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问题详解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人因工程复习
⼈因⼯程复习《⼈因⼯程》课堂复习题总集编者—喵喵第⼀章概述1.⼈因⼯程学定义2.主要研究内容?3.研究的⽅法?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因⼯程学?2.⼈因研究的领域是那些?3.⼈因研究的主要⽅法是什么?4.⼈因研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应⽤调查法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6.举出⽣活中较好或不⾜的⼈因⼩案例。
第⼆章⼈的因素1.⼋⼤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视、听、味、嗅、肤)系统的最低极限值。
供能(三种)系统的适合场合。
2.⼼理影响因素的应⽤(五个)重点:基本概念问题回顾与讨论1.⼈体⼋⼤系统是什么?2.⼈的感觉(视、听、味、嗅、肤)的最低极限值。
3.有⼏种供能⽅式?分别适合什么场合?4.脑⼒劳动者⼯作时的特点是什么?5.⼈的精神状态可以从⼏个⽅⾯来描述?6.⼈的情绪有⼏种典型状态?当⼀串钥匙从桌上滑落,此时⼈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第三章微⽓候环境(1)微⽓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对微⽓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3)如何改善作业微⽓候环境?例:若测得空调⼤楼某实验室的⼲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求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劳动?解:分别找出⼲球温度30℃和湿球温度25℃,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0.5m/s曲线的交点,即可求出有效温度为26.6℃。
问题讨论:1.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轻体⼒劳动?2.如若不适合,应该改变那些因素⼊⼿?3.⽬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有效?问题回顾与讨论1.什么是微⽓候?2.它的四要素是什么?3.⼈的最佳微⽓候环境指标数值分别是多少?4.什么是有效温度?它的优点与不⾜是什么?第四章境照明环1.基本概念:光的度量(光通、光强、亮度、照度)视觉特性(适应、视觉、视野、视度、视⼒)2.照明对作业的影响3.如何布置照明问题回顾与讨论1.光的四种度量是什么?2.什么是照度?某8平⽅⽶的房间⽤⼀只100w、1680lm的⽩炽灯照明,其平均照度为多少(单位)?3.⼈的视野与⾊彩有关,请将蓝⾊、绿⾊、⽩⾊和黄⾊四种颜⾊,按视野由⼤到⼩排列。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S)总复习题一、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
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
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
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一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
人因工程复习题
人因工程复习题1、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2、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3、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5、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6、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7、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8、信度是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9、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10、明适应是指刚开始时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一过程。
11、暗适应是指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
12、色调又称色泽、色相,是色光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13、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即颜色色素的凝聚程度,又称色度、彩度、鲜艳度、饱和度等。
14、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光亮度、鲜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与物体表面色彩的反射率有关。
15、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所产生的主观感觉量,它与人对声音响亮程度的主观感觉成正比。
16、响度级是人们对噪声进行主观评价的一个基本量,用LN表示,单位为方(phon)。
17、声压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帕(Pa)18、人耳的声压听觉范围非常宽,用声压的绝对值来衡量声音的强弱很不方便,所以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压,称为声压级。
1、座椅设计原则是什么?①座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相适应。
在设计座椅前,要明确设计的座椅供谁坐用。
要把使用者群体的人体尺寸测量数据作为确定座椅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
②应尽可能使就坐者保持自然的或接近自然的姿势,且要使坐用者可以不时变换自己的坐姿。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
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它由知觉时间(ta)和动作时间(tg)两部分构成,即 T=ta+tg 。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人和机器设备B.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机器和环境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 C )。
A.直接法B.间接法C.观察法D.相关估算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是( A )。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 C )。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B.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D.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 B)完成的。
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
A.人的因素工程学B.工效学C.人因工程学D.人类工效学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
A.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B.改善作业环境C.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9.20世纪初,( B )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D )。
A.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11.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B )。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D.图示模型法12.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
A.观测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工作分析13.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直接来源于细胞中( A )。
A.三磷酸腺苷(A TP) B.磷酸原(ATP-CP)系统C.乳酸能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14. 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B )。
人因工程复习题
《人因工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活动和工作效率;第二是为了满足生活水平和生命价值。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有测量法、个体测试法、询问法、实验法三类。
3.人的神经组织主要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4.人对20 Hz~20000 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为敏感。
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5.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6.皮肤有三种感觉系统:一是触觉感受器;二是温度感受器;三是痛觉感受器。
7.平衡感觉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椭圆囊球囊和三半规管中。
8.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9.坐眼高是指座位面到眼睛的距离。
10.高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有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循环系统。
11.人的身体与环境间热交换的方式有辐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蒸发热交换和传导热交换4种。
12.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三种。
13.常规有效温度(ET)表示人在不同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气温流速的作用下产生的主观冷暖感受指标。
14.控制器按操纵的身体部位不同,可分为手控制器、脚控制器和膝控制器三类。
15.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界限包括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
16.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必须保证3项基本要求:①信息明确完整、②使用短句子、③使用主动句。
17.作业空间根据其大小及特点的不同,可分为近身作业空间、个体作业空间和总体作业空间三类。
18.控制器和显示器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有空间一致性、运动一致性、概念一致性和通用定型性。
19.人体测量的基本姿势可分为:_立姿__、_坐姿__。
20.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矢状面_。
21.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__正中矢状面_。
22.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__冠状面_。
23.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_水平面__。
24.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_眼耳平面_或_法兰克福。
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1.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
2.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选择) 调查法(访谈法,考察法,问卷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图示模型法。
3.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人体补充ATP的过程称为产能或供能。
5.微气候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6.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例如,人体受热辐射获得的热量可被低气温所抵消,即当气温增高时,若相应增大气流速度,会使人感到不是很热。
低温、高温使人体散热量增加,导致冻伤;高温,高湿使人体丧失热蒸发机能,导致热疲劳。
7.人体的基本热平衡方程式:Qs=Qm-W+Qc+Qr-Qe+Qk8.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即心理上是否感到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
9.为什么必须进行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研究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能仅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因为人进入作业或生活、活动场所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要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
10.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或指标:⑴不舒适指数⑵有效温度(感觉温度)⑶三球温度指数(WBGT)11.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做高温作业环境。
12.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辐射作业;二是高温,高湿作业;三是夏季露天作业;1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⑴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⑵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⑶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⑷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14.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首先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特别是影响手的精细运动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 B、80 C、90 D、552、下列(3)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3)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色作标志。
A、xxB、绿C、xxD、红6、只有频率在(1)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D、警告性显示C、40~200000Hz D、30~①xx②xx③xx④xx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②60③70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②80③90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②20③10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人因工程学-复习题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述填空、判断、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2、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
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3、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
4、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该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5、 20世纪初,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6、 1945年,在国家医药研究委员会等的鼓励下,英国诞生了人因工程职业。
7、1960年成立了国际人类功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
8、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方面。
9、人机的效能取决于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的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10、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11、实践表明,系统的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人的失误造成的,而人的失误则是由人的不注意引起的。
12、人因工程学中与人直接有关的应用领域有机具、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几大类。
名词解释:1人机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机-环境系统:指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3心理测量法:(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做出主观感觉评价。
4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
5图示模型法: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扫描,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人因工程》复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230小题)1、试题编号:2032205010001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声音的基本概念的是()A 、频率B 、波长 C、声音 D、声速2、试题编号:2032205010002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噪声及其来源的是()A 、工业噪声 B、交通噪声 C、环境噪声D、建筑噪声3、试题编号:203220501000310,答案:RetEncryption(D)。
下列不属于降低机械噪声的是方法是()A 、选择发声小的材料 B、改变传动方式 C、改进设备机械的结构D、改变生活方式4、试题编号:203220501000410,答案:RetEncryption(D)。
属于噪声控制的方法是()A 、声源控制 B、控制噪声的传播 C、控制作者听力保护D、以上皆是5、试题编号:203220501000510,答案:RetEncryption(A)。
下列属于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是()A 、心慌 B、心跳加快 C、心律不齐D、高压6、试题编号:203220501000610,答案:RetEncryption(A)。
下列属于噪声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有()A 、食欲不振 B、头痛 C、耳鸣D、失眠7、试题编号:2032205010007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暖色的是()A.橙 B. 红 C.青 D.黄8、试题编号:203220501000810,答案: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冷色的是()A.青B.绿C.橙D.蓝9、试题编号:203220501000910,答案:RetEncryption(C)。
在工业生产中,高大的重型机器下部多采用(),上部多采用亮色,可以给人以稳重安全感。
A.暗色B.浅色C.深色D.亮色10、试题编号:203220501001010,答案:RetEncryption(C)。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人因工程学 (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一、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
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
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
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人因工程复习题
《人因工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有两个重要目旳:第一是为了提高活动和工作效率;第二是为了满足生活水平和生命价值。
2.人因工程学旳研究措施有测量法、个体测试法、询问法、实验法三类。
3.人旳神经组织重要是由和构成。
4.人对20 Hz~0 Hz频率范畴内旳声音较为敏感。
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5.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6.皮肤有三种感觉系统:一是触觉感受器;二是温度感受器;三是痛觉感受器。
7.平衡感觉器位于内耳旳前庭器官——和中。
8.人体旳运动系统是由、和三部分构成。
9.坐眼高是指到旳距离。
10.高温对人旳生理影响重要有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循环系统。
11.人旳身体与环境间热互换旳方式有、、和4种。
12.能量代谢分为基本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三种。
13.常规有效温度(ET)表达人在不同旳、和旳作用下产生旳主观冷暖感受指标。
14.控制器按操纵旳身体部位不同,可分为手控制器、脚控制器和膝控制器三类。
15.人机系统中,人旳基本界线涉及、、和。
16.视觉显示屏旳设计必须保证3项基本规定:①、②、③。
17.作业空间根据其大小及特点旳不同,可分为、和三类。
18.控制器和显示屏旳布置应遵循旳原则有、、和。
19.人体测量旳基本姿势可分为:_立姿__、_坐姿__。
20.通过铅垂轴和纵轴旳平面及与其平行旳所有平面都称为__矢状面_。
21.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旳矢状面称为正中__正中矢状面_。
22.通过铅垂轴和横轴旳平面及与其平行旳所有平面都称为___冠状面_。
23.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步垂直旳所有平面都称为_水平面__。
24.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旳水平面称为_眼耳平面_或_法兰克福。
25. 空气旳_冷热限度__叫做气温。
26. 空气旳_干湿限度__叫做湿度。
27. 国内法定温标采用摄氏温标__。
28. 生产环境旳湿度常用__________表达。
29.高气湿是指_相对湿度高于70%___。
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1.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
2.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选择)调查法(访谈法,考察法,问卷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图示模型法。
3.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人体补充ATP的过程称为产能或供能。
5.微气候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6.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例如,人体受热辐射获得的热量可被低气温所抵消,即当气温增高时,若相应增大气流速度,会使人感到不是很热。
低温、高温使人体散热量增加,导致冻伤;高温,高湿使人体丧失热蒸发机能,导致热疲劳。
7.人体的基本热平衡方程式:Qs=Qm-W+Qc+Qr-Qe+Qk8.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即心理上是否感到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
9.为什么必须进行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研究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能仅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因为人进入作业或生活、活动场所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要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
10.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或指标:⑴不舒适指数⑵有效温度(感觉温度)⑶三球温度指数(WBGT)11.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做高温作业环境。
12.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辐射作业;二是高温,高湿作业;三是夏季露天作业;1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⑴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⑵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⑶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⑷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14.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首先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特别是影响手的精细运动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一、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
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
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
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
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对被试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
图示模型法。
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5)绘图说明人机系统简化模型。
二、人体测量(6)产品尺寸设计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及准则,设计适用于90%华北男性使用的产品,如何确定身高范围?(本题12分)I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双限值设计”),按可调准则。
(3分)设计优先采用可调式结构。
给使用者依其需要调整的控制权。
要适合100%的尺寸,常有技术的困难且成本太高。
一般调整的范围也以5th-95th百分位数为准。
如高度可调的办公椅、驾驶座、工作台、控制器、安全带等。
Ⅱ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单限值设计”),按最大最小准则。
(3分)设计的最大尺寸参考人体尺寸的低百分位;设计的最小尺寸参考人体的高百分位。
例如门框高度的设计可考虑单侧百分比95%来设计。
按照这一方案,95%过门的人进门时没有问题,只有5%较高的人进门时需要低头。
一般设计中最常用的百分比是95%,也常用较高的标准99%。
用大值:如门高、座位宽;逃生孔、维修孔道;安全带的长度、强度(施力)等。
用小值:如:操作人与操控钮、操控杆的距离及施力;容器的宽度;公共设施的高度等。
Ⅲ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平均尺寸设计”),按平均准则。
(2分)设备用品的尺寸不适合前两项原则设计,且有其它充分的理由时,可采用平均值作为设计的依据。
超级市场的柜台高度、公共设施尺寸,若以平均尺寸设计,虽不能事和所有的人,但亦不致引起严重的不便与困难。
须做取舍。
M=1693mm,标准差S=56.6mm。
要求产品适用于90%的人,故以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确定尺寸的界限值,由表查得变换系数K=1.645,(1分)百分比对应的变换系数k5%———1.64595%———1.645解:由表查知华北男性身高平均值(2分)即第5百分位数为:P=1693-(56.6某1.645)=1600mm第95百分位数为:P=1693+(56.6某1.645)=1786mm结论:按身高1600-1786mm设计产品尺寸将适应用于90%华北男性。
(1分)(7)在依据人体尺寸进行设计时,为什么要引进“尺寸修正量”?尺寸修正量由哪几部分构成?试设计中国火车卧铺的净空高度(8)为什么要进行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的确定怎样确定试设计适用于中国人使用的车船卧铺上下铺净空高度(14分)GB/Tl2985—1991,尺寸修正量构成: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1分)功能修正量:为保证实现产品功能,对作为产品设计依据的人体尺寸所作的尺寸修正量。
包括三部分:穿着修正量、姿势修正量、操作修正量。
(1分)穿着修正量:穿鞋修正量、着衣着裤修正量。
(1分)穿鞋修正量:立姿身高、眼高、肩高、肘高、手功能高、会阴高等。
男子:+25mm,女子:+20mm。
(1分)着衣着裤修正量:坐姿坐高、眼高、肩高、肘高等+6mm;肩宽、臀宽等+13mm;胸厚+18mm;臀膝距+20mm。
(1分)姿势修正量:人们正常工作、生活时,全身采取自然放松的姿势所引起的人体尺寸变化。
立姿身高、眼高、肩高、肘高等,-l0mm;坐姿坐高、眼高、肩高、肘高等,-44mm。
(1分)操作修正量:上肢前展操作等的修正。
确定各种操纵器在工作空间中的布置位置或柜类的阁板时,以上肢前展长为依据,即后背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在按按钮时,-12mm;在推滑板推钮、扳拨扳钮开关时-25mm;在取卡片、票证时,-20mm。
(1分)心理修正量:为了消除空间压抑感、恐惧感,或为了美观等心理因素而加的尺寸修正量。
心理修正量确定原则:心理修正量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许可两个因素来研究确定。
(1分)产品最小功能尺寸=相应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功能修正量(1分)产品最佳功能尺寸=相应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产品最小功能尺寸+心理修正量(1分)车船卧铺上下铺净空高度属于一般用途设计。
根据人体数据运用准则应选用中国男子坐姿高第99百分位数为基本参数M,查表,M=979mm。
衣裤厚度(功能)修正量取25mm,人头顶无压迫感最小高度(心理修正量)为115mm,则卧铺上下铺最小净间距和最佳净间距分别为:(2分)某min=M+Δf=979十25=1004mm(1分)某opm=M+Δf+Δp=979十25十115=1119mm(1分)(9)试确定适合中国男人使用的固定座椅座面高度座椅座面高度属于一般用途设计。
根据人体数据运用准则,座椅座面高度应取第5百分位的“小腿加足高”人体数据为基本设计数据,以防大腿下面承受压力引起疲劳和不舒适。
查表M=38.3cm,功能修正主要应考虑两方面:一是鞋跟高的修正量,一般为2.5~3.8cm,取2.5cm;另一方面是着装(裤厚)修正量,一般为0.3cm。
即Δf=2.5十0.3=2.8cm。
座椅座面高度的设计不需考虑心理修正量,即Δp=0。
因此,固定座椅座面高度的合理值应为某opm=M+Δf+Δp=38.3十2.8十0=41.1≈41.0cm(10)试分析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内容,需考虑哪些人体尺寸?(1)工作面设计。
要考虑人的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立体作业范围。
工作面高度设计。
该设计与人的上臂长、坐姿肘关节高度有关。
(2)座椅及活动余隙设计。
座椅设计主要包括椅子高度、深度、椅面宽度及扶手等。
其中,椅子高度是主要尺寸。
主要依据人的坐姿臀高、宽度。
(3)容膝空间设计。
坐姿大腿厚;小腿高与桌面下表面高度之间要有空间。
(4)脚作业空间。
小腿长;腿弯曲角度。
(11)人体测量的方法类型:静态的(人体结构上的尺寸)/动态的(人体功能上的尺寸)静态的结构的人体尺寸:人体在固定位置所测的尺寸、包括骨架尺寸及轮廓尺寸。
(1)直接量测传统设备:马丁式人体测量仪。
半自动设备:三度空间坐标量测,数字卡尺,数字卷尺等。
(2)间接量测传统设备:照相机、摄影设备。
半自动设备:数字化摄影设备、影像处理系统。
动态的功能的人体尺寸活动角度:人体在某一活动时所测的尺寸、活动角度,会受身体其它部位的牵制,也会受衣着、装备的影响。
对工作的操作、空间设计很有价值。
被测者姿势:立姿、坐姿。
(1)直接量测传统设备:柔软度测量器、重力角度计、电阻式角度计。
半自动设备:电子式角度计。
(2)间接量测传统设备:照相机摄影系统。
半自动设备:数字化动作分析仪、影像处理系统。
三、人体劳动特性(12)简要说明视野?视野是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眼睛注视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常用角度来表示。
(1分)正常人的视野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最中间的部分,即在眼睛焦点的1度之内,人的眼睛看这个区域内的东西可看得特别清淅,被称为内视野区或最佳视力区。
(1分)从1度到40度被称为中部视野区,在这一区域东西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但人的眼睛可以发觉这一区域的运动目标和过高的对比度。
(1分)外视野区指中视野区以外直到眼睛受到头部遮掩的地区,这对应于40-70度。
(1分)人眼对外视野内的物体很不敏感。
(1分)(13)举例说明什么是注意广度和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1分)在1/10秒的时间内,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2分,下面内容只需要答对2个)黑色圆点8~9个;外文字母4~6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候能把注意分配到一个以上的对象上,即所谓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
(1分)例如,学生上课时要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打字员要一边击键,一边要看材料。
(1分)(14)举例说明视觉适应及改善方法?适应是人的感受器官的特性之一,当明暗环境改变时,视觉器官顺应环境的变化,经过一定的时间,便可辨认物体。
(1分)明适应人由暗处进入明处,最初不能辨认物体,感到很刺眼,经过约1分钟左右,视锥细胞恢复了功能,便能看清物体。
(1分)暗适应人由明处进入暗处,最初感觉什么也看不见,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逐渐看到黑暗中的物体的轮廓,约25到30分钟后,便充分达到适应的程。
(2分)频繁的明暗适应会增加眼睛的疲劳,使视力迅速下降,故工作场所的照明力求均匀稳定。
为了加速暗适应,采用红光照明,如潜水艇和飞机座舱中。
(1分)(15)举例说明“组块”的概念及其应用。
短期记忆的容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195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出人的短期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元素。
(2分)米勒提出用“组块”来标志短时记忆的单位,一个组块指一个熟悉的单元,如词,物体名称等。