CS4、Photoshop CS4 Extende 、d After effect CS4、QuickTime V7.6 ( 以上均中文版 )。
五、参赛内容及说明比赛分为两部分,基本技能和短片 编辑合成。
选手利用大赛执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素材和制作要求,编辑、制作 片头、片尾、字幕、配音、添加必要的旁白并合成,完成的 视频文件必须脱离 原制作环境播放。
中职组德州赛区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201年3 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六、评分标准参赛选手所完成的视频文件必须能够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比赛题目中有制作要求的项目,将根据符合程度和视觉效果评判成绩;作品要符合制作要求、画面流畅、节奏紧凑、视觉效果美观,片头、片尾、字幕合成效果有创意,特技、特效与样片符合程度密切,解说词和旁白切题。
短片制作部分将根据主题创意、素材使用的合理性和表现的艺术效果评判成绩。
成绩比例:基本技能65%、短片制作35%七、竞赛纪律1.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指挥,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讲文明礼貌。
各校代表队之间应团结、友好、协作,避免各种矛盾发生。
2.参赛当天,由各校代表队选手抽签确定工位号。
3.参赛选手需提前十分钟入场,迟到三十分钟不得入场。
教师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
教师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英文翻译:Post-Production of Digital Video赛项组别:教师组赛项归属产业: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赛项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旨在检验参赛选手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操作能力和创新创意水平;引导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增进职业学校的培养能力和实力。
同时,加强选手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三、竞赛软硬件环境(一)硬件环境赛点为每位选手配备计算机 1 台,配置为 CPU 双核;主频 3.0Hz 以上,内存4G,硬盘 120GB 以上,DVD 光驱。
(二)软件环境Adobe AfterEffects CS6(汉化中文版)Premiere Pro CS6(汉化中文版)Photoshop CS6(汉化中文版)视频播放软件:暴风影音等软件均不提供原介质包以外的第三方插件(三)赛点提供的素材与赛题相关的静态图形图片、动态视频库、音频素材库、影视剧等素材,均存于选手所用的计算机硬盘中。
(四)器材准备赛点不提供耳机,请选手准备耳机,不得使用外放音响。
四、竞赛内容竞赛分为两个部分:基本技能测验和短片编辑合成。
基本技能测验,要求参赛选手利用给定的素材,根据样片效果,完成影视特效的制作;短片编辑合成,要求选手利用给定的素材,进行短片的创意编辑合成,作品应符合制作要求、画面流畅、节奏紧凑、视觉效果美观、有创意,并包含片头、片尾、字幕、背景音乐等内容,所完成的视频文件能够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五、比赛项目评分标准(1)本届比赛项目比赛时间为 180 分钟,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赛成绩满分为100 分。
基本技能测验占45分,短片编辑合成占55分。
基本技能测验共3小题,每题15分(选手所完成影视特效与样片完全一致可得满分),共4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Z-2017019赛项名称: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英文翻译:Post-Production of Digital Video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产业: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赛项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旨在检验参赛选手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操作能力和创新创意水平;引导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社会应用的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增进职业学校的培养能力和实力。
同时,加强选手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三、竞赛内容赛项由“自主创作”和“规定创作”两个部分组成。
自主创作要求选手和指导教师等组成制作团队,于现场竞赛之前的1个月内(具体时间待承办地点、大赛开赛时间确定之后通知,请及时关注大赛官网)完成提交240~360秒的视频短片,该部分占最终成绩的10%。
规定创作要求选手在现场竞赛当日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150~210秒短片,该部分占最终成绩的90%。
2个视频文件必须能完全脱离原制作环境播放。
(一)自主创作部分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及技术规范》中的“考核要点”。
(二)规定创作部分模块一:素材管理。
格式转换、音频处理、素材整理、建立工程文件、导入素材。
模块二:素材制作。
基础动画制作、视频特效制作、高级视频效果制作、动态素材的应用、视频调色处理、摄像机运动效果制作、基础字幕制作。
模块三:影视编辑。
建立视频剪辑项目、剪辑视频素材、视频转场特效运用、视频滤镜运用、简单字幕制作、文件输出。
模块四:音画合成。
成片合成、成片配音配乐、旁白字幕制作、成片输出、成片整体性。
四、竞赛方式本项目为个人参赛项目。
不邀请境外代表队参赛。
五、竞赛流程比赛时间共4小时。
比赛日日程具体安排如下: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及技术规范》中的“基本要求”“技术规范”和“提交要求”。
(二)规定创作规定创作制作时长150-210秒短片。
规定创作项目分为六个任务。
选手须根据解说词、提供的样片及素材,按照“规定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分别完成六个任务,模仿制作完成短片。
比赛时长为4个小时。
样题:《中国式插花》。
模块一素材管理任务1 格式转换任务要求:1.对图片文件按要求进行修改并保存要求格式。
2.对音频文件按要求进行格式转换、降噪、调整声道等。
3.对视频文件按要求进行格式转换等。
任务2 素材收集和管理任务要求:1.根据提供的视频、音频、图片素材,在硬盘中进行归类。
2.在编辑软件中建立720P25工程文件与序列,进行素材分类,导入相应素材。
模块二素材制作任务3 片头制作任务要求:1.模仿制作片头。
2.利用文件夹整理的素材,完成制作。
3.输出格式:画幅1280×720P(逐行),25帧/秒,宽高比16:9,格式MP4(h264),比特率编码CBR,目标比特率(8Mbps),音频16bit/48KHz/立体声。
任务4 片尾制作任务要求:1.模仿制作片尾。
2.利用文件夹整理的素材,完成制作。
3.输出格式:画幅1280×720P(逐行),25帧/秒,宽高比16:9,格式MP4(h264),比特率编码CBR,目标比特率(8Mbps),音频16bit/48KHz/立体声。
模块三影视编辑任务5 主片制作任务要求:1.模仿制作主片。
2.在Pr编辑软件中,用提供的素材,模仿完成主片剪辑。
3.输出格式:画幅1280×720P(逐行),25帧/秒,宽高比16:9,格式MP4(h264),比特率编码CBR,目标比特率(8Mbps),音频16bit/48KHz/立体声。
模块四音画合成任务6 短片合成任务要求:1.利用制作完成的片头、片尾、主片,模仿合成短片。
2. 输出格式:画幅1280×720P(逐行),25帧/秒,宽高比16:9,格式MP4(h264),比特率编码CBR,目标比特率(8Mbps),音频16bit/48KHz/立体声。
七、竞赛规则(一)参赛报名(1)参赛选手须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全日制在籍中职学生和五年制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年龄不超过21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17年的5月1日为准),来自同一院校的参赛选手不得超过2人。
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级别的赛项。
(2)每名参赛选手限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
不邀请境外代表队参赛。
(3)如发现参赛选手资格不符,赛项执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对赛后发现者将取消其获奖荣誉并追回奖品和证书,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及单位进行纪律处理。
(4)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
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严格按照“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要求执行。
(二)比赛规则(1)选手须持赛位号在规定的时间入场,不得携带任何与个人身份信息有关的证件,一经发现则退出比赛。
按抽签确定的赛位号对号入座,并将赛位号置于台桌左上角备查。
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设备及参考资料进入赛场。
迟到超过30分钟不得入场。
(2)选手在竞赛中应注意随时存盘。
选手必须按要求存储全部数据,不按要求存储数据或导致数据丢失者按成绩无效处理。
(3)竞赛过程中如发生机器故障,必须经裁判确认后方能更换机位;竞赛过程中发现问题,选手应该当场举手提出。
选手提交的作品中不能包含选手个人、学校、所在城市及其它与选手有关的信息,否则取消竞赛成绩。
(4)竞赛过程中,选手若需休息、饮水或去洗手间,一律计算在操作时间内。
(5)如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提前结束。
竞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竞赛时间一到,选手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6)参赛选手应着装整洁,讲文明礼貌。
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维护赛场秩序,服从裁判管理,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八、竞赛环境(一)竞赛场地布置竞赛场地分为准备区域、警界区域(分为竞赛区域、评审区域)。
各区域要符合大赛制度要求,合理设置,保证各项程序顺利进行。
检录、抽签在竞赛区域进行。
(二)赛场网络环境各个赛场需要组建统一的局域网。
不能访问局域网以外的网络。
(三)竞赛场地要求1.比赛按40个参赛队,160个赛位准备比赛用物品,同时设置8个备用赛位。
2.竞赛环境依据竞赛需求和职业特点设计,每组选手机位前后距离为1米左右,左右使用隔板隔开,保持机位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通道。
3.每个机位配备220V电源插座二个,机位内的电缆线应符合安全要求。
每组设单独漏电保护开关。
4.每个机位配备一台计算机,要保证网络通畅,100兆以上局域网到工位。
5.每个机位标明赛位号,并配备竞赛平台和制作工作要求的软件、硬件。
(四)评审环境要求自主创作作品点评电脑80台,用于比赛结束后,指导教师点评自主创作作品。
硬件环境:CPU处理器在Intel Core i3及以上;内存在2GB及以上;独立显卡,显存1GB及以上;显示器在17寸液晶宽屏及以上;内置硬盘驱动器要大于120GB及以上硬盘驱动器;含立体声耳麦。
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 7 32位(中文版)及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10(中文版)。
火狐浏览器,视频播放软件(暴风影音、VLC两种以上)。
评分及工作计算机50台,硬件及软件要求与参赛选手计算机相同。
配备10台激光打印机。
九、技术规范(一)自主创作详见附件《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自主创作作品制作要求及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规范”和“提交要求”。
(二)规定创作技术规范视频格式:画幅1280×720P(逐行),25帧/秒,宽高比16:9,格式MP4(h264),比特率编码CBR,目标比特率(8Mbps),音频16bit/48KHz/立体声。
十、技术平台(一)硬件环境CPU处理器在Intel Core i5及以上;内存在4GB及以上;独立显卡,显存1GB及以上;显示器在20寸液晶宽屏及以上;;内置硬盘驱动器要大于320GB及以上硬盘驱动器;立体声耳麦。
(二)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 7 64位(中文版);Microsoft Office 2010(中文版);Adobe Master Collection CS6.0(英文版);Quicktime7.2或以上适配版本。
提供系统自带的拼音输入法,软件均不提供原介质包以外的第三方插件。
视频播放软件(暴风影音等)。
承办单位应提供3%的备用设备。
十一、成绩评定(一)评分内容(二)评分方法1.赛项采用结果评判的方式评定选手成绩,每位选手最终成绩总分为百分制,分数最高者获胜。
2.每位选手最终成绩按权重换算得出,具体如下:选手最终成绩=自主创作得分*权重(10%)+规定创作得分*权重(90%)。
客观评分为2人,取平均值;主观评分为5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他三个分数的平均值。
同一模块组间成绩采用主辅互评。
3.自主创作评分设立公开点评和裁判评分两个环节。
初中学生点评于赛前7-10天,选取承办校所在省市的1-2所中学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在进行点评,参加点评人数=8人/组*作品分组数量(5个作品/组),全过程在监督或公证下进行;指导教师点评在现场比赛日下午,参加点评人数由参赛选手数量而定;裁判评分在规定创作比赛结束时与规定创作评审同步进行评分。
4.裁判分为评分裁判、现场裁判和加密裁判三类,共36人。
评分裁判负责选手成绩评定。
现场裁判负责监督比赛现场,并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
加密裁判负责组织参赛选手抽签并对参赛选手的信息、数据进行比赛开始前和评分开始前的三次加密,评分结束后再进行解密。
加密裁判不参与现场比赛过程和评分过程。
比赛成绩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管理办法》复核后,通过赛项信息平台发布。
十二、奖项设定本赛项设个人奖,以赛项实际参赛人数为基数,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授予荣誉证书。
十三、赛项安全(一)比赛环境1.执委会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如有必要,也可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承办单位赛前须按照执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2.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件。
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
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
3.承办单位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