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民艺浅析以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邛窑——民间艺术浅析以及启示

【摘要】邛窑,被誉为“中国第一彩绘瓷的故乡”,是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邛陶,四川省邛崃市古陶瓷。邛崃市,位于成都西南处80公里的一个县级市,具有2300年历史,是在历史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乡。邛窑产品是民族文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其产地靠近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也是南下丝绸之路的重镇。邛窑艺术独特、神秘、绚丽,科技含量高,艺术成就突出。影响广泛、深远,其烧制工艺传播于南方诸名窑,对湖南长沙窑影响尤大。作品广泛传播,甚至于西亚地区都有其作品。邛窑艺术是民间艺术的精品,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讲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体现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邛窑、民间艺术、文化交流、南方丝绸之路、独特

邛窑,主要指邛崃市十方堂邛窑遗址、大渔村遗址和瓦窑山遗址。它创烧于南北朝,盛于唐,衰于宋末,是四川古代民间青瓷系代表性遗址、中国彩绘陶瓷的发祥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邛窑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川西南地区的文化、经济、技术特点,同时又是川西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是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邛窑艺术,邛窑产品经过时间的选择,得到世人的认可,且具有不可复制、独特、和谐的艺术特征,传达人们内心的美好追求。邛窑艺术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民间艺术代表,是民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内容。

“民艺学”这个词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柳宗悦先生提出的。柳宗悦先生将“民艺学”这个词解释为“民众的工艺”在现代日本词书中,也将“民艺”解释为“民众的工艺”、“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八十年代由北京七位民艺研究专家发起了召开“中国民艺学理论研讨会”。1988年新一轮“中国民艺学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对“民艺学”的内容进行了界定。我国著名的民艺学专家张道一教授认为柳宗悦先生的说法偏重于器具造型,而忽略了以精神为主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年画、皮影等。由此在1988年的研究会上,由张道一教授提议,对中国民艺学进行了界定:“以造型为主,包括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这样两部分。”认为它是:“跨多种学科,综合性的艺术研究。其中包括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诸方面以及地域、民族,中外比较的研究”。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寻胜兰教授提出现代民艺研究目标与研究宗旨:(一)以现代设计的观念对中国传统艺术设计进行研究,强调研究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即:研究“物与人的关系”——适宜人的功用需要和人的审美需要,“物与环境的关系”——指气候物产的物理环境,人文社会意识与宗教文化等环境,“物与材料的关系”——材料、材质与工艺制作。(二)站在现代设计的角度,要求既要从物质的实用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艺术形式,审美形式上进行研究。(三)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传统艺术设计形式在现代得以延伸和拓展,为了促进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因此,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再创造,是这个课程重要内容,作为研究来讲,解决传统艺术图形和形式的再创造的方法问题和方法论的问题是研究的要解决的核心。(四)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研究要潜心地学下去,首先需要认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博大精深,只有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并且脚踏实地一个专题、一个专地著探讨,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1922年,清“奉政大夫”,邛州人宁缃编纂的《邛崃县志》中有记载:“十方堂佛庙也。在南河岸边,夷上洒下,水泻沙崩,多出瓷器。”1936年9月10日,原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长,美国人葛维汉,英国人贝德福及郑德坤,加拿大的杨枝高等中外著名文物考古专家闻

讯后,相继来到邛崃十方堂考察。对邛窑遗址有如此规模和精湛陶瓷感到惊叹,并赞不绝口,分别写出不少专题研究和介绍文章,从此邛窑遗址名扬海内外,但将邛窑艺术放在现代设计视野之中来研究的著作较少。笔者为邛崃籍人,从小生活在邛崃,对邛窑事情略知一二,20世纪80年代的邛崃陶瓷厂,90年代因市场不好关闭至今。出土邛窑陶瓷在当时不受重视,因为形式奇特、粗犷,被当地人称作“蛮碗”,意思是少数民族用的日用产品,也可以推测邛陶受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较大。后来在有识人士的推动下,特别是邛窑陶瓷收藏大家尚崇伟先生的毕生努力,终于冲出四川得到国家的认可?耿宝昌、朱清时等专家学者认为邛窑首创高温釉下彩,烧制工艺传播于南方诸窑,对湖南长沙窑的影响尤大。其铜红釉被专家评为“天下第一红”,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一、邛窑艺术的背景和基础。

1、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邛崃人最先使用天然气,比英国人早1000年。古代邛崃的盐、铁丰富,冶炼发达,西汉卓文王孙,程氏(郑)在临邛“即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椎髻之民,富至僮千人”,开采铁矿,冶炼铁器,富比王侯,他们将蜀地(临邛)的盐铁远销至蜀西南(今凉山)、云南的商贸路线,促进了南丝之路的形成。

2、优越的交通枢纽位置。古邛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俗称“天府南来第一州”。南丝绸之路有东、西两条。西线灵关道由成都经邛崃、庐山(古称灵关)、汉源、西昌、大姚至祥云、大理;东线北起宜宾,南至曲靖市,途经昭通地区的盐津、大关、鲁甸,延至昆明、楚雄、大理,在普棚驿与西线灵关道相汇。东西线在大理交汇后被称为博南道或永昌道,经保山、德宏到缅甸、印度、阿富汗等海外诸国。或经保山、腾冲到缅甸、印度阿萨姆等地,成为联结南亚、西亚而最后到达欧洲的商贸和文化交流通道。可以设想,成都的丝绸经邛崃向外输送,除此之外还有邛陶。南丝绸之路,是邛崃民艺传播、发展的国际高速公路,邛陶的兴衰与它紧密相连。

3、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文化开发早,易学为先。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对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的影响很大。程颐有“易学在蜀”的感叹,刘咸炘有“在六艺经首,三圣《大易》之传,蜀为特盛”之语。邛崃为易学重地,曹学佳《蜀中广记》卷一三《名胜记第十三上·川南道》云:按《益都耆老传》:胡安,临邛人,聚徒于白鹤山,司马相如从之受经。”秦汉以后,成都文化昌盛,延绵不断,易学对于百姓的影响依旧。魏晋时期佛教传入成都邛崃,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现在邛崃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唐代佛教石窟,释、儒、道、易学并存。成都平原虽沃野千里,但远离政治中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与北方苦寒之地相比,人们不需要多辛苦劳作就可以满足衣食需求,所以储蓄较少,而乐于消费,这就形成人们对生活器物的设计以实用、清新、朴素为美学原则,同时思想很少受礼制的约束,比较开放。中原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在与少数民族的频繁易过程中,以及外销的需求增加,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释、儒、道、易文化并存,物产丰富,贸易比较发达,远离政治中心,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形成人们多元的价值取向,因此百姓重实利,具有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同时又宽容大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为天下先。

邛崃虽然偏于西南一隅,但有2300年悠久历史,物产丰富,气候温和,交通发达,文化繁荣,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这都给邛窑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邛陶具有通俗审美,异域风情,雅俗共赏,色泽鲜艳的特点。

二、邛崃民艺的设计特征。

1、高技术特征,陶瓷省油灯。古代先进技术的体现,南宋文豪陆游在《斋居记事》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