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学案】2019年春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金牌学案(人民版):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金牌学案(人民版):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第1课一、选择题1.(2019·新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据材料信息:一夫耕种可养活9-5人,体现了农业的收益丰厚,由此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故选A。

B与农业收益无关;C因果关系颠倒;D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迅速。

2.(2019·西安一中)《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应是( )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水排【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辕有越”、“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田器”等可知描述的是曲辕犁。

故应选B。

3.(2019·全国卷Ⅰ·25)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4.(2019·江苏·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分析:水车需要人力带动,排除A项;水车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B项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Wo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Wo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贞求年于岳”“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

此类现象主要表明()A.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C.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D.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即通过求神问卜祈祷丰收,可知商代的社会生产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答案:A2.(2018·山西太原五中检测)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铁器牛耕使用B.分封制度崩溃C.礼乐文明崩坏D.社会动荡不安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溃,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A项正确;分封制崩溃、社会动荡不安都是礼乐制度崩溃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其根源,排除B、D两项;本题所述现象即为礼乐文明崩坏,C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不是原因,排除.答案:A3.(2019·河北安平中学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 )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是用来解决当时土地兼并以及农民无地或者少地的问题的,而不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故A项错误;这些土地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能实现社会长期稳定,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宋以后,且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使无地或者是少地的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答案:D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试题

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以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A. 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了充分发展B. 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和发展C. 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D. 极大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表明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在削弱,“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表明政府强调私人的土地产权。

故答案为A项,排除C项。

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健康发展,排除BD项。

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3、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次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这里的“此渠”是指()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丼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A.材料中“蜀守冰、穿二江成都之中”等信息可以说明是都江堰,故选择A项;B.郑国渠在秦国,位置不正确,排除B;C.灵渠在岭南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D.灵渠属于新疆地区的灌溉方式,排除D.故选A.4、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神话传说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由于中国古代小农户个体经营占主导地位,这种耕作方式一直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故选B.5、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一、单选题1.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

这反映当时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2.汉武帝元狩四年开始推行“算缗”和“告缗”制度,规定商人、兼营手工业的商人及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其资产,按数目纳税。

不报或虚报者,没收其财产。

大量的商人因此破产。

“算缗”和“告缗”制度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一种手段②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③削弱了国力使西汉由盛转衰④有助于抑制商人兼并土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 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4.十七、八世纪时苏州的布号十分发达,它大量收购农村的织布,并对所收购的棉布进行最后的加工—漂布、染布,每一布号所产的棉布都有自己的标志。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苏州A.民间商业资本发展B.纺织行业分工细化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区域经济特色显著5.明末学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记载:“煤则各处有之,臭着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日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材料中“礁”做为冶铁燃料开始于A.汉代 B.唐代 C.南宋 D.明朝6.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

……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

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沿海民众及士绅热衷于通过科举实现价值B.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D.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7.战国诸子著作中屡见“不夺农时”、“不违农时”的提法,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齐民要术》把“耕田”列为第一卷,却无专篇讨论天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和基本特点同步训练 专题1 第1课 训练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和基本特点同步训练 专题1 第1课 训练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巩固1.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可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具。

由材料信息“两足中虚”“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可知,此乃耧车,属播种工具。

2.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社会的风俗——祭拜龙王形成的原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祭拜龙王是希望风调雨顺,农作物获得丰收。

这说明这一风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

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 B解析以土地和农作物作为国家的代称,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点。

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 B解析《荀子·王制》突出农业生产对气候的重视,《农书·粪田之宜》突出农业生产对用肥的重视,《吕氏春秋·上农》《齐民要术》强调要按照自然规律来搞好农业生产,而A、C两项仅仅强调了某一个方面,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

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 )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答案:B。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错误;商鞅变法中有“重本抑末”的规定,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秦国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故B正确2.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答案:A。

根据材料“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故A正确;根据所学,秦朝延续“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材料重在强调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故D错误。

3.汉文帝曾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之后汉代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汉代实行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政策B.汉代重视商业并保护商人的利益C.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吏”现状得以改变D.封建社会的某些时期抑商和惠商政策并存答案:D。

材料表明汉文帝时期,部分地鼓励商业发展,再结合所学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明封建社会某些时期抑商和惠商政策并存,故选D。

4.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

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答案:A。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有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地位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长江和黄河流域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在中国母系氏族最重要的两个遗址中,_____________就发现了粟,_______________已经培育了早期的水稻。

这些文物有力的说明了一件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地位农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一)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1、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重要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__在这一时期形成。

这种耕作方式从春秋开始出现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是我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基本耕作方式。

在_______________,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2、生产工具A材质和工艺的变化:材质从石、骨、木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工艺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

B动力的变化:从人力到__________;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

同时,耕作技术也不段进步。

__________时期二牛三人仍然比较浪费人力;西汉时期二牛一人的__________出现;东汉时期__________开始出现;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__,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金牌学案(人民版):专题1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金牌学案(人民版):专题1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专题一第4课一、选择题1.(2019·湖北省黄冈中学期中)《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

本善而末事起。

不侈,本事不得立。

”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答案】A【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分析材料,主要讲的是要通过刺激消费,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A。

2.(2019·西安一中)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

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B.抑商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材料中“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表明汉初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故应选B。

3.(2019·天津)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答案】A【解析】明清之际我国的最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B项是明末工商皆本思想,C、D 两项也都表现出对工商的一定重视问题,只有A项认为农业是根本,而工商是末业,所以答案选择A项。

4.(2019·济宁嘉祥一中)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大致反映说,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不会有意外。

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了钱以后,都会马上置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

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

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尤吾不食也。

”这里“吾”的身份是() A.官营手工业者B.民营手工业者C.家庭手工业者D.雇佣手工业者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项。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B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长度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

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

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

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B.冶金C.纺纱D.织锦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

结合所学知识知道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织锦用的花楼机。

答案: D3.《元史·食货志一》记载:“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绵等物。

”由此可以看出元朝时()A.经济重心仍在南方B.赋税品种相对单一C.棉纺织技术更新较快D.棉纺织业发展比较迅速解析:材料提及元朝对江南地区征夏税,与经济重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元朝对江南地区征夏税,不能得出国家赋税品种单一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这一时期棉纺织技术的变革,故C项错误;国家对江南地区征税内容以棉绢为主能够推断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答案: D4.“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产品主要用于自家消费,故选A 项。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同步练习2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同步练习2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同步一、1、关于重抑商政策的述的是〔〕商鞅法明确定其政策是制主国家政的基C安定人心政治定D致新的因素和生方式的迅速展2、秦王朝行政制度的是〔〕是秦人六国的征服和迫奴隶前提的秦国地主民的剥削和迫C秦六国的成果D是秦人本国人民的剥削和迫3、有关秦亡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①徭役繁重②税沉重③关政策的失④法律残酷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一益二〞、“湖广熟、天下足〞主要反映了〔〕州、益州展位于全国一、二上述地方加重民剥削的果C上述地方展速度快D全国重心南移5、?均工律?:“隶臣有特殊技,可以作工匠的不承担、炊事等作〞主要体了〔〕A分工作B才尽其用C有D法律残酷6、“市〞的格管理,中国古代主要是通什么手段加控制〔A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提高人文素7、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政策的是〔A重抑商B重商主C区域政策D禁奢侈8、明确定“禁奢侈〞的政策的文献是〔〕A?氏春秋? B ?九章算?C?·散缺乏? D?均工律?二、材料解析9、以下材料材料一三年,鞅孝公法修刑,内耕稼,外死之,孝公善之。

甘、杜等弗然,相与争之。

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左庶。

——?史·秦始皇本?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武之王也,不循古而;殷夏之也,不易礼而亡。

然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更法?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非古道,犹以本之故,国而雄侯。

然王之遂⋯⋯。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者食糟糠;有国者兼州城,而弱者社稷。

——?·食志?答复:〔1〕根据材料明商君所属于什么性的行?〔2〕材料三中的“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3〕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的史作用?三、答10、根据史例明中国古代王朝政策的特征。

(参考答案一古代中国的根本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政策同步一、1D2A3A4D5B6C7B8C二、材料解析9、〔1〕比底的地主的政治改革2〕“本〞指的是重生。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必修二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壮大C.统治者开明的政策D.资本主义的萌芽解析:根据题目中所阐述的社会状况可知道是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后期,故D项错误;A、B、C三项都属于宋代社会状况大力发展的原因,但题目问的是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来判断,故A项正确。

答案: A2.明代由于大部分文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而出现了大量文人为商人写墓志铭的现象。

这说明()A.明代政府不再实行抑商政策B.八股取士堵塞文人仕途C.商人成为明代社会主流群体D.文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解析:材料只是描述了明代商人请文人写墓志铭的现象,不能说明政府已经放弃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八股取士恰恰是明代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故B项错误;通过写墓志铭现象不能说明商人已经成为明代社会的主体,故C项错误;文人甘心给商人写墓志铭,与传统文化对商人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文人价值观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3.在小说《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入得城(东京)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

风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

……豪门富户呼卢会,公子王孙买笑来。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宋代夜市繁华B.宋代市坊已分离C.都会城市富庶繁华D.古代贫富差距悬殊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的状况,未提及夜市状况,故A项错误;宋代市坊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从东京城的建筑、市民的穿着和生活消费等反映出城市繁荣富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京城繁荣的状况未提及贫富差距,故D项错误。

答案: C4.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人民版同步练习: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答案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人民版同步练习: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答案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成功实践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实践。

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集体耕作不是一种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3.下列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①是纺织技术,不属于“农业生产”范畴;②是唐代灌溉用的筒车;③是东汉时二牛一人的耕作法,时间与题干要求不符;④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

故符合唐朝农业生产特征的只有②④,选B项。

答案:B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现今陕西一带,故B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故C项错误;灵渠是战国时期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5.《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按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B.广大自耕农希望获得土地C.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D.土地私有权实际上被承认解析:材料中“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的信息实质上是局部实行按亩收税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建立在对土地私有权承认的基础之上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三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三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知识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1)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2)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为追逐利润而奔波。

3.唐代(1)水路:有所谓“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航程较远。

(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预习评价】1.(判断)北宋时期,纸币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2.(判断)会馆和商帮的出现反映了明清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3.(思考)“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唐代元稹的这首《估客乐》主要描写了商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试答:商人为求利而奔走于天南海北。

知识点二“市”的发展1.秦汉(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也有法令限制。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2.南北朝时期(1)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3.唐代(1)“草市”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夜市”比较繁荣。

4.宋代(1)突破限制:①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发展表现:①“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②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

③“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荣。

【预习评价】1.(判断)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最早源于汉代。

(×)2.(判断)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依据自然规律生产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一般生活必需品在田庄里都有,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答案:D
2.电视剧《大河儿女》围绕河南省烧窑高手贺焰生和叶鼎三之间的“斗瓷”故事而展开。

从历史和地域传承来看,贺焰生和叶鼎三的工艺源自() A.定窑B.钧窑
C.龙泉窑D.耀州窑
解析:材料中“河南省烧窑高手”说明该窑在河南省。

定窑在河北省,钧窑在河南省,龙泉窑在浙江省,耀州窑位于陕西省。

故选B项。

答案:B
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解析:从漆杯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名字可知生产分工细;从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可知生产由政府掌控,故选B。

答案:B
4.“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

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丝绸业实行工官制度
B.唐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宋朝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
D.清朝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解析:工官制度自汉武帝起开始实行,故A错误;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后期才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B正确;纺织业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故C错误;丝织品一般人消费不起,故D错误。

答案:B
5.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

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五彩镂空纺瓶青花瓷珐琅彩瓷瓶
A.唐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
解析:图片中出现“珐琅彩瓷瓶”,珐琅彩技术出现在清朝,故选D。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材料二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

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和发展的表现。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回答,“三服官”是汉官名,专门负责制作衣服以满足皇室消费;“东西织室”设在长安,专为皇室织衣,两者均为官营手工业。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等归纳生产经营的特点。

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交易量大,材料三反映出丝织品质量高,远销中亚、地中海沿岸等地。

答案:(1)官营手工业。

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

(2)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基础巩固
1.“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家庭手工产品主要用于() A.出售赢利B.自我消费
C.缴纳赋税D.捐赠礼品
解析:从材料“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说明家庭的纺织产品主要用于自我消费,故选B。

答案:B
2.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乡之冠”的美誉。

宋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解析:苏州宋锦代表了古代丝织技艺的高超水平,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

答案:C
3.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
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
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
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
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解析:丝织技术的考证需要丝织业的具体实物史料,因此B符合题意,A、
C不能用来考证丝织技术,D不是最早的。

答案:B
能力提升
4.《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

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

这种技术出现于() A.西周B.秦朝
C.南北朝D.明朝
解析:从题干材料“北齐书”“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可知是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故选C。

答案:C
5.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一带种植的主要作物
解析:材料表明,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用来种植棉花,说明棉花成为松江一带种植的主要作物,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松江棉花种植多,不能说明它是纺织业中心,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情况,松江一个地区出现的特殊现象不能代表整个明代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故排除B、C两项。

答案:D
6.如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商朝
C.春秋D.战国
解析:根据“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可以判断铸造于春秋或者战国时期,根据“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可以判断最早可能铸造于春秋时期。

答案:C
7.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解析:据“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和“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对比可知,丝织品并不为织者自用,而是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由所学可知,唐朝丝织业发达,排除A项。

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B
8.傅衣凌主编的《明史新编》中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的技术……”材料反映了明朝()
A.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说明当时的纺织业技术分工很细。

答案:B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陕西农民画《男耕女织》司母戊大方鼎
材料二施复夫妇二人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见下列图片。

“南海一号”上的胭脂盒和胭脂瓶《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材料四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
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的主要类型。

(2)材料二中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些特点?
答案:(1)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

(2)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3)古代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多国;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