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转变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化学是必修课程,并且打下了基础性的理论和实验知识。
本文将对化学必修一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科目。
一、化学基本概念首先,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化学、物质、质量、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的含义和关系。
有了这些基本概念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学习内容。
二、化学实验与常用仪器化学实验是理论学习的重要配套,也是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途径。
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如量筒、试管、酒精灯等,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规范和实验室危险物品的正确存放和处理。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以及反应类型。
同时,也要学习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量问题。
四、化学计量与化学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计量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计算以及反应中所需的摩尔关系。
五、气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间大,分子运动剧烈。
我们需要学习气体的性质、气体压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相关概念和理论。
六、溶液与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我们需要学习溶液的种类、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等知识。
同时,需要掌握一些常见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溶解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七、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速度。
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条件与特征。
同时,要学会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常数来描述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
八、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常见的化学物质。
我们需要了解酸碱的定义、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
同时,也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盐的制备和重要盐的应用。
九、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称量(或量取)方法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
②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左物右码③被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④★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容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FeCl3、AICl3、NaOH等)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⑵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量取已知体积的溶液时,应选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
如,量取80ml稀硫酸溶液,选用100ml的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正确读数俯视仰视2、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金属Na,K起火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CO2灭火器,不能用CCl4灭火器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再涂硼酸★浓H2SO4沾到皮肤上用干布擦,再用大量水冲,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温度计水银球不慎碰破为防止汞蒸气中毒,应用S粉覆盖3、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如:浓H2SO4、NaOH(酸碱)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分液;⑤萃取⑴过滤:将不溶于某溶液的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纸边低于漏斗边;液面低于滤纸边三靠:杯靠棒;棒靠纸;颈靠壁⑵蒸发注意事项:①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防止形成的晶体飞溅。
(3)蒸馏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所有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所有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步,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介绍。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质量较大,位于核心,而电子质量较小,绕核心运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可以显示元素的特性和排布规律。
2. 化学键与化合价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连接的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化合价表示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价态。
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过程。
化学计量则是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其中最小的化学计量比称为反应的配比。
4. 离子反应和溶液的电离平衡离子反应是指以离子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
在溶液中,离解度和溶解度描述了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的程度以及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的浓度。
电离平衡是指溶液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质子的转移以及电子的转移的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氧化态的变化表示,也可以用电子的转移来表示。
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转化程度,可以通过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7. 酸碱中和反应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相互反应形成水和盐的反应。
8.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与电流的相互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池和电解过程中。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必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NH3、大多数有机物)3、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活泼金属氧化物)4、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6、SO2 、NH3 、CO2 、NO2等的水溶液虽然可以导电,但电导电的离子不是其自身产生的,故这些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7、金属单质(或石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知识点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可以拆成离子形式的有:六大强酸(H2SO4,HCl,HNO3,HBr,HI,HClO4)、四大强碱(KOH,Ca(OH)₂微溶,NaOH ,Ba(OH)2 )、可溶性的盐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全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类多不溶,易溶只有钾钠铵,碱类能溶钾钠钙钡铵,诸酸多溶解,硅酸不在内。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拆成离子,若为悬浊液写化学式;若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并且加沉淀符号;③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如NaHCO3能拆成Na+和HCO3-;而强酸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开写,NaHSO4要拆成Na+ 、H+ 和SO42-。
④氨水作为反应物,书写成NH3·H2O;氨水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在浓溶液中生成,则书写成NH3↑+H2O,若无加热条件或在稀溶液中生成,则书写成NH3·H2O。
2、“六查”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①“一查”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而不生成Fe3+。
②“二查”“===”“⇌”“↓”“↑”是否使用恰当。
③“三查”电解质拆分是否正确。
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无机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①酸的分类: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等。
无氧酸:HCl、H2S等。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酸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O3等。
②碱的分类:一元碱:NaOH、NH3·H2O 等。
可溶性碱:四大强碱和NH3·H2O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等。
碱多元碱:Fe(OH)3、Al(OH)3 等。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碱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
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等。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等。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等。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iO2等。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化学高一必修一二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的化学课程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学习的基础,它们涵盖了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
一、必修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能级的形式存在于核心外围。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可以按照周期表进行分类。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新的物质。
4. 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方式,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周期律进行排列。
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并预测元素的性质。
二、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稳定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位置的定量指标,可以根据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以及反应的强弱。
2.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在反应中接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的特征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
4.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电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电解是指将导电溶液中的离子分解成原子或分子的过程,而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三、知识点应用1.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 定量计算:定量计算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以及反应条件的关系。
通过定量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质的量比、生成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限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操作技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和原子模型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
电离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酸碱和盐:
酸碱的性质和定义
酸碱滴定和酸碱中和反应
盐的性质和命名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反应和提取
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电化学和化学电池:
电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电池和电解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烃类、醇类和羧酸的性质和反应聚合物和化学能:
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
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一.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爆炸品:KClO3 KMnO4 KNO3易燃气体:H2 CH4 CO 易燃液体:酒精乙醚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遇湿易燃物品:Na Na2O2氧化剂:KMnO4 KClO3剧毒品:KCN 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二.物质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大小 <1nm 1~100nm >100nm三.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区分溶液与胶体:丁达尔效应(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分离浊液与胶体、溶液:滤纸(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分离胶体与溶液: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的盐和水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3.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除去NaCl 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NaOH→BaCl2→Na2CO3→过滤→HCl可以;改为: BaCl2→Na2CO3→NaOH→过滤→HCl也可以.改为: BaCl2→NaOH →Na2CO3→过滤→HCl也可以.但要注意, 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且盐酸必须放在最后.4.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自来水得到蒸馏水,汽油和煤油的分离等。
蒸馏需要的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3.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4.蒸馏前先通水后加热;蒸馏结束后,先撤灯后关水5.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源转化的科学。
化学必修一二是高中化学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化学必修一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例如,烧煤时,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或离子取代一种化合物中的元素或离子。
例如,用锌粉取代银盐中的银离子,得到金属银。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氧化物和金属。
二、离子与离子反应离子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物质。
常见离子有阳离子(带正电荷)和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与离子反应,也称为离子反应或离子交换反应。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中的一种常见反应。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能导致溶液的电导率增大。
1. 阳离子与阴离子反应:阳离子与阴离子互相结合形成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结合成氯化钠晶体。
2. 阳离子与配位阴离子反应:阳离子通过配位键与阴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
例如,铜离子和氨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四氨合铜离子。
三、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正反应和反向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等。
当平衡时,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影响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体系中各个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值。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涉及物质电子转移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剂接受电子并减少,还原剂失去电子并增加。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参与能量转化和电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 周期表示电子能级,族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4. 化学键- 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
-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形成,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5. 化学反应- 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 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的书写形式。
-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2. 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
- 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
4. 勒夏特列原理- 描述化学平衡系统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响应。
- 系统会调整自身,使得变化的影响减到最小。
5. 酸碱理论- 酸是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三、无机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反应。
- 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2.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光泽、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特点。
- 非金属通常不导电导热,易形成共价键。
3. 酸碱盐- 酸的氢离子(H+)与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盐是酸与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四、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包括烃、醇、酮、酸、酯等。
2. 烃的分类与性质- 烃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 饱和烃如甲烷、乙烷,不饱和烃如乙烯、乙炔。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元素中同位素的质量平均值,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质量与碳12质量的比值。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
化学反应可发生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光照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氧化物的反应等。
6.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
必修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溶液的溶解度和溶液类别: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酸、碱和盐: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3.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反应时,生成水和盐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4.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的反应。
5. 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产生盐。
6. 金属活动性:金属活动性可通过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速度的快慢来判断。
7. 非金属的性质和反应:非金属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 应在通风厨中进行, 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 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 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 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 宜先用干抹布拭去, 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 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 先用稀醋酸中和, 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 宜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 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 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及时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 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 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 为了使杂质除尽, 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 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化学世界、掌握基本化学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化学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物质的分类方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物质的三态分别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混合物则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具有可变性和不均匀性。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是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学会了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平衡反应方程式的解法。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等,这些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在化学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包括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酸碱中和反应、化学平衡等。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是了解溶液性质的基础。
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定义、浓度的计算和溶液的稀释方法。
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量度。
稀释是通过加入溶剂来减少溶质的浓度,可以根据浓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稀释计算。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酸是指能溶解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溶解产生氢氧根离子(羟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金属的反应等。
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02某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其化合物 Si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Si+2F2=SiF4Si+4HF=SiF4↑+2H2↑Si+2NaOH+H2O=Na2SiO3+2H2↑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2、二氧化硅(SiO2):(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2HCl=2NaCl+H2SiO3↓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
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 Na2O·SiO2硅酸钙:CaSiO3 Ca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正长石:KAlSiO 3不能写成 K 2O · Al 2O 3·3SiO 2,应写成K 2O ·Al 2O 3·6SiO 2二、氯及其化合物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 族,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 -,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没游离态的氯,氯只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氯化物和氯酸盐)。
1、氯气(Cl 2):(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
(氯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液氯为纯净物)(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Na +Cl 2===点燃2NaClCu +Cl 2===点燃CuCl 22Fe +3Cl 2===点燃2FeCl 3(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
)(思考:怎样制备FeCl 2?Fe +2HCl =FeCl 2+H 2↑,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 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FeCl 3,这说明Cl 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应Cl 2+H 2 ===点燃2HCl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将H 2和Cl 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燃烧: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③Cl 2与水反应Cl 2+H 2O =HCl +HClO离子方程式:Cl 2+H 2O =H ++Cl —+HClO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 2O 、Cl 2、HClO 、Cl —、H +、OH —(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1)强氧化性:Cl 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与KI ,KBr 、FeCl 2、SO 2、Na 2SO 3等物质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 2和HClO 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 ,HClO 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 和HClO ,故可被NaOH 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 3,CaCO 3等反应。
(4)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光照易分解。
,因此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
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 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应: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与Ca(OH)2溶液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发生反应2NaClO+CO2+H2O==Na2CO3+2HClO;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气会失效(涉及两个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2、Cl -的检验:原理:根据Cl -与Ag +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 沉淀来检验Cl -存在。
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 32-干扰)再滴加AgNO 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 -存在。
三、硫及其化合物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2、硫单质: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 2 ===点燃SO 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3、二氧化硫(SO 2)(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SO 2的制备:S+O 2 ===点燃 SO 2或Na 2SO 3+H 2SO 4=Na 2SO 4+SO 2↑+H 2O(3)化学性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可逆)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
(关键词:相同条件下)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S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b、与Ca(OH)2溶液反应:SO2(少量)+Ca(OH)2=CaSO3↓(白色)+H2O2SO2(过量)+Ca(OH)2=Ca(HSO3) 2 (可溶)对比CO2与碱反应: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 2、O 2、SO 2、CO 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 3、H 2S 、HBr 、HI 、C 2H 4五种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水分子中H 和O 原子个数比2︰1脱水,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a. 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2H 2SO 4 (浓)+Cu ===△CuSO 4+2H 2O +SO 2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b. 与非金属反应(如C 反应):2H 2SO 4(浓)+C ===△CO 2 ↑+2H 2O +SO 2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注意:常温下,Fe 、Al 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