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研究教学设计 .doc
关于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和评价方式,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实际开展深度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设计出更加具有新意的教学方式,要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任务群引言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义务阶段的语文工作开展中,应以学习任务群呈现教学内容”。
由此,学习任务群的理念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工作中,教师应积极更新传统输出式的教法,逐渐向“学生的学”转变,以此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此,本文立足学习任务群,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展开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以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已逐步在语文实际教学方面得到了贯彻与落实,但由于部分教师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大纲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让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越来越单一化,也无法凸显出新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性。
当然,伴随着新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融入,部分教师也逐步认识到了“学习任务群”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学习任务群”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导致在实际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并未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让部分教师失去了对“学习任务群”式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信心,假如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极为不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铺设策略(一)依托信息技术,创设开放性任务群新课标中提出,要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究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关注现阶段语文学科的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到信息价服、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教学效果。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教学设计问题之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懂,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这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和深度上。
对策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生动化对于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具体化和生动化处理。
将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形式进行具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策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设计问题之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一味地以讲述和讲解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策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故事讲解、角色扮演、游戏互动、多媒体展示等,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对策二: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对于文字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三、教学设计问题之三: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一些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零散性,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词、短语、句子及其用法。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语文创作。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选取具有教育意义、语言优美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品味。
2. 语文实践: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课外拓展: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文知识的学习。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短语、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合作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运用。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验、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023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例文(2篇)
2023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例文本学期二年级语文教研组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工作思路,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教研、教改力度,不断探索有效的“345”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主体发展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本组每个语文教师的素养,从而全面提高我组语文教学质量。
以优化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加强研究,反复实践,搞好基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本组语文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我们教研组将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为提升学校内涵作出贡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1、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继续组织组内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345”课堂教学设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345”课堂教学理论,认真组织课堂达标课以及相关的教育论着,各位教师每月必读《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本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逐步领会教材、教参的作用,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观摩活动。
2、加强教研学习,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工作目标,切实订好本年级组的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扎扎实实学习课程标准。
组织本组语文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评比和教学设计、论文评比等各种竞赛活动,争取好的成绩。
(二)完善常规工作,构建和谐课堂开展集体备课,真正做到集老师们的智慧,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各班要针对本班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修改、调整,写好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教案名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提高语文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3.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图书,故事书,课件等教学资源;2.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引入新课程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开场活动,如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
例如,以动画片《小猪佩奇》为素材,展示佩奇的趣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喜欢的动画片或书籍。
2. 创设互动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拓展阅读或趣味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具有故事性或趣味性的小文章进行朗读,并提供相关的练习或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如,教师朗读一篇《狼来了》,然后提问:“你认为狼真的来了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3. 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提高语文能力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语文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环节,如课文填空挑战、语言对对碰等,以小组或全班竞赛的形式进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4.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的题目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张图片,要求他们根据图片进行描写、编故事或写诗歌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5. 进行课堂讨论,总结学习收获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写作指导教案二
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写作指导教案二。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是调动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教师应该设法创造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这个氛围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掌握技能。
例如,如果要教学生学习足球,教师可以把课堂改成小型足球场,让学生在场地上模拟比赛,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足球的规则和技巧。
此外,教师也可以用图画、音乐等方法来展示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听故事,有些学生则喜欢看图画,还有些学生喜欢表演等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以创造不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与学生建立互动式的教学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尽可能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情绪变化,了解学生的需要。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应该尽力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爱好,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并做出相应的引导调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更多的领域中展开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某个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五、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收获感。
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必备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必备3篇)1.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工作计划第1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将在学校教导处计划的引领下,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小语新课程标准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意见,以学校办学目标为指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语文教学流程管理,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健全质量调控机制的建立,切实进步语文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工作目标:1、继续抓好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创设浓郁的学术氛围,不断进步教师的本身素质。
2、充分了解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制定出合适他们的教学计划,力争使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对语文整体的感悟。
3、加大备课的力度,深入分析教材,从教材本身着手,拓展语文的外延,切实进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同上一节课、同听同评一节课,进步组内教师的教学能力。
4、结合学校的工作内容,根据低年段特点,展开情势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写字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等。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构成一定的语文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期末温习阶段,教研组加强合作,共同寻觅本学期教学中的薄弱点,共同研究温习课的内容,重视精讲多练。
6、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大胆实践,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1、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行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现研讨活动,多评议商讨,多交换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题目。
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爱好的激起、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诵作用的发挥。
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天生。
对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创造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捉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发散共享。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2.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本单元学到的提问策略。
2.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2.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板块一识字加油站1.活动一:我有新发现。
课件出示注——驻zhù抄——钞chāo赔——培péi堵——赌dǔ 煤——媒méi 芬——氛fēn(1)读一读:借助拼音自由读。
(2)说一说:对比看看每组中的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桌互说——指名说)(3)辨一辨:请你给每组汉字组词区分它们。
(指名组词)(4)讲一讲:①引导:同学们,你们看,“驻”左边是马字旁,古时候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代表停留的意思;右边是个“主”字,提示“驻”和“主”的读音相似。
像这样的字有个共同的名字——形声字,我们就是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来区分这些同音形近的形声字。
谁来讲讲你是怎样分辨其他字的呢?②学生举例讲。
引导学生思考:“钞”为什么是金字旁?(5)认一认:指名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说明:先出示第一排,再出示第二排。
驻钞培赌媒氛账贺樟杠狡猾(6)说一说:你认识这些字吗?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7)想一想: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各与什么有关?贝字旁:与金钱有关。
木字旁:与树木有关。
反犬旁:与动物有关。
(8)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2.活动二:我有巧办法。
(1)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小组比赛巧记字。
(2)识字大比拼:出示生字卡片组词认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一》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方面,设想如下: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展示、个人朗诵、口头提问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合作能力。
-采用提问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纠正,巩固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总结课堂,强调热爱生活、关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4.设置丰富的课堂活动,如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训练学生运用观察、想象、表达等方法,进行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景教学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6.课堂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与家人、朋友分享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目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学习视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5.创作小诗:以《语文天地三》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和句子,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6.家长签字:请同学们将作业完成情况告知家长,并请家长签字确.预习下一课: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生字词和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如“天空”、“大地”、“白云”、“小鸟”等,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强调字音、字形、字义,如“大”字的结构、笔画,以及“大”字在句子中的应用。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出课文的主旨大意。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语文天地三》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书写本课的生字,如“大”、“小”、“多”、“少”等,理解生字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学会本课的词语,如“天空”、“大地”、“白云”、“小鸟”等,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词语造句。
3.朗读体悟,提高理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悟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同时,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节教案: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节教案: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文教学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语文不再只是一门学科,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这个范围,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而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需要我们用心去看待和对待。
若能够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将会是十分重要的。
将会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更加合理方面学会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更加顺畅地学习语文。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授语文课程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储备知识和思维能力,也要关心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也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些故事、诗歌、唐诗宋词等,都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常体验到了,学生自然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二、创新教学模式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型教学模式,它们都有优点和缺点。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学生现状,创新教学模式是现在教育不断推求探索的一个方向。
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学习等,这些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缺点,带来学生更多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因而较快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现场实践,我发现同学们在参与课堂模式的探讨、对教学主题的反复构思、在策划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在成果展示中分享自己的收获等环节中,都获得了极大的学习乐趣。
三、生活化教学学科化并不意味着不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更容易让学生懂得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运用知识,这样学生才能从知识的层面走向实用、对真实生活产生更多的关注,从而在学习中更有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仅仅停留在阅读文字上,并不容易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为了激发师生对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加入相关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和质疑,还可以增加一些小趣味,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挖掘、发现有趣的事物,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阅读这件事情,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思维能力。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
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回答(二):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旅程,,而老师往往没有准确把握,出现脱离文本架空式舍本逐末的问题,也会出现“信手拈来”过于随意,学生交流中各自为阵的局面.“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酌教育环境发掘、激励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想,语文教学重在品味感悟,不在科学实验,看问题是要一分为二。
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答:(一)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查字典《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教研活动一课一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形式,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详细记录。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进行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和课后研讨。
三、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主备人:张老师(2)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3)备课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4)备课过程:① 主备人张老师首先对《秋天的雨》一课进行了深入解读,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② 全体教师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教学设想。
③ 教师们围绕教学设计,从导入、新课导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方面进行交流,共同优化教学设计。
2. 课堂观摩(1)授课教师:李老师(2)观摩对象:全体语文教师(3)课堂观摩内容:《秋天的雨》一课(4)课堂观摩过程:① 李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在新课导入环节,李老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景象,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③ 在新课讲解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 在巩固练习环节,李老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研讨(1)研讨时间:课后30分钟(2)研讨地点:教师办公室(3)研讨内容:① 全体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② 针对教学设计,教师们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
③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教师们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一课一研”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 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吴茵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师本教育模式。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除了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自身发展的核心技能。
小学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多项技能,并能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每个语文老师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生本教育理念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理念摒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師的引导下学习,在学习兴趣的指引下享受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积极的良好的互动,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在生本理念下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具体策略如下:一、转变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在传统教育观念里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授业解惑,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指定课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老师对课文的讲解来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主张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小学语文老师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来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教学模式来进行语文教学。
用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探究精神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课中老师针对重难点进行层层分析和讲解,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比如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在讲课前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看到的春天都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事物,用一分钟时间讲述自己在春天里的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
评课教研活动过程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为主题的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共同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流程1. 听课环节活动伊始,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执教了一节五年级语文课《祖父的园子》。
张老师以亲切的语言、生动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园子里的美好景色,体会祖父对园子的深厚情感。
2. 评课环节(1)教师自评张老师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 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张老师也指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2)同行评课听课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张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们一致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参与度:部分教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 课堂气氛:教师们认为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研讨环节(1)教学策略分享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教师们分享了以下经验:-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教师们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学习动机激发的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学习动机激发的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学习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2.认识和分析自己在学习语文时的动机;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学习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具、学生教材、教师教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借助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学习动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1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学习语文的愿望和目标。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4.学习策略引导(15分钟)教师介绍学习策略的概念,例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等。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学习语文时的问题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学习方法示范(15分钟)教师从学习语文的不同方面入手,示范一些学习方法给学生,例如如何记忆生字、如何理解课文等。
引导学生尝试这些学习方法,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这些方法对学习的帮助。
6.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彼此交流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经验,相互借鉴,互相学习。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学习动机的理解和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刚才学习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完成作业。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截止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学习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语文时的动机,并学会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激发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恰当的激发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投入度。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习动机激发方法。
一、创设情境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等方式,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授诗歌鉴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欣赏优美的诗歌朗诵,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注重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教材,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定适当的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除了传统的讲授、板书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渠道,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探讨、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四、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奖励等方式,肯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努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总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学习动机激发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创设情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一个关键的教学挑战,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故事、游戏等,打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喜好设计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儿童文学、有趣的故事、趣味游戏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奖励与鼓励:设立一些奖励机制,例如学习积分、小奖品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同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情感投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例如通过朗诵、诗歌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巧妙设计任务: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动力。
合作与竞争:创设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的动力。
师生互动:营造轻松、亲近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设立目标和挑战:帮助学生设立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让语文学习更加整合——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探索
让语文学习更加整合——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探索摘要: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是“填鸭式”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率较低。
“语文园地”是教育改革中新设置的一个教学版块,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它不仅包含了学生上课所学的基础知识,更是将课堂内外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可以说,合理利用“语文园地”,能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整合高效。
关键词:语文学习:语文园地;教学探索引言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从文字中去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世界的奇妙有趣,并能够用汉语去表达自己想法的一门人文学科。
它的实践性很强,这不仅表现在让学生掌握一些识字和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将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有一定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人。
小学“语文园地”正是秉承着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按照学生学习的知识框架,合理地设置单元化的小练习,不仅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生活和世界,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洗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园地”教学这一板块,就必须破除关于“语文园地”教学的相关误区,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语文园地”教学更加高效。
一、跳脱“语文园地”教学误区(一)割裂园地与文本间的联系有些教师认为“园地”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模块,于是在教学中,将“园地”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割裂开来。
这种割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讲解不到位。
教师对“园地”的讲解不到位,不能将“园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只注意其中的一两个板块,如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日积月累”中,只讲了两句话:一句是“读诗句背古诗记好词写日记”;另一句是“积累成语、名言”。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展开,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小学语文教学对象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文学鉴赏、写作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大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如词汇、成语、俗语、修辞手法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水平。
(3)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如文章构思、段落划分、语句衔接等,能独立完成各类作文。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文学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珍惜友情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研究【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用“爱”“情”“智”“用”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此不彼遨游于语文的海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艺术之体现。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心理,从直观和内在的多个方面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积极性策略【正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使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发生着悄然的改变。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已不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了,而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主动探索追求新知的积极性。
这一转变就决定了今天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发展的教学观。
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改之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
一、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及原因1、现状如今的孩子却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堂气氛枯燥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效率不高,逐渐成为师生头疼的问题。
在许多学生眼中,语文学科只是单纯的背诵记忆,认为只要记住了课本上的内容便是掌握了知识。
学生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无耐心,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
2、原因(1)教材本身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不是纯粹的“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
在许多学生眼中,语文学科只是单纯的背诵记忆,认为只要记住了课本上的内容便是掌握了知识。
大多孩子认为语文作业太多(生字新词、背课文、课外阅读采集、周记、作文等)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完成,众多的作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2)教师原因在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而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借助大量的训练来完成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将教学引入机械训练的极端,使教学过程变得僵化、代表、毫无生机,既无科学性,更无艺术性。
某些教师上课方法简单,枯燥乏味,观念陈旧,采用注入式,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状态。
教师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3)学生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另一方面与学生的年龄、心理有关。
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太久、活泼好动……小学阶段学生较为敏感,爱面子,怕回答不正确被同学笑话,不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同时存在依赖性,不爱动脑筋,只等着老师说答案。
二、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意义新课程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焕发学生的生命力,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新课程教学策略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可见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的积极性是由需要产生的,而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是学生进行自觉学习的推动力,是促进一个人爱好学习的内部状态。
会给学生带来知识需求的满足,是保持求知欲的持久动因。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是指教师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始终保持学习的活跃状态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意义在于唤起内在的需求,明确学习目的,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长时间集中注意,会引起疲劳和厌烦。
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知轻松愉快在气氛中,起到有意注意所不易起到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功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知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过程。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中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
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过程中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领孩子主动走进课堂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产生持续的内部和心理的原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学生内在的需求所决定的认识和兴趣,对学生的推动力是持久而强烈的,因此,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惊奇感、认知冲突,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是百科之母。
如果从全面塑造学生人格来看,语文学科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
现阶段小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直处于盲目的学习之中,时间久了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
所以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对其进行必要的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其责任感。
就语文学科而言,应当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向学生揭示语文的特点及要求,强调语文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学习结合起来,从小就形成对语文学习的长远动机。
同时要让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学习目的,实现从理性的”我要学”到感性的”我想学”和”我爱学”的转变,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师和学生集体互动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
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态度和体验。
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
在这种积极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活化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气氛,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不会感到紧张、沉闷,从而使师生在知识内容上有沟通,在情感上有共鸣、有亲和力,促使信息反馈畅通。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秩序、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氛围要靠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协调努力共同来实现。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必须有驾驭课堂的本领,用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精巧设计运用科学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激情在课堂教学上的45分钟里,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种状态。
有振奋、愉快、也有疲倦、松懈。
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要求教师掌握这种在课堂上交替出现的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
1、创设精美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主动走进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的起始,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指向新的学习课题,使心理活动集中于所要掌握的内容,保证学习的效率,这是导入的主要功能。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入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
换激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响鼓”,那么导入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敲得浑厚激趣,声声敲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的思维中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事实证明,精心设计好的导入语,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主动走进课堂,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教师语言生动,妙趣横生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
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
”如果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制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富有启发、感召、趣味和果断性的教学语言。
语言不但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具。
“语为情动,言为心声”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感染情绪、吸引动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讲课或说话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有强烈的感染力,又要表达扼要准确、恰如其分,讲到点子上。
教师朗读时,要讲究声音的艺术,要读得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学生爱听。
同是一篇文章,表达能力好的教师读起来,学生可能心驰神往、情动泪流,受到熏陶,而由另一位蹩脚的朗读者读起来,可能使人昏昏欲睡,效果甚微。
动情的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灵。
教学中,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言语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3、教师设疑激起,扣人心弦启发学生能积极提问的关键在与教师要善于运用激疑的艺术。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巧设疑问,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的思维,所以激起既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又是教学中的重要艺术。
小学生容易被新鲜、奇异的现象或者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适宜的悬念,学生会产生疑问,有一种迫切想弄明白的心理,在这种迫不及待想知道其原因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解惑,使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巧设悬念,要注意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且似懂非懂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将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